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密指什么意思
加密之所以安全,绝非因不知道加密解密算法方法,而是加密的密钥是绝对的隐藏,现在流行的RSA和AES加密算法都是完全公开的,一方取得已加密的数据,就算知道加密算法也好,若没有加密的密钥,也不能打开被加密保护的信息。单单隐蔽加密算法以保护信息,在学界和业界已有相当讨论,一般认为是不够安全的。公开的加密算法是给黑客和加密家长年累月攻击测试,对比隐蔽的加密算法要安全得多。
在密码学中,加密是将明文信息隐匿起来,使之在缺少特殊信息时不可读。虽然加密作为通信保密的手段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是,只有那些对安全要求特别高的组织和个人才会使用它。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强加密(Strong Encryption) 的使用开始从政府保密机构延伸至公共领域, 并且目 前已经成为保护许多广泛使用系统的方法,比如因特网电子商务、手机网络和银行自动取款机等。
加密可以用于保证安全性, 但是其它一些技术在保障通信安全方面仍然是必须的,尤其是关于数据完整性和信息验证;例如,信息验证码(MAC)或者数字签名。另一方面的考虑是为了应付流量分析。
加密或软件编码隐匿(Code Obfuscation)同时也在软件版权保护中用于对付反向工程,未授权的程序分析,破解和软件盗版及数位内容的数位版权管理 (DRM)等。
尽管加密或为了安全目的对信息解码这个概念十分简单,但在这里仍需对其进行解释。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包括对称为明文的原来可读信息进行翻译,译成称为密文或密码的代码形式。该过程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编码信息转化为其原来的形式的过程。
2. 什么是透明加密技术
透明加密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企业文件保密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文件加密技术。所谓透明,是指对使用者来说是未知的。当使用者在打开或编辑指定文件时,系统将自动对未加密的文件进行加密,对已加密的文件自动解密。文件在硬盘上是密文,在内存中是明文。一旦离开使用环境,由于应用程序无法得到自动解密的服务而无法打开,从而起来保护文件内容的效果。
特点折叠编辑本段
强制加密:安装系统后,所有指定类型文件都是强制加密的;
使用方便:不影响原有操作习惯,不需要限止端口;
于内无碍:内部交流时不需要作任何处理便能交流;
对外受阻:一旦文件离开使用环境,文件将自动失效,从而保护知识产权。
原理折叠编辑本段
透明加密技术是与 Windows 紧密结合的一种技术,它工作于 Windows 的底层。通过监控应用程序对文件的操作,在打开文件时自动对密文进行解密,在写文件时自动将内存中的明文加密写入存储介质。从而保证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始终处于加密状态。
监控 Windows 打开(读)、保存(写)可以在 Windows 操作文件
的几个层面上进行。现有的 32 位 CPU 定义了4种(0~3)特权级别,或称环(ring),如右图所示。其中 0 级为特权级,3 级是最低级(用户级)。运行在 0 级的代码又称内核模式,3级的为用户模式。常用的应用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模式下,用户级程序无权直接访问内核级的对象,需要通过API函数来访问内核级的代码,从而达到最终操作存储在各种介质上文件的目的。为了实现透明加密的目的,透明加密技术必须在程序读写文件时改变程序的读写方式。使密文在读入内存时程序能够识别,而在保存时又要将明文转换成密文。Window 允许编程者在内核级和用户级对文件的读写进行操作。内核级提供了虚拟驱动的方式,用户级提供 Hook API 的方式。因此,透明加密技术也分为 API HOOK 广度和 WDM(Windows Driver Model)内核设备驱动方式两种技术。API HOOK 俗称钩子技术,WDM 俗称驱动技术。
透明加密最新原理——信息防泄漏三重保护折叠编辑本段
信息防泄漏三重保护,不仅为防止信息通过U盘、Email等泄露提供解决方法,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使得企业可以实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完整的信息防泄漏流程,从而达到信息安全目标的透明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的要求。
IP-guard信息防泄漏三重保护包括详尽细致的操作审计、全面严格的操作授权和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三部分。
l 详尽细致的操作审计是三重保护体系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使得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变得透明,一切操作、行为都可见可查。
审计不仅可以用作事后审计以帮助追查责任,更能够帮助洞察到可能的危险趋向,还能够帮助发现未知的安全漏洞。
l 全面严格的操作授权从网络边界、外设边界以及桌面应用三方面实施全方位控制,达到信息安全目标中的“可控性”要求,防止对信息的不当使用和流传,使得文档不会轻易“看得到、改得了、发得出、带得走”。
l 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为重要信息提供最有力的保护,它能够保证涉密信息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加密状态,可信环境内,加密文档可正常使用,在非授信环境内则无法访问加密文档,在不改变用户操作习惯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信息安全。
第一重保护:详尽细致的操作审计折叠
详细的审计是三重保护的基石,全面记录包括文档操作在内的一切程序操作,及时发现危险趋向,提供事后追踪证据!
文档全生命周期审计
完整而详细地将文档从创建之初到访问、修改、移动、复制、直至删除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项操作信息记录下来,同时,记录共享文档被其它计算机修改、删除、改名等操作。
另外,对于修改、删除、打印、外发、解密等可能造成文档损失或外泄的相关操作,IP-guard可以在相关操作发生前及时备份,有效防范文档被泄露、篡改和删除的风险。
文档传播全过程审计
细致记录文档通过打印机、外部设备、即时通讯工具、邮件等工具进行传播的过程,有效警惕重要资料被随意复制、移动造成外泄。
桌面行为全面审计
IP-guard还拥有屏幕监视功能,能够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全面且直观的审计。通过对屏幕进行监视,企业甚至可以了解到用户在ERP系统或者财务系统等信息系统中执行了哪些操作。
第二重保护:全面严格的操作授权折叠
通过全面严格的第二重保护管控应用程序操作,防止信息通过U盘、Email等一切方式泄露,全面封堵可能泄密漏洞!
文档操作管控
控制用户对本地、网络等各种位置的文件甚至文件夹的操作权限,包括访问、复制、修改、删除等,防范非法的访问和操作,企业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部门和级别设置完善的文档操作权限。
移动存储管控
IP-guard能够授予移动存储设备在企业内部的使用权限。可以禁止外来U盘在企业内部使用,做到外盘外用;同时还可对内部的移动盘进行整盘加密,使其只能在企业内部使用,在外部则无法读取,做到内盘内用。
终端设备规范
能够限制USB设备、刻录、蓝牙等各类外部设备的使用,有效防止信息通过外部设备外泄出去。
网络通讯控制
能够控制用户经由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E-mail等网络应用发送机密文档,同时还能防止通过上传下载和非法外联等方式泄露信息。
网络准入控制
及时检测并阻断外来计算机非法接入企业内网从而窃取内部信息,同时还能防止内网计算机脱离企业监管,避免信息外泄。
桌面安全管理
设置安全管理策略,关闭不必要的共享,禁止修改网络属性,设定登录用户的密码策略和账户策略。
第三重保护: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折叠
透明加密作为最后一道最强防护盾,对重要文档自动加密,保证文档无论何时何地都处在加密状态,最大限度保护文档安全!
强制透明加密
IP-guard能对电子文档进行强制性的透明加密,授信环境下加密文档可正常使用,非授信环境下加密文档则无法使用。同时,鉴于内部用户主动泄密的可能性,IP-guard会在加密文档的使用过程中默认禁止截屏、打印,以及剪切、拖拽加密文档内容到QQ、Email等可能造成泄密的应用。
内部权限管理
对于多部门多层级的组织,IP-guard提供了分部门、分级别的权限控制机制。IP-guard根据文档所属部门和涉密程度贴上标签,拥有标签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加密文档,控制涉密文档的传播范围,降低泄密风险。
文档外发管理
对于合作伙伴等需要访问涉密文档的外部用户,IP-guard提供了加密文档阅读器,通过阅读器企业可以控制外发加密文档的阅读者、有效访问时间以及访问次数,从而有效避免文档外发后的二次泄密。
双备防护机制
IP-guard采用备用服务器机制以应对各种软硬件及网络故障,保证加密系统持续不断的稳定运行。加密文档备份服务器可以对修改的加密文档实时备份,给客户多一份的安心保证。
3. 透明加密和环境加密的区别
透明加密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企业文件保密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文件加密技术。它是指对使用者来说是无感知的。当使用者在打开或编辑指定文件时,系统将自动对未加密的文件进行加密,对已加密的文件自动解密。文件在硬盘上是密文,在内存中是明文。一旦离开使用环境,由于应用程序无法得到自动解密的服务而无法打开,从而起来保护文件内容的效果。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你认为的安全性
4. 什么是透明加密
1、透明加密技术是近年来针对单位内文件保密需求应用而生的一种文件加密技术。
2、所谓透明,是指文件加密后不改变用户对文件的使用习惯,单位内部文件打开自动解密,存储自动加密。一旦离 开使用环境。加密文件将无法正常读取,从而起到保护文件内容的效果。
3、文件透明加密模块是防止电子文件由于单位内部员工泄露而开发的内核驱动层加密、图纸加密、文档加密系统。
4、在不影响员工对电脑任何正常操作的前提下,文件在复制、新建、修改时被系统强制自动加密。加密的文件只能在单位内部电脑上正常使用,一旦脱离单位内部的网络环境,在外部电脑上使用是乱码或无法打开。加密文件只有被管理员解密之后,带出单位才能正常使用。
5. 什么是明文,什么是暗文,什么是非对称加密,什么是对称加密有什么区别
明文是加密前的文件,暗文是加密后的文件。
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机密信息交换的基本过程是:甲方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的一把作为公用密钥向其它方公开;得到该公用密钥的乙方使用该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发送给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专用密钥对加密后的信息进行解密。甲方只能用其专用密钥解密由其公用密钥加密后的任何信息。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保密性比较好,它消除了最终用户交换密钥的需要,但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它不适合于对文件加密而只适用于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
6. md5密文怎么破解成明文
MD5是一种不可逆的加密算法,
什么是不可逆呢?就是加了密后,就不能解了。
现在网上的诸多所谓的“MD5解密工具”其实都是暴力破解,什么叫暴力破解呢?
那就是这些软件都有一些“字典文件”,其实就是一些常用的字符串及其加密过后的md5密文,例:软件首先把a加密成md5密文,然后用密文和现在要破解的密文进行比较,如果相同,那当然就破解了是a,如果不同,那么依此继续将b,c... 作同样的处理,也就是说,这些破解工具完全是用猜的,a不行猜b,b不行猜c,用循环一直往下猜。所以你想要找一个md5解密的软件,我劝楼主还是省了这份心吧,因为这些软件破解成功的机率很小。。
7. 有谁知道下面窗口的明文,密文,密钥,原文都是指什么,文件名,密码还是什么
原文是你要加密的文件,比如可以打开一个txt文件。
密钥是用来加密用的,随便输点字符串应该就OK
密文是一个已经加密的文件,你需要解密的文件。
明文是将密文解密出来的字符串。
8. 密码学的概况
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科学。研究密码变化的客观规律,应用于编制密码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称为编码学;应用于破译密码以获取通信情报的,称为破译学,总称密码学。
密码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些法则,变明文为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脱密变换。密码在早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脱密变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等都可实施加、脱密变换。
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语言学、数学、电子学、声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的现实研究成果,特别是各国政府现用的密码编制及破译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
进行明密变换的法则,称为密码的体制。指示这种变换的参数,称为密钥。它们是密码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体制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四种:错乱——按照规定的图形和线路,改变明文字母或数码等的位置成为密文;代替——用一个或多个代替表将明文字母或数码等代替为密文;密本——用预先编定的字母或数字密码组,代替一定的词组单词等变明文为密文;加乱——用有限元素组成的一串序列作为乱数,按规定的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结合变成密文。以上四种密码体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编制出各种复杂度很高的实用密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开密钥体制,即运用单向函数的数学原理,以实现加、脱密密钥的分离。加密密钥是公开的,脱密密钥是保密的。这种新的密码体制,引起了密码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探讨。
利用文字和密码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对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还原密码编制,即破译密码。破译不同强度的密码,对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中国古代秘密通信的手段,已有一些近于密码的雏形。宋曾公亮、丁度等编撰《武经总要》“字验”记载,北宋前期,在作战中曾用一首五言律诗的40个汉字,分别代表40种情况或要求,这种方式已具有了密本体制的特点。
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线电报公司选用6899个汉字,代以四码数字,成为中国最初的商用明码本,同时也设计了由明码本改编为密本及进行加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各种比较复杂的密码。
在欧洲,公元前405年,斯巴达的将领来山得使用了原始的错乱密码;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皇帝凯撒曾使用有序的单表代替密码;之后逐步发展为密本、多表代替及加乱等各种密码体制。
二十世纪初,产生了最初的可以实用的机械式和电动式密码机,同时出现了商业密码机公司和市场。60年代后,电子密码机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使密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密码破译是随着密码的使用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1412年,波斯人卡勒卡尚迪所编的网络全书中载有破译简单代替密码的方法。到16世纪末期,欧洲一些国家设有专职的破译人员,以破译截获的密信。密码破译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1863年普鲁士人卡西斯基所着《密码和破译技术》,以及1883年法国人克尔克霍夫所着《军事密码学》等着作,都对密码学的理论和方法做过一些论述和探讨。1949年美国人香农发表了《秘密体制的通信理论》一文,应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了密码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自19世纪以来,由于电报特别是无线电报的广泛使用,为密码通信和第三者的截收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通信保密和侦收破译形成了一条斗争十分激烈的隐蔽战线。
1917年,英国破译了德国外长齐默尔曼的电报,促成了美国对德宣战。1942年,美国从破译日本海军密报中,获悉日军对中途岛地区的作战意图和兵力部署,从而能以劣势兵力击破日本海军的主力,扭转了太平洋地区的战局。在保卫英伦三岛和其他许多着名的历史事件中,密码破译的成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事例也从反面说明了密码保密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密码工作,有的设立庞大机构,拨出巨额经费,集中数以万计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投入大量高速的电子计算机和其他先进设备进行工作。与此同时,各民间企业和学术界也对密码日益重视,不少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和其他有关学科的专家也投身于密码学的研究行列,更加速了密码学的发展。
现在密码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密码学是研究如何把信息转换成一种隐蔽的方式并阻止其他人得到它。
密码学是一门跨学科科目,从很多领域衍生而来:它可以被看做是信息理论,却使用了大量的数学领域的工具,众所周知的如数论和有限数学。
原始的信息,也就是需要被密码保护的信息,被称为明文。加密是把原始信息转换成不可读形式,也就是密码的过程。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从加密过的信息中得到原始信息。cipher是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的算法。
最早的隐写术只需纸笔,现在称为经典密码学。其两大类别为置换加密法,将字母的顺序重新排列;替换加密法,将一组字母换成其他字母或符号。经典加密法的资讯易受统计的攻破,资料越多,破解就更容易,使用分析频率就是好办法。经典密码学现在仍未消失,经常出现在智力游戏之中。在二十世纪早期,包括转轮机在内的一些机械设备被发明出来用于加密,其中最着名的是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密码机Enigma。这些机器产生的密码相当大地增加了密码分析的难度。比如针对Enigma各种各样的攻击,在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后才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