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学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济学方法论》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f34DOQBk8mLbctJL4v9W3g
❷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美] 唐·埃思里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FLcZqq1IRx1JKbRwCRJDOw
书名: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作者:[美] 唐·埃思里奇
译者:朱钢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8-06
页数:283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两个核心目标是: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概念基础和哲学基础提供全面的考查,对研究项目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提供程序方面的指导。本书所强调的是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科学哲学或研究工具的技术。本书力求克服我们教学计划的缺点:主要教授学生“知”的经济学,却很少教授他们“行”的经济学。<br> 本书分为三部分,通过对研究过程的正规学习,可以增进研研究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❸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美]高山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hmdwiIow-CuUwxNpqF_log
书名: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作者名:高山晟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6
页数:524
内容介绍:
《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方法论教材。《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经济学中最为核心和本质的分析方法。作者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精心挑选的案例,详尽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些分析方法。在总体把握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作者先后探讨了非线性规划、不确定性、最优控制理论等内容。《经济科学译丛: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更多强调“为什么”的问题,而非“怎么做”的问题,注重分析方法的解释和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因而能使经济学研究者、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应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能力。
作者介绍:
高山晟(Akira Takayama),1932-1996年,曾任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以及位于卡本代尔的南伊利诺伊大学的Vandeveer经济学教授。1962年获日本一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已发表的论文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领域。代表作除本书外,还有《国际贸易:一种理论方法》和《数理经济学》(第二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❹ 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区分为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应地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区分为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①实证方法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它所解决的,是“这是什么”或“这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因此,其命题具有客观性。以经济增长为例,实证方法所要阐明的是: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即投资若干,在投资与产量的比例为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实现多大百分比的经济增长率;或者,在投资额为一定的条件下,要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投资与产量的比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至于经济增长本身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本身是“值得实现的”还是“不值得实现的”,则不在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内。
②规范方法所考察的是经济活动的评价问题,也就是“这应该是什么”或“这不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规范研究带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它把“是非善恶”的讨论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轨道。因而其命题不具有客观性。仍以经济增长为例,规范方法所要阐明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好事”,是“值得实现的”,而什么样的经济增长则不是“好事”,是“不值得实现的”。规范研究的结果是力求提供一种经济活动的评价标准,一种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在有关社会政策的讨论中,是不可能绕开规范分析的,而其主张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政治上的抉择了。
从分析方法本身来看,实证方法或规范方法同样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并按照研究课题的一定的要求加以运用。但它们也不可能脱离经济理论的指导。经济学家从各自的学说立场出发,或者采取实证方法,或者采取规范方法,或者二者兼用,采取的方法总是与他们的经济理论一致的。例如,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采取规范分析方法,是指出社会的缺陷所在,并证明社会有可能通过改良的途径而逐渐消除缺陷。在他们那里,规范分析方法与新制度学派的改良主义学说是一致的。又如,凯恩斯主义者在讨论经济增长问题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说明经济增长实现的条件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由此提出均衡增长的对策。但由于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增长学说是为解决经济停滞服务的,其中论述虽然符合实际情况,然而它的有关均衡增长的论点却是有缺陷的,它的有关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也只能暂时有利于经济增长。
宏观、微观、制度结构、总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规范分析方法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学的方法的区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的和互为补充的关系。例如,制度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但它并不排除实证分析。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思既是制度结构分析方法的运用者,也是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者,但他在考察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美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以及在论述垄断企业在控制市场和价格方面的具体表现时,就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
与此相似的是,宏观、微观、总量分解等分析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但它们并不排除规范分析。凯恩斯在运用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对经济进行考察时,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如说明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可以既消除失业,又防止通货膨胀等等,但凯恩斯也对社会的收入分配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哲学,主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这就属于规范分析的范围了。尽管这在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中并不占主要的地位,但却表明了宏观经济分析与规范分析可以并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也可以结合在一起。此外,在经济学关于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研究中,也是既有实证分析的部分(如论述经济效率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分析经济效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又有规范分析的部分(如探讨经济效率变动的福利含义,从经济效率的水平来评价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或一种收入分配制度的优劣等)。
即使以数学方法来说,它同样是可以与实证分析方法或规范分析方法并用的。经济学家把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一种手段,无论是用于宏观经济分析还是用于微观经济分析,除了主要是用于实证分析而外,也被用于规范分析。福利经济学研究就是数学方法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例子。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等,都是微观福利经济学说,都着重于数学方法的运用,但它们同时也属于规范分析的范围。通货膨胀与失业最优交替理论、最优增长与最优储蓄率理论等,则是宏观福利经济学说,也都着重于数学方法的运用,但它们同样是一种规范分析。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封闭系统分析与开放系统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这是对经济学的方法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区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后者则考虑时间因素;前者只对一定时间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后者则分析一定时期、一定过程内的经济活动。封闭系统分析和开放系统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限于考察一定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力量的作用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注意到经济系统外部的一定的力量对经济系统的运行的影响,以及经济系统内部与外部力量的相互作用。这两种分析也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例如,货币学派在考察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中,采取封闭分析时,只注意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所造成的影响,而在采取开放分析时,则要加入国外货币供应量变动、一国国际储备额变动、国际资本短期和长期流动、汇率变动等因素的作用。在某些场合,封闭系统分析有助于判明经济系统运行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而在另一些场合,开放系统分析则更能说明这一点,它们也不是不可互为补充的。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的区别主要是:均衡分析考察经济中若干变量(如供给、需求、价格、收入、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作为解释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基本因素。其中,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各个市场之间的均衡的建立与破坏,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破坏。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的分析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例如,关于工资水平的确定问题,采取均衡分析方法的经济学家指出,劳动力供求的均衡与否是工资水平的确定的主要依据;采取非均衡分析方法的经济学家则指出,工资水平的确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以外的因素,如一国的历史条件,文化和社会状况,政府的干预作用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均衡分析往往与制度结构分析结合在一起,而均衡分析通常是数量分析(总量或个量分析)中的一种。
总之,从上述有关经济学的方法的论述可以了解到,按不同的方式划分的各种方法之间存在着交叉的关系。经济学家总是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的要求,选择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既与一定的经济学说保持一致,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❺ 跪求 《经济学方法论》 电子书网盘资源
经济学方法论.pdf
链接:https://pan..com/s/1qBL2m0c91MuGg7R2-z_WYA
❻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美] 唐·埃思里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49zq5SRAgNwMG-zzNn60jg
书名: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作者:[美] 唐·埃思里奇
译者:朱钢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9
页数:245
内容简介:
本书的焦点是应用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探讨众多的现实问题,学科经济学很明显与这一目的相联,因为它是应用经济学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工具的来源。
本书旨在提高读者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熟练性和有效性,它主要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经济学教学中的研究生,本书也可以用于以分析为方向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经济学教学,还可以作为一些职业经济学者的基本参考读物。
本书的两个主要目标是:(1)介绍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研究方法论的概念和哲学基础;(2)对如何计划、设计和进行经济学研究提供程序指导。
❼ 《经济学方法论探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卡尔·门格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Uibndbr1KsxVPjH47TSStg
书名:经济学方法论探究
作者:卡尔·门格尔
译者:姚中秋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8
页数:330
内容简介:
《经济学方法论探究》是卡尔·门格尔讨论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专着。他在这本书中阐述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韦伯异曲同工,成为经济学的基础性方法论原则;他阐述的自发秩序理论则被哈耶克发扬光大。
本书是门格尔一生的集大成之作,其重要性丝毫超越了被我国读者熟知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系首次译为中文。
作者简介:
[奥]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
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奥地利学派的开创者。门格尔1860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做过律师、新闻记者和政府官员。1871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是他的成名作,1973年他凭此书在维也纳大学得到一个教席,1876年,他担任奥地利王储的导师,并陪同这位18岁的王储游历欧洲各国。1879年回国后,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从此安心于平静的学术生活。188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品《经济学方法论探究》,1903年,门格尔辞去了一切教职,致力于修正和扩展自己原有的经济理论框架。1921年,他以81岁高龄溘然长逝。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20世纪50年代就被译介到我国,因此使他在中国读者中广为人知,但他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经济学方法论探究》直到今天才被翻译出版。
❽ 《经济学方法论》txt全集下载
经济学方法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❾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英] 莱昂内尔·罗宾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Ysvw38cv_OsM_6BQbx_dHw
书名: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作者:[英] 莱昂内尔·罗宾斯
译者:朱泱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0-8
页数:127
内容简介:
莱昂内尔·罗宾斯(1898—1984),英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经济学方法论、经济思想史。其最大的贡献在于经济学方法论。
本书是作者在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的代表作品。作者试图明确经济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内容、研究的方式和手段、经济科学法则的性质,并解释这种方式和规则在解释现实问题和政治问题时的局限性,以及经济科学存在的意义。1932—1960年间,本书得到最广泛的阅读,也得到了最广泛的引用,极大影响了人们对经济科学性质的看法。
作者简介:
罗宾斯(Lionel Robbins,1898~1984),英国经济学家。生于英国伦敦附近的米德尔塞克斯西普森。先后获伦敦大学理学士(经济)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先后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教授和斯特林大学校长。曾任英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罗宾斯不仅研究抽象的经济理论,也研究应用经济问题和实际政策问题。他曾对新古典学派进行批评,为以后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一书是他的成名作,在书中,他为经济学下定义为“系统研究各种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这个定义引起不少争议,成为20世纪经济学教科书在方法论方面引证得最多的定义之一。另着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政策理论》《经济思想史中的经济发展理论》。
❿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逐渐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1)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2)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