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数学证明方法pdf

数学证明方法pdf

发布时间:2022-05-26 13:15:45

1. 数学证明方法的分类

证明命题的方法:
大多数命题都取下面两种形式中的一种:
“若P,则Q” P=>Q
“P,当且仅当Q” P<=>Q
要证后一种。我们先证“P蕴涵Q”再证“Q蕴涵P”即可。
而证明“P蕴涵Q”通常有三种方法:
1。最直接的方法是,假设P使真的在设法去推导Q是真的。这里不必担心P是假的的情况。因为“P蕴涵Q”自然是真的。(这涉及蕴涵的概念,相信你是清楚的)
2。第二种方法是写出它的逆否“(非Q)蕴涵(非P)”然后证明它。
这时我们假定(非Q)是真的,然后设法推证非P是真的。
3。归谬法。(反证法就是归谬法!!!)
想真正弄清反证法,我们还得做些准备。
先看看什么是矛盾吧,它的定义是精确的。
观察P与(非P)这个命题。用真值表。
P 非P P与(非P)
T F F
F T F
我们发现,无论P是T还是F,命题P与(非P)永远是F.这时我们说P与(非P)是一个矛盾。
再看一个真值表,讨论P与(非Q).
P Q 非Q P与(非Q) 非[P与(非Q)] P蕴涵Q
T T F F T T
T F T T F F
F T F F T T
F F T F T T
我们发现非[P与(非Q)]和P蕴涵Q同T同F,他们是逻辑等价的。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反证法了。
运用反证法。假设P和非Q都是真的。然后寻找一个矛盾。由此断定我们的假设是假的。即“非[P与(非Q)]”是真的。而这与 “P蕴涵Q ”等价。从而证明了P蕴涵Q真。
具体的证明需要运用具体数学知识,以上只是最一般的方法以及逻辑原理。

2. 解数学证明题的技巧有哪些

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 正向思维

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 逆向思维

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 正逆结合

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

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思路相同。

2.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七、证明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八、证明两角的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九、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十、证明四点共圆

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顶点共圆。

2.外角等于内对角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3.同底边等顶角的三角形的顶点共圆(顶角在底边的同侧)。

4.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5.到顶点距离相等的各点共圆。

3. 关于初中数学!证明的方法!

很简单,上课认真听,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多研究研究书上的例题,我知道书上的例题一般很简单,你可以去做一做课外的题目,最好是由书上例题延伸出来的,其实证明题做多了也是会有技巧的,所以要多练题。

4. 一共有多少种数学证明方法分别是哪些

一般说来,可分为构造性方法和非构造性方法.
构造性方法:在证明某一事物的存在性时,把它找出来,例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存在性的证明.
非构造性方法:
1 数学归纳法:可视为半构造性方法.
2 反证法:即在某一事物不存在时得出矛盾,但也没找出到底是什么.

5. 寻求所有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

证明命题的方法:
大多数命题都取下面两种形式中的一种:
“若P,则Q”
P=>Q
“P,当且仅当Q”
P<=>Q
要证后一种。我们先证“P蕴涵Q”再证“Q蕴涵P”即可。
而证明“P蕴涵Q”通常有三种方法:
1。最直接的方法是,假设P使真的在设法去推导Q是真的。这里不必担心P是假的的情况。因为“P蕴涵Q”自然是真的。(这涉及蕴涵的概念,相信你是清楚的)
2。第二种方法是写出它的逆否“(非Q)蕴涵(非P)”然后证明它。
这时我们假定(非Q)是真的,然后设法推证非P是真的。
3。归谬法。(反证法就是归谬法!!!)
想真正弄清反证法,我们还得做些准备。
先看看什么是矛盾吧,它的定义是精确的。
观察P与(非P)这个命题。用真值表。
P
非P
P与(非P)
T
F
F
F
T
F
我们发现,无论P是T还是F,命题P与(非P)永远是F.这时我们说P与(非P)是一个矛盾。
再看一个真值表,讨论P与(非Q).
P
Q
非Q
P与(非Q)
非[P与(非Q)]
P蕴涵Q
T
T
F
F
T
T
T
F
T
T
F
F
F
T
F
F
T
T
F
F
T
F
T
T
我们发现非[P与(非Q)]和P蕴涵Q同T同F,他们是逻辑等价的。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反证法了。
运用反证法。假设P和非Q都是真的。然后寻找一个矛盾。由此断定我们的假设是假的。即“非[P与(非Q)]”是真的。而这与
“P蕴涵Q
”等价。从而证明了P蕴涵Q真。
具体的证明需要运用具体数学知识,以上只是最一般的方法以及逻辑原理。

6. 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是什么

数学证明题的八种方法:

1、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

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2、逆推法从结论出发寻求证明方法。如2004年第15题是不等式证明题,该题只要应用不等式证明的一般步骤就能解决问题:即从结论出发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推出结论。

3、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公式过程需要的步骤,使学生能够迅速顺利地掌握公式。

7.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徐兵)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bft_j9tv-ZpGAEz-r_fAsw

提取码: 4ag4

书名: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

作者:徐兵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年份:2007-5

页数:505

内容简介: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求解高等数学证明题的效率,培养训练数学思想方法与掌握数学算理,引导学生探索证明题的基本求解思路。怎样寻找有效途径可以达到证明目的?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变化,而证明的结论发生变化,证明的思路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已知条件变化,而证明的结论不变,证明的思路将发生什么变化?外观形式相仿的题目,证明的思路是否相同?外观形式不同的证明题,它们的证明思路是否也不同?希望能通过这种训练,有效地提高证明题的求解能力。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选题范围较广。依据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参考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大纲,由多本高等数学习题集、考研试题、数学竞赛题中选择约500道证明题进行归类、分析。

《高等数学证明题500例解析》适用于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学习,也适用于备考研究生的学生选作学习证明题的参考书。

8. 高中数学常用证明方法有哪些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3.分析法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的启迪和方法。主要有两种换元形式。(1)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有同一个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实施的三角代换方法有:①若x2+y2=1,可设x=cosθ,y=sinθ;②若x2+y2≤1,可设x=rcosθ,y=rsinθ(0≤r≤1);③对于含有的不等式,由于|x|≤1,可设x=cosθ;④若x+y+z=xyz,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知,可设x=taaA,y=tanB,z=tanC,其中A+B+C=π。(2)增量换元法:在对称式(任意交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b>c等)的不等式,考虑用增量法进行换元,其目的是通过换元达到减元,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a+b=1,可以用a=1-t,b=t或a=1/2+t,b=1/2-t进行换元。
6.放缩法放缩法是要证明不等式A<B成立不容易,而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通过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达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1)不等式的传递性;(2)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3)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常用的放缩技巧有:①舍掉(或加进)一些项;②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③应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放缩。

9. 高等数学各种证明方法

方法1,直接用定义证明:
对于任给的ε>0,要找N,使得当n>N时,有|(n+2)cosn/(n^2-2)|<ε,
而|(n+2)cosn/(n^2-2)-0|≤|(n+2)/(n^2-2)|≤(当n>1时)|≤|(n+n)/(n^2-n^2/2)|
=|2n/n^2/2|=|2n/n^2/2|=4/n,因此只要n>4/ε,就有|(n+2)cosn/(n^2-2)-0|≤…≤4/n<ε,
故取N=[4/ε]+1即可。方法2,用“有界量乘无穷小量还是无穷小量”间接证明:
显然,cosn是有界量,然后参照方法1用定义证明lim(n->无穷)(n+2)/(n²-2)=0,即得证。用定义证明极限的关键是“适当的放缩”,放缩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针对本题,是“适当的放大”,方法1采用的只是某一种放大方式,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放大该不等式。另需注意cosn是有界量。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证明方法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ythonlist排序升序 浏览:272
js和php比较 浏览:153
单片机开发软件使用实验报告 浏览:442
双击解压文件怎么打开 浏览:437
bug程序员你想休息吗 浏览:879
idea手动编译代码 浏览:243
如何判断安卓二手机的好坏 浏览:102
程序员成本有多少 浏览:144
小米视频目录是哪个文件夹 浏览:920
vc2010c语言编译教程 浏览:372
php群发短信 浏览:250
用户表密码有必要加密吗 浏览:687
抖音的直播服务器地址 浏览:353
手机上怎么登录云服务器 浏览:25
android实例开发完全手册pdf 浏览:982
mac开发php必备软件 浏览:463
解压剁肉 浏览:780
参与感pdf 浏览:447
可以缓解压力的网站 浏览:831
pc端吃鸡怎么换服务器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