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服务准备的内容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5个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所需做的准备步骤,包括如何划分微服务,微服务和组织结构间的误解,如何划分组织架构,以及在实现微服务架构中需要尽早考虑的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参考
时至今日,微服务相关的话题不胜枚举,上百次的会议,在线讨论以及相关文章。你可以假设大家已经认识到其优点以及与之俱来的风险。然而,有很多组织没有事先准备就迈入这个潮流了。自然,这也就导致了在架构实现过程中的失败。
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对于商业中所应用的任何技术而言,有2条规则,其一,将自动化应用于高效的运维上才能增加效率;其二,将自动化应用于低效的运维反而会降低效率。”我认为这种哲学对微服务而言亦行之有效。如果你的组织没有为此准备就贸然迁移,很可能会招致失败。以上就是本文的出发点,我将为大家带来在实现微服务架构前需要准备的5个关键步骤。
从绘图入手
在开发特定的微服务时,许多开发者都会犯同一个错误:直接写代码。或许,这可能就是你能够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了。诚然,对于一个服务而言,你可能会获得成功,但是随着服务数量的上升,所有事情都会变得一团乱。
和其它产品一样,它也需要被创造,需要以设计作为初始步骤。将团队汇聚到桌子周围,自由地在纸上(或者白板)绘制服务。首先,找出你所构建的应用的main函数。然后,自顶向下地将它分解成最小单元。最后,找出不同单元的互联通性。这些功能将会成为你的微服务。
比如,在一款图书预览应用中,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比较不同的图书。然而,也有许多其他功能需要开发,例如创建用户履历,评分,评论,图书数据库等。识别每个功能,是将它们转为微服务的关键。
整个过程将会持续超过一天时间,并且需要多次迭代直至完美。当然,你将需要从许多不同部门的人员手中获得输入,以确保能够知晓其视角和观点,并确保你不会遗漏任何系统功能。
微服务并不是组织结构
根据你所在公司的组织结构定义微服务,这似乎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正在构建单体(monolithic)应用,这或许真是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实现微服务架构时,它可能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了。
也许,这对于销售部门或客户服务是可行的,但是许多组织只有一个部门处理所有的数据库。因此,为所有数据库创建一个微服务将会导致单点故障。而没有单点故障,则是微服务的关键特性之一。
你希望通过服务实现的一些功能可能会涉及几个组织部门,或者,你可能将会需要为一个部门构建许多微服务。总结一下,你需要将架构聚焦于你想要提供的服务,而非你们公司的组织结构。
创建合适的组织结构
转变到一个全然不同的组织架构,能够满足公司在管控活动上变化的需要。之前2个步骤关注于应用的设计,以便能够为最终用户提供正确的功能。现在,是时候确保对于新的架构而言,你拥有恰当的运维支持了。
你将不得不放弃原有的部门结构,并使团队关注于某个微服务。这意味着这些团队将由拥有不同技能的成员组成,如系统分析师、UX/UI设计师、后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等。如此一来,团队就能够彻底负责它们的项目(微服务)——从开发部署到运维、监控和管理。反过来,由于团队觉得自己拥有这个产品,因此将提升其创建产品的积极性。
团队的规模视公司/项目的总体人数而定;当然,根据专家的建议,比较理想的规模是每个团队8-10人。和单体架构不同,微服务架构使得你能够根据业务的增长来扩展团队规模。
当然,所有团队将会(需要)积极配合,以最终促成整个项目。这便是这种结构的主要好处,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地向市场交付产品。
性能和可靠性同样重要
切换到微服务架构的整体想法,便是使得创建的最终产品相比于单体应用而言拥有更好的性能,更佳的稳定性(例如,更低的下线风险),同时可以更快地交付市场。
将改进性能作为设计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这将确保潜在问题能够尽早被考虑。通常,(性能)问题都源自微服务设计主要考虑功能。然而,如果在更大的服务下,服务崩溃或者变得很慢,那么它就没什么用了。每个服务应该拥有2-3个替代机制,当下层资源失败时,它便可以继续运作。当其中一个机制无法在可接受时间窗口内响应时,服务也需要做到快速切换。
在前期考虑让服务支持更大的负载变动,你的应用将能够应对实际挑战,你将领先市场,当然这也是你在第一时间考虑切换到微服务的主要原因!
变更先行
忽略应用的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开发者一直在增加和移除功能,变更代码,替换应用的核心元素等,这在微服务应用中更甚。更确切地说,微服务就是持续演进的。
当你每天需要处理多次代码升级时,最好接受一个观点:变更是持续的,而非对于稳定状态的一次偶然性中断。一旦你认知到这一点,你将意识到一开始便整合变更的灵活性需求的重要性。确保应用一直正常工作的一种方式便是准备服务API,这样微服务间便可继续通信,即使它们已被改变。另外,你还需要引入版本控制,以允许服务同时开放新旧接口。
另一方面,数据存储的演进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改进数据库模式(schema),使其支持新的功能,传统观点中,这是应用升级时最难处理的部分,微服务并不会使其变得更加简单。然而,单就增加新的域且不破坏现有结构这一点而言,NoSQL数据库会更加灵活。如果你希望你的数据存储需求持续演进(谁不希望呢?),那么你应该将可演化的数据存储作为微服务设计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时,做适当的准备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我们可以认同。只有经过仔细的准备,创新设计思维,并且具备合适的运维和管理结构,你才能收获微服务带来的所有好处!
Ⅱ 微服务优点
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是以专注于单一责任与功能的小型功能区块为基础,利用模组化的方式组合出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各功能区块使用与语言无关的 API(例如 REST)集相互通讯,且每个服务可以被单独部署,在微服务软件架构风格概念被提出来的初期,它具备以下三个核心特点:
1. 微服务为大型系统而生。 通常我们在系统架构设计上面临的问题都与系统的大小相关,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会带来系统流量压力和复杂度的上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成为架构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微服务架构设计理念通过小而美的业务拆分,通过分而自治来实现复杂系统的优雅设计实现。
2. 微服务架构是面向结果的。 微服务架构设计风格的产生并非是出于学术或为标准而标准的设计,而是在软件架构设计领域不断演进过程中,面对实际工业界所遇到问题,而出现的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架构设计风格。
3. 专注于服务的可替代性来设计。 微服务架构设计风格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便利地在大型系统中进行系统组件的维护和替换,且不影响整体系统稳定性。微服务带来的好处
独立的可扩展性,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进行横向或纵向扩展,根据业务实际增长情况来进行快速扩展;
独立的可升级性,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进行服务升级、更新,不用依赖于其它服务,结合持续集成工具可以进行持续发布,开发人员就可以独立快速完成服务升级发布流程;
易维护性,每个微服务的代码均只专注于完成该单个业务范畴的事情,因此微服务项目代码数量将减少至IDE可以快速加载的大小,这样可以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进而可以提高研发人员的生产效率;
语言无关性,研发人员可以选用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和框架来完成他们的微服务项目(当然,一般根据每个公司的实际技术栈需要来了),这样在面对新技术或新框架的选用时,微服务能够更好地进行快速响应;
故障和资源的隔离性,在系统中出现不好的资源操作行为时,例如内存泄露、数据库连接未关闭等情况,将仅仅只会影响单个微服务;
优化跨团队沟通,如果要完全实践微服务架构设计风格,研发团队势必会按照新的原则来进行划分,由之前的按照技能、职能划分的方式变为按照业务(单个微服务)来进行划分,如此这般团队里将有各个方向技能的研发人员,沟通效率上来说要优于之前按照技能进行划分的组织架构;
原生基于“云”的系统架构设计,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风格,我们能构建出来原生对于“云”具备超高友好度的系统,与常用容器工具如Docker能够很方便地结合,构建持续发布系统与IaaS、PaaS平台对接,使其能够方便的部署于各类“云”上,如公用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
Ⅲ 《微服务设计》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微服务设计》([英] Sam Newma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R0aW-2GagKkOMWf50EdtwQ
书名:微服务设计
作者:[英] Sam Newman
译者:崔力强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
页数:228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微服务的建模、集成、测试、部署和监控,通过一个虚构的公司讲解了如何建立微服务架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微服务在保证系统设计与组织目标统一上的重要性,学会把服务集成到已有系统中,采用递增手段拆分单块大型应用,通过持续集成部署微服务,等等。
作者简介:
Sam Newman
是ThoughtWorks公司的技术专家、ThoughtWorks内部系统架构师,同时还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他在开发和IT运维方面与全球多个领域的公司有过合作。
译者简介:
崔力强,阿里巴巴技术专家,目前专注于持续交付相关的产品开发。曾在ThoughtWorks任职多年,从事软件定制开发、敏捷软件开发的相关咨询等工作,帮助过数个团队和项目进行精益需求管理、软件设计、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等实践。
张骏,2010年加入ThoughtWorks公司。作为开发人员、项目经理、资深敏捷教练和资深咨询师,在金融、电信和能源服务行业的大型复杂业务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咨询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为国内外诸多客户提供软件设计、开发以及咨询服务。拥有10年工作经验,在Scrum、看板、规模化敏捷等方法论,以及精益需求管理、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领域驱动设计、微服务等具体实践方面都有丰富的积累。
Ⅳ 《微服务设计中文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微服务设计中文版》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KYbkPkfUtirjguQnxVpdFA
Ⅳ 《SC与Docker高并发微服务架构设计实施》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Spring Cloud与Docker高并发微服务架构设计实施》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F4h-_z7n68K4Xg1nxiTpQQ
Ⅵ 求《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豆瓣》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豆瓣》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3dZPagLLfEhXXesufeqUhQ
Ⅶ 微服务有哪些设计原则
微服务应用4个设计原则:
作为一个原则来讲本来应该是个“无状态通信原则”,在这里我们直接推荐一个实践优选的Restful 通信风格 ,因为他有很多好处:
无状态协议HTTP,具备先天优势,扩展能力很强。例如需要安全加密是,有现成的成熟方案HTTPS可用。
JSON 报文序列化,轻量简单,人与机器均可读,学习成本低,搜索引擎友好。
语言无关,各大热门语言都提供成熟的Restful API框架,相对其他的一些RPC框架生态更完善。
当然在有些特殊业务场景下,也需要采用其他的RPC框架,如thrift、avro-rpc、grpc。但绝大多数情况下Restful就足够用了。
Ⅷ 求《微服务设计中文版》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微服务设计中文版》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KYbkPkfUtirjguQnxVpdFA
Ⅸ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豆瓣》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豆瓣》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3dZPagLLfEhXXesufeqU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