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華為編譯器挑戰賽

華為編譯器挑戰賽

發布時間:2022-10-09 04:19:35

『壹』 華為方舟編譯器優化後的支付寶幾乎秒開,它為什麼這么厲害

提到華為方舟編譯器,我也是不明覺厲。其實我並不懂這個編譯器的強大,只是看到官方的報答說多麼多麼厲害,我才知道這個方舟原來是這么厲害的一個東西。據說以後使用這個編譯器做出來的APP將會更加的流暢,希望這次的改革能真正才超越蘋果IOS系統吧。

至於蘋果手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過度很流暢,可能安卓和蘋果打開一個軟體同樣用2秒吧,你能感覺到蘋果看著更加流暢相比安卓而言,所以說現在安卓最好的狀態也就是和蘋果打一個平手,說超越那都是虛妄。不知道這次方舟編譯器的誕生能不能改變這個局面,讓安卓的系統真正的超越蘋果,也使得很多因為系統不得不忍受蘋果手機煎熬的人能解脫出來。其實這樣的人很多,因為感覺安卓不夠流暢,所以無奈才選擇蘋果手機的人不在少數。






『貳』 華為機試C/C++是用什麼編譯器的呢

1.C語言編程軟體有哪些:
Mcrosoft Visual C++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DEV C++、Code::Blocks、Borland C++、WaTCom C++、Borland C++ Builder、GNU DJGPP C++、Lccwin32 C Compiler3.1、High C、Turb C、gcc、C-Free和Win-TC、My Tc等等,由於C語言比較成熟,所以編程環境很多。

2.C語言入門,不推薦使用VC,因為VC不但龐大,而且應用開發比較高級。入門編程薦使用Dev-C 和 WIN-TC。
1)WIN-TC,該軟體使用TC2為內核,提供WINDOWS平台的開發界面,因此也就支持WINDOWS平台下的功能,例如剪切、復制、粘貼和查找替換等。而且在功能上也有它的獨特特色例如語法加亮、C內嵌匯編、自定義擴展庫的支持等。並提供一組相關輔助工具令你在編程過程中更加游刃有餘。
2)Dev-C ,Dev-C 是一個Windows下的C和C 程序的集成開發環境。它使用MingW32/GCC編譯器,遵循C/C 標准。開發環境包括多頁面窗口、工程編輯器以及調試器等,在工程編輯器中集合了編輯器、編譯器、連接程序和執行程序,提供高亮度語法顯示的,以減少編輯錯誤,還有完善的調試功能,能夠適合初學者與編程高手的不同需求,是學習C或C的首選開發工具。

『叄』 華為自創的方舟編譯器已經開始開源,為什麼參與的應用里沒有微信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正式開源,並且正式上線了方舟編譯器的官方網站。通過該網站可以下載方舟編譯器、查看快速入門文檔、查看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當然,本次並未將方舟編譯器的所有源碼對外開放,開放的是方舟編譯器的框架部分源碼。後期,華為官方將會開放更多的源代碼,包括編譯器框架的前端、後端代碼。方舟編譯器公布了45個合作夥伴,用戶體量較大的微信並不在合作夥伴當中,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微信無論是從廣告的盈利模式、三方軟體合作的接入模式、小程序的應用擴展模式均會給騰訊帶來較高的業務收入。對於這樣一款核心級產品,騰訊暫時還沒有意向與其他廠商展開合作。並且通過QQ、郵箱、瀏覽器等軟體的加入,已經足夠表明騰訊對於華為方舟編譯器的支持。

『肆』 請問華為的方舟編譯器哪裡下載

一、方舟編譯器哪裡下載?

目前方舟編譯器下載不了。

二、方舟編譯器的開源進度如何?

2019年8月華為終端開發者大會上,將宣布方舟編譯框架代碼開源,開發者可以研究參考;2019年11月綠盟開發者大會上,完整方舟編譯器代碼開源,開發者可編譯使用。


三、在完整開源方舟編譯器之前,如何同華為溝通?

可通過如下渠道溝通:Email:[email protected]

『伍』 如何用簡單的話,講清楚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什麼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

『陸』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

『柒』 華為發布的方舟編譯器到底對安卓軟體生態會有多大影響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專門為軟體廠商開發的一款編譯器,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華為方舟編譯器採用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運行程序,架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性能也有明顯提升。相較與此前流暢度,通過華為方舟編譯器編譯後的程序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速度提升44%,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

『捌』 華為的操作系統能成功嗎

方舟子曾質疑:「備胎如果好用,何必等到破胎了再用?怕美國公司賺不到錢?」

對此,任正非回應到:「動用備胎,體現了自主創新,但不想孤家寡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不能傷害朋友,方舟子可能不理解我們的戰略。」

很明顯,就像近日任正非公開表示的:之所以沒收專利費,是因為太忙了,閑下來會收,但不會像高通收的那麼多。這也證明了,華為不是掙錢為目的,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我們不會輕易狹隘地排斥美國晶元,要共同成長,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他還曾經說過:「我們為了一個理想,在最高點上,我們和美國有沖突,但最終還是要一起為人類做貢獻」。一個公司不可能包打天下,只有在合作中共同成長,才能推動整個人類的發展,這就是華為的理想。

說完這些。再回到我們的問題,華為操作系統能成功嗎?

當然國外市場影響會比較大,因為應用app跟不上,像facebook,谷歌的youtube,twitter,谷歌地圖等這幾個常用的沒能支持。但是這個時候,是不是也是微信,抖音,網路地圖,微博出海的好機會呢?

所以,基於國內市場先建立起來,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能生存。

按照華為目前的情況,鴻蒙系統成功的幾率非常大。

果師兄從華為的用戶量,以及鴻蒙系統講起,分享一下為什麼鴻蒙會成功!

大家現在應該都清楚,華為為什麼推出自己的鴻蒙系統?那是因為跟谷歌鬧掰了,被谷歌微軟掐著脖子無法動彈了,只能備胎轉正。

其實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之間的較量。《人民日報》就說了,與其坐而聯想,不如奮起華為,只有中華有為了,採用話語權,主動權,才能不被人掐住脖子。

再說了,鴻蒙系統支持老款安卓手機,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的web應用,未來還會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穿戴設備,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系統,一個新的生態。


再說了,鴻蒙系統採用的是Linux 開源系統核心技術,處理器採用了ARM架構,其中有華為自主的「方舟編譯器」,可以一次性將多語言統一編譯為一套機器碼,這樣就不會產生額外消耗,能將系統流暢度、響應能力、三方應用操作至少提高44%以上。

其實,用過華為Mate20 系列的朋友,已經體驗了這套系統,去年華為的GPU Turbo2.0隨著EMUI 9.0一起發布,應用於Mate20 系列,大家對此的體驗非常棒,這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再找個基礎上, 華為繼續深入優化,在計算能力、IO資源、RAM容量方面,做到了需求和功耗之間最好的平衡,那絕對不遜於安卓和iOS。

我再來說一下市場吧!

據Gartner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手機,華為的手機銷量逆襲蘋果,直逼三星了。

目前市場佔有率仍是三星第一,但華為與它的差距非常小,不到4%。以3月份為例,三星市場份額下降了1.3%,華為反而增長了5.2%。蘋果降到了11.9%。

其中,排名前六的手機,國產品牌佔了4個,華為第/2,OPPO第4、vivo第5,小米第6,國產手機表現強勁。

一旦鴻蒙系統發布,華為的設備統一放棄安卓,這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用戶數量。

我們再深入分析一下,當我們有了自己國產的系統,為了安全和個人隱私,為了支持愛國,OPPO、Vivo、小米它們還會選擇安卓嗎?這一點耐人尋味。

果師兄認為,未來鴻蒙系統不僅僅在國產手機上使用,很有可能推廣至全球。

近日,華為已向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提交了多項新新商標申請,其中包括ARK、ARK OS、HUAWEI ARK OS、HUAWEI ARK COMPILER、HUAWEI ARK等,用途均包含「編譯器軟體(compiler software)」和「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市場主要是歐洲和大中華地區,這說明華為已經把目標放在了除中國以外的歐洲市場。

前段時間華為聲稱,鴻蒙系統最早將於今年秋季發布,從之前華為對谷歌微軟的態度,可以看出他有底氣,有自信的。

同時,國外很多網友,一直期待華為出來新的系統,他們願意為此買單!

所以,果師兄認為,結合目前各方面的情況,華為的系統是可能會成功的,到那時候,收益的不僅僅是華為,更是我們這些普通的用戶。

現在手機操作系統中,IOS和安卓已成為了市場的主流,而且地位很高。華為如今推出自主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很多人其實都不看好,畢竟在華為之前,微軟也推出過手機操作系統,然而卻以失敗而告終。

但眼前華為所面臨的局勢,除了推出自主研發的系統,它別無選擇。 因為華為5G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美國為制裁華為,居然動用政治手段,採取多種不合理的措施。先是斷開華為與美國33家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後是谷歌、微軟等相繼停止與華為的部分合作。對於美國的各種行為,華為也是見招拆招,手機業務既然影響到了用戶,那麼就不得不推出自研系統,這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也是為了將來的發展。

這么說吧,如果是華為的自研系統成熟後就立即投入市場的話,成功幾率就沒有現在大。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擾亂市場,二是用戶已經熟悉安卓,不會隨意就更換系統。 但現在就不同了,因為美國方面原因,華為是被迫發布新系統,所以就不存在擾亂市場。因為海外用戶的正常使用已受到了影響,所以更願意接受新系統。與此同時,因為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激怒了國民,在國內的用戶,甚至是潛在用戶,也都會出於對美國的「怨恨」,對華為的「愛」,從而選擇支持華為新系統。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華為現在都占據了。

當然,情懷不能當飯吃,華為作為國內的實力派企業,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都很強,才是決定華為操作系統能否成功的硬實力。

據消息稱,華為的操作系統是基於5G物聯網所研發的全新、獨立的系統,並非是安卓的分支版本。這也就意味著華為自主研發的系統是和谷歌安卓有著本質區別,所以,將來的發展也不會受到它國影響。


提到5G加物聯網手機系統,這是在5G時代手機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華為可以做到手機、電腦、平板、智能設備等都打通。據說谷歌也在研發一個與華為類似的系統名字叫做Fuchsia,也是基於5G物聯網的。但是,因為谷歌的5G技術並不完善,所以在開發進度方面不如華為。所以,這也給了華為新系統一個很好的發布時機和發展空間。

站在華為的角度來說的話,新系統除了成功它別無選擇,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的話,我們希望華為新系統可以成功,但更希望華為能不負眾望,能夠真的把新系統做成功。

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時刻,如果換做其他公司可能就扛不住,但是華為不同, 華為有遠見卓識,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如果其推出鴻蒙操作系統,我認為幾乎100%會成功

首先我們得知道鴻蒙操作系統並不是現在才開始做的,實際上鴻蒙已經研發7-8年了,以華為強大的研發實力和組織執行力,系統的穩定性、流暢性、安全性等技術指標不會太差,這是鴻蒙能夠應用的基礎。

早幾年安卓是開源的,圍繞安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華為依然立項投入巨資進行鴻蒙系統開發(備份計劃),這是我最佩服華為的地方。當時諾基亞瀕臨絕境,華為一鍋把塞班系統研發人員收入麾下,這種超級長遠的戰略規劃能力在國內企業獨一無二,這是華為操作系統能夠存在的戰略保障。

華為的智能設備市場保有量已達4億台之多,且鴻蒙系統初期有個地方做得不錯,那就是可以兼容安卓應用,並且經過華為編譯器編譯之後應用的運行效率更高,這讓部分疑慮者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畢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買一部華為手機)。

如此鴻蒙系統就有了基本運行生態,後續隨著聯合國內手機廠商、應用開發商共同合作(廠商相互一定會合作,這是中國操作系統和晶元能夠彎道超車的 歷史 機會),鴻蒙系統將建立真正的不依賴外部資源的生態系統。

鴻蒙畢竟是一家公司推出尚未上市的產品,可以想見其與安卓和iOS會存在些許差距,特別是在軟體適配、生態系統持續優化、鴻蒙自身系統缺陷修正等方面,都有一個持續完善的過程。

而國人對華為手機和鴻蒙系統的支持,將幫助鴻蒙順利度過最艱難的入市期。隨著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設備市場存量逐步增加,各種應用開發商不可能放棄這一巨大市場機會。如此隨著操作系統逐步完善和生態逐漸強大,鴻蒙系統必將能依靠自身出色表現贏得市場。

然後藉助華為5G優勢, 鴻蒙會進一步優化為完全適配5G的下一代移動物聯網操作系統(這才是鴻蒙終極目標) ,屆時鴻蒙在萬物互聯時代的前景將遠遠超過PC時代的windows和移動時代iOS及安卓。

不過要說明的是,前期對鴻蒙我們要保持一些耐心,對其表現要有一個合理預期,相信華為不會讓我們失望,鴻蒙最終表現也不會讓我們失望。

天佑我中華,期待鴻蒙橫空出世!

華為的操作系統鴻蒙100%能成功!在國外因為洋人的一些落後支付習慣、社交軟體適配問題一年半載鴻蒙不一定能擊潰安卓與iOS,但在國內鴻蒙三槍就會將美帝的兩大操作系統挑於馬下。為什麼這么說呢?

家國情懷要求億萬國人必須堅定支持鴻蒙。美帝傾舉國之力無恥打壓和制裁華為,妄圖打斷我國高 科技 企業華為的脊樑,讓我們甘願使用美帝留有後門的設備聽任其監控,並且永遠只能提供勞動密集型產品,任其使喚,稍有良知的國人當然不能答應。

民族未來召喚億萬國人必須堅定支持鴻蒙。美帝的幫凶高通、谷歌對華為斷供,欲扼殺華為在5G技術一騎絕塵的領先優勢,如若華為退出通訊終端(手機)市場,那麼她將失去獲得強大造血功能(利潤)支撐5G與6G的研發,使我國在萬物互聯與人功智能失去了支撐,從而處於落後挨打的局面,國人當然不能答應。

廣闊市場助力鴻蒙騰飛。在舉國同仇敵愾的情形下,在14億人民鼎力支持下,廣闊無垠的華下大地一定能蘊育出更加偉大的華為。華為也註定會為中國智制書寫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

我也知道一年半載之內鴻蒙與安卓和iOS還有些許差距,如眾多軟體適配、生態系統建立、迭代等,但這一差距肯定小於上甘嶺戰役時美帝的坦克飛機與我軍的小米加步槍,我們不照樣將美帝及一眾走狗打趴在上甘嶺山腳下?

期待鴻蒙的橫空出世!

華為的操作系統妥妥的可以成功。因為這個系統外有政府和億萬人民的支持,內有華為研發系統的巨大資金投入和眾多科研人員的埋首奉獻。鴻蒙系統的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早在2003年,政府采購就開始偏重國貨。但是那個時候在 科技 領域,東西不多,最受優惠的應該就是聯想了。在2011年,WPS辦公系統在政府采購中就達2億人民幣。佔了同類的產品的一半。2012年WPS的活躍用戶就達2300萬。短短7年過去,WPS用戶已經達16億。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活躍。這個就是國產操作系統搶占微軟操作系統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並且從WPS用戶分布表可以看出。最活躍的26-35年齡的用戶,佔了總用戶的65.1%。筆者做為一個78年生人,最早的辦公系統就是使用微軟的OFFICE系統,並對其情有獨鍾。但是近年來也轉用了WPS。無關愛不愛國,只是因為好用,更加符合中國人的習慣而已。而10後,可能使用微軟OFFICE的機會都很少了。以WPS的例子來看,華為自己的國產的操作系統,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16億的市場,足夠它有立足之地,並且發展壯大了。

鴻蒙系統基於LINUX開源系統。在技術上並沒有太高的門檻。華為手機月活用戶已經超過4億,2019年出貨量有望超過2億。億萬用戶數量對手機生態商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其專門為華為手機操作系統進行匹配了。就像匹配蘋果系統一樣。再加上很多國產軟體,比方說很多國內手機 游戲 國內外都受到了大眾的歡迎。這種國內各家優秀公司之間的相互COMBO作用。也是支持華為操作系統可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5G雲時代的到來。會使軟體的主體在雲伺服器上,終端只有信息的上傳和下載功能。這會使操作系統的環境更加清潔和干凈。類似於蘋果的封閉系統。甚至一個手機裝2個操作系統都會成為可能。就像很多人買蘋果電腦裝微軟操作系統一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華為手機,其他品牌手機對鴻蒙系統進行開發也成為了一件低成本並且對手機銷售沒有影響的選擇。這就讓鴻蒙系統的普及更加的沒有門檻。如果華為在至於說在手機操作系統的易用性,安全性和獨特性這些方面,中國軟體 科技 工作者怕過誰?

綜上所述,鴻蒙系統的到來和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具備。說實話,我都有點迫不及待了。

不成功便成仁,這是無奈之舉,不過對於華為整體而言的話,也算是好事,美國針對華為也是這 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而華為研發操作系統這也是必然的因素,雖然現在美國給了華為90天的期限,而且安卓Q的升價google又有 允許了,但是這樣被人卡脖子很不爽,我說讓你升級就升級,我不然你升級,就直接移除你的適配,如果長久這樣下去的話,那就相當於是一直被人抓著自己的軟肋,所以自研發操作系統,目前來看是華為最好的選擇。


第一個好用與否確實是留住客戶的關鍵因素,因為華為的操作系統雖然兼容安卓,但是我們尚且不知道這款操作系統如果放在實際使用中會是什麼樣子的,雖然我們國人支持,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安卓系統在中國是不會撤銷的,面對國產手機這么大的市場,如果真的不用安卓的話,就剩下三星和其他一些小的廠商,確實很難讓google維持下去,關鍵的問題是googl的股價會急速下滑。

第二個就是更多的人用,只因為好用,所以才會有更多的人用,這是一個過程,所以要想成功,那就要有好的軟體去支持,還有更多的人去使用,這樣華為也可以一直研發和開發,更快的發現問題,這其實就像是當初的安卓一樣,正是因為有更多的人用了,所以google才有了能力開發,一直到現在商業化,如果內有人用,沒有研發的必要和研發的意義。

當然現在的好處就是面對美國無條件壓迫,國人和國家是看在眼裡的,所以對於華為我像會有更多的人去支持,所以前期的基礎已經奠定了,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沒有人去選擇,但是接下來就要看華為的實力了,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針對開發者而言的,所以這是編譯的一個過程,而之前對於安卓的編譯是否可以用在華為生態上面,系統流暢度提升多少,需要多久的時間,這個就要看華為進展的速度。


成功是我們想看到的,但是操作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現在安卓和ios市場強大,人們會去願意嘗試新的系統嗎?或者是體驗不好會怎麼樣,這都是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認為華為操作系統可以成功的研發,也相信會更加的好用,這樣的話,一傳十,十傳百,我們都在用,這樣華為的發展也就會更快,因為我們別無選擇的,就像很多說的一樣,即便是不好用,我也會用,支持國產。


回答完畢

先上結論,很難。

大家對華為的能力實際上太樂觀了。可以看一下現在最成功的操作系統安卓和IOS,他們的公司谷歌和蘋果都是最頂尖的 科技 公司,還有個不成功(市場不成功)的移動操作系統WP的公司微軟,也是如此。而華為的軟體實力比起谷歌蘋果微軟都差了一大截。做出操作系統沒那麼簡單,即使基於Linux開發。軟體開發能力就有明顯差距,開發出來的操作系統不可能比人家好的,能差不多已經很不可思議了。

雖然開發出了操作系統,但是華為的操作系統到底投入如何還是很不明確的。不要覺得兼容什麼什麼就表示沒工作量了。而且在安卓蘋果上開發,遇到問題gooogle或者網路就能很容易查的出來,即使查不到去論壇問也容易。然而對於華為這種新的操作系統,遇到問題要麼很難找到,如果華為可以提供技術支持,華為這個操作系統的部門有這么多人力支撐這么大規模的適配嗎?

另外就是生態問題。大家是否願意跟著華為做這個生態呢?普通老百姓當然覺得願意,但是從業者不見得會願意。因為華為吃獨食的態度太明顯了。舉個例子,華為最近要進入電視行業。之前華為是賣電視用的晶元的,但是自己做起了電視。要知道電視行業的利潤率是遠低於華為的利潤率,華為連這些芝麻都不放過,競爭對手的手機廠商,會放心來用這個操作系統嗎?應用軟體的從業者會放心把自己綁到這個操作系統上嗎?

而且華為建設生態的能力本身就不夠強。比如說之前有人提到什麼NBIot,但是這個現在看來很失敗。因為基本上沒賺錢,除了忽悠運營商們升級了下基站,然後運營商這筆投資打了水漂。還有SDN,如果做起來就沒思科啥事了,RCS,如果做起來早就沒有微信了。

大家總覺得華為很強,就可以玩轉一切。但是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特點,華為硬體強,並不代表他的所有的領域都強。比如說雲計算華為現在還跟阿里差的遠。

這個問題,華為任總已給出答案了,任正非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很明確地表示,華為為此准備了一二十年了,華為不懼任何挑戰,完全能夠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在美國谷歌對華為停掉操作系統之後,華為宣布「鴻蒙」操作系統很快就會面市,讓人大吃一驚的是,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能夠把手機、PC電腦、掌上電腦、物聯網等等兼容並包,這等於做了一個大的操作系統。

華為操作系統不缺技術,缺的是市場生態,但有中國14億人口大國支撐,中國的市場生態必定很快建立起來。

華為短期來看,損失的是國外市場,但隨著中國市場生態的建立,必將蠶食谷歌國外市場,成為谷歌的強大競爭對手。

更何況在這關鍵時刻,不能有任何妥協,特朗普從中興事件中嘗到甜頭,訛詐了10億美元罰款,並派人監督中興。

特朗普想當然地認為華為必將妥協。然而,華為不可能接受這種屈辱的條件,讓美國人大吃一驚的是華為針對美國的制裁,早已准備了一二十年了,不但讓世人吃驚,更讓國人振奮。

特朗普的制裁措施,從另一方面來說,給了華為合理推出「鴻蒙」操作系統的借口,不用擔負道德義務和違約責任,免去了巨額違約金。同樣也未嘗不是華為希望的,華為的備胎計劃充分說明「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

最近幾天幾大國際協會,組織紛紛跟隨美國制裁華為,把華為踢出群。結果華為推出相關產品後,立馬又把華為拉回來,這耳光把自己打的啪啪響。

這些西方國家建立的組織和協會,你有用的時候推崇科學無國界,但要制裁你時就沒有科學無國界就么一說了。如果華為弱小,西方這些人會往死里整,但華為的技術強大讓他們害怕失去市場。

同樣的,谷歌恢復華為的許可權,華為不應該停止推出鴻蒙操作系統,而是加快速度推出,利用「鴻蒙」操作系統的兼容性,更快建立起市場生態,讓更多人接受「鴻蒙」操作系統。

所以說,「鴻蒙」操作系統不會失敗,一定會成功,不過需要的是時間而已。憑著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其操作系統經過市場的洗禮必將超越谷歌、微軟。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距離成功「只欠東風」了,谷歌中止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作為反擊,華為在今年秋季或者明年春季推出至少研發了7年的「鴻蒙」操作系統,下文具體說一說。

鴻蒙操作系統的成功有兩個關鍵的因素:

第一,技術實力,包括系統的穩定性、流暢度、安全性等指標;

第二,生態圈,一個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成功,關鍵是生態圈,以前的塞班、黑莓、windows phone都是因為手機廠商不支持、應用廠商不支持,出現了「生態」問題而退出了舞台。


華為研發操作系統並不是從零開始,早在2012年就開始打造自研操作系統, 華為「收編」了諾基亞塞班系統的原班開發人員 ,經過7年的發展,在操作系統的研發上肯定有一定的積累。


目前,關於鴻蒙操作系統的技術細節沒有透露過多的消息,根據業界人士分析,鴻蒙操作系統借鑒了google正在研發的fuchsia系統(用於替代android), 採用了微內核架構 ,設計思路更加先進,面向5G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下一代操作系統。

如果把新推出的鴻蒙操作系統不可能短時間內超越android和IOS,這個不符合實際,也不符合技術發展的原理,鴻蒙操作系統需要經過技術的迭代,不斷的優化和發展,才能在android和IOS的「夾縫」中生存。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兼容目前上百萬的安卓應用 ,並且經過華為編譯器編譯之後,運行效率可以提升60%。兼容android應用並不能讓鴻蒙操作系統形成真正的生態,後續需要聯合國內各大手機廠商、應用廠商開發針對鴻蒙的專屬應用,才能建立鴻蒙操作系統的「護城河」。

總之,對於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大家可能都比較期待,希望國內手機廠商、應用廠商能夠通力合作,共同維護鴻蒙操作系統生態圈,實現手機操作系統的「 科技 自立」,防止被再次「掐住」脖子。華為鴻蒙操作系統99%可以成功。

『玖』 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如何看待華為鴻蒙系統

華為推出鴻蒙系統,是被逼無奈。如果按照真正的計劃,這個系統應該會在5G布局初步成型時推出,如今被迫提前幾年。面對華為的處境,國內其他手機產商必有心中竊喜者,也有同仇敵愾者,更有冷嘲熱諷者。

不光是華為,國內所有手機廠商都在安卓上經營許久,如今華為要推出一個新系統,對於安卓陣營所有廠家而言都不是好消息。除非哪家准備直接脫離安卓,跟著華為一起干,但顯然不可能,除非谷歌把國內所有手機產商都封殺了。華為這兩年風頭太勁,不光國外攻城略地,國內也是穩坐第一把交椅。國內其他廠商壓力還是很大的,這次華為遭難,會降低其他廠商壓力。同仇敵愾的也會有,華為是第一個,但不一定是最後一個,唇亡齒寒,大家都懂,但是有幾個會有實際行動支持就不好說了。至於冷嘲熱諷的也有,前幾天還有個CEO公開表示,沒必要晶元和系統都自己做。

華為推出鴻蒙系統有兩種運作方式,一種如同蘋果iOS,僅華為單獨使用。這種發展方式其實極為艱難,華為將承擔更大風險和更多的投入。但如果成功,收益必然是最為可觀的。然而如今安卓依然勢大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其實並不適合。華為不但要面對國外谷歌和蘋果的壓力,同時國內還要和其他手機廠商形成競爭關系。另一種如同安卓系統開源使用,最好把國內其他產商都拉進來,形成同盟。這樣其他廠商態度一定會好很多,最少不會敵對。而且如果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未來都統一為鴻蒙系統,相信其全球影響力絕對不會低。有這樣的基礎,未來向全球發展也會容易很多。

國內其他產商對於華為鴻蒙的態度,還要看鴻蒙系統究竟如何,同時還有其運作方式來最終決定。但還是希望各廠家能團結起來,畢竟這不是華為一家企業的戰爭,這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幾家歡喜,幾家愁!

雖然雷軍站隊過華為,但華為也是小米最大的競爭對手,最可怕的競爭對手。那雷軍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當然是開心的,首先鴻蒙是開源的,雷軍肯定會派人盡快了解這個系統,應該是要精通這個系統。目前還不清楚這個開源,是到什麼級別,是否允許開立分支,還不了解。但至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的東西。

最關鍵的是,如果谷歌要對安卓收費,還有個替補的。

這兩兄弟,應該是壓力非常大的兩個,看OPPO也出現在5G必要專利中,說明他們也是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在研發上的,但是研發的實力又不夠華為;價格又比小米的高,這種半山腰的感覺會非常的不好。如果鴻蒙真的非常好,他們是轉,還是不轉呢?他們是兩者同時支持嗎?這將是一個分水嶺。

中興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但是默默無聞的上了很多終端產品,可就是不出名,這下大家把注意力全放在鴻蒙上,自己的系統,只會慢慢的被邊緣化。這是中興最怕的結果,所謂老大與老二競爭,倒下的卻是第三的道理。

其它小廠家,就不說了,不影響大局,比如魅族,比如錘子...

1.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很長一段路要走。到目前為止鴻蒙還沒有落地。從目前曝光來看,鴻蒙目前還是一個安卓修改後的版本。從鴻蒙的系統電視來看,有大量的代碼都是谷歌安卓直接搬過來的。並且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2.從鴻蒙的github開源來看所謂項目只不過是27M左右的文件。只能算類似於說明書性質。

3.鴻蒙操作系統到目前還只是一個PPT。網上所有的軟文,連截圖和文案。甚至觀點全部來自發布會的PPT。我只能說。PPT太強大了。

4.一個成熟操作系統,從裝機開始,到市場檢驗,生態建設至少也得4到5年的時間,業內基本上都是這樣,軟體技術強到爆表的谷歌。也差不用了很長時間去完善生態,建立開發者。

5.鴻蒙目前有什麼,一個PPT,一堆軟文。還有啥,一個操作系統需要啥,需要東西太多了。比如說一門語言,一個好用的開發工具,大量的sdk底層框架,圖形圖像引擎,這些都是大工程。就那開發工具來說。安卓的開發工具IDE,一直到了安卓系統出了6年之後,谷歌在別人合作情況下開始開發。

6.以為這些就夠了嗎?操作系統上還有大量的專利,就拿個安卓來說,甲骨文像谷歌的索賠高達85億美金。谷歌還得像微軟支付專利費用。華為如果操作系統,失去谷歌的保護,面臨著專利訴訟會更多。當然僅僅在國內使用,其實是影響不大的。但是一旦走出國門。問題就大大的。

7.技術層面,華為在軟體方面的積累。軟體技術在國內來看,比BAT,這些一線大佬都要差很多,一般一流程序員也很少去華為,即便BAT也跟谷歌有很大差距

站在現在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其實對於華為公司來講友商加入與否意義不是特別大,關鍵在於華為在歐洲市場銷售份額在下降,要知道去年華為在歐洲增長速度是最大的,今年在下滑在這種趨勢下鴻蒙系統必須要發布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都被卡脖子,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彌補上這個缺口,但是生態系統的建立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湊效的事情,美國對於華為實施的實體清單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華為的影響將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華為公司在歐洲的銷售受挫,三星趁著這個機會彌補了這個不足,今年三星在歐洲市場份額佔比越來越高,同時歐洲國家在三星之外選擇了小米作為第二手的選擇,加上小米公司自身產品的定位在歐洲銷售也是存在一定的優勢,整個歐洲市場對於華為公司還是非常不利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准備的庫存部件在完成之前要做好替代工作,再加上生態系統之前部署的太晚,華為內部的困難還是非常大的。

鴻蒙系統雖然不能直接被使用在手機系統上,主要還是一個生態體系問題,配套的生態並沒有完全到位,包括正在搞的地圖定位服務,預計今年國慶節左右能推出來,對於華為公司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熬過去之後就再也沒有能阻礙華為公司發展的絆腳石了,從華為發展進程看,每次熬過去巨大的困難之後都有一個整體的提升,華為這30年就是這么一步步的走過來的,這次美國不但斷了元器件還有操作系統生態,相當於兩把斧子對著華為。

鴻蒙系統更多是一種氣勢,首先在於無論你美國打壓,華為公司總能拿出應對方案,首先要提振士氣這是打仗的第一要素, 從5月份美國開始實施實體清單到現在也就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把鴻蒙系統給拿出來,雖然看起來生態系統還沒完全准備好,但如此短的時間內做了這么多的事情,足見戰鬥力的強悍,雖然艱難但華為內部展示出來的團隊戰鬥力還是讓人佩服,因為按照原計劃鴻蒙可能要在春節才能發布,時間整整提前了半年的時間,必須做出來東西提前構建生態系統否則根本沒有和別人談判的砝碼,狹路相逢勇者勝。

鴻蒙系統也是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系統的關鍵。 也是基於5G打造生態系統,即使沒有美國的實體清單也會推出自己的系統,只不過生態的構造有點晚了,畢竟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現在這種狀態下還是要推進起來,畢竟想要在5G領域有所建樹必須要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從競爭因素看使用華為鴻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這點和晶元有一定相似之處,本身就是和華為是一種直接競爭關系,不可能用華為的東西,所以華為晶元規劃上也沒有對國內開放,僅僅只是內部使用,這次鴻蒙系統發布將來用在手機上,像小米,OV等廠家直接使用的可能性不大,除非鴻蒙系統發展的非常好,生態已經蓋過安卓或者安卓最後真的不行了,從競爭關繫上看使用的概率為零。

對於其他廠家更多是一種激勵作用,可能促使其他廠家也在考慮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 ,畢竟華為這個教訓太大了,一旦對國內某個廠家實施晶元或者操作系統取消授權,除了華為公司幾乎很少有廠家能抵擋得住,從公司的風險控制角度也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現在無論是小米還是OV兩家對此肯定會有一定的預案考慮,但估計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鴻蒙可能間接帶動5G技術在各個廠家的普及 ,現在無論從手機還是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已經是大勢所趨了,想要公司或者企業快速的發展,必須要把握5G技術,甚至構建自己的萬物互聯系統,希望能幫到你。

華為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18日在布魯塞爾說,鴻蒙操作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設計的。她說:「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主要特點是延時非常低,毫秒級到亞毫秒級。第二個特點就是安全,非常的安全,它的架構是領先的,但並不適用於手機操作系統」。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華為研發的操作系統「鴻蒙」比安卓速度快60%,但華為在與谷歌、蘋果競爭時,有一個很大的不足,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缺乏良好的應用程序。

今年5月,美政府將華為列入制裁名單,美企需要特別許可,才可以向華為出售、轉讓技術。此後,谷歌宣布終止華為更新安卓系統,這意味著華為以後只能使用公共類型的安卓操作系統,就是老版系統,無法獲得操作系統的更新。隨後,有消息稱,華為自家操作系統鴻蒙早已開始研發,並已在部分地區測試。

華為會繼續使用安卓,可能的話,依然優先採用安卓系統。操作系統在技術上並不難,難的是生態。

作為一家公司,總要以盈利為目的,貿然使用一個所謂的新系統風險太大,諾基亞就是前車之鑒,像微軟windows phone,ubuntu,阿里雲這些操作系統,讓大眾接受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

所以就目前來說,用安卓是一個好的選擇!

第一鴻蒙推出是因環境所迫,這個其實是最好時機,否則華為很難下定決心去推新系統,現在特朗普幫華為下決心了,不推都不行了。

第二,其他廠家肯定也心有戚戚焉,沒辦法,誰讓美國拿莫須有就來制裁?中興事件好歹還有中興小辮子給抓了的理由,大家還可以不著急,頂多以後自己謹慎一點。合規上面多小心。現在呢嘿嘿,誰敢保證特朗普不來找自己麻煩?

第三,他們會不會支持呢,主要要看華為策略和鴻蒙實際表現了。如果華為自己把鴻蒙搞成iOS,那麼別人別想了。如果華為和大家私下達成協議,他們遇到困難時候再上。成大家的備胎。給他們適配,上不上都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節奏慢慢來。總體感覺鴻蒙不會是安卓那麼開源,偏向閉源系統。大概率做大家備胎,所以不存在現在大家支持不支持的問題,支持也是遇到問題時候可以向華為求援了。

第四,其實別人心理多少會有點羨慕嫉妒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華為在外面出風頭,別的友商心理多少有點妒忌的。只是現在這狀態下他們更難明著對華為了。畢竟也得准備他們自己翻車時候。肯定不能現在落井下石。

第五,最重要的是其他廠商支不支持無所謂,要應用開發商支持才是王道。最好他們能用華為編譯器來編譯。把更多軟體轉上來,並提供最好的體驗。

最近谷歌封鎖華為鬧的沸沸揚揚,算得上最近最熱的 科技 點之一;其他手機廠商將會如何看待華為鴻蒙系統呢?個人認為各大廠商都會持歡迎的態度。

1.鴻蒙責任重大

一旦華為在安卓和蘋果兩大餓狼的環伺中強推新系統,那就意味著華為和安卓已經徹底決裂;有華為這個「犧牲品」在先,他們的好日子也註定長久不了,這對其他使用安卓的廠商來說絕對是個噩耗。

2.國產廠商歡迎鴻蒙上線

安卓確定和華為絕交後,那麼其他廠商肯定也會有被卡住脖子的風險。華為雖然家大業大,但終究還是一個私企,針對打擊也就能影響華為一個企業,遠遠起不到打擊中國的目的。如果瞄準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的話,那麼戰果將會擴大不少。一旦安卓對中國全面實施系統禁令,那麼華為新系統很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在外界壓力和國產廠商的期待下,華為不可能也不會藏私,自然會進行系統的開源分享。

不管安卓和華為是否能重新握手言和,國內的品牌肯定還是其他華為能夠成功研發一套自己的系統,畢竟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里,所以各大廠商肯定是非常歡迎鴻蒙上線的。

3.鴻蒙最終可能會取代安卓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現在華為新系統不成熟、起步晚、難以形成戰鬥力,從現在公布的信息來看確實沒錯,但是鴻蒙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鴻蒙現在是有華為一個企業單獨研發,自然在投入、技術、工期等方面都會有限制;但是在安卓的禁令壓力下,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有了合作的可能性。一個企業不行,那麼整合整個行業的資源會怎麼樣?畢竟被人一直掐著脖子肯定不是事,大家完全可以合作開發一個基礎版的操作系統,然後各家再進行後續的開發,形成各家的特色。

從整個開發流程上看就是鴻蒙取代安卓成為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基石,從此安卓將不再具有威脅性。

從最近的情況上來看,安卓對華為態度模稜兩可,禁令更多的是來自政治壓力。一旦美國開始「鬆口」,那麼華為新系統上線時間很可能會繼續推遲下去。

不是國內手機廠商如何看待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而是廣大民眾如何看待「鴻蒙」操作系統,如果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支持常用的應用、系統流暢度高,我相信大家更喜歡使用國產自主的操作系統,而不是android或者IOS。

眾所周知, 操作系統只是提供了一個平台,如果缺乏相關的應用,那麼只能是一個空殼 ,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依靠華為一家之力很難打造出整個「生態圈」,需要聯合各大應用廠商,共同打造「生態圈」。

以anroid為例,自從goolge在2005年收購android之後,建立了包括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廠商、手機廠商在內的 85家大型企業組成的「開放手持設備聯盟」 ,共同維護和持續改進android,其中華為就是重要的成員,並且為android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此,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發展壯大,可能無法離開國內各大手機廠商、應用廠商的支持,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促進良性發展。

「鴻蒙」操作系統是否開源,可能也會影響到國內手機廠商對鴻蒙操作系統的態度。 畢竟在」開源「操作系統的基礎上,手機廠商可以做更好的適配,可以進行二次開發 ,搭配適合廠商的UI,比如小米在android基礎上的MIUI、魅族的flyme等。

根據目前透漏的消息,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基於Linux內核,並進行了大量的優化,實現了自己獨立的編譯器,並且編譯器已將開源,那麼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很可能採用「開源」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生態。

總之,隨著美國的一次次「禁售令」,讓我們看到了「 科技 自立」的重要性,在關鍵的時刻,我相信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商、應用廠商會通力合作,共同推進我國自主操作系統的發展。

話說老美在全球圍堵華為和華為的5G產品是在給華為做著免費廣告的說法,其實有點阿Q精神,尋找自我安慰罷了。主動挑事方是全球超級強權,被動防守方僅是一家只有十幾萬員工的公司,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故事就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沒什麼懸念。 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可能在內心憤憤不平,但都唯恐躲之不及捲入這場「全球圍堵」。

雖然近三十年,我們國家的 科技 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特別是在通信行業,全球5G晶元提供商中有3/5來的公司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全球四大電信設備提供商中就有兩家來自中國,全球六大手機製造商中有四家是中國公司。這些光鮮的成績面前也難掩我國家大部分企業在很多關鍵性技術和核心專利方面還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我們國家是一個嚴重缺「芯」的國家,很多電子產品雖然能在國內生產和組裝,但是晶元嚴重依賴於進口,如上圖顯示,從201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的晶元銷售全球佔比只有11%,而發動此次圍堵華為的老美晶元銷售全球佔比53%,這個差距還真的不是一丁兒點的事。

另外,大家也可以去查詢2017年,我們國家總共進口了3770億美元的物品,僅僅花在晶元上的錢就是2601億美元,竟然是石油進口金額的1.6倍。晶元的進口金額超過石油進口金額已經是連續十年發生的事情了。

晶元正常供貨可能是我們國家大部分公司的命脈。去年老美就給中興上了一課,禁止中興采購美國產的晶元,就讓這家全球第四大設備供應商的企業瞬間窒息。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美國禁令後,中興創始人就現身在某機場,還有那張年邁老人為挽救中興而奔波的後背照片?

沒有核心處理器晶元是中國很多公司的「通病」,中興體量的公司沒有之外,更別提國內那些手機廠商了。不可否認現在的國內手機廠商在ID設計、快充技術、系統優化等方面進步神速,但也不能掩蓋國內手機廠商除了華為能推出像樣的可以商用的晶元外,其他都無自研晶元能力。

就以現在熱門的5G手機為例,如上圖所示,雖然國內手機廠商都能推出5G手機,但是只有華為是用的自研麒麟晶元,其他均用的是高通驍龍晶元。

華為在多年前就啟動自研晶元,並在2013年底推出麒麟910處理器,並經過多年迭代之後,現如今推出麒麟980處理器已經能夠跟高通器件晶元媲美。對於晶元的封鎖,並不能讓華為很快斷糧,轉而老美想到了軟體,特別是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也基本被美國公司壟斷。 操作系統應該可以分為PC端,微軟的Windows系統占據86.2%的市場份額,MacOS為10.65%,剩下為開源的Linux。而另外一個大頭就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如上圖,Google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統有84.8%的市場份額,而蘋果公司的iOS也有14.4%,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操作系統全部被美國公司把持。

在老美看來,華為對美國公司的操作系統的依賴程度遠遠高於對美國晶元的依賴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美加碼的時候會祭出操作系統這個砝碼。鴻蒙系統就是華為在這樣非常被動的情況下被大家了解。

繼續以上面那些5G手機來舉例,除了蘋果手機之外,其他手機的操作系統,包含華為手機都是基於安卓軟體架構「Linux內核+JAVA虛擬機+APP+UI」修改了一個UI這個外衣後,在配一個漂亮的名字而來。

可以說國內手機廠商的操作系統高度依賴Google的安卓系統。對於華為鴻蒙這個系統,國內手機廠商估計也是一臉懵逼,滿腦子的疑問。

1、華為鴻蒙系統真的就可以兼容現在的安卓系統嗎?真的就可以通過方舟編譯器重編譯安卓的APP實現重構軟體生態嗎?

2、華為鴻蒙系統真的能讓手機飛起來嗎?能夠提升24%的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44%的系統響應能力,還能提升60%的第三方應用流暢度嗎?

3、華為鴻蒙系統真的就能一步到位支持多硬體平台,彎道超車安卓系統嗎?

鑒於以上各種不確定和疑惑,筆者認為國內手機廠商肯定也只能做「吃瓜群眾」,或者想幫忙使勁無處使。並且事實上,對於操作系統去適配手機硬體這樣的事情,遠遠不同於之前手機廠商修改一下UI那麼簡單,需要兼容硬體驅動,需要能與基帶晶元通信等等,這樣的系統工程遠遠超過手機廠商的能力范疇,所以到頭來,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用不上華為麒麟晶元的情況下,只能圍觀華為鴻蒙系統的成長史。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對於華為推出的鴻蒙操作系統,國內的手機廠家很大程度上的態度還是觀望為主。

鴻蒙操作系統的推出,是在美國打壓華為,谷歌停止了華為的相關服務的背景下,華為不得不將自己的備胎轉正。雖然華為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引爆了輿論的熱點,也獲得了部分國民的支持,但是對於華為本身而言,是不太想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鴻蒙系統的。

從這套系統的特點,跨設備支持,面向5G,其實這本來應該是華為在5G時代,物聯網時代來臨的時候的一個"殺手鐧",現在問世的時間還是早了一點兒。

一個新的操作系統,需要軟硬體的生態圈,而華為自己的手機、電腦、隨身穿戴產品,再加上華為的一票IOT生態圈盟友,使得硬體生態圈的初步建立相對要容易一些。而軟體方面,需要華為去爭取國內外的軟體業的支持,這也需要一點兒時間。

國內的其他手機廠家,在現在的態度很難立刻明確,不能在這個時間點上反對或者落井下石,但是要明確的表示支持,這個其實也很難。畢竟華為的新操作系統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未知數。

對於鴻蒙操作系統而言,第一批搭載這個系統的手機、以及其他設備的市場口碑很重要,這將決定其他的手機廠家是否會嘗試性的接觸華為的鴻蒙生態圈。

如果華為的操作系統可以不影響正常使用,或者說是要比現在的安卓還流暢,市場口碑更好,估計一些小的手機廠家會嘗試接觸華為,而一些大的手機廠家為了海外市場的銷售,最開始的時候即使是接觸華為,也可能只在國內的一些相對低端的手機上嘗試,也很難大規模的支持華為鴻蒙。

總而言之,華為的操作系統推出後最初的市場口碑很重要,這將決定其他手機廠家是否會選擇支持鴻蒙,也決定了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否可以發展壯大為可以和安卓以及蘋果的ios抗衡,成為操作系統的第三極的很關鍵的地方。

『拾』 華為方舟編譯器究竟是黑科技還是噱頭

這是面向開發者的應用,普通人用不上,而且現在還沒有公布代碼,不知道樓上怎麼用上的。

就事論事,只從技術層面講,就現在的宣傳方式做實現,這種技術費力不討好,

如果一個「嚇人「的技術在國內搜索引擎裡面能搜到大量報道 ,而在谷歌上只能搜到少數軟文,而在各大英文技術社交論壇基本沒人討論,難道不覺得很奇怪嗎

以下是搜到的一個帖子,就一個回復,看看就好了。

評論一家公司的技術都要如此小心翼翼,否則就會受到無數的謾罵,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閱讀全文

與華為編譯器挑戰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登錄伺服器看源碼 瀏覽:522
如何做伺服器端 瀏覽:154
注冊伺服器地址指什麼 瀏覽:433
文本命令行 瀏覽:97
撲克牌睡眠解壓 瀏覽:192
rc4演算法流程圖 瀏覽:159
胡蘿卜解壓方法 瀏覽:35
掃描pdf格式軟體 瀏覽:876
程序員在銀行開賬戶 瀏覽:516
android資料庫下載 瀏覽:749
中午伺服器崩潰怎麼辦 瀏覽:425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待遇 瀏覽:442
解憂程序員免費閱讀 瀏覽:109
錄像免壓縮 瀏覽:508
總結所學過的簡便演算法 瀏覽:362
南昌哪些地方需要程序員 瀏覽:761
三台伺服器配置IP地址 瀏覽:175
如何用命令方塊連續對話 瀏覽:280
win7linux共享文件夾 瀏覽:305
命令符打開本地服務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