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程序员为什么都穿得那么丑
是什么力量
让任何地方的程序员
都享有免于体面的自由
在今天的社会里,工程师往往代表着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每当普通人听到这个头衔,总会报之以敬仰的目光:
但有一种工程师,虽然也是如假包换的高级技术人员,却很少能享受到和同类相近的社交待遇:程序员。
和工程师的耀眼形象不同,多数人眼里的程序员更接近于一群情趣干瘪的宅男,而非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群体。网络上嘲笑程序员的段子俯拾皆是,简直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客观而言,这些评价并不公正。作为高级技术人员,多数北上广的程序员都能做到月入万元以上,毫不逊色于其他工程师或职业。大多数嘲笑程序员的人,实现阶层逆袭的可能性都远远不及。
由极客学院发布的2016年程序员薪资统计
不过,程序员群体遭到戏谑的原因实在也不难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与自身收入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匹配的服饰装扮。
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中国:硅谷技术精英的固定装束,也早已引起美国人民的注意。
美国网络总结的硅谷精英日常着装
美剧《硅谷》(2014)中的程序员形象
程序员为什么穿得如此不讲究?这种鸡立鹤群的行业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程序员,曾经的体面人
程序员平凡的打扮的确很难让人联想到头顶光环的工程师。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凭借技术创新带来的财富,工程师们的服饰早不复为从前的中下层匠人可比。
在阶层分明的正常社会,社会审美风尚往往是向上看齐。作为新富阶层的工程师,很快就如同旧时代的贵族一样穿着考究,其绅士派头俨然与政客难分轩轾。
例如,发电机的发明人迈克尔法拉第出生于寒微之家,但留下的照片却都身着礼服:
而出身农家,仅仅中学毕业的着名电气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也总是一副上流社会的打扮:
同时期出身富商家庭的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和法拉第、西门子的着装风格非常相近,很难看出双方存在什么阶级差异:
即便在电脑的发源地美国,早期程序员(或者说软件工程师)的着装也完全是上流社会的造型。
由于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基础是数理逻辑,所以最早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为数学家出身。他们来自美国的各大名校,其学院历史悠久,无论师生都对穿戴正装习以为常。
1939年的斯坦福大学旧照
1950年代的普林斯顿大学,大部分师生穿戴西装上课。这种偏向舒适的风格被称为常春藤联盟风格,对美国主流西装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图片来自:LIFE
因此,在这批人物的活跃时期,早期程序员也都衣着体面,绝不会在着装方面遭到企业家、政客、金融从业者的鄙夷。
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冯诺依曼身着正装站在计算机前
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数学家约翰麦卡锡也是西装笔挺
体面人是怎样堕落的
然而,正是因为程序员与大学的紧密联系,导致程序员的着装文化发生历史性转折。
1960年代中期,随着反越战、民权运动和嬉皮士运动的兴起,欧美的学院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嬉皮士运动中,学生们为了反抗既有的传统秩序,把传统着装体系中整洁、体面的绅士派头视为对个性和自由的压迫。休闲随性的便装和体现流行文化的奇装异服取而代之,在现代服装体系中的地位陡然上升。
这场学生运动对大学着装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基本摧毁了西方大学里的正装习俗。如今,几乎没有哪个学生还会西服革履地前去教室上课,甚至老师们在讲课时也大多身着休闲装:
所幸的是,对于较传统的行业,职业着装已有行业惯例,学院时尚影响有限。即便藤校毕业的嬉皮士,一旦成为律师、医生或商务精英,还是该穿什么穿什么。
1970年代初就读于耶鲁法学院的两位嬉皮士
然而,计算机编程却是与学院研究前沿关系紧密的新兴行业,完全不存在任何职业着装传统,因此给了新兴的高校着装文化可乘之机。
经历嬉皮士运动的老一代程序员,直接把学院着装带到工作当中,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着装文化。例如 Java 编程语言的创始人詹姆斯高斯林(下图左),其装束非常接近程序员的标配。
与之类似的,还有 C++语言的创始人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对服装品味同样不讲究。
程序员们随性的着装在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扩散后,给美国社会留下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里的电脑高手几乎都是一副自由散漫的扮相:
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反派程序员
2007年影片虎胆龙威4中的黑客
电影社交网络中的程序员男主角,与一旁传统装扮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
而相比于见过世面但故意逆反的美国 geek,中国程序员的不修边幅更有底气:因为中国大学生几乎从未有过体面人的经历。
1952年高校改制后,中国高校提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民国时代高校流行的西装和学生装都被革除。
当1960年代的西方大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在大学里反对正装时,中国的大学生还穿着劳动人民的服装或军装,最体面也不过中山装而已。
这套传统的服装语言,在改革开放后迅速遭到淘汰,但体面的着装文化至今仍未能确立。穿背心拖鞋上课已是中国高校常态。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程序员,由于大多出身于传统技术行业,出于工程师自觉,反而是一副复古之风,普遍喜欢正装出镜。
机电技术员出身的王江民,作为中国程序员界的老前辈,留下的媒体照片几乎全是西装、领带、白衬衫、金丝眼镜
直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程序员与传统工程师的生涯轨迹偏离得越来越远,信科或软工专业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校到企业的直达,后来的几代程序员,在着装方面才逐渐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作为后起之秀的丁磊,服饰风格显得休闲了许多
穿正装,有什么用?
除了着装文化的影响,程序员不注重仪表的原因和工作性质也是分不开的。
程序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对产品的不定期维护(升级功能,修正 bug)显着延长了他们的加班时间。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许多程序员一直处于精神疲惫状态,顾不上保养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由于全天候生活在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社交状态下,程序员们自然也不需要注意衣着搭配。
一旦社交需求有所升级,程序员们并不会固守刻板印象中的邋遢形象。如比尔盖茨这类公司老板,功成名就后,宅男气质迅速被商业精英的气息冲淡。
比尔盖茨在1984年的办公照
比尔盖茨标准像
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出席一些正式场合时也会以体面的西装示人:
反过来说,假如长期与世隔绝,那么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你的服饰品味估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跌落到和程序员一样的水平,甚至更糟。
例如,在普通人眼中,狭义上的宅男(游戏宅、动漫宅)和程序员往往可共用同一张标准像,但二者的重合度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㈡ 为什么中国的程序员总被称为码农
最后,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程序员朋友,请你好好珍惜他,因为他们不像口中所说的那样老土和死板,相反,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大世界。
㈢ Java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环境如何是你喜欢的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大多数程序员的工作环境还是和图中相同的。至少我待过的公司基本都是写字楼,然后是办公大厅,相互之间有挡板这种。
目前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互联网行业普遍处在红利期,程序员工作的硬件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好。很多互联网公司会给程序员配备更加舒适的办公室、电脑、办公桌,以及各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座椅等,另外互联网公司的伙食也非常不错,也会有为程序员配备各种茶点。
㈣ 程序员是不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当个程序员好不好
不体面,就是一个机器而已,一年也就几十万的收入。但你的能力就很限定了只能从事与这方面了,与之对应如果你要以后创业,那么你的技术需要在你的行业里面达到顶端水平。
㈤ IT行业程序员的穿着为什么那么丑
大学时的辅导员是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四年的时间里他给我们做了很多次相关的讲座与分享,大二下学期的一次培训课上,有同学不爱听,他看到后说了一句话:别看老师穿的很“IT”,但是站在你面前的也是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师。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本来是想告诉我们机会难得,但当时的我听后却在想为什么不修边幅、穿着“邋遢”却要说是很“IT”,什么时候IT变成了对外表着装的形容词?
自此以后我就从中关村开始,留意起了遇到的那些IT从业者,似乎他们的穿着确实普遍没那么“体面”。毕业后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从事了IT行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穿着都不太讲究。于是我逐渐确定,这种风格是IT行业整体的特点。可是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中国,很多IT的从业者都戏称写代码是“搬砖”,并自嘲是“程序猿”、“码农”、“搬砖的”,其实从工作性质上来说,程序猿也是工程师,可他们跟新闻联播里那些工程师的形象完全不符,让人很难从外表上将二者划等号。
奇怪发型的IT男
在我看来,这是在校生穿着风格的延续。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穿着本身就不讲究,大部分学生只有在毕业前参加面试时才可能会置办人生中第一套正装。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不是工作性质要求着正装,自己也就怎么舒服怎么穿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穿着不那么体面也不是IT从业者的专利,其他行业很多人也是类似的状况,只不过他们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而已。而IT从业者,平时工作很忙,遇上项目上线动不动就是几个通宵,所以经常能见到他们两个黑眼圈、满脸冒油光,顶着一头奇怪的发型行色匆匆地走在人群中。
虽然IT行业的程序猿与我们概念中的工程师形象有出入,但是他们却是货真价实的工程师,并且收入都很高,动辄月薪三五万。只不过他们的工作量也确实很大,所以很不容易,可以说挣的都是辛苦钱。他们会自嘲,而社会也逐渐熟知并接受了这种自嘲,所以大家也都是在开着各种善意的玩笑。而且因为大家了解他们工作的忙碌程度,所以对这种IT的穿着也欣然接受,甚至很多人会对那些衣着光鲜的程序猿的技术表示怀疑,中看不中用的可能性太大了。毕竟现在社会上动不动就穿西装的人不外乎是:搞推(chuan)销的、卖药的和卖保险的,都很难给人安全感。所以IT风格的穿着反而是平易近人了,让人一见就能放下心里的防线,产生与之交流的欲望。
本人的工作单位与联想和网络相邻,下班后我也经常去附近的篮球场打球,所以有幸认识了一些IT行业的人士,感觉这群理工男一点不闷,并且都很“骚”,沟通起来很顺畅也很舒适,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已经逐渐不再是大家脑海中那些不修边幅的油腻男,他们都是体面而不俗气、睿智不乏幽默的阳光大男孩。
从技术到外表,由内而外地征服你,IT男,走在为自己正名的路上。
敬请关注,以期交流!
㈥ 假如你是互联网大厂程序员,你会辞去工作去当司机吗
我肯定不会辞掉工作去当司机的。即使做程序员很累,但是我在大厂里我的工作至少是体面的,每个月拿到的薪酬也是比较固定的,要比我去当司机赚的更多一些,所以我会坚持在大厂做程序员。
其实每一份职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司机相比于程序员,程序员说出去肯定会更体面。毕竟我曾经在大学读了四年的书,花了父母很多钱,他们肯定希望我以后能够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在和别人说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是自己的骄傲,所以我不会去做司机。
㈦ 程序员可以光靠技术度过中年危机吗
说起来是一个很悲催的话题。程序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到了45岁就应该退休了。这是因为你的大脑你的才华已经跟不上趟了。
如果想重新创业,那么就要重新的面对你并不了解的现实世界,去认真的触摸它们,采取小投资慢慢进的方式,从小的商业成功,来积累大的成功。
所以程序员没有什么中年危机。只是说生活在中年的时候可能变得会更宽阔一些,而自己要学会适应。
㈧ 程序员简历需不需要放照片
简历的关键在介绍自己的过往的学习及工作能力,实绩等。放不放照片没有多大关系。
㈨ 程序员容易得哪些疾病,平时如何预防
程序员群体是职业病高发人群。程序员常见的职业病有:
1、颈椎病
2、腰椎病
3、久坐对前列腺的危害以及肥胖问题
4、眼疲劳、用眼过度
5、饮食、作息不规律导致的胃病等一系列问题
锻炼方法:
1.要在平时操作电脑能摇摆脖子,不定时进行。空下来时,脖子做前后,左右拉伸。
2.骑单车上下班,周末背相机散步。
3.平时多喝菊花茶,偶尔喝个功夫茶。
4.花钱买个机械键盘,找个锁屏软件,定时强迫自己站起来。
5.养个小植物,抽空侍弄一下换换脑子。晚上早点睡,加班一定要加餐。
㈩ it界5大女神程序员 和张功一样漂亮的还有谁
1、小米张功
小米张功和雷军的一张单位合照,引来大量吃瓜群众的围观。她在微博上的介绍也很简单“IT民工……苦逼码农,前端开发。”
小米张功看上去给人一种很清纯的形象。
2、语希范
结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手机”团队研制工程师之一,由于超高的颜值,被称为新一代“度娘”。
3、赵洁琼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专业本科结业后,变成人人网的前端工程师。
一组名为《这世界唯一的你》的相册在人人网走红,里面数百张照片都是同一个女孩。
赵洁琼清丽脱俗,不施粉黛的姿容,深深地撩动了不少宅男的心弦。
4、360三娘
360三娘平时短发凌乱、黑框眼镜。为了360年会,戴上了假发,精心化妆,妆后却直接逆袭成女神模样。看来程序员男同胞们还是好好珍惜身边的女程序员。
5、清宵
云栖社区首批女技术博主――阿里云资深研发工程师“清宵(花名)”
清宵作为“飞天”技术部的资深开发工程师,负责阿里云云存储的功能开发与稳定性,每天要面对数万行代码。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清宵坚持清晨慢跑。
在工作之外,读书与旅行都是清宵的最爱。
她曾表示,“我将读书看成是一种修行,坚持每天读书1-2小时,我的书大多数是技术书籍,是我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