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1单片机关于密码锁的毕业设计,论文
程序设计内容
(1). 密码的设定,在此程序中密码是固定在程序存储器ROM中,假设预设的密码为“12345”共5位密码。
(2). 密码的输入问题:由于采用两个按键来完成密码的输入,那么其中一个按键为功能键,另一个按键为数字键。在输入过程中,首先输入密码的长度,接着根据密码的长度输入密码的位数,直到所有长度的密码都已经输入完毕;或者输入确认功能键之后,才能完成密码的输入过程。进入密码的判断比较处理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处理过程。
(3).按键禁止功能:初始化时,是允许按键输入密码,当有按键按下并开始进入按键识别状态时,按键禁止功能被激活,但启动的状态在3次密码输入不正确的情况下发生的。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unsignedcharcodeps[]={1,2,3,4,5};
unsignedcharcodedispcod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0x00,0x40};
unsignedcharpslen=9;unsignedchartemplen;
unsignedchardigit;unsignedcharfuncount;
unsignedchardigitcount;
unsignedcharpsbuf[9];
bitcmpflag;
bithibitflag;
biterrorflag;
bitrightflag;
unsignedintsecond3;
unsignedintaa;
unsignedintbb;
bitalarmflag;
bitexchangeflag;
unsignedintcc;
unsignedintdd;
bitokflag;
unsignedcharoka;
unsignedcharokb;
voidmain(void)
{
unsignedchari,j;
P2=dispcode[digitcount];
TMOD=0x01;
TH0=(65536-500)/256;
TL0=(65536-500)%6;
TR0=1;
ET0=1;
EA=1;
while(1)
{
if(cmpflag==0)
{
if(P3_6==0)//functionkey
{
for(i=10;i>0;i--)
for(j=248;j>0;j--);
if(P3_6==0)
{
if(hibitflag==0)
{
funcount++;
if(funcount==pslen+2)
{
funcount=0;
cmpflag=1;
}
P1=dispcode[funcount];
}
else
{
second3=0;
}
while(P3_6==0);
}
}
if(P3_7==0)//digitkey
{
for(i=10;i>0;i--)
for(j=248;j>0;j--);
if(P3_7==0)
{
if(hibitflag==0)
{
digitcount++;
if(digitcount==10)
{
digitcount=0;
}
P2=dispcode[digitcount];
if(funcount==1)
{
pslen=digitcount;
templen=pslen;
}
elseif(funcount>1)
{
psbuf[funcount-2]=digitcount;
}
}
else
{
second3=0;
}
while(P3_7==0);
}
}
}
else
{
cmpflag=0;
for(i=0;i
{
if(ps[i]!=psbuf[i])
{
hibitflag=1;
i=pslen;
errorflag=1;
rightflag=0;
cmpflag=0;
second3=0;
gotoa;
}
}
cc=0;
errorflag=0;
rightflag=1;
hibitflag=0;
a: cmpflag=0;
}
}
}
voidt0(void)
interrupt1using0{ TH0=(65536-500)/256;
TL0=(65536-500)%6;
if((errorflag==1)&&(rightflag==0))
{
bb++;
if(bb==800)
{
bb=0;
alarmflag=~alarmflag;
}
if(alarmflag==1)
{
P0_0=~P0_0;
}
aa++;
if(aa==800)
{
aa=0;
P0_1=~P0_1;
}
second3++;
if(second3==6400)
{
second3=0;
hibitflag=0;
errorflag=0;
rightflag=0;
cmpflag=0;
P0_1=1;
alarmflag=0;
bb=0;
aa=0;
}
}
if((errorflag==0)&&(rightflag==1))
{
P0_1=0;
cc++;
if(cc<1000)
{
okflag=1;
}
elseif(cc<2000)
{
okflag=0;
}
else
{
errorflag=0;
rightflag=0;
hibitflag=0;
cmpflag=0;
P0_1=1;
cc=0;
oka=0;
okb=0;
okflag=0;
P0_0=1;
}
if(okflag==1)
{
oka++;
if(oka==2)
{
oka=0;
P0_0=~P0_0;
}
}
else
{
okb++;
if(okb==3)
{
okb=0;
P0_0=~P0_0;
}
}
}
}
B. 51单片机四路抢答器毕业论文 只要四路
第一章 绪论设计的四路数字抢答器,每路设计一抢答按钮供选手使 用,并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抢答控制总开关 S,该开关由主持 人控制。 抢答器具有限时抢答功能,每一轮的限时抢答时间设定为 30 秒。主持人启动"开始"键后,在设定的时间内,参赛选手 进行抢答有效,否则无效。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选手抢答成功则显示相应 的编号,此时其他选手无法抢答。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 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用计时器数码管显示当前剩 余的答题时间, 当答题剩余时间为 5 秒时,小灯闪烁提示;当答题时间结束 时,蜂鸣器发出响声,提示答题者答题时间到。 本课题我们主要采用单片机电路来实现的,主要设计思 路是:在主持人下达命令之后,若选手在 30s 内没有闭合开 关,就进入下一环节;若有选手闭合开关,主机就能够准确 判断出第一抢答信号并将其锁存,同时将其余输入信号封锁, 使其它抢答无效,此时主持人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号码判断是 哪位选手可以做答,此时最先闭合开关的选手开始进入答题 倒计时,若在 60s 内答题则视为有效;否则无效。 程序流程图如图 1-1.1-2 所示: 选手发送图: 开始 初始化:P0.P2 口清零 定时器 T1 方式选择;串行口发送方式选 择;启动定时器 1 并装入初值 判断抢答是否成功 向主机发送选手号 显示答题倒计时 图 1-1 主持人接受图:开始 初始化: P0.P1.P2.口清零, 串行口接受方式选择,T1 接收方 式选择,启动计数器 T1,并装入初值,开总中断和串行口 中断 总开关是否按下 允许接收,并显示抢答时间倒计时 是否接受到抢答信号 显示优先按下键的选手号码, 并屏蔽其他选手 号码 图 1-2 系统方案论证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论证方案一:如图 2-1,采用一个单片机,一个计时器,一个 数码管,选手通过按下开关作为输入信号,完成抢答输入信 号的触发。主持人根据选手的输入信号准确判断出最先按下 开关的选手,并屏蔽其他抢答信号,让优先按键的选手开始 作答,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倒计时。电路主要运用了定时器 和计数器,该电路的优点是电路图比较简单,缺点是抗干扰 能力差,缺乏实际利用价值。 图 2-1 方案二:采用五个单片机,五个计时器,一个数码管, 电路主要运用串行口中断和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接通 电源后, 主持人将开关拨到"清零"状态, 抢答器处于禁止状态, 编号显示器灭灯,主持人将开关置开始"状态,宣布"开始"抢 答器工作,开始抢答时间倒计时,如果在抢答时间倒计时内 无人抢答,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若有人在这时间内优先抢 答,则其开始作答,与此同时抢答倒计时,改换成作答倒计 时,当倒计时到 5s 时,信号灯闪烁提醒作答选手,当计时结 束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响提示选手。选手抢答实行优先锁 存,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裁判将系统清零为止。 该电路的缺点是电路复杂,优点是便于每位选手观看倒计时, 实用性较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个电路增 加了一些控制电路,控制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效果和实用性 比第一个好,故本实验采用第二个原理图。 系统图各位选手通过按键发送请求信号告知主持人,主持人通 过数码管上号码告诉哪位选手可以答题,如图 2-2 1号 4号 主 持 人 2号 3号 图 2-2 第三章 理论分析本课题的电路采用单片机 AT89C51 作为控制芯片, 分别是 主持人和每位参赛选手都有自己的控制器。每位选手的控制 芯片 P0 和 P2 口上都接一个共阴极的数码管作为答题倒计时 的显示。P1^4 口接一按键,按键的另一端接地,供选手抢答 使用。 P1^6 接音频放大电路, 并在其输出端接一个喇叭,作 为答题剩余时间提醒。当选手按下按键抢答成功时,它就会 通过控制芯片上的串行口发送自己的选手号,同时也启动了 答题倒计时,当答题时间只剩下 5 秒时,喇叭就会发出“叮 咚”提醒选手抓紧时间答题。 主持人的控制芯片的 P0 . P1 和 P2 口都接一共阴极的数码 管,其中 P1 口的数码管用来显示抢答成功选手的号码。P1 和 P2 口的数码管开始时用来显示允许抢答的时间限制,当有 选手抢答成功时,就转为显示抢答时间倒计时。P3^7 接开关 和指示灯,当开关按下指示灯亮时才允许选手们进行抢答。当 有一号选手抢答成功,则通过软件关闭串行口中断屏蔽其他 的选手。 选手向主持人发送自己的选手号码是采用串行口单工通 讯的原理。 每个控制芯片内部都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双工的 异步通信串行口, 其内部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接收. 发送缓冲 期 SBUF,可同时发送. 接收数据。每次串行口的使用,串行 口需初始化后, 才能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其初始化过程如 下: (1) 按选定串行口的操作模式设定 SCON 的 SM0、SM1 两 位二进制编码。(2) 对于操作模式 2 或 3, 应根据需要在 TB8 中写入待发送的第 9 位数据。(3) 若选定的操作模式不 是模式 0, 还需设定接收/发送的波特率。设定 SMOD 的状态, 以控制波特率是否加倍。 若选定操作模式 1 或 3, 则应对定 时器 T1 进行初始化以设定其溢出率。 这些初始化须通过软件 编程来实现。 本设计采用的是模式 2--9 位数据异步通讯方式。 其工作原理为: (1).一帧为 11 位:9 位数据位,1 个起始位(0),1 个停 止位(1)。第 9 位数据位在 TB8/RB8 中,常用作校验位和多机 通讯标识位(2).RXD:接收数据端,TXD:发送数据端。(3). 波特率: 方式 2:B=(2SMOD/64)×fosc ,本设计用定时器 1 来产生。(4).发送:先装入 TB8,写入 SBUF 并启动发送, 发送结束,TI=1。接收:REN=1,允许接收。接收完一帧,若 RI=0 且第 9 位为 1 (或 SM2=0),将接收数据装入接收 SBUF, 第 9 位装入 RB8,使 RI=1;否则丢弃接收数据,不置位 RI。 原理图如下: 图3 试验及数据分析 第四章 试验及数据分析 1. 实验环境在实验室里用 proteus 仿真,用 keil 编程,最后得到仿真 结果。 2. 数据(1)主机工作 ) 主持人闭和开关后,数码管显示零,计时器显示抢答倒 计时,从 30s 开始倒计时。如图 4-2-1: 图 4-2-1 (2)选手一抢答 ) 在抢答倒计时时间内,选手一闭合开关,主机数码管上 显示”1”,选手一旁边的发光二极管亮,与此同时,主持人和选 手一的计时器开始显示答题倒计时,时间在 60s 内,如图 4-2-2: 图 4-2-2 (3)选手二抢答 ) 在抢答倒计时时间内,选手二闭合开关,主机数码管上 显示”2”,选手二旁边的发光二极管亮,与此同时,主持人和选 手二的计时器开始显示答题倒计时,时间在 60s 内,如图 4-2-3: 图 4-2-3 (4)选手三抢答 ) 在抢答倒计时时间内,选手三闭合开关,主机数码管上 显示”3”,选手三旁边的发光二极管亮,与此同时,主持人和选 手三的计时器开始显示答题倒计时,时间在 60s 内,如图 4-2-4: 图 4-2-4 (5)选手四抢答 ) 在抢答倒计时时间内,选手四闭合开关,主机数码管上 显示”4”,选手四旁边的发光二极管亮,与此同时,主持人和选 手四的计时器开始显示答题倒计时,时间在 60s 内,如图 4-2-5: 图 4-2-5 3. 分析抢答器由单片机以及外围电路组成,由于采用单片机, 使得外围电路非常简单,有如下功能抢答限时、选手答题计 时抢答自锁,灯光指示、暂停复位、电子音乐报声;抢答规 定时限 0-30 秒可调; 面板上设有组号与计时窗口, 显示清晰, 同步显示,互不干扰集抢答器、数显倒计时器于一机; 可设 定抢答、答题两种倒计时时间;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 即选手按动按钮, 锁存相应的编号, 并在 LED 数码管上显示;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由主持人设定, 本次时间设定为 30 秒,当主持人启动"开始"键后,定时器进 行减计时等等,总之抢答器很有实用价值。 第五章 心得体会今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培训过程中 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里面的酸甜苦辣,我相信这段 时间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经历了艰苦的培训之后, 我们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让老师选上我们,只有选上了,我们的梦想才真的开始了, 否则前面的付出就付诸东流了。 我们做的是抢答器。我们本来很快就有思路了,但给老 师一看的时候,他说太没难度了,会影响我们的选拔分,没 办法,我们只好把难度往上提了,这一提难度我们可就连续 整了 3 天,在这 3 天我们除下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不在外,其 余时间通通泡在实验室内,最终通过我们的集体努力,我们 的实验也算有所成果吧。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发现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收获:首先 是学习能力的加强。这种学习能力包括获取资料的能力、理 解前人思路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排除故 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制就决定了 上述能力缺一不可。其次是团队精神的培养。电子设计竞赛 要求三人组队参赛,集体计算成绩,这就使得三个人必须互 相信任、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在顺境时要相互提醒保持冷 静,逆境时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不能相互埋怨。 我们组永远忘不了这次经历,永远忘不了和我们一起奋 斗的老师和学哥,我们永远坚信我们组是最棒的! 参 考 文 献 [1] 余发山,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卫东,基于单片机的最简连线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1999; [3]李朝青.200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94-103,339-348; [4] 沈庆阳、郭庭吉 版社; [5]李朝青主编,《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出版社,1994; [6]何立民主编,《单片机应用与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 社,1990; 8051 单片机实践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
电子科协竞赛项目报告书 参赛作品: 单片机的 参赛作品:基于 51 单片机的四路电子抢答器 作品 小 组 成 员: TH XZ 专 业 班 级: 电信 1005 班 报告提交日期: 2011 报告提交日期: 2011 年 3 月 16 日 日期 目录 1 设计要求与功能 ........................................................................................................... 4 1.1 设计基本要求…………………………………………………………………...4 2 硬件设计 ...................................................................................................................... 4 2.1 控制系统及所需元件…………………………………………………………. 4 2.2 抢答器显示模块………………………………………………………………...5 2.3 电源方案的选择 ............................................................................................... 6 2.4 抢答器键盘的选择 ........................................................................................... 6 2.5 蜂鸣器模块 ........................................................................................................ 7 2.6 外部振荡电路 .................................................................................................... 7 3 程序设计 ...................................................................................................................... 7 3.1 程序流程图 ........................................................................................................ 7 3.2 系统的调试…… ………………………………….. …………………………9 3.3 焊接的问题及解决……………………………………………………… …10 4 总结 ............................................................................................................................. 10 附录 C 程序 ................................................................................................................... 11 II 一设计要求与功能 1.1 设计基本要求(1)抢答器同时供 4 名选手或 4 个代表队比赛使用,分别用 4 个按钮 K1~ K4 表示。 (2)设置裁判开关 k5 和清零开关 k6,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当主持人按 下 k6,系统复位,预备抢答,当主持人按下总控制控制开关 k5,开始抢答; (3)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 抢答时间为倒计时 15 秒。 当主持人启动 “开 始”键后,定时器进行减计时,同时扬声器发出短暂的提示声响,声响持续的时 间 0.5 秒左右,当计时小于 5 秒后,每减少一秒,便报警一次以提示选手。 (4)抢答器具有锁存功能,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 蜂鸣器发声,计时停止,数码管上显示选手的编号和时间,选手相应的信号灯被 点亮,其他选手再抢答时无效。 (5)如果定时时间已到,无人抢答,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报警并禁止抢答。 等待下一轮抢答。 。 二 硬件设计 2.1 控制系统及所需元件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应用电路、存储器接口电路、显示接口电路组成。其 中单片机 STC89C52 是系统工作的核心,它主要负责控制各个部分协调工作。 所需元件:该系统的核心器件是 STC89C52。各口功能: P0.0-P0.3 是数码管的位选口; P2.0-P2.7 是数码管的段选口,为其传送段选信号; P1.0-P1.3 是 4 组抢答信号的输入口; P1.4、P1.5 由裁判控制,分别是抢答开始\复位功能键; P1.6 为蜂鸣器的控制口; P3.4-P3.7 为选手信号灯输出口; 在其外围接上电复位电路、数码管电路、LED 发光二极管、按键电路及扬声 器电路。 电子抢答器用单片机来设计制作完成的, 由于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软件 3 编程来完成的,所以采用单片机 STC89C52,它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 CMOS 8 位 单片机,片内含 8k bytes 的可反复擦写的 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和 512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器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 术生产,兼容标准 MCS-51 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 8 位中央处理器和 Flash 存储 单元,功能强大的 STC89C52 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 下图为其 I/O 口引脚图: STC89C52 管脚图 2.2. 抢答器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分为数码管模块和 LED 信号灯模块 分别采用四位一体共阴极数码管和四个发光二极管,体积小,功耗低,故障 率低,程序编译容易,资源占用较少。 (见图 1,图 2) 图1 4 图2 2.3 电源方案的选择系统需要 5V 电源来驱动单片机 STC89C52。 利用电脑的 USB 接口可以提供 5V 电压来驱动单片机。 2.4 抢答器键盘的选择键盘是单片机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是实现人机对话的纽带。键盘按结构形 式可以分为非编码键盘和编码键盘,前者用软件方法产生键码,而后者则用硬件 方法来产生键码。 在单片机中使用的都是非编码键盘, 因为非编码键盘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非编码键盘的类型很多,常用的有独立式键盘,行列式键盘等。 本设计采用独立式键盘。 键盘接口中使用多少根 I/O 线,键盘中就有几个按键,键盘接口使用了 6 根 I/O 口线,该键盘就有 6 个按键,这种类型的键盘,其按键比较少,且键盘中 各按键的工作互不干扰。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键盘中的按键灵活的编码。如 图所示。 最简单的编码方式就是根据 I/O 输入口所直接反映的相应按键, 按下的状态 进行编码,称按键直接状态码,对于这样编码的独立式键盘,CPU 可以通过直接 读取 I/O 口的状态来获取按键的直接状态编码值,根据这个值直接进行按键识 别,这样形式的键盘结构简单,按键识别容易。 5 独立式键盘的缺点是需要占用比较多的 I/O 口线, 当单片机应用系统键盘中 需要的按键比较少或 I/O 口线比较富余时,可以采用这样类型的键盘。 其模块电路图如图 4 所示。采用六个 BUTTON 按钮作为抢答的选择按钮,与 STC89C52 的 P1.0-P1.5 相连。 图 4 键盘模块 2.5 蜂鸣器模块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 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 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其图形如图所示. 6 2.6 外部振荡电路外部振荡电路单片机必须在 AT89C52 的驱动下才能工作.在单片机内部有一个 时钟振荡电路,只需要外接一个振荡源就能产生一定的时钟信号送到单片机内部 的各个单元,外部振荡电路见图所示。 三 程序设计 3.1 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开始 初始化部分 N K5= =0 Y 启动中断,数码管开始倒计时 N 若有选手抢答 Y 中断停止,数码管显示选手的标号并点亮信号灯 结束抢答器主程序流程图 7 定时器 0 中断 N 1 秒时间到? Y 秒加 1 数码管显示秒值 中断返回 抢答器定时器中断流程图 扫 描 键 盘 Y K0 键按下 N Y K1 键按下 N Y K2 键按下 N K3 键按下 N 与 K2 键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及数码管显示 与 K1 键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及数码管显示 与 K0 键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及数码管显示 Y 与 K3 键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及数码管显示 扫描停止 键盘扫描流程图 主程序我们组所设计的抢答器的程序采用的是 C 程序设计,C 语言的显着特点是用 二进制来编写程序,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8 这种结构化方式可使程序层次清晰, 便于使用、维护以及调试。C 语言是以函数 形式提供给用户的,这些函数可方便的调用,并具有多种循环、 条件语句控制程序 流向,从而使程序完全结构化。虽然 C 语言也是强类型语言,但它的语法比较灵 活,允许程序编写者有较大的自由度。本次设计的主程序中包括时钟设计程序,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LED 显示程序以及按键控制子程序,具体程序见附件。 3.2 系统的调试系统调试包括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而且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设计好的 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只有经过联合调试,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软硬件的配人情 况以及是否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也只有经过调试,才能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完善,最终开发成实用产品。 硬件调试分单元电路调试和联机调试, 单元电路试验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已经 进行,这里的调试只是将其制成印刷电路板后试验电路是否正确,并排除一些加 工工艺性错误(如错线、开路、短路等) 。这种调试可单独模拟进行,也可通过 开发装置由软件配合进行。硬件联机调试则必须在系统软件的配合下进行。 软件调试一般包括分块调试和联机调试两个阶段。 程序的分块调试一般在单 片机开发装置上进行, 可根据所调程序功能块的入口参量初值编制一个特殊的程 序段,并连同被调程序功能块一起在开发装置上运行;也可配合对应硬件电路单 独运行某程序功能块,然后检查是否正确,如果执行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可以 通过单步运行或设置断点的方法, 查出原因并加以改正, 直到运行结果正确为止。 这时该 程序功能块已调试完毕,可去掉附加程序段。其它程序功能块可按此法 进行调试。 程序联机调试就是将已调试好的各程序功能块按总体结构联成一个完 整程序,在所研制的硬件电路上运行。从而试验程序整体运行的完整性、正确性 和与硬件电路的配合情况。在联调中可能会有某些支路上的程序、功能块因受条 件制约而得不到相应的输入参数,这时,调试人员应创造条件进行模拟调试。在 联调中如发现硬件问题也应及时修正,直到单片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全部调试成 功为止。系统调试完成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从而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和抗干扰能力,验证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9 3.3 焊接的问题及解决一般来说,造成硬件问题的首要问题就是焊接了,也就是说焊接的好与坏直 接响产品的正常运行。 造成焊接质量不高的常见原因是:①焊锡用量过多,形成焊 点的锡堆积;焊锡过少,不足以包裹焊点。②冷焊。焊接时烙铁温度过低或加热 时间不足,焊锡未完全熔化、浸润、焊锡表面不光亮(不光滑),有细小裂纹(如同 豆腐渣一样!)。 ③夹松香焊接,焊锡与元器件或印刷板之间夹杂着一层松香,造成 电连接不良。若夹杂加热不足的松香,则焊点下有一层黄褐色松香膜;若加热温 度太高,则焊点下有一层碳化松香的黑色膜。对于有加热不足的松香膜的情况, 可以用烙铁进行补焊。 对于已形成黑膜的,则要"吃"净焊锡,清洁被焊元器件或印 刷板表面,重新进行焊接才行。④焊锡连桥。指焊锡量过多,造成元器件的焊点之 间短路。这在对超小元器件及细小印刷电路板进行焊接时要尤为注意。⑤焊剂过 量,焊点明围松香残渣很多。当少量松香残留时,可以用电烙铁再轻轻加热一下, 让松香挥发掉,也可以用蘸有无水酒精的棉球,擦去多余的松香或焊剂。 ⑥焊点表 面的焊锡形成尖锐的突尖。这多是由于加热温度不足或焊剂过少,以及烙铁离开 焊点时角度不当浩成的内。 。 总 结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在我们合作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这次设计项目,通 过此次电子制作比赛,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以致用的道理。 我们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也认识到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通过此次的抢答器的设计,让我们更加重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及动手能力的 必要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在不断调试和失败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是磨炼了我们的心智,让 我们受益匪浅。任何事情只要去做,多多去尝试,努力的要以自己去做为前提 的心态,那么任何事情即使做的不好,也会受益很多,不是有句话叫做:心态 决定的成败的话吗,实在是有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碰到阻 碍不要舍弃,不要踟蹰不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到图书馆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比如 protel 画图,proteus 仿真软件,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技巧, 使我们在今后的制作中提高效率。 这次设计任务也使我们加深了对单片机及接口 10 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设计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 真诚的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指正.。 附录( 程序) 附录(C 程序)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共阴数码管 0~9 编码 uint i,j,time,num; uchar ge,shi; bit flag,flag1; sbit k1=P1^0;sbit k2=P1^1;sbit k3=P1^2; sbit k4=P1^3;sbit k5=P1^4;sbit k6=P1^5; //k1~k4 为选手按键,k5 为主持人开关,k6 为复位键 sbit beep=P1^6;//定义蜂鸣器的端口 sbit wei1=P0^0;sbit wei2=P0^1; sbit wei3=P0^2;sbit wei4=P0^3;//定义数码管的位选端口 sbit led1=P3^4;sbit led2=P3^5; sbit led3=P3^6;sbit led4=P3^7;//定义 LED 灯的端口 void delay(uint a)//延时函数 { uint i,j; for(i=a;i>0;i--) for(j=110;j>0;j--); } 11 void display()//显示函数 { shi=time/10; ge=time%10; P2=table[num];//显示选手编号 wei1=0;delay(1); wei1=1; P2=table[shi]; wei3=0; delay(1); wei3=1; P2=table[ge]; wei4=0; delay(1); wei4=1; } void keyscan() { if(k1==0)//按键按下 { delay(10);//延时去抖动 if(k1==0) { num=1;led1=0;flag=1;TR0=~TR0;TR1=0;//开定时器 0,关定时器 1 beep=1;delay(500);beep=0;//蜂鸣器响 500 毫秒 while(!k1);//等待按键释放 } } if(k2==0) { delay(10); if(k2==0) //显示时间 12 { num=2;led2=0;flag=1;TR0=~TR0;TR1=0; beep=1;delay(500);beep=0; while(!k2); } } if(k3==0) { delay(10); if(k3==0) { num=3;led3=0;flag=1;TR0=~TR0;TR1=0; beep=1;delay(500);beep=0; while(!k3); } } if(k4==0) { delay(10); if(k4==0) { num=4;led4=0;flag=1;TR0=~TR0;TR1=0; beep=1;delay(500);beep=0; while(!k4); } } display();//显示选手编号和时间 if(time==0) { TR0=0; TR1=0; flag=1;//关计时器 0 和 1 13 } if(time==6) TR1=1; } void init() { TMOD=0x1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EA=1;ET0=1;ET1=1; beep=0;//作品上蜂鸣器是赋高电平响,开始置低关闭 } void main() { init();//初始化 while(1) { display(); if(k6==0) { delay(10); if(k6==0) { P3=0xff;//关闭所有 LED 灯 flag1=k6; time=15; wei1=0; num=0; P2=table[num]; 14 while(!flag1) { if(k5==0) { delay(10); if(k5==0) { flag1=1;flag=k5; TR0=1; beep=1;delay(500);beep=0; while(!k5); while(!flag) keyscan();//扫描键盘 } } } } } } } void time0() interrupt 1 {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i++; if(i==20) { i=0; time--; } } 15 void time1() interrupt 3 {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j++; if(j==10) { j=0; beep=~beep; } } 16
C. 单片机毕业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引 言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住房和办公用楼都已经逐渐向高层发展。电梯是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1889年美国奥梯斯升降机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同年在纽约市马累特大厦安装成功。随着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也越来越高,对电梯的调速精度、调速范围等静态和动态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继电器逻辑控制线路。采用这种控制线路,存在易出故障、维护不便、运行寿命较短、占用空间大等缺点。从技术发展来看,这种系统将逐渐被淘汰。
目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微型计算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可编程控制器,是微机技术与继电器常规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顺序控制器和微机控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计算机,它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适应很多工业控制现场的恶劣环境,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主要还是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但是由于PLC的针对性较强,每一台PLC都是根据一个设备而设计的,所以价格较昂贵。而单片机价格相当便宜,如果在抗干扰功能上有所提高的话完全可以代替PLC实现对工控设备的控制。当然单片机并不象PLC那么有针对性,所以由单片机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随着设备的更新而不断修改完善,更完美的实现设备的升级。
电梯控制系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大型系统,在计算机诞生的几十年里,继电器控制系统为电梯控制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性能上和PLC还是有本质上的差距。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我想单片机控制系统很快可以解决抗扰性,成为方便有效的电梯控制系统。
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很多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我将努力改正,争取做出完美的毕业设计。
目录
目录 1
引 言 2
第1章 绪 论 3
1.1 电梯的发展 3
1.2电梯的分类 4
第2章 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6
2.1 方案的选择 6
2.1.1 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6
2.1.2 PLC控制系统的特点 6
2.1.3 电梯变频调速控制的特点 7
2.2 单片机控制方案的选择 7
2.3 变频器的选型 8
第3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 10
3.1 硬件结构图 10
3.2 系统硬件原理图 10
3.3 89C51单片机的原理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 10
3.3.1 89C51单片机的原理与结构 10
3.3.2 单片机外围电路的设计 14
3.4 输入模块的设计 18
3.4.1 锁存器74LS373及其扩展功能简介 20
3.4.2 光电传感器 20
3.4.3 KC778B红外传感器基本应用电路 21
3.4.4 输入信号的采集 22
3.5 输出模块设计 24
3.5.1 DAC0832的功能简介 25
3.5.2 变频器功能简介 26
3.5.3 LED驱动器功能简介 29
3.5.4 控制信号的输出 32
第4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 34
4.1 主程序流程图 34
4.2 读入信息并显示子程序的流程图 37
4.3 延时去抖动子程序 37
4.4 设置目标层子程序流程图 38
4.5 电机拖动子程序流程图 39
4.6 电梯载客子程序流程图 40
4.7 中断服务流程图 41
小结与展望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部分: 45
附录A 电气原理图 45
附录B 外文文献及其译文 46
附录C 主要参考文献及其摘要 50
D. 我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快要毕业了,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第1章 硬件电路分析
第1.1节 硬件电路概述该测温系统由五部分组成:电源模块、侦测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完成将200V,50Hz市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5V电源的任务,包含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四部分,其中稳压部分采用LM7805集成块。串口通信模块的任务是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通过软件将程序下载至单片机中进行运行调试
以上内容来自5173论文网 http://www.lw5173.com/article/html/4627.html 点击参考更多
E. 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MCS-51单片机温控系统设计的电阻炉论文字数:17255.页数:42 论文编号:JD47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 单片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把单片机应用于温度控制中,采用单片机做主控单元,无触点控制,可完成对温度的采集和控制的要求。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
周期作业式的电阻炉,可供实验室、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作元素分析测定和一般小型钢件淬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时加热用。原电阻炉需与温度控制器配套使用,由检测端的热电偶信号输送给温度指示调节仪,继而控制接触器对电阻炉供电,实现电阻炉温的测量、指示及自动控制。电阻炉温波动较大,控制精度低。
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电阻炉温控中的应用,对温度控制模块的组成及主要所选器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具体的要求本文编写了适合本设计的软件程序。关键词:单片机;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Ⅱ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MCS-51系列单片机………………………………………………………2
第2章 总体设计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5
2.1 总体方案设计………………………………………………………………5
2.2 电阻炉的单片机温控原理…………………………………………………7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11
3.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
3.2 硬件设计电路原理图…………………………………………………… 13
3.3 各元件说明……………………………………………………………… 19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22
4.1 编程思路………………………………………………………………… 22
4.2 编程流程图……………………………………………………………… 23
第5章 MCS-51单片机温控电阻炉技术特性…………………………………… 25
总结…………………………………………………………………………………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29
附录1 硬件设计的电路…………………………………………………… 29
附录2 程序………………………………………………………………… 30
附录3 外文翻译…………………………………………………………… 38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2-2/2774.htm
F. 单片机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 (2个) 1、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机Y-△启动的设计 要求:1)控制器为单片机,电动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2)启动时间为3秒;3)由按键设置电动机Y-△运行、停止。 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要求:1)控制器为单片机,电压输出范围为0-10V,电压精度为0.1V;2)通过数码管显示电压值;3)由按键设置电压值。 二、毕业设计用到的主要软件(及功能) 毕业设计用到的主要软件(及功能):Keil 51(源程序编译),Proteus(电路仿真),AutoCAD(绘图), Visio(绘流程图), Protel 99SE(原理图电路设计,PCB板制作) 三、单片机方面毕业设计要求 1、学会编写程序(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用Keil 51软件对源程序进行编译。 2、学会用Proteus电路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硬件电路进行仿真。 3、在写毕业论文时,学会用Word、AutoCAD, Visio,Protel 99SE等软件对程序流程图、电路原理图等进行绘制。 相关答案 ↓位朋友,以51单片机为例。51现在很多都是用仿真器来进行在线调试的,而每个公司的仿真器都会有自带的编程软件,当然,跟keil是差不了多少的。 步骤大体如下: 1.新建,进行程序的编写 2.连上仿真器或烧写器,这一步有可能要对仿真器或烧写器进行设置,具体可看它们的使用说明 3.对程序进行编译,这一步会自动检测你的程序有没错,如果有错,是不能进入下一步的.如果你用的是仿真器,这一步编译成功后就可以直接运行进行在线调试了。 4.如果用的是烧写器,那就进行烧写 各个软件和调试方法会有些不同,但大体就是这样,一些调试工具的说明书也有很详细的说明。 学参数测量技术涉及范围广,特别是微电压、微电流、高电压以及待测信号强弱相差极大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弱信号的测量精度又要兼顾强信号的测量范围,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低成本仪表在测量电压、电阻时都采用手动选择档位的方法来转换量程。在使用中,当忘记转换档位时,会造成仪表测量精度下降或损坏。 现代电子测量对系统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且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全量程无档自动量程转换电压表和电阻表是在保证测量精度不下降的前提条件下省去手动转换量程的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S52 单片机 的智能多用表。该表能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直流电压、电阻和直流电流的测量。测量电流部分采用了简单的I/V转换电路完成测试;测量电压部分结合模拟开关CD4051和运算放大器OP07构成程控放大器,实现了自动量程转换;测量电阻部分也由模拟开关CD4051和运算放大器OP07相结合,在单片机控制下完成了自动量程转换。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最终测量信号都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由12位A/D转换器TLC2543进行采集,采集的信号经单片机数据处理后通过LCD(12864)显示出来,测量结果还可以由带有串行EEPROM的CPU存储器和监控器的X25045进行多个数据保存。 关键词:TLC2543 自动量程转换 程控增益放大器 电压 电阻 电流 目录 摘要1 Abstract 2 第一章 绪论 5 1. 1 概述 5 1. 2 智能仪器/仪表国内外发展概况 5 1. 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6 第二章 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8 2. 1 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 8 2. 1. 1 仪表功能 8 2. 1. 2 性能指标 8 2. 1. 3 本机特色 8 2. 1. 4 系统使用说明 9 2. 2 系统工作原理概述 9 第三章 方案设计与论证 11 3. 1 量程选择的设计与论证 11
G. 【选题推荐】单片机设计毕业论文精选164例
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安全带语音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家庭防盗防火报警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密码式RFID智能门禁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设计与实现
基于51单片机的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51单片机的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散热风扇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语音垃圾桶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万年历的设计资料
基于51单片机的老人防摔GPS定位报警
基于51单片机的老人防跌倒GPS定位报警器
基于51单片机的防摔倒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基于51单片机超声波测距
基于C51系列单片机LED驱动电源设计
基于IAP15W4K58S4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速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门禁锁设计
基于STC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钟的设计
基于两个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电子密码锁
基于单片机三路口红绿灯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GSM短信模块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设计资料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基于单片机智能停车系统
基于单片机智能循迹壁障机器人
基于单片机智能窗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智能花卉浇水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暖气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DDS9833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IC卡智能水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IC读写卡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PM2.5浓度检测及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一氧化碳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万能遥控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两轮平衡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事务管理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仓储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仓库多点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仓库通风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作息时间控制钟系统资料
基于单片机的倒车防撞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公交报站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公交车IC卡操作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出租车里程计价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北斗定位显示终端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可遥控、可光感的窗帘
基于单片机的声光控开关电路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数字电子数字电子时钟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电子时钟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电机同步控制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跟踪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湿度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温湿度测量仪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检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恒压供水控制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箱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打车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指纹打卡机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压力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资料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电源方案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病床呼叫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时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红外报警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数字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灭火小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灭火小车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热水器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动窗帘控制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机保护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遥控感应风扇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PID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资料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资料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倒车雷达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液位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监测及提醒系统设计开发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巡检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资料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热水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万年历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里程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模拟运行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电烤箱温度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电热水器温控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笔记本电脑智能底座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频率测量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售货机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往返小车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感应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浇花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智能电表抄表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酒精浓度测试仪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电子琴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频率计
基于单片机的风扇温控仪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程控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自行车里程表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音乐播放系统设计
方剑锋 基于单片机的豆浆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测量PM2.5并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的单片机
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
用单片机实现温度远程显示资料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直流电机的设计
便捷式单片机实验开发装置
单片机 交通灯设计资料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图书书目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资料
单片机之间的短程双向光通信链路的软硬件设计
单片机俄罗斯方块设计
单片机定时闹钟资料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资料
单片机控制的节水灌溉系统
单片机控制语音芯片的录放音系统的设计资料
单片机液晶硬件汉字库设计
单片机照明灯智能控制器资料
以上就是单片机设计方向论文的选题分享,如果有其他论文写作的问题以及写作素材的需求,欢迎随时在本网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