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readonly文件

linuxreadonly文件

发布时间:2022-05-24 04:03:02

linux下root用户用vim编辑器打开文件进行编辑,提示该文件为readonly

那是因为文件的属性是只读属性,可以让Vim编辑器强制写入,强制写入针对的就是只读属性的文件,但是必须对文件有写入权限。你是root用户编辑文件的,有写入权限,你就用强制写入好了,强制写入的Vim命令是:w!或者:wq!,就是保存文件的命令后面加上一个英文感叹号。

② Linux新手配置NFS服务器时进入vi,到最后一行,直接按i输入然后出现warning:changing a readonly file

出现warning:changing a readonly file是设置错误造成的,解决方法为:

1、NFS服务端安装nfs-utils软件yum install nfs-utils -y。

③ 如何快速解决linux只读系统Read-only file system

文件系统很复杂,因此易于发生错误。可以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是否正确和有效。它可以根据指令修复找到的小错误,并将未修复错误报告用户。幸运的是,文件系统的代码非常有效,所以根本极少出现问题,并且问题通常原因是电源失败、硬件失败、或操作错误,例如没有正常关闭系统。

具体如下:

1、简介

Linu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 [Linux桌面] 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2、基本信息

Linux[2]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linux系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3、分区规定

设备管理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

④ linux只读文件怎么修改编辑

1.使用权限将文件可读写:

sudo vim/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修改文件

vim/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3.按住按键i,表示插入,改完设定的参数值

4.按住esc按钮,按住:wq!,再按住enter键结束

⑤ 如何改何整个LINUX的readonly状态

sudo chmod 777 /.../file 如果是系统文件,修改文件后要改回readonly

readonly:sudo chmod 440 /.../file

⑥ linux系统文件只读怎么办

1、打开linux系统,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处右击。
2、在弹出的下拉选项里,点击打开终端。
3、在终端窗口中输入chmod666+需要改成可读可写的文件名命令,回车即可。

⑦ linux系统磁盘为什么突然变成Read-only file system

这种情况通常都是由于系统发现磁盘硬件故障或文件系统中文件被损坏之后而采取的保护机制导致的。为了保护数据不破坏分区中已有内容,Linux在挂载文件系统时就只用read-only只读方式加载了。至于挂载的文件系统为什么会莫名地变成以只读方式挂载的具体原因,这就不知道了。可能的原因有:
1 2 3 系统文件损坏; 磁盘有坏道; fstab文件配置错误,如分区格式错误错误(将ntfs写成了fat)、配置指令拼写错误等。
如果能够确认数据和系统的文件没有被损坏,修复fstab文件配置后只要重新R/W加载或reboot就能够恢复正常。
1 2 #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mount -o remount rw /
如果机器上有重要文件,在重新加载文件系统前可以用scp命令将其备份到远程主机上:
1 scp -r import_dir/import_file user@host:backup_dir
之所以使用scp -r命令备份重要目录/文件到远程主机上,而不用tar命令打包压缩后再传输,因为在用tar命令打包压缩文件/目录时会涉及到写磁盘操作,这会引起Read-only file system的错误。
如果是文件系统有问题,那就需要在umount状态下执行fsck命令来检查文件系统并修复文件系统中的错误。
1 2 3 nohup fsck -y /dev/VolGroup00/LogVol00 > /dev/shm/fscklog & # 检查好后重启 reboot
如果是磁盘硬件损坏,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换一个新硬盘。如果你觉得旧硬盘扔了可惜,还可以将它低格之后,再重新安装系统,系统重新安装后,磁盘会重新分区。
如果仅仅是想将数据备份出来而且机器又在身边的话,你可以用live-cd从光盘启动系统,然后直接备份。当然此时你也可以修改硬盘中的配置文件,如/etc/fstab。

⑧ linux里的文件,如何设置为只读权限文件

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linux连接工具。

1、首先连接上linux主机,进入等待输入指令的linux命令行状态。

⑨ linux如何给文件设置只读权限

可以用chmod 命令修改文件权限。
chmod命令是非常重要的,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用它控制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该命令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包含字母和操作符表达式的文字设定法;另一种是包含数字的数字设定法。
用法:
文字设定法:
chmod [who] [+ | - | =] [mode] 文件名¼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操作对象who可是下述字母中的任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
u 表示“用户(user)”,即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
g 表示“同组(group)用户”,即与文件属主有相同组ID的所有用户。
o 表示“其他(others)用户”。
a 表示“所有(all)用户”。它是系统默认值。
操作符号可以是:
+ 添加某个权限。
- 取消某个权限。
= 赋予给定权限并取消其他所有权限(如果有的话)。
设置mode所表示的权限可用下述字母的任意组合: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X 只有目标文件对某些用户是可执行的或该目标文件是目录时才追加x 属性。
s 在文件执行时把进程的属主或组ID置为该文件的文件属主。方式“u+s”设置文件 的用户ID位,“g+s”设置组ID位。
t 保存程序的文本到交换设备上。
u 与文件属主拥有一样的权限。
g 与和文件属主同组的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o 与其他用户拥有一样的权限。
文件名: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支持通配符。
在一个命令行中可给出多个权限方式,其间用逗号隔开。例如:chmod g+r,o+r example使同组和其他用户对文件example 有读权限。
数字设定法:
数字表示的属性的含义:
0表示没有权限
1表示可执行权限
2表示可写权限
4表示可读权限
然后将其相加。所以数字属性的格式应为3个从0到7的八进制数,其顺序是(u)(g)(o)
如果想让某个文件的属主有“读/写”二种权限,需要把4(可读)+2(可写)=6(读/写)

⑩ Linux虚拟机中出现 已选定选项 readonly(请加!强制执行

问题原因:系统没有正常关机,导致虚拟磁盘出现文件系统错误。

解决方法:使用fsck手动修复,具体操作如下:

重启系统后使用root进入单用户模式,运行

fsck.ext3
-y
/dev/vda3

说明:ext3的文件系统使用fsck.ext3,ext4文件系统使用fsck.etx4。/dev/vda3是系统/根分区。运行完毕后,reboot重启系统就恢复正常。20多台出问题的都是这样修复的,无失败案例。fsck.ext3开始进入扫描、修正文件系统,这个过程有时很快,有时比较长,中间有数次停顿的过程,只需等待即可,千万不要以为死机而重启服务器。修正完文件系统后,如果没有提示重启系统,也需要reboot来重启系统。

扩展知识:fsck简介

fsck不仅可以对文件系统进行扫描,还能修正文件系统的一些问题。注意的是fsck扫描文件系统时一定要在单用户模式、修复模式或把设备umount后进行。建议在单用户模式下运行。如果扫描正常运行中的系统,会造成系统文件损坏。

文件系统扫描工具有fsck、fsck.ext2、fsck.ext3、fsck.ext4、fsck.msdos、fsck.cramfs、fsck.ext4dev、fsck.vfat。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文件系统来调用不同的扫描工具,比如ext3的文件系统使用fsck.ext3,ext4文件系统使用fsck.ext4等。

/dev/vda3是ext3的文件系统,这里介绍fsck.ext3的参数:

fsck.ext3

[语法]
fsck.ext3[必要参数][选择参数][设备代号]

[功能]
fsck.ext3命令:针对ext3文件系统进行检测修复

[执行权限]
root

[参数]

必要参数

-a非互交模式,自动修复
-c检查是否存在有损坏的区块。
-C
fsck.ext3命令会把全部的执行过程,都交由其逆向叙述,便于监控程序
-d详细显示命令执行过程
-f强制进行检查
-F检查文件系统之前,先清理该保存设备块区内的数据
-l把文件中所列出的损坏区块,加入标记
-L清除所有损坏标志,重新标记
-n非交互模式,把欲检查的文件系统设成只读
-P
设置fsck.ext2命令所能处理的inode大小为多少
-r交互模式
-R忽略目录
-s顺序检查
-S效果和指定“-s”参数类似
-t
显示fsck.ext2命令的时序信息。
-v显示详细的处理过程
-y关闭互动模式

选择参数

-b指定分区的第一个磁区的起始地址/Super
Block
-B
设置该分区每个区块的大小
-I设置欲检查的文件系统,其inode缓冲区的区块数目
-V显示版本信息

阅读全文

与linuxreadonly文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器托管到云端是什么意思 浏览:833
app保存草稿怎么用 浏览:808
安卓如何进入proumb 浏览:143
主机虚拟云服务器 浏览:619
删除分区加密的空间会不会恢复 浏览:705
京东app客户上门怎么看搜索量 浏览:739
怎么在农行app购买黄金 浏览:45
c型开发板和单片机 浏览:146
虚拟机建立用户的模板文件夹 浏览:904
无锡代码编程培训班 浏览:631
eps图形数据加密 浏览:933
没有滴滴app怎么打车 浏览:101
大数乘法java 浏览:1002
如何登录服务器看源码 浏览:526
如何做服务器端 浏览:157
注册服务器地址指什么 浏览:435
文本命令行 浏览:98
扑克牌睡眠解压 浏览:197
rc4算法流程图 浏览:163
胡萝卜解压方法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