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唐兰pdf

唐兰pdf

发布时间:2022-06-16 20:05:14

1. 《中国文字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文字学》(唐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OJVxkMDpfOKfuzrBBv4xxw

提取码:mzqv

书名:中国文字学

作者:唐兰

出版社:香港太平书局

2. 志怪小说的产生原因和艺术特征

http://211.154.163.43:90/~kjqk/gxshkx/gxsh2003/0311pdf/031143.pdf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use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R882RTKJ/282,27,幻灯片 27

"志怪"与"志怪小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为一动名词组,是一种以记载描述怪异人事为主的创作活动;而后者则属于小说题材类型之一种,是小说发展演进中一种较为规范和定型化的创作模式,故后人又称其为"志怪模式".从其产生和发展看,由"志怪"到"志怪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其内容与创作手法上看,"志怪小说"基本上是"志怪"这一创作活动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这使得"志怪小说"更接近于后世小说的概念.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338146

小说一词始于庄子,汉书艺文志有了小说家之称,并把民间流传的奇事逸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应该说班固的这种认识也反映了小说文体观念的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可上溯至先秦诸子寓言乃至远古神话,但其并非中国叙事文学的直接源头,小说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发达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先秦历史散文中大量的传说,灵怪,异事与确凿可靠的历史事实溶为一体,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先驱,而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生动记叙也给了魏晋时代志人小说的出现提供了经验,史记的出现,其一些名篇甚至暗合了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宗教迷信色彩较浓,鬼怪灵异记载较多 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多标榜风度,炫耀才学 小说作为一个严格的文体概念,形成和成熟应在唐代,明清为其繁荣期,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其基本要素大致有四:相对完整的故事清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合理的虚构,全知视角的叙事,在唐传奇出现以前,志怪和志人两大系统中的作品还比较粗糙,艺术上不够精致,作者的意识亦尚未自觉,因此,整个唐前时代都是小说的萌芽生长期

汉魏六朝的小说处于中国小说的萌芽阶段。汉以前还没有小说这一名称,《庄子·外物》所谓“饰小说以干县令”,只是指与大道相对的小道,犹如《齐物论》所谓“小言詹詹”。汉代开始有小说家的名称,最早大概出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因之列为诸子略中的一家,但视之为小道,说是“闾里小知者之所及”。桓谭《新论》也说是“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江淹《杂体诗》李善注引)。当时所谓的小说只是指讲小道、小知的“丛残小语”。先秦作品《山海经》、《穆天子传》,古人都把它看作史地类的书,《四库全书》才列入小说家类。今本《逸周书》里也有几篇近似小说的作品,可以说是古小说的渊源。《汉书·艺文志》所着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其中有《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封禅方说》、《虞初周说》等5种,都以“说”为题,可能是小说的代表作品。还有《青史子》1种,存有几条佚文,可以大致了解汉代人所谓小说的内容。《伊尹说》和《百家》也有佚文可以考见。大体如鲁迅所说,“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谬者也”。

现在所能见到的所谓汉人小说,都不见于汉人的记载,绝大多数都不是汉人的作品。只有一种据说是东方朔的《神异经》,曾见汉人称引,但也未必真是东方朔的手笔。这一类作品,唐以前的人都不把它看作小说。在唐人编的《隋书·经籍志》里,史部地理类列入《神异经》、《海内十洲记》,旧事类列入《汉武帝故事》、《西京杂记》,杂传类列入《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和晋以后的《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续齐谐记》(《旧唐书·经籍志》分类略有出入)等,宋朝以后,才把这类书陆续归入了小说。到了清人编《四库全书》时,小说家的范围更进一步扩大,把野史笔记之类也都列为小说。以上所提作品,现在都看作汉魏六朝的小说了。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也收入了许多杂传类的书。其中《汉武故事》(即《汉武帝故事》)时代较早,比较接近历史,有一些传说性的故事,如汉武帝微行柏谷事,流传很广,《资治通鉴》也已采用;又如颜驷对武帝问,也常为人引用。《汉武故事》也有西王母、东方朔的故事,但是还不像《汉武帝内传》、《汉武洞冥记》那样具有浓重的方士气。

隋唐时人对小说的看法,与刘歆、班固有所不同。

据《隋书·经籍志》着录,小说类共收书25种,并在附注里记载了一些当时已经亡佚的书名。除《燕丹子》和《世说》外,都已失传了。从书名及佚文看,这类书多数是杂记琐事,神怪色彩不多,而且还标榜记事确实。如当时已经亡佚的裴启《语林》,曾被谢安指摘失实,声誉低落(《世说新语·轻诋》)。《世说》可以说是《语林》的后继,它和刘峻的注采用了不少《语林》的材料。可见唐朝以前的所谓的小说,主要是指野史杂事之类的书。刘知几在《史通》第十篇《杂述》里说“偏记小说,自成一家”,他把这类书分为十种,有称作“逸事”的《汲冢纪年》、《西京杂记》,有称作“琐言”的《世说》、《语林》,有称作“杂记”的《志怪》(祖台之)、《搜神记》、《幽明录》、《异苑》等。尽管史学家们并不看重这类“短部小书”,但还是把它看作史部的一个支派。到了欧阳修编《新唐书·艺文志》时,就把一大批史部杂传类的书归入子部小说家了。

《隋书·经籍志》所着录的小说,现存的只有《燕丹子》和《世说》两种。

《燕丹子》叙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唐宋以后不为人所注意,清人从《永乐大典》里抄录出来以后,孙星衍加以校刻,才重新流传。然而这个故事确曾流传于汉代,从《风俗通义》、《论衡》等书里都曾述及这点看来,它可能是现存唯一的比较可靠的汉人小说,也是后世讲史话本的先驱。《燕丹子》的故事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载大体相同,但多出一些神奇的情节,如秦王扣留太子丹,说要等乌白头、马生角才放他回国,太子丹仰天长叹,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奇迹。又如太子丹厚待荆轲,和他同案而食,同床而寝,甚至拿黄金给荆轲掷蛙作乐;荆轲想吃马肝,就把千里马杀了;荆轲称赞弹琴的美人手好,就把美人的手斩下来给他。最后刺秦王还有一些惊险的场面。这些情节很离奇,所以为司马迁所不取。但是它富有民间文学色彩,已经具备了小说的艺术特征。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亦称轶事类小说)的代表作。“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世说新语》里记载的大部分是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书中所载都是经过选择的精采片断,特别注意语言的提炼,比一般野史杂事更富于文学性。许多故事只用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物形象,有很高的概括力。有些人物的几个小故事,散见各篇,合起来就可以相当完整地见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故事后来已成为通行的成语典故,如“捉刀人”、“传神阿堵”、“书空咄咄”、“坦腹东床”等等。

这类小说里还有一些记载笑话的书,如魏邯郸淳的《笑林》,北齐阳□松的《解颐》(疑即《谈薮》),隋魏澹的《笑苑》等。

殷芸的《小说》是一部汇编前人小说的总集,它就以“小说”命名。故事按时代前后编次,引书注明出处,资料丰富,体例谨严,作为辑集古书的依据,可与刘峻的《世说注》相比。但书已散佚,现有鲁迅、余嘉锡、唐兰、周楞伽四家的辑本。

汉魏六朝的小说,还有许多本属杂传类的书,多数带有神怪色彩,来源于巫和方士的荒唐之言。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日益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更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层出不穷。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殖氏的《志怪记》,孔约的《孔氏志怪》,都以“志怪”命名。注重科学的祖冲之,也有《述异记》之作。以志人为主的《世说新语》也有一些神怪色彩,如《文学》篇第一条记马融转式、郑玄禳祸的故事,《术解》篇载郭璞相墓的故事,就近于志怪。不过当时人并不把这类故事当作小说,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诬”。当时人称干宝为“鬼之董狐”(《世说新语·排调》)。

《搜神记》可以说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现存20卷本,是明人重新辑集的,已经不是原貌,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它汇集了晋以前的奇闻异事,保存了一部分优美的神话传说,如《董永》、《韩凭妻》等,对后世很有影响。其余比较完整的书还有传为陶潜撰的《搜神后记》、刘敬叔的《异苑》、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传为任□撰的《述异记》等。至于《列异传》、《幽明录》、《齐谐记》等,均已散佚,佚文都收集在《古小说钩沉》一书里。

王嘉的《拾遗记》在志怪小说中较有特色。它按历史朝代分篇,记载正史以外的遗闻,第十卷为名山记,故事新奇,颇具文采,尤其是萧绮所撰的录,文笔华丽,艺术性较强。还有张华的《博物志》,多记异方殊物、珍禽怪兽及草木虫鱼,也有一些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它以“志物”为主,于志人、志怪之外,开辟了《述异记》以至《酉阳杂俎》一派的途径,所以《隋书·经籍志》列为杂家,《旧唐书·经籍志》始改入小说家。

佛教盛行之后,志怪与宣扬因果报应的说教合流,小说成为宗教宣传的一种工具。现存的有颜之推的《冤魂志》(一作《还冤志》),已经失传而有佚文可考的还有刘义庆《宣验记》、王琰《冥祥记》、颜之推《集灵记》、侯白《旌异记》等。道家也有这一类作品,如晋王浮的《神异记》,与葛洪《神仙传》等书并行。

志人和志怪,逐渐统一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性不断加强,注重意想和文采,这是中国小说历史发展的一个方向。志怪杂传陆续归并入小说家,一方面是依据宋代以来的目录学家的分类,另一方面是承认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事实。因为志怪既然是神奇故事,就不免有艺术虚构,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不可忽视,如《搜神记》中卢汾梦入蚁穴的故事是《南柯太守传》的先河,胡母班给河伯传书故事是《柳毅传》的滥觞,《幽明录》中石氏女魂遇庞阿故事可以看作《离魂记》的雏形,杨林梦入玉枕的故事(《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三引)可说是《枕中记》的蓝本,《搜神后记》中徐玄方女重生故事则是后世《杜丽娘记》和《牡丹亭》的素材。清代蒲松龄创造性地融合志怪和传奇的艺术手法,加强了想象和细节描写,形成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特色,更是汉魏六朝小说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3. 《西南联大国文课》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南联大国文课》(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Hmrp4yA3wrNrP60rLBEY3A

提取码: 2afj

书名:西南联大国文课

作者: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页数:380

内容简介:

【暌违七十载,西南联大国文课本首次完整再现】

【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

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

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王力、魏建功、浦江清、余冠英、刘文典、罗常培、罗庸……他们授过的课;

杨振宁、黄昆、邓稼先、邹承鲁、朱光亚、汪曾祺、王希季、何兆武 、许渊冲、吴讷孙……他们读过的文。

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1938至1942年间,由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罗庸等人主持参与的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编订了《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作为大一国文课的教材。《西南联大国文课》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予以校订整理出版,由刘东作序,并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从文、汪曾祺等人对西南联大“大一国文”的回忆及解读文章。

★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有一些和别的大学不同的特点。一是课文的选择。……联大学生为人处世不俗,夸大一点说,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文章。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选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严家炎先生编中国流派文学史,把我算作最后一个“京派”,这大概跟我读过联大有关,甚至是和这本“大一国文”有点关系。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汪曾祺

★其实,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

——许渊冲

★对于西南联大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不能只理解为留下过哪些传世的名着,和培育过哪些成器的学生。那里曾经盛行过的校风,和那里曾经传授过的教材,也都应被视为它在精神上的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这本在内容上既“喜新”又不“厌旧”、既灵活不居又立场笃定的国文教材,也同样是在向我们启迪着自由与传统的会通,和昭示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刘东

★这本西南联大的国文教材是那个年代的经典,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一直读下去。

——钱理群

作者简介:

导读作者:刘东,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发表过着译作品十七种;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

4. 哪位有钱逊先生的论语读本PDF电子版的,可以发一份,谢谢大家。

《论语》读本

这本需要付费制作,需要看私信

5. 《西南联大国文课》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南联大国文课》(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sCSM0sjLGZ5TiKcbk7uAA

提取码:rmtf

书名:西南联大国文课

作者: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页数:380

内容简介:

【暌违七十载,西南联大国文课本首次完整再现】

【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

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

杨振声、朱自清、闻一多、王力、魏建功、浦江清、余冠英、刘文典、罗常培、罗庸……他们授过的课;

杨振宁、黄昆、邓稼先、邹承鲁、朱光亚、汪曾祺、王希季、何兆武 、许渊冲、吴讷孙……他们读过的文。

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1938至1942年间,由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罗庸等人主持参与的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编订了《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作为大一国文课的教材。《西南联大国文课》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予以校订整理出版,由刘东作序,并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从文、汪曾祺等人对西南联大“大一国文”的回忆及解读文章。

★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有一些和别的大学不同的特点。一是课文的选择。……联大学生为人处世不俗,夸大一点说,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文章。这是真正的教育作用,也是选文的教授的用心所在。……严家炎先生编中国流派文学史,把我算作最后一个“京派”,这大概跟我读过联大有关,甚至是和这本“大一国文”有点关系。这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的书。

——汪曾祺

★其实,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

——许渊冲

★对于西南联大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不能只理解为留下过哪些传世的名着,和培育过哪些成器的学生。那里曾经盛行过的校风,和那里曾经传授过的教材,也都应被视为它在精神上的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这本在内容上既“喜新”又不“厌旧”、既灵活不居又立场笃定的国文教材,也同样是在向我们启迪着自由与传统的会通,和昭示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刘东

★这本西南联大的国文教材是那个年代的经典,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一直读下去。

——钱理群

作者简介:

导读作者:刘东,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发表过着译作品十七种;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

6. 《唐兰中国文字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唐兰中国文字学》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d3SwgF_piNR-bmy2KlEyrg

?pwd=jfi0 提取码:jfi0
简介: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对文字的变革,新文字的产生等也作了系统的阐释。

7. 求《唐兰中国文字学》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唐兰中国文字学》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d3SwgF_piNR-bmy2KlEyrg

?pwd=jfi0 提取码:jfi0
简介: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对文字的变革,新文字的产生等也作了系统的阐释。

8. 关于中国考古的书籍

现代中考古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考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学习的过程,不仅从古代钱币、古代文化、古代民俗、古代衣着等多方面考虑,所以需要看的考古的书也是非常多的

下面这些考古的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

考古书籍目录:

《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_唐兰》
《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新出楚简文字考》
《青铜器.漆器.古玩杂项.张怀林》
《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
《西周青铜器铭文历代史征.唐兰》
《宋代金文着录表一卷 附重编宋代金文着录表一卷(民)容庚编》
《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03.考古图、续考古图、释文-[宋]吕大临撰》
《秦金石刻辞》三卷(丛书集成三编)》
《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雨楼》
《敦煌零拾(上虞罗氏自印本)》
《历代符牌图录》
《本朝学术源流概略.民国丛书》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着》

《盛世吉金:陕西宝鸡眉县青铜器窑藏》
《商周彝器通考.容庚》
《商承祚文集》
《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商承祚 说文中之古文考》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罗福颐》
《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宋)薛尚功》
《考古图_续考古图_考古图释文》
《解字说文:中国文字的起源 郑若葵着》
《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
《甲骨文合集释文_2+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释文_1+胡厚宣》
《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下编》
《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_上编》
《甲骨文合集补编释文1》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7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6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4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03册》
《说文释例.江沅.咸丰刻本》
《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着 濮茅左 顾伟良译》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着》
《殷墟文字记.唐兰》
《殷墟文字记.唐兰》
《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常耀华着》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
《殷墟卜辞研究.[日]岛邦男着 濮茅左 顾伟良译》
《殷契粹编》
《新出楚简文字考》
《先秦货币文编.商承祚》

9.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提取码:uzoj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着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于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于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后文献中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后,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着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着一百多篇,随后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骕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后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于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着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2.1127B.C.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4.1122B.C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1929.12.6。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965.11。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7.1116B.C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8.1112B.C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10.1106B.C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12.1102B.C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17.1076B.C

丁骕,〈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1981.7。

丁骕,〈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骕,〈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3。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24.1063B.C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10。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5。

27.1055B.C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后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32.1046B.C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2.28.1986。

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7.2。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38.1035B.C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1955.2。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4.1。

42.1025B.C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64.1.1993。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10. 你好 请问您知道有没有对《论语》依内容来排序 之书籍及其可免费下载的.pdf

1、《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 邵敬敏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 邵敬敏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现代汉语》 胡裕树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 商务印书馆,2000年。
5、《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等 商务印书馆,1962年。
6、《汉语口语语法》 赵元任 商务印书馆,1979年。
7、《语法讲义》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2年。
8、《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 商务印书馆 1979年。
9、《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范晓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10、《汉语语义学》 贾彦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现代汉语词汇》 符淮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12、《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符淮青 语文出版社,1996年。
13、《词汇学简论》 张永言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14、《语音学教程》 林焘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普通语音学纲要》 罗常培、王均 商务印书馆,1981年。
16、《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7、《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1988年。
18、《汉语修辞学》 王希杰 北京出版社,1983年。
19、《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作者:刘月华,商务印书馆出版。
20、《汉语言与文学》作者: 姚晓柏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阅读全文

与唐兰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待遇 浏览:439
解忧程序员免费阅读 浏览:106
录像免压缩 浏览:504
总结所学过的简便算法 浏览:360
南昌哪些地方需要程序员 浏览:759
三台服务器配置IP地址 浏览:173
如何用命令方块连续对话 浏览:278
win7linux共享文件夹 浏览:304
命令符打开本地服务 浏览:599
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 浏览:703
安卓开发工程师简历怎么写 浏览:61
热水器水量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117
stk卫星编译 浏览:480
对后台程序员的要求 浏览:761
ios大文件夹图标 浏览:626
生的计划pdf 浏览:714
oppoa93加密便签在哪查找 浏览:21
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编程 浏览:227
给手机加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浏览:601
单片机运算符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