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梁箍筋根数计算
一、加密区箍筋根数
1、加密区的长度=max(2*梁截面长边尺寸,500)
2、布筋范围除以间距=(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根并明据有小数则进1取值
3、箍筋根数=“布筋范围除以间距”+1
4、2个加密区箍筋根数=箍筋根数首基*2
5、重新计算一个加密区长度=50+“布筋范围除以间距”*加密间距
二、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6、实际非加密区长度=梁净跨长度-重新计算一个加密区长度*2
7、非加密区布筋范围=实际非加密区长度
8、非加密区布筋范围除以非绝芹告加密间距=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根据有小数则进1取值
9、非加密区箍筋根数=“非加密区布筋范围除以非加密间距”-1
10、全部箍筋根数=2个加密区箍筋根数+1个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什么是箍筋加密区,什么是非加密区梁的加密区范围是多少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设置的规定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而没有进行加密的为非加密区。
框架柱中箍筋加密区应是柱两端在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或园柱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500mm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
框架梁中箍筋加密区应是一级框架梁端2倍梁高范围内和二-四级框架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应当加密,且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500mm,其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以内;对于绑扎接头的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箍筋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⑶ 多跨梁的非加密区的箍筋根数怎么计算求个公式
只有框架梁才有箍筋加密区,普通多跨梁是非框架梁,没有箍筋加密区;
题目没有指定梁的截面高、没有指定框架抗震等级,无法具体计算;
设某跨净跨长为Ln、加密区共长为a、加密间距100、非加密间距200,则该跨内的箍筋个数=(Ln-2×50-a)÷200+a÷100+1.
⑷ ‘每日练习’箍筋根数计算公式是什么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计算公式一样吗
每日练习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L-2a)/s+1。其中,n代表钢筋根数,L代表构件垂直于钢筋方向的长度,a代表起步距离,s代表钢筋布置间距。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计算公式不一样。具体区别如下:
加密区箍筋根数:
计算公式:n加=(L加-a)/s加+1
说明:在加密区域,由于需要增强钢筋的约束作用,箍筋的间距s加通常会较小,同时起步距离a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加密区的箍筋根数需要通过专门的公式进行计算。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当非加密区不在构件端部时:n非= L非/s非-1
当非加密区在构件一端时:n非=(L非-a)/s非
说明:在非加密区域,箍筋的间距s非相对较大,因此箍筋的根数会相应减少。同时,根据非加密区是否位于构件端部,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非加密区不在构件端部,那么需要减去一个起步距离的影响;如果非加密区位于构件一端,则只需考虑长度L非和间距s非的关系。
构件箍筋总数:
计算公式:n= n加+n非
说明:整个构件的箍筋总数是加密区箍筋根数和非加密区箍筋根数的和。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公式,以下是一张关于箍筋根数计算方式的图片:
这张图片展示了箍筋在构件上的布置情况,以及如何通过给定的长度、起步距离和间距来计算箍筋的根数。
综上所述,每日练习箍筋根数的计算公式在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同时,也需要注意起步距离和间距对箍筋根数的影响。
⑸ 我想知道钢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单肢箍,双肢箍,四肢箍的意思。
钢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单肢箍,双肢箍,四肢箍的意思如下:
在同一个横截面上,有2个箍筋,就是两肢,有4个箍筋,就是四肢。
1个箍筋一般是一个钢筋弯成两头带弯钩的钢筋。
箍筋在钢筋骨架里,起到固定主筋和起到抗剪作用。
像下面这个梁的箍筋就是四肢:
(5)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扩展阅读: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肢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箍筋的制作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⑹ 梁,柱中的箍筋怎么算,有加密区的,用实例说明一下
在计算梁、柱中的箍筋数量时,首先要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对于加密区,计算方法是将加密区的长度除以加密的间距,然后乘以2,这是因为加密区通常会设置两排箍筋。而对于非加密区,则是将非加密区的长度除以非加密间距,再减去1,以确保在非加密区箍筋的合理分布。
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有一段梁的加密区长度为1000mm,加密间距为100mm,那么加密区的箍筋数量为(1000/100)×2=20根。而如果非加密区长度为1500mm,非加密间距为200mm,那么非加密区的箍筋数量为(1500/200)-1=7根。所以,整个区域的箍筋数量为20+7=27根。
在计算箍筋长度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决定。如果只是计算箍筋的数量,那么可以按照图示尺寸进行计算,即箍筋的长度等于加密区或非加密区的长度。但如果需要计算下料长度,则需要考虑箍筋的弯曲角度和直径等因素,从而得出更精确的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箍筋的布置不仅要考虑数量,还需要考虑其在结构中的分布密度,以确保梁、柱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合理安排箍筋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