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一线城市做程序员真的只能受气吗
这个问题涉及工作与生活的权衡取舍,我的看法如下:
1. 只注重工资的话,长期来看代价可能比较大。单纯为了较高的工资而忍受工作带轮氛围或内容的不快乐,可能会搏行羡导致工作压力和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这些代价综合来看可能超过工资的收益。
2. 但是,对于生活压力较大的人来说,工资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如果家庭生计困难,较高的工资对生活负担的减轻意义重大,这时可能短期内需要选择受气来获得较高收入。但长远来说,还是要谋求一个质量与收入相对平衡的工作环境。
3. 个人性格与处事态度也是关键。有的人性格上更容忍,对受气与否的敏感度较低,可以通过个人调节适应一定的工作压力。有的人缺乏应对工作环境压力的能力,对受气非常敏感,工资的吸引力也难以抵消环境带来的不快。这需要自我了解。
4. 还需要看工作性质与前景。如果是一份对自己而言前景较好且有机会学习成长的工作,那么一定的受气也在可接受范围内,高收入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如果单纯为了高工资接受的工作前景与发展性都较差,长期下来后果更严重。
综上,我的观点是:为了一份不错的工资而选择受气工作,这并非长久之计。需要综合考量工作环境质量、个人承受能力、家庭生计压力、工作前景多方面因素,权衡工资与代价。如果工资是唯一让你留在工作岗位的理由,而其他因素都不理想,那么长期来看其实这个选择并不划算。
理想的状态是找到一个工资与工作环境质量相对平衡的工作。但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个人生活需要也需要考量,短期内选择受气也不完全是坏事,但要设定时间表并寻找更好的基拍去处。让工资成为受气与否的唯一理由,这往往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需要在大环境下,考虑工资与生活质量的平衡。个人的喜好与性格也需要在内在这些决定中发挥作用。
B. 在深圳工作的程序员,月收入在什么样的水平才可以呢
一个月在3万以上。因为深圳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又需要租房子,甚至还有房贷车贷。
C. 程序员如何应对“35岁危机”
不传播焦虑,但35岁危机真真切切存在,重点说下如何破局:
1.控制消费欲望
在《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有句话特别经典:穷人和富人都会买奢侈品,穷人往往用他们每个月的血汗钱购买,那是本应该用来投资或者留给他们子女的财富。富人则是用他们所产生的资本购买。穷人购买了奢侈品后确实让他们看上去富有了,但他们随机进入了债务危机。每月的工资用来偿还债务,并继续贷款,他们进入了恶性循环。
普通人更善于花钱,而富人更善于把钱存下来,买那些能增值的东西。能不断增值的叫资产,而消费品只是一种消耗而已。
21世纪富人给普通人设置的最大陷阱就是:消费主义,前文我也提过:年轻人一定要摒弃消费主义陷阱。
不控制消费欲望,就很抵御中年危机,道理很简单:你没有第一桶金和足够的安全感。
2.多读书多学习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书很便宜但分量很重,是让我们摆脱平庸走向卓越的方式之一。
冯仑也有一句金句: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冯仑说的学先进其实就是读书!
另外关于读书,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是要获得专业上的成长,建议挑选几本好书反复读。如果是要获得人生认知、格局的成长,建议泛读、通读,在这个基础上挑出适合你的经典,再精读。
3.建立第二种收入
职场人的本质都是工具人,而程序员恰恰是那种人到中年还会贬值的工具。
打工人尤其需要在职业生涯下行通道来临之前,建立人生的第二种收入。
写公众号这段时间,很多程序员读者问洋哥:要不要发展一些副业,怎么发展副业。
副业,的确是我们获得第二收入很好的方式。
如果你还没有建立足够的核心能力之前,我不建议做其他尝试,这样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你已经在行业有较深的积累,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且具备核心竞争力。
这个时候,尝试做一些探索是完全可行且某种程度必须的。
这个世界有两种工作:可预见性工作和不可预见性工作。
什么是可预见性工作?
比如打工,定时定量发工资,除了年终奖和项目奖,几乎没有一点波澜。
比如兼职做写手,写出一篇文章,交付后就能获得固定的报酬。
可预见性工作很难有复利的积累,却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手段。
什么是不可预见性工作?
比如创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好多年,可能一无所有,也可能上市敲钟。
再比如写公众号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可能没人看,也可能爆出一个10万+。
探索副业的最重要建议:主业做预见性工作,副业尽量做不可预见性工作。
拿副业类型来说,程序员可以接外包、做企业内训、做APP、又或者写技术博客公众号。
接外包、做企业内训属于可预见性工作,做APP、写博客公众号属于不可预见性工作。
不可预见性工作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而普通人逆袭人生一定要引入不确定性,太过确定的工作顶多维持你的生计,很难让你发家致富又或者财务自由。
引用《富爸爸,穷爸爸》里面比较经典的一句:打工赚工资,只能让你比破产强那么一点点。
D. 一个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当你做到35岁以后应该做什么来维持生计
一条路:管理路线,程序员--项目经理--IT经理--部门总,如果你沟通能力好,领导能力强,这条路很靠谱
二条路:业务路线,程序员---需求---业务部门。程序员做的项目,99%都是企业级应用吧?写多了也熟悉系统的业务流程了吧?比如你做银行的项目,做几年了,银行的核心业务流程你都熟悉了,你就可以做需求了啊~~~然后转到业务啊~~参考平安老总的发展路线
三条路:死磕路线,程序员---程序员----程序员。 一路做程序员,做到死~~~你得进步吧?你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吧?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经验等等吧?你35岁的人,跟25岁的价值相同的话就说不过去了吧?技术经验很足的人,做到60岁都是抢手的。前提是你真的热爱programming~~有足够的热情让你坚持进步。而且,即可以越做越往底层:大数据的处理、算法分析,也可以越做越往上层:系统架构、IT系统级顾问、咨询。只要你技术够硬,年龄不是问题
E. 码农,有什么出路呢
我在大学里学习的时候,很多人,甚至老师也告诉我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理由是这一行新技术太多了,等你30+40+了你的学习能力比不过刚毕业的年轻人们的,我信以为真了,以为我干到35可以做别的了。
现在实习了,我的mentor告诉我在国外,很多程序员头发都白了,抱着孙子还在写代码。因为他们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为什么国内很少高龄程序员?因为国内程序员都太浮躁了,没干几年就要去做管理了,做运营了,或者转行了。
程序员真的是青春饭吗?至少现在我不这么觉得。如果热爱这份工作,对新知识的渴望不会让你的学习速度落后于任何人,更何况你还有这么多年的编程经验。这样写一辈子代码都会觉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