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甲骨文高级程序员实战

甲骨文高级程序员实战

发布时间:2025-07-13 06:07:03

‘壹’ 程序员真的是一份吃青春饭的活吗

说程序员是一份青春饭,这个结论既正确也不正确。没有哪个行业是绝对看年纪的,演员可以说是一个标准“青春饭”行业,即便是这样,也会有“小鲜肉”无法轻易战胜的“老戏骨”。

互联网也有互联网的“青春饭”,这里的“青春饭”是指新知识、新技术。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不仅是程序员,任何一个互联网人都要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如果你是20岁的青年,害怕十年之后被公司淘汰、被更年轻的人淘汰,那你要做的就是进行职业规划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技术的更新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所有程序员面对的挑战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就能更容易地学习新事物、新知识。一个新技术即使再绚烂夺目也是利用基础知识搭建而成的,就像武功一样,我们都知道降龙十八掌很厉害,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练它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连基础功夫都没学好,即使拿到秘籍也是徒劳。

相反地,如果你的基础还不够牢靠,每天下班之后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行业内的动态,为自己充电,那你也只是靠年龄来勉强立足。

如果十年后的自己没有任何进步,或者说进步得不够多,扪心自问:你不应该被淘汰吗?

任何职业的身价都取决于他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就被他人取代了,那你就要小心了,要使自己不可替代,就要努力往上走,往高处走,当你和他人拉开距离的时候才能告诉自己的老板,你值这个价。

多学、多看、多问。从项目中学,从网络中学,从失败中学,涉足各种开源社区和学习论坛,并找到和你一起前进的“战友”,积累自己的人脉和学习圈子,在关键的时候你们可以互相扶持。

在这场信息时代的革命化变革中,你愿意做弄潮儿还是急流勇退?

有意思的是,很久之前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这样写的:“程序员到了30岁就要转行了吗?”,现在问的问题是:“程序员到了35岁就要转行了吗?”

我发现这条年龄线已经被拉长了5岁,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等过了两三年之后,这条年龄线将会继续延长5岁,问题也会改成:“程序员到了40岁就要转行了吗?”

既然有程序员不断地在问,也有程序员不断地在解答,那就表示还有很多30+、40+的码农仍然奋斗在编程的前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年龄线还会不断地往后移,等到码农正式退休之后,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程序员是可以做到退休的!”

‘贰’ 什么是美国Oracle公司

Oracle公司CEO:Larry Ellison
Oracle公司(甲骨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向遍及145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城。甲骨文公司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

几十年前,当拉里·埃利森偶然看到有关关系型数据库工作原型的一段描述时,他发现了一个其他公司错失的机遇。当时,尚未有企业致力于商业化这一技术。埃利森和他的共同创始人Bob Miner和Ed Oates认识到在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方面存在极其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他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永远地改变商业计算的形态。
今天的Oracle(纳斯达克代号:ORCL)依然走在这一领域的前列。世界上的所有行业几乎都在应用Oracle技术,且《财富》100强中的98家公司都采用Oracle技术。Oracle是第一个跨整个产品线(数据库、业务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与决策支持工具)开发和部署100%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软件的公司。Oracle是世界领先的信息管理软件供应商和世界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
Oracle是一家不断创新的公司。今天,使业务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可用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在当初,Oracle是最初几家实践此观念的公司之一。现在,Oracle致力于使所有软件都能够协同工作(即采用套件方式),其他公司、分析家和新闻媒体逐渐认识到Oracle是正确的。Oracle在未来会如何做呢?我们将秉承公司的传统--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同时,我们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注重为采用我们软件的客户解决问题。
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把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转化为机会,并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创新的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以牺牲客户价值为代价的“创造”不是创新,其结果只能是给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灾难。因此,发明未必是创新,除非该发明能够被应用并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创业也未必是创新,只有其新的事业创造出了“新的客户满意”,否则,新创企业很可能对现有的产业造成破坏。
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客户价值。实际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因此,创新是一项有目的性的管理实践,遵循一系列经过验证的原则和条件。创新是一门学科可以传授和学习的。与在工商企业中一样,创新对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机构同样重要。
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有时也能够产生创新的成果,然而,更多的创新产生于对客户需求更深刻的发掘和认识,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业务”和客户价值,即所谓“颠覆式创新”。创新是有风险的,然而,“吃老本”或者“重复改进”比创造未来风险更大。创新的障碍并非企业的规模,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创新源自大企业;创新真正的障碍是现有的“成功模式”造成的“行为惯性”和“思维定式”。
创新所释放出来的生产力及其创造出来的市场价值推动了产业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效地避免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动荡。创新不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避免暴力革命对社会造成伤害的有效途径。
在高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创新正在成为每个组织和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Oracle公司的发展历程
诞生初期
20世纪约70年代 一间名为Ampex的软件公司,正为中央情报局设计一套名叫Oracle的数据库,埃里森是程序员之一。
1977年埃里森与同事Robert Miner创立“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当时IBM发表“关系数据库”的论文,埃里森以此造出新数据库,名为甲骨文。
1978年 公司迁往硅谷,更名为“关系式软件公司”(RSI)。RSI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ORACLE产品,这个数据库产品整合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其中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美国中央情报局想买一套这样的软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在咨询了IBM公司之后发现IBM没有可用的商用产品,他们联系了RSI。于是RSI有了第一个客户。
最先提出“关系数据库”的IBM采用RSI的数据库。1982年再更名为甲骨文(Oracle)。
发展壮大
1984年,三年内,先后进军加拿大、荷兰、英国、奥地利、日本、德国、瑞士、瑞典、澳洲、芬兰、法国、香港、挪威、西班牙。1986年上市时,年收入暴升至5500万美元,同年3月招股,集资3150万美元。
1987年收入达到1.31亿美元,甲骨文一年后成为世界第四大软件公司。两年内再进军墨西哥、巴西、中国、塞浦路斯、马来西亚及新西兰。一年后,收入再升一倍至2.82亿美元。
1990年,甲骨文两年内挥军进入智利、希腊、韩国、葡萄牙、土耳其、委内瑞拉、台湾、比利时、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及菲律宾等地,但是当年甲骨文的业绩首次发生亏损,市值急跌80%,埃里森首次安排资深管理人员参与经营。
1992年,旗舰产品Oracle 7面世,使该公司业务重新步上轨道,年收入达到11.79亿美元。曾被视为甲骨文接班人、但后来被踼出局的Raymond Lane担任首席运营官。
收购与上市
1995年,埃里森宣布PC已死,把全数产品推向互联网发展,并另组“网络计算机公司”(Network Computer),销售“网络计算机”,最终被淘汰收场。
2000年,科网接近尾声时,推出E-Business Suite,抢占应用产品市场,与昔日的生意伙伴构成严重利益冲突。同期微软及IBM数据技术提升,此后Oracle新增订单数目的占有率,在两年内下跌6.6%,业务倒退10%。
2003年,敌意收购仁科软件公司,引起业界哄动。两公司的争议新闻层出不穷。同年美国司法部落案阻止甲骨文收购。

2004年,历经18个月的拉锯战,终于成功购并仁科软件公司。
2007年,收购BEA Systems。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以每股9.50美元,总计74亿美元收购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2013年2月4日以每股29.25美元作价收购网络传输产品制造商Acme Packet,交易规模约为17亿美元。
2013年7月15日起甲骨文公司正式由纳斯达克转板至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转板至纽交所后,甲骨文公司将沿用“ORCL”这一交易代码。
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 ,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书写历史的甲骨文---Oracle公司传奇
很难想象,Oracle公司的这一段传奇居然要从IBM开始。
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Communications of ACM上发表了那篇着名的《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论文。这是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要知道,当时还是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数据库产品在市场上占主要位置。从这篇论文开始,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革命的序幕。
虽然早在1970年就诞生了关系模型理论,但是市场上迟迟不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推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反对者认为关系型数据库速度太慢,比不上当时的层次式数据库。值得好笑的是,IBM虽然1973年就启动了System R的项目来研究关系型数据库的实际可行性,也没有及时推出这样的产品,因为当时IBM的的IMS(着名的层次型数据库)市场不错,如果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牵涉到IBM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再者,IBM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处在决策上远不那么灵活。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与Bob Miner和Ed Oates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计算机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个时候,32岁的Larry Ellison,这个读了三家大学都没能毕业的辍学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公司创立之初,Miner是总裁,Oates为副总裁,而Ellison,因为一个合同的事情,还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没多久,第一位员工Bruce Scott(用过ORACLE数据库软件的人都知道有个Scott用户,没错,就是这个Scott,至于Scott用户的密码Tiger,那是Scott养的猫的名字)加盟进来,在Miner和Oates有些厌倦了那种合同式的开发工作后,他们决定开发通用软件,不过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开发出来什么样的产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的那篇着名的论文连同其他几篇相关的文章并推荐Ellison和Miner也阅读一下。Ellison和Miner预见到数据库软件的巨大潜力(跟着IBM走,没错),于是,SDL开始策划构建可商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很快他们就弄出来一个不太像样的产品,或者具体的说,更像一个Demo。根据Ellison和Miner他们在前一家公司从事的一个由中央情报局投资的项目代码,他们把这个产品命名为ORACLE。因为他们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释有“神谕,预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毕竟“软件开发实验室”不太像一个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产品,RSI再次更名为ORACLE。
美国Oracle公司总部一瞥
Oracle公司发展与壮大
RSI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ORACLE产品,这个数据库产品整合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其中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但不得不说,软件不是很稳定,并缺少事务处理这样的重要功能。出于市场策略,公司宣称这是该产品的第二版,但却是实际上的第一版。之所以被命名为第2版而不是第1版,是因为Ellison认为潜在的客户更愿意购买第2个版本,而不是初始版本。(虽然这样做有些不太诚实,还是要承认这是个十分高明的技巧。到现在还有一些公司把自己卖给客户的版本叫做1.0,学学1979年的ORACLE吧!)多年以后的今天,ORACLE公司声称是他们第一个提供了第一个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虽然软件不是很好,但是客户还是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迫不及待的想买一套这样的软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在咨询了IBM公司之后发现IBM没有可以商用的产品,他们联系了RSI。于是RSI有了第一个客户。在当时,政府和军方的机构往往同时有几种计算机,而那时还没有什么“软件可移植”这样的说法,当然,也几乎没有具有这样的能力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说,给PDP-11开发的ORACLE数据库不能用在IBM主机和DEC的VAX上。很快用户就表现出来这样的需求:ORACLE能否同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这给RSI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Miner和Scott)。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的软件一般都设计成在单一操作系统上运行,具有可移植能力的软件很少。
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历尽艰辛用C语言重新写就这一版本。要知道,C语言当时推出不久,用它来写ORACLE软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很快就证明了这样做是多么的正确,C编译器便宜而又有效。从现在起,ORACLE产品有了一个关键的特性:可移植性。ORACLE第3版还推出了SQL语句和事务处理的“原子性”――SQL语句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事务处理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回滚。ORACLE第3版还引入了非阻塞查询,使用存储在"before image file"中的数据来查询和回滚事务,从而避免了读锁定(readlock)的使用(虽然通过使用表级锁定限制了它的吞吐量)。同样是1983年,IBM发布了姗姗来迟的Database 2 (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么说,ORACLE已经占取了先机。
Oracle公司收购Sun


2009年4月21日讯:全球最大数据库软件商甲骨文将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IT服务提供商Sun,昨日宣布的这笔交易总价值74亿美元。Sun董事会一致同意该交易。相对于Sun上周五6.69美元的收盘价而言,甲骨文报价溢价42%。
甲骨文和Sun在声明中表示,该交易还需要取得Sun股东的同意,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预计于今年夏天正式完成。如果除去Sun的现金及债务不计,该交易总额约56亿美元。
这场交易的落定意味着,改变硅谷乃至全球IT市场格局的不是IBM,而是甲骨文。甲骨文是IBM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两周前IBM刚终止与Sun的收购谈判。当时,IBM将收购报价从每股10美元下调至9.40美元,随后,Sun董事会拒绝了IBM收购要约。
甲骨文表示,在该交易正式完成以后的第一年,Sun将能为公司至少增加每股0.15美元的利润。估计收购业务第一年内将贡献逾15亿美元运营利润,第二年将达逾20亿美元。

欧盟反垄断委员会专员Neelie Kroes在声明中表示:“市场上原有的竞争性和创新性将不会受到影响,甲骨文对Sun的收购也能激发一些重要资产,推进产品的创新,也有利于Sun公司业绩的恢复。”
自从去年四月份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Sun计划以来,该收购案可谓是波折不断。虽然早早的就通过了美国司法部的审核,但是欧盟这边却迟迟不肯放行。其关键问题就是在于欧盟担心甲骨文对开源数据库MySQL的掌控将影响该市场的良性竞争。

不过甲骨文在12月初召开听证会上对MySQL做出的多项承诺,使得收购案迎来了转机,这其中包括了甲骨文将继续加强MySQL业务,并保持其开源地位,公布MySQL相关编程信息,对第三方使用其相关信息时不会提出版权干涉等。
甲骨文、Sun也对欧盟批准此案充满信心,并已经开始了整合工作。
参考文献
击败IBM 甲骨文74亿美元购Sun
甲骨文正式获准74亿美元收购Sun微系统.全球IP通信联盟.2010-1-25

‘叁’ 在Oracle甲骨文中国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甲骨文全球有18万员工,除了美国,印度最大(3万人),中国应该不超过5000,所以印度也是我们的老板。 这一点和最近裁员诺基亚不一样(中国主力研发),甲骨文数据库的主要研发是在美国,ERP的研发是在印度(事实上EBS是甲骨文20年前收购的印度公司)。中国研发啥呢?研发一些花边技术吧,或者给他们修一修bug。一定要认清楚EBS的重要,不仅仅是世界第二大ERP,也是甲骨文第二大的现金流来源(有些时候甚至超过Oralce DB!),国内腾讯,以前阿里,广发,招商,等等都是用的EBS(没错,就是那个“难用”的报销休假采购系统)

另外一个划分标准是甲骨文分两家法人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和甲骨文有限公司。前者是研发,后者是销售。销售也要技术,做售前售后,都是技术。同样的技术能力,去了后者工资是前者的2-4倍,并且,后者出差一天算一天调休,而前者的收入,一般般拉。

第三个维度就是,北京的研发,和深圳苏州的研发。北京是研发所谓的业界前沿技术(不代表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就前沿了,哈哈),但是甲骨文不擅长的东西,比如说云啦,大数据啦(如果是收购的SUN和BEA的研发,北京也有,我不了解,可以参考EBS组的情况)。苏州深圳,就是EBS(世界排名第二的ERP,仅次于SAP)的支持。苏州这个点新开的,之前不存在。除了几个点以外的甲骨文公司,肯定都不是研发,而是销售。甲骨文研发根本不需要出差。真需要在一起,也是经理买个机票从美国飞过来坐你旁边,而不是你飞过去……

以下针对深圳苏州的以及部分北京的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子公司的员工:

甲骨文(北京部分岗位除外)的研发,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甲骨文的研究开发中心的工资竞争力不够,所以留人的办法主要是靠Work From Home。我观察,很多人每工作满一年,在家工作时间每周增加一天,也就是说你混得好,甲骨文待5年你就不必来公司上班了。有几个传说中的team,我就不点名了,一年我也就能见到几次(他们真的是和我们工作在一层楼么?!)有些组,带头大姐修个产假,回来也照样升职。我在甲骨文认识的很多大哥,都回什么广安啦、珲春啦、包头啦,在家上班去了。

至于研发到底做了啥事?我不是不承认真的有开发,但是主要还是改bug吧。要不要加班?忙起来还真要,不过一年估计就忙1-2个月吧。其他时间,某些人都选择在家……某些人还是选择来公司,不然都不好玩了…

甲骨文可能是整个IT业界,最后一个使用瀑布开发流程的公司了(据说连邪恶的微软都敏捷了……)。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人员嘛,把详细设计的代码复制黏贴出来差不多了,然后主要的工作是测试呗(所以导致fixbug的技术含量更高,fix得好了,转岗去干销售double pay走起)。有一堆惨无人道难用到极点的内部软件,有一堆完全没有任何必要的流程。导致的结果是,每天平均代码大概十多行吧。你还别急,快不了。开发一天,走流程到最终合并进去需要1-2周。1-2年才能出一个版本。那个版本,估计三个月开放几天时间给你提交代码。里面几乎所有的的都不是用的开源,难用到极点。

以下针对深圳苏州的以及部分上海北京的甲骨文子公司的员工:

裁员经常裁他们,因为他们比较贵。很多人出差到华为、华润之类的客户公司。只有研发的“精英”才能去(数据库的话有ACE吧,EBS的话起码懂1.6万张表中的3000-4000张吧)。其实接触过,感觉这些人真正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像我一样(嘻嘻,感觉自己萌萌达)。这群人其实更像Business Analysis。

以下针对深圳北京的看家本领研发(DB):

如果是开发,听说必须是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和北邮五所学校读过本科才能进,但是同时得有硕士学历。当然斯坦福、MIT什么的也行。如果是测试或者支持要求低一点。

针对global pay的员工来说:

他们只是来中国旅游上班的。每年要回美国几个月,这样绿卡不会丢。通常看家本领的开发,都是global pay。

--------------------------------------------补充三点-----------------------------------------------------------------------------------
1. 我忘记iflex/flexcube team这个广泛的存在了
iflex也是收购的印度的银行外包公司,和TCS infosys 等齐名。印度外包福利很好的也是16天年假,补充医疗保险,20天病假之类,所以收购进来福利和甲骨文没区别。iflex研发,其实也没研发啥东西,人力外包嘛。国内做做平安银行啥的,有些人需要到客户单位上班吧。其实HP啥的也早干这一行和IBM抢外包生意咯。

2. 甲骨文非常喜欢招到了生育年龄结婚了准备生小孩的女性
因为外企的工资10年来没啥增长,某些team男人全部走光,招这样的女人这样就不会lose head count。而且说实在的也不需要你做啥,一天几行代码……一边抱孩子一边在家vpn写,难度比换尿布还小点吧。

3. 甲骨文招人学历确实很重要很重要,以下只针对99%的情况
注意:如果你是天生神力,小学辍学,自学英语计算机,然后写得代码比linus 高司令都好。你就是那个1%的情况。
起码你得是个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吧,本科不是不可以概率比较小而已。不是985毕业的不是不可能,就是概率比较小(某些组对学历更挑剔)。英语得好吧,要知道有些组可能全球就你一个人在中国,老板是印度人或者美国人。不懂英语,混个毛线啊。
----------------------------------------------------------------------------------------------------
终于有人对我上面的文字提出不同意见了,非常好。我看了一下,集中在于肯定事实,但是否定我的“心态”。而且大多数是毕业就来了甲骨文的后生,我真的为他们感到担心。
----------------------------------------------------------------------------------------------------
甲骨文这一套方法就是传统的瀑布流开发方法,基本上是20年以前的思想。别的不说,这一套方法论彻底落后彻底过时了。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啊!所以说,最害人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进入甲骨文,很多大学的教材本身就陈旧,再刚毕业就彻底实践,我真担心这个歧路会走太远。我都不直接推荐你看scrum的书,你去看看《人月神话》《大教堂和市集》。每天平均十行代码,甚至几个月一行代码,这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方法论彻底错了。人月神话说得很清楚,团队里面人与人的沟通是全连接,所以是N!的连接。EBS的团队都到了几千人,能够开发出软件而不失败简直就是奇迹。所以一天能有十行代码真的是阿弥陀佛了。

说来甲骨文可以学到流程,这样代码质量高,是鬼扯。代码质量高,还养了一千人修bug?某些java代码,我真的看了无语得很,印度的java代码尤其烂到家了。有文档不代表代码质量高,流程多和复杂更不代表代码质量高。这是错误的方法,你还学,大错特错。

个人与互动 重于 流程与工具
可用的软体 重于 详尽的文件
与客户合作 重于 合约协商
回应变化 重于 遵循计划

EBS确实牛,ERP老二,和SAP分享全球30%的企业所有信息系统。但是也要知道有垂直ERP,他们没有几千人开发30年,他们就几十个人上百人,开发周期一年,一周一个迭代,出来的ERP不比EBS简单。他们每个人的代码产出可能是甲骨文的十倍百倍,这就是敏捷。在一个敏捷团队里面,开发人员才是主角。而不是PM是主角,而不是直接从详细设计里面复制代码出来粘贴。

社会人员入职甲骨文还是可以的。成家了,等等原因。需要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而且,如此轻松自己去兼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外,你真熟悉了产品,转到好的客户单位去也很厉害。很多甲骨文的人转华为、广发等等,基本上年薪也达到或者超过BAT同等年龄的人。关键是你的付出不多,收益太大,一个字——值!

至于工作环境,还算中上(强于IBM)。椅子不错,但不是Herman Miller的。锤子手机和腾讯(不是所有)都是Herman Miller。电话机思科的IP-Phone,估计也值个几千吧。办公室有些发霉的味道,没办法,都是高隔间又不能随便开窗户,租的楼中规中矩,楼下就是腾讯。

甲骨文PM的权力很大,所谓的team building fee,怎么感觉我们很少呀。真正靠谱的福利就是住房公积金(可以超越国企了)+补充医疗保险+1450,生日有电影票。至于啥十万的培训费,一般不会批的吧,看经理。买书报销也要看经理。

民营企业确实有些三观不正的,有的老总总喜欢渲染自己是半人半神,有的老总喜欢办公室挂一个野战地图插红旗要占领全国(挂世界地图的也有),在深圳更多的是毛主席头像。不过,正常的也很多。最关键的是,自己不要被自己的侨情给害了。如果是小公司,你啥都可以和老总谈的。现在很多创业公司MBP都是标配了。我对东西是很picky的,作为一个程序员你有啥理由不给自己上HHKB和4K显示器?以前就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叫总经理买了现磨咖啡机。(如果不给买,我自己买带公司,离职后带走,看他面子上挂得住么?)

生命如此短暂,哪有时间用难用的东西。

阅读全文

与甲骨文高级程序员实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网络安全中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 浏览:249
南京前端程序员私活怎么收费 浏览:981
拓扑pdf 浏览:440
如何在工行app查我的订单 浏览:214
车压缩机改电动 浏览:83
如何寻找音乐app 浏览:831
一加加密的照片 浏览:200
阿里云虚拟主机php 浏览:639
不卡点的解压视频 浏览:391
hex文件下载单片机 浏览:873
实现编译器的自展技术 浏览:655
app开发者怎么突破 浏览:418
安卓手机amr格式是什么 浏览:556
找到最小的k个数并有序输出python 浏览:595
thinkphp模板php标签 浏览:165
如何识别毛笔字的app 浏览:670
安卓系统怎么把图片背景变透明 浏览:841
linuxtimercreate 浏览:41
阿里云四路服务器 浏览:312
麦当劳app如何指定门店配送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