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单片机实验——数据传送实验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60H
MAIN:
MOV R0 ,#4800H
MOV R1 ,#5800H
LOOP:
MOVX A ,@R0
MOV R1 ,A
INC R0
INC R1
DJNZ #10H,LOOP
END
Ⅱ 广东工业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
1.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2.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
1.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
1.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
3.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4.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
5.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
6.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
7.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
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
1.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3.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
4.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11.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
1.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
2.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
3.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4.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
5.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6.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
7.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8.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
11.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
12.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
13.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
14.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
1.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2.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3.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
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
1.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2.协同创新中心
3.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
4.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8.5亿元。
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2.5亿元大关。
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3.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
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
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6.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1.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Ⅲ 单片机原理与实验
定时器的时钟频率为12MHz/12=1MHz,则定时器计数器计1个数为1us,所以2ms为2000,因为计数器是向上计数模式,所以65536-2000=63536=0xF830
void Timer0_Init(void)
{
TMOD|=0x01; //16位定时器模式
ET0=1; //定时器0中断允许
TH0=0xF8; //定时2ms 2000-2ms
TL0=0x30;
TR0=1; //开始计时
}
void Timer0_Interrupt(void) interrupt 0
{
TH0=0xF8; //重装载
TL0=0x30;
if(P1^0 == 1) P1^0 = 0;
else P1^0 = 1;
}
Ⅳ 单片机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熟悉单片机的原理、结构;学好数电、模电,为设计电路打好基础;熟练使用C语言,多学习他人的程序;对操作系统原理有一定的了解,Protel有一定的基础;培养实际动手调试电路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专业的书籍和课程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遇到问题耐心检查并适当投资购买实验器材。
Ⅳ 单片机实验注意事项
单片机开发规则与注意事项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也随之大发展,各种新颖的单片机层出不穷。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应用灵活且价格低廉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融合了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技术。要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用户不仅需要掌握编程技术,还需要针对实际应用选择合理的单片机芯片和外围器件,以此为基础,设计硬件电路。
正确估计单片机的能力,知道单片机能做什么,最大程度的挖掘单片机的潜力对一个单片机系统设计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单片机的能力的关键就在软件设计者编写的软件上。只有充分地了解到单片机的能力,才不会做出“冗余”的系统设计。而采用许多的外围芯片来实现单片机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做,即增加了系统成本,也可能会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要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用户不仅需要掌握编程技术,还需要针对实际应用选择合理的单片机芯片和外围器件,以此为基础,设计硬件电路。
单片机开发规则与注意事项
设计满足要求的最精简的系统
正确估计单片机的能力,知道单片机能做什么,最大程度的挖掘单片机的潜力对一个单片机系统设计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单片机的能力的关键就在软件设计者编写的软件上。只有充分地了解到单片机的能力,才不会做出“冗余”的系统设计。而采用许多的外围芯片来实现单片机能实现的功能。这样做,即增加了系统成本,也可能会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看门狗电路通常是一块在有规律的时间间隔中进行更新的硬件。更新一般由单片机来完成,如果在一定间隔内没能更新看门狗,那看门狗将产生复位信号,重新复位单片机。更新看门狗的具体形式多是给看门狗芯片相关引脚提供一个电平上升沿或读写它的某个寄存器。使用看门狗电路将在单片机发生故障进行死机状态时,重新复位单片机,像EN8F154本身就带有看门狗。
确定系统的复位信号可靠
一般在单片机的数据手册(Datasheet)中都会提到该单片机需要的复位信号的要求。一般复位信号的宽度应为。复位电平的宽度和幅度都应满足芯片的要求,并且要求保持稳定。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复位电平应与电源上电在同一时刻发生,即芯片一上电,复位信号就已产生。不然,由于没有经过复位,单片机中的寄存器的值为随机值,上电时就会按PC寄存器中的随机内容开始运行程序,这样很容易进行误操作或进入死机状态。
确定系统的初始化有效
系统中的芯片以及器件从上电开始到正常工作的状态往往有一段时间,程序开始时延时一段时间,是让系统中所有器件到达正常工作状态。究竟延时多少才算合适?这取决于系统的各芯片中到达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通常以最慢的为准。一般来说,EN8F154的延时20-100毫秒已经足够。对于系统中使用嵌入式MODEM等“慢热”型的器件来说,则应更长。当然,这都需要在系统实际运行中进行调整。
当然,仿真是单片机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一些极简单的任务,一般产品开发过程中都要进行仿真,仿真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软件调试,当然借助仿真机,也能进行一些硬件排错。一块单片机应用电路板包括单片机部份及为达到使用目的而设计的应用电路,仿真就是利用仿真机来代替应用电路板(称目标机)的单片机部份,对应用电路部份进行测试、调试。仿真有CPU仿真和ROM仿真两种,所谓CPU仿真是指用仿真机代替目标机的CPU,由仿真机向目标机的应用电路部份供给各种信号、数据,进行调试的办法。
Ⅵ 简单的单片机实验题目!编了下,不知道对不对!麻烦指点!
本题目涉及到两个片外地址。
传统的单片机,只有一个片外数据指针DPTR,地址的处理就比较麻烦。
稍新一些的单片机,如AT89S52,就有两个DPTR。
楼主的题目,像是学校里面的作业,一般是不使用两个DPTR的。
本题目,数据量很小,可以先全部倒到片内,再传送到片外的目的地。
这样便于大批数据的修改,但是,为了解决现在的小问题,程序未免嫌长。
还是在楼主的程序上,稍加修改。
程序如下:
;
MOV DPTR, #1000H ;第一块地址
MOV R7, #10H ;第二块地址
MOV R6, #10H ;此处修改了,原为00H
MOV R2, #8
LOOP:
MOVX A, @DPTR ;取第一地址内容
MOV B, A ;暂时存放
PUSH DPH
PUSH DPL
MOV DPH, R7
MOV DPL, R6 ;DPTR = 1010H
MOVX A,@DPTR ;取第二地址内容
XCH A, B
MOVX @DPTR, A ;交换存放
INC DPTR
MOV R7, DPH ;保存第二地址
MOV R6, DPL
POP DPL ;恢复第一地址
POP DPH
XCH A, B
MOVX @DPTR, A ;将首地址1010H的内容放到1000H
INC DPTR
DJNZ R2,LOOP
;完
Ⅶ 单片机实验 编写程序
单片机实验,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流水灯电路,P1口接8个流水灯,每个灯点亮1秒。用定时器T1定时50ms,中断20次就为1秒,可用_crol_()移位函数实现。仿真效果如下图所示。
Ⅷ 单片机 第三次实验:通过两个开关控制8个灯,分为四种状态S1,S2均打开状态一:八个灯熄灭S1闭合
摘要 1 / 7 单片机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端口实验,掌握通过端口编程实现数据输出和输入的方法,并观察结果。 实验内容:1)输出实验:假定4个端口全部连接发光二极管,编程实现所有发光二极管同时亮,延迟一定时间(自定)后,又同时灭,如此循环。2)输入:从P0口输入某个数据到累加器A,打开观察窗口观察数据是否进入累加器A。 实现方式:通过peripherals实现端口数据观察实验。 程序流程图: 将P0到P3端口先赋值为0,调用延迟后,再赋1,然后循环执行。 源代码:ORG 0000H ; 程序入口地址 LJMP MAIN ; 跳转到主程序 ORG 0300H ; 主程序地址 MAIN: MOV P0,#00H; MOV P1 ,#00H; MOV P2 ,#00H; MOV P3 ,#00H ; P0~P3均赋值为0 ACALL DE
Ⅸ 单片机实验
1、
MOV R0,#20H
MOVX A,@R0
MOV 20H,A
2、
MOV DPTR,#2000H
MOVX A,@DPTR
MOV 20H,A
3、
MOV DPTR,#2000H
CLR A
MOVC A,@A+DPTR
MOV 20H,A
4、
MOV DPTR,#2000H
CLR A
MOVC A,@A+DPTR
MOV B,A
MUL AB
MOV R7,A
MOV R6,B;(溢出部分送R6)
5、高八位?低八位?什么意思?
地址高八位DPH,地址第八位DPL
MOV DPH,#20H
MOV DPL,#0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