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很少见到年纪比较大的程序员
他说他已经工作8年了。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当地一家贷款金融公司工作。后来因为去做支付业务的伙伴公司合作项目,接触了一些网络工程师,觉得很有兴趣。而且IT工程师前景好,工资高,想转行,但又觉得年纪有点大,一时拿不定主意!
而且随着新的基础设施战略的提出,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将IT互联网推向更新更广的阶段。所以无论从现在的发展还是未来的前景来看,互联网IT行业都是很有想象力的。所以,即使之前没有相关基础,转编程也不晚。毕竟现在的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B. 程序员年纪大了怎么办
误传1:年长程序员比新手要价更高,因而年轻的开发人员更受欢迎。
事实: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之所以被打上“昂贵”的标签,是因为在任何软件公司里员工的薪水永远是最大的支出。事实上,年轻就意味着廉价。但是,尽管年轻但没有什么经验的开发人员能够帮你节省掉一些预算,但是如果你的团队里只有年轻人长远来看你要付出的会更多。年轻的开发人员并没有经历过失败的历练。他们甚至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经历失败。猜猜他们会用谁的钱来教学费?你的。错过截止时间并且交付没有完工的项目会给你带来多大的损失?请再好好想想吧。
的确,年长程序员比年轻人的工资要高一些。但是你多花的钱究竟花到哪里了呢?一个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你付出的薪水买到的是他从过去项目开发中学到的经验与教训。这些就是在你成为他的经理期间需要付出的昂贵的学费。但是如果你招入一名有经验的工人,你就不会重复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也就意味着在年底的考核中你会因为雇佣了会做事的员工而得到良好的评价。
误传2:年长程序员受到他们已有知识的限制,灵活性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及年轻的开发人员。
事实:事实上正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经验,年长程序员能够在更深入的层次转向新技术、框架以及系统。例如,如果了解 C/C++编写的GUI框架,你会对消息传递、事件处理、MVC模式有概念,而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在设计系统时把表示层和底层的逻辑进行分离。当你第一次接触GUI框架的时候,除了学习代码的文法,你还需要掌握示例以及相关的代码库,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所有概念也都需要了解。当第二次、第三次或者以后的更多次实现GUI框架时,你会发现在代码文法之外更深的地方它们有着相似之处。你甚至可能会注意到,新的GUI框架会克服以前你花费很大力气才能解决的潜在限制。这些领悟会以你不能直接衡量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误传3:年长程序员有家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承担艰苦的软件开发任务(解读:长时间、艰苦地工作),而年轻人没有这些负担。
事实: 公平地讲,有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较少会长时间、艰苦地工作,因为他们从实践(失败)中学到连续数月每周工作80个小时最终会到达生产率的极限。这种情况会让你精疲力尽,我敢打赌任何曾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都不想再尝试。即使有这样的倾向,所谓的“家庭负担” 是不存在的。有经验的高效的软件工程师是无情的时间管理者,那些已经有家庭的工程师会更积极地在分配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他们也许会参加舞会或者足球赛,但是他们会把这些时间安排在业余时间,在每个礼拜的40个小时工作中他们会高度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已经成家的优秀软件工程师必须高效地管理自己的私人时间,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被蜂拥而来的工作埋掉。
传说4:年长程序员不如年轻人思路敏捷。
事实:时光的确会对大脑产生影响,有很多证据显示年长的工人在思考速度上会稍逊一筹。但是思路敏捷只是判断标准的一部分。思考得更快并不总是代表考虑得更好。对于判断力情况又是如何呢?有句老话:好的判断来自经验,而经验则是从错误的判断得来。想想他们具备比年轻人更多的见识、完成的工作以及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就知道以思维不再敏捷作为不雇佣年长的软件工程师是一个糟糕的借口。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可以从大量的项目中汲取经验来为今天的项目避免错误的决定。年轻的开发人员有很多重要的新点子,但是却没有经过测试和验证。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会给你的团队带来巨大的价值。
C. 当一个老程序员,是什么体验
没有一个老程序员是想要做程序员一辈子的,这个老只是一个片面的说法,老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着。
D. 程序员会唱歌是什么样的体验
程序员当中有好多多才多艺的,会唱歌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程序员工作可能会比较单调,多一点业余爱好也是挺好的事情。
E. 大龄程序员的优势有哪些
知乎上关于程序员35岁之后的讨论达数万条,其中有一个回答是大龄程序员大部分人遇到的情况:
1、明显感觉脑力跟不上了。
2、记性力没有以前好了。
3、体力也没有以前好了。
4、有了家庭和小孩,投入学习新技术的时间不够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公司追求团队年轻化,BAT及一线互联网公司基本上从校招开始培养人才,基本上大公司对外招聘要求要达到阿里P7,创业公司招聘程序员普遍要求年龄30以下,架构师或技术主管年龄不得超过35岁;
甚至有些公司招聘技术总监年龄不能超过35岁。
小长假我们聊了上百个35岁之后的程序员,对于35岁之后,能做什么?
通过聊天,发现那些自信的程序员,认为35岁之后不是什么难题,可以选择创业,可以选择在大公司做管理,也可以继续做资深开发,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大龄程序员,长时间呆在传统型的互联网公司或国企、外包性质项目的,由于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类的程序员很难与目前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方向匹配。
我们团队顾问,有在BAT从事10年以上招聘经验的,有在一线,二线及创业公司从事5年以上招聘经验的,我们通过经验的总结,在北京、上海、广深、杭州,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每天接触大量的简历和人选,面对数百家公司的招聘需求,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很多在26-30年龄段的年轻程序员的月薪,远超过35岁左右大龄程序员的收入,通过很多案例,我们得出月薪高的年轻程序具备以下几点:
1、对新技术保持热情和追求,对项目需要的新技术,能在短期内掌握和应用,对项目暂时不需要的技术,也能有所熟悉和了解。
2、不计较并主动付出,用朋友圈的一个P8的话来说,你手上的项目已经很忙了,突然部门有新的任务,你能主动承担并做得很好。
3、能独挡一面,并能主导和推动项目。
4、延展性和系统性,不但对本项目很了解,并能对项目周边很熟悉,并对项目有一定的预见性,做到代码和业务一样牛逼。
5、善于总结和输出,对项目定期总结和复盘,并形成有价值的文档,供内部学习。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
时刻与行业保持前进发展,更新自身的技术,这个是必要条件,至于35岁之后,能做什么,如某程序员说的那样,这个问题应该在30岁之前就应该规划清楚。
F. 程序员具有什么普遍爱好
emmmmm 说到程序员(俗称程序猿),大伙儿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咱家程序猿比较多,随便问了几个,回答有“宅”、“开黑打游戏”、“科幻”、“健身”、“天文”、“女装”(美其名“二流码农写功能 一流码农写算法 顶级码农穿女装”,不知道是不是认真的,有可能自己在家真有cosplay。。。。)
据观察,这帮大神拥有无与伦比的耐力(坐如钟。。。),工作勤劳(加班最晚。。。)
G. 世界上第一台会唱歌的电脑
1842年,当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发明了电脑的前身——分析机的时候,他的助手、诗人拜伦的女儿拉夫拉斯伯爵夫人就曾兴奋地预言:“这台机器总有一天会演奏出音乐来的。”果然像她所预言的,100多年后的1951年,澳大利亚一个默默无闻的编程员用电脑CSIRAC播放了第一首音乐。
最初,用电脑播放音乐并不像今天这么容易,它是一个极难的编程挑战,只能由专业人员操作,而且程序员最好懂点音律知识,否则发音会成为无意义的噪音,制作过程可以说是十分曲折。那么,它又有哪些故事呢?
音乐制造者
数学家杰夫·希尔应该是最早的程序员之一,巧合的是,希尔正好来自一个音乐世家。他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他漂亮的姐姐是演员。希尔自身拥有完美的音调,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CSIRAC创建声音的方式是通过从计算机数据总线发送原始脉冲到扬声器。如果随便编程,这些脉冲将会在一个随机时间内到达扬声器,造成像程序员那样结束程序时用到的“嘟嘟嘟嘟”的噪音。
也许是因为天生具有艺术细胞,希尔很快意识到,电脑或许可以做些不那么严肃的事情,比如播放一首歌曲。他猜想如果他能让脉冲以规律的频率到达,那么他将获得一个稳定的音高。然后,也许他可以编写一个音阶的音符,串连这些音符可能就可以制作一首歌曲了。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每个存储器存取采取了不同的时间,工作频率仅为一秒钟循环1000次。
但是希尔还是成功地处理了这一点,编写出了一个让电脑播放音乐的程序。随后,音乐成了CSIRAC招待客人的方式。在1951年澳大利亚的第一届计算机大会上,CSIRAC公开演奏了《波基上校进行曲》(电影《桂河大桥》主题曲)。CSIRAC演奏得非常好听,它的公开演出在澳大利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初听完它演奏的人们,纷纷想找出在这台大而笨拙的机器里藏着的会唱歌的小精灵。CSIRAC因而是世界上第一台播放音乐的电脑。
不过,CSIRAC的制造者们还是希望CSIRA必须专注于科学研究和计算,而不是用于人们的消遣和娱乐。因此,CSIRAC后来很少播放音乐了,它的几次播放也没有被录音,目前人类历史上能找到最早的电脑音乐,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Ferranti Mark 1同样在1951年秋天演奏的《天佑吾王》、《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一个商业化版本,只比CSIRAC慢了几周。
1957年,美国作曲家首次制作了真正的“计算机音乐”,这个时候一台IBM704电脑已经可以播放出17秒的音乐作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初从没有把娱乐功能考虑进来的计算机,到今天已经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数字音乐产业帝国,2015全球数字音乐产业收入达到150亿美元。而这些音乐作品可以和那些科研成果做出的贡献相媲美,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
H. 适合程序员表演的年会节目,不要小品。
现场吃鸡比赛,表演者着游戏中的装备
I. 老程序员上了年纪都去做什么了是一般都改行吗
上了年纪之后还是做程序员,一般不会做的事,也不会改行,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工种,是属于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行业,在山东齐鲁晚报上有一篇《当程序员老去 再也不相信年龄了》的文章,也许能在这个文章中找到一些问题:
“关于“程序员老去”这个话题,从我开始编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我二十郎当岁,正值青春年少,眉宇苍茫,中年人和老去仿佛是下一个世纪的事情(确实是),遥不可及。我时而在阿尔卑斯山脉编写代码,时而去草沿天路调试程序,我觉得世上之事无所不可为。只有那些年近三十的老程序员,听到这个话题时,才会紧蹙双眉一言不发,仿佛他们看到了无边落木和滚滚长江。
很快,我就站到了三十岁的十字路口,望了望周围,其他三个方向都没有路,只能向前,于是我非常不情愿的挪到了35岁这个黄金分隔线上,或者叫程序员的生命线。不知道是哪位大神为我们程序员画了这么一条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只有程序员才有这条线呢?用 Google 网络一下“程序员 35岁”,尽是“不作35岁的程序员”“技术大龄恐惧症”“35岁后要转管理”“35岁前程序员要规划好的 X 件事”这样耸人听闻的字眼,一想到自己并没有规划过“这些事”,我绝望极了,35岁生日的那一天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吧,比如编程、演讲、写作、设计这些技能都会烟消云算?我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可能会被解雇吧,我想。
35岁生日过去了,除了收到生日礼物,什么事都特么没有发生,我依然活蹦乱跳的编程、演讲、写作和设计产品,一切都变得更好了。
再也不相信年龄了……
回首往事,我发现当年那些对编程充满激情,对生活满怀理想的小伙伴,有的变成了某个领域的技术大牛,在做产品的同时忙着布道演讲写书;有的经营者或大或小的公司,同时还在编写程序;有的设计出了千万人使用的软件产品;有的则转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管理者,经营着上千人的机构。他们都是程序员。
真正有可能晚景凄凉的程序员,是对技术和产品没有兴趣的人,是仅仅把编程当做生活工具的人,是那些不能终身学习的人。开篇的文字,就送给这些人吧,希望他们能够在40岁以前看到这篇文章。
关于程序员转行的问题,也是个伪命题。没有人的职业是一成不变的,今天你在考虑 LVS 要使用 IP 隧道技术还是直接路由,负载调度使用加权轮叫还是最少链接,十年后你要做的可能是增加哪些产品特性和阅读用户的消费心理。时间会驱动着你去不停的选择自己的道路。
如果继续编程能够最大化你的价值,那就去编程,太多精深和复杂的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化繁为简鬼斧神工,请在技术大神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如果设计产品能够最大化你的价值,那就去设计产品,现代世界已经不再是“美学、艺术”与“电子产品、软件”毫无关联的年代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体验和艺术美学,如果你懂得产品之美,又能估算这个产品多久能够开发出来,还懂一些开发细节,不知道能够虐多少程序员啊,想想这个场景多么美好。”
参考资料http://www.qlwb.com.cn/2014/1105/242763_3.shtml
J. java程序员年会表演什么节目好
离过年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