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水體蒸發量的時候有哪三種途徑和哪五種方法
三種途徑:
1.用儀器和某種手段直接測定
2.根據典型資料建立地區經驗公式估算
3.通過成因分析建立理論公式進行計算
五種方法:
1.器測法:利用各種蒸發器
2.水量平衡法:根據徑流、降水、蓄水量等要素推求某一時段的水面蒸發量。
3.熱量平衡法:通過測算太陽短波輻射,大氣和水面的長波輻射,進而水體的熱量,對流的熱量和水體儲熱量來估算蒸發量。
4.空氣動力學法:
5.經驗公式法:(網上有許多經驗公式,在此不再贅述)
㈡ 水的蒸發量怎麼計算比如一個容器里,裝有一定的水,加熱到一定溫度,問每小時蒸發量
每小時蒸發量=(水的總量-容器中剩餘水量)/時間
㈢ 水的蒸發量怎麼算
你談的應該是水分的蒸發吧?蒸發和表面狀態、溫度、空氣中水蒸汽含量(濕度)、空氣溫度、流速有關。這個是復雜的系統,很難有簡單的公式,但可以明確的是,風速越大,蒸發量也越大,——廢話!
搜索一下「水面蒸發計算模型研究」,有一篇論文,可參考。
㈣ 蒸發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蒸發量計算公式:H=52.0(Pm-P)(1+0.135Vm)[L/(d·m)]。
H:表面蒸發損失[L/(d·m)]
Pm:按水池表面溫度計算的飽和蒸氣壓(Pa)
Vm:日平均風速(m/s)
在計算月平均蒸發損失時,應將式中Pm、P、Vm分別以日均值代入,並將計算結果乘以30。
測量方法
測量蒸發的儀器常用的有小型蒸發器、大型蒸發桶和蒸發皿等幾種。
小型蒸發器是口徑為20厘米,高約10厘米的金屬的圓盆,盆口成刀刃狀,為防止鳥獸飲水,器口上部套一個向外張成喇叭狀的金屬絲網圈。測量時,將儀器放在架子上,器口離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時後,用量杯測量剩餘水量,所減少的水量即為蒸發量。
㈤ 關於蒸發量如何算。
蒸發量應該沒有確切的計算公式,因為他跟時間,溫度,濕度,氣壓,風速等諸多環境因素相關。在工程上測定蒸發量如果要確切的話一般是考慮試驗觀察,就像測量降雨量一樣,就是擺一個蒸發水箱,在一定時間內跑出去多少水作為蒸發量。一般工程上憑經驗,敞開游泳池每天需要考慮2公分的 蒸發水量
㈥ 常溫下,水的蒸發量怎麼計算其他任意溫度的又是怎麼計算
蒸發量B=(循環量*(回水溫度-上水溫度))/580
㈦ 水池蒸發量怎麼計算
水池表面蒸發量計算公式:
H=52.0(Pm-P)(1+0.135Vm)[L/(d·m)]
H:表面蒸發損失[L/(d·m)]
Pm:按水池表面溫度計算的飽和蒸氣壓(Pa)
Vm:日平均風速(m/s)
在計算月平均蒸發損失時,應將式中Pm、P、Vm分別以日均值代入,並將計算結果乘以30。
註:蒸發量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水分經蒸發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發掉的水層厚度的毫米數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發量,分別用不同的蒸發器測定。一般溫度越高、濕度越小、風速越大、氣壓越低、則蒸發量就越大;反之蒸發量就越小。
(7)自來水蒸發量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水池蒸發量的測量方法:
測量蒸發的儀器常用的有小型蒸發器、大型蒸發桶和蒸發皿等幾種。
小型蒸發器是口徑為20厘米,高約10厘米的金屬的圓盆,盆口成刀刃狀,為防止鳥獸飲水,器口上部套一個向外張成喇叭狀的金屬絲網圈。測量時,將儀器放在架子上,器口離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時後,用量杯測量剩餘水量,所減少的水量即為蒸發量。
大型蒸發桶是一個器口面積為0.3平方米的圓柱形桶,桶底中心裝一直管,直管上端裝有測針座和水面指示針,桶體埋入地中,桶口略高於地面。每天20時觀測,將測針插入測針座,讀取水面高度,根據每天水位變化與降水量計算蒸發量。
每天向蒸發皿中加進2厘米深的水層,晚上把余水倒進量杯,量出剩餘水深。把20厘米減去剩餘水深就是當天的蒸發量。如果當天有雨,余水中還要扣除當天的降水量。這就是蒸發皿的直徑和離地面高度都要和雨量筒一致的原因。否則,兩者就不能簡單相減。
㈧ 水庫水面蒸發量怎麼計算
水庫水面蒸發量計算公式如下:
V=0.1αAZ。
其中:V—水庫水面蒸發損失,單位為萬立方米;α—計算月的蒸發換算系數;A—計算月的相應平均庫水位的水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Z—計算月的蒸發總量,單位為毫米。
㈨ 蒸發水量計算公式
V=0.1αAZ。
其中:V—水庫水面蒸發損失,單位為萬立方米;α—計算月的蒸發換算系數;A—計算月的相應平均庫水位的水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Z—計算月的蒸發總量,單位為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