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医内科学pdf格式的电子书
医学专业专科《西医内科学》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肠出血; 肠穿孔
2、稀; 脓血便; 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志贺菌阳性
3、 Q波;ST段;略;略
4、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5、应激状态;严重躯体疾病;口服过量TH制剂
6、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
7、正确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合理补钾;消除诱因防止并发症
8、发冷;发热;出汗
9、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大、甲亢性突眼
10、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胃癌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三、1、A 2、B 3、A 4、D 5、D 6、D 7、C 8、D 9、B 10、B
11、C 12、D 13、D 14、D 15、C 16、B 17、B 18、A 19、D
20、D 21、B 22、A 23、D 24、B 25、B 26、B 27、C 28、A
29、B 30、A
四、名词解释
1、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骨髓造血 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2、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h以上。
3、相对缓脉: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5、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6、休克型肺炎:指伴有休克的一种重症肺炎,多由毒力极强的革兰阳或阴性菌感染所致,病情严重,进展迅速。
7) 高血压脑病: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中心动脉压大于140mmHg)时,脑血流出现高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的形成,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8) 结核中毒症状:是指除外咳嗽、胸痛、胸闷等局部症状外,尚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比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不振、夜间盗汗等。女性患者商科能有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比如月经不调、闭经等。
9、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 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五、问答题
1) 试述强心甙的主要适应证及绝对禁忌症。
1、它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引起者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因而疗效良好。
2、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亢及维生素 B1缺乏症的CHF则疗效较差,因这些情况下,心肌能量生产已有障碍,而强心甙又不能改进能量的生产。对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心肌损伤或活动性心肌炎如风湿 活动期的CHF,强心甙疗效也差,因为此时心肌缺氧,既有能量生产障碍,又易发生强心甙中毒,使药量也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疗效。
3、对心肌外机械因素引起的 CHF,包括严重二尖瓣狭窄及缩窄性心包炎,强心甙疗效更差甚至无效,因为此时左室舒张充盈受限,搏出量受限,难以缓解症状。
2、试述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
病程自第二周开始为持续高热,多为稽留热型,经历约10 ~14天。此期中毒症状多明显,可表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舌质红,苔黄腻,腹痛、腹胀、腹泻,肝脾肿大,少数年长儿可呈现缓脉,极少数病儿胸腹部可见少量淡红色丘疹,也称玫瑰疹,2~3日即消失。
3) 试述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
心源性哮喘:引起左心衰竭的原发病,如冠心病、风心病等,多见中年以上,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坐起后可减轻,左心室增大,出现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有湿罗音,X线检查肺淤血征,心影扩大。
支气管哮喘:有哮喘反复发作过敏史,多见于青少年。呼气性呼吸困难,改变体位无效,心脏正常、,两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X线检查肺野清晰或肺气肿征,心影大多正常。
3) 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理。
般应住院观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四周。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多搬动,大小便也不可起床。应用中、西药物止血,控制脑水肿。头痛、烦燥、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如异丙嗪、可待因、地西泮等,呕吐者,给予止吐药物。如果出现剧烈的头痛,频繁的恶心呕吐,脉率和呼吸变慢,甚至于昏迷,而上述保守法无效时,即应考虑手术治疗。
3) 试述重型肝炎的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3) 简述脑血栓与脑出血的鉴别。
脑栓塞的栓子是活动的,脑血栓的是静止的。
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等因素的促使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表现。
7、试述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
又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刺激等,临床表现为高热、大汗、心动过速、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患者可有心衰,休克和昏迷等。
8) 试述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在休克状态或胃胀满、恶心情况下应禁食。对小量出血、无呕吐的患者,可进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2.补充血容、抗休克对于大出血的患者首先应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最佳的办法是短期内快速输血。要求在1~3h内将丢失量的1/4~1/3输入。3.局部用药止血这是最常用的应急处理方法。对出血严重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或冰盐水)中,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此法可使胃血管暂时性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10~15min可重复一次。4.全身用药止血胃内酸性环境可抑制凝血过程和血小板的功能,依赖酸性环境的胃蛋白酶及溶纤维素可对血凝块产生溶解作用,故应用抑酸药物使胃液pH值保持在4~5以上时,止血效果较好,pH值为7时最理想。5.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方法很多,其中局部喷洒止血药、局部注射治疗及温热止血为目前最主要的方法,6.介入治疗常用的方法是经选择性动脉造影导管灌注药物及栓塞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血管升压素,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后,尽量把导管头端插入出血所在部位之动脉分支,经造影导管灌注血管升压素。如果导管不能被送入出血所在分支时,也可根据出血部位,把导管头端置于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7.手术治疗
9、简述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表现。
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有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这个时期叫做肝硬化失代偿期。
10) 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
1、每日输入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2、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3、腹膜或血液透析4、促进利尿
11、试述I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的鉴别。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5)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6)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7)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12)强心甙中毒的临床表现如何?
(1)胃肠道反应:常见,也出现较早;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其中食欲减退往往是中毒的最早表现。上述表现与强心苷用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未能纠正或胃肠瘀血时的表现酷似,应注意鉴别。
(2)神经系统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不适、失眠及谵妄等;以及视觉障碍如色视(黄视症或绿视症)和视力模糊。色视为重要的中毒先兆,可能与强心苷分布在视网膜中或与电解质紊乱有关。
反跳性高血压时可给予酚妥拉明或酚苄明。为了拮抗普萘洛尔的β阻滞作用,所需异丙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量有时相当大;应在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的前提下逐渐加大剂量,直至中毒症状好转、消失。
(3)心脏毒性:为最危险的中毒症状,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较常见且具特征性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二联、三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心律特别是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所谓的双向性心动过速等。意外超量中毒时主要发生传导紊乱,以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发生心率异常增快或减慢,发生心律改变,无论是整齐转为不齐或由不齐变为整齐,均需警惕强心苷中毒,应立即监测心电图。
㈡ 变频器对地运行中突然短路是怎么回事 .pdf
1 一般uvw对地,变频器能保护(电子脱扣设置),可能是负载端短路造成,还有就是变频器初期配置容量小或直流再生能量释放不好或负载超载启动。
2 换个IGBT试试。
㈢ 郑州日产p2463故障码
摘要 故障码P2463是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阻塞-灰烬积累的故障码,适用于所有汽车制造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的作用是除掉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和烟尘。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一般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可再生微粒过滤器一般通过高温或利用氮氧化物氧化颗粒的方式来再生过滤器。排除故障之后还需要清除故障码。清除代码的时,严格按照特定车型所规定的故障代码清除方法来进行,不能为了清除故障码而直接拆除蓄电池的负极搭电线。
㈣ 怎样制作晶体管收音机.pdf
去旧书网 找找 少年晶体管收音机
里面介绍的相当全面从制作到原理
从矿石机到再生/外差/超外差/ 都有
这东西需要的资料不少 不好说 楼主还是找本书学学制作/学学基础
十几块钱应该能买下来
㈤ 《营销革命4.0从传统到数字》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营销革命 4.0》([美]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营销革命 4.0
作者:[美]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译者:王赛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页数:162
内容简介:
营销4.0:数字化转型的一战略
早听到营销4.0的概念是2013年在东京,当时菲利普·科特勒受到日本皇室的邀请,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三天,为日本工商业的企业家和跨国公司的领导者展开关于市场营销战略的讨论。这场名为“科特勒世界营销峰会”(Kotler World Marketing Summit)的讨论,一届从孟加拉国开始,到马来西亚,然后到日本,全是政府首脑鼎力支持,尤其在日本工商界取得了巨大的反响,以至于被其评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70年来,日本工商界第二次从顶层设计输入美国商业思想的浪潮次是戴明博士的引入,革新了日本制造的质量管理;第二次就是这次科特勒的进入,输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思维”,希望再造日本企业的竞争力。
参加这个峰会的,除了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还有定位之父艾·里斯、品牌资产开创者大卫·艾克、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论坛中这些营销战略咨询领域的泰山北斗辩论激烈,可谓“华山论剑”,其中大卫·艾克和艾·里斯,就“到底有没有公司品牌的问题”在台上争得面红耳赤。但在两点上,这些级大师观点高度一致—一,营销,应该上升为CEO层面重要的战略核心;第二,数字化时代的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是一种革命,是一种商业范式的转移,是诸多国家、企业、非营利组织“弯道超车”的转折性机会。
菲利普·科特勒开场的报告题目是“营销的进化”,他把市场的演进分为多个阶段,它们是:战后时期(20世纪50~60年代)、高速增长期(20世纪60~70年代)、市场动荡时期(20世纪70~80年代)、市场混沌时代(20世纪80~90年代)、一对一时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价值驱动时代(21世纪00年代~10年代)以及近五年所产生的价值观与大数据时期(21世纪10年代至今),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历史。于是他又提出了另一种基于逻辑的进化路径,这就是从营销1.0到营销4.0。
简单来说,营销1.0就是工业化时代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解决企业如何实现更好地“交易”的问题,功能诉求、差异化卖点成为帮助企业从产品到利润,实现马克思所言“惊险一跃”的核心。营销2.0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不仅仅需要产品有功能差异,更需要企业向消费者诉求情感与形象,因此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营销3.0是以价值观驱动的营销,它把消费者从企业“捕捉的猎物”还原成“丰富的人”,是以人为本的营销。营销4.0以大数据、社群、价值观营销为基础,企业将营销的中心转移到如何与消费者积极互动、尊重消费者作为“主体”的价值观,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在数字化连接的时代,洞察与满足这些连接点所代表的需求,帮助客户实现自我价值,就是营销4.0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是以价值观、连接、大数据、社区、新一代分析技术为基础所造就的。
一届东京论坛到现在已近四年,科特勒和何麻温等把他们的这些商业洞见,结合科特勒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咨询案例,写成了今天这本书。四年之中,商业社会也不断变迁,如战国逐鹿,常有王者被拉下马,正如科特勒对我说的那句话—“市场变得比市场营销更快”(Market changes faster than Marketing)。数字化的时代,是一个洗牌、颠覆,也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时代,新的营销方式对原有的营销模式进行了升级,甚至是彻底重构。在这四年,中国和美国成了互联网领域的G2;这四年,跨界颠覆不断兴起,Uber近市值超过了700亿美元,而三大汽车公司市值高也就是600亿美元;也是这四年,我们很难定义什么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都可以用“数字+”“互联网+”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一直说,未来可能只有“原生型互联网公司”和“再生型互联网公司”,前者如谷歌、BAT,后者如小米、摩拜;同样的,从这四年再往后看,数字化浪潮下,不仅是中国企业赶超原有,企业的重大机遇,也是新一代营销战略咨询顾问向全球输出洞见、理念和方法论的风口浪尖。我想,这就是数字化转型在中国企业界讨论如此之热的原因。
现在谈数字化转型,可以从组织谈,可以从企业文化谈,但是真正值得落地的是市场战略,是营销。为什么?因为市场战略和营销直接定义了客户与企业的接触面,直接定义了价值,其他的转型模式都是来支持客户体验和客户价值的。这也是近三年来科特勒咨询顾问团队碰到的一个企业转型现实—不从营销入手做数字化转型,数字战略要么变成了“互联网思维”,找不到落地的实施步骤,要么变成了“数字工具使用集合”,找不到整体战略蓝图。好的战略,应该“上得去,拆得开,落得下”。
在菲利普·科特勒和何麻温等写这本书的同时,他们劝服印度尼西亚总统支持,在巴厘岛的乌布皇宫边上,在古建筑群里开辟出世界上一个营销战略博物馆。博物馆中珍藏了大量关于营销的书籍与影音资料,值得我重点提出的是,专门为博物馆录制这些视频的对象,包括故去的乔布斯,还有现在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布兰森等,清一色全是级CEO。在菲利普·科特勒眼中,营销不是一项职能,而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战略,是CEO应该具备的一思维。在今天的数字化浪潮下,连接、消费者比特化、客户参与,基于数据的策略动态调整,这些元素使得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战略更必要、更鲜活、更易于落地。传统时代下公司的所谓战略,只能叫作规划,多为自说自话,有点像企业内部的计划经济,这才是多数企业战略失效的本质原因,用规划取代了战略;营销、市场战略不一样,它是真正的战略,这也是我近两年在中国企业家圈反复提示的—请把营销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一战略。
作者简介: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市场学S. C. 强生荣誉教授,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六位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所获奖项和荣誉众多,蜚声国际。他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博士学位。其着作被翻译成25种语言,是国际论坛的座上宾,国际影响力十分深远。
何麻温·卡塔加雅,MarkPlus营销公司(www.mark-plusinc.com)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获评英国特许营销协会“奠定未来营销业的50位哲人”。于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获泛太平洋商业协会颁发的杰出全球领袖奖。现任亚洲小企业理事会主席,该组织是国际小企业理事会的亚洲分支,同时他还是亚洲市场营销联盟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伊万·塞蒂亚万,MarkPlus营销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主要负责企业定制营销战略。他擅长写作与演讲,同时是Marketeers杂志的首席编辑,获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印度尼西亚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
关于译者
王赛博士,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合伙人,主管科特勒咨询的数字化市场战略咨询业务,为《财富》500强与创新型公司的CEO提供深度的市场战略决策服务,被科特勒称为“数字时代CEO应拜访的战略顾问”。王博士是巴黎大学(九大多菲纳)博士,并曾在哈佛商学院、巴黎HEC商学院进修,担任多家公司董事和大型集团公司CEO顾问,着有经管类畅销书《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首席增长官:从CMO到CGO》。他还是一位环球旅行者。
㈥ 《有机污染化学》的电子版,急求
既有水相与有机相之间的分配过程,又有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等吸附过程。
http://www.tushucheng.com/book/1697483.html
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它是一种可逆过程。当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或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气体或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气体或液体的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分子运动观点来看,这些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也会从固体表面脱离而进入气体(或液体)中去,其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或液体)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就不易滞留在因体表面上,而越来越多地逸入气体(或液体 中去,即所谓“脱附”。这种吸附—脱附的可逆现象在物理吸附中均存在。工业上就利用这种现象,借改变操作条件,使吸附的物质脱附,达到使吸附剂再生,回收被吸附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物理吸附的特征是吸附物质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吸附过程进行得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的平衡瞬时即可达到。�
静电吸附则是物体带有不同的电性,异性相吸原理
离子交换吸附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假虎吸附剂,下面举个例子给你:
SQ-407砷选择性树脂
一、性能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
含水量% 53-55
湿视密度g/ml 0.65-0.75
粒度%(0.25-0.84mm)≥ 90
比表面积m2/g 500-600
平均孔径A0 90-100
及性 弱
二、使用时参考指标:
1.PH范围:4-10
2.最高使用温度:≤100℃
3.再生液浓度:3-4%NaOH
4.再生液用量: 再生液体积:树脂体积=2-3:1
5.再生液流速:4-6m/h
6.运行流速:5-15m/h
三、用途
主要用于各种溶液中的砷的去处
㈦ 汽车排放DPF是什么意思
DPF是柴油颗粒过滤器,是安装在柴油车排气系统中,通过过滤来降低排气中颗粒物的装置。
柴油颗粒过滤器DPF通过表面和内部混合的过滤装置捕捉颗粒,例如扩散沉淀、惯性沉淀或者线性拦截。DPF能够有效地净化排气中70%——90%的颗粒,是净化柴油机颗粒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已在国际上实现了商品化。
(7)pdf再生机扩展阅读:
颗粒捕捉器能够减少柴油发动机所产生的烟灰达9 0 % 以上。捕捉到的微粒排放物质随后在车辆运转过程中燃烧殆尽。它的工作基本原理是: 如柴油微粒过滤器喷涂上金属铂、铑、钯,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含有炭粒的黑烟,通过专门的管道进入发动机尾气微粒捕集器,经过其内部密集设置的袋式过滤器,将炭烟微粒吸附在金属纤维毡制成的过滤器上。
捕捉器的再生有主动再生和被动再生两种方法:主动再生指的是利用外界能量来提高捕捉器内的温度,使微粒着火燃烧。当捕捉器中的温度达到550℃时,沉积的颗粒物就会氧化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550 ℃,过多的沉积物就会堵塞捕捉器。
参考资料:颗粒捕捉器DPF-网络
㈧ 怎样把多个文件扫描到一个PDF中去
可以通过将多个文件扫描成JPG图片格式,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WORD文档,将该WORD文档页边距设置为0,以后将扫描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再生成为PDF格式就可以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在电脑上新建一个WORD文档,点击页面布局下面的页边距按钮。
㈨ 江铃域虎7dpf碳载量怎样再生
主动再生系统为车辆仪表盘上亮起DPF指示灯时,车主需要按起中控台的DPF再生按钮。长按手动再生开关大于3秒后松开,在30秒之内发动机将会进入原地再生模式。
装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是车用柴油机满足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DPF的产业化和实用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在柴油机的各种运行条件下不发生碳粒堵塞现象并安全有效地完成其再生过程。
一种柴油机DPF基于压降的碳载量计算方法,DPF前排气温度以及DPF后排气温度在内的参数,对DPF内部碳载量进行估计。
通过DPF背压模型计算得到基于背压的碳载量值。在各种DPF再生技术中,除连续再生外,都需要对再生时机进行判断。判断再生时机实质上就是判断微粒捕集器内的碳载量是否满足再生需求。
直接确定DPF碳载量的方法就是对空载和加载后的DPF进行称重。然而,在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经常拆卸DPF,该方法不可行。
当今主流的再生控制策略均以碳载量作为直接触发DPF主动再生的控制参数,但在柴油机实际运行时,如何利用可实时检测到的参数(发动机转速、负荷、排气温度和DPF的压降等)准确预估出DPF的碳载量,精确控制再生起动和停止还有待研究。
㈩ 如何制作电子杂志pdf格式
[编辑本段]一、什么是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又称网络杂志、互动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电子杂志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在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很享受的一种阅读方式。电子杂志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OBILE、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编辑本段]二、电子杂志发展史
电子杂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BBS热潮中。“亡牛的祭奠”(Cult of the Dead Cow)声称于1984年发行了第一部电子杂志,并且持续了20多年之久。但是,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存在激烈争议。费力克(Phrack)于1985年发行了自己的电子杂志,不同于“亡牛的祭奠”的单篇文章杂志,费力克的电子杂志每期都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文章,更近似于我们的纸质杂志的模式。网络合作小说杂志--《Dargonzine》于1984年在BITNET的学术网页上制作了自己的电子版本,而且直至今日仍在发行。
“电子杂志"通常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它的内容在早期顺理成章地与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相关。它的出版发行手段既得益于技术,同时也不免受到当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局限。以由美国休斯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89年的电子杂志《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评论》(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缩写为PACS Review)为例,其办刊宗旨是对图书馆所有的可以为公众所利用的电子资源,包括联机书目、CD-R0M数据库等进行详细而及时的介绍。其出版于1990年1月的第一期使用的文件格式是ASCII格式,通过“公共检索计算机系统LIST”(PACS-L)发行。由于当时的电子邮件系统无法处理较大的文本文件,稍有长度的文章都不得不被分割成多个小文件向订阅者发出。
“杂志的电子版',则通常指的是已发行印刷版的杂志,因为看好电子版面和电子发行手段的优势,又补充发行的电子版。其电子版和印刷版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版面和发行的手段有异。发行“杂志的电子版”的杂志,其印刷版往往已有相当大而稳定的读者群。发行电子版是一个适应时代技术发展的尝试。“杂志的电子版”,往往被界定为印刷版的附加物。但是由于杂志已有的基础及实力,以及出版商相对丰富的出版稍发行经验,这类“杂志的电子版”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国内引进的美国《科学》杂志电子版,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概念而言,“电子杂志"和“杂志的电子版”之间的差异现在已渐渐为人所忽略。当人们提到“电子杂志”(e-journal)时,指的往往就是所谓的“杂志的电子版”(Magazine Online)。
[编辑本段]三、电子杂志发展现状
3.1 发行方式
电子杂志通常以如下两种方式发行。一种是由印刷版杂志发行商自行发行。这种发行商通常是较大的或发展较快的发行商。它们直接通过Internet发行其杂志的电子版,不需要任何中介。发行商对电子杂志从内容到版面都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另一种发行方式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或称代理商发行。更多的发行商选择这种省心省力的发行方式。提供这种服务的代理商将许多来自不同发行商的刊物整合到统一的界面和检索系统中。它们往往在电子版面的设计,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上有着很大的主动性和优势。用户通常也直接向代理商申请订阅并获得电子杂志的使用权。
3.2 价格
怎样为电子杂志定价一直是出版商和用户同时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发行方式的巨大变化,电子杂志不但没有一个象印刷版一样成熟而且相对标准化的定价体系,而且因为其与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密切联系,电子杂志的定价还不免受到许多不断变化的外来因素的制约。出版商在探索市场、发展电子杂志用户的同时,又担心电子杂志对印刷版发行量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出版商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将杂志的电子版与印刷版捆绑在一起发行。用户,尤其是图书馆用户必须首先订购印刷版,然后才能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电子版的使用权。对于图书馆和个人订户而言,这种收费方式往往令人难以接受。
3.3 用户使用权的保障
电子杂志与印刷版的一个显着的不同在于必须致力于对订户的杂志使用权或可获得权(accessibility)的保障。怎样在Internet上为合法的订户提供有保障的杂志使用权/可获得权,同时又将不合法的网上访问者挡在外面,是一个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在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时,必须权衡利弊,两者兼顾。大部分出版商往往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允许网上来访者浏览其杂志电子版的部分内容,比如样板文章、目次报道或者对于杂志的介绍等。而对于完全的内容,如文章的全文,则需要订户提供有效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的两种常见的方式是:向订户分发口令(称Sever-based passwording)或者利用Internet的网址和域名限制访问者(称IP filtering)。前一种方式是将主动权交给订户,订户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够上网,都可以通过提交口令浏览杂志。这种方式对于个人订户比较方便,也便于管理。后一种方式是将订户的使用权根据网络E或域名的分配而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个人计算机的某个网址,某个图书馆的所有网址或者某个系的所有网址,甚至整个学校的所有网址。这种方式对于多用户的情况更加适用。
3.4 编辑风格和版面特点
电子版面的编辑方法是电子杂志区别于印刷版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电子杂志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关联最大,受其影响最深之处。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版面本身,而涉及到内容的多种表现方式,链接的选择和建立以及向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等等方面,成为杂志的灵魂。80年代末,电子杂志(如PACS Review)通常以ASCII格式排版,并通过Email发行。几年之后,电子杂志则以众多不同的电子格式排版,并通过WWW发行。对于读者而言,电子杂志的质量和发行方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而对于编辑和发行商而言,日新月异的工具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排版上的可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还有许多印刷版不可能想象的可塑性和巨大潜力。电子杂志在版面编辑上令人瞩目的特色是由如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1)电子文档数据库。电子杂志的核心是一个电子文档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电子文档携带着各种标识,使得文档可以被很方便地从数据库中检中并提取出来,然后按照不同的要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再生',显示。相形之下,印刷版的核心则是一个个“千篇一律,,的复本,一旦印刷完毕,装订成册,很难改变其既定的面貌。从存储方式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印刷版杂志被保存在世界各地,在个人的书橱或图书馆的书架上,承受着因岁月流逝和反复使用所造成的损伤。而电子杂志的数据库分布在有限的一个或者几个地方,通过网络供订户使用。不同的读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杂志编辑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文档进行不断的修改和更新。数据库的日常更新和维护以及电子文档的处理是电子杂志发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电子排版格式的多种选择。如上所述,电子杂志与印刷版杂志的一个不同在于它可以有不只一种显示方式。电子杂志在版面上的尝岗匾常期望迁就人们阅读印刷杂志的习惯。PDF格式、PostScript格式、早期使用的ASCII格式,用于显示、下载和打印数学符号的TeX和DVI格式以及扫描生成的图像如GIF或JEPG格式等都试图以与印刷版完全一致或者相似的形式来显示和打印文章。文章中包含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符号、特殊的字符和图像的杂志更是倾向于利用这些格式。其中Adobe Acrobat的PDF格式曾经,风靡一时。它的一个优点在于,读者不仅可以像浏览印刷版杂志一样一页一页地“翻阅”电子杂志,而且可以打印出与印刷版版面完全一样的文章,以便装订成与印刷版完全一样的一册杂志来。在1997年,PDF是出版商及有关电子出版项目将传统印刷版向电子版转换的首选格式。然而,PDF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PDF格式文件通常较大,下载耗时较长。其次,与印刷版相同的页面元法在计算机的一屏中完整地显示,读者必须上下翻屏,或者选择较小的比例显示,无论哪种选择都不尽如人意。另外,PDF格式最明显的缺陷还在于,它不提供超文本链接,以供读者在文章间自由地“航行',(navigating)。因此,与下面将要提到的支持超文本链接的HIML格式相比,PDF格式还远远不能体现出电子杂志的真正的风格。目前,PDF格式的实际用途通常是作为读者打印他希望以纸张为介质来保存的那些文章的一种工具。
(3)超文本链接的应用。电子杂志的编辑风格与我们熟悉的印刷版的风格迥然不同。传统的印刷版杂志采用线性的表现方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按页码排序L一目了然。而电子杂志的最佳表现方式是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的表现方式由超文本链接来实现。电子版面通常由一个个简短而紧凑的小“模块"组成,这些模块的内容一般可以用一到两屏显示,符合人们浏览、阅读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模块之间以超文本链接作为联系,允许向前、向后或者跳跃式的转换。从文件类型来说,这种超文本链接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链接,还可以链接其它类型的相关资料,如图像、声像、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对象。从内容上来说,超文本链接可以被应用到对文章所涉及到的其它相关资源的链接,如对传统的索引/摘要数据库的链接,由文章脚注到相关出版物的链接,以及对一篇文章发表后,其它引用了该文的文章的链接(Foreword Referencing)等等。超文本链接的各种应用,使得电子杂志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地超出了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局限。而不同的杂志对于超文本链接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应用,也使得每一种电子杂志都拥有其独特的风格。这是传统的印刷版杂志所无法比拟的。基于这些原因,更多的电子杂志直接选择可以同时支持文本、图像和其它链接的HTML文件。其中还有一些出版商和电子版项目通过同时提供支持链接的HTML文件和方便打印的图像文件如PDF文件,而谋求鱼与熊掌兼而得之。
3.5 过刊的维护和保存
从技术上说,电子杂志的长期维护是其区别于印刷版的一个重要方向。印刷版杂志一经.发行即无法进行任何修改,发行商也就失去了对杂志的控制权。而电子杂志所采取的网上发行方式、数据库的设计特点以及文件格式的选择却允许它在发行后还可以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这种更新的巧妙应用使电子杂志可以具有许多印刷版无法实现的新特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回溯索引”(Foreword
Referencing),就是一种在杂志发行、文章发表后对引用该文章的文章所做的索引。这些新的应用在为电子杂志增色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谁应该长期维护过刊,承担并履行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责任呢?是图书馆还是发行商?从技术支持和方便的角度考虑,出版商或者代理商顺理成章地应该也能够承担起过刊的长期维护和提供的责任。然而,必须考虑到的是,一旦出版商或代理商因各种原因而停业或者兼并,它曾经出版的电子杂志还能否继续在线以供读者阅览呢?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它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功能是为读者(包括网上读者)提供杂志的过刊。但是,电子杂志的长期保存要比印刷版的保存更加复杂。它不但涉及到介质的自然消耗和损耗,还涉及到技术上经常性的更新和淘汰。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言,电子杂志目前所利用的技术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出局。图书馆如果选择自行保存电子杂志的过刊的话,就必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不断地予以关注和投入,方可保证电子杂志过刊的长期可用。否则的话,服务器无法连接、HTML文档中链接过时或失效等等恼人的问题势必影响电子杂志的可检索性和可阅读性,也势必影响到电子杂志的声誉。因此,电子杂志过刊的保存、维护和向读者提供长期服务的问题是图书馆在订阅电子杂志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子杂志的长期维护和提供需要出版商和图书馆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3.6 镜像
与电子杂志发行和长期保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当杂志在很大的范围内发行时,怎样有效地节省网络通讯资源。镜像是目前常见的选择。
镜像,就是在几个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立镜像服务器,提供一种杂志的几个拷贝,供不同地理位置的读者使用。这样,读者可以使用本地的拷贝,少付或者不付网络通讯费用。同时,读者下载、浏览杂志的速度也会加快。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实施时却遇到了许多需要斟酌解决的问题。首先,使用镜像的一个前提是,电子杂志不因时间或技术上的需要而更新,这恰恰与电子杂志的可更新性相矛盾。其次,电子杂志对于链接的应用也是维护镜像服务器的一个难点。电子杂志往往不但含有目次报道与文章全文之类的杂志内部的链接,还含有许多与杂志外部的链接,比如与其它电子杂志、索引/书目服务机构的数据库等等的链接。因此,电子杂志的维护实际上会牵涉到除了杂志本身以外的很多方面。另外,不同的镜像地点所使用的平台及其它应用软件的兼容,不同地理位置的时间差等也会给镜像带来问题。美国的TULIP电子杂志项目在开始实施时的一个设计思想就是在发行时向美国国内的九个图书馆分别提供拷贝,以便各个图书馆在本地向读者提供服务。这种方法在项目实施初期使用ASCII文件格式而不考虑杂志更新时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后来,开始考虑使用以SGML为标准的HTML文件格式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总之,通过网络向分散在各个地理位置的镜像提供并实时地维护、更新多个拷贝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编辑本段]四、 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
电子杂志正处于其试验、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各种尝试和设想层出不穷。虽然我们无法预言十年后电子杂志的面貌,却可以就近期内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作一番展望。
4.1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杂志与网络技术,尤其是WWW技术的联系将越来越不可分割,对于不断更新的WWW技术的应 用是出版商和代理商的必然选择。
电子杂志将利用成熟、开放的通用标准,使杂志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为更多的浏览及打印工具所兼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地址分配的标准化等问题将得到解决,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电子杂志的发行方式将应运而生,诸如镜像发行方式所受到的技术制约也将越来越小。
网络速度的大大提高使得电子杂志的可获得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网络通讯费用的不断下降也将为电子杂志的扩大发行等带来新的机会。
4.2 内部特征和外部链接
电子杂志的内部特征将日益丰富。更多、更便利的输出格式将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更多、更富于创造性的版面设计将层出不穷。
各种链接的创造性应用将异彩纷呈。一方面使得读者在杂志内部的“航行"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使得电子杂志的内涵大大地超过了一本杂志的本身,而成为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几乎可以无限延伸的集合体。读者可以通过一本杂志或一篇文章所包含的链接“走向',相关的文章、杂志、着作、书目/索引数据库、WWW站点以及作者的电子邮箱。
电子杂志将认同并采用标准的通用查询界面(如Z39.50),使得读者查询更加方便和透明。
4.3 图书馆的作用
电子杂志的过刊维护和保存问题将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由多方协作解决。过刊的维护和保存将不可能由发行商或者代理商独自承担。图书馆将在电子杂志的发行和过刊维护等方面更多地发挥其作为信息资源的保存者和提供者的作用。不仅如此,图书馆在电子杂志发行方面的积极参与还将使得它在电子杂志的价格系统的标准化上获得发言权,打破出版商在价格的制定等方面的独断,并使出版商与读者用户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