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解80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特点!!!!!!!!!!!!!!
51单片机的内部硬件结构(CPU工作原理,储存器结构,51,52和89C51,89S51型号对比)2009-09-1523:48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CPU、RAM、ROM、四个并行I/O口、1个串行口、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
----------------------------------------------------------------
简述下CPU的工作原理
构建CPU的基石是晶体管,可以看成是微型电子开关,代表两种状态:ON(开)和OFF(关)。这一开一关两种状态正好与二进制中的基础状态“0”和“1”对应。
CPU由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寄存器单元和时钟等组成。运算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中心,它主要由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andLogicUnit)、寄存器组和状态寄存器组成。
CPU工作流程:指令指示器指向内存中存放指令的地方。取指器在那里取出指令,并把它交给解码器。解码器解释指令。然后,ALU执行指令所要求的操作,它对数据进行加、减运算,或者其它的一些处理。在CPU解释并执行完一条指令后,控制器会告诉取指器在内存中取出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着,一条指令接一条指令,以令人眼花的速度运行。为了使一切都按时发生,各组成部分还需要一个时钟发生器。时钟发生器是用来调节CPU的每一个动作的。像节拍器一样,它发出调整CPU步伐的脉冲。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指令系统的指令长度为32位,操作码长度为8位,地址长度也为8位。当它收到一个“”的指令时,先取出它的前8位操作码,即00000010,分析得出这是一个减法操作,有3个地址,分别是两个源操作数地址和一个目的地址。于是,CPU就到内存地址00000100处取出被减数,到00000001处取出减数,送到ALU中进行减法运算,然后把结果送到00000110处。
----------------------------------------------------------------
更详细的单片机内部结构
图中一些重要的寄存器:
PSW是标志寄存器或程序状态字,其中存放着各种标志位,比如溢出标志、进位标志等。
PC是程序计数器,存放着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16位),可寻址64KB地址空间。复位后的值是0000H。CPU每读取一个字节的指令内容,PC即自动加一,不能在程序中直接读或修改PC的内容。
IR是指令寄存器,ID是指令译码器。
DPTR是数据指针,16位地址寄存器,可以寻址64KB地址空间。
ACC是累加器,常用A表示,在运算器做运算时其中一个数一定是在ACC中,所有的运算类指令都离不开它。
B是乘除运算寄存器,在做乘、除法时放乘数或除数。
SP是堆栈指针。单片机的RAM中有一个区域是堆栈区,存放数据的规则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用堆栈来存放数据的原因是在运算时可以简化操作。
----------------------------------------------------------------
储存器结构
采用程序与数据分离的哈佛结构
特殊功能寄存器结构见这里。
----------------------------------------------------------------
不同机型硬件特性
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两大系列,即51子系列与52子系列。
51子系列:基本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1、8051、8751、8951
52子系列:增强型,根据片内ROM的配置,对应的芯片为8032、8052、8752、8952
片内ROM型式
ROM
大小
RAM
大小
寻址范围
I/O特性
中断源
数量
无
ROM
EPROM
计数器
并行口
8031
8051
8751
4KB
128B
64KB
2*16
4*8
5
80C31
80C51
87C51
4KB
128B
64KB
2*16
4*8
5
8032
8052
8752
8KB
256B
64KB
3*16
4*8
6
80C32
80C52
87C52
8KB
256B
64KB
3*16
4*8
6
8051与80C51单片机的主要差别就在于芯片的制造工艺上,80C51的制造工艺是在8051基础上进行了改进。8051系列单片机采用的是HMOS工艺,高速度、高密度;80C51系列单片机采用的是CHMOS工艺,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也就是说80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单片机。
89C51和89S51内核相同,89S51针对89C51的明显的几个升级如下:
1.程序存储器写入方式:二者的写入程序的方式不同,89C51只支持并行写入,同时需要VPP烧写高压。89S51则支持ISP在线可编程写入技术!串行写入,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烧写电压也仅仅需要4~5V即可。
2.电源范围:89S5*电源范围宽达4~5。5V,而89C5*系列在低于4。8V和高于5。3V的时候则无法正常工作。
3.工作频率:目前89S1*的性能远高于89C5*,89S5*系列支持最高高达33MHZ的工作频率,而89C51工作频率范围最高只支持到24M。
4.市场价格:由于89C51已经全面停产,所以在市场价格方面,库存的89C5*的批发价格要比89S5*贵将近一倍!
5.兼容型:89S5*向下兼容89C5*,就是说用89S5*可以替代89C5*使用,同样的程序,运行结果相同。
6.加密功能:89S5*系列全新的加密算法,这使得对于89S51的解密变为不可能,程序的保密性大大加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不被侵犯。
7.抗干扰性:内部集成看门狗计时器,不再需要像89C51那样外接看门狗计时器单元电路。
8.烧写寿命更长:由Flash存储器取带了原来的ROM,89S5*标称的1000次,实际最少是1000次~10000次。
② 单片机按钮开关名称
开关在单片机中叫蜂鸣器。
单片机开关也可以叫元器件名称蜂鸣器。一般型104无极电容30p无极电容10uF有极电容1uF有极电容发光二极管USB接口串口下载公头单排针单排座可调电阻九脚电容器,(散件)51单片机模块遥控继电器开关智能控制万用板电子套件。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单片机介绍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
③ 用51单片机制作倒计时秒表需要什么元件,麻烦列个清单。新手刚刚开始学
至少需要:
1、单片机--1
2、30p电容--2
3、12M晶振--1
4、10u电容--1
5、8.2K电阻--1
6、按钮开关--1
7、数码管组--1(4个数码管)
8、8电阻排--1
9、辅料(导线、焊锡等)
④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什么元器件(最简单的51系统)请大神一一列举出来
下面就图2 所示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各部分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1. 时钟电路
在设计时钟电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51 单片机上的时钟管脚:
XTAL1(19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
XTAL2(18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XTAL1 和XTAL2 是独立的输入和输出反相放大器,它们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石英晶振的片内振荡器,或者是器件直接由外部时钟驱动。图2 中采用的是内时钟模式,即采用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在XTAL1、XTAL2 的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一个石英晶体和两个电容),内部振荡器便能产生自激振荡。一般来说晶振可以在1.2 ~ 12MHz 之间任选,甚至可以达到24MHz 或者更高,但是频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在本实验套件中采用的11.0592M 的石英晶振。和晶振并联的两个电容的大小对振荡频率有微小影响,可以起到频率微调作用。当采用石英晶振时,电容可以在20 ~ 40pF 之间选择(本实验套件使用30pF);当采用陶瓷谐振器件时,电容要适当地增大一些,在30 ~ 50pF 之间。通常选取33pF 的陶瓷电容就可以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读者自己在设计单片机系统的印刷电路板(PCB) 时,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引线的寄生电容,保证振荡器可靠工作。检测晶振是否起振的方法可以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XTAL2 输出的十分漂亮的正弦波,也可以使用万用表测量( 把挡位打到直流挡,这个时候测得的是有效值)XTAL2 和地之间的电压时,可以看到2V 左右一点的电压。
2. 复位电路
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非常关键的,当程序跑飞(运行不正常)或死机(停止运行)时,就需要进行复位。
MCS-5l 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第9 管脚) 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 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