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员四十岁要失业吗
最近,某知名通信公司在裁员,45岁的除领导和专家外强制退休,尤其是占着茅坑蹲出痔疮的老员工首当其冲。公司要实现公司年轻化,减少公司臃肿,再给剩下的人涨工资。其中一位年薪百万的员工也在被辞退的队伍中,他声色俱下的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即将被公司辞退面临失业,还不起房贷的惨况,在网上引起热议。原文如下:
伤不起的四十岁
企业不是做慈善,老板始终会考虑成本收益先于情分。
对大多数人来说,40岁无疑是一道坎,尤其科技公司和新兴互联网公司,“中年危机”来得就更早了。
IT业有这样一个笑话:“说起编程,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高中生……”然而在中国程序员这个团体中,很多到了40岁,或者还没有到40岁的开发者对以后的发展便感到了盲目:
面临职业瓶颈,程序写不动,上升又困难;
薪水较高,加班变少,后浪追前浪,面临失业压力;
生活压力剧增,不敢跳槽;
招聘程序员,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跳槽困难,更别说40岁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存在什么40岁现象,这是杞人忧天。不错,程序员确实可以干到40多岁,甚至五十岁,但他们面临的压力却可能是“无法言喻”。
那程序员到了40岁,如何才能不失业呢?
一、成为技术大拿
程序员加强版。你仍然是一个程序员,但你是一个很牛的程序员,凭借多年的积累,你在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已不是等闲之辈。
程序员升级版。虽然你的内在仍然是一个程序员,但你的职位已经升级了,你成为了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
二、成为行业专家
如果你是一名顾问,那么就成为一名业内专业的ERP实施顾问。在当今称为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环境中,企业面临转型,否则就要被淘汰,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转型的方法、途径,都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成为帮助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企业转型期将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实施——管理软件应用顾问人才,估而目前市场的人才不到3万,人才缺口巨大。
三、朝管理方向发展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需要高智商,而且还需要高情商。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果你能胜任项目管理,你就可以胜任战术层的所有管理岗位,甚至你的家庭生活质量,也会提高到新的层次。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一定的天分,有些人无师自通,有些人却怎么也学不会。程序员属于高智商人群,情商却往往存在不足,这注定了只有少数程序员能够成长为项目经理;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的,就更加稀少了。
如果你觉得这几方面都不合适,那你还有几条出路。
一是踏踏实实混日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拿老实的工资,这种员工公司也是非常需要的,一般不会遭遇炒鱿鱼的命运。
二是转行或者创业。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再适合你,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只能转行。如果可以转行,未必是坏事,也许在新的环境中逆袭。
三是当一名自由职业者。就目前的趋势来说,很大部分程序员在入职几年后都会选择当一名自由职业者:时间自由、身份自由、思想自由,最重要的是财务更自由。
‘贰’ 大龄程序员何去何从
大龄程序员做管理、产品、创业去了。
基本上年纪很大了,还在开发一线的都是喜欢编程,喜欢技术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毛病,我相信,大多数的企业都是欢迎的。
编程可能就是写一些算法,递归,解决一个8皇后问题,解决一个汉诺塔问题。但是涉及到软件以及工程方面,一切都变了。而真正能够驾驭大规模系统的人,本身,绝对不可能不精通开发和编程的。
也有网友说,“在我28岁的时候,我担心30岁,结果到了30岁,我还是程序员,然后我又开始担心35岁,等到了35岁,发现公司还有很多40岁的程序员,于是也就没那么担心了。”与其担心未来,不如踏实做好自己。
‘叁’ 37岁老程序员被裁,百来天找不到工作,背后有什么秘密
还是因为这个年纪一般没有了年轻的拼劲了,所以很难找到工作。
‘肆’ 大龄程序员都做什么去了
1、老宋,45岁,国企养老
老宋是76年生人,算起来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人们口中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老宋虽然有点油腻,但是并不猥琐,也不苍老,他那头并不茂密但足以“照顾大局”的乌黑头发很难令人将他与“大龄程序员”联系在一块。
作为一个程序员,老宋是无比幸运的。
首先,他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时,正赶上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他见证了中国IT事业的辉煌时期,虽然这飞速发展和辉煌令他在年轻的时候付出了很多时间和体力上的代价,但是显然他也享受了因此而带来的红利——钱。
其次,老宋毕业后因为所学专业留在了北京,那个时代的步伐是缓慢的,日子是木心笔下“从前慢”的日子。老宋谈了个女朋友,然后结了婚,他们并没有为婚房大费周折,买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两人的收入,轻轻松松地交了首付,甚至在几年后提前还清了贷款。面对之后疯狂大涨的房价,老宋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同事吐槽当时应该把那笔钱用来买二房,而不是去还款。
最后,当互联网人的就业环境迎来“996”和“中年危机”的时候,老宋选择了适时地抽身而退,他为自己找好了出路——进入了一家大央企的信息部门。
因为他的年龄和资历,那家企业给了不错的职级和薪水福利。那里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写不完的代码。虽然上升空间有限,一路能看到头,但老宋并不介怀,他常对新来的小年轻说:“像我这个年纪了,还折腾啥,图个稳定,干到退休得了。”
2、张骏,33岁,转行做产品经理
中国IT界的警戒年纪是35岁,从这个标准来看,张骏还没达到报警的年龄,他尚能搬两年的砖。然而,他在去年放弃了搬砖。
事情的起因在于在别的公司因为疫情业务受损的情况下,而张骏所在的公司因为业务的特殊性反而大大受益,招聘新人的速度赶不上业务增长的速度,张骏和同事们的活一下子多了起来。
张骏在这家公司干了好几年了,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氛围好,加班比较少,薪资与付出成正比。可是现在面对突然增多的工作量,张骏不得不加班处理,而养成了不加班习惯的他对于突然到来的加班是比较排斥的,他还要下班回家发展他的业余爱好呢。
公司老总敏锐地察觉到了张骏的变化,在公司规模急剧扩大、中层管理青黄不接,产品经理缺乏的情况下,老总找到了张骏,希望他能够站到产品经理的岗位上,用他潜在的、尚待挖掘的潜力替公司效力。
张骏最后答应了老总的请求绝不是和老总的考虑一样——招人进来熟悉业务需要时间,团队磨合需要时间,从内部发展人员是不二之选。而是因为老总的一句承诺:做产品经理不需要加班,干完活就能走。
就这样,张骏从一名技术人员转型做了管理人员。然而他仍然没能逃脱加班的宿命,因为他不错的表现,年底拿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3、乔哥,35岁,小公司做CTO
在大公司的程序员都有花名,彼此之间见面打招呼就喊对方的花名,“你好,风清扬!”、“你好,黄蓉!”小型互联网公司就没有这样的文化,如果是平级,往往直呼其名(三个字的名字去掉姓更显亲切),对于上级,则是姓+哥/姐,“王哥早上好!”、“柳姐下午好!”
乔哥就是这样的一个“哥”。
乔哥今年35岁,上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张江一家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搬砖,是一个说不上小、但也不算大的领导,有一个自己的团队,他是leader,大家亲切地唤他“乔哥”。大家接受着乔哥安排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按时向乔哥汇报完成情况,有了解决不了的bug也要叫一声“乔哥”,乔哥给思路或者亲自上手,三下五下,问题就解决了。
去年年初,乔哥因为疫情被困在了老家,他的一个老乡兼校友三番两次地登门拜访,不为叙旧,只为请乔哥加入自己的创业公司,大有“三顾茅庐”之像。
他的老乡,一个集冒险精神和演讲口才于一体的男人,与乔哥相识在大学的老乡会上,并在毕业后保持着联系。老乡前几年辞职出来创业,他曾不止一次地找到过乔哥,希望他能加入他创业的行列,都被乔哥婉拒了。那时忙着加班、拿着高薪的乔哥实在不愿意冒险辞掉工作从零做起。
而这次,老乡成功说服了乔哥。他先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乔哥的劣势:乔哥已经是三十几岁的年纪,这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是个安全的年纪,即使不用担心被裁,也该为自己的出路着想。他再故作谦虚地指出现在自己好歹做出点成绩,总算有脸请乔哥去坐镇。
乔哥总算答应了老乡的请求,但他坚持说自己之所以答应绝不是因为这两个理由,而是那天在老家那间门朝着南边开着的老屋里,老乡灌了他太多的酒,不胜酒力的他被投射进来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脑一热,就答应了老乡的请求。为此,第二天酒醒之后,乔哥差点和老婆吵了起来,他花了好长的时间才说服老婆接受了他的决定。
乔哥做了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老乡说将来公司做大了就是CTO,底下得管着好几百号人,乔哥说他在画饼。
乔哥更忙了,忙着设计架构、技术选型、招聘员工、指导新人,甚至还要和老总兼老乡去见客户,他真是忙得团团转,比“996”还要忙,但乔哥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有盼头。
‘伍’ 2018互联网企业大裁员,高龄程序员压力大,转型还是等着被裁
这几年可以说是裁员的几年,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和企业来说,用裁员来形容自己也是最适合不过了。每年的年底都被称为互联网行业的寒冬,每一个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会很担心自己会被公司裁员,虽然有裁员补偿,但是这样的裁员是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理由的。
公司和企业根据当年公司的发展经营状况,对公司的业务部门以及人员进行调整也是一个正常的企业活动,无可厚非。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程序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职业,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于程序员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想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但是殊不知,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网络,腾讯,阿里巴巴等着名的互联网公司都做出了大大小小的人员调整,其实程序员就是裁员的对象之一。
其实大多数被裁的高龄程序员会选择转型,但是跨入另一个行业同样需要时间和成本,很对人的选择就是选择相关的衍生行业,对年龄的约束性不是很大,而且自己在那个岗位有自己优势的工作。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转型,但是这样的职业转型变化不会很大,只是对行业和市场进行细分,找到自己优势所在的相关岗位和职业,这样即使自己被裁员了,一方面能迅速找到下家,另一方面也不会出现没有收入的情况。
高龄程序员被裁是继续找东家还是转型,关键是看市场对自己的需求,供大于求竞争太激烈,优势不会很大,转型或许是好办法。
‘陆’ 国内很多公司,为什么不愿意要年龄大的程序员
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码农的工资很高,他们在互联网公司里面吹着空调,敲着代码,他们只需要简单的动动手指头,一个月几万块钱的工资就到手了。同时,当我们查看中国所有行业的平均工资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码农的工资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人的工资。在很多情况之下,做得好的码农,他们的工资可以拿到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曾经在跟一个老同学聊天的时候,他说,其实国内的程序员和国外的程序员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大家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不断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毕竟在程序开发这个行业,你在拓展你自己编程实力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项目积累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外程序员和国内程序员比起来,国外有很多大龄的程序员,他们的年龄在国内来说应该到了退休或是被一些公司清除的年纪,但是在国外,他们却刚好风华正茂,他们刚好在很平稳地做着程序开发的工作。很多大龄程序员的为人都很稳重,他们输出的代码问题也很少,而且他们写的代码更规范、更稳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高。
所以当重新评估程序员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轻易的拿年龄来说事情,很多互联网公司觉得当一个程序员到了30多岁,他就应该被更年轻的程序员替代下来,因为更年轻的程序员更能加班,他们没有家庭和孩子,所以他们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年轻程序员的性价比更高,公司可以花费更少的钱来让他们为公司做更多
‘柒’ 高龄的程序员面临被裁员的境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高龄的程序员面临被裁员的境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大多数人都喜欢舒适的生活,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趋于稳定,不愿意在生活中做出很大的改变。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危机依然存在。
所以,面对中年危机,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危机,或者在危机来临时,及时做出改变,找到出路。
‘捌’ 35岁以后的程序员有多惨
35岁以后的程序员,可能被公司列入裁员名单,因为年龄过大,所以公司方面会招聘更多年轻人,把这些老员工所替代,有这么几个原因:
1、程序员在做2、3年之后也就不会有什么新东西了,每天在做的都是一些重复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说程序员是高级蓝领。
2、在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很多人会转向系统架构或者项目管理的方向,写代码之类的工作都留给年轻人去做了。
3、程序员是一项枯燥并且高压性质的工作,长年累月的生活在这种节奏当中,对于身体健康也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8)大龄程序员被裁视频扩展阅读
大龄程序员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机构的能力包括:
1、资源
2、流程
3、价值
资源包括时间,技能,金钱,人脉等;流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模式等;价值观就是自己认为什么重要。这三点放在每一个职场人身上也同样合适。对于技术人来说,会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都是资源,框架设计,逻辑思维,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流程;
是热衷做技术还是喜欢做管理,这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程序员是否具有优势的,是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框架,是快速学习,是个人管理,是创新与创造,是这些应用流程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项目的历练。
‘玖’ 大龄java程序员被裁,准备去乞讨,哪里要饭比较好要
30岁没做到架构师或cto就要考虑转行了,架构师还能再干几年,建议早点转行,以免过几年生活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