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世界史吴于廑pdf

世界史吴于廑pdf

发布时间:2022-05-14 18:31:21

1.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版次有没有区别求大神帮助

07版估计是为了响应历史统考,出版社换了个封面想赚一笔钱吧[s:22] 查看原帖>>

2. 《世界史》教材是吴于廑齐世荣版本最好吗

我大学学的就是吴齐本,说实话受害匪浅,基础知识不牢固,满足于宏大叙事,后来为人处世都因此好大喜功。而且这本书近代史大篇幅抄袭《全球通史》。大学本科生绝不可看这本书,还是要从国别史入手,研究生阶段,再看这套书不迟。

3.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现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解决方法一: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附近,有一个专门卖专业书籍的书店,你可以找在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的同学搞定!
解决方法二:高等教育出版社,咨询电话: 800-8100598 购书电话: 010-58581118
高等教育出版社读者之家电话:58581100
读者服务部信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 邮编:100011
参考:http://www.hep.e.cn/

4. 《世界通史》(崔连仲)和《世界史》(吴于厪)

当然是后者啦~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而且大部分高校都选用吴于廑的作为教材,他们的学术水平还是值得相信和赞同的吧?!前者我不多说,因为没细看过,无发言权。
1,如果你的要求是打好通史基础,那么吴齐版的就再好不过了。论主流——该版虽然是90年代编的,但其中综括了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流趋势,以及学者们对于某些问题的主流看法(打基础再好不过了),内容非常的丰富,从书的厚度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代表着史学大家智慧的闪光啊~~亲~想想编写那些书的人吧,哪一个不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级别的啊
2,独特性——当然,具体的每卷本编写者会把自己独到的观点加入进去(话说,任何一个编写者在其领域没有写过专着啊~你可以查的)
3,可读性强——说真的,我觉得吴齐版的世界史因为内容很详尽,真的可以当一本课外读物来看,(这是我看完以后的感想)
就你的目标来看,我个人觉得选择后者实在很好~前提是你已经有了前者的大概印象后,在靠后者来加深提高并丰富自己的历史素养,给专史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PS:前者我真的帮不上什么忙,但后者我又实在太喜欢。你可以参考下
另,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那也可能

5. 求 吴于廑、齐世荣先生的 世界史 系列书籍的 详细目录,具体到每章、每节。

近代史部分不是很全

世界史·古代卷

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 人类的童年
第三节 文明的产生
第四节 史前文化
第二章 早期的文明
第一节 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第三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四节 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第三章 早期文明的发展
第一节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第二节 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
第三节 波斯帝国
第四节 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
第五节 吠陀时代的印度
第六节 商周时期的中国
第四章 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
第一节 列国时期
第二节 孔雀帝国时期
第五章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一节 希腊城邦的形成
第二节 希腊古典时代
第三节 马其顿的兴起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第六章 古代世界的强盛时期
第一节 罗马的王政时代
第二节 早期共和国
第三节 罗马的崛起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的危机和覆亡
第五节 罗马帝国的繁荣
第六节 秦汉时期的中国
第七章 古代世界的衰落
第一节 罗马的“3世纪危机”
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
第三节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中国
第八章 欧洲的新格局
第一节 日耳曼民族的迁徙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罗马教皇和拜占廷
第九章 中古时代的伊斯兰世界
第一节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第二节 哈里发国家的统治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
第四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
第十章 西欧和拜占廷封建社会
第一节 庄园制、农奴制及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封君封臣制度与西欧国家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拜占廷的国家和社会
第十一章 朝鲜和日本的古代文明
第一节 朝鲜
第二节 日本:从上古到室町时代
第三节 江户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第十二章 公元4—15世纪的印度
第一节 笈多帝国
第二节 戒日帝国及其后的地区性王国
第三节 德里苏丹国
第四节 文学艺术
第十三章 俄罗斯和东欧文明
第一节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公国
第三节 俄罗斯文化的传统形态
第十四章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12世纪的“文艺复兴”
第二节 个人意识的沉沦和觉醒
第三节 近代的曙光
第十五章 中国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中国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中国
第三节 元、明时期的中国
第四节 中古世界的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世界史·近代卷

第一章1500年的世界(上)
第一节两个相对孤立的早期文明
一、大洋洲及其他太平洋岛屿
二、美洲
第二节相对隔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民族流动与农业传播
二、伊斯兰教国家
三、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强势帝国
一、伊斯兰世界
二、中国明朝的对外交流
第四节?跨文化交流
第二章1500年的世界(下)
第一节西欧的早期民族国家
一、早期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城市生活
二、“文艺复兴”
三、人文主义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
第三节向海洋进发
一、欧洲人的海上探险
二、全球联系的建立
第三章欧洲的转型
第一节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一、宗教改革与新教
二、天主教改革
三、排巫运动与宗教战争
第二节君主国的巩固
一、重建大帝国的企图
二、新君主制
三、欧洲国家体系
第三节经济、社会与生活
一、人口的增长
二、早期资本主义和原始工业化
三、社会:变迁与延续
四、教育与科学
第四节资产阶级革命:荷兰和英国
一、革命发生的背景
二、尼德兰革命
三、英国的革命
第四章受到冲击的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第一节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与殖民
一、“美洲的伊比利亚帝国”
二、欧洲人在北美的殖民活动
三、?洲的殖民地社会
第二节欧洲人到达大洋洲
一、“未知的南方大陆”
二、太平洋诸岛屿
第三节非洲的政治与社会
一、欧洲人对西非的影响
二、葡萄牙人对东非的控制
三、中非:刚果和安哥拉
四、荷兰人在南非
……
第五章 东方帝国的延续
第六章 地跨欧亚的俄罗斯
第七章 启蒙时代
第八章 大西洋革命
第九章 工业革命
第十章 欧洲:民主与民族的胜利
第十一章 北美和拉美:独立后的不同发展道路
第十二章 亚洲:危机与改革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扩张
结语
后记

世界史#现代卷

目录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一节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第三节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一、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第四节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年革命
第五节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四、中国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大战的起源
一、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厚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四、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与要求和平的呼声
第二节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性质
第三节大战的进程
一、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
四、战争的结束
第四节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一、列强力量的消长变化
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三、反战与和平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第二节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德国十一月革命
第四节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与灭亡
第五节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巴黎和会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二、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一节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一、盛极而衰的英国
二、重建中的法国
第二节魏玛共和国
第三节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的经济政治形势
二、法西斯党的建立及其夺权斗争
三、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美国的繁荣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状况
二、繁荣下的矛盾与隐患
三、“无为而治”的企业家政府
第五节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第六节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二、欧洲安全问题与枟洛迦诺公约枠
三、集体安全与枟非战公约枠
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一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第三节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第二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三节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四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节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1919年3月爱国运动
二、1924-1937年的护宪运动
第六节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一、游击战争的序幕
二、抗美游击战争的进程
三、性质和意义
第七节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一、护宪运动
二、卡德纳斯改革
第八章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
二、危机的根源
三、危机的后果
第二节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与纳粹运动的迅速发展
二、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
第三节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日本内外矛盾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三、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四节英、法的衰落
一、走向衰落的英国
二、内部斗争激烈的法国
第五节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提出
二、“新政”的两个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三、“新政”的影响
第九章走向大战
第一节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一、意大利的战前准备和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
二、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第三节西班牙内战及意、德的武装干涉与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一、从共和国的建立到内战的开始
二、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外国的干涉与“不干涉”
三、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节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一、德国吞并奥地利
二、慕尼黑协定
第五节大战的迫近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
第二节大战的新阶段: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第三节战争的根本转折
第四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世界史·当代卷

目录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第一节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二、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三、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四、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世界政治的新格局
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
第三节世界文化的新潮流
一、人类进步文化的胜利
二、世界文化思潮的多元化
三、国际文化交流的普遍性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
一、对意、罗、匈、保、芬五国和约的缔结
二、对德国问题的处理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第二节冷战的兴起和德国的分裂
一、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转变
二、美、苏冷战政策的相继出台
三、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四、马歇尔计划与德国的分裂
第三节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美国主导下的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三章战后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第一节苏联的恢复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地位的加强
二、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斗争
三、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与斯大林的逝世
四、1953年至1956年初的苏联
第二节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建设
一、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二、东欧国家转向和接受苏联模式
三、东欧各国的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三节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朝鲜抗美战争的胜利
三、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第四节苏共二十大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的震荡
一、苏共二十大和1957年的“反党集团”事件
二、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
第四章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日、德、意三国的民主改造与经济发展
一、日本
二、联邦德国
三、意大利
第二节西欧、北欧各国的政治经济重建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北欧国家
第三节美国的新政式改革
一、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二、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
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三、菲律宾、缅甸及马来亚等国的独立
四、西亚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新成就
第二节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非洲的转移
一、埃及七月革命的胜利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与“中东危机”
三、北非各国的独立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四、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
一、“非洲年”与撒哈拉以南非洲诸国的纷纷独立
二、拉美民族民主运动高潮与古巴革命的胜利
三、印度支那抗美战争的胜利与三国的统一和独立
第四节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最后阶段
一、诸小岛国与最后托管地的独立
二、种族主义统治的最后堡垒被攻克
第六章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一节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大家庭”
一、苏共二十大前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关系
二、中苏分歧和中苏关系的恶化
三、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第二节东西方关系的变动与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一、东西方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二、美苏对抗与冷战高潮迭起
三、美苏对话、合作与争斗
第三节西方阵营的分化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二、法国的独立外交政策与戴高乐主义
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四、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
第四节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一、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第七章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
第一节20世纪60-90年代的美国
一、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的美国
二、尼克松时代的美国
三、里根时代的美国
四、克林顿时代的美国
第二节20世纪60-90年代的西欧
一、英国
二、法国
三、联邦德国
四、意大利
第三节20世纪60-90年代的日本和环太平洋国家
一、日本
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变动
第一节苏联的改革、停滞及其解体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政治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三、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
第二节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剧变
一、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展和联邦的分裂
二、波兰改革的三起三落和团结工会的上台
三、匈牙利改革的成败和反对派掌权
四、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一分为二和德国的重新统一
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十年探索和十年动乱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节20世纪90年代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各国
一、叶利钦执政时期的俄罗斯
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三、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转轨
第九章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
一、印度独立后的政局演变和经济发展
二、“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经济体
三、东盟与东盟诸国的迅速发展
四、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发展模式的整合
第二节中东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变化
一、阿以冲突与艰难的和平进程
二、海湾国家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
三、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第三节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
一、非洲民族经济的曲折发展
二、非洲政局的动荡与民主化进程
三、南非民主化进程与复兴计划
四、非洲的统一与联合自强
第四节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变化
一、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一体化进程
二、拉丁美洲各国的新一轮经济改革
三、拉丁美洲的政治民主化趋势
第十章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一节冷战态势的演变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三、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第二节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
一、西欧联合趋势的不断加强
二、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外交
三、美元霸权地位的失落
第三节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二、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四、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四节第三世界与新的国际关系
一、南北问题的提出与南北对话的开展
二、南南合作
第五节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
一、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第十一章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化与高科技群的大量涌现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二、基础性高新技术的发展
三、综合性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传统性科技的新发展
第二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后的产业革命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嬗变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结构变革
第三节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演进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变
二、高科技发展对人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挑战
第四节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
二、人类保护地球环境的努力
第十二章丰富多彩的当代世界文化
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
一、当代世界哲学
二、西方经济学新流派
三、当代史学
第二节当代世界文学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新流派
二、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演进
三、战后苏联文学
四、战后亚非拉文学
第三节当代世界艺术
一、当代世界美术新流派
二、当代音乐、舞蹈新潮
三、当代世界电影
第四节当代世界文化的一些新趋势与新特点
第十三章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世界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一、经济全球化潮流浩荡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应运而生
第二节国际格局多极化
一、冷战后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美国谋求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调整
三、欧洲一体化和欧洲的新格局
四、举足轻重的俄罗斯
五、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
六、扩大对外交往的中国
第三节任重道远的联合国
一、联合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三、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四、全球性经济社会发展
五、联合国的改革
第四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亚洲和欧洲的地区冲突
二、中东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进程
三、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6. 推荐--历史学--考研资料

7. 考研世界史需要准备哪些书籍

1,统考(英语重中之重)
2,历史的十一本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0.70 7-04-012243-
3,了解那所学校导师的论文和书籍(大体阅览一遍,不用事无巨细)
4,找一个参加过考试的研友(有没有考上都无所谓),和他交流
5,做近几年统考试卷,和了解近几年复试题目

8.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的论述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多年来,葡萄牙人不断派遣探险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摸索到东方去的航路。当时欧洲尚未发明经线仪(到1760年才发明出来),所以在航海中无法测定经度。但是,用简单的方法可以测定纬度:根据中午太阳的倾斜度。早在1487年,当巴索洛缨·狄亚斯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遇到大风时,他的船失去控制,随风向南飘去,一连13天不见陆地。当风力缓和下来时,迪亚斯让他的船向东方(因为他认为陆地是在东方)航行,但是不久他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越过了非洲南端而进入印度洋了。由于船员筋疲力尽,乃掉船回去。在归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迪亚斯回国后,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继承迪亚斯事业的是达·伽马。他在1497年7月8日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启航。他具备一个好的条什,就是已知道“好望角”的纬度(这是迪亚斯在发现好望角时测定和记录下来的)。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1498年4月,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怕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称科泽科德)。达·伽马在印度出卖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在1499年9月返回葡萄牙。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当然,葡萄牙人开创这条新航路的目的是为了做买卖,所以他们决心垄断新航路上的全部贸易。为此,他们采取了野蛮的暴力手段。达·伽马在一次航行中洗劫了从麦加归来的非武装的阿拉伯商船。

9. 求一下齐世荣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六卷

界史的最大悲剧是什么?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
1990年8月2日,为了将科威特的石油宝藏控制在伊拉克手中,萨达姆·侯赛因下令其军队悍然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出动3350辆坦克,几十架军用直升飞机和5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入侵科威特,整个军事行动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
伊拉克的举动使得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
使海湾地区局势急剧动荡。联合国安理会应科威特政府的要求召
开了紧急会议,并通过了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

10.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全套最新的版本是哪一版

六卷本已经成为历史了,2006年高教出版社出了新的“四卷本”《世界史》,齐世荣主编。
作为最新的世界史教材代替了六卷本

旧的六卷本的话,最新再版的应该是2001年
也就是1994和2001两个版本。

阅读全文

与世界史吴于廑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编程老师的照片墙 浏览:299
函数未定义但是能编译运行 浏览:974
湖南省常德通用压缩机有限公司 浏览:109
服务器的双电是什么意思 浏览:614
程序员离开后代码运行几天 浏览:386
多多乐app是什么干嘛的 浏览:346
文档加密授权工具 浏览:436
命令与征服将军闪退 浏览:132
vs2019预编译怎么设置 浏览:780
沈阳中软python培训班 浏览:493
逆战文件夹怎么放 浏览:120
怎么统一删除文件夹raw文件 浏览:121
卡尔曼滤波算法书籍 浏览:769
安卓手机怎么用爱思助手传文件进苹果手机上 浏览:844
安卓怎么下载60秒生存 浏览:803
外向式文件夹 浏览:240
dospdf 浏览:431
怎么修改腾讯云服务器ip 浏览:392
pdftoeps 浏览:496
为什么鸿蒙那么像安卓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