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阿含经pdf

阿含经pdf

发布时间:2022-05-05 03:25:09

Ⅰ 《图解阿含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图解阿含经》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NDW1id0JRBfD1jXifTjuvw

?pwd=tbuy 提取码:tbuy
简介:《图解阿含经》(图解经典系列)以北传《四阿含》为蓝本,参考南传五部,将《阿含经》分为五章,包含有《阿含经》的成书过程、原汁原味的佛法、故事中的教说、佛陀在世时古印度的状况、佛法在俗世中的作用。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

Ⅱ 如何在俗世生活中修行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着《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着《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着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Ⅲ 佛教有哪些经文

经典读诵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斋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扭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制电,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终
----------------------------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祁求千处现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Ⅳ 高分请法(佛教):如何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

海底兄以及网上诸位学人 身心清逸

小乘初果即是小乘见道,而要在二乘解脱道中见道,就是断除我见(或称身见),因此而使三缚结都断尽。然而是什么障碍一切学人无法见道呢?今先举示经文,让大众明白,之所以修行无功,无法取证二乘见道--初果的原因:

佛开解梵志阿拔经卷一: 何谓五阴?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识。此五覆人,令不见道。五阴之所以被称为阴,正因为这五个法(色、受、想、行、识)会遮盖众生的解脱智慧、实相智慧,使众生堕入这五法中,所以把这五法称为五阴。而对于五阴的无常不能如实了知,就是造成众生轮回不断无法取证解脱果的主要原因,而佛法中所说的无明,就是指对于五阴的内容无法了知,对于五阴的变异、无常不如实了知。今举经文说明:

杂阿含经卷八203: 佛告诸比丘: 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以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正观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无明,离欲,明生。

因此对于十八界以及五阴的无常而不能如实知,就是无明:因为不知五阴的虚妄而产生贪爱,就是阿含解脱到的无明。然而这边并没有说到大乘所要断除的无始无明,因为对于阿罗汉来说,实证涅盘本际(法界实相)并不是必要。

今在举示经文,让大众明白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断除的详细内涵,以及前提,已让一切有缘学人,得以亲证最基本的解脱果--初果。

杂阿含经卷十256: 如是我闻...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俱希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 舍利弗!所谓明者,云何为明? 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摩诃俱希罗!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 又问:何所知?谓知色无常,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俱希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不但此经如是说,于杂阿含经卷十257、258中也如是说。由此可见,所谓二乘菩提中的无明,就是者我们对于五阴、十八界法的全部内容无所知,对于阴处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故苦、故空、故无我,不能如实知,误以为其中的某一法不是五阴、十八界所摄,误认为是常住而不生灭的法相,就成为解脱道中的无明。假使能将这个无明断除了,就会同时断除三缚结,取证初果。但是如果只是确定五阴十八界的无常,一定会因为害怕落入断灭空而于内恐怖,或于外恐怖,还必须信受佛语,深信五阴十八界灭后,还有一个无间等法,常住不灭,今举经文趁机灭除大众的无明:

中阿含经卷54:
比丘复问曰: 世尊!云何因内有恐怖? 世尊答约: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彼" 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如是见、如是说,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有恐怖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内无恐怖也? 世尊答曰: 有也! 比丘复问曰: 世尊!云何因内无恐布也? 世尊答曰: 比丘者,不如是见、不如是说:["彼" 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不如是见、不如是说,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无恐布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 世尊!颇有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 有也。比丘复问曰: 世尊!云何因外(注)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 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 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彼,如是见、如是说;或遇如来,或遇如来弟子聪明智慧而善言语、成就智慧;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时,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如是说:[我,断坏,不复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谓长夜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忧戚烦劳、啼哭椎胸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外有恐怖也!
(注:五阴是外法,本识是内法。若恐惧外法五阴全部灭除时会成为断灭境界,心中就有恐怖。)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外无恐怖耶? 世尊答言: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无恐怖耶? 世尊答曰: 比丘者,不如是见、不如是说:["此" 是神,"此" 是世,"此" 是我,我当后世有。] 彼不如是见、不如是说;或遇如来,或遇如来弟子聪明智慧而善言语、成就智慧;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彼,或如来或如来弟子,灭一切自身故说法,舍离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灭慢使故说法时,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不如是说:[我,断坏,不复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谓长夜可爱、可乐、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不忧戚、不烦劳、不啼哭、不椎胸、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外无恐怖也!

这一段经文,若无一定的智慧,绝对是读不懂的,或是误会 佛陀的真意。在此先将此经文的要诀点出:这段经文前面所说的"彼",是指想象中常住不坏的精神。然而真正常住不坏的精神就是入胎识,指的是无违法、常住法、清凉法、恒不变异法,不属于五阴十八界所摄, 世尊将他说为[我],不同于生灭性的五阴十八界假我、无我。接着经文说的"此"是指凡夫比丘将五阴十八界的某一法或某些法,误认为是无违法,常住法,不是真正常住的[精神,我],而这段经文最后所说的"彼",才是常住法。接着再举示这一段经文紧邻着的前一段经文,就可以知道 佛在阿含经中早就有说过"存有"的思想:

中阿含经卷54: 复次,有六见处。云何为六?比丘者,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或内或外,或精或粗,或妙或不妙,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觉(受阴),所有想(想阴),所有此,见[非我有,我非彼有;我当无我,当不有;彼(觉、想)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若见闻识知(识阴和行阴)所得所观,意所思念,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所有"此",见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观,知其如真。

由这一段经文,很清楚的反证:五阴无常故无我的同时,已经表达确实有常住法与缘起性空的五阴并存的真相了,因为:五阴非我有,我非五阴有,这已经很明白的显示有一个与五阴同时并存的""真识存有""。说白一点,这部经典根本就是大乘经典,只是因为被二乘人听闻结集而成的缘故,大乘法义早就不在了,只是用来护持二乘菩提以及学人们不堕入断见中。也因此在这部经的后面,佛又说到: 如来是正解脱如来,有因提罗及天、伊沙耶,有梵及眷属,彼求不能得如来所依识,如来是梵,如来是冷,如来不烦热,如来是不异。我如是说,诸沙门、梵志诬谤我虚妄,言不真实:[沙门昙芸(这是世尊的俗名,但是因为找不到字,只好用比较接近的代替),御无所施设]。

这部经文,佛甚至明说:你们外道所说的创造众生与万物的大梵天,其实就是这个我--释迦如来的自心;所以自心如来就是你们所说的创造众生与万物的大梵天。

而这个真识、我、如来,本来就是清净性的,因此他才是真正的梵,因为他本来就无烦无热,所以是冷,是清凉。由此可知,""如来所依识""是非常难以亲证的,连阿罗汉都无法证得,当然绝对不是外道们所能证得。

最后纵合以上所说,除了对于五阴的内容,五阴的无常必须如实了知,又如前面所举示经文:比丘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的执着后,内无恐怖,外无恐怖,是因为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仍然有个无间等法,常住不灭。这也是二乘解脱法中必须建立的智明,否则也是无明,一定会导致无法确实断除我见。

因此末学在此对大众呼吁,特别是对修学南传佛法的中国佛教界,提出极诚恳的开示:

第一:若没有能力了知五阴十八界全部的内涵,

第二:若没有现观五阴十八界全部虚妄的智慧,

第三:若没有智慧自我了知,或听闻而不信受五阴十八界无常无我的背后,有一个常住不坏的实体心存在,就一定无法断除我见乃至我执。

以上三点,就是我见无法断除的无明,今天末学将此举示出来,愿大众从这边深入思维,并且如理作意的观行,一定会发起见地而断我见、三缚结,取证二乘出果,分证解脱功德。

末学再次呼吁,对此真相,千万要加以深入探讨,那么取证初果的解脱功德,并非遥不可及的事!

Ⅳ 高分悬赏!!!!谁有电子版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图解经典系列丛书”

图解经典176-图解干支密码1:图解渊海子平(命理宗师教你看穿一生运势吉凶)
图解经典175-图解古代人体工程学2:图解柳庄神相(《麻衣》相男,《柳庄》识女)
图解经典174-图解古代人体工程学1:图解柳庄神相(《麻衣》相男,《柳庄》识女)
图解经典173-图解果老星宗 下部 七政四余(中国传统星命学大全)
图解经典172-图解果老星宗 上部 星格吉凶(中国传统星命学大全)
图解经典171-图解刘伯温兵书:金函玉镜奇门遁甲 上部 百事占断(中华第一秘术)
图解经典170-图解中国古代水文学:水龙经(中国相水第一书)
图解经典156-图解古代星象学~果老星宗 上部 中国古代星命学大全
图解经典155-图解藏历修行、祈福、开运、占卜大全:藏历使用手册
图解经典143-图解鲁班经(中国古代建筑风水择吉经典)
图解经典141-图解邵康节梅花易数:跟着大师学易占
图解经典139-图解滴天髓 下部 吉凶论断:八字命理学的巅峰之作
图解经典138-图解滴天髓 上部 八字格局(古代天人学:八字命理学的巅峰之作)
图解经典137-图解麻衣神相(古代人体工程学:一学就会 一用就灵的权威相术大全)
图解经典136-图解遁甲演义 下部 遁甲1080局(决胜千里之外的最高谋略)
图解经典135-图解遁甲演义 上部 吉凶占断(决胜千里之外的最高谋)
图解经典134-图解食物本草:中国最权威的养生食疗第一书(白话全译彩图本)
图解经典133-黄金战争(解密人类史上最大的黄金骗局)
图解经典132-图解周易养生绝学:认识道藏养生智慧(图解周易参同契2010最新版)
图解经典130-图解沈氏玄空学:旺财大实战(买房置业前必看的300个吸金风水诀窍)
图解经典129-图解沈氏玄空学:宅运吉凶断(1984-2023年房屋趋吉避凶全纪录)
图解经典128-图解沈氏玄空学:飞星吉凶断(测算最灵验最适应现代建筑的风水绝学)
图解经典127-图解犹太人智慧书(怎样把世界的钱赚进口袋)
图解经典126-图解阿弥陀经(念一句佛语清心解忧)
图解经典124-图解地藏经(走出人生低谷的最好向导)
图解经典123-图解气脉养生《内经图》
图解经典122-图解藏密拙火禅修法(唤醒生命能量 清除身心烦恼)
图解经典120-图解黄帝内经全集(中国传统养生的根本大典)
图解经典119-图解河图洛书(河洛真数):不可不知的命运数理密码
图解经典118-图解周易预测学 第三部 百事分占(用易经的智慧把握生活)
图解经典117-图解周易预测学 第二部 断法详解(三招断卦,让你成为预测的超级大师)
图解经典116-图解周易预测学 第一部 吉凶占断(六爻占断真的很容易)
图解经典109-图解阳宅三要(中国第一本居家风水实战经典)
图解经典107-图解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佛经)
图解经典106-图解易经象数学 铁版神数(史上最灵验的预测速查手册
图解经典105-图解易经六士四卦 断易天机(随占随查 得心应手)
图解经典103-图解卜筮全书之第三部:黄金策(上)(中国传统吉凶卜筮的顶级巅峰)
图解经典102-图解卜筮全书之第二部:六爻吉凶断
图解经典101-图解卜筮全书之第一部:六十四卦断(中国古代吉凶卜筮的狗日的超级巅峰)
图解经典100-图解唐卡(解读最美的藏地密码)
图解经典98-图解经络的秘密(流传千年的中国式特效保健法)
图解经典97-图解温疫论(疫病时代的救命之书)
图解经典95-图解焦氏易林(史上最实用的占卦速查手册)
图解经典94-图解无上瑜伽(突破轮回束缚的唯一捷径)
图解经典93-图解人伦大统赋(学会面相 洞悉人心)
图解经典91-图解奇门遁甲大全 第三部 阴遁540局详解(古代出奇制胜的最高谋
图解经典90-图解奇门遁甲大全 第二部 阳遁540局详解(古代出奇制胜的最高谋略)
图解经典89-图解奇门遁甲大全 第一部 吉凶占断(古代出奇制胜的最高谋略)
图解经典88-图解照胆经(识人鉴人的相术传达室世经典)
图解经典87-图解睡梦瑜伽(梦中修得健康和智慧)
图解经典86-图解曼荼罗(获得生命能量的无上秘法)
图解经典85-图解京氏易传(史上最经世致用、神奇灵验的易学巨着)
图解经典84-图解天龙八部(获得平安、财富、健康最直接的藏密法门)
图解经典83-图解大藏经(遇见与你最有缘的佛经)
图解经典82-图解六道轮回:掌控生命向上的轨迹
图解经典80-图解彭祖养生经:中国养生生之祖的健康秘诀
图解经典78-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中国人的成仙成道和亡灵旅程)
图解经典77-图解古希腊那些事儿:希腊文明手绘图文网络
图解经典75-图解易经养生:中国养生智慧的源泉
图解经典74-图解黄帝内经灵枢:中国经络养生第一书
图解经典71-图解易经的智慧(下)传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图解经典70-图解易经的智慧(上)经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
图解经典69-图解日本妖怪大全(骇人听闻的295种着名妖怪)
图解经典65-图解周易参同契:认识道藏养生智慧
图解经典61-图解埃及生死书:完整再现亡灵的永生之旅
图解经典63-源氏物语(上下册):1000周年绝美纪念版
图解经典62-图解古埃及大全:认识深奥又有趣的古埃及
图解经典60-图解伤寒论:回归中医的根本
图解经典59-图解佛教生死书:破解生命轮回的真相
图解经典56-图解遵生八笺:中国名仕养生的第一经典
图解经典55-图解水经注:用江河讲述华夏文明史
图解经典51-图解梦溪笔谈:细品唐床盛世文明
图解经典50-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
图解经典49-图解神农本草经:中国人信奉了五千年的养疗大典
图解经典48-图解阿含经:听佛陀讲最原味的佛法
图解经典47-图解国富论:大国崛起的财富之路
图解经典43-国解中国国俗:回归中国人自己的礼仪
图解经典45-图解老子详解:成就盛世的执政治国之道
图解经典44-图解中国养生术:中国正统养生学大揭示
图解经典40-图解史记:解读中国人的史诗
图解经典39-图解黄帝宅经:认识中国居住之道
图解经典37-图解华严经:读懂经中之王
图解经典36-图解千金方:中国医学养生方剂大全
图解经典38-图解古文明:推动人类历史的伟大力量南海出版公司
图解经典35-藏密财神法:求取与施予财富的智慧
图解经典34-图解高岛易断:易经活解活断500例
图解经典32-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回归中医养生之道南海出版公司
图解经典31-图解心理学: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王美绪/编着南海出版公司)
图解经典30-图解百魅夜行:妖异、唯美的日式奇幻之源
图解经典33-图解经济学:了解财富奥秘.赢得经济自由柳守平/编着南海出版公司
图解经典29-图解孙子兵法:影响世界的中国谋略经典
图解经典28-图解西游记:解读中国式魔幻小说
图解经典27-图解三国演义:畅读三国智慧
图解经典26-图解水浒传:看懂中国江湖文化
图解经典25-图解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化的网络全书
图解经典24-图解100句读懂金刚经:轻松通晓最深奥的佛法智慧
图解经典23-图解大圆满:藏密的顿悟之道
图解经典22-图解瑜伽经:现在开始讲瑜伽
图解经典21-图解坛经:听懂六祖慧能讲禅
图解经典20-图解基督教:认识西方文明之源
图解经典19-图解周易大全:中国第一经图文网络
图解经典18-图解大手印:获得圆满身心的西藏密法
图解经典17-图解道教:揭示中国人最隐秘的梦想
图解经典16-图解天工开物:中国古代工艺大全
图解经典15-图解山海经:中国的创世史诗
图解经典14-图解佛教:读懂佛教之美
图解经典13-图解千年导引术:人体经络使用全书
图解经典12-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以现代手法诠释茶文化第一书)
图解经典11-图解庄子:读懂庄子的智慧
图解经典10-图解四部医典(秘法与实用篇):认识藏医养生秘法
图解经典09-图解心经:以现代手法破译世界最短的佛经260字破解人生真相
图解经典08-图解本草纲目:认识中国第一药典
图解经典07-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
图解经典06-图解藏密修持法
图解经典05-图解西藏密宗:认识世界上最神秘宗教
图解经典04-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
图解经典03-图解四部医典:医理与养生篇
图解经典02-图解西藏生死书:认识生命轮回与解脱之道
图解经典01-图解黄帝内经:认识中国式养生

Ⅵ 佛教有哪些经文

一、净土五经: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二、禅宗七经:

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

三、其它佛经:

华严经、地藏经、药师经、俱舍论大涅盘经、佛遗教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妙法莲华经、十善业道经、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父母恩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说八大人觉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6)阿含经pdf扩展阅读

一、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 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三、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四、《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着、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Ⅶ 有南师的禅观正脉吗

PDF版禅观正脉已上传。可用电脑端下载。

多说一句,许多人找这书是为了修习白骨观不净观。如果你也要修习这个,一定要在修习此二观有成的老师指导下修习,千万不可自行摸索修习。


附:历史上记载修习该法出现的一些现象。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金刚聚落跋求摩河侧萨罗梨林中。
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不净观,赞叹不净观言:“诸比丘修不净观,多修习者,得大果大福利。”
时,诸比丘修不净观已,极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绳自绞、投岩自杀,或令余比丘杀。有异比丘极生厌患恶露不净,至鹿林梵志子所,语鹿林梵志子言:“贤首,汝能杀我者,衣钵属汝。”
时,鹿林梵志子即杀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边。洗刀时,有魔天住于空中,赞鹿林梵志子言:“善哉!善哉!贤首,汝得无量功德,能令诸沙门释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苏息者令得苏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诸长利衣钵杂物悉皆属汝。”
时,鹿林梵志子闻赞叹已,增恶邪见,作是念:“我今真实大作福德,令沙门释子持戒功德者,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苏息者令得苏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衣钵杂物悉皆属我。”于是手执利刀,循诸房舍、诸经行处、别房、禅房,见诸比丘,作如是言:“何等沙门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脱者令脱,未苏息者令
得苏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时,有诸比丘厌患身者,皆出房舍,语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当度我;我未得脱,汝当脱我;我未得苏息,汝当令我得苏息;我未得涅槃,汝当令我得涅槃。”
时,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杀彼比丘,次第乃至杀六十人。
尔时,世尊至十五日说戒时,于众僧前坐,告尊者阿难:“何因何缘诸比丘转少、转减、转尽?”
阿难白佛言:“世尊为诸比丘说修不净观,赞叹不净观。诸比丘修不净观已,极厌患身,广说乃至杀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缘故,令诸比丘转少、转减、转尽。惟愿世尊更说余法,令诣比丘闻已,勤修智慧,乐受正法,乐住正法。”……


以上这部经文记载于《大藏经》
第0540-03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小乘阿含部·第0540部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Ⅷ 求 《 阿含经校注(全九册)》电子书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

《 阿含经校注(全九册)》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tcI3K3vDvyZnw7bLddxGzg

提取码:DLCC

阿含经校注(全九册)【豆瓣9.6高分推荐!线装书局出品!一套书读通佛教“根本佛法”!阿含经专家、苏州西园寺沙门恒强以及梁踌继校注,以高丽藏为底本,保持原本整体风貌,历时数年精心校订!原文+精心注释,文白对照,阅读无障碍!】

Ⅸ 道家有什么经典书籍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9)阿含经pdf扩展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着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着。

阅读全文

与阿含经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支付宝暗号加密操作 浏览:131
柯洁在哪个app下围棋 浏览:751
平板用什么app看内在美 浏览:609
cad计算机命令 浏览:173
邮箱设置域名服务器错误什么意思 浏览:671
硬盘解压失败受损蓝屏 浏览:654
应用和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485
程序员需要知道的网站 浏览:713
微信支付页面加密码怎么加 浏览:57
网络加密狗问题 浏览:698
cnc曲面编程实例 浏览:170
什么app零粉分发视频有收益 浏览:164
肯尼亚程序员 浏览:640
新科源码 浏览:661
如何判断服务器有没有带宽 浏览:44
天正建筑批量删除命令 浏览:96
cad最下面的一排命令都什么意思 浏览:456
pythonimportcpp 浏览:852
W10的系统怎么给U盘加密 浏览:372
华为手机代码编程教学入门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