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玩五子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覺得五子棋比較通俗,老少皆宜,是比較輕松簡易但又有內涵的娛樂方式,逢年過節的大家一起守歲的時候,因為覺得大家都只玩手機搶紅包沒有感情交流,所以就一起斗五子棋,拉進了家人們之間的感情又活躍氣氛,覺得還挺不錯的。
㈡ 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怎麼樣
我是軟院2006-2010屆的學生。軟體學院和計算機學院是兩個不同的學院,我們屆的軟體學院學生曾多次獲得國內外ACM和六子棋演算法大賽等各種比賽的第一名,當時算是全國最好的軟體學院之一了
㈢ 現在一個非211 985的學校的軟體工程的學生的就業前景如何啊專業人士說說大二了有點迷茫謝謝了!!
211 985的學校的軟體工程的學生從大二開始就有很多機會參加程序設計的比賽,或者軟體設計的比賽。比如機器人大賽,六子棋比賽等。其實就業的時候公司主要看你會做什麼。一般大公司招人都要精通演算法的。小一點的公司招人就是要熟練運用編程軟體的如visual stutio或者eclipse,語言方面c++或者java。打好編程基礎才是關鍵。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㈣ vb6 五子棋
【五子棋簡介】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發展於日本,流行於歐美。
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傳統五子棋:
傳統五子棋的棋子分為黑白兩色,採用圍棋棋盤,棋子放置於棋盤線交叉點上。兩人對局,各執一色,輪流下一子,先將橫、豎或斜線的5個或5個以上同色棋子連成不間斷的一排者為勝。
因為傳統五子棋在落子後不能移動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紙和筆來進行游戲。
稱謂:
五子棋,日文亦有「連五子、五子連、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聯、京棋」等多種稱謂,英文則稱之為「FIR (Five In A Row的縮寫)、Gomoku(日語「五目」的羅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語piskvorky,韓語omok……
許多國家的人對五子棋都有不同的愛稱,例如,韓國人把五子棋稱為「情侶棋」,暗示情人之間下五子棋有利於增加情感的交流;歐洲人稱其為「紳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風度勝似紳士;日本人則稱其為「中老年棋」,說明五子棋適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美國人喜歡將五子棋稱為「商業棋」,也就是說,商人談生意時可邊下棋邊談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談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編輯本段]【五子棋的發展】
日本
據日本史料文獻記載,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對傳統五子棋進行規則改良後,經過公開征名,「聯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取意於「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聯珠」。現寫做「連珠」。
歐洲
20世紀初傳統五子棋及連珠從日本傳入歐洲,五子棋稱為「Five In A Row」(縮寫為FIR),同時根據日語的羅馬拼音,「五目、五目碰」稱為"Gomoku、Gobang",「連珠」則稱之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蘇聯分別成立了連珠聯盟。1988年,日本、前蘇聯以及瑞典三個國家的連珠組織在瑞典成立國際連珠聯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簡稱RIF).
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些國家將傳統五子棋引入「交換」等規則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規則,中歐一些國家成立了Gomoku組織,並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國際聯盟(GCIF)。
21世紀初在舉辦世界連珠(renju)錦標賽的同時也舉辦世界Gomoku錦標賽(GT)及六子棋國際公開賽(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國(CzechRepublic)帕爾杜比采市(Parbice)將舉行第11屆世界連珠錦標賽和第3屆世界Gomoku錦標賽。
中國
長久以來五子棋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發展。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中國棋院試辦全國性五子棋比賽。
2002年8月2-4日,中國棋院舉辦了首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邀請賽,此後每年舉辦一次。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了中國棋院審定的《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試行)(參考資料[1])和《中國五子棋段級位制》(試行)(參考資料[2])。
2006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對五子棋正式立項,作為圍棋下的一個二級項目。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樂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國棋院先後舉辦了首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和首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錦標賽。
2008年6月和12月中國棋院先後舉辦了第二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和第二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錦標賽。
2009年5月28-30日中國棋院舉辦了第三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
2009年11月,首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將五子棋作為的正式比賽項目(參考資料[3])。
[編輯本段]【現代五子棋】
隨著五子棋的發展,逐步發現先手優勢非常大,最後得出「先手必勝」。五子棋要成為競技運動,核心問題是怎樣解決傳統五子棋下法中「先手必勝」的問題。
「交換」思維
「交換」思維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切蛋糕,一個人選蛋糕。即:一人開局,另一人選擇黑方還是白方。此方法最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為簡潔實用。不過此方法使開局者不走已知的必勝,把棋藝的較量演化為對局者開局的博弈,而「先手必勝」依然存在。
如:歐洲的Swap2、Swap1;中國的Swap3、第一手交換規則等。
「禁手」思維
禁止以某種手段取勝。為了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削弱先手優勢,日本連珠提出「禁手」。後來連珠的發展證明禁手並不能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依然是「先手必勝」。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樣會破滅。如「吃子」五子棋。連成5個後消失,同時拿掉對方一個棋子,自己再補一子。此原理的的特點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進球制」,同時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盤和棋子,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問題是怎樣計算勝負。
「井字游戲」原理
井字游戲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間很小。
通過縮小棋盤來抑制五子棋先手的優勢。如:15路棋盤,13路棋盤等等。問題是多大的棋盤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後還能成為競技運動嗎。
「蹺蹺板」原理
五子棋始終是先手領先一子。如果雙方輪流領先一子呢?
台灣教授發明的六子棋,就如「蹺蹺板」一樣。先手先下一子,然後雙方輪流下兩子,先連成6子者勝利。六子棋為第11屆奧林匹亞計算機游戲程序競賽項目,驗證其公平性與復雜性。
綜合效應
「禁手」思維+「交換」思維+「井字游戲」原理=連珠
如:RIF規則、Sakata規則、Yamaguchi規則Tarannikov規則等。
現代五子棋的現狀
五子棋、六子棋、連珠已經成為歐洲現代五子棋的組成部分,舉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賽,並且將三種棋的世界錦標賽聯合舉行。
中國的現代五子棋還處於起步階段。2003年中國棋院《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參考了RIF規則,同時兼顧發展傳統五子棋。
[編輯本段]【五子棋段級位制】
中國五子棋段級位制 (試行) (具體內容見參考資料[2])
五子棋的段級位對象:參加中國棋院認可的國內外五子棋比賽的五子棋愛好者。
第四條 段位共分九個等級,最高是九段,以下分別是八段、七段、六段、五段、四段、三段、二段、初段。段位以下共分十個等級,最高是一級,以下分別是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十級。
第五條 根據中國五子棋愛好者在國內、國際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實際水平,在五子棋段級位制度實施初期,對愛好者授予的最高段位暫定為六段。隨著中國棋手參與國內外交流機會的增加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所授予段位的上限,直至九段。
[編輯本段]【棋盤、棋子與記譜方法】
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瑪瑙、銅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如圖所示,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厘米,橫線約為2.4厘米。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厘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
五子棋棋子亦稱「棋石」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有一面凸起或兩面凸起等形狀,厚度不超過0.8厘米,直徑為2.0~2.3厘米;一副棋子總數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質地的不同,可分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鐵、蛤貝、燒料、水晶、瑪瑙、玉石等棋子。
五子棋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五子棋稿紙」,即專供五子棋愛好者記錄對局或著法的稿紙。其上印有正規專用棋盤圖形,記錄時只要按相應位置在紙上標明行棋的先後,即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非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格子紙記錄,即用單數1、3、5等記錄黑方的走法,用雙數2、4、6記錄白方的走法,同樣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另外還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協會為了推廣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並背誦五子棋棋譜,專門設計的盲棋記譜法等。
[編輯本段]【相關術語】
【對局相關術語】
〖黑方〗執黑棋一方的簡稱。
〖白方〗執白棋一方的簡稱。
〖勝局〗有一方獲勝的對局。
〖和局〗分不出勝負的對局。
〖終局〗對局結束。
〖復盤〗對局雙方將本盤對局全過程的再現。
【行棋相關術語】
〖陽線〗即:直線,棋盤上可見的橫縱直線。
〖交叉點〗陽線垂直相交的點,簡稱「點」。
〖陰線〗即:斜線,由交叉點構成的與陽線成45°夾角的隱形斜線。
〖落子〗棋子直接落於棋盤的空白交叉點上。
〖輪走方〗即「行棋方」,有權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著〗在對局過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盤無子的點上,不論落子的手是否脫離棋子,均被視為一著。
〖回合〗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開局〗在對局開始階段形成的布局。
〖連〗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長連〗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五連〗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連,包括五連和長連。
〖四〗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兩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沖四〗只有一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連活三〗即:連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三)。簡稱「連三」。
〖跳活三〗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三。簡稱「跳三」。
〖眠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沖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兩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連活二〗即:連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二)。簡稱「連二」。
〖跳活二〗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二。簡稱「跳二」。
〖大跳活二〗中間隔有兩個空點的活二。簡稱「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對方必須應答的著法,相對於先手而言,沖四稱為「絕對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活三。也稱「雙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沖四。也稱「雙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一個沖四和一個活三。
【戰術相關術語】
〖風車輪〗指在一定區域內來回地繞著連續進攻的戰術或技巧,就像一個風車輪一直在轉著似的,這樣的取勝方法也稱之為「風車勝」。
〖二頭蛇〗指某一方以活三進攻時,無論對方防守於哪一頭都難免被蛇頭咬傷,因為此時的活三如同二頭蛇一樣,兩頭都有厲害的殺著。也稱「兩頭蛇」。
〖一子雙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多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以上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雙防〗一子落下同時形成防守兩種取勝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陣〗以「日」字的一組對角點為棋型,互為馬步的防守陣型。構成五子棋八卦陣。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沖四這種絕對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活三、沖四、做殺等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比賽相關術語】
〖個人賽〗計算個人成績的比賽。
〖團體賽〗計算運動隊團體成績的比賽。
〖輪空〗賽制中部分選手直接從中間某輪開始參加比賽,某輪未比賽的安排就叫輪空。
〖節〗一個比較集中的比賽單位時間(如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稱一「節」。
〖輪〗參賽的各隊(團體賽)或各名棋手(個人賽)普遍出場比賽一次(個別輪空者除外)稱一「輪」。
〖次〗團體賽中的同一輪兩隊之間完成的比賽稱為一「次」比賽。
〖場〗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兩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賽稱為一「場」比賽。
〖局〗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一盤比賽稱為一「局」比賽。
[編輯本段]【那氏五子兵法】
中國現代五子棋的開拓者那威榮譽九段,多年鑽研五子棋,潛心發掘五子棋的中國民間陣法,他總結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領和臨陣對局的經驗,得出一套「 秘訣 」 ,謂之《那氏五子兵法》:
先手要攻,後手要守,以攻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轉換,慎思變化,先行爭奪,地破天驚。
守取外勢,攻聚內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斷分隔,穩如泰山,不思爭先,勝如登天。
初盤爭二,終局搶三,留三不沖,變化萬千。
多個先手,細算次先,五子要點,次序在前。
斜線為陰,直線為陽,陰陽結合,防不勝防。
連三連四,易見為明,跳三跳四,暗劍深藏。
己落一子,敵增一兵,攻其要點,守其必爭。
勢已形成,敗即降臨,五子精華,一子輸贏。
[編輯本段]【五子棋的開局】
五子棋的開局也稱布局,一般在3~7手左右完成。五子棋的開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況下,一局五子棋的著數在20至40著之間,因此,它的開局階段是非常短暫的,大約在七八著至十幾著之間。在這一階段的爭奪中,雙方的布局、應答將對以後的勝負起著關鍵的作用。一般來說,黑棋以攻為主,而白棋則以防為主。
在開局階段,雙方主要是二的爭奪。雙方必須設法創造自己的連二、活二、跳二或大跳二等,同時要阻擋對方的活二。無論哪種開局,均體現出這一規律。
可以說,哪一方的二做得多 ( 有兩個以上的活二 ) ,或者有效地阻擋住對方的活二,那麼,哪一方的勝率就比較大。另外,開局時每一個次序、每一種節奏都不能忽視,輸贏就在一步之差。
直止打法開局為了便於記憶、區分以及比賽。只對前3步組成的棋形進行了部分取名。
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的五子棋開局
開局形狀均以「星」和「月」命名。(參考資料[1]中「第三條」)
斜止打法開局全國正式比賽均採用26種開局,包括斜指開局的長星局、峽月局、恆星局、水月局、流星局、雲月局、浦月局、嵐月局、銀月局、明星局、斜月局、名月局、慧星局和直指開局的寒星局、溪月局、疏星局、花月局、殘月局、雨月局、金星局、松月局、丘月局、新月局、瑞星局、山月局、遊星局。
黑方必負開局
可用《彭氏口訣》進行記憶:
二十六局先棄二,直指遊星斜慧星。
寒星溪月疏星首,花殘二月並白蓮,
雨月金星追黑玉,松丘新宵瑞山腥。
星月長峽恆水流,白蓮垂俏雲浦嵐,
黑玉銀月倚明星,斜月名月堪稱朋。
[編輯本段]【五子棋的數學思考】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五子連珠游戲其中包含著一個極為深刻的數學問題。為什麼不是四子連珠,或者是六子連珠?你可能會說,四子連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幾步就勝了。而六子連珠呢,則太難了,誰也別想連成。這就說明,五子連珠極可能是一個最佳攻守平衡值,一個達成連珠的最大值。增一子、減一子都會打破這個平衡。四子連珠太易,攻方處於絕對優勢;而六子連珠太難,守方處於絕對優勢。而游戲規則必須是讓游戲雙方處於平等的位置才可能進行,否則游戲就不成其為游戲。要想黑白棋連珠成為一種符合游戲規則的智力游戲,五子連珠無疑是一個最佳方案。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發明五子連珠的過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極可能經歷了四子連珠、六子連珠的嘗試過程,最後才確定為五子連珠,並流行開來。
這個問題,被當代科普作家傅小松稱之為五子連珠問題,又稱五子連珠猜想。其准確表述是:
在以橫線、豎線互相交叉(一般各為15條)的方形平面(棋盤)中,黑白兩種「點』(棋子)先後沿橫線、豎線排列(行棋),在平面(棋盤)橫線、豎線、斜線(無實線連接)上形成連續的同色「點」(棋子),五個「點」(棋子)為可能達成連珠的最大值。
五子連珠是黑白棋連珠的一個最佳方案,這在實際中早已不會有人懷疑。並且,五子連珠已經存在並發展了幾千年,成為了一種趣味性強,同時技巧比較復雜、競爭激烈的棋類游戲,與圍棋、國際象棋、中國象棋的巧妙性、復雜性也有一拼。這似乎足以證明五子連珠的最佳性。但從科學真理的角度看,一萬次實踐的證明也不能代替邏輯和數學上的證明。要確定五子連珠是黑白棋連珠的一個最佳方案,五子連珠是一個最佳值、最大值,必須進行數學上的證明。
「五子連珠問題」的證明可能非常復雜,這是因為,第一,它不是一個靜態的問題,而是一個動態的問題。棋盤是一個靜態的二維平面,但行棋博弈是一個的動態的過程。第二,這不是一個線性和確定性問題的,而是一個非線性和模糊性問題。所謂「五子連珠」的最佳值,是在千變萬化的攻與防中達到的一種默契。因此,要解決「五子連珠猜想」,可能要運用到博弈論、模糊數學等工具。
[編輯本段]五子棋攻防策略
五子棋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名為「連珠」。學從中國,傳至中國。
下五子棋須得法,法中變化有莫測;五子之變如水勢,因勢避高而趨下.戰不過攻守,法不過奇正,奇正之法:往復循環,「不竭如江海,無窮如天地」。
其祥法如下 :圍、擊虛、就實、寡眾
(圍)由於五子棋源於圍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於不敗之地,須以圍棋之法行棋,說白了就是「包餃子」,試想:如果對方的棋子被圍住了,左沖右突都不行,前闖後退更不見效,此時他心理極度郁悶,已無鬥志,棋還能下好嗎?只能是輸的份了!!!此招用於防守。
(擊虛)兵法有雲:「避實擊虛」,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過此舉貴在進攻,進攻若能攻其空虛之處,且得法,將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破竹將對手擊敗。此招用於進攻。
(就實)老子《道德經》中講了萬物正反兩個方面及消長之理,攻守亦不過如此,故有「避實擊虛」則就有「就實讓虛」。「就實讓虛」就是對方往哪裡走棋,咱就往哪裡走棋,好比隨形附影一般。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過度也不能失度,因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勢(攻之極乃守時,守之極乃攻時;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於防守。
(寡眾)《孫子●虛實》中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則反其道而行,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招法是「堵了前面則堵後面,堵了後面則堵前面,堵了左邊則堵右邊,堵了右邊則堵左邊」,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則對方則無路可逃,無棋可下!此招和(圍)連用。無所不勝,用在防守。
另外,有時在有計算的前提下,連續沖三、沖四(vct、vcf)有可能創造新的進攻機會;反之,一味的VC,只能遲滯敗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圍」陷入鐵桶陣(一般叫馬桶陣)中。除了這些外,八卦陣是防守的無二秘寶,只是明八卦太過明顯,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點做主力,少量雜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術的重要指標。
參考【棋經十三篇】
【五子棋貢獻分析法】
五子棋作為民間游戲來說,也是頗有智力韻味的,下面介紹一下理論中的五子棋的貢獻問題與法則:
設以圍棋棋盤左下角為坐標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xOy,若(9,10)(9,11)(10,10)(11,9)上有黑子,(8,12)(10,9)(11,8)上有白子,現在到白棋走子,若走(10,12)(11,11)就屬於斜向走子,但是通常直向的(緊貼著棋子走的)走子要比斜向的走子對防守的貢獻大,若走(8,11)(8,10)(8,9)(9,9)其中一個的均屬於單側走子,而另一側則空虛,所以也不好,若走(11,10)也不好,因為在(11,8)的子已經對防守有了一定的貢獻了,同理走(10,11)的也不好,因為(10,9)的子也對防守有了一定的貢獻.所以說此時最佳的走子方法就是走(9,12)
若(8,10)有白子,(10,10)(11,10)(12,10)有黑子,到白子走,由於(8,10)對防守貢獻了一部分,所以應該走(13,10)而不走(9,10)。若為黑走,就應該走(13,10)而不走(9,10),因為白子的(8,10)會削弱它對攻的貢獻
㈤ 求UCT演算法偽代碼【類c或者純漢語或者純英語】,詳細明白就可以,謝謝~~
MoGo計算機圍棋程序使用的UCT演算法的偽代碼
function playOneSequence(rootNode)
node[0] := rootNode; i := 0;
do
node[i+1] := descendByUCB1(node[i]);
i := i+1;
while node[i] is not first visited;
createNode(node[i]);
node[i].value := getValueByMC(node[i]);
updateValue(node,-node[i].value);
end function;
摘自徐心和教授的<計算機圍棋博弈的最新發展>
uct的文章去google學術搜索搜國外的,圍棋(Go)方向的有很多
㈥ 六子棋演算法
人機還是兩個玩家?
是兩個玩家就很好辦:落子後搜索該子的所在直線連續的子數就好。
如果是人機,去網上找五子棋的演算法,把對當前棋局的評分規則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