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元好问的(过雁丘)及他的诗词,请提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试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各版本的差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曾听过这几句凄绝优美的情词,就连笔者十数年前年轻时夹于桌垫下的情侣剪纸也有这几句,可见好诗好词之所以能传世不堕必定有其道理,但虽晓得大家所见版本大不相同,不过笔者当然也并没有为这首词下过什么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农历年前,遥光兄忽然转寄了封信说有读者对某一首词之版本提出问题,要笔者帮他解决一下,真是的!居然丢给笔者这么伤脑筋的苦差事。尔后笔者趁过年前的空挡回了封信给他对于此词约略的见解,然而笔者手边关于元好问这阕词的资料不多,故也不敢说结果是对的。
基于本身对诗词的爱好与好奇心驱使下,年后陆续到许多书局去坐拥暂时的五车之富,可惜坊间虽有不少元好问诗文集,但属于词作方面的资料却相对稀少,故笔者仅就目前可得的资料就版本差异勉强稍作说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兴趣。同样的,笔者不敢说以下所得的绝对正确,此点祈请各位读者特别注意与包涵。
元好问(西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秀容县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岁能诗。宣宗贞佑年中,蒙古挥军南侵,元好问为避兵祸南下,居福山县(今河南省宣阳县西六十里)。三十二岁进士及第,时为兴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号遗山真隐。与李治、张德辉友善,时号龙山三友。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一九三五年曾于【国风】期刊中对于元好问有一段评论:“金自大定,明昌以遗,文风蔚起,遂于蔚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师。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着【壬辰杂篇】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这一段大意是评价元好问文学方面的造诣着作以及其在宋元之间的声望。
基本上,元好问真可算是大诗人了,据郝经所撰【遗山先生墓志铭】说他的诗作“共千五百余篇”,这当然是在没有佚失的情况下为数。至于词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谱。虽然元好问填词的造诣或许并不在诗作之上,不过有一首词倒是获得相当多人的喜爱与共鸣,那就是【摸鱼儿━雁丘辞】,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
根据元好问对这首词所作的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按缪钺教授考定,当时元好问十六岁间),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作无宫商,今改订之”,因此应是元好问后来以赴试当时旧作修改的,至于订定年份则不可考。
言归正传,盖房子需要按图施工,作诗要按诗律来作,作词则需要按谱填词,这是认识、写作古典诗词很重要的一点观念,任何一种游戏都有所谓的“游戏规则”,同理,写作古典诗词也有写作古典诗词的游戏规则,既然是游戏规则便代表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以达到游戏的目的。但有许多人以为写古典诗词不需要“拘泥”于格律,其实这样的观念并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确,试想我们画图是不是还得在有限的彩笔和有一定大小的纸张作画呢?基于介绍元好问这一首词的必要与必然,我们必须先了解【摸鱼儿】词谱,否则元好问这首【雁丘词】大可随便写、随便人去改,不需要笔者再来试着还原他的面目了。以下笔者将【摸鱼儿】词谱详列于后:
摸鱼儿,双调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鱼子、安庆摸、买陂塘、陂塘柳等别名。
(●仄声,○平声,⊙平仄皆可,◎仄韵,▲协韵)
●○○、⊙○○◎
⊙○○●○▲
○○⊙●○○●
⊙●●○○▲
○●▲
⊙●●○○、⊙●○○▲(可做⊙●●、○○⊙●○○▲)
○○●▲
●⊙●○○
⊙○⊙●
⊙●●○▲
后阕仅起头二句与上阕一句(含豆)不同,其余相同。
○○▲
⊙●○○●▲
⊙○○●○▲
○○⊙●○○●
⊙●●○○▲
○●▲
⊙●●○○、⊙●○○▲(可做⊙●●、○○⊙●○○▲)
○○●▲
●⊙●○○
⊙○⊙●
⊙●●○▲
好了,既然词谱找到了,笔者就来分析以下读者所提到的版本(虽然笔者还知有其他更夸张的版本)。
摸鱼儿 雁丘辞 元好问
问(世、人)间 情(为、是)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雁)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别离、离愁)苦 (就、是、个)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景、雪) (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台)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自)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欤)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愁)万古 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一、“问人间”:这一句应该是“仄平平”而且是一定的,所以“问人间”、“恨人间”格律上没有问题,但作“问世间”就大大的有问题,因为第二字不可以作仄。另外,使用“问人间”可与下文“情为何物”互相呼应,所以笔者认为“问人间”相较于“恨人间”为优。但也并不能说“恨人间”不好,基本上都有人采用。纽约李德儒先生谓此句怎样也不及“问世间”来得好,何况其词已不合律,于此亦然。此说倒是,毕竟“问世间”范围广大多了。不过,基本上我想大家应该留意之前小序所言“旧作无宫商,今改订之”,这句话其实包含无限可能。
二、“情是何物”:这一句的第二字必须作平,所以“情为何物”比较正确,因“为”字可平读,而“是”不可平读。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因为有这一个问句所以整首词才有了骨血。
三、“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常常被多加了一个“人”字,另外“教”字在这里应该平读。配合上句“情为何物”的问句,这首词有了生命,也有了对世间爱情充满无奈的叹息。
四、“天南地北双飞客”:笔者见过有作“天南地北双飞雁”,因为“客”与“雁”同为仄声,所以比较没关系,但问题是究竟“客”好还是“雁”好?若以笔者粗略的见解,“客”字相较于“雁”字为佳,这当然是个人感觉上的偏好。为何笔者认为“雁”好呢?因为如此可以避免一首词过于披露,何况古人作诗填词常常是不直接言明的。
五、“离别苦”:这一句格律是“平仄仄”,所以作“离别苦”比较正确。
六、“是中更有痴儿女”:这一句不管用“就”或“是”都有格律上问题因此处须作平。但古人常犯律,难说何者为是,然而“就中”有“其中”、“就里”的意思,因此“就中”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另外还有一说是“个中更有痴儿女”。
七、“千山暮景”:这一句不管用“景”或“雪”都无格律问题,唯各本大都作“景”。还有一点就是“万里层云,千山暮景”,与元好问另一首【摸鱼儿━双蕖怨】“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非常接近对仗的程度,另有许多词家于此也多对仗,故笔者对元词“千山暮景”是否也特地对仗抱持相当疑惑,若是作“千山暮雪”便有更多的对仗可能性,所以“千山暮雪”非常有可能。
八、“只影向谁去”:这一句使用“只”或“只”都可以,因此处是平仄不拘的,且两字意义一般,但是用“只”声调上较好。另外笔者手边还有另一个版本“只影为谁去”,用“为”或“向”其实意义差不多。
九、“荒烟依旧平楚”:这一句笔者手边有“荒台依旧平楚”,“台”、“烟”格律上虽可唯意义不同,这一点是满可疑的。“横汾路……荒烟依旧平楚”这三句与汉武帝汾河游所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呜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见昭明文选)有点关连,及至有无此“台”(台)?观看【秋风辞】序所言:“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序中虽有言“祠后土”,但并没有提及任何“台”,故笔者并不敢推定,但作“荒烟”可也。至于“平楚”意则与“平林”同(见辞海)。
十、“山鬼自啼风雨”:格律上“暗”与“自”也都可以。“招魂……风雨”这两句则取采材自屈原楚辞的【九歌·山鬼】和【招魂】篇。山鬼不是正神,可能像是巫山神女之类。“楚些”则是楚辞招魂句尾曰些,今夔、峡、湖、湘,凡禁梵句尾称“些”,即梵语“萨缚诃”,三字合言即“些”字,楚人旧俗也(见辞海)。总的来说这两句取材采用了楚辞中的许多东西。
十一、“未信与”:“欤”字大约也说得通,不过“欤”字有疑问的意味,而且此句必须作豆。另外,“欤”通作“与”,语末助词(见辞海)。
十二、“莺儿燕子俱黄土”:此句“俱”字是平声。这几句意思是说莺儿燕子都化作黄土不留痕迹了,而大雁对爱情坚贞的精魂却可以永留于世间,千百万年任由骚人墨客凭吊的。再则,元好问非常推崇苏东坡、辛稼轩的。这一句“莺儿燕子俱黄土”似脱化自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的“玉环飞燕皆尘土”句。
十三、“千秋万古”:此句以“千秋”较能与上下文互相呼应。不过“千愁万古”比较不会有意义重叠,而且“愁”阳平,“秋”阴平,用“愁”在此读来声律更美,此说倒也不无可能。基本上笔者认为是“千秋万古”,如同谓之“千秋万世”,唯此句须协韵而已。
因此且不论犯格与否,根据个人主观感觉,下文是笔者较可接受的版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又按照【摸鱼儿】词谱的格律,基本上此词上阕于“离别苦”与下片“未信与”后应作一豆,且不协韵,但元好问这首和另一首【摸鱼儿】“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有相同犯律的毛病,因为他把“离别苦”和“欢乐趣”写成对偶协韵,独立一句,而“未信与”则协韵,与独立一句基本上没有差别,这是犯格的。
另外按照【摸鱼儿】词谱“招魂楚些何嗟及”句是不用协韵的,而笔者对照诸家【摸鱼儿】作品,发现辛弃疾“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协韵,至于其他词人作品则无此现象,或许只是辛词一个失误也未尝不可能。因此,不管原作者才情如何,属于写作上的失误、或刻意为之都是有可能的,如上文所提及“欢乐趣,离别苦”或许也正是如此。
再则,元好问此词最末“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缺少了无穷余韵,笔者认为是此词中最大的败笔,当然,仅是个人观点而已。
拉拉撒撒讲了这么多,好像完全没有一个结论,其实没有结论或许也是不错的。因为笔者并不是元好问,这首词也不是笔者写的,是对还是错也只有原作者知道,笔者可不敢随便遽下定论,况且逝者以矣,有谁能把元好问由地下“招魂”呢?或者能找到词人手稿更好。
题外话,在撰写这份文章之前,笔者常常感觉世界上再也没有中国文人这样好事的了!何也?因常有着书的人或者基于本身主观的见解、或者基于对世俗的逢迎,私下修改古人诗词作品。元好问这首【雁丘辞】当然不是中华文学瀚海中唯一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一首,笔者早先也发表过对于李清照【声声慢━秋情】“堪”字解,其便是一例。改得好、改得合乎原诗词的意味当然足见译者的功力,但最夸张的是胡乱修改一通,而且也不严谨,更何况如此将增加还其面目的艰难,岂可不慎乎?
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谁的诗词,全诗是
最早出处:
摸鱼儿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但使这句诗出名的是琼瑶,《梅花三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间有多少好故事(这句记不大清,应该没错),最消魂是梅花三弄。”
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谁的诗
摸鱼儿
金·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Ⅳ 元好问诗词赏析问题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而李辅,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Ⅳ 元好问除了雁丘词还有什么好作品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许君祠、层崖上峥嵘,幽林入清深。坐嵩丘少室,风烟浓澹,百态变晴阴。山下一溪流水,不受是非侵。寂寞悬瓢地,黄屋无心。木杪**石冢,见人闲几度,夕鼎朝*。问五兵谁作,音佐天地更生金。百年来、神州万里,望浮云、西北泪沾襟。青山好、一尊未尽,且共登临。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玉京岩、龙香海南来,霓裳月中传。有六朝图画,朝朝琼树,步步金莲。明灭重帘画烛,几处锁婵娟。尘暗秦王女,秋扇年年。一枕繁华梦觉,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便牛羊丘陇,百草动荒烟。更谁知、昭阳旧事,似天教、通德见伶玄。春风老、拥鬟颦黛,寂寞灯前。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卜算子
内容:
寿酒不论杯,乐奏呈歌舞。先□中元七日生,风露凉如许。好待月婵娟,好与*娥语。分付诸郎桂一枝,更觅月中兔。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采桑子
内容:
儿家门户重掩,郎住墙东。枉破春工。万紫千红一夜风。伯劳分背西飞燕,何日相逢。纵得相逢。海阔天高处处同。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朝中措二○首
内容:
芳苞初破紫霞杯。香动绿云堆。只道人间花尽,争知天上春回。朝吟暮绕,使君情重,不厌频来。好把韶华留住,莫教百朵齐开。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料得酴*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夹衣晨起怯新霜。归路楚山长。只道佳期相误,梦魂夜夜谁行。镜中鸾舞,芝间鹊转,未抵欢狂。都把而今烦恼,见时别与论量。
金凤飘拂莹蝉光。依约桂华香。紫府云*游冶,朱门锦乡高张。笙歌丛里,霞杯潋滟,玉树芬芳。共祝寿龄何似,□□松柏□长。
惊弦裂石笔生华。清兴入悲笳。为爱南山夜猎,笑人杜曲桑麻。高歌醉眼,千金骏马,八月仙槎。都把平生湖海,看君咫尺龙沙。
骊珠兴彩照燕南。喜气溢街谈。未到灵椿丹桂,一枝先看宜男。明年人日,探官贴子,已具新衔。管甚犀郎小小,安排竹马青衫。恩水上觅红云一首,已见五卷本一。又周泳先据明曹璇琼花集,补好问望江南维扬好灵宇看琼花一首乃宋韩琦词。
连延村落泣阳崖。川路到山回。竹树攒成风月,溪堂隔断尘埃。小亭幽圃,酴*未过,芍药初开。驴上一壶春,主人莫厌重来。
帘旌烘日绣波翻。霜晓试轻寒。高宴黄堂初启,云外列仙班。昼明丽锦,香浮宝鸭,身在蓬山。三见扬尘沧海,春风一笑人间。
良宵一刻抵千金。孤负百年心。好个一江春水,深来不似情深。一天好事,还教容易,着甚消任。烦恼直须宁耐,不成长似如今。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年年重五近佳辰。蒲艾一番新。满酌九霞香酝,寿君两鬓长春。闺中美秀如何,赋得林下精神。早办□□布袄,共为云水闲人。
秋鸿社燕偶相逢。鞍马又西东。孤负水南三月,安排万紫千红。旧游新梦,绿波南浦,黄叶西风。任是麒麟阁上,争如鹦鹉杯中。
瑞云浮动酒波红。一醉卷愁空。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药香中。蜂迎蝶送,珠围翠绕,尽谢春风。管甚碧油堂印,且教临老花丛。
时情天意枉论量。乐事苦相忘。白酒家家新酿,黄花日日重阳。城高望远,烟浓草澹,一片秋光。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
添丁名字入新收。一长看过头。拾得羽阳宫瓦,不愁撞透烟楼。遗山野客,求田问舍,梦想南州。说甚河东三凤,安排老□班彪。
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香轻红浅露梅腮。江上早春来。玉声朝丹阙,霓旌影下瑶阶。朱门向晓,三千珠履,十二金钗。碧海金鸾来报,蟠桃一夜花开。
樱桃花下玉亭亭。随步觉春生。处处绮罗丛里,偏他特地分明。韶华似水,棠梨叶吐,杨柳新成。不是低鬟一笑,十分只是无情。
御香新拆紫囊封。苒苒绿云丛。开晚只嗔寒勒,妆成又怕晴烘。化工也为,花中第一,熏染偏浓。谁有石家红锦,重重围住春风。
醉来长铗为谁弹。憔悴入函并。一带秦川如画,夕阳仙堂空闲。门边肮脏,胸中丑磊,何苦人间。匹马明年西去,看君射虎南山。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促拍丑奴儿
内容:
朝镜惜蹉跎。一年年、来日无多。无情六合干坤里,颠鸾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世事饱经过。算都输、畅饮高歌。天公不禁人间酒,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醉如何。
年代:金
作者:元好问
作品:点绛唇十五首
内容:
把酒留春,醉扶红袖花前倒。落花风扫。红雨深芳草。又恨春迟,又恨春归早。花应笑。惜春人老。枉被春风恼。
碧筵孤耸。惊堕钗凤。檀粉轻拈,若怕蜂腰重。天花供。一枝谁送。
冰雪神人,岁寒时节争初诞。照溪梅绽。秀岭孤松远。香雾氤氲,不放重帘卷。歌声缓。酒杯深劝。此会年年见。
国艳天香,一丛百朵开来半。燕忙莺乱。要结寻芳伴。买断春风,醉倒应须拚。清尊满。谢家池馆。岁岁年年看。
红袖凭阑,画图曾见崔徽半。吹箫谁伴。白地肝肠断。未了尘缘,可道欢缘短。云山乱。武陵溪岸。几误莺声唤。
连夜春寒,夜来好梦衾暖。寺楼钟断。却恨更筹短。一点闲情,苦被离愁管。西城晚。雁飞天远。草色归心满。
帘卷荷香,绮罗人在薰风里。谢庭家世。来作闺门瑞。象服鱼轩,占尽人间贵。应难比。蟠桃花底。一醉三千岁。
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满城桃李。车马红尘起。客枕三年,故国云千里。更残未。夜寒如水。茅屋清霜底。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生死论交,有情何似无情好。满前花草。更觉今年老。塞上春迟,湖上春风早。东州道。几时飞到。烂醉红云岛。
十六芳年,锦儿娇小琼儿秀。海棠红皱。恰到愁时候。天上歌声,未省人间有。休回首。渭城烟柳。肠断离亭酒。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故园春早。红雨深芳草。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西归好。一尊倾倒。气去声与花枝恼。
玉蕊轻明,洗妆偏费春风手。韵香襟袖。别是闺房秀。锦瑟华年,□醉东园酒。西归后。旧家花柳。谁得何郎瘦。
玉叶璁珑,素妆不趁宫黄媚。谢家风致。最得春风意。手把青枝,忆得斜横髻。西州泪。玉觞无味。强为清香醉。
玉宇沈沈,绿窗珠户还相□。碧池回绕。全似蓬莱岛。今夕笙歌,两两云鬟小。炉烟袅。寿觞倾倒。长愿朱颜好。
Ⅵ 元好问诗词
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金朝]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
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
葬之汾水之上,
垒石为识,
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
今改定之。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Ⅶ 元好问:有哪些诗作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木兰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黄星。几年飞去,淡春阴、平野草青青。
冰井犹残石秋(下为“瓦”),露盘已失金茎。
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
想骊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
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
笑杀西赋客,壮怀无复平生。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鹧鸪天
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
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
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论诗三十首
(丁丑岁三乡作)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钟嵘评张华诗,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柳子厚,晋之谢灵运;陶渊明,唐之白乐天。)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
(事见元稹《子美墓志》)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镬”换三点水)音。
(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
曲中意,好似云山韶□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Ⅷ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谁能提供详细答案急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作家,以诗歌方面成就为最瞩目,诗歌理论也很有影响。
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作品之富在金代诗坛上首屈一指,成就也最为突出。元好问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他个人的遭遇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诗歌生动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在艺术上,元好问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诗体的艺术形式。时代和个人的条件使他成为金代诗坛上迥然挺出的大诗人。
他强调诗的思想内容。元好问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诗人躲在书斋里空发幽思,徒兴感叹。
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成就以七律为最高。在今存的1360余首诗中,不少是伤时愤世之作,风格沉郁,气势豪壮,深切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所受的丧乱之苦。
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元好问诗都以那些写于金亡前后的 “纪乱诗”为上乘。“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集》)在国破家亡、身为敌囚这些重大变故的刺激下,诗人以他那“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郝经《遗山先生墓铭》)的艺术禀赋,写出了一系列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元好问“纪乱诗”的特点之一,是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如在蒙古军围攻汴京城时写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
渗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对于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国家的危急形势,诗人深为悲怆沉痛,但字里行间仍充溢着一股慷慨壮烈之气。这类作品在元好问诗中相当常见,如“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歧阳三首》之三),“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空望帝乡秋”(《卫州感事二首》之一)等,都是以雄劲的笔力抒写深哀巨痛。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是元好问的独特诗风。
元好问“纪乱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这是天兴二年(1233)诗人被蒙古后押解出京时所作。当年金人破宋,俘宋徽、钦二帝,在青城受宋人之降;如今蒙古军破金,也在青城受金人之降,历史的悲剧在同一个地方重演。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深受杜甫的影响,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七古也往往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馀之病。《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游黄山》等诗就集中地体现出这种特色。即使是被拘聊城时所作的《南冠行》,仍然是壮气凛然,风骨遒劲,后半首中更充满奇特壮逸的想象。他的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韵味隽永,体现出元诗的另一种风格。
元好问也是金代最杰出的词人,现存词作三百馀首,数量为金词之冠,艺术造诣也雄视一代,风格与其诗风类似:气象雄浑苍莽,境界博大壮阔。《木兰花慢·游三台》、《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等,都是其代表作。元词中又有摧刚为柔、幽婉深挚之作,如咏赞双蕖和雁丘的两首名作《摸鱼儿》,分别写人与雁的殉情,手法绵密,情致深婉。故宋末张炎称道元好问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词源》卷下)。
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集中在一些论诗绝句和序跋文字中。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馀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论诗绝句自身也是优美的诗歌作品,例如其二和其七:
曹刘侍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堪称历代论诗诗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一。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全书收录金代的251位诗人的2026首诗作,且每人名下各系小传,或叙生平事迹,或评所作诗文,旨在以诗存史。《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是元好问一生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Ⅸ 元好问诗集"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是什么意思
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自暇。”诗人眼观寒波淡淡,白鸟悠悠,不禁由此悠闲物态联想到正在归途之人的急迫心情,闲暇与焦急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为之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