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天才程序员有多可怕

天才程序员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22-04-30 08:54:00

① 写过什么样的代码才是真的程序员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或者说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码工作的程序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便如linus这样的天才,也需要通过组成强大的团队来创造奇迹,那些遍布全球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独行侠可以作一些赚钱的小软件发点小财,但是一旦进入一些大系统的研发团队,进入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缺乏这种素质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一些好的程序模块代码,即便是70年代写成的,拿到现在放到一些系统里面作为功能模块都能适合的很好,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软件一升级或改进就动辄全部代码重写,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无谓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测试习惯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专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

② 一个成功的程序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程序员是一种技术工作.在IT的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底层硬件通讯协议的建立. 到数据传输层的处理.到操作系统的建设.到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一直到应用层上各种数 据营销平台的搭建.程序员在里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为IT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
中国有很多精于编码的人.但是中国软件行业.尤其是网络应用开发方面误区很大.很难形成有规模的软件开发力量和产品能力.不但比美国差距甚远.和印度相比也是颇有不 如.这些问题不是在于中国程序员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状况.也不是在于国家和民间对开发 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对技术.对程序开发.对项目设计方面的思想误 区.这些误区.导致了软件行业的产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化和大型复用系统研发能 力.可以说.改变认识误区.是解决软件行业小作坊模式和个体英雄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 的重要工作.
中国有很多小朋友.他们18.9岁或21.2岁.通过自学也写了不少代码.他们有的代码写的很漂亮.一些技术细节相当出众.也很有钻研精神.但是他们被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左右.缺乏对系统.对程序的整体理解能力.这些人.一个网上的朋友说得很好.他们实际 上只是一些Coding fans.压根没有资格称为程序员.但是据我所知.不少小网络公司的 CTO就是这样的coding fans.拿着吓人的工资.做着吓人的项目.项目的结局通常也很吓人.
一.程序员基本素质
作一个真正合格的程序员.或者说就是可以真正合格完成一些代码工作的程序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把它作为基本素质.并不是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把高水平程序员说成独行侠的都是在呓语.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 限的.即便如linus这样的天才.也需要通过组成强大的团队来创造奇迹.那些遍布全球 的为linux写核心的高手们.没有协作精神是不可想象的.独行侠可以作一些赚钱的小软 件发点小财.但是一旦进入一些大系统的研发团队.进入商业化和产品化的开发任务.缺 乏这种素质的人就完全不合格了.
2:文档习惯
说高水平程序员从来不写文档的肯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 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而作为高级 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
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 到极大的麻烦.
3: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习惯
作为一些外国知名软件公司的规矩.代码的变量命名.代码内注释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缩 进的长度和函数间的空行数字都有明确规定.良好的编写习惯.不但有助于代码的移植和 纠错.也有助于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
有些coding fans叫嚣高水平程序员写的代码旁人从来看不懂.这种叫嚣只能证明他们自 己压根不配自称程序员.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是程序员基本的素质需求.
再看看整个linux的搭建.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代码习惯.全球的研发协作是绝对不可 想象的.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员需要理解一个模块的需求.很多小朋友写程序往往只关注一个功能需求.他们把性 能指标全部归结到硬件.操作系统和开发环境上.而忽视了本身代码的性能考虑.有人曾 经放言说写一个广告交换程序很简单.这种人从来不知道在百万甚至千万数量级的访问情 况下的性能指标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样的程序员.你给他深蓝那套系统.他也做不出太 极链的并访能力.性能需求指标中.稳定性.并访支撑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作为程 序员需要评估该模块在系统运营中所处的环境.将要受到的负荷压力以及各种潜在的危险 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就这一点.一个成熟的程序员至少需要2到3年的项目研发和跟踪经 验才有可能有心得.
5:复用性.模块化思维能力
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程序员有这样的抱怨.写了几年程序.变成了熟练工.每天都是重复写 一些没有任何新意的代码.这其实是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浪费的地方.一些重复性工作变成 了熟练程序员的主要工作.而这些.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 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 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 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 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 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块代码.即便是70年代写成的.拿到现在放到一些系统里面作为功能模块 都能适合的很好.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公司软件一升级或改进就动辄全部代码重 写.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无谓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6:测试习惯
作为一些商业化正规化的开发而言.专职的测试工程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专 职的测试工程师程序员就可以不进行自测,软件研发作为一项工程而言.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就是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的代价就越低.程序员在每段代码.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进行 认真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将一些潜在的问题最早的发现和解决.这样对整体系统建设的效 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证.
测试工作实际上需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调用的测试.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 调用下完成基本功能.这是最基本的测试职责.可惜在很多公司这成了唯一的测试任务. 实际上还差的远那,第二方面就是异常调用的测试.比如高压力负荷下的稳定性测试.用 户潜在的异常输入情况下的测试.整体系统局部故障情况下该模块受影响状况的测试.频 发的异常请求阻塞资源时的模块稳定测试等等.当然并不是程序员要对自己的每段代码都 需要进行这种完整测试.但是程序员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代码任务在整体项目中的地位和 各种性能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测试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这需要上面提到的 需求理解能力.
7: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程序员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职业.因为一种技术可能仅仅在三两年内具有 领先性.程序员如果想安身立命.就必须不断跟进新的技术.学习新的技能.
善于学习.对于任何职业而言.都是前进所必需的动力.对于程序员.这种要求就更加高 了.
但是学习也要找对目标.一些小coding fans们.他们也津津乐道于他们的学习能力.一 会学会了asp.一会儿学会了php.一会儿学会了jsp.他们把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盲目 的追逐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和名词.做网络程序不懂通讯传输协议.做应用程序不懂 中断向量处理.这样的技术人员.不管掌握了多少所谓的新语言.永远不会有质的提 高.
善于总结.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每次完成一个研发任务.完成一段代码.都应当有 目的的跟踪该程序的应用状况和用户反馈.随时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逐步提高. 一个程序员才可能成长起来.
一个不具备成长性的程序员.即便眼前看是个高手.建议也不要选用.因为他落伍的时候 马上就到了.
具备以上全部素质的人.应当说是够格的程序员了.请注意以上的各种素质都不是由IQ决 定的.也不是大学某些课本里可以学习到的.需要的仅仅是程序员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意识上的问题.

③ 世界上最顶尖的程序员都有谁

世界上最顶尖的程序员我不知道(别揍我)
但我知道世界上最鬼才,最恐怖的程序员,他就是人称电子杀手的霍兹。

④ 腾讯知名游戏程序员毛星云意外身故,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毛星云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毛星云在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在毛星云还没有进入腾讯之前,毛星云就已经自主编写了关于游戏开发的收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游戏新手从事游戏开发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毛星云本身就是很多游戏开发人员的入门导师。

一、毛星云因为意外而身故。

毛星云是腾讯公司的天美工作室的着名开发人员,同时也是游戏界知名的开发程序员。有新闻表示毛星云因为抑郁的问题而跳楼身亡,这个事情令大家感到大为震惊。在外界看来,毛星云是一名非常成功的游戏开发人士,谁也没有想到毛星云会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⑤ 程序员是不是得特别聪明

聪不聪明到不一定,但是发散思维一定要强,逻辑思维能力要强。

⑥ 程序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文档习惯说高水平程序员,从来不写文档的肯定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档是正规研发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代码程序员,30%的工作时间写技术文档是很正常的,而作为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缺乏文档,一个软件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在未来的查错,升级以及模块的复用时就都会遇到极大的麻烦。

⑦ 有哪些早逝天才程序员

艾伦·斯沃茨(AaronSwartz),这名程序员的一生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一点而已不为过。艾伦·斯沃茨1986年,AaronSwartz出生。3岁,会识字、玩电脑。12岁,自己在房间里建了个类似维基网络的网站13岁,参与构建RSS15岁,参与构建CC知识共享17岁,入读斯坦福大学18岁,辍学并与人创立Reddit网站19岁,卖掉Reddit,成为百万富翁21岁,下载并公开270多万份美国联邦法院文件,受FBI调查23岁,在哈佛大学任研究员。24岁,通过MIT下载大量JSTOR公司的学术期刊文章,遭国家安全局钓鱼执法,面临严重刑事指控。24岁,参与领导反对《禁止网络盗版法》(着名的SOPA法案)并取胜。26岁,自杀身亡(2013年)2013年,这位敏感的26岁天才在纽约布鲁克林女友的家中上吊身亡。家人和他的同行、师友在悲痛之余,纷纷发表声明,指责麻省女检察官奥尔蒂斯和助理检察官海曼的迫害,是导致天才陨落的重要原因。万维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爵士为他写下悼词:“亚伦死了,全世界流浪者,我们失去了一位智叟。正义黑客们,我们一道下沉。所有的父母,我们失去了一位孩子。我们一起哭泣。”在这个Web2.0时代,也许这是除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之外最重要的死亡事件。斯沃茨和乔布斯一样,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也都生在技术全球领先的美国,很早就成为这个世界最优秀的人群的一员,但他却走了和乔布斯完全不一样的道路。2000年,还在伊利诺伊州某中学读书的斯沃茨才14岁,就荣获ArsDigita青少年网站创意设计大奖,奖品是1000美元,以及6月免费去麻省理工学院(MIT)参观的机会。他由此和蒂姆·伯纳斯-李爵士等网络名家座谈。正是MIT的这次访问和座谈,让少年斯沃茨和美国互联网研究核心人群接上头,他得以有机会参加RSS1.0协议的设计工作。虽然斯沃茨参与的1.0版本并非目前网站阅读协议RSS的主流版本,但这种各网站遵守同一协议、免费给读者分享资源的概念,就此在他的心灵扎下了根。艾伦·斯沃茨像很多美国的天才IT青年一样,斯沃茨考上斯坦福大学,一年后辍学创业,建立了资源分享网站Infogami,该网站后来兼并了Reddit(美国着名社交新闻网站),并且卖给了康泰纳仕出版集团。因此他能衣食无忧,更加积极地继续追求他网络信息共产主义的梦想。不过,哪怕是在全世界最能给IT天才机会的美国,他的这个梦想也触到了体制的底线。斯沃茨认为,既然知识和公共资源的生产是由公共资金支持,那么成果应免费分享给全人类。第一次行动是针对美国“法庭电子记录公共权限”(PACER)。出于成本考虑,美国联邦法庭PACER数据库每份文档收取读者8美分查阅费。2008年,斯沃茨编了程序下载了20%的文档并免费分享了出去,此举受到了FBI调查,但幸亏没有成诉。第二次行动他走得更远,在自己早年接受启蒙的MIT校园,下载了400万份JSTOR论文,最终遭难。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成了体制的边界。MIT的一位学生在1月13日哀悼斯沃茨的聚会上说,“他就是我想变成的模样”,但这样的道路的代价颇为惨重。美国的天才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成为斯沃茨还是成为乔布斯的选择,前者为人类知识共享奋斗,冲撞或规避版权这一前互联网时代的壁垒,后者遵守体制,建立自己的电子资本帝国。似乎无法过分指责麻省明星检察官奥尔蒂斯,毕竟美国政府也和她一样,积极在全世界范围内维护旧有版权结构的权益,推动国内的SOPA/PI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与《保护知识产权法案》)立法,国际上的ACTA(《反仿冒贸易协议》)和TPP协议(跨太平洋[-0.49%资金研报]伙伴关系协议,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推动的重要议题)签订。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只有欧盟议会坚定地对旧版权制度说不,毅然否决了欧洲各国政府签订的ACTA协议。知识共享的法律定位,尚未得到大部分国家承认。在这样的情况下,斯沃茨几乎是孤独地在和版权体制作战。当共产主义刚刚在欧洲出现的时候,也出现了许多敏感和忧郁的诗人无产者,也无情地被当局剿杀。等到整个欧洲几乎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福利梦想、但否决了乌托邦的政治构架时,人类已为那些年轻先锋的梦想,付出了近一个世纪沉重的血泪代价。艾伦·斯沃茨而斯沃茨,就是互联网世界的数字共产主义先锋,今天无法简单地用错和对为他贴标签,但未来人类的数字民主历史上,一定会有他年轻清晰的名字。

⑧ 布拉姆·科恩个人资料!

布拉姆•科恩的 BT 软件创始者:奔流的字节
在网络泡沫破裂后的两年里,人们基本上只能在布拉姆•科恩(Bram Kohen)的小餐桌旁找到他。开头他在旧金山的诺布什尔,后来是在奥克兰。他注视着他那台戴尔(Dell)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一行接着一行地编写程序。棕色的长发不时垂下来,遮住了他的双眼,他不断地将头发缕到耳后。科恩也曾停下来,有几个晚上他去了夜总会;有一次,他帮助组织了一场编程会议;还有一次是去阿姆斯特丹旅行。但他最终又坐到木椅上,回到键盘边。他的笔记本摆在几本书上面,他的脊背挺得笔直(这要归功于他上过的姿态课)。就这样,他写出的程序越来越多。起先,他靠在网络泡沫时期挣到的钱过活,存款花光后,他开始用信用卡。到后来申请信用卡变得严格,因为欠债,他已经不能享受先期利率了。朋友们不禁要问: 他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找份工作?科恩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忠告,他决心破解一个令他着迷的难题。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如何在既不产生高额费用、又保证不经常断线的情况下,实现电影、电视剧、游戏之类大文件的传输,就是程序员面临的一大难题。科恩认为,他能找到解决办法。他需要的是时间、好的代码和硬生生的智力。这三者他都有,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他说,“我并不担心,一个原因是我知道我所做的事确实很酷,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已经破产,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科恩并非在自谦,他从来没有自谦过。他今年 30 岁,说话很直率,听不出什么城府。他谈论什么(包括他的病)都用这种语气,这是因为他患有亚斯伯杰症。这种病被称为“小教授综合症”,是一种程度较轻的自闭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具备超人的能力,但难以与别人正常交往。一位研究人员称: “即便那些能够很好地对付自身缺陷的人也会给人以怪异的感觉。”科恩病情比较严重,他经过很大努力,才做到了在别人和他说话时看着他们的眼睛。但这种病也有好处,它使科恩能够专心地思考下载问题。

他思考出的成果便是 BitTorrent(BT,俗称“变态下载”——译注)。这种软件看似简单,却成了最热门的下载方式,可以下载比音乐文件还大的软件,既包括合法的软件(比如 militaryvideos.net 上的业余爱好者拍摄的伊拉克战争视频),也包括盗版的软件。它使得下载好莱坞的最新电影变得轻而易举。你只需免费下载 BT 软件(已经有 4,500 万人这样做了),再等待几分钟到几天时间就行了。一个名叫 TorrentSpy 的网站(与科恩无关)帮助人们寻找可供下载的内容,平均每天为 BT 新添 600 多个文件,比如微软公司(Microsoft)的 Office 2003,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后窗》(Rear Window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鬼语者》(Ghost Whisperer)[可供珍妮弗•拉夫•休伊特(Jennifer Love Hewitt)的忠实影迷欣赏的高清晰版],还有一个包含了 400 多本《神奇蜘蛛人》(Amazing Spider Man)漫画的扫描文件。这些大文件的下载令 BitTorrent 成为互联网最有影响的一股力量,占到了网上字节流量的 20%,是点击网页、收发邮件、在线观看视频文件等最平常的在线操作所产生的流量的一倍。

影响力大了,强敌当然也随之而来。你大概能猜到要发生什么。21 世纪初,音乐共享网站 Napster 和 Kazaa 方兴未艾,最终被唱片公司告倒。BitTorrent 无疑会是下一个被告,特别是好莱坞已经感觉到压力了。据网络媒体评估公司 BigChampagne 统计,现在已经有 170 万部好莱坞电影可以通过 BT 下载,而且多数是热门影片,这一数字比 2004 年增长了 12%。分析公司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估计,下载让好莱坞损失了 8.6 亿美元,相当于票房收入的 4%。同年电视剧的下载数量增加了 150%,其中有 70% 是通过 BT 下载的。BigChampagne 的 CEO 埃里克•加兰德(Eric Garland)说: “这就好比大卫与巨人哥利亚之战,那个在键盘边上编写出极具破坏性程序的小孩是大卫。”

但现在事情有了变化: 娱乐业似乎愿意容忍这个破坏分子。去年 9 月中旬,唱片公司向 7 家影响大的下载技术公司发出了终止不当竞争函,包括 BearShare、LimeWire 和 eDonkey(eDonkey 的 CEO 已被迫向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宣布,他“认栽了”)。值得注意的是,BitTorrent 不在这次攻击对象之列。2004 年冬天,电影业向提供需使用 BT 下载的盗版内容的网站发动攻击,却放过了 BitTorrent 公司本身。科恩没有反抗娱乐公司,而是去讨好它们。去年 7 月,他会见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Dan Glickman),两人在贝弗利的半岛旅馆畅饮,格里克曼对他赞赏有加: “他是个特别聪明的家伙。”格里克曼说,好莱坞明白,现在是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了。“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就有机会把产品介绍给千千万万更多的人。”

想知道科恩如何躲过了好莱坞的惩罚,就得进入他的头脑。科恩更像是一位发明家而不是创业者,从未声称要挑�权威。他还坚持说,自己从未下载过一个侵权软件。Napster 公司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梦想改变音乐行业,科恩对此根本不关心。不过,在他尚未推出 BT 的 1999 年,他曾在自己的网站上说过: “要建造一个系统,以传播信息、搞数字盗版、合成药物、发展无信任度交往……”他坚持说,那是对网络人革新性思维的丑化模拟。BitTorrent 从不搞加密,也没有隐藏过用户的活动状态(下载者要当心了)。这支持了他的说法。他说他制作软件只是想……唉,他也说不清是为什么。“我想搞一些有回报的东西。”等到做成了,他又会去搞点新玩艺儿。他父亲不得不逼着他在工作之外,多交几个朋友。

2005 年 9 月份,风险投资公司 DCM-Doll 资本管理公司(DCM Doll Capital Management)给科恩的新创企业投资了 875 万美元,它相信科恩能把 BitTorrent 变成一门生意。现在,科恩必须证明他不仅在编程领域出色,还要证明自己在捉摸不定的公司世界一样能获得成功。在编程领域,规则主宰一切,一个理论是对是错,可以很明确地加以判断。而管理公司则需要寻求平衡与妥协,而且智慧并不总能战胜愚蠢。他的父亲巴里•科恩(Barry Cohen)说: “他一定会把做首席执行官看成一件可以分析并能得出结论的事情。我想他并不天生具备当首席执行官的素质。”巴里 科恩是新泽西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去年9月的一天,科恩坐在华盛顿的万豪沃德曼公园饭店(Marriott Wardman Park)的大厅里,他脱掉了脚上的麦乐登山鞋(Merrell),把脚(穿着 Gold Toe 牌�子)插进长沙发椅里。他刚用一根印着 ABC 家庭频道(ABC Family)字样的桔黄色大号铅笔做完一本数独(Sudoku,一种数字填充游戏——译注)游戏集里的填数题。几个小时前,他在为几家控制互联网主干的公司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大庭广众之下,他以印度式的盘腿坐在沙发上,把鞋子整齐地摆放在身前,对我解释了 BT 软件的影响。之后,他不再和身边的人闲谈,而是高兴地说起了数独游戏: “这种游戏对人是个很好的调节。有不少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就能破解任何数独游戏。”

每当想到什么问题,科恩总爱发表一通听上去深思熟虑过的独白。在一次早餐上,他说起了薯条与薯饼的不同、电信公司濒临破产的原因以及汽车油门的演变。(现在,为了帮助做家务杂事,他正努力学驾照。他妻子已经怀上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他在每个话题上的发言都很独到、优雅,显然是在脑子里斟酌过的。话说完了,他常常发出不连续的大笑,瘦弱的身子骨在笑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他在 LiveJournal 网站建立的博客也充满了这种深刻的见解,看过的人一定会引以为必读之物。DCM 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赵克仁(David Chao)说: “无论你和他说到什么话,他总喜欢做深入的讨论。这是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策划者的典型标志。”

科恩在曼哈顿上西区长大,父母发现他有了不起的头脑,但缺少了某样东西。6 个月大时,他会把一块积木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玩上几个小时,同时还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他最早学会说的几个词儿是“翻到”、“运行”、“打印”……全是从家里那台 Timex Sinclair 计算机发出来的。5 岁时,他就用这台计算机学习编程。显然,他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但和同龄孩子的隔阂却越来越大。他的弟弟、BitTorrent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罗斯(Ross)说: “在社交方面,一直和别人不一样,他很难交到朋友。”罗斯仍然不相信哥哥患有亚斯伯杰症。实际上,这种病被确认的时间并不太长。甚至到了 1994 年,在医生的宝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Disorders)里,也没有对它的详细论述。而在此前一年,科恩已经从公立精英学校史图维森公立中学毕业了。

如今,科恩承认: “我知道我很怪,与别人交往时有很强的失败感。过去,我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所以有许多事情搞不懂,现在我已经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事情我能回忆起很多。”对社交的困惑,使人们以为他不是个叛逆分子就是爱逃避的人,或者两者都是。他差点没通过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课,因为他在考试时做完第一道题后,就拒绝做其余 49 道题,宣称这些题不过是第一道题的变形。我给他的学校打过电话,询问科恩在当数学小组组长时的情况。接电话的负责人张口就说: “那是个爱胡思乱想的家伙!”

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这种看法。1992 年,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前研究人员巴特•塞尔曼(Bart Selman)在纽约大学发表关于计算机科学一个生僻领域的演讲,科恩不请自来。他缠着塞尔曼,提了一些很精辟的问题。塞尔曼给了他一般只向大学学生提供的暑期实习机会,还让他接触用于解决蛋白质折叠、复杂物流等大型问题的软件里的新型算法。目前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授的塞尔曼说: “我们让他尝试这项工作,他没说什么就走开了。一周后他说: ‘嗨,我找到了加快一百倍的方法。’许多科学家-世界知名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布拉姆来了之后,做出了新成绩。”

可惜,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理工学校并不看中科恩的天才,它们更注意他那令人失望的学分。他去了布法罗大学,两年后就退学了。塞尔曼说,后来只和科恩有过一次联系。神童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否能写一封到 RadioShack 公司的推荐信。当时,科恩因不服从领导,刚被金考公司(Kinko's)炒了鱿鱼,而网络正在兴起,他开始在一家又一家网络公司打工。大概在此期间,他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他的行为动机与方式。在读过很多资料后,他认识到自己患有亚斯伯杰症。通过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动机,科恩已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他的妻子从前是位系统管理员,他俩在 2004 年结婚。在妻子眼中,他的这个病甚至也有优点。“她觉得我坦率得可爱。”科恩如是说。接下来的难题,使科恩让自己与世隔绝,也最终让全世界把他看作明星,而不再是喜欢胡思乱想的家伙了。

在 BT 软件出现之前,大文件的传输极为缓慢。假如你在网上搜索到某人有你想要的电视或电视剧,你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你要等待字节一点点传到你的电脑上,再组装成文件。有时候,你还等不到这时候。科恩突发奇想,他把文件分割成片段,通常为 1,000 份,让众多下载用户分担传输的痛苦。一台用户端机器上的 BT 软件可以与其他准备下载同一文件的用户进行“对话”,自动交换各自所需的片断(见图示)。用户越多,下载越快。科恩还在软件里加进了一些精明的设计。比如,机器下载文件的速度相当于它们上传该文件的速度。这是为了阻止有人企图吃白食,光接收不贡献。程序还总是首先找到并提供上传文件中被下载次数最少的片段。这是为了让更多的机器首先下载这个片段,增加它的被下载次数。

2003 年,BT 软件得到了第一次实际应用测试,检验了这一原理是否能不限规模地加以应用。开源软件公司 Red Hat 在 2003 年发布了 Red Hat Linux 9 操作系统。对该产品的需求极大,用户纷纷下载,导致 Red Hat 的服务器瘫痪。但德国奥登堡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艾克•弗罗斯特(Eike Frost)有幸得到了这个软件。他把它放在 BT 文件里,并在热门技术网站 Slashdot 上发布了链接,邀请网友前往下载。人们蜂拥而至。三天内,Red Hat 的用户交换了 2,115 GB 的数据,容量相当于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高峰时,有 4,500 台电脑同时交换文件片段,上传和下载的速度达到了每秒 1.4 G。弗罗斯特估计,如果他租一条专线来处理这么大的流量,要花费 2 万至 6 万美元。实际上,他只付了 99 美元的服务器占机费。

盗版者看到了好处,但一些合法的企业也看到了好处。游戏制作商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利用 BT 发送游戏《魔兽争霸》(World of Warcraft)和补丁。这款游戏有两 G 大,相当于 3 张光盘的容量。暴雪娱乐公司首席运营官保罗•撒姆斯(Paul Sams)说: “许多人下载了我们的游戏,没有上百万,也有几十万。”Sun 公司(Sun Microsystems)通过 BT 向数十万用户提供完整的 Open Solaris 操作系统。它还打算在今后几年更多地借助 BT,将所有软件变成开源代码的软件。动画片巨头 ADV Films 等公司也把 BT 当作向大量影迷放送预告片的最佳办法。

这些令人兴奋的事情足以让人对公司充满信心,但一件事除外: 没有哪家公司向 BitTorrent 支付一分钱。科恩制作的是开源软件,谁都可以修改、发送和使用。BitTorrent 网站得意地声称: “本公司只接受捐款,数额不限。”DCM 注入的资金将用于支付当前 13 名员工的工资,但无法保证公司的长期生存。不过,科恩和首席运营官阿什温•纳文(Ashwin Navin)已经根据科恩的想法制定了蓝图。

纳文今年 28 岁,他在 BitTorrent 的办公室里向我描述的,是一家媒体公司的蓝图。公司的办公室是由一间仓库改装的,位于旧金山老港附近。纳文解释说,BitTorrent 实现的媒体等式是最昂贵的部分——分销——的大众化。现在是它依靠内容来赚钱的时机了。公司计划打造基于宽带内容的新市场,这个市场有点像 iTunes,也有点像 eBay。公司可为想销售(当然也可以是赠送)内容的商家提供内容存放场所,并为内容编目。它可以向卖方收取少量佣金或相关广告费用作为营业收入。市场建成之时,公司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网络 2.0 时代(Web 2.0)商业模式。公司还与 AskJeeves 开展合作,在 BitTorrent 网站主页上建立内容搜索引擎,借以销售广告。

搜索广告?网络市场?就差把播客也用上了。BitTorrent 出自编程天才之手,但它的商业模式完全谈不上新颖。Google 在今年春天推出了 Google 视频(Google Video),允许用户发布流媒体(但与 BitTorrent 不同,不允许下载)。用户也可以销售他们的内容。更可怕的是,Google 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这使得 BitTorrent 简单廉价的大文件处理办法变得不那么实际和必需了。去年 10 月中旬,苹果公司发布传闻已久的视频 iPod,用户可以通过热门软件 iTunes 下载电视剧和皮克斯公司(Pixar)的动画短片。纳文说,Google 和苹果都是竞争对手,但 BitTorrent 不仅提供电影和电视剧。此外,他还估计宽带将使苹果公司“付出巨大代价”。

这些可怕的竞争对手带给 BitTorrent 公司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商业上的。它要拿出自己的服务来。所以,今年夏天,他们请来了弗雷德•戴维斯(Fred Davis)。他是唱片业传奇人物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之子、娱乐界知名律师。他们要他负责同音乐公司的谈判事宜,以争取销售各类音乐产品的授权,包括专辑、MTV,以及大到一张 CD 也装不下的高保真音乐。戴维斯说: “人人都知道 BitTorrent,当我打电话说: ‘见个面吧?他们想合法化,’所有公司都欢迎我们。”纳文暗示,公司和好莱坞也在进行类似的谈判。

科恩知道,公司需要纳文这样的人来运营。纳文魅力十足,科恩离不开他。但科恩并不打算过分放权。他说: “我现在还是首席执行官,因为别人当首席执行官我不放心。”为了让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一个劲儿地试图预测未来,把整件事看成又一个待解的难题。“我真心希望,那么多的内容制作人都能通过在网上发布内容赚到钱。”接着,科恩又列举 Google 和 eBay 作为榜样。他强调,创造这样一个市场,对内容制作人和他们的公司都有好处。“但为别人挣钱,比为我自己挣钱更令人感到骄傲。为自己挣钱也说得过去,但人们多把为别人挣钱当成一个高尚的目标。” 在媒体界和娱乐界,几乎人人都认为,数字销售是大势所趋。随着宽带费用下降、媒体大公司的技术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产生了控制连接消费者的渠道、让中间人去死的强烈愿望。去年 9 月底,在作为好莱坞要人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前迪士尼公司 CEO 迈克尔 艾斯纳对同行说: “我们不应该为同侪传送(Peer-to-Peer)、Wi-Max 或是 802.11 这些技术行话感到惊慌,我们要接受它们。”那么,BitTorrent 会不会与电影公司携手走进乐土呢?这还不好说。

目前,好莱坞只是暂缓了对 BitTorrent 的判决。对有些人来说,这已足够。公司的投资者肯定在盼着 Skype 的故事发生在它身上。Skype 是一家新兴的网络电话企业,不久前被 eBay 以高达 4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CM 的赵克仁说: “我坚信,在 BitTorrent 统治了大部分网络传输,而且拥有 4,500 万用户的时候,你已经可以把它变成钱了。”

不过,对于科恩是否将始终引导这一过程,还很难说。亨利•考茨(Henry Kauts)曾在贝尔实验室与科恩亲密共事过,现在是华盛顿大学教授。他认为,BitTorrent 能不能带来回报,科恩根本不会关心。2004 年秋天,这位前实习生突然走访了考茨的办公室,向他询问了有关稳定性测试方面的问题。两人还谈起了离开贝尔实验室的情况。科恩提到了 BT,但讲得不多。这让考茨觉得奇怪。他说: “我想,如果 BT 被定为非法软件,不得不消失,是不会对科恩有什么精神打击的。他只是把 BT 看成一个他已解决的有趣难题而已。”

⑨ 学计算机的人有多可怕

学计算机的你们伤不起
1.说开心的都不是程序猿。不错,程序猿工资是比普通阶层高那么一点,但是真的也就高一点,人家前台文员拿三千,程序猿就拿5000。真正高薪的程序猿也就只有在大企业的程序猿,普通的小公司都是最少的价钱做最多的事,连续加班好多天就不说了,还各种通宵熬夜薪水不见长。业内的经常都会听到有程序猿猝死的消息,这样的工作你做得开心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你的收入却得不到多少增长,相对的做产品之类的,绝大部分都是到点就下班的人,而他们的薪水却比程序猿只多不少,你说做程序猿开心吗?

2.计算机类的专业好像一直都非常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如大数据、AI人工智能近年来更加火热。特别是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了一个校招薪酬数据,动辄30万以上的薪资更加羡煞旁人。但是!你可知道,想拿到这样的薪水,需要非常优秀的能力,而且还要经常加班到深夜,这往往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吧。

2什么样的人适合学计算机
从性格上说,中性或偏内向的人适合从事电脑工作(我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因为内性的人一般不太喜欢“外交工作”,也不太喜欢工作中有太多的沟通方面的事,要让他天天与人耍嘴皮子,或跑南闯北的事他一定不喜欢,但这并不是说明他就没有表过能力或处事能力,也许他的书面表达能力或应变比你还要好(比如俺)。从事电脑工作一般上述事情就相对比较少,并且电脑工作还需要有“坐功”的人才行,一般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喜欢静,“坐功”不用练就比性格外向的人“功力”好,工作效率也会很出色,差错还会比其它人少。

从爱好上讲,喜欢电子,数码产品的人,遇到问题喜欢寻根求源,能举一反三,想象能力比较好的人比较适合。为什么说“喜欢电子,数码产品的人”比较适合,因为现在高科技数码产品月新日异,比如有些人看到朋友手中有个新“新玩意儿”觉得没摆弄过,便最多瞟一眼,而有些人却要接过来总想搞清楚怎么使用,一般后者这些人都对电脑也有很多的好求知欲。为什么说“遇到问题喜欢寻根求源,能举一反三”的人比较适合,因为仅仅电脑这一方面的知识,就够你“活到老学到老”了,远远不止“十万个为什么”,还有电脑知识中有很多共同点、相似处、同道理。所以你必须能“举一反三”。为什么说“想象能力比较好”的人比较适合,因为我们电脑工作者一般不只是做一个普通的文员,打字员,不说搞研发,至少也应该要懂一两种软件的专业技术,一般的软件都需要我们不但要懂基本操作,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由虚拟到实际,有无形到有形。所以然也。

⑩ 程序员里的天才

你算一下每小时你可以写多少行程序,每天你写的程序行数又是多少,乘以365,就是一年你最多能写的行数

——————————————————————————————————————————————

比如,一个神人,一小时100行,一天10小时有效工作时间,一天的工作量就是1000行

乘以365就是365000=36万行代码

——————————————————————————————————

如果1千万行都是自己写的话,一个小时就需要以上工作效率的30倍,
也就是说一个小时你要完成3000行的代码

3000行代码是我作自我评测的时候,半个月的工作量。。。。。。

这么说,你有概念了没有?

阅读全文

与天才程序员有多可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定义数据类型 浏览:874
安卓pdf手写 浏览:427
什么是app开发者 浏览:284
android闹钟重启 浏览:101
程序员失职 浏览:518
在云服务器怎么改密码 浏览:586
服务器pb什么意思 浏览:940
51驾驶员的是什么app 浏览:670
php静态变量销毁 浏览:886
编程买苹果电脑 浏览:760
flac算法 浏览:497
reactnative与android 浏览:663
程序员是干什么的工作好吗 浏览:258
kbuild编译ko 浏览:469
条件编译的宏 浏览:564
韩语编程语言 浏览:646
小程序开发如何租用服务器 浏览:80
怎么把钉钉文件夹保存到手机里 浏览:71
兵法pdf 浏览:645
app格式化下载不起怎么办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