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有pdf转化成word的免费转换器网上下载的怎么驴唇不对马嘴
其实很简单,你用pdf阅读器打开pdf格式的文件,虽然点击“文件”-“另存为”,选择文本格式,保存以后,再打开文本,把里面的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里编辑,保存就行了。现在有的pdf阅读器还可以看接另存为word格式的,在网上搜一下。
2. 怎么将pdf转换成dwg
怎么回答错误的也成了推荐答案? 楼主明明问的是将PDF转换成DWG,结果一堆人回答的都是讲dwg打印成PDF,牛头不对马嘴
将PDF转换回DWG的最好的软件是adobe的 Illustrator,支持直接打开pdf,然后选择导出为dwg即可,只是软件体积较大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6ggSC9WQMPskSg2B-fG1vg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梅益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
页数:436
内容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简介: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1919年入伍,成为布琼尼骑兵团侦察兵。负伤复员后从事文学创作。主要着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中诞生的》。
梅益(1914—2003),曾用名梅雨,广东潮州人。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1934年开始发表译作。1937年在上海主持《译报》。1945年筹办《新华日报》(上海版)。解放后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主要译着有斯诺《西行漫记》(合译)、斯诺夫人N.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尼赫鲁《自传》、尼·普里波依的《对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 pdf怎么打马赛克
利用福昕高级PDF编辑器的“添加密文”功能来给PDF文件中的重要信息打马赛克,具体操作请参照以下步骤。
1、首先在电脑上用福昕高级PDF编辑器打开目标PDF文件,进入到主界面。
5. 论汉唐两朝马政和宋朝马政的异同pdf
汉朝的马政
汉朝时期,北方的边患源自匈奴骑兵不停的袭扰。为了彻底清除边患,汉朝自开国皇帝刘邦开始,就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对匈战争。可惜,战马和骑兵的优劣,在战场上是起到很大作用的。“白登之围”也就是这样造成的。
为了一血前仇,汉朝开始了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其他的不论,就谈马政。
战马是一种战略资源,为了丰富这种战略资源,汉朝政府开始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马政。除了政府设立专门的马政管理机构——太仆寺,而且政府还鼓励民间养马,用高价钱收购民间的优质马匹。有了丰富的群众基础,才有后来300多年汉匈战争,汉骑兵胯下源源不断的坐骑供应。
西汉初年除大力养马,又发展了马甲、马鞍、马蹬,使骑手能腾出双手交锋,还能得到护甲保护。此时社会上层还有崇尚骑射之风,从皇家上林苑伴驾至民间聚会,豪门子弟都以驱骏马竞风头为荣。汉武帝依仗这一实力,于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经汉室几代征战,至公元前36年汉军攻陷郅支单于城,匈奴一部投降一部远迁,对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致命威胁至此消除。
汉匈战争期间,汉军骑兵在速度、冲击力、载动力和骑术方面都不逊于对手,数量还多于匈奴,从而改变了此前以步对骑、以慢应快的被动局面。汉军拥有庞大的骑兵集团,又能通过历来步兵难以逾越的长城外数百公里缺水地带,一再向漠北草原出击,就此有了寓防于攻的主动地位。
公元前119年武帝下令实施的最大一次出击,动用骑兵14万,步兵和运输人员数十万,还有运输马10万匹。此役一度占领匈奴生息中心区,迫其逃向“北海”(贝加尔湖)一带,汉军也因染疫和征战死兵数万、亡马10万匹。武帝晚年派李陵北进时,只能给5000步卒,结果遭匈奴骑兵追攻覆没,证明马匹经久战消耗巨大,汉军不得不停顿攻势以恢复经济并补充马匹。为取得“汗血马”改良马种,武帝还不惜派兵千里远征大宛,“马政”已成为当时头等战略产业。汉朝经百年持久消耗战终于击败匈奴,也是优势经济实力支撑的马业胜利。
但是随着汉朝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封建小农经济,也逐步发展成为地方豪强垄断经济。所以,民间的马匹喂养,也逐步的集中到了地方豪强手中。
汉朝初期,由于中央的权威、地方豪强的势弱,中央尚且能够有效控制地方豪强的恶性发展。但由于,到后期的攻守易转,地方豪强的不断强势,也为三国前期的地方诸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地方豪强不是傻子,马匹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当然不能放弃喂养。所以无论是魏征乌桓、蜀征南蛮、吴征百越,军马资源的后备力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唐朝的马政
隋末李渊晋阳起兵时,李渊父子仅有兵士3万,战马千匹,据《新唐书·兵志》说:“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尽管在以后的征战中,唐朝步兵规模越来越大,可是骑兵仍然很少,武德二年,全唐总计有战马三万六千七百匹,可见唐初国内战马的缺乏。
直至武德三年,一位影响唐朝马政的关键人物降唐,这个人就是张万岁。《资治通鉴》介绍张万岁说:“(万岁家)三世典群牧,恩信行陇右,故陇右人谓马岁为齿,为张氏讳也”。张万岁对养马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管理体制。在张万岁任职期间,全国牧马迅速增长,河陇地区地丰物旷加之重要的战略地位,牧马大量地被徙来,这为河陇地区马牧业的兴旺提供了马匹基数。经过张万岁多年的努力,到贞观三年李靖征突厥时,唐朝战马已经不输于突厥战马,张万岁的陇西牧马场不仅为唐军提供了十余万的良马,而且马场栏中尚存十余万匹。经过持续40年的发展,唐朝战马数量从唐初的五千匹发展到七十万六千匹,而且战马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这也是贞观年间对外用兵每战必捷的重要原因。贞观八年,张万岁去世,由其弟子韦盘提、斛斯正管理陇西牧马场,二人忠实的继承了张万岁的衣钵,使唐朝马政能够继续兴旺下去。
唐初马政事业之所以能兴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世民的个人爱好。众所周知,李世民有五大爱好,即烈马、硬弓、书法、诗歌和猎艳。李世民从十六岁跟随云定兴解雁门之围到四十六岁亲征辽东,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晋阳起兵时的银电骥、玉极骝到贞观末年的飞白,他一生所骑战马有历史记载的至少十匹,李世民对这些战马的感情极深。有诗《咏饮马》为证: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
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李世民爱马,也懂得马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大力扶持国内马政,破格提拔调马人才并破例授予官爵(监察御史马周曾就此事上疏太宗抗议),四夷进献的良马均直接送至陇西牧马场作为种马。正是因为得到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唐朝马政才能在短短的十数年间赶上并且超越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
宋朝的马政
宋是个倒霉的朝代,先是被辽国压着打,接着被金国人洗劫一道,最后被蒙古人横扫,即使对小小的“大夏国”,也是军事上连吃败仗,只能在送东西买和平时,私下里以“西夏”呼之,如此,它似乎就变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宋人从首次讨伐北虏即告失败再到崖山跳海,几乎对外没打过胜仗,完完全全是亡于军事上的失败。而宋人军事上的失败,除了诸多体制上的原因外,一个被认为最重要的先天性因素就是,宋比之前代,有个军事上巨大的不足,即缺少马匹。要知道,论起财力,宋人比起汉唐,那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汉、唐两代亦曾面临北方强大游牧政权的军事威胁,但汉、唐能在全盛之时大举反击,乃是因为有大批的马匹可用。而宋则一直难于搜集到足够的马匹用于边事。而宋之无法像汉唐那样繁育大批马匹,是因其立国之初,就比汉唐全盛时期少了几块可供牧马的北方草原。所以,宋代用于“马政”的投入远大于汉唐两代,但依然难于筹集到足够马匹。
历史类论坛上,今天依然有无数人为灭亡了八百年的大宋朝支招,多半是关于马的,譬如该怎样怎样继续增大养马的投入、如何制定各项严厉法规加强马匹繁育监督,总之,一切都围绕着靠国家投入来建立起一个可不受制于敌的“民族养马产业”。
问题是,有宋一代,朝廷上下为了解决“国家马匹安全问题”,其殚精竭虑程度实在比我朝今天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更甚。那些替古人担忧的爱国青年,想出的招,没有一个超出宋人。有些狠招,恐怕不等敌人打来,大宋自己就会先垮台。
在我看来,在养马的国有化上穷尽国力、民力和想象力,恰是宋帝国马匹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查汉、唐、宋,乃至元、明,一旦重视起国家的“马匹安全问题”,郑重其事地搞起“马政”,无一列外都是国有化思路,即大规模建官办马场的路子。这很好理解,因为国家一旦觉得马匹是战略稀缺物资,自然就恨不得把一切马匹都牢牢抓在手上,朱棣同志说的很明白:“古之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是马于国为重。”
但汉、唐两代,养马问题上,奉行的是以国有化为主导的、允许多种产权制度并存的市场经济,既有硬的一手,也有尊重市场规律的一手,所以,一旦急需,民间还可以征上一些马来。
大抵而言,汉代大规模投入官营养马事业,对民营养马经济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采取免税方式鼓励,所以,在政丯府带动刺激下,民间养马爱马之风大盛,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对马匹的需求不仅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有了旺盛的民间需求,故全社会不但马匹数量空前增加,马匹的品种改良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仅汉武帝时期几次大规模征伐,征用马匹总数就过百万。而民间马匹存栏数目亦相当可观,因为驻边骑兵也多用自家的马。所以即使边境战争每次动辄造成数万数十万的马匹损失,它也能消耗得起,国营马场的马消耗得差不多了,但社会总量还能很快恢复得过来,所以,东汉时代虽然国有“马经”衰落,但民间还能征得上马。
到了唐代,就因为看重马,开始对民间养马采取打压和抑制政策,社会的养马之风不复汉代旧观,也更谈不上马种的培育改良。长期的战乱,中原地区的马匹种类早退化到了与蒙古的劣等马相当的水准,但好歹国有的草原面积广大,马匹的国家拥有量也达到了70万匹的历史顶峰。
贴吧和谐词关注:“蒙古”不能“劣等马”连在一起。
到了宋代,立国之始就面临着强敌环伺,到灭亡为止,从来就没喘息的机会,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马匹完全国有化,用搞“两弹一星”的热情养马。问题是,虽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巨额的财政投入,却总是产不出好马来。办法想尽了。譬如,土地有限,得把一些马分散养育,于是,就搞了一段时间的国有民营,即国家的马作为任务分散摊派给老百姓来代养,因为这些都是稀缺的战略资源,所以既有优惠政策,譬如可免除相应劳役税负之类,同时又有各种任务和苛刻处罚措施。这种国有民营强行摊派下去,导致一些领到这个光荣任务的老百姓,只能弃家逃跑。当然,为新政辩护的人喜欢举例说,其实当时还是有人报名愿意主动认领官马的,这不奇怪,今天还有人能把家产交了党费。
宋代适合放牧的地方少,但还不是窘迫到没有,北宋分布在各地的牧马监共有14个,但搞到最后马越来越少,甚至有的骑兵部队只有1/10的人配有马,就不全是战争消耗的缘故,要说战争损耗,汉、唐的损耗要惊人得多,宋代马政的失败,彻底的国有化是最重要因素。
大宋朝比之前朝,少的只是官营的养马牧场,而前代尤其是汉朝,民间养马可并不是在北方草原地区,而是分散在各农耕地区,毕竟民间小规模养马,完全不需要大面积的草原。事实上,真正的好马根本不可能产自草原,只会产自定居的农耕社会,而大草原上只能出产劣等马,这个容后细说。
有研究马政的历史学者认为,宋代马政不如唐代,是因为宋人较之唐人,虽制度更完善且投入更大,但毁于政策多变故,所以,宋在真宗时期国有马的数量达到20万匹的顶峰,其后改革派失势,马匹存栏数直线下降,接下来的“马政”,就无非是做作样子而已。问题是,马政搞不下去,是因为当时一匹国有马的成本高达500贯,而西北边贸中,一匹马的价钱才25贯,国有的马资产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难过。
细究起来,汉唐的马政其实越到后期越搞不下去,实在容易理解,马这个东西不像盐铁专卖,是由老百姓直接买单,光靠政丯府财政买单,总有一天维持不下去。马被视为必须被国家垄断的战略物资程度越高,民间就越没有养马的热情也无法培育出对马的需求来。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项产业,只有政丯府才有需求,而且只能由政丯府经营时,它能办好的先例。
没有适合放牧传统的牧场,宋人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办法拥有巨大的马匹储备?
按国家专营的思路,毫无疑问,宋缺少前代的大面积牧场,自然不可能拥有大批的马,但你若相信市场的伟力,马根本不是问题。
我原本以为,世界上不太可能还有将蒙古马战战兢兢地繁殖成比蒙古马更糟糕的马,但大宋朝以高昂的成本证明,国有化的确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蒙古马到了中原后,退化得非常厉害,大部分不堪军用骑乘。
6. 我想编辑cad图纸里的文字,但是现在整张图是一个块,炸开之后文字变成线条了,我该怎么办
上面这些回答都是废话,牛头不对马嘴,你这种CAD文件是从PDF转出来的,所以文字是矢量线条的,无法恢复成正常文字,如果想要修改,把要修改的文字的线条删了,添加CAD文字,重新输入文字内容。
7. 《自达尔文以来》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自达尔文以来》([美国] 斯蒂芬·杰·古尔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IauqXHjOkf5hH4wqp7Lg5Q
书名:自达尔文以来
作者:[美国] 斯蒂芬·杰·古尔德
译者:田洺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
内容简介:
社推荐语
之所以生存下来,一切只是大自然的选择进化论的核心不在于进化,而在于长时间被拒绝和忽视的自然选择。很多人认为:最适者生存,那么谁是最适者?就是生存下来的那个。但古尔德指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博物学大师讲进化论的真相和进化的奇迹进化论的普及读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进化论,它又是如何被人误用的《自达尔文以来》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作者文笔老道、学识深厚,本书堪比文坛上司汤达、普鲁斯特的文学评论。
——《科学》书评古尔德是个有着深刻见解的学者,他的才智、经验和学识远远超出了生物学领域……他是卓越的自然史评论家。
——《芝加哥论坛报》书评
这本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杰作,收集了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上发表的科学随想。作者在哈佛大学教生物学,是科学内行,又有历史家的眼光。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在确立了进化论之后,为什么迟了20年才发表?古尔德说,这是因为他清楚进化论的含义比一般人所意识到的更为离经叛道。然而自达尔文以来,进化论已经发展了快二百年,可许多人仍然对进化论一无所知。大家不知道进化这个概念在开始就是误用的。达尔文自己并不用这个概念,他只是在《物种起源》的最后一段才用到这个词,而且是作为权宜性对比才这样用的,他自己的用法是“经过改变的继承(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自然选择本身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并没有从低到高的方向性,并不代表进步。从“经过改变的继承”到进化,人们保留了人类的中心地位,保留了世界观(进化论最初是为了与关于上帝的信仰相协调,后来它取代了上帝),不过却离大师本人的思想越来越远。
错综复杂的学术争论,扑朔迷离的历史往事,都因古尔德的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是当今世界上着名的进化论者、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他和埃尔德里奇(Niles Eldredge)在1972年共同提出间断平衡学说,对达尔文学说进行了修正。在他的着作《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1977)、《人智的错误量度》(1981)、《时间之箭、时间之环》(1987)和《奇妙的生命》(1989)等书中,他论述了进化生物学、智力测验、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发展史中各种争论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从1974年起,古尔德定期为《自然史》杂志撰稿,这些稿件已经收集成几个集子,包括《自达尔文以来》(1977)、《熊猫的拇指》(1980)、《母鸡的牙齿和马的脚趾》(1983)等。他的科学文章文风典雅,通俗易懂。
8. 如何给PDF文件打马赛克
你好,在编辑PDF文件时,为了保护PDF文档的安全,我们会选择给文档打上马赛克。那么想在PDF文件上对部分信息进行马赛克处理,同时还能禁止别人将其撤销,该怎么处理呢?想要给文档打上马赛克,就必须借助相关的PDF编辑工具,下面给大家带来PDF文件打马赛克教程,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成功安装PDF编辑器后双击打开它,然后点击打开文档。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9.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打印出来没有表格线是什么原因
估计你用的也是彩打,我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可以打印了。
打印的时候点击打印机 首选项- 颜色-灰度打印-仅黑色墨水-确定-应用-打印
多个浏览器 pdf阅读器,依然不行,看到上面说生成图片,我试过依然不行,再尝试生成word还是不行。最后怀疑是打印机设置, 然后按上述方法搞定了。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荣如德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8
页数:847
内容简介: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