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移动通信原理pdf

移动通信原理pdf

发布时间:2022-06-05 08:02:27

1. 求 无线电发信原理pdf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 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三 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 9KHz~300GHz, 10KHz~300GHz。
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 声音广播的最早形式是航海无线电报。它采用开关控制连续波的发射与否,由此在接收机产生断续的声音信号,即摩尔斯电码。
* 调幅广播可以传播音乐和声音。调幅广播采用幅度调制技术,即话筒处接受的音量越大则电台发射的能量也越大。 这样的信号容易受到诸如闪电或其他干扰源的干扰。
* 调频广播可以比调幅广播更高的保真度传播音乐和声音。对频率调制而言,话筒处接受的音量越大对应发射信号的频率越高。调频广播工作于甚高频段(Very High Frequency,VHF)。频段越高,其所拥有的频率带宽也越大,因而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台。同时,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的传播也越接近于光波直线传播的特性。
* 调频广播的边带可以用来传播数字信号如,电台标识、节目名称简介、网址、股市信息等。在有些国家,当被移动至一个新的地区后,调频收音机可以自动根据边带信息自动寻找原来的频道。
* 航海和航空中使用的话音电台应用VHF调幅技术。这使得飞机和船舶上可以使用轻型天线。
政府、消防、警察和商业使用的电台通常在专用频段上应用窄带调频技术。这些应用通常使用5KHz的带宽。相对于调频广播或电视伴音的16KHz带宽,保真度上不得不作出牺牲。
* 民用或军用高频话音服务使用短波用于船舶,飞机或孤立地点间的通讯。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单边带技术,这样相对于调幅技术可以节省一半的频带,并更有效地利用发射功率。
* 陆地中继无线电(Terrestial Trunked Radio, TETRA)是一种为军队、警察、急救等特殊部门设计的数字集群电话系统。
电话
* 蜂窝电话或移动电话是当前最普遍应用的无线通信方式。蜂窝电话覆盖区通常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发射机覆盖。理论上,小区的形状为蜂窝状六边形,这也是蜂窝电话名称的来源。当前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系统标准包括:GSM,CDMA和TDMA。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下一代的3G移动通信服务,其主导标准为UMTS和CDMA2000。
* 卫星电话存在两种形式:INMARSAT 和 铱星系统。两种系统都提供全球覆盖服务。 INMARSAT使用地球同步卫星,需要定向的高增益天线。铱星则是低轨道卫星系统,直接使用手机天线
电视
* 通常的模拟电视信号采用将图像调幅,伴音调频并合成在同一信号中传播。
* 数字电视采用MPEG-2图像压缩技术,由此大约仅需模拟电视信号一半的带宽。
紧急服务
* 无线电紧急定位信标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s,EPIRBs), 紧急定位发射机或 个人定位信标是用来在紧急情况下对人员或测量通过卫星进行定位的小型无线电发射机。它的作用是提供给救援人员目标的精确位置,以便提供及时的救援。
数据传输
* 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卫星等通常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lation,QAM)。QAM调制方式同时利用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加载信息。这样,可以在同样的带宽上传递更大的数据量。
* IEEE 802.11是当前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标准。它采用2GHz或5GHz频段,数据传输速率为11 Mbps或54 Mbps。
*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技术。

2. 急!!!写毕业论文中,急切需要这本《MIMO技术原理及应用》(作者:林云)电子书或是PDF,悬赏50分,谢谢

MIMO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多入多出(MIMO)或多发多收天线(MTMRA)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那么MIMO技术究竟是怎样的?

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90年代由AT&T Bell实验室学者完成的。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 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句话,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就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MIMO的概念

通常,多径要引起衰落,因而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MO系统来说,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列天线)和多通道,MIMO的多入多出是针对多径无线信道来说的。图1所示为MIMO系统的原理图。传输信息流s(k)经过空时编码形成N个信息子流ci(k),I=1,……,N。这N个子流由N个天线发射出去,经空间信道后由M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利用先进的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

特别是,这N个子流同时发送到信道,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因而并未增加带宽。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数据率必然可以提高。

MIMO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的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系统容量是表征通信系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表示了通信系统最大传输率。对于发射天线数为N,接收天线数为M的多入多出(MIMO)系统,假定信道为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并设N、M很大,则信道容量C近似为:C=[min(M,N)]Blog2(ρ/2)

其中B为信号带宽,ρ为接收端平均信噪比,min(M,N)为M,N的较小者。上式表明,功率和带宽固定时,多入多出系统的最大容量或容量上限随最小天线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在同样条件下,在接收端或发射端采用多天线或天线阵列的普通智能天线系统,其容量仅随天线数的对数增加而增加。相对而言,多入多出对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具有极大的潜力。

可以看出,此时的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目前MIMO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

MIMO研究状况

目前,各国学者对于MIMO的理论、性能、算法和实现的各方面正广泛进行研究。在MIMO系统理论及性能研究方面已有一批文献,这些文献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但是由于无线移动通信MIMO信道是一个时变、非平稳多入多出系统,尚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比如说,各文献大多假定信道为分段-恒定衰落信道。这对于宽带信号的4G系统及室外快速移动系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采用复杂的模型进行研究。已有不少文献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即对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移动台快速移动情况进行研究。再有,在基本文献中,均假定接收机精确已知多径信道参数,为此,必须发送训练序列对接收机进行训练。但是若移动台移动速度过快,就使得训练时间太短,这样快速信道估计或盲处理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另外实验系统是MIMO技术研究的重要一步。实际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移动终端实现多天线和多路接收,学者们正大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移动终端设备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因而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各大公司均在研制实验系统。

Bell实验室的BLAST系统[4]是最早研制的MIMO实验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1.9 GHz,发射8天线,接收12天线,采用D-BLAST算法。频谱利用率达到了25.9 bits/(Hz•s)。但该系统仅对窄带信号和室内环境进行了研究,对于在3G、4G应用尚有相当大距离。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各设置多重天线,可以提供空间分集效应,克服电波衰落的不良影响。这是因为安排恰当的多副天线提供多个空间信道,不会全部同时受到衰落。在上述具体实验系统中,每一基台各设置2副发送天线和3副接收天线,而每一用户终端各设置1副发送天线和3副接收天线,即下行通路设置2×3天线、上行通路设置1×3天线。这样与“单输入/单输出天线”SISO相比,传输上取得了10~20dB的好处,相应地加大了系统容量。而且,基台的两副发送天线于必要时可以用来传输不同的数据信号,用户传送的数据速率可以加倍。

朗讯科技的贝尔实验室分层的空时(BLAST)技术是移动通信方面领先的MIMO应用技术,是其智能天线的进一步发展。BLAST技术就其原理而言,是利用每对发送和接收天线上信号特有的“空间标识”,在接收端对其进行“恢复”。利用BLAST技术,如同在原有频段上建立了多个互不干扰、并行的子信道,并利用先进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同时准确高效地传送用户数据,其结果是极大提高前向和反向链路容量。BLAST技术证明,在天线发送和接收端同时采用多天线阵,更能够充分利用多径传播,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提高系统容量。理论研究业已证明,采用BLAST技术,系统频谱效率可以随天线个数成线性增长,也就是说,只要允许增加天线个数,系统容量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这也充分证明BLAST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力。 鉴于对于无线通信理论的突出贡献,BLAST技术获得了2002年度美国Thomas Edison(爱迪生)发明奖。2002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BLAST芯片在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问世,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设计小组宣布推出了业内第一款结合了贝尔实验室Layered Space Time (BLAST) MIMO技术的芯片,这一芯片支持最高4×4的天线布局,可处理的最高数据速率达到19.2Mbps。该技术用于移动通信,BLAST芯片使终端能够在3G移动网络中接收每秒19.2兆比特的数据,现在,朗讯科技已经开始将此BLAST芯片应用到其Flexent OneBTS家族的系列基站中,同时还计划授权终端制造商使用该BLAST芯片,以提高无线3G数据终端支持高速数据接入的能力。

2003年8月,Airgo Networks推出了AGN100 Wi-Fi芯片组,并称其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多入多出(MIMO)技术的批量上市产品。AGN100使用该公司的多天线传输和接收技术,将现在Wi-Fi速率提高到每信道108Mbps,同时保持与所有常用Wi-Fi标准的兼容性。 该产品集成两片芯片,包括一片Baseband/MAC芯片(AGN100BB)和一片RF芯片(AGN100RF),采用一种可伸缩结构,使制造商可以只使用一片RF芯片实现单天线系统,或增加其他RF芯片提升性能。该芯片支持所有的802.11 a、b和g模式,包含IEEE 802.11工作组推出最新标准(包括TGi安全和TGe质量的服务功能)。 Airgo的芯片组和目前的Wi-Fi标准兼容,支持802.11a, "b,"和"g"模式,使用三个5-GHz和三个2.4-GHz天线,使用Airgo芯片组的无线设备可以和以前的802.11设备通讯,甚至可以在以54Mbps的速度和802.11a设备通讯的同时还可以以108Mbps的速度和Airgo的设备通讯。

3. 急需要关于wcdma方面的书籍

书籍名称:WCDMA关键技术详解
作者:姜波
版本:PDF
资料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WCDMA系统核心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分析包括:系统结构与网络结构、传输技术、空中接口、物理层、网络选择/小区选择、接入过程、同步技术、功率控制、切换和测量、系统安全、呼叫信令流程、分组域过程、HSDPA技术、SIP、IMS技术等。本书力图以移动终端与网络的交互过程为主线,生动形象地介绍所涉及的WCDMA关键技术。本书侧重点在于WCDMA,而WCDMA与TD-SCDMA的共通部分,如呼叫信令流程、系统结构、IMS、系统安全等部分,也可供TD-SCDMA学习者参考。

本书适合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技术人员阅读,如通信运营商或者设备厂商的技术部门和研发机构的从业人员。同时,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WCDMA通信系统有全面感性的认识。

作者介绍:

姜波1972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现就职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工作,工作经历涉及移动通信市场、手机终端、网络设备、标准、研发等多个领域。在从事移动通信标准工作期间,曾有文稿被3GPP接纳并确立为R5版本中新的国际技术规范:曾作为设备厂商负责人,全程参与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领导和组织的3G测试工作。

地址: http://www.xuexi111.com/book/jisuanji/2012-03-17/6366.html

4.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张海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Kd09uU9SN9SKbFzfEq6I5A

提取码:z3eh

书名: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作者:张海君

豆瓣评分:6.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页数:322

内容简介:《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是畅销书《大话移动通信》的全新升级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动通信技术读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身边的通信讲起,历数古代通信到现代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从最基础、最通用的通信理论与技术到1G、2G、3G、4G通信系统所特有的技术特点。本书用白话风格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将移动通信的知识娓娓道来。为了增强内容的可读性,书中穿插了多幅专门为本书绘制的漫画,并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图。阅读完本书,您会发现原来移动通信技术也可以很白话,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书共12章,分3篇。第1篇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前世今生、移动通信要用到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信息安全与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等。第2篇介绍了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空中接口、基本呼叫与信令流程等技术的演进过程。第3篇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标准化,还介绍了移动通信中的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将艰深复杂的通信理论进行了通俗的解读,适用于移动开发人员、通信专业的学生、基站建设人员、基站服务人员、移动通信研究人员等阅读。对于那些没有任何通信理论基础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在本书的引领下了解很多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移动通信知识。希望本书能让您在一种愉悦的心境下对移动通信有一个立体而直观的认识,并能快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特别是对3G和超LTE、4G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整体的概念。

作者简介:张海君,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第四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项LTE-Advanced系统相关的标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为LTE-Advanced关键技术和无线资源管理。多次参加了相关国际会议和标准化会议。发表论文数篇,并申请发明专利多项。作为子课题项目组长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的多个项目。

郑伟,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讲师。长期参与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标准化工作。提交并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统相关的标准提案。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并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李杰,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业界的后起之秀。在IP网络建设、管理和运维及数据通信和软交换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TD-SCDMA和LTE等网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曾经参与了华为和中兴等众多知名企业的通信项目合作。是移动、电信和联通LTE建网初期的技术支持,并为各家通信技术企业进行过多场LTE培训。

5. 学计算机应用(移动通信开发)买什么书

《通信原理》

6.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张海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yNgbuzT7xlGBhPIPH7xcWA

提取码: p94j

书名: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作者:张海君

豆瓣评分:6.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

页数:322

内容简介: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是畅销书《大话移动通信》的全新升级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移动通信技术读物。作者力求用通俗、幽默、风趣的语言,从身边的通信讲起,历数古代通信到现代通信的发展历程,以及从最基础、最通用的通信理论与技术到1G、2G、3G、4G通信系统所特有的技术特点。本书用白话风格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将移动通信的知识娓娓道来。为了增强内容的可读性,书中穿插了多幅专门为本书绘制的漫画,并提供了大量的原理图。阅读完本书,您会发现原来移动通信技术也可以很白话,很生活,很幽默,很好玩……

作者简介:

张海君,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第四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提交了多项LTE-Advanced系统相关的标准提案。主要研究方向为LTE-Advanced关键技术和无线资源管理。多次参加了相关国际会议和标准化会议。发表论文数篇,并申请发明专利多项。作为子课题项目组长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的多个项目。

郑伟,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讲师。长期参与ITU、3GPPLTE-Advanced和CCSA等标准化工作。提交并被接受多篇LTE-Advanced系统相关的标准提案。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并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李杰,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业界的后起之秀。在IP网络建设、管理和运维及数据通信和软交换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TD-SCDMA和LTE等网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曾经参与了华为和中兴等众多知名企业的通信项目合作。是移动、电信和联通LTE建网初期的技术支持,并为各家通信技术企业进行过多场LTE培训。

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各个学期都学什么课程,课程所用教材都是什么谢谢

通信工程专业涉及到的课程比较多,除去基础课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工程的入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低频),<通信电子电路>(高频),<信号与系统>等
专业课一般包括<通信原理>(学通信的必学科目),<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
另外因为现在通信专业和计算机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一般通信工程也会要求学习<C语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等课程.
当然,如果只是考研究生的话不会涉及这么多科目,还是考政治,英语,数学一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根据报考学校而定,一般是考<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几门.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课考试就是考通信原理和信号与系统,重庆邮电大学考的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或者<数字信号处理>二选一,北京邮电大学则只考<通信原理>...楼主可以根据自己报考的学校进行了解

阅读全文

与移动通信原理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rm开发编译器 浏览:831
51单片机的核心 浏览:744
看电视直播是哪个app 浏览:956
将c源程序编译成目标文件 浏览:785
再要你命3000pdf 浏览:556
ai软件解压软件怎么解压 浏览:518
文件夹怎样设置序列号 浏览:961
javascriptgzip压缩 浏览:245
易语言怎么取出文件夹 浏览:819
苹果xs手机加密app哪里设置 浏览:605
超声雾化器与压缩雾化器 浏览:643
模拟实现进程调度算法 浏览:388
现在的压缩包都是加密 浏览:331
施工员找工作去哪个app 浏览:632
安卓手机的游戏怎么打开 浏览:200
pdf扫描转文字 浏览:532
微机室里面的云服务器 浏览:108
excel能编程吗 浏览:931
android系统框架的介绍 浏览:947
无盘系统服务器如何配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