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決定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強弱天線數量
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強弱,其實與天線數量的關系不是太大,現在的三天線,四天線,多天線,多數是商家的炒作而已,你要想信號強一點的話,有以下幾點:
路由器放置的位置,盡量放在所有房間的中間位置,讓路由器與每個終端距離盡量小
在放置路由器時不要將路由器放置在牆壁位置,因為路由器的信號是以天線為圓心的旋轉發射,牆壁會影響傳輸。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信道的多少與收發天線的數量有關系嗎在一個通信系統中如何確定信道的多少
信道的多少與收發天線的數量有關系,而信道的多少,則要看該基站覆蓋用戶數來確定,一般來說,用戶數越多,而需要的信道就多,相應的增加天線數。但一個基站最多就3根天線,按120度的覆蓋角度,3根天線就達到360度全方位覆蓋。
⑶ TDS-LTE小區的天線數量到底是多少
正常來說,一根天線,有9個介面,其中8個用來工作,另外一個用來校正。
而後面說的port0與port1這個就要跟mimo關系有關,比較復雜,樓上可以再看看mimo中相關技術文檔,希望能幫到你
⑷ 請問智能天線兩種演算法EBB和GOB比較模擬要用什麼軟體,有哪位高手進行過類似的研究實驗嗎
用Matlab模擬比較好。
目前智能天線的賦形演算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GOB(Grid Of Beam)演算法(又稱波束掃描法):它是基於參數模型(利用信道的空域參數)的演算法,使基站實現下行指向性發射。
GOB演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將整個空間分為L個區域,並為每個區域設置一個初始角度。以各個區域的初始角度的方向向量為加權系數,計算接收信號功率,然後找到最大功率對應的區域,再將該區域的初始角度當作估計的到達角。 利用上下行信道對稱的特點,確定賦形角度。
二、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演算法(即特徵向量法):通過對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值的分解來得到權矢量。實現方法就是找到第K個用戶的權矢量w^(k) 使得r最大。
EBB演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1)對於整個波束空間,找到使接收信號功率最大的賦形權矢量。這通過對用戶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分解,找到最大特徵值對應的特徵向量即為權矢量。
(2)對用戶空間相關矩陣進行特徵分解,求得到達角度個數和對應方向。
兩種演算法的比較:
從演算法難度來看,EBB演算法的實現難度略高於GOB演算法;
EBB演算法得到的是全局最優解,而GOB演算法得到的是局部最優解;
在低速情況下,EBB演算法性能優於GOB;
在高速情況下,EBB演算法與GOB演算法性能基本相當
在城區,無線的傳播環境很惡劣,EBB演算法的優勢也更加明顯
另一種描述:
目前比較常用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有2種:GOB演算法和EBB演算法。
GOB演算法是一種固定波束掃描的方法,對於固定位置的用戶,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寬度也隨天線陣元數目而確定。當用戶在小區中移動時,它通過測向確定用戶信號DOA,然後根據信號DOA選取預先設定的波束賦形系數進行加權,將方向圖的主瓣指向用戶方向,從而提高用戶的信噪比。
EBB演算法是一種自適應的波束賦形演算法,方向圖沒有固定的形狀,隨著信號及干擾而變化。其原則是使期望用戶接收功率最大的同時,還要滿足對其他用戶干擾最小。
實際設備中採用了EBB演算法,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僅下行有波束賦形技術,上行方向,手機天線無法進行波束賦形,基站多個天線此時主要用於分集接收。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天線陣的運用,上行信號到達每個天線的時間是不一致的,但天線之間的相差是可以預知的,只要將每個天線上的上行信號做一個加權處理,所得信號將是同相信號,將天線陣上的信號相加,即可增加10logN*N db(此處應為10logN db——本人注)的信噪比; 同理下行時,首先根據上行信號估計空間特性,然後在天線陣上發送具有相差的信號,使各個天線下行信號到達接受機的信號同相。上下行中相位的加權運算就是波束賦形。
註解:波束賦形工作由基站完成
⑸ 天線增益的計算公式
可用下式估算其增益:G(dBi)=10Lg{32000/(2θ3dB,E×2θ3dB,H)},式中, 2θ3dB,E與2θ3dB,H分別為天線在兩個主平面上的波瓣寬度;32000為統計出來的經驗數據。
可以這樣來理解增益的物理含義: 在一定的距離上的某點處產生一定大小的信號,如果用理想的無方向性點源作為發射天線,需要100W的輸入功率,而用增益為G=13dB=20的某定向天線作為發射天線時,輸入功率只需100/20=5W 。
換言之,某天線的增益,就其最大輻射方向上的輻射效果來說,與無方向性的理想點源相比,把輸入功率放大的倍數。
半波對稱振子的增益為G=2.15dBi。4個半波對稱振子沿垂線上下排列,構成一個垂直四元陣,其增益約為G=8.15dBi( dBi 這個單位表示比較對象是各向均勻輻射的理想點源)。
如果以半波對稱振子作比較對象,其增益的單位是dBd 。半波對稱振子的增益為G=0dBd(因為是自己跟自己比,比值為1 ,取對數得零值。)垂直四元陣,其增益約為G=8.15 –2.15=6dBd 。
(5)天線數量演算法擴展閱讀
無線天線可分為全向天線、定向天線、扇形天線、平板天線等類型。 其中全向天線適在各無線接點距離較近、需要覆蓋較多數量無線設備及客戶端的場合,但這些設備的增益大多較小,信號傳遞距離較短。
定向天線包括八木定向天線、角型定向天線、拋物面定向天線等品種,適在各無線接點位置距離很遠,並且無線接入點集中、數量較少且位置固定的環境。這種天線具有信號傳遞距離長、能量匯聚能力強的特點。
扇形天線可以多角度的覆蓋,如果無線接入點集中在該天線的覆蓋范圍內,可考慮選購此類天線,它具有能量定向和匯聚功能。平板天線的角度范圍可分為30度和15度,比扇形天線的信號覆蓋范圍小,但它的能量匯聚能力更強,可用在無線接入點相對較遠、更為集中的環境。
⑹ 無限路由器,一根天線和多根天線有沒有區別
有,兩點區別總結:
1.實際運用過程中的影響並不大,這包括信號掩蓋、信號強度,天線多速度快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拋開現已很少見的單天線,剩餘的「多天線」都只是完成MIMO技能的「介質」或許說是「東西」,區別在於運用的架構不相同罷了:常見的雙天線商品主要用1T2R或2T2R,三天線商品則用到的是2T3R或3T3R。理論上,添加天線數量會削減信號掩蓋盲點,但我們通過很多的評測證明,這種區別在一般家庭環境中徹底能夠忽略不計。至於信號強度和「穿牆」則取決於發射功率,這個東西工信部作過規則,不得高於20dBm(即100mW),「天線越多信號越強」也就不攻自破了。最終的定論即是,只需路由採用了有用的MIMO技能,無須介意天線數量。
2.天線數量越多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就越好,但是,信號好的意思並不是說無線路由器天線數量越多,它的無線信號的發射能力就成倍增長,穿透力就越好,事實上,多天線無線路由器信號只是比單天線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強10%到15%左右而已,簡單的表現就是單天線無線路由器在經過一堵牆相隔後,它的信號剩下一格,而多天線無線路由器的無線信號則徘徊在單格與兩格之間,一般不敏感的人群幾乎感覺不到它們的差異,除非使用WIFI信號測試軟體才能很直觀的看見無線信號的差異,而且雙天線與四天線的無線路由器相比,無線信號強度幾乎是一樣的。根據實驗測試結果我們總結了一下意見,無線路由器天線數量對於信號增強幫助不大,只是廠家利用大家的心理作用來提升產品價格的營銷手段而已。
下面是相關的術語:
MIMO(多入多出)也就是多天線的技術是從802.11n協議之後才有的,之前的802.11a,b,g都沒有。也就是說首先老一代的路由器(802.11n之前)絕對不會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天線。而你買了一個最新的3天線支持802.11ac(最新協議)的路由器,如果你的設備是老產品,比如只支持802.11a,b,g的iphone3G,那麼很遺憾,那麼多天線對你沒任何意義。如果硬要多天線同時發射,反而不會有好效果。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wifi應用的環境是室內。我們常用的802.11系列協議也是針對這種條件來建立的。那就是由於有很多建築物或者障礙,發射機到接收機之間幾乎不存在直射信號。我們管這個叫做多徑傳輸。既然是多徑,那麼傳輸的路程就有長有短,有的可能是從桌子反射過來的,有的可能是穿牆的。於是這些攜帶相同信息但是擁有不同相位的信號一起匯集在接收機上。我們知道現代通信用的是分組交換,傳輸的是碼(symbol)。由於上面所述不同的時延,造成了碼間干擾ISI(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為了避免ISI,通信的帶寬必須小於可容忍時延的倒數。
對於802.11 a,b,g 20MHz的帶寬,最大時延為50ns,多徑條件下無ISI的傳輸半徑為15m。在IEEE 802.11協議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最大范圍是35m,這是協議中還有誤碼重傳等各種手段保證通信,並不是說有一點ISI就完全不能工作。
也就是說,路由器的發射范圍其實是協議決定的。對於802.11a,b,g,增多天線沒有任何意義。假設這些天線可以同時工作,反而會使多徑效應更加惡劣。
MIMO:
在維基網路的鏈接中(IEEE 802.11)我們可以發現從802.11n開始,數據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802.11n有了40MHz模式,按照之前的理論,他的發射范圍應該因此降低一半才對,而數據反而提升了一倍(70m),為什麼呢。
這主要得益於多天線技術,剛才我們討論的種種手段都是為了對抗惡劣的多徑環境,但是多徑有沒有好的一面呢?事實上多天線技術也是基於多徑的,我們稱之為空間多樣性。多天線的應用有很多種技術手段,這里簡單介紹2種:波束成型(Beamforming)和時空分組碼(主要介紹Alamouti's code)。這兩種技術的優點是不需要多個接收天線。尤其是alamouti碼,連信道信息都不用,只用數學運算就用兩根天線實現了3dB的增益,所有老師都對此贊不絕口!
不需要多個接收天線的優點是,並不是所有設備都能裝上多天線的。為了避免旁瓣輻射,滿足空間上的采樣定理,一般以發送信號之一半波長作為實體的天線間距。無論是GSM信號1.8GHz,1.9GHz還是wifi信號2.4GHz,我們暫取2GHz便於計算,半波長為7.5cm。所以我們看到的路由器上天線的距離大多如此。也應為這個原因,我們很難在手機上安裝多個天線(別提三星那個7寸的手機謝謝)。
1波束成型(Beamforming):
藉由多根天線產生一個具有指向性的波束,將能量集中在欲傳輸的方向,增加信號品質,並減少與其他用戶間的干擾。我們可以簡單籠統地這樣理解天線的指向性:假設全指向性天線功率為1,范圍只有180度的指向性天線功率可以達到2。於是我們可以用4根90度的天線在理論上提高4倍的功率。波束成型的另外一種模式是通過信道估計判斷接收機的方位,然後有指向性的針對該點發射,提高發射功率。(類似於聚光的手電筒,范圍越小,光越亮)。不過這種模式在哪個協議里應用我還不清楚。
2空時分組碼STBC(Space—Time Block Code)
是在多天線上的不同時刻發送不同信息來提高數據可靠性的。Alamouti碼是空時分組碼里最簡單的一種。為了傳輸d1d2兩個碼,在兩根天線1,2上分別發送d1,-d2*和d2,d1*。由於多徑,我們假設兩根天線的信道分別為h1 h2,於是第一時刻接收機收到的信息r1=d1h1+d2h2,之後接受的信息r2=-d2*h1+d1*h2。接收到的這個2維方陣只要乘以信道,就可得到d1 d2的信息了……呃,似乎沒解釋清楚,沒辦法筆記不在身邊,搜了一圈也沒找到合適的材料。總之呢就是Alamouti找到一組正交的碼率為一2×2矩陣,用這種方式在兩根天線上發射可以互不影響;可以用一根天線接收,經過數學運算以後得到發射信息的方法。
其他的MIMO呢,在概念上可能比較好理解,比如2個發射天線t1 t2分別對兩個接收天線r1 r2發射,那麼相當於兩撥人同時幹活,速度提升2倍等等。但是實際實現起來一方面在硬體上需要多個接收天線,另一方面需要信道估計等通信演算法,那都是非常復雜,並且耗時耗硬體的計算。
講上面兩種實際上是MISO的方法也是想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天線多了不代表他們能一起幹活。100年前人們就知道天線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了,但是天才的Alamouti碼1998年才被提出來多天線技術的802.11n協議2009年才開始應用。
20年前人們用OFDM技術對抗由於城市間或室內障礙太多造成的多徑衰落,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利用多徑來提高通信質量。這是技術上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想當然」就可以實現的。由於上課時的筆記不在身邊,總感覺有些沒太大把握的地方。對於「假設工作在802.11 a,b,g SISO模式的三天線路由器,可否認為3根天線有較大的增益?」以及「處於兩橋接模式路由器間的設備是否同時從兩路由器下載數據,怎麼進行同步?」亦心存疑惑。
⑺ 怎樣求接收天線的增益
天線的增益計算公式為:
1、天線主瓣寬度越窄,增益越高。對於一般天線,可用下式估算其增益:
「G(dBi)=10Lg{32000/(2θ3dB,E×2θ3dB,H)}」。式中, 2θ3dB,E與2θ3dB,H分別為天線在兩個主平面上的波瓣寬度;32000是統計出來的經驗數據。
2、對於拋物面天線,可用下式近似計算其增益:
「G(dBi)=10Lg{4.5×(D/λ0)2}」。式中,D 為拋物面直徑;λ0為中心工作波長;4.5 是統計出來的經驗數據。
3、對於直立全向天線,有近似計算式:
「G(dBi)=10Lg{2L/λ0}」。式中,L 為天線長度;λ0 為中心工作波長。
天線增益的意義:
天線增益不僅是天線最重要的參數之一,而且對無線通信系統的運行質量也非常重要,增加天線增益,就可以增大某個方向上的信號覆蓋范圍,或者范圍不變,但該范圍內的信號強度增強。
對於單天線而言,要想提高天線的增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天線的發射方向進一步縮窄,就是所謂的縮窄波瓣寬度。而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對系統性能改善畢竟有限。通常直接提升帶寬和頻譜的方法也會受到各種條件制約,也不能無限制地增加。
在帶寬和頻譜不變的前提下,為了提高系統的用戶容量、數據吞吐量和覆蓋距離和范圍,智能天線技術和MIMO技術應運而生。
其中智能天線技術利用多個天線組成天線陣列,利用天線之間的位置關系,通過向用戶發送相同的數據,相當於某個方向上集中輻射能量,從而提高天線增益,而MIMO技術則在收發端都採用多個天線系統,利用多徑傳播等電磁波特性,發收不同數據,提高傳輸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空間復用。
從天線增益角度看,也可以認為不增大單個天線增益,而是增加天線數量,從而獲得收發天線增益乘積的效果。
另外,無論天線陣列還是MIMO技術在傳輸信號時都採用了分集的技術,而該技術能夠降低信號衰落的機會,減小信噪比的波動,從而獲取一部分額外的增益,稱之為分集增益。MIMO技術已經在基於LTE技術的4G網路中得到廣泛應用。
⑻ 無線路由器的天線多少意味著什麼望高手指點
關鍵是看天線增益,數量沒什麼太大意義,除了有些支持MIMO技術的又2根或者3根天線之外,大多數都是1根的
一般來說一根線是150M 兩個線是300M 貌似還有3根線的~ 但主流還是前兩種~(還有種54M的)
150M和300M主要是最大傳輸速度
無線信號的范圍和穩定新主要取決於天線的個數
品牌也是很關鍵的
不同的品牌穿牆能力是不一樣的 有些3米信號衰減一格 有些5米才減一格
無線路由還有安全性的考慮
⑼ 基站 天線 ADC數量
10個。基站天線就是用來和終端收發數據的天線,一般都在樓頂上。其中ADC是數據圖形生成器是一種式儀器有10個。
⑽ 手機天線長度的計算方法
取手機通信頻率為900MHz,根據公司入=c*f.可計算出手機信號波長為:0.33米。由於天線長度和電磁波長度成正比關系,經驗值天線長度為波長的四分之一時效果最好,所以天線長度0.083米=8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