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在德国的生活(最好是有亲身经验的)
学费
德国的大学绝大部分均是公立性质,按现行规定不收取学费。但每学期须交纳注册费约50马克,福利费约100马克。柏林和巴符州的大学还收管理费100马克。
有的新型大学和个别特殊专业项目,如IMBA, Eurobi MBA,Quadronational MBA等,因教学计划中安排1-2个学期到国外(如美国、英国、欧盟其他国家等)的合作大学学习,所以必须支付一定的学费(大约6000-8000马克)。申请此类专业应事先向有关大学索取资料。
德国有30多所私立大学,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其宗旨是为企业培养管理和领导人才。私立大学学费标准不等,但一般均相当昂贵。
生活费
德国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大约是(东部)1,000- (西部)1,300马克。中国学生的平均月支出从总体来看略低于这个水平,因所在的地区和所学的专业不同,分别为800-1,000马克左右。其中包括房租(学生宿舍)、伙食费、医疗保险费、福利费 (Sozialgebühren)、注册费、学期优惠乘车票(Semesterticket)、书籍、文具、生活用品以及零用等。
下面有个简单的支出表:
房租:300马克/月(第一月有300-600马克保证金)
医疗保险:100马克/月
食物:300-400马克/月
娱乐交际:50-100马克/月
书:100-300马克/月
交通费:市内一学期自70至120马克不等(学期票的价格)。如果出门旅游,可以购买火车周末票,周末票的价格为35马克。
如何在德国省钱
衣
德国夏季热,较干燥,早晚温差也比较大。所以最好带上一件薄外套或长袖衬衫。不穿时绑在腰间或塞在背包也很方便。春秋天都是容易让人着凉的季节,所以几件御寒的衣服还是不能少。不过皮箱被一堆毛衣和厚重的大衣一塞很容易就满了。可以挑个三两件最暖的毛衣(不易透风的更好)。若嫌外套太重麻烦,不妨换件可以挡风挡雨的风衣。另外围巾也最好带着。德国人的穿着轻松随意,牛仔裤是男女老少最喜欢的穿着。人们不以是否“流行”来评价穿着的品位,但会以是否“整洁干净”来审视你的服饰。
德国的冬天很冷,不过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暖气,室内温度很高。中国学生,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在穿衣的方式和习惯,要作适当的调整。最好是穿一件较保暖的长外衣,裤子不要穿太厚。这样就能方便的加减衣服。不然逛在室外被冻成雪人,跑到室内又全身冒汗。
食
在德国吃饭可以选择在食堂或自炊。食堂有沙拉及四种价格不同之套餐。一般有面包,果酱,香肠,奶酪, 牛奶。用套餐前须先购票 (餐票可以一次买不 同餐种数张,以省去每次购票之麻烦) ,排队领取时须出示学生证。如无学生证,依规定应购较贵之客票。当然,如果不习惯德国饮食或想省些钱,也可以在商店买材料自己加工。有些地方还有亚洲商店可以买上熟悉的菜蔬。德国的水都能生饮,但某些地区的水,仍有时会出现用肉眼即可以看到的杂质,水质也较硬。
住宿
到德国后,如果临时没有住宿,可以考虑下列途径:
如果该大学所在的城市有“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Studentenwerk),可以直接同它联系帮助解决;如果该城市没有Studentenwerk,则应请求大学外事处帮忙;有大约20多个城市的Studentenwerk 可以给新生提供一个学期的“食宿包干”(Servicepaket),每月交纳400-500马克,除住宿外,还提供周一至周五的午餐。这是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但因“僧多粥少”,必须尽早联系;另一个办法是去找带有福利性质的“青年旅社”(Jugendherberge),每天大约15-30马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投宿“简易公寓“(Pension ),每天大约50马克以上;如果能够提前与在德的同胞联系上,也许能有所帮助。
无论如何,到达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有时间就得先去学校一趟,看宿舍是否有空房。有时在注册后,就能立刻申请到,但这仍依学校和当时宿舍情况而定。通常校内的宿舍都较校外便宜,至于是那一类型的宿舍(WG或套房),就不一定了。不过还是建议各位新生,刚到德国,能马上有学校宿舍的话,就先住吧。等渐渐入境随俗,对当地的租赁状况有个相当的认识后,再搬去外面。欧洲统一之夏令时间长达数月,于四、十月底[请注意新闻],勿忘记调整时间。调整时间的日期在日历上会标注Beginn der Sommerzeit (Sommeranfang)或Ende der Sommerzeit(Winteranfang)。在德国不论租房、签约或办理其他事项一定要以书面且留存本,否则口说无凭。购买任何东西之收据一定要保留,千万不要随手扔掉,以便更换时作为凭证。初至所 办理任何事项之文件最好收存好,待日后过目确实无效再丢掉。
交通
出行时学生也有学生的优待票。如果是当地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办张Semesterkarte ,也就是在这学期内搭公车或地铁,就不需再买票了。有的学校在开学缴交学杂费时就会算进去,所以学生证就相当车票,一定要随身携带!
通常德国的大学生都骑自行车去上学或购物。因为方便,又省去等公车的时间。想购买自行车时,如果不是很讲究,开始可以买个二手的自行车,问问同学或看看布告栏上有没有卖自行车的单子,有时还有不错的。买新车价钱都很高。
喜好旅行者可于火车站的柜台办理Bahncard,有Bahncard者购买火车票时,只需付原火车票价的50%,有效使用期限一年,二等车厢240DM,不满27岁120DM。坐着火车穿梭德国的大小城市,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从最快速安稳的ICE,到乡间摇摆的小火车,都有不相同的感受. 在德国或欧洲旅游,搭乘火车算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之一,价格上比境内机票便宜,更能利用搭车的时间做充分的休息。只要将火车行程做妥善的规划,将会是个舒适的旅程!在德国搭火车,感觉最舒适最棒的要算是ICE(InterCityExpress)了,它的速度最快(280 km/h),只在重点城市停留。而EC和IC(EuroCity和InterCity)是联系一般大城的火车。IR(InterRegio)多半在大型和中型的城市间里来往,或开往休闲度假区,速度也挺快的,有时停的站不多,甚至比EC或IC要快。其它的RE,RB和SE都在小城市间穿梭,速度也不慢,只不过在其它火车不停的站也得停。
保险
在德国就学的所有学生在注册前都必须办健康保险。学生(不超过30岁)健康保险金 每学期(6个月)约为500马克左右。超过30岁的学生需投保私营保险公司,其健康保险金每学期(6个月)约在700-850马克左右。
有了健康保险后,你可以自由选择注册的医生和牙医去就诊。保险公司将依据健康保险合同条例为你支付如检查费,医疗费,药费,以及住院费等等。
其它
德国四月至十月间每个月的第三个周六,有跳蚤市场。诸多日用品(如锅碗餐具、衣服、电器) 及具文化特质物品琳琅满目。初抵德国同学所需之非消耗品多可在此买到。
每年于元月底至二月初、七月底至八月初及十二月圣诞节前的季节拍卖是添购 衣服的好机会。有些百货公司亦会不定时拍卖或减价,需添购物品时多逛逛也许有收获。另过冬最好准备保暖、纹路深以防滑的鞋子,为防止融雪渗入鞋内,可于鞋店购买防水兼保养皮革的防水喷剂(Impraegnierer)来保养皮鞋。
在德国理发,最简单之Trocken Schneiden (不洗头)约要二十马克。因此大多数中国学生均请会理发同学帮忙剪。
校内之邮局营业时间为周一到周五,八点至四点半(寒暑假营业时间则较短)较常利用之服务有: 购买邮票、电话卡,交寄挂号、包裹,申请电话、邮政储蓄,索取航空标签,亦可使用电话(每单位20 Pfenig)。
校内书店 销售或代订各类教科书及专业书籍,一般畅销书及全校人事课程表 (Veranstaltungsverzeichnis)亦可在此买到。
图书馆各入口前均有临时置物柜,使用时只须投入1马克硬币,锁上后即可拔出钥匙,开启时硬币即自动掉出退回。02:00至08:00间请勿使用,否则须自行至认领处( Fundbuero)领回且不退钱。凡遗失或锁在临时性置物柜中逾时未取走的东西均可至此处询问,每天10:00至12:00开放。如钥匙遗失,则须至柜上说明指定之地点找管理员Hausmeister开锁。
B. 德国人每天只工作5小时,在德国生活是一种什么感受
德国人每天只工作5小时,在德国生活是一种非常好的感受。国内很多人在上班的时候可能最低也要上到8个小时,但是德国人却只工作5个小时,肯定是特别爽的。
最后,如果各位想要去德国生活的话,就一定要考虑清楚,毕竟是国外,而不是国内,虽然国内很忙,但是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够在工作上实现个人的价值。
C. 德国的生活质量如何在欧洲范围内属于什么水平
德国的生活质量超出欧洲其他国家,甚至在全球排名第六。
德国的福利制度太多了,医疗、教育、购房等等看一些病不用自费由保险公司出,一些大城市的Pass在交通票,看音乐会,图书馆办借书卡等等都有很大的折扣,生孩子会有补助,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教育都是🆓免费的,德国人不向往精英教育小孩,不会在课外给孩子补习。还有可以带薪休假等等。
D. 《生活世界现象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生活世界现象学》((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azVBKkGQ5xpAssQqpdhL5g
书名:生活世界现象学
作者:(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译者:倪梁康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2-1
内容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学学科——现象学。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许多哲学流派,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领域。《生活世界现象学》一书概括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问题:从感知行为类型的特殊分析到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核心内涵、从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研究到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对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以及对现象学感兴趣的朋友很有启示,人们可从胡塞尔的学说中,依己所需,搜精取真。
在埃德蒙德·胡塞尔着的这本《生活世界现象学》里,我们可以找到胡塞尔现象学的所有基本论题: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生活世界的问题、感知行为的类型等。除此之外,本书还附有黑尔德的“导言”。胡塞尔选文与黑尔德的引导性说明在一起,一定能为在现象学研究方面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il,1859—1938),德国犹太人,着名哲学家,现象学的奠基人。1859年生于普罗斯尼茨,1876年毕业于奥尔缪兹城的德国公学,以后在莱比锡、柏林、维也纳等大学先后学习过物理学、天文学、数学。他十分注重寻找他所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根据。为此,他从天文学转向数学,又从数学转向逻辑学,最后确定效力于哲学。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主要着作有《算术哲学》、《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及《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的一部分。
E. 《德意志文化(1945~2000年)》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德意志文化(1945~2000年)》(〔德〕赫尔曼61格拉瑟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c-Ls-_ENq-vlXfTlSjbSOA
书名:德意志文化(1945~2000年)
豆瓣评分:7.4
作者:[德]赫尔曼•格拉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甲骨文
原作名:Deutsche Kultur(1945-2000)
译者:周睿睿
出版年:2016-6
页数:904
内容简介
说起文化你会想到什么?芭蕾?唐诗宋词?柏林爱乐?提香的画?苏州园林?时装秀?
说起德国你会想到什么?奔驰?马克思?贝多芬?FC拜仁慕尼黑?莱卡?默克尔?新天鹅堡?
那些都是文化,但文化不止那些。那些都是德国,但德国也不止那些。
当代德国始于1945年二战结束。它从纳粹的阴影里挣脱,从废墟里重生,对“真善美”艺术的执着成了困苦迷雾中的唯一航灯。审视历史,从思想根源上清算纳粹的疯狂与罪恶,也由此开启对现代化的反思。经济和政治的正常化带来社会变革,传统的文化观念受到挑战。对“启蒙”和“理性”的旧有信念被拷问。文化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化成为潮流。统一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到来。在新世纪的路口回望,文化概念已完成了由“阳春白雪的文化”向“社会政治的文化”的转变,德国也完成了由“二战后的德国”向“当代德国”的转变——我们正在生活的文化和我们今日所见的德国。
这是一本当代德国全方位的社会史,亦是一部关于新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的着作。它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德国——更广阔的文化和更真实的德国。
(上册)
格拉瑟为读者展示了德国文化如何因为国家被不同的意识形态割裂而分道扬镳,各自生长,直至半个世纪以后才重新汇合的历程。他……用平等的视角……构筑了一部战后德国的精神史。
——陈煜,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主任
德国文化界和史学界的必读经典着作。除了专业贡献……独创了一种叙事艺术。……这部大师之作的基础是格拉瑟本人亲身经历了所有这些他报道的历史,而且他作为作家、活动家,数十年以来甚至左右了德国文化史的进程。因此,很难有另一个史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同活生生的德国历史以及其中的事实和数据紧密相连。
——奥利弗•舍伊特,汉堡高等艺术学院教授
(下册)
从1945年到2000年,德国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争到和平,从废墟到富裕,可谓跌宕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大量的细节不是来自封尘已久的档案馆,而是直接取自历史过程的现场,鲜活而真切。读者虽然在读历史,却似乎可以身临其境,随历史的脉搏而律动。
——陈洪捷,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格拉瑟的德国文化史不仅记录了德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更是一部详尽的当代德国社会史,从中可以印证文化对社会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比姬特•弗敖-艾芬格,德国汉堡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赫尔曼•格拉瑟(Hermann Glaser),1928年生于德国纽伦堡。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其专业领域涵盖日耳曼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在文化史、文化政策等方面着作等身。他是德国城市议会文化理事会主席、柏林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作家笔会成员。曾获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纽伦堡文化大奖章在内的多个奖项。2013年,格拉瑟在纽伦堡市政厅庆祝85岁生日。
译者简介
周睿睿,1985年生于湖北武汉。现为德国汉堡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讲师、全球化管理中心研究员、德国文化政策协会成员。在汉堡大学讲授《文化政策研究导论》和《德中公共文化政策比较》。
F. 中国的生活水平什么时候能超过德国
可以肯定,已经有一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超过德国了。您大概还没有进入这部分人的行列,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然,咱们大多数同您一样也都没有赶上德国人的生活水平,您的问题也是咱们的心声。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得靠咱们自己用行动去解答。咱们想要赶上甚至超过德国人的生活水平,“等、靠、要”是实现不了的,只有靠咱们自己去努力。德国人能够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不是靠谁的恩赐,而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要牢记《国际歌》的那段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过上幸福的生活,要靠咱们自己,
G. 生活在德国是什么样的体验
国内去银行办一张银行卡,直接过去,分分钟办好。但是德国呢?我告诉你,你首先要去银行预约,说我要办银行卡,然后银行告诉你一个时间,你必须按时过来。然后你进入一个小办公室,开始填合同,合同很厚。然后你以为你现场能拿到银行卡?不能!银行卡会寄给你,大概一个星期。你以为你拿到银行卡就能用了?不能!因为你不知道密码,密码是单独用另外一个信封寄给你的!德国人特别喜欢用传统的邮寄的方式,有点像国内的挂号信。
H.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门仓多仁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_UMVVAK_Ao_siNyTjuAVHg
书名: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
作者:门仓多仁亚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ドイツ式 暮らしがシンプルになる习惯
译者:王淑娟
出版年:2013-1-1
页数:183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有经常被时间追着跑的经验?总是以焦虑慌张的步调生活?是否为了追求名牌与流行而疲于奔命?时常觉得心情烦躁纷乱?日本料理生活家门仓多仁亚提供了德国籍母亲与外祖父母的生活智慧,写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一书,教导大家如何简单认真过好生活。德国人随时保持“简单纪律、清爽自然”这一点,不仅运用在生活环境,也延伸到“人”的生活态度。《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内容含括如何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保持生活空间舒适、文件资料的管理术、创造自我风格、培养宁静自在的心境、人际关系的落实等面向,当你懂得认真看待生活、重视内省的价值观之后,自然能让生活与心灵保持轻松自在。
作者简介
门仓多仁亚,日本知名料理生活家。1966年生,母亲为德国人、父亲为日本人,生长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于东京、伦敦、香港等地任职。婚后因丈夫留学再度前往伦敦。学习烹饪与糕点制作,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校”并取得认证证书。回日本后开设料理教室,目前与日本多家电视台和杂志社配合,介绍德式生活风及美食料理。
I. 德国的生活
德国民俗风情习惯、婚庆葬礼、民族节庆、社交礼仪
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德国人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J. 欧洲强国德国的国民生活有多幸福
世界上一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基本都集中在欧洲,欧洲也被列为了世界上可持续发展指数最高的一个大洲,欧洲的发达国家有很多,诸如北欧五国,全部都是以超发达的资本主义以及高福利制度着称的发达国家,但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并不是北欧五国,而是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