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java排序演算法總結

java排序演算法總結

發布時間:2022-07-25 01:01:27

A. java怎麼實現排序

Java實現幾種常見排序方法

日常操作中常見的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插入排序、希爾排序,甚至還有基數排序、雞尾酒排序、桶排序、鴿巢排序、歸並排序等。
以下常見演算法的定義
1.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基本操作就是將一個數據插入到已經排好序的有序數據中,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個數加一的有序數據,演算法適用於少量數據的排序,時間復雜度為O(n^2)。是穩定的排序方法。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步將一個待排序的紀錄,按其關鍵碼值的大小插入前面已經排序的文件中適當位置上,直到全部插入完為止。
2. 選擇排序: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演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從待排序的數據元素中選出最小(或最大)的一個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數據元素排完。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排序方法。
3.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較簡單的排序演算法。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大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
4.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後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5. 歸並排序:歸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並,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有序表,稱為二路歸並。
6. 希爾排序: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也稱縮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希爾排序是把記錄按下標的一定增量分組,對每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排序;隨著增量逐漸減少,每組包含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當增量減至1時,整個文件恰被分成一組,演算法便終止。
https://www.cnblogs.com/wangmingshun/p/5635292.html

B. 編寫java程序:輸入一組整數存放在數組中,比較並輸出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並將數組

public class Arr{
//數組
int[] arr = {3,1,6,4,5,10,2};
//對數組進行簡單的排序
java.util.Arrays.sort(arr);
//輸出最大值、最小值
System.out.println("最大值:" + arr[arr.length-1] +" 最小值:" + arr[0]);
//從小到大輸出
System.out.println(java.util.Arrays.toString(arr));
}

C. JAVA中有哪幾種常用的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排序方法。在待排序的數列基本有序的情況下排序速度較快。若要排序的數有n個,則需要n-1輪排序,第j輪排序中,從第一個數開始,相鄰兩數比較,若不符合所要求的順序,則交換兩者的位置;直到第n+1-j個數為止,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比較,第二個數與第三個數比較,......,第n-j個與第n+1-j個比較,共比較n-1次。此時第n+1-j個位置上的數已經按要求排好,所以不參加以後的比較和交換操作。例如:第一輪排序: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進行比較,若不符合要求的順序,則交換兩者的位置,否則繼續進行二個數與第三個數比較......。直到完成第n-1個數與第n個數的比較。此時第n個位置上的數已經按要求排好,它不參與以後的比較和交換操作;第二輪排序: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進行比較,......直到完成第n-2個數與第n-1個數的比較;......第n-1輪排序: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進行比較,若符合所要求的順序,則結束冒泡法排序;若不符合要求的順序,則交換兩者的位置,然後結束冒泡法排序。
共n-1輪排序處理,第j輪進行n-j次比較和至多n-j次交換。
從以上排序過程可以看出,較大的數像氣泡一樣向上冒,而較小的數往下沉,故稱冒泡法。

2、選擇排序
選擇法的原理是先將第一個數與後面的每一個數依次比較,不斷將將小的賦給第一個數,從而找出最小的,然後第二個數與後面的每一個數依次比較,從而找出第二小的,然後第三個數與後面的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原理是對數組中的第i個元素,認為它前面的i-1個已經排序好,然後將它插入到前面的i-1個元素中。插入排序對少量元素的排序較為有效.

4、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次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後再按次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大道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D. 請給出java幾種排序方法

java常見的排序分為:
1 插入類排序
主要就是對於一個已經有序的序列中,插入一個新的記錄。它包括: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爾排序
2 交換類排序
這類排序的核心就是每次比較都要「交換」,在每一趟排序都會兩兩發生一系列的「交換」排序,但是每一趟排序都會讓一個記錄排序到它的最終位置上。它包括:起泡排序,快速排序
3 選擇類排序
每一趟排序都從一系列數據中選擇一個最大或最小的記錄,將它放置到第一個或最後一個為位置交換,只有在選擇後才交換,比起交換類排序,減少了交換記錄的時間。屬於它的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
4 歸並類排序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序序列合並成一個新的序列
5 基數排序
主要基於多個關鍵字排序的。
下面針對上面所述的演算法,講解一些常用的java代碼寫的演算法
二 插入類排序之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一般對於已經有序的隊列排序效果好。
基本思想:每趟將一個待排序的關鍵字按照大小插入到已經排序好的位置上。
演算法思路,從後往前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如果小於則就交換,將元素向後移動,將要插入數據插入該位置即可。時間復雜度為O(n2),空間復雜度為O(1)
package sort.algorithm;
public class DirectInser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data[] = { 2, 6, 10, 3, 9, 80, 1, 16, 27, 20 };
int temp, j;
for (int i = 1; i < data.length; i++) {
temp = data[i];
j = i - 1;
// 每次比較都是對於已經有序的
while (j >= 0 && data[j] > temp) {
data[j + 1] = data[j];
j--;
}
data[j + 1] = temp;
}
// 輸出排序好的數據
for (int k = 0; k < data.length; k++) {
System.out.print(data[k] + " ");
}
}
}
三 插入類排序之折半插入排序(二分法排序)
條件:在一個已經有序的隊列中,插入一個新的元素
折半插入排序記錄的比較次數與初始序列無關
思想:折半插入就是首先將隊列中取最小位置low和最大位置high,然後算出中間位置mid
將中間位置mid與待插入的數據data進行比較,
如果mid大於data,則就表示插入的數據在mid的左邊,high=mid-1;
如果mid小於data,則就表示插入的數據在mid的右邊,low=mid+1
最後整體進行右移操作。
時間復雜度O(n2),空間復雜度O(1)

package sort.algorithm;
//折半插入排序
public class HalfInser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data[] = { 2, 6, 10, 3, 9, 80, 1, 16, 27, 20 };
// 存放臨時要插入的元素數據
int temp;
int low, mid, high;
for (int i = 1; i < data.length; i++) {
temp = data[i];
// 在待插入排序的序號之前進行折半插入
low = 0;
high = i - 1;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 high) / 2;
if (temp < data[mid])
high = mid - 1;
else
// low=high的時候也就是找到了要插入的位置,
// 此時進入循環中,將low加1,則就是要插入的位置了
low = mid + 1;
}
// 找到了要插入的位置,從該位置一直到插入數據的位置之間數據向後移動
for (int j = i; j >= low + 1; j--)
data[j] = data[j - 1];
// low已經代表了要插入的位置了
data[low] = temp;
}
for (int k = 0; k < data.length; k++) {
System.out.print(data[k] + " ");
}
}
}

四 插入類排序之希爾排序
希爾排序,也叫縮小增量排序,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交換次數,每一個組內最後都是有序的。
將待續按照某一種規則分為幾個子序列,不斷縮小規則,最後用一個直接插入排序合成
空間復雜度為O(1),時間復雜度為O(nlog2n)
演算法先將要排序的一組數按某個增量d(n/2,n為要排序數的個數)分成若干組,每組中記錄的下標相差d.對每組中全部元素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後再用一個較小的增量(d/2)對它進行分組,在每組中再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當增量減到1時,進行直接插入排序後,排序完成。

package sort.algorithm;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1, 54, 6, 3, 78, 34, 12, 45, 56, 100 };
double d1 = a.length;
int temp = 0;
while (true)
{
//利用這個在將組內倍數減小
//這里依次為5,3,2,1
d1 = Math.ceil(d1 / 2);
//d為增量每個分組之間索引的增量
int d = (int) d1;
//每個分組內部排序
for (int x = 0; x < d; x++)
{
//組內利用直接插入排序
for (int i = x + d; i < a.length; i += d) {
int j = i - d;
temp = a[i];
for (; j >= 0 && temp < a[j]; j -= d) {
a[j + d] = a[j];
}
a[j + d] = temp;
}
}

if (d == 1)
break;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System.out.print(a[i]+" ");
}
}

五 交換類排序之冒泡排序
交換類排序核心就是每次比較都要進行交換
冒泡排序:是一種交換排序
每一趟比較相鄰的元素,較若大小不同則就會發生交換,每一趟排序都能將一個元素放到它最終的位置!每一趟就進行比較。
時間復雜度O(n2),空間復雜度O(1)

package sort.algorithm;
//冒泡排序:是一種交換排序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 按照遞增順序排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data[] = { 2, 6, 10, 3, 9, 80, 1, 16, 27, 20, 13, 100, 37, 16 };
int temp = 0;
// 排序的比較趟數,每一趟都會將剩餘最大數放在最後面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 1; i++) {
// 每一趟從開始進行比較,將該元素與其餘的元素進行比較
for (int j = 0; j < data.length - 1; j++) {
if (data[j] > data[j + 1]) {
temp = data[j];
data[j] = data[j + 1];
data[j + 1] = temp;
}
}
}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System.out.print(data[i] + " ");
}
}

E. Java通過幾種經典的演算法來實現數組排序

JAVA中在運用數組進行排序功能時,一般有四種方法:快速排序法、冒泡法、選擇排序法、插入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主要是運用了Arrays中的一個方法Arrays.sort()實現。
冒泡法是運用遍歷數組進行比較,通過不斷的比較將最小值或者最大值一個一個的遍歷出來。
選擇排序法是將數組的第一個數據作為最大或者最小的值,然後通過比較循環,輸出有序的數組。
插入排序是選擇一個數組中的數據,通過不斷的插入比較最後進行排序。下面我就將他們的實現方法一一詳解供大家參考。
<1>利用Arrays帶有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

public class Tes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5,4,2,4,9,1}; Arrays.sort(a); //進行排序 for(int i: a){ System.out.print(i); } } }

<2>冒泡排序演算法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gs){//冒泡排序演算法 for(int i=0;i<args.length-1;i++){ for(int j=i+1;j<args.length;j++){ if (args[i]>args[j]){ int temp=args[i]; args[i]=args[j]; args[j]=temp; } } } return args; }

<3>選擇排序演算法

public static int[] selectSort(int[] args){//選擇排序演算法 for (int i=0;i<args.length-1 ;i++ ){ int min=i; for (int j=i+1;j<args.length ;j++ ){ if (args[min]>args[j]){ min=j; } } if (min!=i){ int temp=args[i]; args[i]=args[min]; args[min]=temp; } } return args; }

<4>插入排序演算法

public static int[] insertSort(int[] args){//插入排序演算法 for(int i=1;i<args.length;i++){ for(int j=i;j>0;j--){ if (args[j]<args[j-1]){ int temp=args[j-1]; args[j-1]=args[j]; args[j]=temp; }else break; } } return args; }

F. java排序演算法哪些

排序演算法有很多,從簡單的開始說吧,
如冒泡:
for (int i = 0; i < nums1.length-1; i++) {
for (int j = 0; j < nums1.length-i-1; j++) {
if(nums1[j] > nums1[j+1]){
int temp = nums1[j];
nums1[j] = nums1[j + 1];
nums1[j + 1] = temp;
}
}
}
選擇: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int min= nums[i];
int minIndex = i;//記錄要交換元素的下標
for (int j = i + 1; j < nums.length; j++) {//內循環找最小值
if(min > nums[j]){
min = nums[j];
minIndex = j;
}
}
int temp = nums[i];
nums[i] = nums[minIndex];
nums[minIndex] = temp;
}
快速排序等等。
java中如果數組排序,可以直接用Arrays.sort();

G. java中有多少種排序演算法,分別是什麼

11種基本排序演算法

H. Java數組排序 幾種排序方法詳細一點

JAVA中在運用數組進行排序功能時,一般有四種方法:快速排序法、冒泡法、選擇排序法、插入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主要是運用了Arrays中的一個方法Arrays.sort()實現。

冒泡法是運用遍歷數組進行比較,通過不斷的比較將最小值或者最大值一個一個的遍歷出來。

選擇排序法是將數組的第一個數據作為最大或者最小的值,然後通過比較循環,輸出有序的數組。

插入排序是選擇一個數組中的數據,通過不斷的插入比較最後進行排序。下面我就將他們的實現方法一一詳解供大家參考。

<1>利用Arrays帶有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

publicclassTest2{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a={5,4,2,4,9,1};
Arrays.sort(a);//進行排序
for(inti:a){
System.out.print(i);
}
}
}

<2>冒泡排序演算法

publicstaticint[]bubbleSort(int[]args){//冒泡排序演算法
for(inti=0;i<args.length-1;i++){
for(intj=i+1;j<args.length;j++){
if(args[i]>args[j]){
inttemp=args[i];
args[i]=args[j];
args[j]=temp;
}
}
}
returnargs;
}

<3>選擇排序演算法

publicstaticint[]selectSort(int[]args){//選擇排序演算法
for(inti=0;i<args.length-1;i++){
intmin=i;
for(intj=i+1;j<args.length;j++){
if(args[min]>args[j]){
min=j;
}
}
if(min!=i){
inttemp=args[i];
args[i]=args[min];
args[min]=temp;
}
}
returnargs;
}

<4>插入排序演算法

publicstaticint[]insertSort(int[]args){//插入排序演算法
for(inti=1;i<args.length;i++){
for(intj=i;j>0;j--){
if(args[j]<args[j-1]){
inttemp=args[j-1];
args[j-1]=args[j];
args[j]=temp;
}elsebreak;
}
}
returnargs;
}

I. java十大演算法

演算法一:快速排序演算法
快速排序是由東尼·霍爾所發展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在平均狀況下,排序 n 個項目要Ο(n log n)次比較。在最壞狀況下則需要Ο(n2)次比較,但這種狀況並不常見。事實上,快速排序通常明顯比其他Ο(n log n) 演算法更快,因為它的內部循環(inner loop)可以在大部分的架構上很有效率地被實現出來。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來把一個串列(list)分為兩個子串列(sub-lists)。

演算法步驟:

1 從數列中挑出一個元素,稱為 "基準"(pivot),

2 重新排序數列,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小的擺放在基準前面,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大的擺在基準的後面(相同的數可以到任一邊)。在這個分區退出之後,該基準就處於數列的中間位置。這個稱為分區(partition)操作。

3 遞歸地(recursive)把小於基準值元素的子數列和大於基準值元素的子數列排序。

遞歸的最底部情形,是數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遠都已經被排序好了。雖然一直遞歸下去,但是這個演算法總會退出,因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會把一個元素擺到它最後的位置去。

演算法二:堆排序演算法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堆積是一個近似完全二叉樹的結構,並同時滿足堆積的性質:即子結點的鍵值或索引總是小於(或者大於)它的父節點。

堆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Ο(nlogn) 。

演算法步驟:

創建一個堆H[0..n-1]

把堆首(最大值)和堆尾互換

3. 把堆的尺寸縮小1,並調用shift_down(0),目的是把新的數組頂端數據調整到相應位置

4. 重復步驟2,直到堆的尺寸為1

演算法三:歸並排序
歸並排序(Merge sort,台灣譯作:合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

演算法步驟:

1. 申請空間,使其大小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之和,該空間用來存放合並後的序列

2. 設定兩個指針,最初位置分別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3. 比較兩個指針所指向的元素,選擇相對小的元素放入到合並空間,並移動指針到下一位置

4. 重復步驟3直到某一指針達到序列尾

5. 將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

J. 幾種經典的數據排序及其Java實現

數據排序方法有很多,比如選擇排序、冒泡法、插入排序、希爾排序、快速排序、歸並排序等,下面給你著重介紹3種:

1、選擇排序

思想

n個記錄的文件的直接選擇排序可經過n-1趟直接選擇排序得到有序結果:

①初始狀態:無序區為R[1..n],有序區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無序區R[1..n]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R[k],將它與無序區的第1個記錄R[1]交換,使R[1..1]和R[2..n]分別變為記錄個數增加1個的新有序區和記錄個數減少1個的新無序區。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開始時,當前有序區和無序區分別為R[1..i-1]和R(i..n)。該趟排序從當前無序區中選出關鍵字最小的記錄 R[k],將它與無序區的第1個記錄R交換,使R[1..i]和R分別變為記錄個數增加1個的新有序區和記錄個數減少1個的新無序區。

排序實例

初始關鍵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後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後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後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後 13 27 38 49 [76 97 65 49 ]

第五趟排序後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六趟排序後 13 27 38 49 49 65 [97 76]

第七趟排序後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最後排序結果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2、冒泡法

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演算法分析

演算法穩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調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後調。比較是相鄰的兩個元素比較,交換也發生在這兩個元素之間。所以,如果兩個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會再無聊地把他們倆交換一下的;如果兩個相等的元素沒有相鄰,那麼即使通過前面的兩兩交換把兩個相鄰起來,這時候也不會交換,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後順序並沒有改變,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種穩定排序演算法。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演算法描述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演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構建有序序列,對於未排序數據,在已排序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找到相應位置並插入。插入排序在實現上,通常採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額外空間的排序),因而在從後向前掃描過程中,需要反復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後挪位,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間。

演算法描述一般來說,插入排序都採用in-place在數組上實現。具體演算法描述如下: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重復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將新元素插入到該位置後重復步驟2~5如果比較操作的代價比交換操作大的話,可以採用二分查找法來減少比較操作的數目。該演算法可以認為是插入排序的一個變種,稱為二分查找排序。

閱讀全文

與java排序演算法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警3命令與征服蘇聯 瀏覽:405
25歲學習當程序員好嗎 瀏覽:979
autojs源碼解析 瀏覽:717
外分加密是啥意思 瀏覽:681
如何克隆有加密狗的u盤 瀏覽:743
單片機功率電路 瀏覽:566
如何加密隱私安全 瀏覽:596
加密狗登錄界面彈補出來 瀏覽:331
linux遠程x 瀏覽:353
中國最牛程序員是哪個省 瀏覽:846
centos系統自帶源碼 瀏覽:937
用python寫一個猜數字小游戲 瀏覽:271
androidvendorid 瀏覽:635
加密字母並輸出的代碼 瀏覽:58
怎麼安裝樂橙app電腦版 瀏覽:604
遠程啟動騰訊雲伺服器 瀏覽:744
python圖片添加文字 瀏覽:854
python遍歷整個網站 瀏覽:597
伺服器安裝在機櫃的什麼地方 瀏覽:141
阿里雲伺服器需要下載嗎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