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IT民工”是什么意思
“IT民工”是指那些在IT行业从事基础、重复性工作的员工。具体来说:
需要注意的是,“IT民工”这一称谓并非贬义,而是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IT行业内部职业多样性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并尊重那些在IT行业中默默奉献的基层员工。
B. 程序员被纳入“新生代农民工”,码农为何会被官方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
01 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工“码农”就是我们常说的程序员,因为靠写代码卫生,而且收入低,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所以就自嘲为“码农”。
我们先来看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具体点来说,他们是“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打工人”。
所以如果单从这个描述来说的话,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程序员们很显然就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员。
但如果你看仔细点的话,你就会发现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条件有两个:
1.在外地从事非农业行业;
2.农村户口。
因此严格来说,标准的“码农”前提要有“农村户籍”,“城镇户口的码农”是不属于“新生代农民工”范畴的。
就光看这几点,哪个跟农民工兄弟不是一样的?
C. 官方坐实了:程序员都是农民工!
昨天下午,我在闲暇之余,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新闻,官方宣布程序员是新时期的农民工,这个消息迅速在朋友圈传播开来。
这个消息的发布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所以这个认定是经过官方认证的,看来程序员作为农民工的身份是确凿无疑了。
虽然如此,我们程序员其实早就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在官方认定之前,我们便自称为“码农”、“IT民工”。
为什么我们喜欢这样称呼自己呢?主要是因为这种自嘲的心态,我们觉得自己和上一代的农民工并没有太大区别:
1、上一代的农民工在工地上搬砖,而新一代的农民工则在写字楼里“搬砖”,虽然环境有所改善,但本质并没有改变。
2、上一代的农民工辛勤劳作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有家庭的为了娶媳妇;新一代的农民工为了买房娶媳妇而奔波。
3、我们都是为了赚钱而四处奔波,住在出租屋里,吃着工作餐,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上班。
4、上一代的农民工是用体力赚钱,而新一代的农民工则是用996/007的工作模式在赚钱。
5、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新一代农民工的工资比上一代稍高,但想要买房的压力仍然很大。
正因为如此,我们程序员喜欢自称为码农,虽然表面光鲜,但背后却含辛茹苦。
现在,官方已经坐实了我们的身份,别人也知道我们是农民工了。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认定不仅针对程序员,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人员等也都被视为农民工。
官方对农民工的定义是: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他们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简单来说,只要你是农村户籍,在外打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论学历高低,不论月薪多少,你都可以被称为农民工。
至此,大家心里应该有了一丝安慰。
这并不是国家要区别对待我们,而是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农民工。
此前,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国家什么时候能管管程序员高薪这个现象?”看到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气愤,还特意去理论了一番:为什么不去问国家何时整治那些日薪惊人的小鲜肉演员、流量明星、富得流油的资本家?为什么只挑程序员这个软柿子捏?
而且,我们的工资是凭借努力赚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份劳动一份收获,我们只是拿自己应得的工资。
但现在,官方已经认定我们是农民工,我们农民工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我们只是想好好工作,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
难道还要克扣我们农民工的工资?想欺负我们老实人?没门。
D. IT民工IT民工的感言
在当今社会,IT行业的发展似乎与“民工”这个词产生了奇妙的关联。原本象征着高科技和精英的“IT”如今被自然而然地与“民工”相提并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IT产业的现状。初级程序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常常被比作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面临着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微薄的收入,以及企业不愿投入培训成本导致技能提升受限的问题。
小李,一个IT行业的初级程序员,对此深有感触。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技术含量似乎与农民工的工作并无太大差别,收入微薄且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使得许多同行频繁跳槽,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专业定位。教育培训机构如远播教育网的顾问指出,IT行业的人员流动速度明显高于传统行业,主要源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缺乏新知识的学习机会。
要改变这种“IT民工”的状态,提升自我价值,需要从个人层面进行改变。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编码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是走出困境,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硬功夫”,才能在快速发展的IT行业中站稳脚跟,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IT民工指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工作在IT基层技术层次的,体力劳动量比例远大于脑力劳动量的IT人。其优点为,收入、工作环境好、福利较高。 其缺点为,工资大部分用于形象装饰、易得亚健康病、会议上经常“头脑风暴”易头痛精神虚弱。有人士认为,之所以有“IT民工”这种说法,是因为编程工作很辛苦,有些公司每天都要加班到半夜。更重要的是,有些编程工作很少技术含量,只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工作性质跟民工没什么差别。
E. 程序员被纳入“新生代农民工”,码农为何会被官方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
01 定义“新生代农民工”
“码农”通常是指程序员,他们通过编写代码为生,且往往自嘲收入低、工作强度大,需长时间面对电脑。根据官方定义,“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年龄在16岁以上,主要在异地以非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他们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这个定义来看,程序员显然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范畴。但要注意,这一称呼适用于那些既有农村户籍又在非农领域工作的群体,因此,拥有城镇户口的程序员并不属于此列。
02 行业自嘲现象
自嘲为“码农”的现象并不罕见。在各行各业,尤其是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也常用自嘲来描述自己的职业,如银行从业者称自己为“银行狗”,建筑工人自称为“搬砖人”等。
03 自嘲背后的原因
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通常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认知能力。尽管如此,他们仍倾向于自嘲为“农民工”,这背后主要有四个原因:1)工作表面上看似高大上,但实际上是熟练工种;2)职业成长空间有限,担心成为熟练工人后职业生涯发展停滞;3)加班和出差成为常态,工作时长与收入不成正比;4)自由时间少,作息时间与一般人不同步。这些因素导致程序员等工作性质与农民工有许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