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嵌入式开发 WEB B/S架构
就像路由器那样的嘛,通过浏览器设置参数,移植linux系统就好做很多,不上系统,那就看你的要求了,复杂的话,移植linux系统,完了再板子上移植一个thttpd+php,板子开机启动thttpd,把你的网页放到指定目录,就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了,我下个星期就辞职去西安找工作了;
Ⅱ 请问一下:thttpd上怎么支持php解析的。
是httpd吧 你去看下他的配置文件 比如apace(或者nginx)的配置文件 他是通过apace配置的规则,定向到你的php文件,然后交给php去处理的,然后吧结果返回给httpd,然后在返回给浏览器
Ⅲ 如何让PHP能够读取系统环境变量
一、fpm模式
1、通过服务器传递
如在nginx的配置里设置:
fastcgi_param ENV_XXX 123456;
每次页面请求nginx都会将此变量传递给php,php可以通过getenv函数或$_SERVER全局变量获得。
2、通过fpm配置传递
fpm在每次启动时都会读取php-fpm.conf文件中的环境变量设置,如:
env[ENV_XXX]="test test"
或者让fpm读取系统环境变量,如:
env[ENV_XXX]=$ENV_XXX
注意此种方式要确保系统环境变量存在,且不被sudo禁用。
如果fpm是用sudo方式启动,默认sudo会禁用一些环境变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放开限制:
vim /etc/sudoers
Defaults env_reset
Defaults env_keep = "ENV_XXX"
或者干脆放开所有限制:
Defaults !env_reset
最后,如果修改了php-fpm.conf中的设置需要重启fpm才能生效,同样php可以通过getenv函数或$_SERVER全局变量获得环境变量。
二、命令行模式
命令行模式限制较少,可以通过getenv函数或$_SERVER全局变量获取对当前执行用户有效的系统环境变量,同样要注意sudo的限制。
Ⅳ thttpd如何配置修改默认首页index.html-CSDN论坛
<IfMole dir_mole>
DirectoryIndex index.php default.php index.html index.htm default.html default.htm
</IfMole>
这个地方的代码,然后添加你要的格式试试就知道了。
上面这个就是,index.php有最高的优先级,如果有这个文件,就解析这个,忽略其他的,如果没有就按照上面的次序依次查找。
你把你说的那种格式,添加进去试试就行了。
Ⅳ 嵌入式web服务器都有哪些,可不可以将tomcat部署到Arm上
可以移植到ARM上的Web服务器有很多,得看具体需要支持哪些应用了。
只是静态页面的话好说,Apache就没问题,还有很多轻量级Web服务器也可以用,比如说GoAhead,boa,lighttpd,shttpd,thttpd。
动态页面asp,php之类的,可以通过扩展程序如CGI(现在用FastCGI的很多)支持起来。支持FastCGI的很多
Ⅵ 网站性能优化怎么办
一、前端优化
网站性能优化是一个很综合的话题,涉及到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站前后端程序等各个方面,我只是从实际经历出发,分享一下自己所尝试过的网站性能优化方法。之所以在标题上挂一个web2.0,是因为本文更偏重于中小网站的性能优化,我所使用的系统也是典型web2.0的LAMP架构。
首先讲讲前端的优化,用户访问网页的等待时间,有80%是发生在浏览器前端,特别是页面和页面中各种元素(图片、CSS、javascript、 flash…)的下载之上。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相对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艰苦而繁杂的程序改进上,前端的优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雅虎最近将内部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yslow向第三方公开,并发布了着名的网站性能优化的十三条规则,建议你下载并安装yslow,并作为测评网站优化效果的工具。下面我挑其中特别有价值的具体说明一下优化的方法:
对于第一次访问您网站,尚未在浏览器cache中缓存您网站内容的用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减少一个页面访问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
对于第一次访问你网站的用户,页面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是影响性能的一个关键瓶颈。
对策:
- 尽量简洁的页面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图片的使用,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页面特效来减少javascript的使用。
- 使用一些优化技巧,比如利用图片的背景位移减少图片的个数;image map技术;使用Inline images将css图片捆绑到网页中。
- 尽量合并js和css文件,减少独立文件个数。
2) 使用gzip压缩网页内容
使用gzip来压缩网页中的静态内容,能够显着减少用户访问网页时的等待时间(据说可达到60%)。主流的web服务器都支持或提供gzip压缩,如果使用apache服务器,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 mod_gzip(apache1.x)或mod_deflate(apache2.x)即可。凡是静态的页面,使用gzip压缩都能够显着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带宽支出,注意图片内容本身已经是压缩格式了,务必不要再进行压缩。
3)将CSS放在页面顶端,JS文件放在页面底端
CSS的引用要放在html的头部header中,JS文件引用尽量放在页面底端标签的后面,主要的思路是让核心的页面内容尽早显示出来。不过要注意,一些大量使用js的页面,可能有一些js文件放在底端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即可。
4)使JS文件内容最小化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一些javascript压缩工具对js脚本进行压缩,去除其中的空白字符、注释,最小化变量名等。在使用gzip压缩的基础上,对js内容的压缩能够将性能再提高5%。
5)尽量减少外部脚本的使用,减少DNS查询时间
不要在网页中引用太多的外部脚本,首先,一次dns的解析过程会消耗20-120毫秒的时间;其次,如果在页面中引用太多的外部文件(如各种广告、联盟等代码),可能会因为外部文件的响应速度而将你的网站拖得很慢。如果不得不用,那么就尽量将这些脚本放在页脚吧。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浏览器一般只能并行处理同一域名下的两个请求,而对于不同子的域名则不受此限制,因此适当将本站静态内容(css,js)放在其他的子域名下(如 static.xxx.com)会有利于提高浏览器并行下载网页内容的能力。
对于您网站的经常性访问用户,主要的优化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浏览器的cache来减少服务器的开销。
1)在header中添加过期时间(Expires Header)
在header中给静态内容添加一个较长的过期时间,这样可以使用户今后访问只读取缓存中的文件,而不会与服务器产生任何的交互。不过这样做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图片、CSS和js文件更新时,用户如果不刷新浏览器,就无法获得此更新。这样,我们在对图片、css和js文件修改时,必须要进行重命名,才能保证用户访问到最新的内容。这可能会给开发造成不小的麻烦,因为这些文件可能被站点中的许多文件所引用。flickr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url rewrite使不同版本号的URL事实上指向同一个文件,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url级别的操作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开发过程提供不少便利。
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必须要了解浏览器访问url时的工作机制:
a. 第一次访问url时,用户从服务器段获取页面内容,并把相关的文件(images,css,js…)放在高速缓存中,也会把文件头中的expired time,last modified, ETags等相关信息也一同保留下来。
b. 用户重复访问url时,浏览器首先看高速缓存中是否有本站同名的文件,如果有,则检查文件的过期时间;如果尚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文件,不再访问服务器。
c. 如果缓存中文件的过期时间不存在或已超出,则浏览器会访问服务器获取文件的头信息,检查last modifed和ETags等信息,如果发现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在上次访问后没被修改,则使用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如果修改过,则从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版本。
我的经验,如果可能,尽量遵循此原则给静态文件添加过期时间,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重复访问。
2)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外部文件中引用
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文件中,这样它们会被单独缓存起来,在访问其他页面时可以从浏览器的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一些网站的首页可能是例外的,这些首页的自身浏览可能并不大,但却是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印象以及导向到其他页面的起点,也可能这些页面本身使用了大量的ajax局部刷新及技术,这时可以将 css和js文件直接写在页面中。
3)去掉重复的脚本
在IE中,包含重复的js脚本会导致浏览器的缓存不被使用,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程序,去掉重复引用的脚本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避免重定向的发生
除了在header中人为的重定向之外,网页重定向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被重定向的内容将不会使用浏览器的缓存。比如用户在访问www.xxx.com,服务器会通过301转向到www.xxx.com/,在后面加了一个“/”。如果服务器的配置不好,这也会给服务器带来额外的负担。通过配置apache的 alias或使用mod_rewrite模块等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定向。
还有一些,比如使用CDN分发机制、避免CSS表达式等、避免使用ETags等,因为不太常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做完了上述的优化,可以试着用yslow测试一下网页的性能评分,一般都可以达到70分以上了。
当然,除了浏览器前端和静态内容的优化之外,还有针对程序脚本、服务器、数据库、负载的优化,这些更深层次的优化方法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探讨后端的优化。
二、后端优化
上次写完web2.0网站前端优化篇之后,一直想写写后端优化的方法,今天终于有时间将思路整理了出来。
前端优化可以避免我们造成无谓的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浪费,但随着网站访问量的增加,仅靠前端优化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后端软件处理并行请求的能力、程序运 行的效率、硬件性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成为影响网站性能和稳定的关键瓶颈所在。优化系统和程序的性能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入手:
1)apache、mysql等软件的配置的优化
尽管apache和mysql等软件在安装后使用的默认设置足以使你的网站运行起来,但是通过调整mysql和apache的一些系统参数,还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专业的文章和论坛(比如: http://www.mysqlperformanceblog.com/),要想掌握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就不重点讨论了。
2)应用程序环境加速
这里仅以我最常应用的php开发环境为例,有一些工具软件可以通过优化PHP运行环境来达到提速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大致是将PHP代码预编译并缓存起来,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代码,所以比较简单,可以将php的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比较常用的免费php加速工具有:APC( http: //pecl.php.net/package-info.php?package=APC)、Turck MMCache( http://turck-mmcache.sourceforge.net)、php accelebrator(www.php-accelerator.co.uk),还有收费的Zend Performance Suite
3)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分开处理
apache是一个功能完善但比较庞大的web server,它的资源占用基本上和同时运行的进程数呈正比,对服务器内存的消耗比较大,处理并行任务的效率也一般。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较轻量级的web server来host静态的图片、样式表和javascript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静态文件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减少对内存占用。我使用的web server是来自俄罗斯的nginx,其他选择方案还包括lighttpd和thttpd等。
4)基于反向代理的前端访问负载均衡
当一台前端服务器不足以应付用户访问时,通过前端机实现web访问的负载均衡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案。通过apache的mod_proxy可以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负载均衡,这里推荐使用nginx做代理服务器,处理速度较apache更快一些。
5)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库效能,文件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数据库访问处理并发访问的能力是很多网站应用的关键瓶颈,在想到使用主从结构和多farm的方式构建服务器集群之前,首先应该确保充分使用了数据库查询的缓存。一些数据库类型(如mysql的innoDB)自身内置对缓存的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程序方法将常用的查询通过文件或内存缓存起来。比如通过 php中的ob_start和文件读写函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文件形式的缓存,而如果你拥有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memcache技术通过分布式共享内存来对数据库查询进行缓存,不仅效率高而且扩展性好,memcache技术在livejournal和Craigslist.org等知名网站应用中都得到了检验。
6)服务器运行状态的检测,找到影响性能的瓶颈所在
系统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需要通过检测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来及时发现影响性能的瓶颈,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因为网站的性能,永远取决于木桶中的短板。可以编写一些脚本来检测web服务的运行,也有一些开源的软件也提供了很好的功能
7)良好的扩展架构是稳定和性能的基础
一些技巧和窍门可以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但要想使网站具备应付大规模访问的能力,则需要从系统架构上进行彻底的规划,好在很多前人无私的把他们架构
网站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少走甚多弯路。我最近读到的两篇有启发的文章:
- 从LiveJournal后台发展看大规模网站性能优化方法
- Myspace的六次重构
最后不得不提到程序编码和数据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一系列糟糕的循环语句,一个不合理的查询语句、一张设计不佳的数据表或索引表,都足以会使应用程序运行的速度成倍的降低。培养全局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对数据库运行机制有所了解,是提高编程质量的基础。
Ⅶ 在WINDOWS 下PHP.INI的路径以及如何激活mysql扩展库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系统所读取的php.ini文件与你当时修改的php.ini文件不一致造成的
1、 可以通过phpinfo()的Configuration File (php.ini) Path选项查看当前PHP服务器读取的是哪一个php.ini
2、 如果你要更改php.ini的文件存取位置,可参考php.ini的搜索顺序,如下所示:
a)�0�2�0�2�0�2�0�2�0�2�0�2 SAPI 模块所指定的位置(Apache 2 中的 PHPIniDir 指令,CGI 和 CLI 中的 -c 命令行选项,NSAPI 中的 php_ini 参数,THTTPD 中的 PHP_INI_PATH 环境变量)
b)�0�2�0�2�0�2�0�2�0�2�0�2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HP\IniFilePath(Windows 注册表位置)
c)�0�2�0�2�0�2�0�2�0�2 PHPRC 环境变量
d)�0�2�0�2�0�2�0�2�0�2�0�2 当前工作目录(对于 CLI)
e)�0�2�0�2�0�2�0�2�0�2�0�2 web 服务器目录(对于 SAPI 模块)或 PHP 所在目录(Windows 下其它情况)
f)�0�2�0�2�0�2�0�2�0�2�0�2 Windows 目录(C:\windows 或 C:\winnt),或 --with-config-file-path 编译时选项指定的位置
3、 一般做法:通过设置PHPRC 环境变量,
a)�0�2�0�2�0�2�0�2�0�2�0�2 操作: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
b)�0�2�0�2�0�2�0�2�0�2�0�2 在系统变量下新建一个“变量名为PHPRC�0�2�0�2 ,变量值为你的php.ini文件所地文件路径”的环境变量第二个原因是:PHP没有找到相应的扩展库
1、 查看PHP找到的扩展库位置:在phpinfo()的extension_dir选项可以看到
2、 在php.ini更改extension_dir文件第三个原因:没有完全重启IIS
1、 对php.ini的修改必须完全重启IIS才能起作用,而不能只是对当前站点进行重启。
A:在PHP5.0以上版本,MySQL 默认未启用,因此需要咱们进行手工激活。
1、 在PHP运行MySql,必须在 php.ini 中激活 php_mysql.dll 动态连接库,另外还需要访问 MySQL 客户端连接库即libmysql.dll文件
2、 可以通过php.ini中的extension激活 php_mysql.dll 动态连接库;而libmysql.dll文件必须放在Windows 的系统路径 PATH才能访问,可以通过把libmysql.dll复制到system32目录下,也可以在PATH环境变量中新增一个路径。
3、 建议做法:通过设置PATH,方便以后的php升级,在系统环境变量中的PATH后增加“libmysql.dll”所在的文件夹即可。记得通过“;”号隔开
4、 [案例]最近,服务器总是找不到MySql扩展库,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因此,把所有文件删除后重新配置PHP服务器。但最后在安装MySql的时候,却始终无法激活MySql扩展库。
在phpinfo()中找到的信息如下:
PATH:c:\php
PHPRC:C:\php
extension_dir:c:\php\ext\
另外,我测试了将其它的库激活,如msql、gd2、XML,在phpinfo()都可以正常显示
证明PHP能找到php_mysql.dll 动态连接库,而MySql的运行的另一个条件是能够讯问MySQL 客户端连接库即libmysql.dll文件,看来问题就在这里了。
Ⅷ 如何进行网站性能优化
一、前端优化
网站性能优化是一个很综合的话题,涉及到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站前后端程序等各个方面,我只是从实际经历出发,分享一下自己所尝试过的网站性能优化方法。之所以在标题上挂一个web2.0,是因为本文更偏重于中小网站的性能优化,我所使用的系统也是典型web2.0的LAMP架构。
首先讲讲前端的优化,用户访问网页的等待时间,有80%是发生在浏览器前端,特别是页面和页面中各种元素(图片、CSS、Javascript、 flash…)的下载之上。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相对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艰苦而繁杂的程序改进上,前端的优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雅虎最近将内部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yslow向第三方公开,并发布了着名的网站性能优化的十三条规则,建议你下载并安装yslow,并作为测评网站优化效果的工具。下面我挑其中特别有价值的具体说明一下优化的方法:
对于第一次访问您网站,尚未在浏览器cache中缓存您网站内容的用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减少一个页面访问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
对于第一次访问你网站的用户,页面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是影响性能的一个关键瓶颈。
对策:
- 尽量简洁的页面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图片的使用,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页面特效来减少javascript的使用。
- 使用一些优化技巧,比如利用图片的背景位移减少图片的个数;image map技术;使用Inline images将css图片捆绑到网页中。
- 尽量合并js和css文件,减少独立文件个数。
2) 使用gzip压缩网页内容
使用gzip来压缩网页中的静态内容,能够显着减少用户访问网页时的等待时间(据说可达到60%)。主流的web服务器都支持或提供gzip压缩,如果使用apache服务器,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 mod_gzip(apache1.x)或mod_deflate(apache2.x)即可。凡是静态的页面,使用gzip压缩都能够显着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带宽支出,注意图片内容本身已经是压缩格式了,务必不要再进行压缩。
3)将CSS放在页面顶端,JS文件放在页面底端
CSS的引用要放在html的头部header中,JS文件引用尽量放在页面底端标签的后面,主要的思路是让核心的页面内容尽早显示出来。不过要注意,一些大量使用js的页面,可能有一些js文件放在底端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即可。
4)使JS文件内容最小化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一些javascript压缩工具对js脚本进行压缩,去除其中的空白字符、注释,最小化变量名等。在使用gzip压缩的基础上,对js内容的压缩能够将性能再提高5%。
5)尽量减少外部脚本的使用,减少DNS查询时间
不要在网页中引用太多的外部脚本,首先,一次dns的解析过程会消耗20-120毫秒的时间;其次,如果在页面中引用太多的外部文件(如各种广告、联盟等代码),可能会因为外部文件的响应速度而将你的网站拖得很慢。如果不得不用,那么就尽量将这些脚本放在页脚吧。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浏览器一般只能并行处理同一域名下的两个请求,而对于不同子的域名则不受此限制,因此适当将本站静态内容(css,js)放在其他的子域名下(如 static.xxx.com)会有利于提高浏览器并行下载网页内容的能力。
对于您网站的经常性访问用户,主要的优化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浏览器的cache来减少服务器的开销。
1)在header中添加过期时间(Expires Header)
在header中给静态内容添加一个较长的过期时间,这样可以使用户今后访问只读取缓存中的文件,而不会与服务器产生任何的交互。不过这样做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图片、CSS和js文件更新时,用户如果不刷新浏览器,就无法获得此更新。这样,我们在对图片、css和js文件修改时,必须要进行重命名,才能保证用户访问到最新的内容。这可能会给开发造成不小的麻烦,因为这些文件可能被站点中的许多文件所引用。flickr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url rewrite使不同版本号的URL事实上指向同一个文件,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url级别的操作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开发过程提供不少便利。
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必须要了解浏览器访问url时的工作机制:
a. 第一次访问url时,用户从服务器段获取页面内容,并把相关的文件(images,css,js…)放在高速缓存中,也会把文件头中的expired time,last modified, ETags等相关信息也一同保留下来。
b. 用户重复访问url时,浏览器首先看高速缓存中是否有本站同名的文件,如果有,则检查文件的过期时间;如果尚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文件,不再访问服务器。
c. 如果缓存中文件的过期时间不存在或已超出,则浏览器会访问服务器获取文件的头信息,检查last modifed和ETags等信息,如果发现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在上次访问后没被修改,则使用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如果修改过,则从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版本。
我的经验,如果可能,尽量遵循此原则给静态文件添加过期时间,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重复访问。
2)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外部文件中引用
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文件中,这样它们会被单独缓存起来,在访问其他页面时可以从浏览器的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一些网站的首页可能是例外的,这些首页的自身浏览可能并不大,但却是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印象以及导向到其他页面的起点,也可能这些页面本身使用了大量的ajax局部刷新及技术,这时可以将 css和js文件直接写在页面中。
3)去掉重复的脚本
在IE中,包含重复的js脚本会导致浏览器的缓存不被使用,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程序,去掉重复引用的脚本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避免重定向的发生
除了在header中人为的重定向之外,网页重定向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被重定向的内容将不会使用浏览器的缓存。比如用户在访问,服务器会通过301转向到/,在后面加了一个“/”。如果服务器的配置不好,这也会给服务器带来额外的负担。通过配置apache的 alias或使用mod_rewrite模块等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定向。
还有一些,比如使用CDN分发机制、避免CSS表达式等、避免使用ETags等,因为不太常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做完了上述的优化,可以试着用yslow测试一下网页的性能评分,一般都可以达到70分以上了。
当然,除了浏览器前端和静态内容的优化之外,还有针对程序脚本、服务器、数据库、负载的优化,这些更深层次的优化方法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探讨后端的优化。
二、后端优化
上次写完web2.0网站前端优化篇之后,一直想写写后端优化的方法,今天终于有时间将思路整理了出来。
前端优化可以避免我们造成无谓的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浪费,但随着网站访问量的增加,仅靠前端优化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后端软件处理并行请求的能力、程序运 行的效率、硬件性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成为影响网站性能和稳定的关键瓶颈所在。优化系统和程序的性能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入手:
1)apache、mysql等软件的配置的优化
尽管apache和mysql等软件在安装后使用的默认设置足以使你的网站运行起来,但是通过调整mysql和apache的一些系统参数,还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专业的文章和论坛(比如: ),要想掌握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就不重点讨论了。
2)应用程序环境加速
这里仅以我最常应用的php开发环境为例,有一些工具软件可以通过优化PHP运行环境来达到提速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大致是将PHP代码预编译并缓存起来,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代码,所以比较简单,可以将php的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比较常用的php加速工具有:APC( http: //pecl.php.net/package-info.php?package=APC)、Turck MMCache( )、php accelebrator(),还有收费的Zend Performance Suite
3)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分开处理
apache是一个功能完善但比较庞大的web server,它的资源占用基本上和同时运行的进程数呈正比,对服务器内存的消耗比较大,处理并行任务的效率也一般。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较轻量级的web server来host静态的图片、样式表和javascript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静态文件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减少对内存占用。我使用的web server是来自俄罗斯的nginx,其他选择方案还包括lighttpd和thttpd等。
4)基于反向代理的前端访问负载均衡
当一台前端服务器不足以应付用户访问时,通过前端机实现web访问的负载均衡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案。通过apache的mod_proxy可以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负载均衡,这里推荐使用nginx做代理服务器,处理速度较apache更快一些。
5)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库效能,文件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数据库访问处理并发访问的能力是很多网站应用的关键瓶颈,在想到使用主从结构和多farm的方式构建服务器集群之前,首先应该确保充分使用了数据库查询的缓存。一些数据库类型(如mysql的innoDB)自身内置对缓存的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程序方法将常用的查询通过文件或内存缓存起来。比如通过 php中的ob_start和文件读写函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文件形式的缓存,而如果你拥有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memcache技术通过分布式共享内存来对数据库查询进行缓存,不仅效率高而且扩展性好,memcache技术在livejournal和Craigslist.org等知名网站应用中都得到了检验。
6)服务器运行状态的检测,找到影响性能的瓶颈所在
系统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需要通过检测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来及时发现影响性能的瓶颈,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因为网站的性能,永远取决于木桶中的短板。可以编写一些脚本来检测web服务的运行,也有一些开源的软件也提供了很好的功能
7)良好的扩展架构是稳定和性能的基础
一些技巧和窍门可以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但要想使网站具备应付大规模访问的能力,则需要从系统架构上进行彻底的规划,好在很多前人无私的把他们架构
网站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少走甚多弯路。我最近读到的两篇有启发的文章:
- 从LiveJournal后台发展看大规模网站性能优化方法
- Myspace的六次重构
最后不得不提到程序编码和数据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一系列糟糕的循环语句,一个不合理的查询语句、一张设计不佳的数据表或索引表,都足以会使应用程序运行的速度成倍的降低。培养全局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对数据库运行机制有所了解,是提高编程质量的基础。
Ⅸ php环境搭建,用iis好还是apache好,为什么
一,在apache中php以模块的方式与apache结合的即PHPIniDir "E:\phpsite\php"(这部是设置php.ini的位置) LoadMole php5_mole "E:/phpsite/php/php5apache2_2.dll" 二,在用IIS整合php时,有两种方式:ISAPI(.exe可执行文件【php.exe,php-cgi.exe】)与CGI(.dll动态链接库)模式,这两种方式,我们都可以看到phpinfo页面,但是使用ISAPI模式,无法读取环境变量,所以通过环境变量PHPRC设置的php.ini路径无法找到。使用CGI就可以,这样就不必把好多文件拷到系统文件下。 三,配置文件(PHP 3 中是 php3.ini,自 PHP 4 起是 php.ini)在 PHP 启动时被读取。对于服务器模块版本的 PHP,仅在 web 服务器启动时读取一次。对于 CGI 和 CLI 版本,每次调用都会读取。 php.ini 的搜索路径如下(按顺序): * SAPI 模块所指定的位置(Apache 2 中的 PHPIniDir 指令,CGI 和 CLI 中的 -c 命令 行选项,NSAPI 中的 php_ini 参数,THTTPD 中的 PHP_INI_PATH 环境变量)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HP\IniFilePath(Windows 注册表位置) *PHPRC 环境变量 *当前工作目录(对于 CLI) *web 服务器目录(对于 SAPI 模块)或 PHP 所在目录(Windows 下其它情况) *Windows 目录(C:\windows 或 C:\winnt),或 --with-config-file-path 编译时选项指定的位置 我在Server2003+php4的环境下遇见了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在前面写PATH环境变量的时候,添加一个PHPRC,指向x:\php4\php.ini,重新启动即可,如果实在还是不行的,最后还有一招就是安装zend,php加速器,因为安装zend的时候,会指定php.ini的路径,也会指定所使用的服务器是IIS还是Apache,起本质是对注册表做了修改,但是我不知道修改了哪个位置,所以我在上面的操作还是无效的情况下,最后安装Zend,终于成功解决问题了。 四,IIS下PHP的ISAPI和FastCGI比较 (2009-8-2) 1、CGI(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一般是可执行程序,例如EXE文件,和WEB服务器各自占据着不同的进程,而且一般一个CGI程序只能处理一个用户请求。这样,当用 户请求数量非常多时,会大量占用系统的资源,如内存、CPU时间等,造成效能低下。 2、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微软提供的一套面向WEB服务的API接口,它能实现CGI提供的全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如提供了过滤器应用程序接 口。ISAPI应用大多数以DLL动态库的形式使用,可以在被用户请求后执行,,在处理完一个用户请求后不会马上消失,而是继续驻留在内存中等待处理别的 用户输入。此外,ISAPI的DLL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器处于同一个进程中,效率要显着高于CGI。 3、FastCGI是可伸缩架构的CGI开放扩展,其主要行为是将CGI解释器进程保持在内存中并因此获得较高的性能。传统的CGI解释器的反复加载 是CGI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CGI解释器保持在内存中并接受FastCGI进程管理器调度,则可以提供良好的性能、伸缩性等。 以ISAPI 模式运行 PHP 的,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稳定性不好,当 PHP 出错的时候,Apache进程也死掉了 FastCGI 模式运行 PHP 的优点: 以FastCGI 模式运行 PHP 有几个主要的好处。首先就是 PHP 出错的时候不会搞垮 Apache, 只是PHP 自己的进程当掉(但 FastCGI 会立即重新启动一个新 PHP 进程来代替当掉的进程)。 其次FastCGI 模式运行 PHP 比 ISAPI 模式性能更好 最后,就是可以同时运行 PHP5 和 PHP4 FastCGI 模式的一些缺点: 说完了好处,也来说说缺点。用 FastCGI 模式更适合生产环境的服务器。 但对于开发用机器来说就不太合适。因为当使用 Zend Studio 调试程序时, 由于FastCGI 会认为 PHP 进程超时,从而在页面返回 500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