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嘴唇上面的胡子要剃吗
刮胡子是成年男人的功课,就像化妆是年轻女人的功课一样。男人一近中年,头发如秋风中的树叶,有了凋零的感觉;而胡子却如雨后春韭,割而复生,又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起来。大约中年男人患得患失太多,用脑过频,肥料被心机争去了,头发就争不到肥料,只有萎缩;而胡子呢,因了与嘴的亲戚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早早把肥料劫了下来,先肥了自己再说,这也太没有全局观念了。
男人的胡子一天不刮,有粗糙之感;两天不刮,脸就变得旧了,三天不刮,连自己也感到苍老了一截。男人的面子通常不是指脸庞,而是指对头发和胡子的处理问题。失节事小,面子事大,所以先前的剃头匠把自己的营生说成是“头等事业”、“顶上功夫”,除了少许的自吹成分,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刮胡子的最佳方式当然是去传统的剃头铺子,剃头匠最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就操此业的。那里有滚水快刀侍候着。刀当然不是刀片,也不是嗡嗡作响的电动刮胡刀,而是背厚刃利的剃头刀,足足有300克重,拿在手里就像拿了一件武器。等醮着肥皂沫的刷子先在脸上除了眼睛、鼻子和嘴的部分细细地涂了一遍,毛孔膨胀起来,这时刀子就开始了工作。刀子在脸上游刃有余地扫荡,连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心里就有了一种除恶务尽的快感。脸庞和嘴唇周边的胡子消灭了,剃头匠接着打扫耳根和后脖子上一群散兵游勇,末了连隐蔽在鼻洞里的小股残敌也不放过。事毕,脑袋就像轻了分量,灵活起来;不照镜子,就觉得自己比进理发铺前光鲜了许多。浑身也舒泰得可以。
刮胡子的次好方式是自己解决,条件和程序如前,只不过刀子换成了刀片,最好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晴好天气。自己刮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否则伤了脸无法索赔。
第一种方式现在太难觅,第二种方式又太麻烦,于是再次的方式只好求助于电子刮胡刀这种舶来品。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刮,说得准确点不是刮,是在剃。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剃得不干净,用手摸上去,茬茬还在,只不过比先前短了一些,粗糙的感觉还在,心里总有些别扭,就好像打了胜仗却让一小股敌人逃脱了一样。
最后一种方式是进靓女出没的发廊之类的地方去刮胡子,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对修面有体会的人是不进去的。因为她们的专长是洗头或者干些别的什么,就好像大商场不做针头线脑的生意一样。那不是刮胡子,也不是剃,较为确切地说法是在扯,扯得生疼。那地方的特点是把你的几根头发搓揉的更加形影单调,把你的口袋掏得更加彻底。
胡子的问题事关男人面子,瘦脸的人满脸胡子,就显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肥脸的人生满胡子就无形中多了一点匪气,与文明的形象隔了一层。现代人不喜欢如此,于是男人们纷纷去刮胡子。
Ⅱ 为什么街上的流浪汉会长满脸的胡子丫,跟神经刀一样!是不是受打击,抑郁,才会这样呀
有可能,大部分是没有有生活来源,落魄至此
Ⅲ 《大胃王》里有个流浪汉,长着满脸胡子,是特型演员吗叫什么名字很出名吗谢谢!
那是潘长江。。。
Ⅳ 美国流浪汉胡子怎么留
去美国一趟,在路上流浪个半年,稳稳地
Ⅳ 救助流浪汉的丽莎是谁
救助流浪汉的是以“丽萨”为名字的团队,丽萨是视频中的女生。他们帮助流浪汉送了一些吃的,让他重新生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好好坚持的活下去,带他理发,让流浪汉变成了年轻小伙子,还带他刮胡子,丽萨团队给流浪汉洗澡,,给他身体喷香,擦干之后给他了一件新衣服,一直都让他找回信心,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继续很好的生活,送了一顶帽子,成功成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丽萨的团队为流浪汉找回了信心,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他们要为自己而活。丽萨团队帮助每一个人,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Ⅵ 我15岁(胡子不是很长 但是影响外观)第一次刮胡子 保证20岁之前不再刮了 胡子会长得比原来还长吗
少刮胡子,越刮越硬,别熬夜,也别去拔,拔了毛孔变大,最好就是别去理胡子,不然你现在刮,到20岁你要天天刮,一天不刮就像流浪汉一样的长,现在我20岁都是1个月刮一次!
Ⅶ 有那么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流浪汉。瘦瘦的。个子不高。鼻子下面有一撮胡子。走路是外八字。走路时左右摇
卓别林的流浪汉
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好用就给个好评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