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服从主人的命令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臣妾做不到啊!!
❷ 跟命令有关的词语
碍难遵命 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防务吃紧,兵不敷用,职守所在,碍难遵命。”
不得违误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朝令暮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朝令夕改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从令如流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出处:《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发号施令 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出处:《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藏。”《淮南子·本经训》:“发号施令,天下莫不从风。”
奉令承教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奉命唯谨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俯首听命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出处:《旧五代史·杜重威传》第一百零九回:“召诸将会,告以降敌之间。诸将愕然,以上将既复,乃俯首听命,遂连署降表。”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出处:《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拱手听命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出处:《明史·陈九畴传》:“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麾之即去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
❸ 关于“服从命令”的好词四字成语有哪些
1、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2、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3、哀告宾服: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4、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5、从令如流: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6、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7、奉命唯谨: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8、夫唱妇随:随:附和。原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
9、俯首听命: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10、拿三搬四:比喻不服从调派。
11舍己从人: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12、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13、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14、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❹ 形容不听别人意见,按自己的意思来做事是哪个词语
据理力争,或者是“反驳”都有这个意思
❺ 放任自己不加约束的词语
【不拘禁忌】拘:拘泥,拘束;禁忌:忌讳。不拘泥于忌讳。指不受约束。
【放诞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
【放诞不拘】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荡不羁”。
【放荡不羁】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放浪不羁】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放浪不拘】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放浪无拘】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放浪无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放纵不羁】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放纵不拘】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同“放纵不羁”。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磊瑰不羁】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磊落不羁】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磊浪不羁】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同“磊落不羁”。
【磊落不羇】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亦作“磊落不羁”、“磊落不覊”。
【流水行云】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排奡纵横】排奡:矫健的样子。指诗文书画笔力矫健奔放,不受约束。
【跅驰之材】跅驰:放逸不羁。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的人。
【跅驰之士】跅驰:放逸不羁。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的人。
【脱天漏网】指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放任自流】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
【自由放任】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
❻ 一个人不听别人的意见 就按照自己意见想法行事 用什么词来形容
适合这个描述的词就是成语:固执已见
❼ 形容不服从命令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词语或成语
刚愎自用
gāng bì zì yòng
【注释】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举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英文翻译】
harden the neck <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 opinionated>
【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❽ 表示命令的成语
【碍难遵命】: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不得违误】: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朝令夕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朝令夕更】: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从令如流】: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发号布令】: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发号出令】: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发号吐令】:发:发布;号:号令;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法成令修】: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奉令唯谨】:奉:敬受;唯:助词,只有;谨:谨慎。指遵守命令,不敢稍有违背。
【奉命承教】: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奉命唯谨】: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奉命惟谨】: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佛旨纶音】:佛的旨意,皇帝的诏令。指必须执行的命令。
【俯首听命】: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父母之命】:父母亲的命令。指旧时儿女婚姻由父母一手包办。
【敢不承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敢不如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敢不听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敢不唯命】: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拱手听命】: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行或使之】:行:所作所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觉主动。
【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❾ 形容人不听劝告的成语
形容人不听劝告的成语有:一意孤行、自行其是、刚愎自用、独行其是、独断专行、孤行己见
1、一意孤行
拼音:yī yì gū xíng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 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译文: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近义词: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刚愎自用、死心塌地
反义词:博采众长、虚怀若谷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顽固派。
例句:他是个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人,明知道有问题,他还是照做不误。
2、自行其是
拼音: zì xíng qí shì
解释: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五四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
一领导,不注意遵守请示报告制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固执。
例句: 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3、刚愎自用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释: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
出处:春秋鲁国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荀林父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仁爱士卒,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近义词: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反义词: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 、博采众长
例句: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
4、独行其是
拼音:dú xíng qí shì
解释:指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按自己的主张去做。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起分享,为百姓服务、做事,不得志的时候独善其身,遵循自己做人的原则。
近义词:独断专行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例句: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茅盾《子夜》七
5、独断专行
拼音:dú àn zhuān xíng
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别人一定还要请示督抚;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近义词:独行独断 、独行其是、 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
反义词:从善如流 、集思广益、 广开言路
例句:他这样独断专行,会损害自己的威信。
6、孤行己见
拼音:gū xíng jǐ jiàn
解释: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近义词: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反义词:集思广益、 顺风转舵
例句: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孤行己见。
❿ 形容不服从命令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词语或成语有哪些
桀骜不驯
刚愎自用
阳奉阴违
两面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