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件处理 > 超解压的矿物图片

超解压的矿物图片

发布时间:2022-04-26 23:19:25

㈠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和角石组成,有的花岗岩还包含其他矿物。仔细看看,下图的花岗岩中哪一种矿

第一次看标本竟然要看黑白的,这种图只能看出来暗色矿物和不是暗色矿物,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下。

首先我们确定下花岗岩的矿物总成成分,如下图:

㈡ 这是什么矿

1、 看颜色

颜色识别最直观,也是观察的第一步。很多矿物都有自身十分独特的颜色,比如辰砂、菱锰矿、赤铜矿、钒铅矿等会有鲜红的颜色,雄黄、钼铅矿通常为橘红色,雌黄通常为柠檬黄色,褐铁矿通常为褐色,自然硫、自然金、黄铜矿通常为黄色或金黄色,孔雀石、绿松石、绿柱石、橄榄石、天河石通常为绿色,青金石、坦桑石、蓝铜矿、青铅矿、方钠石、堇青石、胆矾通常为蓝色,紫晶、锂辉石通常为紫色,石墨、磁铁矿、锡石、黑云母通常为黑色,滑石、白云石、大理石、硼砂通常为白色,石膏、冰洲石则通常为无色。

当然,大部分矿物都不只有一种颜色,比如水晶、萤石、方解石,它们都有十分丰富的色彩种类,而且不同的矿物也常常会有相同的颜色,所以仅凭颜色是不易于辨别的。据《华商报》报道,2015年8月26日的一大早,陕西省勉县城区的一个十字路口就聚集了近百人,只见他们低头弯腰在捡“金子”,尽管交警努力疏导也无济于事。原来,这是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将金灿灿的矿粉散落,所以引来了大家的疯狂举动。而实际上,这些矿粉并不是金子,而只是颜色相似的黄铁矿而已,其价值与黄金相差甚远。

抛光后的各种颜色花岗岩石材

3、沉积下来的才是精华——沉积岩

地壳总体积的7.9%为沉积岩,其中82%为页岩,12%为砂岩类,6%为石灰岩类。这类岩石最容易识别,因为它们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通常沉积在水平或近水平的地层中,往往具有十分明显的层理。此外,沉积岩中常常含有化石,这也是识别沉积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含有大量化石的石灰岩

页岩,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于书页的岩石,它具有薄页状或薄片状层理,是由黏土物质沉积形成的岩石,在受到外力打击时易裂成碎片,颜色可呈黑色、灰色、黄色等。

风化破碎的页岩

很容易被劈成薄片的页岩

砂岩,是由砂粒经长期、巨大的压力压缩胶结而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颜色有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等多种。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有一片如同海浪一样的岩石,如果你走进这里,就仿佛置身于海浪之中,令人惊讶不已,所以人们称之为“石浪”。其实,这只是砂岩的岩层而已,一般而言,沉积岩通常都是在河床上沉淀并固结而成的,可是“石浪”不同,它之所以能像翻腾的波浪一样,主要是风的功劳。早在1.9亿年前,这里本是一片沙漠,长年累月的风吹,携带大大小小的砂砾逐渐在沙漠上堆积起来,并固结成岩石,所以叫风成砂岩。顺着砂岩的纹路和交错的层理,我们还可以想象到亿万年前的强大风沙。

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有一片如同海浪的岩石,如果你走进这里,就仿佛置身于海浪之中,令人惊讶不已,所以人们称之为“石浪”。

石灰岩,是一种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沉积岩,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里从海水中源源不断地沉积下来,覆盖在各个大陆之上,直至今日,它仍像珊瑚礁一样在热带地区和浅海底部形成。石灰岩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海水里含有两种高浓度的溶解物质: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在大多数海洋的表层,珊瑚、蛤和其它一些海洋栖息生物都使用这两种溶解物合成方解石或文石,从而制造身上的保护壳。它们死后,躯壳沉淀下来就变成了石灰岩,所以,我们在石灰岩中常常会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可是,石灰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易于发生岩溶现象,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岩溶塌陷。

菲律宾的普林塞萨地下河,形成于石灰岩地层中。

被侵蚀的石灰岩。

石灰岩地层中形成的地下溶洞。

遭受了风化的石灰岩

4、百变金刚——变质岩

变质岩的识别较为困难。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可以转变为变质岩,在适当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识别变质岩,最直接的手段是,观察有没有那些只有在变质作用下才能形成的矿物,如滑石、石墨、绢云母、阳起石等。

白色的大理岩

板岩用作屋顶瓦片

条带状大理岩

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27.4%,其中最常见的是大理岩、板岩等。

大理岩,因盛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这是一种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其中的主要成分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超过50%。一般情况下,大理岩为白色,随着其中所含杂质成分的变化,其颜色也变化多端。在宾馆、酒店、机场、车站、码头等富丽堂皇的建筑内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为大理石经过切割和打磨后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光洁度,可防水、防冻,而且具有独特的纹理和图案,形似天然的山水风景画,所以常被用来做成地板砖或石雕等。其中,结构均匀致密、颗粒细腻的大理岩被称为汉白玉,是大理岩中较贵重的品种,常被用来制作成宫殿中的石阶、护栏和雕塑等,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都是采用的汉白玉。

用白色大理岩建造的印度泰姬陵

板岩,是泥岩、页岩等岩石变质而成的,颜色有黑色、灰色、红色等,结构致密,呈平板状,敲击时可发出清脆的响声,常被用来制成地板或屋顶的瓦片。

用板岩铺成的屋顶瓦片

野外我们看到的岩石有很多种,准确给它定名并非易事,作为非专业人士,大家并不需要掌握太多有关岩石识别和命名的知识,但通过观察,我们至少应该识别出来它究竟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只有这样才能大致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免得闹出笑话。

2015年11月,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南滩镇攀湾村发生了一件怪事:大批来自于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入河滩,大都穿着橡胶裤子,手持铁锹,在齐腰深的水里忙活,只为了能找到几块“能透光的石头”。因为传言说一块这样的石头可以卖几百甚至几万元。后来经过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没有人能真正靠这个赚到钱,地质队员的鉴定结果表明,村民所挖的石头只不过是普通的鹅卵石而已,河床上到处都是,并不值什么钱。

泸州上演“疯狂的石头” 上百人河滩挖玉石(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鹅卵石

再给大家讲一个搞笑的段子。某大学地质实习期间,一位老师考查同学们的实习情况,从大家采集的样品中拿出一块就问:“这是哪个组的岩石?”某同学看了一眼回答道:“这不是我们组的。”老师没好气地又问一次:“我是说它是哪个组的!”该同学诧异地盯着老师说:“这真不是我们组的!”

好吧,或许你看完这个笑话并没有笑,其实我想说的意思是,地质工作者采集岩石样品不仅要识别它的岩性,还要搞清楚它是“哪个组的”,因为以实际岩石组分的特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等,是地层划分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九龙山组,为一套灰紫和灰绿色陆相碎屑及含火山碎屑沉积岩,主要出露于中国河北尚义、下花园、丰宁、滦平、承德及北京西山等地,属于中侏罗世早期地层,这对于地层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㈢ 矿石名称及图片

一般每个工业部门和矿区都有各自的计算范围。按所含有用矿物性质和利用的特征分为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两大类。
一般分为贫矿石、普通矿石和富矿石。有时仅分为贫矿石和富矿石,这种划分没有统一标准。采矿过程中采出的矿石,由于废石混入或高品位矿石的损失等原因,使采出的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称矿石贫化。矿石贫化将增加运输和加工费用,降低矿石加工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回收率。如废石中含有有害杂质,还将降低最终产品质量。矿石贫化主要以矿石贫化率(工业矿石品位与采出矿石品位之差与工业品位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表示。
用便携式显微镜对矿石进行观测
矿石组成
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矿石矿物是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石棉矿石中的石棉等。脉石矿物是指那些与矿石矿物相伴生的、暂不能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石棉矿石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如铜矿石中含极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因无综合利用价值,也称脉石矿物。矿石中所含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份量比,随不同金属矿石而异。在同一种矿石中亦随矿石贫富品级不同而有差别。在许多金属矿石中,脉石矿物的份量往往远远超过矿石矿物的份量。因此,矿石在冶炼之前,须经选矿,弃去大部分无用物质后才能冶炼。

㈣ 岩浆岩 资料 图片

一、岩浆岩的物质组成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分为化学成分(已述)和矿物成分。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岩浆岩中常见矿物约十余种,根据其在不同岩类中的含量和分类命名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1.主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高,对岩石的命名起主要作用的矿物。例如石英、长石、橄榄石等。

2.次要造岩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岩石的大类划分不起作用,但对岩石的进一步划分起作用的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

3.副矿物:岩石中含量极少(一般<1%),不对岩石命名起作用的矿物,例如磁铁矿、石榴石等。副矿物仅对岩体的划分、对比起作用。在岩浆岩矿物中硅铝矿物(石英、长石等)含SiO2与Al2O3较高,颜色浅,故称之为浅色矿物,而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含FeO、MgO较高,颜色深,故称之为暗色矿物。

通常情况下,由超基性岩——酸性岩,暗色矿物的含量由高变低,浅色矿物由低变高。既岩石的颜色由深变浅。

二)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规律

岩浆岩中矿物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某些矿物具有老死不相往来的特性,其中最典型的为橄榄石与石英。它们分别是超基性岩和酸性岩的指相矿物,橄榄石为SiO2不饱和条件下形成的矿物,而石英是SiO2过饱和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故橄榄石与石英不可能同时存在。影响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的因素主要有岩浆的化学成分,岩浆中矿物的结晶温度、压力等(为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考虑)。

二、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基本概念

岩浆岩的结构:指岩浆组成物质(晶体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以及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指岩浆岩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岩浆岩的不同结构、构造,反映了岩浆岩形成至冷凝过程的诸因素(温度、压力、粘度和冷却速度等)。

一)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

1.按结晶程度结晶质与非晶质的含量、比例方面

1)全晶质结构;组成矿物全为晶质体多见于深成侵入体。

2)半晶质结构:组成矿物一半为晶质体,一半为非晶质体,多见于熔岩和浅成侵入体。

3)玻璃质结构:组成矿物全为玻璃质,仅熔岩常见。2.按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按绝对大小:

1)伟晶结构:矿物颗粒>10mm。

2)粗粒结构:矿物颗粒为10-5mm。

3)中粒结构:矿物颗粒为5-2mm。

4)细粒结构:矿物颗粒为2-0.2mm。

5)微粒结构:矿物颗粒<0.2mm。

6)隐晶质结构:肉眼不可辩矿物颗粒组成岩石的统称

按相对大小:

1)等粒结构

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2)不等粒结构

矿物颗粒大小不相等,但差别不大。

3)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当基质为隐晶质时,称为斑状结构,若为显晶质时称为似斑状结构。

3.按矿物的自形成度(晶体矿物发育的完整程度)

1)自形结构:矿物晶体具有完整的晶形,

2)半自形结构:组成岩石的单个矿物晶体上,部分晶面完整,部分不完整,而构成的一种结构。

3)它形结构:矿物颗粒无完整晶形的一种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常见的构造有以下几种:

1.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均匀分布,各矿物的排列无规律。

2.斑杂构造:岩石中的矿物不均匀分布,某些矿物局部相对集中,而形成如同豹皮状的一种构造。

3.条带状构造:深浅色矿物呈层分布,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条带状构造一般多发育于岩体的边缘部位。

4.流纹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等.

三、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在岩浆的划分中,起较大作用的化学成分是酸度和碱度,一般先以SiO2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和酸性岩(SiO2〉66%)四大类。然后再根据碱度(Na2O、K2O)的含量或里特曼指数(δ=(Na2O+K2O)ª/SiO2–43)将上述各类进一步划分为:钙碱性系列(δ〈3.3)、碱性系列(δ=3.3—9)、过碱性系列(δ〉9)三个系列。

二)按矿物成分分类

主要依据石英、长石、似长石(霞石、白榴石)和暗色矿物的含量及种类,来划分岩浆岩大类中的岩石系列。

超基性岩以不含石英、基本不含长石和含大量暗色矿物为其特征;酸性岩类以含石英和贫暗色矿物为特征;基性岩及中性岩类以所含长石类型及暗色矿物种类加以区别。钙碱性系列岩石以不含似长石为特征,碱性岩以含似长石为特征。

三)按岩石的产状、结构构造分类

岩浆岩的产状与其结构构造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即使岩石的化学成分相同,因其产状、结构构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参考上述分类方案,本教材将岩浆岩分为五大类:

1.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3.中性岩类:1)钙碱性岩:闪长岩—安山岩类(以斜长石为主);

2)碱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以钾长石为主);

4.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

5.脉岩类;

具体划分方案见P168表11-3。(注意该表中错误的更正)

关于“玢岩”与“斑岩”的用法

1)玢岩是指浅成岩中具有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例如,苦橄玢岩、闪长玢岩等。

2)斑岩是指浅成岩中具有斑状结构且斑晶以钾长石、似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例如,正长斑岩、花岗斑岩等。

㈤ 泰拉瑞亚各种珍稀矿石图片与开采方式(用什么镐子)

1、第一步,浮空箱子,把箱子摆成这样,里面随便放点东西。

㈥ 超镁铁质侵入岩类有哪些

一、分类在IUGS分类中超镁铁质侵入岩(ultramafic intrusion)是指M≥90%的侵入岩,根据橄榄石(O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或橄榄石(Ol)、辉石(Px)、角闪石(Hbl)的相对含量,并分别利用图3-2a和图3-2b三角图解进行分类命名。该两个图的应用方法同前述的QAPF图解,在两个图中均可见几条水平线(90、40、10),它们分别表示橄榄石含量在三角图的3个端员矿物总含量中所占含量为90%、40%、10%,以此在两个图中分别划分出不同的变种。如图3-2a中主要变种为90线以上的纯橄榄岩、40~90线间的橄榄岩和40线以下的辉石岩;图3-2b中主要变种为90线以上的纯橄榄岩、40~90线间的橄榄岩和40线以下的辉石岩或角闪石岩。根据这些矿物的相对含量进一步细分变种(图3-2)。在作者提出的分类中,超镁铁质岩位于表2-2中的超基性深成相一栏。其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榄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等。

二、一般特征1.化学成分和岩石的色率

该类岩石颜色深,色率(颜色指数M’)≥90,黑色、暗绿色、绿色等。超镁铁质岩化学成分中贫SiO2,其质量分数多数<45%,部分辉石岩、角闪石岩>45%而<52%,富MgO(可达40%)和∑FeO(可达20%),Al2O3、K2O、Na2O含量均较低。

2.矿物成分以镁铁矿物(暗色矿物)为主,含量>90%,主要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其次为褐色角闪石、黑云母、金云母,一般不含或很少含长石;副矿物常见的有尖晶石、磷灰石、磁铁矿、铬铁矿、镁铝榴石等。

橄榄石 为富镁的变种,以贵橄榄石最常见,其次是镁橄榄石。往往呈等轴状自形-半自形。在包含于辉石、角闪石、碳酸盐矿物中的橄榄石常因熔蚀而呈椭圆状或浑圆状(照片3-3)。地幔岩中橄榄石由于受强应力作用常产生晶内滑移而出现类似双晶特点的肯克带(Kink band,照片3-11,12)。橄榄石常发生蛇纹石化、滑石化、纤闪石化。

辉石 斜方辉石为镁质的顽火辉石、古铜辉石和紫苏辉石,单斜辉石常见的是透辉石、普通辉石,其次是含Al2O3的变种异剥辉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之间常见出熔条纹(照片3-15)或似文象交生。在地幔岩中辉石,特别是斜方辉石常呈交代脉状、充填状分布(照片3-18,25)。辉石往往发生蛇纹石化、滑石化、纤闪石化,斜方辉石还常变为绢石。

角闪石 主要为结晶温度较高的褐色普通角闪石(简称褐色角闪石)。在橄榄岩中往往呈他形大晶体包裹橄榄石(照片3-2)、辉石,或呈辉石、橄榄石反应边(照片3-10)。在角闪石岩中为半自形-自形柱状。褐色角闪石常变为纤闪石或转变为绿色角闪石(照片3-10),有时中间为褐色而边部绿色。

黑云母或金云母 前者多为红褐色、黄褐色,后者一般为浅褐棕色、浅黄白色,富镁的岩石中金云母可见紫红色;在铬铁矿床中有时见翠绿色的铬金云母。黑云母、金云母多呈他形-半自形分布于橄榄石、辉石间。在地幔岩中金云母有时呈交代脉状、充填状分布(照片3-18,19,22)。云母一般蚀变为绿泥石。

斜长石 一般情况下不含斜长石,仅在部分变种中见到少量(<10%)富钙的拉长石、倍长石。半自形板状,有时呈他形粒状包裹橄榄石、辉石等矿物。

3.结构构造该类岩石的基本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反应边结构。此外,还可见一些地幔岩和堆晶岩的特征结构,例如原生粒状结构、残碎斑结构、镶嵌或板状等粒结构、地幔交代结构及一系列堆晶结构。

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橄榄石或辉石呈半自形、自形晶产出(照片3-1)。

包含结构(poikiltic texture)常见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甚至原生碳酸盐矿物包裹自形浑圆状橄榄石构成包橄结构(照片3-2,3);亦见角闪石等大晶体包裹辉石等的包含结构(照片3-4)。该结构多数是堆晶结构的一种。

填隙结构(interstitial texture)和海绵陨铁结构(sideronitic texture)这两种结构的共同点是橄榄石、辉石等早结晶的矿物颗粒间,充填了稍后形成的金属矿物或其他矿物,类似沉积岩的基底胶结。当后结晶的矿物少时,形成填隙结构(照片3-5);当后结晶的矿物多时,构成海绵陨铁结构(照片3-6)。该结构也是堆晶结构的一种。

网状结构(netted texture)当蛇纹石沿橄榄石裂纹进行交代时,构成网状结构(照片3-7,8)。

反应边结构(reaction rim texture)在某些橄榄岩中,可见橄榄石外有辉石的反应边,也见其他矿物的反应边(照片3-9,10)。超镁铁质岩中的反应边结构不如辉长岩类发育。

此外,地幔岩中还常见以下特征的结构:

原始粒状结构(protogranular texture)是地幔岩中形成最早的一种粗粒粒状结构,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粒径粗大一般在4mm左右,大的橄榄石有时达1㎝甚至更大(可作宝石开采),颗粒间常呈齿状或曲线接触(照片3-11)。局部由于重结晶作用橄榄石可见多边形轮廓,橄榄石常见特征的肯克带(照片3-11)。

残碎斑结构(resial porphyroclastic texture)岩石由强变形的残碎斑晶和较小的碎基组成。残碎斑主要为橄榄石、斜方辉石,粒径较大,前者常见肯克带。碎基与碎斑成分基本相同,且二者光性方位大体保持一致,表明碎基是由碎斑破碎重结晶而成,碎基的部分成分可以为新生矿物,如常见新生的透辉石、尖晶石等小晶体。碎基往往环绕于碎斑周围(照片3-13~16)。该结构表明岩石是在高压塑性流动情况下形成的特点。

镶嵌等粒结构和板状等粒结构(mosaic and tabular equigranular texture)在强塑性流动情况下上述碎斑不复存在,且完全重结晶,便构成了这两种结构。其特点是主要矿物粒度细小(一般0.7mm以下)并相近,矿物之间直线状接触,并常见3个颗粒接触面的3个交角的三会点均为120°(照片3-1,20)。若矿物颗粒无拉长现象时,称之为镶嵌等粒结构;若矿物颗粒拉长且定向排列时,称之为板状等粒结构(此时岩石具叶理构造)(照片3-17)。

地幔交代结构(metasomatic texture of mantle)该结构较常见,主要表现为金云母、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沿早结晶的橄榄石、辉石等颗粒之间充填交代(照片3-19,22)或呈脉状式穿插交代(照片3-12,18,25)。

有关堆晶岩的结构,见本章第四节“层状侵入体(layered intrusion)”中所述。

超镁铁质岩的构造最常见的是块状构造,有时见流动构造、带状构造、叶理构造等。

4.产状超镁铁质岩在地表分布面积较小,它们常与辉长岩类共同构成层状侵入体或以幔源岩包体形式产出,也可见一些与辉长岩类经常共生的独立小侵入体。超镁铁质岩多数遭受蚀变,常见的有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绢石化和绿泥石化,当蚀变强时,可形成一些非金属矿床如菱镁矿、石棉、滑石等。与之有关的金属矿产为铬、镍、钴、铂等,我国河北遵化一带、新疆天山以及吉林磐石等地可见含矿(以铬、镍为主)蚀变的超镁铁质岩。

三、主要岩石类型(一)纯橄榄岩纯橄榄岩(nite)褐绿、黄绿、浅橄榄绿色,几乎全由富镁的贵橄榄石和镁橄榄石组成,含量达90%~100%。<10%的少量矿物主要是辉石(斜方、单斜),其次为斜长石(向橄长岩过渡时)。副矿物为铬铁矿、尖晶石、磁铁矿、钛铁矿、磁黄铁矿等。纯橄榄岩多为自形或半自形粒状结构(照片3-1),富铁者可见海绵陨铁结构以及反映地幔岩、堆晶岩特点的各种结构,例如常见原始粒状结构、镶嵌或板状等粒结构、交代结构(照片3-1,12,18,19,20,22)、残碎斑结构(照片3-13,14)等。一般为块状构造。多数纯橄榄岩遭受蛇纹石化、滑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新鲜者少见,往往在幔源岩包体中可以见到(照片3-21)。

(二)橄榄岩橄榄岩(peridotite)深绿或浅黄绿色,由橄榄石、辉石(斜方、单斜)组成,橄榄石多为富镁的贵橄榄石,其含量一般为40%~90%,有时含少量(<10%)褐色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等。副矿物为磁铁矿、铬铁矿、尖晶石等。具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包含(包橄)结构(照片3-2,3)、网状结构(照片3-7,8)、填隙结构(照片3-5)、海绵陨铁结构、反应边结构(照片3-10)及其他反映地幔岩和堆晶岩特点的结构。IUGS按辉石种类不同和是否含角闪石,又将橄榄岩分为以下4个种属(图3-2a),它们还可根据岩石中所含次要矿物、副矿物(前少后多)或蚀变矿物进一步命名。

(1)斜方辉石橄榄岩(harzburgite)或称方辉橄榄岩,由橄榄石和斜方辉石(顽火辉石、紫苏辉石、古铜辉石)组成,且斜方辉石含量是Cpx+Opx总量的≥95%,次要矿物常见的有透辉石、普通辉石、褐色角闪石等(照片3-23~25)。斜方辉石变种可直接参加命名,如顽火辉石橄榄岩(照片3-3)。

(2)单斜辉石橄榄岩(clinopyroxene peridotite)主要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常为透辉石、斜顽辉石、普通辉石、异剥辉石等),且单斜辉石含量是Cpx+Opx总和的≥95%,其次可见少量褐色角闪石、黑云母。单斜辉石变种可直接参加命名,如异剥橄榄岩(wehrilite)、斜顽辉石橄榄岩等。在IUGS的Opx-Cpx-Ol三角图解中“异剥橄榄岩”作为“单斜辉石橄榄岩”种属的代表岩石。

(3)二辉橄榄岩(lherzolite)由橄榄石(40%~90%)和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组成,后二者每种辉石含量都需≥5%(图3-2a),且近相等(照片3-15)。在碱性橄榄玄武岩的包体中常见来自地幔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如吉林伊通、江苏六合山)(照片3-11,17,26,4-66)和来源更深的镁铝榴石二辉橄榄岩(如福建明溪、河北汉诺坝等地)(照片3-27)。

(4)角闪橄榄岩(hornblende peridotite)主要由橄榄石和褐色角闪石组成,其中角闪石含量占辉石和角闪石总量的95%以上。其次可见少量辉石、金云母、黑云母等。角闪橄榄岩常见包橄结构(照片3-2)。当岩石中辉石增加,角闪石含量在辉石和角闪石总量的5%~95%之间时,称辉石角闪橄榄岩(图3-2b)。

(三)辉石岩辉石岩(pyroxenite)褐黑色或深褐色,辉石含量90%~100%,可含少量橄榄石、褐色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以及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当橄榄石含量为Ol+Px+Hbl总量的10%~40%时则称橄榄辉石岩(olivine pyroxenite),是介于橄榄岩和辉石岩之间的变种(照片3-9)。辉石岩多为自形-半自形短柱状或等轴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不等粒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照片3-6)及反映地幔岩和堆晶岩特点的结构,块状构造,根据辉石变种分为斜方辉石岩(orthopyroxenite)和单斜辉石岩(clinopyroxenite)。具体有:古铜辉石岩(bronzitite,照片3-4)、顽火辉石岩(enstatitite)、透辉石岩(diopsidite,照片3-16)、异剥辉石岩(diallagite)、钛辉石岩(titanaugitite)、二辉石岩(websterite,照片3-29,30)。根据次要矿物或蚀变可进一步命名,如角闪古铜辉石岩、角闪透辉石岩(照片3-28)、橄榄透辉石岩、蛇纹石化金云母辉石岩(照片3-31)等。

(四)角闪石岩角闪石岩(hornblendite)岩石为暗绿色、褐黑色,主要由普通角闪石组成,含量>90%,多为褐色、褐绿色,变化后常呈绿色。含少量辉石、橄榄石或斜长石。具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照片3-32,33),并常见铬铁矿、磁铁矿等沿角闪石解理分布构成席勒结构(schiller texture)。当角闪石含量占辉石和角闪石总量的1/2以上时,若橄榄石在三者中的含量<5%,则称辉石角闪石岩;若橄榄石在三者中的含量为5%~40%之间,则称橄榄辉石角闪石岩(图3-2b)。

㈦ 模型四十八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找矿模型

一、概 述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 也称风化淋积型矿床) 是稀土矿床重要类型之一,是中国首次发现和确定的在适宜气候和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外生矿床。该类型矿床是由含稀土的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类在温湿气候和低山丘陵地貌等表生条件下经过强烈风化作用,所含的稀土元素以离子形式被释放出来,随渗透水迁移到风化壳的下部,被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表面所吸附,经多次的迁移、吸附,富集而形成的稀土矿床。

邓志成 ( 1988) 将稀土矿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稀土矿床,以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为代表; 另一类是与酸性岩类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风化壳砂矿型稀土矿床和滨海砂矿型稀土矿床 3 种。其中,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较具特色的一种稀土矿,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南岭地区广泛分布 ( 图 1)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按工业利用还可分为富铈轻稀土矿床及富钇重稀土矿床两类。轻稀土矿床以江西寻乌河岭矿床为代表,除此之外尚有江西寻乌南桥、赣县坳子下、信丰安西以及广西岑溪岸村等,均构成大型矿床;重稀土矿床以江西龙南足洞矿床为代表,除此之外尚有广东揭阳五经富、广东新丰来石等,也都具大型矿床规模。

图 4 中国江西足洞原矿稀土含量与粒度的关系图( 引自张祖海,1990)

( 5) 矿体特征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全风化花岗岩层的中、下部及半风化花岗岩层的上部,品位自上而下呈弱—强—弱变化趋势。矿体形态在平面上随地形变化呈似层状的条带,在剖面上矿体随地形起伏呈现连续的弯月形和透镜状,由山脊向两侧延伸。矿体厚度一般为 10m,有的厚度达 30m,严格受地形和岩体风化程度限制。矿体厚度变化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缓坡的矿体比陡坡的矿体厚度大; 宽阔浑圆的山头比狭窄山头厚度大; 从山顶至山腰、山脚厚度逐渐变小; 覆盖层在山顶处较薄 ( 有时岩体还会出露地表) ,山谷及坡脚较厚。另外,岩石风化程度与矿化呈正比关系,风化程度越高,风化壳厚度越大,矿化就越好; 风化越深,岩石粒度越细,稀土含量就越高 ( 图 4) 。江西河岭矿区稀土平均品位≤0. 1%的探井的风化壳厚度均 < 9m,而风化壳厚度≥9m 的地段,稀土品位均 >0. 1%。

( 6)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未风化花岗岩与全风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有很大差别。未风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一部分以独立稀土矿物,如褐帘石、独居石,分布在岩石中,大部分呈微细粒或少量的类质同像分散在造岩矿物、含稀土矿物和金属矿物中,而且在不同岩相相带中稀土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过渡相有15. 9% 的稀土元素分布在稀土矿物中,有 3. 7% 分布在含稀土矿物中,有 32% 分布在造岩矿物中。中心相有 17%的稀土元素分布在稀土矿物中,有 15% 分布在含稀土矿物中,造岩矿物所含稀土元素为23% 。而在全风化花岗岩中,稀土元素有 70% 吸附在黏土矿物中,稀土独立矿物消失,而分散在石英、长石、云母中的稀土元素占 28. 34%,在磁铁矿、锆石、钛铁矿中稀土元素只占 0. 6%。这种稀土元素绝大部分 ( <71%) 被黏土矿物吸附,符合离子吸附型矿床的特点 ( 黄金七,2008) 。

( 7) 风化壳矿化模式

稀土矿化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性,而沿水平方向变化不大。表生作用促使原岩分解和元素选择性迁移、富集,进而形成不同成分的风化壳。据含矿花岗岩、混合岩及火山 - 次火山岩风化壳的发育特征,张祖海 ( 1990) 认为风化壳结构模式自上而下可分为腐殖层、残坡积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半风化花岗岩层 ( 图 5) ,各层间无明显界线,为渐变过渡关系。其风化壳的厚度各处不一,变化较大,与所处的地形位置有关。

1) 腐殖层 ( 图 5A) : 呈灰褐色,含大量植物根茎。主要由黏土、石英及腐殖物组成。厚0 ~ 1m。

2) 残坡积层 ( 图 5B) : 呈土黄—砖红色,含少量植物残骸。主要由 ( 含铁) 黏土、石英及少量岩石碎块组成,结构疏松。厚 0. 3 ~1m。上述两层品位较低,一般在 0. 02%以下。

3) 全风化层 ( 图 5C) : 呈黄白—浅红色。80% 由黏土矿物和石英组成,其余为钾长石和白云母。结构疏松多孔易碎。厚度一般 4 ~10m,约占整个风化壳厚度的 60% 以上。由于该层位是风化壳中长期稳定发育的主体部分,且恰好与稀土离子垂直渗滤途中的浓集部位相吻合,故其黏土矿物吸附稀土离子达到了最佳状态。因此,该层稀土矿化最富,品位最高达 0. 25%,为矿体的主要赋存层位。

4) 半风化层 ( 图 5D) : 基本保持原岩颜色和结构,但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和绢云母,黏土矿物含量低于 30%。厚度以 2 ~3m 居多。进入此层矿化减弱、品位降低。D 层之下即为基岩———成矿母岩,未风化。

轻、重稀土在风化壳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富集现象明显,即轻稀土一般在全风化层中部富集,而重稀土多在全风化层下部最富集。此类型的轻稀土矿床中,Ce 从半风化层到全风化层,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亏损,但是到了腐殖层又富集起来。La、Nd 的迁移富集规律与 Ce 正好相反。它们从半风化层到全风化层逐渐富集,到全风化层上部其富集程度有所降低,表层明显贫化。残坡积层中 Ce高于 La,全风化层中 Ce 低于 La 是该类矿的特点。总体上轻重稀土在垂直方向上表现相同,即都呈现上下两头小、中间大的 “凸”字形。

图 5 风化壳垂直剖面结构模式图( 据张祖海,1990,修改)

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1. 矿床成因

含稀土花岗岩类在地表遭受风化作用时,其所含的硅酸盐和稀土矿物一起被破坏、分解,释放出来的稀土元素以离子状态进入到水溶液中。随着水溶液的渗透,稀土元素由风化壳上部向下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随 pH 值的增加,溶液偏碱性 ( pH 值约为 6. 8 左右) ,使得稀土元素呈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降低了稀土元素的迁移能力,而被高岭石、埃洛石、水云母等黏土矿物所吸附,使稀土离子在风化壳中得以富集。风化壳上部黏土矿物中的稀土元素较容易从矿物中被解吸,淋溶下来随水继续向下迁移和吸附,稀土离子再被黏土矿物吸附固定,这样迁移、吸附、解吸、再迁移、再吸附反复循环,最后在全风化层中形成具工业规模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在此过程中,稀土离子之所以能被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所吸附,是因为黏土矿物粒度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加上黏土矿物的表面常因破键而出现未饱和的过剩负电荷,需要吸附介质中的阳离子以维持电介平衡,风化壳中的钾、钠、钙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因活性大而易于不断迁移,而稀土离子活动性较小,得以被黏土矿物所吸附。

值得一提的是,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的形成主要是内外生条件的平衡统一的结果,由此,王伦等 ( 1988) 提出了 “四元一体”的成矿模式:

1) 成矿母岩具有必要的最低稀土浓度。如: 赣南地区稀土矿富集度最高为 6. 95,平均为 3. 98。按照成矿母岩稀土浓度与风化壳成矿富集度的关系,花岗岩类稀土浓度最低不小于 170 ×10- 6。在其他条件相近时,母岩稀土浓度越高对成矿越有利。

2) 成矿母岩应具有易风化解离的稀土赋存状态类型。即稀土载体矿物主要为硅酸盐矿物和氟碳酸盐矿物以及某些热液蚀变富集稀土矿物类。而磷酸盐矿物,如独居石型和磷钇矿以及稀土铌钽酸盐矿物较难风化,不利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3) 风化壳的地形相对切割深度对成矿的控制。风化壳主要是在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地貌形态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制约。花岗岩类面型风化壳主要发育在低丘和中丘地貌区,且分布在中、低地貌区的二级阶地以上的低缓夷平面内,其海拔标高在 150 ~500m,相对切割深度在 30 ~1000m 之间。

4) 风化壳的 pH 值控制着稀土元素的富集和赋存部位。风化壳中稀土总量与 pH 值呈抛物线型函数关系,当 pH 值为 6 ~6. 5 时,稀土总量的平均值最高,易于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对吸附有利。风化壳在垂直剖面由下而上 pH 值呈规律地递减。全风化层中的中下部 pH 值为 5. 7 ~6. 9。因此,此层为矿化富集区。江西不同矿区风化壳 pH 值变化范围和峰值不相同,安西平均 pH 值为 4. 5 ~5. 5,河岭为 5 ~5. 5,足洞为 6 ~6. 5,南桥为 6. 5 ~7. 0。安西矿区由于地形平缓风化较深,风化壳 pH 值偏酸性,南桥矿区成矿母岩富碱风化程度较低,故风化壳偏中性至弱碱性,江西河岭及足洞两个矿区特征介于二者之间。

2. 找矿标志

( 1) 地理气候、地形地貌标志

相对稳定的纬度带 ( 北纬 22° ~ 29°) ,特别是北纬 24° ~ 26°的亚热带温湿气候有利于风化壳发育。其充沛的雨量,茂盛的植被、明显的季节性气候交替以及较好的排水条件等,是形成花岗岩类岩体风化壳的先决条件。

高差不大 ( 一般 250 ~60m) 的丘陵对形成风化壳矿床最为有利,因为它能保证降水渗透到潜水面并由局部的侵蚀基准造成的排水条件,以促使其发生积极的化学作用,产生次生富集。风化壳的厚度严格受地形起伏的控制,在地形平缓的圆顶、缓坡等地,厚度较大; 在被冲刷的沟底,厚度较小,甚至为零。

该类型矿床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馒头状小山包,风化壳保存程度属裸脚式,即山脚部分基岩裸露; 另一种以较大的山包为主,矿区处于低山区,风化壳保存程度为全覆式,基岩很少出露,矿体多分布在较大面积的山坡上。

( 2) 风化层标志

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中,发生钾交代和钠交代时,能析出大量的稀土矿物,故微斜长石化 ( 钾化) 和钠长石化 ( 钠化) 以及大量的长石风化的过渡现象,是这类矿床鲜明的地质标志。矿体周边半风化和未风化的原岩以及风化壳中的风化物,通常具有以下标志:

1) 富钠长石细粒锂云母花岗岩,一般含氟碳钙钇矿、黄钇钽矿,其风化壳内有细粒石英和锂云母的残留等,是找重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的标志。

2) 富钾长石粗粒或中粒锂黑云母花岗岩,其中常有钠长石脉充填于内,一般含氟碳钙钇矿、硅铍钇矿、磷钇矿。风化壳内残留有中、粗粒石英和锂黑云母,是找重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的标志。

3) 海西—印支期粗粒二云母花岗岩,风化后常形成富铕轻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

4) 富钾长石中、粗粒铁黑云母或铁叶黑云母花岗岩的风化壳内,残存有褐钇铌矿、独居石等矿物,其边缘相钠高于钾,是找重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的标志 ( 常伴生钪) 。

5) 富钠长石中、细粒铁黑云母 ( 少量白云母) 花岗岩,风化后残留中、细粒石英和铁黑云母,是找轻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的标志。

6) 含铌钽矿物的花岗岩风化壳矿区及外围可能找到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7) 含稀土矿化花岗岩风化壳中,多水高岭石、高岭石、水化黑云母等黏土矿物富集地段是稀土元素离子吸附型矿床的富集区。

另外,岩石风化程度越高,风化壳厚度越大,岩石粒度越细,越有利于矿化。

( 3) 构造地质标志

不同级次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控矿功能: 主要断裂控制矿带,次级断裂控制矿区,低级断裂和密集的裂隙控制矿床。如在南岭地区,燕山早期矿化花岗岩受南岭 EW 向复杂构造带控制,形成了主要呈EW 向展布的原生稀土矿化带。特别是以新华夏系拱 - 坳交替带之次级断裂构造组合为主,与 EW 向构造带同级断裂交接地段为主要的控岩构造标志。而且两个构造体系的次级构造密集产出地段常常是富矿地段。其派生的低级断裂及裂隙发育地区易富集风化壳中的稀土元素。微裂隙愈发育,稀土的次生富集程度愈高。这主要是由于微裂隙发育地段,化学风化作用较为强烈,并常形成次生淋滤成因的较纯的多水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促进了稀土离子的富集。

( 4) 岩浆岩找矿标志

矿床富集在矿化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矿化花岗岩体多为复式岩体的组成部分,前者形成较早而常常成为复式岩体的主体面呈大岩基状产出,矿床 ( 点) 一般产于花岗岩类岩基中。另外,在复式岩体中往往是早阶段岩体的稀土含量高于晚阶段岩体。尤其是大岩基的舌状突出部位和靠近岩体的内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 5)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风化淋滤作用是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富集、分异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风化淋滤作用的进行,稀土在风化壳剖面上可形成一个轻 - 重稀土的天然离子色谱层。由于 Ce 的地球化学特殊性,在地表条件下为黏土矿物强烈吸附而固定,从而在上部红土化层出现强烈的 Ce 正异常,向下出现强烈的 Ce负异常。

( 金庆花)

㈧ 用什么东西可以溶解黏土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滚烫的热水化开,适当的搅拌一下就能溶解了,但是这个方法会使粘土的色素褪色的很厉害,如果你还想要利用超清轻粘土化开后浮在表面上的那部分,那么采用热水融化超轻粘土这个方法就显得不那么优秀了。

其次,还可以采用温水或者冷水搅拌,这两种温度的水搅拌起来会比热水融化的速度慢一些,但是浮在表面上的那层粘土不会被破坏得太严重,这时候,你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把化开的溶液做成一块具有炸裂解压声音的捏捏乐,也可以用剃须泡使它成型。

剩下浮在表面上的那一层粘土,等它晒干后可以定型,所以可以在晒干之前捏好形状,这样晒干后就能得到一块有趣的物件。

㈨ 这是什么矿石,请看图片

凝灰岩,是一种火山碎屑岩,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粗糙或致密,有层理的称为层凝灰岩;因成分不同导致颜色多样,有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等。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钾肥的原料。

阅读全文

与超解压的矿物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单片机中有哪些显示器 浏览:789
我的世界如何在服务器里设置货币 浏览:591
酷猫系统如何安装app 浏览:636
邮寄服务器是干什么用 浏览:159
解除电脑加密文件夹 浏览:358
androidcheckbox组 浏览:546
linux在线安装软件 浏览:823
如何设置手机安卓版 浏览:285
简历pdfword 浏览:123
锋云视频服务器网关设置 浏览:162
linux服务器如何查看网卡型号 浏览:142
加密相册误删了怎么恢复 浏览:380
安卓代练通怎么下载 浏览:518
知道域名如何查询服务器 浏览:907
方舟手游怎么才能进服务器 浏览:289
抖音算法自动爆音 浏览:24
linux修改网卡配置 浏览:913
云服务器和本地服务器数据 浏览:843
在家如何创业python 浏览:225
编译原理好课 浏览: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