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pdf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pdf

发布时间:2023-03-28 06:10:33

❶ 谁有费尔巴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的我要电子版的,急求!!!

私信你了
you《黑格尔哲学批判》的pdf

❷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文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和人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指 出国 家职能是人的社会特质的活动和存在方式。以下是我分享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文,欢迎阅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文篇一

摘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和人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指出国家职能是人的社会特质的活动和存在方式。他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并抓住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不仅在自然观上,而且在社会观上实现对黑格尔的颠倒,从而在对人的理解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关键词:人;人的本质;市民社会;国家

中图分类号:B51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949X(2008)-10-0056-02

一、人的问题的提出

1842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思想批判,使他开始抛弃唯心主义而转向唯物主义。这一转折,使马克思冲出了自我意识哲学的范围来考察人的问题,不再把人看作自我意识,而看作感性的、现实的人。

马克思在一八五九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了《批判》的撰写背景:“一八四二至一八四三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着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 [1](P31-32)正是那些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分析、摩塞尔农民问题以及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 辩论 的难事,促使马克思从“天上”(纯理论批判)回到了“地上”(实际社会关系和物质利益关系),并由此开始了创立自己新哲学的探索历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就是这种探索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二、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人的思想

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同时也是马克思严肃的自我批判。在黑格尔看来,现实的理念即绝对观念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抱着一定的目的进行活动的。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家庭、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理念在运动过程中从自身把家庭、市民社会分离出来。因此对黑格尔来说,重要的不判世态是在国家中寻找人的活动,而是“在国家中寻找逻辑概念的历史的再现”。马克思在评述黑格尔的观点时说:“国家制度是合乎理性的,只要它的各个环节都能消融在抽象逻辑的环节中。国家区分和规定自己的活动不能根据自返冲己特有的本性,而应根据概念的本性,这种概念是抽象思想所固有的被神秘化了的动力。因此,国家制度的理性是抽象的逻辑,而不是国家的概念。我们得到的不是国家制度的概念,而是概念的制度;不是思想适应于国家的本性,而是国家适应于现成的思想。”[2](P267)

黑格尔也讲到人与人的活动,但它被看成是从属于理念活动的。黑格尔不是从现实的人引伸出国家,而是从国家引伸出现实的人;不是把国家看成是人的最高现实,而是把君主看成是“国家的最高现实”。马克思指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给抽象的实体、理念写传记,于是人的活动等等在他那里掘源就一定变成其他某种东西的活动和结果,其次是因为黑格尔想使人的本质作为某种想象中的单一性来单独活动,而不是使人在其现实的人的存在中活动”[2](P272),因此全部确实的 经验 的存在,都被思辨地转化为理念的各个环节。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真实的相互关系弄颠倒了。”在他那里,“应当成为出发点的东西变成了神秘的结果,而应当成为合理的结果的东西却成了神秘的出发点。”[2](P294)本来,家庭和市民社会产生了国家,它们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可是在黑格尔看来却刚好相反,它们是从现实的理念产生的。它们结合成国家,不是它们自己的生存过程的结果;相反地,是理念在自己的生存过程中从自身中把它们分离出来。”[2](P251-252)他反对黑格尔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成“理念的各种规定”,而是强调它们是“人的存在”的各种社会形式,“人的本质的实现”、“人的本质的客体化”。所以同黑格尔把理念视为国家的内在奥秘相反,马克思提出“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 [2](P293)的论断。

在马克思对黑格尔所肯定的专职国家何时会异化的批判中,他这样写道:“人就是人的关系、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等级即颠倒的世界观,因为它的本身就是颠倒的世界”。[2](P451)这里最重要的是人“自己在本质上的二重化”。[2](P340)在现实中就是表现为人“在政治等级变成了社会等级,在他们的政治世界的天国是平等的,而人世的存在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却不平等”。[2](P344)“在政治国家真正发达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生活――天国的生活与尘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做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别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低为工具,成为外力随意摆布的玩物”。[2](P428)这是一种新的异化,这种异化“使人脱离自己的普遍本质,把人变成直接受本身的规定性所摆布的动物”。[2](P346)在专制制度里,人不能成为人本身,人是动物,“中世纪是人类史上的动物时期,是人类动物学”。[2](P346)而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我们的时代即文明时代,却犯了一个相反的错误。它使人的实物本质,即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脱离了人,它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2](P346)如果说在中世纪,是来自自然的限定,人被自然剥夺了主体地位,在这时人的非主体化则是一种人造的非人力量支配的!这里马克思首次发现了这种人被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物的支配和奴役!

三、在人的理解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从怀疑、动摇发展到批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思想转折的初期对人的问题的看法。在思想上对这个过程发生巨大影响的,是费尔巴哈与思辨哲学相对立的、要求研究现实的人的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批判》到《____的本质》,费尔巴哈已经用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揭露了宗教的本质和起源,说明了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这一颠倒从根本上对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构成威胁,它所带来的启发和解放作用,对于正在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自由主义转向激进民主主义的马克思来说,是不言而喻的,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也可以明显反映出来。

费尔巴哈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宗教和人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完成了另外一个颠倒:把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和人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国家不是人的存在的基础,“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 [2](P270)就是说“国家”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时指出,人有社会特质,有私人特质,国家职能是人的社会特质的活动和存在方式。但人的社会特质又区别于费尔巴哈所说的自然本质。“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和个人有联系的(国家只有通过个人才能发生作用),但不是和肉体的个人发生联系,而是和国家的个人发生联系,它们是和个人的国家特质发生联系的。”黑格尔“忘记了特殊的个体性是人的个体性,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人的职能;他忘记了‘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而国家的只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2](P270)

“人的社会特质”是什么呢?马克思说:“抽象的人只是作为法人即社会团体、家庭等才把自己的人格提高到真正存在的水平。”[2](P292)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就是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也就是“现实的人的存在”。“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看做人的本质的实现,看做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末家庭等等就是主体内部所固有的质。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2](P273)

马克思在借助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勇敢地闯入了费尔巴哈不敢涉足的社会历史领域实现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颠倒。他抓住了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从费尔巴哈在黑格尔体系中打开的缺口继续深入,要求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观上实现对黑格尔的颠倒。他并没有像费尔巴哈那样满足于固守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这块地盘,这就使他虽然借助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在对人的理解上却超越了费尔巴哈。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联系了起来,如马克思认为:“被剥夺了一切财产的人们和直接劳动即具体劳动的等级,与其说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等级,还不如说是市民社会各集团赖以安身和活动的基础。”[2](P345)这就接近于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的思想。马克思后来指出,人的解放“它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2](P466)这实际上也意味着马克思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虽然这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是和黑格尔的观点正相反对的。但这种对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颠倒,并没有直接达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这时还不能科学地揭示市民社会的基础,他相对于政治国家而提出的“物质国家”的概念,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马克思还没有看出“市民社会”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最根本的是物质的生产关系;家庭形式也是随着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的。因此,他虽然把家庭和市民社会这些社会形式看作人的本质的表现,但他还没有科学地揭示“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实质。这既是他深受费尔巴哈影响的结果,也是他还不能从根本上超越费尔巴哈的原因。所以,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只是对黑格尔用国家解释市民社会的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这一批判还是按照费尔巴哈的方式,用人的本质去说明国家,马克思当时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的。要从这一批判达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还要经过一个艰巨的深化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文

❸ 《黑格尔与我们同在黑格尔哲学新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黑格尔与我们同在》(张汝伦 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bYX1WLPyQIZH24O7dOj55w

提取码:vpmx

书名:黑格尔与我们同在

作者:张汝伦 等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3

页数:342

内容简介:黑格尔哲学无疑是晦涩难懂的,然而它又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山峰,连接着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任何试图绕过它的行为注定都是徒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黑格尔哲学?

首先,本书分析了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把黑格尔哲学的地基清扫干净,是理解它的第一步。其次,本书细致研究了构成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和基本思想。黑格尔对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创新都是通过基本概念完成的,只有对它们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看清黑格尔哲学的整副骨架。最后,本书探讨了黑格尔哲学的现代性、艺术哲学及自然哲学。黑格尔哲学对市民社会、国家、启蒙、艺术等概念的精彩分析,在现代社会仍然散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张汝伦,1957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金赴德深造,先后在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从事哲学研究。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着作有:《意义的探究》(1986年)、《张汝伦集》(1991年)、《历史与实践》(1995年)、《坚持理想》(1996年)、《激情的思想》(1998年)等20余部。

❹ 《邓晓芒讲黑格尔》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邓晓芒讲黑格尔》(邓晓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yZ5lLajGYsf4qcM806f6CQ

提取码:ipwh

书名:邓晓芒讲黑格尔

作者:邓晓芒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1

页数:241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体现出他跟其他哲学家,包括跟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

第一个特点是他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是一种能动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现象学》导言里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实体理解为主体。实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主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这个东西的能动性。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东西真的是实体的话,那么它的主体,实体只不过是主体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而已。

第二个特点就是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西方自古以来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不少,喜欢用火来打比方的也不少,但他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它逻辑化,把能动性逻辑化。

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 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7日-),中国着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德国哲学研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是中国启蒙思想与自由派的坚定支持者,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并正在全力构建自己的“自否定哲学”,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与郭齐勇在儒家问题发生激烈冲突,与刘小枫对“国父”与“宪政”问题发生激烈论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专着与论文集有:《康德哲学诸问题》、《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西方哲学探赜——邓晓芒自选集》、《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文学与文化三论》、《人论三题》、《在张力中思索》、《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启蒙的进化》、《新批判主义》、《儒家伦理新批判》、《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西方美学史纲》、《邓晓芒讲演录:哲学与生命》、《西方美学史讲演录》、《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康德哲学讲演录》、《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讲黑格尔》、《西方哲学史》(与赵林合着)、《走出美学的迷惘——中西美学思想的演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与易中天合着)、《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易中天合着)、《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与杨祖陶合着)、《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与残雪合着)。

翻译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与张廷国合译);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与匡宏合译);乔纳森·布伦特、弗拉基米尔·诺莫夫《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与残雪合译)。

经典着作解释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两卷本,200万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十卷本,500万字)、《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读》(两卷本,80万字)、《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

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每段的解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每段的解读如下

一.阐明对宗教的批判是对德国现实世界批判的萌芽

1.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把宗教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市民社会,即物质关系决定的国家,社会

4.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一方面在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自然性,另一方面却不敢发动革命。这是因为它有两个缺陷1.把哲学完全看作是精神链郑数上的批判2.忽视群众作用,认为群众只是群氓

三.提出人的解放和无产阶级使命

1.德国革命的目标是人的解放 而不仅仅是政治解放。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使市民社会产生,但市民社会人和人却处于对抗之中。人的解放是指拜托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离。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人的解放者,但是在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对封建力量进行反抗的时候,德国的无产者就已经出现来反抗资产阶级了,因此革命的主体落在无产阶级手中。另外,德国的无产者可以看到在实行资本主义革命以后法国无产者的现状,从而知道资产阶级革命只是政治解放,而转而要求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解放

第二,人的解放是无产阶级完成的。大工业不断生成无产阶级,而且无产阶级的贫困并不。

❻ 学《马恩》(14)——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段独立章节,之所以“独立”,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互不搭意”,且突显黑格尔风格——晦涩难懂,与众不同。

一、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宗教是人的一种信仰,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作为自己的偶像,对其敬畏及崇拜。

罗素认为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稿培尘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宗教);介乎神学(宗教)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可见,哲学和宗教同属人的信仰,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是否具有偶像崇拜,重叠之处则是将未经检验证明的想法或信条作为“教条”来坚持。

二、《未来哲学原理》

《未来哲学原理》是马克思在本文中多次引用的费尔巴哈的着作。费尔巴哈认为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将上帝转化为抽象的理性实体,但由于事物被抽去了一切基本性质,导致“思辨哲学简直是一种人们不能认识的意义之下来了解一切是”(注1)

未来哲学的任务,“是将哲学从‘僵死的精神’境界重新引导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精神境界”(注2)

未来哲学的认识主题,“是实在的和完整的人的实体”(注3)

费尔巴哈将未来哲学称为人本学——“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有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注4)

三、“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

(一)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经过思考加以阐述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从而,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

※分析:

1.哲学作为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没有经过科学方法的证明,盲目地作为思想上的“教条”,就会和迷信的宗教一样阻碍人的思想进步。

2.费尔巴哈从黑格尔理念外化为自然需要现实的证明出发,推导出客观事实相对于理性必须具有第一性,人的认识要从具体的的实在出发。

(二)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成了理论的基本原中郑则。”

※分析:

人在社会中即无法孤键禅立生存,也不可能单独获得理性知识,所以,“人的本质只是包含于团体之中,包含于人与人的统一之中”(注5)

(三)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的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分析:

黑格尔哲学既是唯物主义——承认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又是唯心主义——将世界作为精神的外化;既是无神论——肯定人的精神决定作用,又是有神论——将绝对精神作为上帝。

黑格尔哲学作为旧哲学的代表,它的特征是“站在神学立场上对神学的否定”(注6)

四、“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或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被认为是对自身还不能确信,因而自身还受对立面影响的、对自身怀疑因而需要证明的肯定,即被认为是还没有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还没有被承认的肯定;可见,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是同这种肯定直接地而非间接地对立着的。

但是,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分析:

这两段文字清晰的表明马克思根本不认同“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

一、何谓“否定之否定”规律?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提出来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或者人自己否定自己,再转向更加积极肯定的过程。

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质疑。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质疑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为什么否定的否定就必然的等于肯定?

按照否定的否定等于肯定的认识,敌人的敌人就等于朋友,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敌人的敌人未必等于朋友,敌人的敌人有可能仍是敌人。另外,我否定了自身的错误认识也未必会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马克思对“否定之否定”的认识。

(一)“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或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被认为是对自身还不能确信,因而自身还受对立面影响的、对自身怀疑因而需要证明的肯定,即被认为是还没有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还没有被承认的肯定”

※分析:

1. “否定之否定”所产生的肯定是包含在“否定之否定”之中的,说明这种肯定依附于“否定之否定”,同时这种肯定不是“否定之否定”包含范围的全部,有存在“否定”的可能。

2.从“否定之否定”所产生的肯定不是直接地、必然地得出的肯定,是基于否定产生的,即基于“对自身还不能确信”,是“还受对立面影响的、对自身怀疑因而需要证明的肯定”。

这种“肯定”是有待证明的——“即被认为是还没有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还没有被承认的肯定”。

(二)“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是同这种肯定直接地而非间接地对立着的”

※分析:

“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就是实际存在的、直接显现的肯定——是同“这种肯定”——基于否定所产生的、不是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直接对立的。

对立的原因则是因为“这种肯定”不是确定的,是有待于证明的肯定。

(三)“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

※分析:

黑格尔把武断地把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唯一结果,把否定作为一切肯定的原因。

(四)“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

※分析:

1.“那种历史”就是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史,在黑格尔的精神史中,主体是精神,人成为了客体。

2. 肯定是直接的存在,是物质性的存在,否定是存在的变化,是物质性的抽象。

为了维持精神相对于人的主体地位,黑格尔就必须将否定置于肯定之上,将否定作为肯定的前提。

马克思准确地发现了黑格尔的这个秘密,指出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是黑格尔为了维持精神第一性而预设的理论条件,如果否定可以必然地得出肯定,就意味着抽象决定具体、意识决定物质、精神决定了人。

注1,《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40页。

注2,《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1页。

注3,《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73页。

注4,《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74页。

注5,《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79页。

注6,《未来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着,三联书店,第34页。

❼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德] 费尔巴哈)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iynEIc06EYAxUoBTB4sLVw

提取码: 3bs5

书名: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作者:[德] 费尔巴哈

译者:涂纪亮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9

页数:330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拜恩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死于同一州的纽伦堡。是德国着名法学家保罗·约翰·安塞姆里特·冯·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费尔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尔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着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 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同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费尔巴哈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会使人相信启示和奇迹,不仅会“损坏和消除人类的最重要的感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相信宗教仪式的“圣餐”和献祭,导致“必然的结果是迷信和不道德”。他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他的这本书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出版。

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这只是口头的,他的所谓有神论实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他称之为人道主义的神学,以人为上帝,是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在1848年到1849年间,德国各公国中出现的革命运动中,由于他对宗教的抨击,使许多革命党人将他看成英雄,但他自己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只作过一些演讲,全部精力用在写作上。但他明白地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1857年出版了《神统》。1860年由于他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搬到纽伦堡。只是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他才得以出版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他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由于长时间的精力消耗,仅两年后的1872年在纽伦堡去世。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费尔巴哈论纲》批判他这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❽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nftpnYV7YU1CUaP1rKp6gQ

?pwd=t7v1 提取码: t7v1
简介:作者马克思根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理论展开的一系列系统论述,对于学生们的政治学习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❾ 《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思辨的张力》(邓晓芒)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MdIYttenLam0z3SqYpil8w

密码:esbm

书名:思辨的张力

作者:邓晓芒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16-6

页数:623

内容简介:

作者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历史渊源的追溯和逻辑结构的分析,指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要素构成,即作为内在动力的自否定的努斯精神和作为反思形式的逻各斯精神。通过与中国哲学的比较,深入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这两大精神的运作方式及相互关系,阐明了由此形成的黑格尔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特征,展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中国着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代表性着作《思辨的张力》、《文学与文化三论》、《新批判主义》、《实践唯物论新解》等。

阅读全文

与黑格尔哲学的批判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被老婆当鼎炉修炼的小说 浏览:646
php截取最后一位 浏览:377
安卓源码单独编译内核 浏览:446
易语言在线编译 浏览:112
unityandroid游戏开发教程 浏览:94
android去掉虚拟按键 浏览:873
内地激情戏多的电影 浏览:42
更新最快的电视剧电影网 浏览:263
剑三宏设置命令 浏览:245
3C语言编译器 浏览:170
我的世界基岩版怎么加入tis服务器 浏览:390
php论坛模板 浏览:908
找个免费看电影的网站 浏览:372
程序员怎么接手别人遗留的代码 浏览:752
瞬变pdf 浏览:307
php开发仓库管理系统 浏览:688
12米小孩自己看电影 浏览:676
丧尸电影全部 浏览:660
go编译器选择 浏览:448
天正门窗总表命令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