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单片机设计一个函数发生器的思路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本次课程设计使用的AT89S51 单片机构成的发生器可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多种波形,波形的周期可以用程序改变,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极性输出或双极性输出,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等优点。在本设计的基础上,加上按钮控制和LED显示器,则可通过按钮设定所需要的波形频率,并在LED上显示频率、幅值电压,波形可用示波器显示。
二、系统设计
波形发生器原理方框图如下所示。波形的产生是通过AT89S51 执行某一波形发生程序,向D/A转换器的输入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数据,从而在D/A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得到相应的电压波形。在AT89S51的P2口接5个按扭,通过软件编程来选择各种波形、幅值电压和频率,另有3个P2口管脚接TEC6122芯片,以驱动数码管显示电压幅值和频率,每种波形对应一个按钮。此方案的有点是电路原理比较简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缺点是,采样频率由单片机内部产生故使整个系统的频率降低。
1、波形发生器技术指标
1)波形:方波、正弦波、锯齿波;
2)幅值电压:1V、2V、3V、4V、5V;
3)频率:10HZ、20HZ、50HZ、100HZ、200HZ、500HZ、1KHZ;
2、操作设计
1)上电后,系统初始化,数码显示6个‘-’,等待输入设置命令。
2)按钮分别控制“幅值”、“频率”、“方波”、“正弦波”、“锯齿波”。
3)“幅值“键初始值是1V,随后再次按下依次增长1V,到达5V后在按就回到1V。
4)“频率“键初始值是10HZ,随后在按下依次为20HZ、50HZ、100HZ、200HZ、500HZ、1000HZ循环。
三、硬件设计
本系统由单片机、显示接口电路,波形转换(D/A)电路和电源等四部分构成。电路图2附在后
1、单片机电路
功能:形成扫描码,键值识别、键处理、参数设置;形成显示段码;产生定时中断;形成波形的数字编码,并输出到D/A接口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
AT89S51外接12M晶振作为时钟频率。并采用电源复位设计。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复位,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时,电容两端相当于短路,于是RST引脚上为高电平,然后电源通过对电容充电。RST端电压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程序,即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工作。
AT89S51的P2口作为功能按钮和TEC6122的接口。P1口做为D/A转换芯片0832的接口。用定时/计数器作为中断源。不同的频率值对应不同的定时初值,允许定时器溢出中断。定时器中断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设置如下:
定时控制寄存器TCON=20H;
工作方式选择寄存器TMOD=01H;
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82H。
2、显示电路
功能:驱动6位数码管显示,扫描按钮。
由集成驱动芯片TEC6122、6位共阴极数码管和5个按钮组成。当某一按钮按下时,扫描程序扫描到之后,通过P2口将数字信号发送到 TEC6122芯片。TEC6122是一款数字集成芯片。它的外接电压也是+5V,并且由于数码管的载压较小,为了保护数码管,必须在两者间接电阻,大约是560欧。
扫描利用软件程序实现,当某一按键按下时,扫描程序立即检测到,随后调用子程序,执行相应的功能。
3、D/A电路
功能:将波形样值的编码转换成模拟值,完成双极性的波形输出。
由一片0832和两块LM358运放组成。DAC0832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DAC。目前生产的DAC芯片分为两类,一类芯片内部设置有数据寄存器,不需要外加电路就可以直接与微型计算机接口。另一类芯片内部没有数据寄存器,输出信号随数据输入线的状态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直接与微型计算机接口,必须通过并行接口与微型计算机接口。DAC0832是具有20条引线的双列直插式CMOS器件,它内部具有两级数据寄存器,完成8位电流D/A转换,故不需要外加电路。0832是电流输出型,示波器上显示波形,通常需要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可以由运算放大器LM358实现,用两片LM358可以实现双极性输出。
单片机向0832发送数字编码,产生不同的输出。先利用采样定理对各波形进行抽样,然后把各采样值进行编码,的到的数字量存入各个波形表,执行程序时通过查表方法依次取出,经过D/A转换后输出就可以得到波形。假如N个点构成波形的一个周期,则0832输出N个样值点后,样值点形成运动轨迹,即一个周期。重复输出N个点,成为第二个周期。利用单片机的晶振控制输出周期的速度,也就是控制了输出的波形的频率。这样就控制了输出的波形及其幅值和频率。
四、 软件设计
主程序和子程序都存放在AT89S51单片机中。
主程序的功能是:开机以后负责查键,即做键盘扫描及显示工作,然后根据用户所按的键转到相应的子程序进行处理,主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子程序的功能有:幅值输入处理、频率输入处理、正弦波输出、锯齿波输出、方波输出、显示等。
下面是程序
include <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LCP=P2^2;
sbit SCP=P2^1;
sbit SI=P2^0;
sbit S1=P2^3;
sbit S2=P2^4;
sbit S3=P2^5;
sbit S4=P2^6;
sbit S5=P2^7;
sbit DA0832=P3^3;
sbit DA0832_ON=P3^2;
uchar fun=0,b=0,c=0,d=0,tl,th;
uchar code tab[1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code tosin[256]={0x80,0x83,0x86,0x89,0x8d,0x90,0x93,0x96,0x99,0x9c,0x9f,0xa2,0xa5,0xa8,0xab,0xae,0xb1,0xb4,0xb7,0xba,0xbc,0xbf,0xc2,0xc5
,0xc7,0xca,0xcc,0xcf,0xd1,0xd4,0xd6,0xd8,0xda,0xdd,0xdf,0xe1,0xe3,0xe5,0xe7,0xe9,0xea,0xec,0xee,0xef,0xf1,0xf2,0xf4,0xf5
,0xf6,0xf7,0xf8,0xf9,0xfa,0xfb,0xfc,0xfd,0xfd,0xfe,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f,0xfe,0xfd
,0xfd,0xfc,0xfb,0xfa,0xf9,0xf8,0xf7,0xf6,0xf5,0xf4,0xf2,0xf1,0xef,0xee,0xec,0xea,0xe9,0xe7,0xe5,0xe3,0xe1,0xde,0xdd,0xda
,0xd8,0xd6,0xd4,0xd1,0xcf,0xcc,0xca,0xc7,0xc5,0xc2,0xbf,0xbc,0xba,0xb7,0xb4,0xb1,0xae,0xab,0xa8,0xa5,0xa2,0x9f,0x9c,0x99
,0x96,0x93,0x90,0x8d,0x89,0x86,0x83,0x80,0x80,0x7c,0x79,0x76,0x72,0x6f,0x6c,0x69,0x66,0x63,0x60,0x5d,0x5a,0x57,0x55,0x51
,0x4e,0x4c,0x48,0x45,0x43,0x40,0x3d,0x3a,0x38,0x35,0x33,0x30,0x2e,0x2b,0x29,0x27,0x25,0x22,0x20,0x1e,0x1c,0x1a,0x18,0x16
,0x15,0x13,0x11,0x10,0x0e,0x0d,0x0b,0x0a,0x09,0x08,0x07,0x06,0x05,0x04,0x03,0x02,0x02,0x01,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1,0x02 ,0x02,0x03,0x04,0x05,0x06,0x07,0x08,0x09,0x0a,0x0b,0x0d,0x0e,0x10,0x11,0x13,0x15
,0x16,0x18,0x1a,0x1c,0x1e,0x20,0x22,0x25,0x27,0x29,0x2b,0x2e,0x30,0x33,0x35,0x38,0x3a,0x3d,0x40,0x43,0x45,0x48,0x4c,0x4e
,0x51,0x55,0x57,0x5a,0x5d,0x60,0x63,0x66 ,0x69,0x6c,0x6f,0x72,0x76,0x79,0x7c,0x80 };
void display(unsigned char command)
{
unsigned char i;
LCP=0;
for(i=8;i>0;i--)
{
SCP=0;
if((command & 0x80)==0)
{
SI=0;
}
else
{
SI=1;
}
command<<=1;
SCP=1;
}
LCP=1;
}
void key1(void)
{
fun++;
if(fun==4)
fun=0x00;
}
void key2(void)
{
tl++;
if(tl==0x1f)
th++;
}
void key3(void)
{
tl--;
if(tl==0x00)
th--;
}
void key4(void)
{
double t;
int f;
TR0=0;
t=(65535-th*256-tl)*0.4;
f=(int)(1000/t);
S3=tab[f%10];
f=f/10;
S2=tab[f%10];
f=f/10;
if(f==0)
S1=0;
else
S1=tab[f];
TR0=1;
}
void key5(void)
{
tl--;
if(tl==0x00)
th++;
}
void judge(void)
{
uchar line,row,de1,de2,keym;
P1=0x0f;
keym=P1;
if(keym==0x0f)return;
for(de1=0;de1<200;de1++)
for(de2=0;de2<125;de2++){;}
P1=0x0f;
keym=P1;
if(keym==0x0f)return;
P1=0x0f;
line=P1;
P1=0xf0;
row=P1;
line=line+row; /*存放特征键值*/
if(line==0xde)key1();
if(line==0x7e)key2();
if(line==0xbd)key3();
if(line==0x7d)key4();
}
void time0_int(void) interrupt 1 //中断服务程序
{
TR0=0;
if(fun==1)
{
DA0832=tosin[b]; //正弦波
b++;
}
else if(fun==2) //锯齿波
{
if(c<128)
DA0832=c;
else
DA0832=255-c;
c++;
}
else if(fun==3) // 方波
{
d++;
if(d<=128)
DA0832=0x00;
else
DA0832=0xff;
}
TH0=th;
TL0=tl;
TR0=1;
}
void main(void)
{
TMOD=0X01;
TR0=1;
th=0xff;
tl=0xd0;
TH0=th;
TL0=tl;
ET0=1;
EA=1;
while(1)
{
display();
judge();
}
}
五、心得体会
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就去图书管找了一些书看,尽管有许多的设计方案,可是总感觉自己还是有许多的东西弄不太清楚,于是就请教同学。他常做一些设计,有一些经验。经过他的解释分析各方案之后,决定用查表的方法来做。这样可以降低一些硬件设计的难度,初次设计应切合自己的水平。用8031需要扩展ROM,这样还要进行存储器扩展。而且现在8031实际中已经基本上不再使用,实际用的AT89S51芯片有ROM,这样把经过采样得到的数值制成表,利用查表来做就简单了。我认为程序应该不大,片内ROM应该够用的。用LED显示频率和幅值,现有集成的接口驱动芯片,波形可通过示波器进行显示,单片机接上D/A转换芯片即可,这样硬件很快就搭好了。
我以为这些做好了,构思也有了,写程序应该是相对容易的。谁知道,写起程序来,才想到功能键要有扫描程序才行呀,我真的感到很难。那时真的有点想放弃?于是就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帮忙分析了一下,自己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明白了扫描程序怎么写。
于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程序很快就写好了。这次是我的第一个设计器件,尽管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但给我积累了一点设计的经验,最后也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后面的路还很长,我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5-362
[2] 潘永雄,沙河,刘向阳.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3-118.
[3] 张毅刚,彭喜源,谭晓昀,曲春波.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
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53-61.
❷ 基于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硬件怎么样实现的
用软件实现(调幅就是频率幅度调整),数模转换输出
在程序中设置变量,并且赋初始值,以这个变量作为函数的某一变量(幅度或者频率),单片机运行时通过编程以这个变量为基础计算输出,矩阵键盘则只负责对这个变量进行修改,就可以了,但是操作中不要有溢出。
❸ 如何用单片机作可编程30MHZ函数发生器设计
添加一个外部的频率发生芯片就好了,用单片机控制,这种根据不同芯片电路就不同,你可以查一下AD98系列的芯片看看,电路布线要注意点!1
❹ 怎样借助单片机做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这个需要da转换芯片,将要产生的波形数字化,存入数组中,由单片机按顺序依次送往da芯片进行转换,例如产生正弦波,频率50hz,可以用100个点来描述,每隔200us送1个数据,100个数据花20ms.数字化点越多,波形越完美,但也与你的da芯片精度有关,8位da只能输入256个数字量,很难得到很好的波形
❺ 用什么单片机做函数信号发生器好
要说频率,8位单片机中要数8051F和STC型单片机工作频率最高,而且跟51兼容。而要用AVR估计还得花点时间重新学,那个东西跟51不太一样,是另外一种型号的单片机。
我觉得你还是用51,然后加上比较大的扩展RAM,这样可以实现比较高的频率。
❻ 单片机制作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运放有正负供电啊,如果没有负电源供电就没有直流偏置电压,而且电压超过正负电压,会出现饱和
❼ 怎样用单片机做信号发生器
产生波可以用程序来实现...然后用DAC把数字变成模拟信号...最后加个放大器输出波型...频率就用中断去实现吧...
做个大概就差不多这样...不难的...但要精确要花大力气的...比如在DAC的位数上...还有单片机的选择上...呵呵!!!
祝你成功!!
❽ 我用51单片机做了一个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用程序实现,有高手知道锯齿波的思路吗
锯齿波设计的思想是:设置一个变量,以一定的步进值累加,加达最大值后清零。每次累加的结果传输给DA转换器,输出就是个锯齿波了。
幅值与你设置的最大值有关,这个最大值可以通过按键设置。你可以设置这个最大值的大小,也可以给这个值设定一个系数,通过控制这个系数的大小来调整最大值
❾ 函数信号发生器用单片机和DAC032做的程序
程序很简单的,关键在写程序的时候要注意DAC0832的保持时间和转换速度。
建议你先弄个单缓冲或者直接控制的。
接着控制的会比较简单:
就是DAC8032
1,2,3,10,17,18脚GND。20,19,8脚VCC
能明白吧!程序自己写比较好,这样能学到更多东西
给你点参考,这个程序能让你对它的工作方式更熟悉!!
ORG
0000H
MAIN:MOV
A,P1
MOV
R0,A
;设置高电平
MOV
R1,#00H
;设置低电平
LCALL
BOXING
SJMP
MAIN
BOXING:
JNB
P1.0,SANJIAO
;P1.0控制三角波的输出
JNB
P1.1,JUXING
;P1.1控制矩形波的输出
JNB
P1.2,JUCHI
;P1.2控制锯齿波的输出
RET
;三角波
SANJIAO:
MOV
DPTR,#7FFFH
;
选中DA0832
MOV
A,#00H
UP1:
MOVX
@DPTR,A
;
向0832输出数据
INC
A
JNZ
UP1
;
A=!0
跳转反之顺序执行
DOWN1:DEC
A
MOVX
@DPTR,A
JNZ
DOWN1
RET
;矩形波
JUXING:
MOV
DPTR,#7FFFH
LP:MOV
A,R0
;设置输出上限
MOVX
@DPTR,A
LCALL
DEL_H
;调高电平延时程序
MOV
A,R1
MOVX
@DPTR,A
LCALL
DEL_L
;调低电平延时程序
RET
;锯齿波
JUCHI:
MOV
DPTR,#7FFFH
MOV
A,#00H
LOOP:MOVX
@DPTR,A
INC
A
;SJMP
LOOP
RET
;延时程序
DEL_H:
;高电平
MOV
R7,#250
DE:MOV
R6,#4
DJNZ
R6,$
DJNZ
R7,DE
RET
DEL_L:
;低电平
MOV
R7,#250
DEL:MOV
R6,#4
DJNZ
R6,$
DJNZ
R7,DE
RET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