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cnu編譯器

cnu編譯器

發布時間:2023-01-31 23:18:49

『壹』 有關C++的網站我是初學者我要多多的

C++ 書籍推薦
http://community.csdn.net/Expert/topic/5375/5375461.xml?temp=.4859583

如果你有一定的C基礎可能學起來比較容易些,但是學習C++的過程中又要盡量避免去使用一些C中的思想;平時還要多看一些高手寫的代碼,遇到問題多多思考,怎樣才能把問題抽象化,以使自己頭腦中有類的概念;最後別忘了經常上機自己調調程序,這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C++類庫介紹
再次體現了C++保持核心語言的效率同時大力發展應用庫的發展趨勢!!在C++中,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C++之父 Bjarne Stroustrup先生多次表示了設計庫來擴充功能要好過設計更多的語法的言論。現實中,C++的庫門類繁多,解決的問題也是極其廣泛,庫從輕量級到重量級的都有。不少都是讓人眼界大開,亦或是望而生嘆的思維傑作。由於庫的數量非常龐大,而且限於筆者水平,其中很多並不了解。所以文中所提的一些庫都是比較著名的大型庫。

標准庫

標准庫中提供了C++程序的基本設施。雖然C++標准庫隨著C++標准折騰了許多年,直到標準的出台才正式定型,但是在標准庫的實現上卻很令人欣慰得看到多種實現,並且已被實踐證明為有工業級別強度的佳作。

1、 Dinkumware C++ Library

參考站點:http://www.dinkumware.com/'>http://www.dinkumware.com/

P.J. Plauger編寫的高品質的標准庫。P.J. Plauger博士是Dr. Dobb's程序設計傑出獎的獲得者。其編寫的庫長期被Microsoft採用,並且最近Borland也取得了其OEM的license,在其C/C+ +的產品中採用Dinkumware的庫。

2、 RogueWave Standard C++ Library

參考站點: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

這個庫在Borland C++ Builder的早期版本中曾經被採用,後來被其他的庫給替換了。筆者不推薦使用。

3、SGI STL

參考站點: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

SGI公司的C++標准模版庫。

4、STLport

參考站點:http://www.stlport.org/'>http://www.stlport.org/

SGI STL庫的跨平台可移植版本。

准標准庫——Boost

Boost 庫是一個經過千錘百煉、可移植、提供源代碼的C++庫,作為標准庫的後備,是C++標准化進程的發動機之一。 Boost庫由C++標准委員會庫工作組成員發起,在C++社區中影響甚大,其成員已近2000人。 Boost庫為我們帶來了最新、最酷、最實用的技術,是不折不扣的"准"標准庫。

Boost中比較有名氣的有這么幾個庫:

Regex
正則表達式庫

Spirit
LL parser framework,用C++代碼直接表達EBNF

Graph
圖組件和演算法

Lambda
在調用的地方定義短小匿名的函數對象,很實用的functional功能

concept check
檢查泛型編程中的concept

Mpl
用模板實現的元編程框架

Thread
可移植的C++多線程庫

Python
把C++類和函數映射到Python之中

Pool
內存池管理

smart_ptr
5個智能指針,學習智能指針必讀,一份不錯的參考是來自CUJ的文章:

Smart Pointers in Boost,哦,這篇文章可以查到,CUJ是提供在線瀏覽的。中文版見筆者在《Dr. Dobb's Journal軟體研發雜志》第7輯上的譯文。

Boost 總體來說是實用價值很高,質量很高的庫。並且由於其對跨平台的強調,對標准C++的強調,是編寫平台無關,現代C++的開發者必備的工具。但是Boost 中也有很多是實驗性質的東西,在實際的開發中實用需要謹慎。並且很多Boost中的庫功能堪稱對語言功能的擴展,其構造用盡精巧的手法,不要貿然的花費時間研讀。Boost另外一面,比如Graph這樣的庫則是具有工業強度,結構良好,非常值得研讀的精品代碼,並且也可以放心的在產品代碼中多多利用。

參考站點:http://www.boost.org'>http://www.boost.org(國內鏡像:http://www.c'> http://www.c'>http://www.c'>http://www.c-view.org/tech/lib/boost/index.htm)

GUI

在眾多C++的庫中,GUI部分的庫算是比較繁榮,也比較引人注目的。在實際開發中,GUI庫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下面我們綜述一下可選擇的GUI庫,各自的特點以及相關工具的支持。

1、 MFC

大名鼎鼎的微軟基礎類庫(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大凡學過VC++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個庫。雖然從技術角度講,MFC是不大漂亮的,但是它構建於Windows API 之上,能夠使程序員的工作更容易,編程效率高,減少了大量在建立 Windows 程序時必須編寫的代碼,同時它還提供了所有一般 C++ 編程的優點,例如繼承和封裝。MFC 編寫的程序在各個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上是可移植的,例如,在 Windows 3.1下編寫的代碼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 Windows NT 或 Windows 95 上。但是在最近發展以及官方支持上日漸勢微。

2、 QT

參考網站:http://www.trolltech.com/'>http://www.trolltech.com/

Qt 是Trolltech公司的一個多平台的C++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框架。它提供給應用程序開發者建立藝術級的圖形用戶界面所需的所用功能。Qt是完全面向對象的很容易擴展,並且允許真正地組件編程。自從1996年早些時候,Qt進入商業領域,它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數千種成功的應用程序的基礎。Qt也是流行的linux桌面環境KDE 的基礎,同時它還支持Windows、Macintosh、Unix/X11等多種平台。

3、WxWindows

參考網站:http://www.wxwindows.org/'>http://www.wxwindows.org/

跨平台的GUI庫。因為其類層次極像MFC,所以有文章介紹從MFC到WxWindows的代碼移植以實現跨平台的功能。通過多年的開發也是一個日趨完善的 GUI庫,支持同樣不弱於前面兩個庫。並且是完全開放源代碼的。新近的C++ Builder X的GUI設計器就是基於這個庫的。

4、Fox

開放源代碼的GUI庫。作者從自己親身的開發經驗中得出了一個理想的GUI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感受出發,從而開始了對這個庫的開發。有興趣的可以嘗試一下。

參考網站:http://www.fox'>http://www.fox-toolkit.org/

5、 WTL

基於ATL的一個庫。因為使用了大量ATL的輕量級手法,模板等技術,在代碼尺寸,以及速度優化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主要面向的使用群體是開發COM輕量級供網路下載的可視化控制項的開發者。

6、 GTK

參考網站:http://gtkmm.sourceforge.net/

GTK是一個大名鼎鼎的C的開源GUI庫。在Linux世界中有Gnome這樣的殺手應用。而GTK就是這個庫的C++封裝版本。

?



網路通信

ACE

參考網站: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ttp://www.cs.wustl.e/~schmidt/ACE.html

C+ +庫的代表,超重量級的網路通信開發框架。ACE自適配通信環境(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是可以自由使用、開放源代碼的面向對象框架,在其中實現了許多用於並發通信軟體的核心模式。ACE提供了一組豐富的可復用C++ 包裝外觀(Wrapper Facade)和框架組件,可跨越多種平台完成通用的通信軟體任務,其中包括:事件多路分離和事件處理器分派、信號處理、服務初始化、進程間通信、共享內存管理、消息路由、分布式服務動態(重)配置、並發執行和同步,等等。

StreamMole

參考網站:http://www.omnifarious.org/StrMod/'>http://www.omnifarious.org/StrMod/

設計用於簡化編寫分布式程序的庫。嘗試著使得編寫處理非同步行為的程序更容易,而不是用同步的外殼包起非同步的本質。

SimpleSocket

參考網站:http://home.hetnet.nl/~lcbokkers/simsock.htm

這個類庫讓編寫基於socket的客戶/伺服器程序更加容易。

A Stream Socket API for C++

參考網站:http://www.pcs.cnu.e/'>http://www.pcs.cnu.e/~dgame/sockets/socketsC++/sockets.html

又一個對Socket的封裝庫。

XML

Xerces

參考網站:http://xml.apache.org/xerces-c/

Xerces-C++ 是一個非常健壯的XML解析器,它提供了驗證,以及SAX和DOM API。XML驗證在文檔類型定義(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方面有很好的支持,並且在2001年12月增加了支持W3C XML Schema 的基本完整的開放標准。

XMLBooster

參考網站:http://www.xmlbooster.com/'>http://www.xmlbooster.com/

這個庫通過產生特製的parser的辦法極大的提高了XML解析的速度,並且能夠產生相應的GUI程序來修改這個parser。在DOM和SAX兩大主流XML解析辦法之外提供了另外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Pull Parser

參考網站:http://www.extreme.indiana.e/xgws/xsoap/xpp/'>http://www.extreme.indiana.e/xgws/xsoap/xpp/

這個庫採用pull方法的parser。在每個SAX的parser底層都有一個pull的parser,這個xpp把這層暴露出來直接給大家使用。在要充分考慮速度的時候值得嘗試。

Xalan

參考網站:http://xml.apache.org/xalan-c/

Xalan是一個用於把XML文檔轉換為HTML,純文本或者其他XML類型文檔的XSLT處理器。

CMarkup

參考網站:http://www.firstobject.com/xml.htm'>http://www.firstobject.com/xml.htm

這是一種使用EDOM的XML解析器。在很多思路上面非常靈活實用。值得大家在DOM和SAX之外尋求一點靈感。

libxml++

http://libxmlplusplus.sourceforge.net/

libxml++是對著名的libxml XML解析器的C++封裝版本

科學計算

Blitz++

參考網站:http://www.oonumerics.org/blitz/'>http://www.oonumerics.org/blitz/

Blitz++ 是一個高效率的數值計算函數庫,它的設計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套既具像C++ 一樣方便,同時又比Fortran速度更快的數值計算環境。通常,用C++所寫出的數值程序,比 Fortran慢20%左右,因此Blitz++正是要改掉這個缺點。方法是利用C++的template技術,程序執行甚至可以比Fortran更快。 Blitz++目前仍在發展中,對於常見的SVD,FFTs,QMRES等常見的線性代數方法並不提供,不過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利用Blitz++所提供的函數來構建。

POOMA

參考網站: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ttp://www.codesourcery.com/pooma/pooma

POOMA是一個免費的高性能的C++庫,用於處理並行式科學計算。POOMA的面向對象設計方便了快速的程序開發,對並行機器進行了優化以達到最高的效率,方便在工業和研究環境中使用。

MTL

參考網站:http://www.osl.iu.e/research/mtl/'>http://www.osl.iu.e/research/mtl/

Matrix Template Library(MTL)是一個高性能的泛型組件庫,提供了各種格式矩陣的大量線性代數方面的功能。在某些應用使用高性能編譯器的情況下,比如Intel的編譯器,從產生的匯編代碼可以看出其與手寫幾乎沒有兩樣的效能。

CGAL

參考網站:www.cgal.org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lgorithms Library的目的是把在計算幾何方面的大部分重要的解決方案和方法以C++庫的形式提供給工業和學術界的用戶。

游戲開發

Audio/Video 3D C++ Programming Library

參考網站:http://www.galacticasoftware.com/procts/av/'>http://www.galacticasoftware.com/procts/av/

AV3D是一個跨平台,高性能的C++庫。主要的特性是提供3D圖形,聲效支持(SB,以及S3M),控制介面(鍵盤,滑鼠和遙感),XMS。

KlayGE

參考網站:http://home.g365.net/enginedev/

國內游戲開發高手自己用C++開發的游戲引擎。KlayGE是一個開放源代碼、跨平台的游戲引擎,並使用Python作腳本語言。KlayGE在LGPL協議下發行。感謝龔敏敏先生為中國游戲開發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OGRE

參考網站:http://www.ogre3d.org'>http://www.ogre3d.org

OGRE (面向對象的圖形渲染引擎)是用C++開發的,使用靈活的面向對象3D引擎。它的目的是讓開發者能更方便和直接地開發基於3D硬體設備的應用程序或游戲。引擎中的類庫對更底層的系統庫(如:Direct3D和OpenGL)的全部使用細節進行了抽象,並提供了基於現實世界對象的介面和其它類。

線程

C++ Threads

參考網站:http://threads.sourceforge.net/

這個庫的目標是給程序員提供易於使用的類,這些類被繼承以提供在Linux環境中很難看到的大量的線程方面的功能。

ZThreads

參考網站:http://zthread.sourceforge.net/

一個先進的面向對象,跨平台的C++線程和同步庫。

序列化

s11n

參考網站:http://s11n.net/

一個基於STL的C++庫,用於序列化POD,STL容器以及用戶定義的類型。

Simple XML Persistence Library

參考網站:http://sxp.sourceforge.net/

這是一個把對象序列化為XML的輕量級的C++庫。

字元串

C++ Str Library

參考網站:http://www.utilitycode.com/str/'>http://www.utilitycode.com/str/

操作字元串和字元的庫,支持Windows和支持gcc的多種平台。提供高度優化的代碼,並且支持多線程環境和Unicode,同時還有正則表達式的支持。

Common Text Transformation Library

參考網站:http://cttl.sourceforge.net/

這是一個解析和修改STL字元串的庫。CTTL substring類可以用來比較,插入,替換以及用EBNF的語法進行解析。

GRETA

參考網站:http://research.microsoft.com/projects/greta/

這是由微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的處理正則表達式的庫。在小型匹配的情況下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綜合

P::Classes

參考網站:http://pclasses.com/

一個高度可移植的C++應用程序框架。當前關注類型和線程安全的signal/slot機制,i/o系統包括基於插件的網路協議透明的i/o架構,基於插件的應用程序消息日誌框架,訪問sql資料庫的類等等。

ACDK - Artefaktur Component Development Kit

參考網站:http://acdk.sourceforge.net/

這是一個平台無關的C++組件框架,類似於Java或者.NET中的框架(反射機制,線程,Unicode,廢料收集,I/O,網路,實用工具,XML,等等),以及對Java, Perl, Python, TCL, Lisp, COM 和 CORBA的集成。

dlib C++ library

參考網站: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ttp://www.cis.ohio-state.e/~kingd/dlib/

各種各樣的類的一個綜合。大整數,Socket,線程,GUI,容器類,以及瀏覽目錄的API等等。

Chilkat C++ Libraries

參考網站: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ilkatsoft.com/cpp_libraries.asp

這是提供zip,e-mail,編碼,S/MIME,XML等方面的庫。

C++ Portable Types Library (PTypes)

參考網站:http://www.melikyan.com/ptypes/'>http://www.melikyan.com/ptypes/

這是STL的比較簡單的替代品,以及可移植的多線程和網路庫。

LFC

參考網站:http://lfc.sourceforge.net/

哦,這又是一個嘗試提供一切的C++庫

其他庫

Loki

參考網站: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 //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

哦,你可能抱怨我早該和Boost一起介紹它,一個實驗性質的庫。作者在loki中把C++模板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並且嘗試把類似設計模式這樣思想層面的東西通過庫來提供。同時還提供了智能指針這樣比較實用的功能。

ATL

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是一組小巧、高效、靈活的類,這些類為創建可互操作的COM組件提供了基本的設施。

FC++: The Functional C++ Library

這個庫提供了一些函數式語言中才有的要素。屬於用庫來擴充語言的一個代表作。如果想要在OOP之外尋找另一分的樂趣,可以去看看函數式程序設計的世界。大師 Peter Norvig在 "Teach Yourself Programming in Ten Years"一文中就將函數式語言列為至少應當學習的6類編程語言之一。

FACT!

參考網站:http://www.kfa'>http://www.kfa-juelich.de/zam/FACT/start/index.html

另外一個實現函數式語言特性的庫

Crypto++

提供處理密碼,消息驗證,單向hash,公匙加密系統等功能的免費庫。

還有很多非常激動人心或者是極其實用的C++庫,限於我們的水平以及文章的篇幅不能包括進來。在對於這些已經包含近來的庫的介紹中,由於並不是每一個我們都使用過,所以難免有偏頗之處,請讀者見諒。

資源網站

正如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了解計算機史的發展,C++相關人物的網站也可以使我們得到最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下面的人物我們認為沒有介紹的必要,只因下面的人物在C++領域的地位眾所周知,我們只將相關的資源進行羅列以供讀者學習,他們有的工作於貝爾實驗室,有的工作於知名編譯器廠商,有的在不斷推進語言的標准化,有的為讀者撰寫了多部千古奇作......

Bjarne Stroustrup http://www.research.att.com/'>http://www.research.att.com/~bs/

Stanley B. Lippman

http: //blogs.msdn.com/slippman/(中文版http://www.zengyihome.net'>http: //www.zengyihome.net/slippman/index.htm'>http://www.zengyihome.net'>http://www.zengyihome.net/slippman/index.htm)

Scott Meyers http://www.aristeia.com/'>http://www.aristeia.com/

David Musser http://www.c'>http://www.c'>http://www.c'>http://www.cs.rpi.e/~musser/

Bruce Eckel http://www.bruceeckel.com'>http://www.bruceeckel.com

Nicolai M. Josuttis http://www.josuttis.com/'>http://www.josuttis.com/

Herb Sutter http://www.gotw.ca/'>http://www.gotw.ca/

Andrei Alexandrescu 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http://www.moderncppdesign.com/

『貳』 為什麼我安完cygwin後進入的是dos界面而沒進入它的linux控制界面

DOS的版本
DOS在1981年推出其1.0版,功能還非常基本和薄弱;1983年推出2.0,主要增加了目錄操作功能,使文件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目錄和文件的概念我們將在講解DOS內部命令時介紹);1984年推出3.0,主要支持1.2MB的5.25英寸高密軟盤(1.X和2.X只支持低密盤)和大容量硬碟;1987推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DOS 3.3,主要支持3.5英寸軟盤和網路。至此,DOS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盡管後續版本(目前PC-DOS的最新版本為7.0版,MS-DOS公布的最新版本為6.22)不斷推出,但均無重大的內核改進,只不過增加了許多實用功能,如檢測磁碟,清除病毒,硬碟增容等。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碟操作系統) 的簡稱,是1985~1995年的個人電腦上使用的一種主要的操作系統。由於早期的DOS系統是由為軟公司為IBM的個人電腦開發的,稱為MS-DOS,因此後來其他公司生產的與MS-DOS兼容的操作系統,也延用了這個稱呼,如PC-DOS、DR-DOS等等。
1981年,MS-DOS 1.0發行,作為IBM PC的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發售,支持16k內存及160k的5寸軟盤。在硬體昂貴,操作系統基本屬於送硬體奉送的年代,誰也沒能想到,微軟公司竟會從這個不起眼的出處開始發跡。
1982年,支持雙面磁碟。
1983年MS-DOS 2.0隨IBM XT發布,擴展了命令,並開始支持5M硬碟。同年發布的2.25對2.0版進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對新的IBM AT支持,並開始對部分區域網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軟盤。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設備及1.44M的3寸軟盤,並支持其他語言的字元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環境,並且有一些其他增強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發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強了內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碟壓縮功能,增強了對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長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碟支持。這個版本的DOS並不是獨立發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內嵌的。之後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區、大硬碟、大內存支持等,對四位年份支持解決了千年蟲問題。
WINDOWS發展簡史
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統,Windows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Windows的進化過程經常是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其成功是和處理器速度、內容容量等息息相關的,微軟也非常依賴第三方的軟體來填補概念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 隨著Vista的發售,有必要通過截屏回顧一下23年來,Windows操作系統所走過的路。 Windows 1.0 比爾·蓋茨於1983年正式宣布推出Windows系統,但是微軟的第一個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 1.0,卻直到1985年11月才放出,此時距離蘋果推出Mac已經有兩年之久了。由於涉及到和蘋果的版權問題,此時的Windows系統還不能擁有例如重疊窗口和回收站的功能。Windows 1.0更多的是一個MS-DOS的擴展,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操作系統,不過已經能夠支持有限的多任務和滑鼠操作了。
Windows 2.0 蓋茨很快和蘋果簽訂了授權協議,以便在Windows中使用Macintosh GUI的某些原素。不過隨後,蘋果將蓋茨送上了法庭,稱在新推出的Windows 2.0中,有170處涉嫌抄襲。Windows 2.0提供了圖標和層疊窗口的功能。 另外,Windows 2.0還得到了一些關鍵的程序支持。早期版本的Word和Excel使用Windows作為界面;當時流行的桌面發布程序Als PageMaker,一度只在Mac電腦上運行,同樣也進駐了Windows 2.0,這對Windows來說是一個關鍵的事件,因為這極大的擴展了系統的實用性和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0 這一版的Windows於1990年發布,可以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進。新的文件管理系統和增強的圖形性能,終於使Windows PC變成了Mac的強勁對手,而這一過程花了六年的時間。操作系統擁有全新的外觀,受保護的和增強的操作模式使得內存管理更為有效。Windows 3.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兩年的時間里銷售了超過1000萬的拷貝。開發人員開始編寫大量的第三方軟體,對於消費者購買來說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現金改變了微軟的方向,使之更專注於操作系統的開發上。
Windows 3.11 主要就是Windows 3.0版的更新產品,Windows 3.11支持包括TrueType可升級字體、多媒體、對象鏈接和嵌入等功能。一大堆在系統從3.0之後推出的升級補丁,也都集成進3.11版之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11 NT 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Windows版本,是在消費版的3.11上獨立開發而來的,NT是專門為商業和工程師等需要非常成熟操作系統的用戶而設計的。和3.11版不一樣的是,NT是專門為32位處理器編寫的。不幸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硬體能夠支持。開發人員不願意費盡去讓他們的產品兼容NT,因為這非常復雜,而且這一操作系統僅僅占據了很小的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5 Windows 95真正的將計算處理帶到普通人的身邊,讓很多人從此走進了Windows和電腦的世界。由於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5成為了瀏覽網頁的常用入口。Windows 95從此開始使用大家熟悉的開始按鈕和任務欄,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Windows 95也標志了微軟和向下兼容之間永無止境的斗爭,從3.11開始的許多架構,當然也包括其中的設計失誤,都延續到Windows 95當中。而且一些部分運行在32位模式,另一些則不,這樣使得操作系統能夠在過去和現在之間搖擺。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他們唯一清楚的就是系統非常的不穩定,而且總是要打升級補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8 不僅僅是從Windows 95穩定的升級到新的系統,Win 98還支持多顯示器顯示,WebTV和採用新的FAT32文件系統帶來的更大的文件分割。Win 98是一版將Internet Explorer集成進GUI的系統,引發了對微軟壟斷行為訴訟的熱潮。 隨後又放出了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增加了網路連接共享功能。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2000 這一版Windows推出的時間是2000年的2月,Win2K是Windows中NT系列的升級,這是第一個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動升級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的XP將NT架構,和從95/98/ME上傳承而來的用戶界面,融合在一起。雖然仍然在安全性方面收到攻擊,但是XP已經在很多地方獲得了改善,包括文件管理、速度和穩定性。尤其是在GUI方面的明顯改善,使得操作系統對於沒什麼經驗的用戶來說更為容易上手。 :
Windows Vista 最後就是才推出的Vista,至於Vista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在XP六年之後推出的Vista,在GUI上遊客非常明顯的變化,而且還帶來了很多的新特性,路走怎麼,讓時間來說話吧。
答案補充
Linux操作系統發展簡史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對程序開發的封閉模式,發起了一項國際性的源代碼開
放的所謂牛(GUN)計劃,力圖重返70年代基於源碼開放從事創作的美好時光。他為保護源
代碼開放的程序庫不會再度受到商業性的封閉式利用,制定了一項GPL條款,稱為Copylef
t版權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萬行源代碼開放的"編譯器"(GNU gcc),獲得了一
項重大突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開始創業,創造了專注於經營開放源代碼"Cygnus
Support"(天鵝座支持公司)源代碼開放計劃。(注意,Cygnus中隱含著gnu三個字母)。
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家專營源代碼程序的商業公司。Cygnus的"編
譯器"是最優秀的,它的客戶有許多是一流的IT企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公司。
答案補充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寫了個小程序,取名為Linux,放在互聯網上。他表達了
一個願望,希望藉此搞出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來。這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互
聯網上,Linux剛一"露頭",便被廣大的牛羚計劃的追隨者們看中,全部上陣,七手八腳,
把它"加工"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
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
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
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
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
答案補充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
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
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
Linux產業化運動。在IBM、Interl為首的一大批國際性重型IT企業對Linux產品及其經營模
式的投資並提供全球性技術支持的大力推動下,催生了一個正在興起的基於源代碼開放模
式的Linux產業,也有人稱為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現象。
答案補充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
多用於支持 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
變化。這些變化包括:1.更好地支持大型多處理器伺服器,特別是採用NUMA設計的伺服器
;2。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設備,如手機、網路路由器或者視頻錄像機等;3.對滑鼠和鍵盤指
令等用戶行為反應更加迅速;4.塊設備驅動程序做了徹底更新,如與硬碟和CD光碟機通信的
軟體模塊。
這不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程序還是那些程序),這是一次回到正確路上的充滿創新
激情的"科學復興"。
答案補充
Linux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Linus Torvalds 首次接觸 MINIX
1991年,Linus Torvalds 開始在 MINIX 上編寫各種驅動程序等操作系統內核組件
1991年,Linus Torvalds 公開了 Linux 內核
1993年,Linux 1.0 版發行,Linux 轉向 GPL 版權協議
1994年,Linux 的第一個商業發行版 Slackware 問世????
1996年,美國國家標准技術局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確認 Linux 版本 1.2.13(由 Ope
n Linux 公司打包)符合 POSIX 標准
1999年,Linux 的簡體中文發行版相繼問世
2001年,Linux2.4版內核發布
2003年,Linux2.6版內核發布

『叄』 求Linux版的Dr.com網路客戶端插件

DOS的版本

DOS在1981年推出其1.0版,功能還非常基本和薄弱;1983年推出2.0,主要增加了目錄操作功能,使文件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目錄和文件的概念我們將在講解DOS內部命令時介紹);1984年推出3.0,主要支持1.2MB的5.25英寸高密軟盤(1.X和2.X只支持低密盤)和大容量硬碟;1987推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DOS 3.3,主要支持3.5英寸軟盤和網路。至此,DOS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盡管後續版本(目前PC-DOS的最新版本為7.0版,MS-DOS公布的最新版本為6.22)不斷推出,但均無重大的內核改進,只不過增加了許多實用功能,如檢測磁碟,清除病毒,硬碟增容等。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碟操作系統) 的簡稱,是1985~1995年的個人電腦上使用的一種主要的操作系統。由於早期的DOS系統是由為軟公司為IBM的個人電腦開發的,稱為MS-DOS,因此後來其他公司生產的與MS-DOS兼容的操作系統,也延用了這個稱呼,如PC-DOS、DR-DOS等等。

1981年,MS-DOS 1.0發行,作為IBM PC的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發售,支持16k內存及160k的5寸軟盤。在硬體昂貴,操作系統基本屬於送硬體奉送的年代,誰也沒能想到,微軟公司竟會從這個不起眼的出處開始發跡。

1982年,支持雙面磁碟。

1983年MS-DOS 2.0隨IBM XT發布,擴展了命令,並開始支持5M硬碟。同年發布的2.25對2.0版進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對新的IBM AT支持,並開始對部分區域網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軟盤。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設備及1.44M的3寸軟盤,並支持其他語言的字元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環境,並且有一些其他增強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發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強了內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碟壓縮功能,增強了對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長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碟支持。這個版本的DOS並不是獨立發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內嵌的。之後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區、大硬碟、大內存支持等,對四位年份支持解決了千年蟲問題。

WINDOWS發展簡史
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統,Windows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Windows的進化過程經常是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其成功是和處理器速度、內容容量等息息相關的,微軟也非常依賴第三方的軟體來填補概念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 隨著Vista的發售,有必要通過截屏回顧一下23年來,Windows操作系統所走過的路。 Windows 1.0 比爾·蓋茨於1983年正式宣布推出Windows系統,但是微軟的第一個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 1.0,卻直到1985年11月才放出,此時距離蘋果推出Mac已經有兩年之久了。由於涉及到和蘋果的版權問題,此時的Windows系統還不能擁有例如重疊窗口和回收站的功能。Windows 1.0更多的是一個MS-DOS的擴展,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操作系統,不過已經能夠支持有限的多任務和滑鼠操作了。

Windows 2.0 蓋茨很快和蘋果簽訂了授權協議,以便在Windows中使用Macintosh GUI的某些原素。不過隨後,蘋果將蓋茨送上了法庭,稱在新推出的Windows 2.0中,有170處涉嫌抄襲。Windows 2.0提供了圖標和層疊窗口的功能。 另外,Windows 2.0還得到了一些關鍵的程序支持。早期版本的Word和Excel使用Windows作為界面;當時流行的桌面發布程序Als PageMaker,一度只在Mac電腦上運行,同樣也進駐了Windows 2.0,這對Windows來說是一個關鍵的事件,因為這極大的擴展了系統的實用性和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0 這一版的Windows於1990年發布,可以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進。新的文件管理系統和增強的圖形性能,終於使Windows PC變成了Mac的強勁對手,而這一過程花了六年的時間。操作系統擁有全新的外觀,受保護的和增強的操作模式使得內存管理更為有效。Windows 3.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兩年的時間里銷售了超過1000萬的拷貝。開發人員開始編寫大量的第三方軟體,對於消費者購買來說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現金改變了微軟的方向,使之更專注於操作系統的開發上。

Windows 3.11 主要就是Windows 3.0版的更新產品,Windows 3.11支持包括TrueType可升級字體、多媒體、對象鏈接和嵌入等功能。一大堆在系統從3.0之後推出的升級補丁,也都集成進3.11版之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11 NT 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Windows版本,是在消費版的3.11上獨立開發而來的,NT是專門為商業和工程師等需要非常成熟操作系統的用戶而設計的。和3.11版不一樣的是,NT是專門為32位處理器編寫的。不幸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硬體能夠支持。開發人員不願意費盡去讓他們的產品兼容NT,因為這非常復雜,而且這一操作系統僅僅占據了很小的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5 Windows 95真正的將計算處理帶到普通人的身邊,讓很多人從此走進了Windows和電腦的世界。由於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5成為了瀏覽網頁的常用入口。Windows 95從此開始使用大家熟悉的開始按鈕和任務欄,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Windows 95也標志了微軟和向下兼容之間永無止境的斗爭,從3.11開始的許多架構,當然也包括其中的設計失誤,都延續到Windows 95當中。而且一些部分運行在32位模式,另一些則不,這樣使得操作系統能夠在過去和現在之間搖擺。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他們唯一清楚的就是系統非常的不穩定,而且總是要打升級補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8 不僅僅是從Windows 95穩定的升級到新的系統,Win 98還支持多顯示器顯示,WebTV和採用新的FAT32文件系統帶來的更大的文件分割。Win 98是一版將Internet Explorer集成進GUI的系統,引發了對微軟壟斷行為訴訟的熱潮。 隨後又放出了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增加了網路連接共享功能。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2000 這一版Windows推出的時間是2000年的2月,Win2K是Windows中NT系列的升級,這是第一個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動升級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的XP將NT架構,和從95/98/ME上傳承而來的用戶界面,融合在一起。雖然仍然在安全性方面收到攻擊,但是XP已經在很多地方獲得了改善,包括文件管理、速度和穩定性。尤其是在GUI方面的明顯改善,使得操作系統對於沒什麼經驗的用戶來說更為容易上手。 :

Windows Vista 最後就是才推出的Vista,至於Vista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在XP六年之後推出的Vista,在GUI上遊客非常明顯的變化,而且還帶來了很多的新特性,路走怎麼,讓時間來說話吧。

Linux操作系統發展簡史

在70年代,Unix體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傳的。互聯網的基礎協議TCP/IP就是產
生於那個年代。在那個時期,人們在創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著從事科學探索、創新
活動所特有的那種激情和成就感。那時的程序員,如同作家一樣,急於"發表"自己的程序
作品,並不專注於保守"機密",以換取錢財。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業化計劃,隨之出現了各種二進制的商業Unix版本。於
是就興起了基於二進制機讀代碼的"版權產業"(Copyright Instry),使軟體業成為一種
版權專有式的產業,圍繞程序開發的那種創新活動被局限在某些骨幹企業的小圈子裡,源
碼程序視為核心"商業機密"。這種做法,一方面產生了大批的商業軟體,極大的推動了軟
件業的發展,誕生了一批軟體巨人;另一方面,由於封閉式的開發模式,也阻礙了軟體業
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們為商業軟體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對程序開發的封閉模式,發起了一項國際性的源代碼開
放的所謂牛(GUN)計劃,力圖重返70年代基於源碼開放從事創作的美好時光。他為保護源
代碼開放的程序庫不會再度受到商業性的封閉式利用,制定了一項GPL條款,稱為Copylef
t版權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萬行源代碼開放的"編譯器"(GNU gcc),獲得了一
項重大突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開始創業,創造了專注於經營開放源代碼"Cygnus
Support"(天鵝座支持公司)源代碼開放計劃。(注意,Cygnus中隱含著gnu三個字母)。
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家專營源代碼程序的商業公司。Cygnus的"編
譯器"是最優秀的,它的客戶有許多是一流的IT企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寫了個小程序,取名為Linux,放在互聯網上。他表達了
一個願望,希望藉此搞出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來。這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互
聯網上,Linux剛一"露頭",便被廣大的牛羚計劃的追隨者們看中,全部上陣,七手八腳,
把它"加工"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
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
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
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
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
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
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
Linux產業化運動。在IBM、Interl為首的一大批國際性重型IT企業對Linux產品及其經營模
式的投資並提供全球性技術支持的大力推動下,催生了一個正在興起的基於源代碼開放模
式的Linux產業,也有人稱為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現象。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
多用於支持 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
變化。這些變化包括:1.更好地支持大型多處理器伺服器,特別是採用NUMA設計的伺服器
;2。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設備,如手機、網路路由器或者視頻錄像機等;3.對滑鼠和鍵盤指
令等用戶行為反應更加迅速;4.塊設備驅動程序做了徹底更新,如與硬碟和CD光碟機通信的
軟體模塊。

這不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程序還是那些程序),這是一次回到正確路上的充滿創新
激情的"科學復興"。

在國際范圍內Linux的開發,都超越國界經由互聯網進行。通常,按照一定規律,每周
發布一個Linux開發版,供全世界開發者參照。Linux開發版的序號的第二位為奇數,階段
性發布的序號第二位為偶數。Linux的各個發行版只能均與一定的序號相對應沒有序號的發
行版只能入另冊。當今Linux的全部開發活動分布在各個國家,在互聯網上由近100位高手
在日夜進行,總體協調人是LinusTorvalds。帶有序列號的Linux發布權掌握在他手中。在
法律上,指稱這組代碼集的Linux注冊商標的版權歸Linus本人所有。

Linux體系發行版是由特定序列號的Linux(內核)及屬於CNU體系源碼開放的功能性支
撐模塊和一些運行於Linux上的商用軟體所集成。發行版整體集成版權歸相應的發行商所有
。Linux發行版的發行商(稱為Linux發行商)一般並不擁有其發行版中各軟體模塊的版權
,發行商關注的應該只是發行版的品牌價值,以含於其中的集成版的質量和相關特色服務
進行市場競爭。嚴格講來,Linux發行商並非必須一定是什麼獨立軟體開商。它本質上屬於
一種新興的IT行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發行版均必須含有一個標明特定序列號的完好的
Linux穩定運行版本。在這里,版本序列號授予權屬於Linus本人,代表以Linux為首的國際
性開發團隊的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任何Linux發行商在心中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站在Linux
內核背後辛勤創作的開發團隊。沒有他們,就沒有Linux。Linus與Linux開發團隊永遠聯系
在一起。經常不斷的推出Linux發行版是各國Linux發行商應盡的責任,Linux發行商的經營
活動是Linux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

Linux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Linus Torvalds 首次接觸 MINIX
1991年,Linus Torvalds 開始在 MINIX 上編寫各種驅動程序等操作系統內核組件

1991年,Linus Torvalds 公開了 Linux 內核
1993年,Linux 1.0 版發行,Linux 轉向 GPL 版權協議
1994年,Linux 的第一個商業發行版 Slackware 問世????
1996年,美國國家標准技術局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確認 Linux 版本 1.2.13(由 Ope
n Linux 公司打包)符合 POSIX 標准
1999年,Linux 的簡體中文發行版相繼問世
2001年,Linux2.4版內核發布
2003年,Linux2.6版內核發布

『肆』 簡要回答DOS,WINDOWS,LINUX三種操作系統發展歷史.(參考網路)

DOS的版本

DOS在1981年推出其1.0版,功能還非常基本和薄弱;1983年推出2.0,主要增加了目錄操作功能,使文件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目錄和文件的概念我們將在講解DOS內部命令時介紹);1984年推出3.0,主要支持1.2MB的5.25英寸高密軟盤(1.X和2.X只支持低密盤)和大容量硬碟;1987推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DOS 3.3,主要支持3.5英寸軟盤和網路。至此,DOS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盡管後續版本(目前PC-DOS的最新版本為7.0版,MS-DOS公布的最新版本為6.22)不斷推出,但均無重大的內核改進,只不過增加了許多實用功能,如檢測磁碟,清除病毒,硬碟增容等。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碟操作系統) 的簡稱,是1985~1995年的個人電腦上使用的一種主要的操作系統。由於早期的DOS系統是由為軟公司為IBM的個人電腦開發的,稱為MS-DOS,因此後來其他公司生產的與MS-DOS兼容的操作系統,也延用了這個稱呼,如PC-DOS、DR-DOS等等。

1981年,MS-DOS 1.0發行,作為IBM PC的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發售,支持16k內存及160k的5寸軟盤。在硬體昂貴,操作系統基本屬於送硬體奉送的年代,誰也沒能想到,微軟公司竟會從這個不起眼的出處開始發跡。

1982年,支持雙面磁碟。

1983年MS-DOS 2.0隨IBM XT發布,擴展了命令,並開始支持5M硬碟。同年發布的2.25對2.0版進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對新的IBM AT支持,並開始對部分區域網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軟盤。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設備及1.44M的3寸軟盤,並支持其他語言的字元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環境,並且有一些其他增強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發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強了內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碟壓縮功能,增強了對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長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碟支持。這個版本的DOS並不是獨立發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內嵌的。之後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區、大硬碟、大內存支持等,對四位年份支持解決了千年蟲問題。

WINDOWS發展簡史
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統,Windows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Windows的進化過程經常是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其成功是和處理器速度、內容容量等息息相關的,微軟也非常依賴第三方的軟體來填補概念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 隨著Vista的發售,有必要通過截屏回顧一下23年來,Windows操作系統所走過的路。 Windows 1.0 比爾·蓋茨於1983年正式宣布推出Windows系統,但是微軟的第一個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 1.0,卻直到1985年11月才放出,此時距離蘋果推出Mac已經有兩年之久了。由於涉及到和蘋果的版權問題,此時的Windows系統還不能擁有例如重疊窗口和回收站的功能。Windows 1.0更多的是一個MS-DOS的擴展,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操作系統,不過已經能夠支持有限的多任務和滑鼠操作了。

Windows 2.0 蓋茨很快和蘋果簽訂了授權協議,以便在Windows中使用Macintosh GUI的某些原素。不過隨後,蘋果將蓋茨送上了法庭,稱在新推出的Windows 2.0中,有170處涉嫌抄襲。Windows 2.0提供了圖標和層疊窗口的功能。 另外,Windows 2.0還得到了一些關鍵的程序支持。早期版本的Word和Excel使用Windows作為界面;當時流行的桌面發布程序Als PageMaker,一度只在Mac電腦上運行,同樣也進駐了Windows 2.0,這對Windows來說是一個關鍵的事件,因為這極大的擴展了系統的實用性和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0 這一版的Windows於1990年發布,可以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進。新的文件管理系統和增強的圖形性能,終於使Windows PC變成了Mac的強勁對手,而這一過程花了六年的時間。操作系統擁有全新的外觀,受保護的和增強的操作模式使得內存管理更為有效。Windows 3.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兩年的時間里銷售了超過1000萬的拷貝。開發人員開始編寫大量的第三方軟體,對於消費者購買來說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現金改變了微軟的方向,使之更專注於操作系統的開發上。

Windows 3.11 主要就是Windows 3.0版的更新產品,Windows 3.11支持包括TrueType可升級字體、多媒體、對象鏈接和嵌入等功能。一大堆在系統從3.0之後推出的升級補丁,也都集成進3.11版之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11 NT 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Windows版本,是在消費版的3.11上獨立開發而來的,NT是專門為商業和工程師等需要非常成熟操作系統的用戶而設計的。和3.11版不一樣的是,NT是專門為32位處理器編寫的。不幸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硬體能夠支持。開發人員不願意費盡去讓他們的產品兼容NT,因為這非常復雜,而且這一操作系統僅僅占據了很小的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5 Windows 95真正的將計算處理帶到普通人的身邊,讓很多人從此走進了Windows和電腦的世界。由於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5成為了瀏覽網頁的常用入口。Windows 95從此開始使用大家熟悉的開始按鈕和任務欄,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Windows 95也標志了微軟和向下兼容之間永無止境的斗爭,從3.11開始的許多架構,當然也包括其中的設計失誤,都延續到Windows 95當中。而且一些部分運行在32位模式,另一些則不,這樣使得操作系統能夠在過去和現在之間搖擺。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他們唯一清楚的就是系統非常的不穩定,而且總是要打升級補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8 不僅僅是從Windows 95穩定的升級到新的系統,Win 98還支持多顯示器顯示,WebTV和採用新的FAT32文件系統帶來的更大的文件分割。Win 98是一版將Internet Explorer集成進GUI的系統,引發了對微軟壟斷行為訴訟的熱潮。 隨後又放出了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增加了網路連接共享功能。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2000 這一版Windows推出的時間是2000年的2月,Win2K是Windows中NT系列的升級,這是第一個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動升級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的XP將NT架構,和從95/98/ME上傳承而來的用戶界面,融合在一起。雖然仍然在安全性方面收到攻擊,但是XP已經在很多地方獲得了改善,包括文件管理、速度和穩定性。尤其是在GUI方面的明顯改善,使得操作系統對於沒什麼經驗的用戶來說更為容易上手。 :

Windows Vista 最後就是才推出的Vista,至於Vista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在XP六年之後推出的Vista,在GUI上遊客非常明顯的變化,而且還帶來了很多的新特性,路走怎麼,讓時間來說話吧。

Linux操作系統發展簡史

【 原文由 glnju 所發表 】

在70年代,Unix體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傳的。互聯網的基礎協議TCP/IP就是產
生於那個年代。在那個時期,人們在創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著從事科學探索、創新
活動所特有的那種激情和成就感。那時的程序員,如同作家一樣,急於"發表"自己的程序
作品,並不專注於保守"機密",以換取錢財。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業化計劃,隨之出現了各種二進制的商業Unix版本。於
是就興起了基於二進制機讀代碼的"版權產業"(Copyright Instry),使軟體業成為一種
版權專有式的產業,圍繞程序開發的那種創新活動被局限在某些骨幹企業的小圈子裡,源
碼程序視為核心"商業機密"。這種做法,一方面產生了大批的商業軟體,極大的推動了軟
件業的發展,誕生了一批軟體巨人;另一方面,由於封閉式的開發模式,也阻礙了軟體業
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們為商業軟體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對程序開發的封閉模式,發起了一項國際性的源代碼開
放的所謂牛(GUN)計劃,力圖重返70年代基於源碼開放從事創作的美好時光。他為保護源
代碼開放的程序庫不會再度受到商業性的封閉式利用,制定了一項GPL條款,稱為Copylef
t版權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萬行源代碼開放的"編譯器"(GNU gcc),獲得了一
項重大突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開始創業,創造了專注於經營開放源代碼"Cygnus
Support"(天鵝座支持公司)源代碼開放計劃。(注意,Cygnus中隱含著gnu三個字母)。
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家專營源代碼程序的商業公司。Cygnus的"編
譯器"是最優秀的,它的客戶有許多是一流的IT企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寫了個小程序,取名為Linux,放在互聯網上。他表達了
一個願望,希望藉此搞出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來。這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互
聯網上,Linux剛一"露頭",便被廣大的牛羚計劃的追隨者們看中,全部上陣,七手八腳,
把它"加工"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
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
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
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
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
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
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
Linux產業化運動。在IBM、Interl為首的一大批國際性重型IT企業對Linux產品及其經營模
式的投資並提供全球性技術支持的大力推動下,催生了一個正在興起的基於源代碼開放模
式的Linux產業,也有人稱為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現象。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
多用於支持 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
變化。這些變化包括:1.更好地支持大型多處理器伺服器,特別是採用NUMA設計的伺服器
;2。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設備,如手機、網路路由器或者視頻錄像機等;3.對滑鼠和鍵盤指
令等用戶行為反應更加迅速;4.塊設備驅動程序做了徹底更新,如與硬碟和CD光碟機通信的
軟體模塊。

這不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程序還是那些程序),這是一次回到正確路上的充滿創新
激情的"科學復興"。

在國際范圍內Linux的開發,都超越國界經由互聯網進行。通常,按照一定規律,每周
發布一個Linux開發版,供全世界開發者參照。Linux開發版的序號的第二位為奇數,階段
性發布的序號第二位為偶數。Linux的各個發行版只能均與一定的序號相對應沒有序號的發
行版只能入另冊。當今Linux的全部開發活動分布在各個國家,在互聯網上由近100位高手
在日夜進行,總體協調人是LinusTorvalds。帶有序列號的Linux發布權掌握在他手中。在
法律上,指稱這組代碼集的Linux注冊商標的版權歸Linus本人所有。

Linux體系發行版是由特定序列號的Linux(內核)及屬於CNU體系源碼開放的功能性支
撐模塊和一些運行於Linux上的商用軟體所集成。發行版整體集成版權歸相應的發行商所有
。Linux發行版的發行商(稱為Linux發行商)一般並不擁有其發行版中各軟體模塊的版權
,發行商關注的應該只是發行版的品牌價值,以含於其中的集成版的質量和相關特色服務
進行市場競爭。嚴格講來,Linux發行商並非必須一定是什麼獨立軟體開商。它本質上屬於
一種新興的IT行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發行版均必須含有一個標明特定序列號的完好的
Linux穩定運行版本。在這里,版本序列號授予權屬於Linus本人,代表以Linux為首的國際
性開發團隊的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任何Linux發行商在心中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站在Linux
內核背後辛勤創作的開發團隊。沒有他們,就沒有Linux。Linus與Linux開發團隊永遠聯系
在一起。經常不斷的推出Linux發行版是各國Linux發行商應盡的責任,Linux發行商的經營
活動是Linux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

Linux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Linus Torvalds 首次接觸 MINIX
1991年,Linus Torvalds 開始在 MINIX 上編寫各種驅動程序等操作系統內核組件

1991年,Linus Torvalds 公開了 Linux 內核
1993年,Linux 1.0 版發行,Linux 轉向 GPL 版權協議
1994年,Linux 的第一個商業發行版 Slackware 問世????
1996年,美國國家標准技術局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確認 Linux 版本 1.2.13(由 Ope
n Linux 公司打包)符合 POSIX 標准
1999年,Linux 的簡體中文發行版相繼問世
2001年,Linux2.4版內核發布
2003年,Linux2.6版內核發布

『伍』 linux的簡史

Linux 簡史

在70年代,Unix體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傳的。互聯網的基礎協議TCP/IP就是產生於那個年代。在那個時期,人們在創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著從事科學探索、創新活動所特有的那種激情和成就感。那時的程序員,如同作家一樣,急於「發表」自己的程序作品,並不專注於保守「機密」,以換取錢財。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業化計劃,隨之出現了各種二進制的商業Unix版本。於是就興起了基於二進制機讀代碼的「版權產業」(Copyright Instry),使軟體業成為一種版權專有式的產業,圍繞程序開發的那種創新活動被局限在某些骨幹企業的小圈子裡,源碼程序視為核心「商業機密」。這種做法,一方面產生了大批的商業軟體,極大的推動了軟體業的發展,誕生了一批軟體巨人;另一方面,由於封閉式的開發模式,也阻礙了軟體業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們為商業軟體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對程序開發的封閉模式,發起了一項國際性的源代碼開放的所謂牛(GUN)計劃,力圖重返70年代基於源碼開放從事創作的美好時光。他為保護源代碼開放的程序庫不會再度受到商業性的封閉式利用,制定了一項GPL條款,稱為Copyleft版權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萬行源代碼開放的「編譯器」(GNU gcc),獲得了一項重大突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開始創業,創造了專注於經營開放源代碼「CygnusSupport"(天鵝座支持公司)源代碼開放計劃。(注意,Cygnus中隱含著gnu三個字母)。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家專營源代碼程序的商業公司。Cygnus的「編譯器」是最優秀的,它的客戶有許多是一流的IT企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寫了個小程序,取名為Linux,放在互聯網上。他表達了一個願望,希望藉此搞出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來。這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互聯網上,Linux剛一「露頭」,便被廣大的牛羚計劃的追隨者們看中,全部上陣,七手八腳,把它「加工」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在IBM、Interl為首的一大批國際性重型IT企業對Linux產品及其經營模式的投資並提供全球性技術支持的大力推動下,催生了一個正在興起的基於源代碼開放模式的Linux產業,也有人稱為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現象。

這不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程序還是那些程序),這是一次回到正確路上的充滿創新激情的「科學復興」。

在國際范圍內Linux的開發,都超越國界經由互聯網進行。通常,按照一定規律,每周發布一個Linux開發版,供全世界開發者參照。Linux開發版的序號的第二位為奇數,階段性發布的序號第二位為偶數。Linux的各個發行版只能均與一定的序號相對應沒有序號的發行版只能入另冊。當今Linux的全部開發活動分布在各個國家,在互聯網上由近100位高手在日夜進行,總體協調人是LinusTorvalds。帶有序列號的Linux發布權掌握在他手中。在法律上,指稱這組代碼集的Linux注冊商標的版權歸Linus本人所有。

Linux體系發行版是由特定序列號的Linux(內核)及屬於CNU體系源碼開放的功能性支撐模塊和一些運行於Linux上的商用軟體所集成。發行版整體集成版權歸相應的發行商所有。Linux發行版的發行商(稱為Linux發行商)一般並不擁有其發行版中各軟體模塊的版權,發行商關注的應該只是發行版的品牌價值,以含於其中的集成版的質量和相關特色服務進行市場競爭。嚴格講來,Linux發行商並非必須一定是什麼獨立軟體開商。它本質上屬於一種新興的IT行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發行版均必須含有一個標明特定序列號的完好的Linux穩定運行版本。在這里,版本序列號授予權屬於Linus本人,代表以Linux為首的國際性開發團隊的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任何Linux發行商在心中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站在Linux內核背後辛勤創作的開發團隊。沒有他們,就沒有Linux。Linus與Linux開發團隊永遠聯系在一起。經常不斷的推出Linux發行版是各國Linux發行商應盡的責任,Linux發行商的經營活動是Linux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

『陸』 計算機操作系統都經歷了什麼版本

DOS的版本

DOS在1981年推出其1.0版,功能還非常基本和薄弱;1983年推出2.0,主要增加了目錄操作功能,使文件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目錄和文件的概念我們將在講解DOS內部命令時介紹);1984年推出3.0,主要支持1.2MB的5.25英寸高密軟盤(1.X和2.X只支持低密盤)和大容量硬碟;1987推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DOS 3.3,主要支持3.5英寸軟盤和網路。至此,DOS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盡管後續版本(目前PC-DOS的最新版本為7.0版,MS-DOS公布的最新版本為6.22)不斷推出,但均無重大的內核改進,只不過增加了許多實用功能,如檢測磁碟,清除病毒,硬碟增容等。
DOS是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碟操作系統) 的簡稱,是1985~1995年的個人電腦上使用的一種主要的操作系統。由於早期的DOS系統是由為軟公司為IBM的個人電腦開發的,稱為MS-DOS,因此後來其他公司生產的與MS-DOS兼容的操作系統,也延用了這個稱呼,如PC-DOS、DR-DOS等等。

1981年,MS-DOS 1.0發行,作為IBM PC的操作系統進行捆綁發售,支持16k內存及160k的5寸軟盤。在硬體昂貴,操作系統基本屬於送硬體奉送的年代,誰也沒能想到,微軟公司竟會從這個不起眼的出處開始發跡。

1982年,支持雙面磁碟。

1983年MS-DOS 2.0隨IBM XT發布,擴展了命令,並開始支持5M硬碟。同年發布的2.25對2.0版進行了一些bug修正。

1984年,MS-DOS 3.0增加了對新的IBM AT支持,並開始對部分區域網功能提供支持。

1986年,MS-DOS 3.2 支持了720K 的5寸軟盤。

1987年,MS-DOS 3.3 支持了IBM PS/2設備及1.44M的3寸軟盤,並支持其他語言的字元集。

1988年,MS-DOS 4.0 增加了DOS Shell 操作環境,並且有一些其他增強功能及更新。

1991年,MS-DOS 5.0發行,增加了DOS Shell功能,增強了內存管理和宏功能。

1993年,MS-DOS 6.x 增加了很多GUI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磁碟壓縮功能,增強了對Windows 的支持。

1995年,MS-DOS 7.0 增加了長文件名支持、LBA大硬碟支持。這個版本的DOS並不是獨立發售的,而是在Windows 95中內嵌的。之後的MS-DOS 7.1全面支持FAT32分區、大硬碟、大內存支持等,對四位年份支持解決了千年蟲問題。

WINDOWS發展簡史
作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統,Windows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Windows的進化過程經常是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其成功是和處理器速度、內容容量等息息相關的,微軟也非常依賴第三方的軟體來填補概念和消費者之間的鴻溝。 隨著Vista的發售,有必要通過截屏回顧一下23年來,Windows操作系統所走過的路。 Windows 1.0 比爾·蓋茨於1983年正式宣布推出Windows系統,但是微軟的第一個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Windows 1.0,卻直到1985年11月才放出,此時距離蘋果推出Mac已經有兩年之久了。由於涉及到和蘋果的版權問題,此時的Windows系統還不能擁有例如重疊窗口和回收站的功能。Windows 1.0更多的是一個MS-DOS的擴展,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操作系統,不過已經能夠支持有限的多任務和滑鼠操作了。

Windows 2.0 蓋茨很快和蘋果簽訂了授權協議,以便在Windows中使用Macintosh GUI的某些原素。不過隨後,蘋果將蓋茨送上了法庭,稱在新推出的Windows 2.0中,有170處涉嫌抄襲。Windows 2.0提供了圖標和層疊窗口的功能。 另外,Windows 2.0還得到了一些關鍵的程序支持。早期版本的Word和Excel使用Windows作為界面;當時流行的桌面發布程序Als PageMaker,一度只在Mac電腦上運行,同樣也進駐了Windows 2.0,這對Windows來說是一個關鍵的事件,因為這極大的擴展了系統的實用性和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0 這一版的Windows於1990年發布,可以說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進。新的文件管理系統和增強的圖形性能,終於使Windows PC變成了Mac的強勁對手,而這一過程花了六年的時間。操作系統擁有全新的外觀,受保護的和增強的操作模式使得內存管理更為有效。Windows 3.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兩年的時間里銷售了超過1000萬的拷貝。開發人員開始編寫大量的第三方軟體,對於消費者購買來說是不小的刺激。大量的現金改變了微軟的方向,使之更專注於操作系統的開發上。

Windows 3.11 主要就是Windows 3.0版的更新產品,Windows 3.11支持包括TrueType可升級字體、多媒體、對象鏈接和嵌入等功能。一大堆在系統從3.0之後推出的升級補丁,也都集成進3.11版之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3.11 NT 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Windows版本,是在消費版的3.11上獨立開發而來的,NT是專門為商業和工程師等需要非常成熟操作系統的用戶而設計的。和3.11版不一樣的是,NT是專門為32位處理器編寫的。不幸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硬體能夠支持。開發人員不願意費盡去讓他們的產品兼容NT,因為這非常復雜,而且這一操作系統僅僅占據了很小的市場份額。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5 Windows 95真正的將計算處理帶到普通人的身邊,讓很多人從此走進了Windows和電腦的世界。由於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5成為了瀏覽網頁的常用入口。Windows 95從此開始使用大家熟悉的開始按鈕和任務欄,這種風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Windows 95也標志了微軟和向下兼容之間永無止境的斗爭,從3.11開始的許多架構,當然也包括其中的設計失誤,都延續到Windows 95當中。而且一些部分運行在32位模式,另一些則不,這樣使得操作系統能夠在過去和現在之間搖擺。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這個問題,他們唯一清楚的就是系統非常的不穩定,而且總是要打升級補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98 不僅僅是從Windows 95穩定的升級到新的系統,Win 98還支持多顯示器顯示,WebTV和採用新的FAT32文件系統帶來的更大的文件分割。Win 98是一版將Internet Explorer集成進GUI的系統,引發了對微軟壟斷行為訴訟的熱潮。 隨後又放出了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增加了網路連接共享功能。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Windows 2000 這一版Windows推出的時間是2000年的2月,Win2K是Windows中NT系列的升級,這是第一個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動升級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的XP將NT架構,和從95/98/ME上傳承而來的用戶界面,融合在一起。雖然仍然在安全性方面收到攻擊,但是XP已經在很多地方獲得了改善,包括文件管理、速度和穩定性。尤其是在GUI方面的明顯改善,使得操作系統對於沒什麼經驗的用戶來說更為容易上手。 :

Windows Vista 最後就是才推出的Vista,至於Vista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在XP六年之後推出的Vista,在GUI上遊客非常明顯的變化,而且還帶來了很多的新特性,路走怎麼,讓時間來說話吧。

Linux操作系統發展簡史

【 原文由 glnju 所發表 】

在70年代,Unix體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傳的。互聯網的基礎協議TCP/IP就是產
生於那個年代。在那個時期,人們在創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著從事科學探索、創新
活動所特有的那種激情和成就感。那時的程序員,如同作家一樣,急於"發表"自己的程序
作品,並不專注於保守"機密",以換取錢財。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業化計劃,隨之出現了各種二進制的商業Unix版本。於
是就興起了基於二進制機讀代碼的"版權產業"(Copyright Instry),使軟體業成為一種
版權專有式的產業,圍繞程序開發的那種創新活動被局限在某些骨幹企業的小圈子裡,源
碼程序視為核心"商業機密"。這種做法,一方面產生了大批的商業軟體,極大的推動了軟
件業的發展,誕生了一批軟體巨人;另一方面,由於封閉式的開發模式,也阻礙了軟體業
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們為商業軟體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對程序開發的封閉模式,發起了一項國際性的源代碼開
放的所謂牛(GUN)計劃,力圖重返70年代基於源碼開放從事創作的美好時光。他為保護源
代碼開放的程序庫不會再度受到商業性的封閉式利用,制定了一項GPL條款,稱為Copylef
t版權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萬行源代碼開放的"編譯器"(GNU gcc),獲得了一
項重大突破,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開始創業,創造了專注於經營開放源代碼"Cygnus
Support"(天鵝座支持公司)源代碼開放計劃。(注意,Cygnus中隱含著gnu三個字母)。
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終獲得成功的一家專營源代碼程序的商業公司。Cygnus的"編
譯器"是最優秀的,它的客戶有許多是一流的IT企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處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寫了個小程序,取名為Linux,放在互聯網上。他表達了
一個願望,希望藉此搞出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來。這完全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在互
聯網上,Linux剛一"露頭",便被廣大的牛羚計劃的追隨者們看中,全部上陣,七手八腳,
把它"加工"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
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
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
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
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
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
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
Linux產業化運動。在IBM、Interl為首的一大批國際性重型IT企業對Linux產品及其經營模
式的投資並提供全球性技術支持的大力推動下,催生了一個正在興起的基於源代碼開放模
式的Linux產業,也有人稱為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現象。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
多用於支持 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
變化。這些變化包括:1.更好地支持大型多處理器伺服器,特別是採用NUMA設計的伺服器
;2。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設備,如手機、網路路由器或者視頻錄像機等;3.對滑鼠和鍵盤指
令等用戶行為反應更加迅速;4.塊設備驅動程序做了徹底更新,如與硬碟和CD光碟機通信的
軟體模塊。

這不是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程序還是那些程序),這是一次回到正確路上的充滿創新
激情的"科學復興"。

在國際范圍內Linux的開發,都超越國界經由互聯網進行。通常,按照一定規律,每周
發布一個Linux開發版,供全世界開發者參照。Linux開發版的序號的第二位為奇數,階段
性發布的序號第二位為偶數。Linux的各個發行版只能均與一定的序號相對應沒有序號的發
行版只能入另冊。當今Linux的全部開發活動分布在各個國家,在互聯網上由近100位高手
在日夜進行,總體協調人是LinusTorvalds。帶有序列號的Linux發布權掌握在他手中。在
法律上,指稱這組代碼集的Linux注冊商標的版權歸Linus本人所有。

Linux體系發行版是由特定序列號的Linux(內核)及屬於CNU體系源碼開放的功能性支
撐模塊和一些運行於Linux上的商用軟體所集成。發行版整體集成版權歸相應的發行商所有
。Linux發行版的發行商(稱為Linux發行商)一般並不擁有其發行版中各軟體模塊的版權
,發行商關注的應該只是發行版的品牌價值,以含於其中的集成版的質量和相關特色服務
進行市場競爭。嚴格講來,Linux發行商並非必須一定是什麼獨立軟體開商。它本質上屬於
一種新興的IT行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發行版均必須含有一個標明特定序列號的完好的
Linux穩定運行版本。在這里,版本序列號授予權屬於Linus本人,代表以Linux為首的國際
性開發團隊的創造性智慧的結晶。任何Linux發行商在心中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個站在Linux
內核背後辛勤創作的開發團隊。沒有他們,就沒有Linux。Linus與Linux開發團隊永遠聯系
在一起。經常不斷的推出Linux發行版是各國Linux發行商應盡的責任,Linux發行商的經營
活動是Linux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

Linux 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0年,Linus Torvalds 首次接觸 MINIX
1991年,Linus Torvalds 開始在 MINIX 上編寫各種驅動程序等操作系統內核組件

1991年,Linus Torvalds 公開了 Linux 內核
1993年,Linux 1.0 版發行,Linux 轉向 GPL 版權協議
1994年,Linux 的第一個商業發行版 Slackware 問世????
1996年,美國國家標准技術局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確認 Linux 版本 1.2.13(由 Ope
n Linux 公司打包)符合 POSIX 標准
1999年,Linux 的簡體中文發行版相繼問世
2001年,Linux2.4版內核發布
2003年,Linux2.6版內核發布

『柒』 再製造惠普1020plus怎麼看生產日期

您好親:

1. 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查詢
因為冰箱的條形碼一共20位。

2、倒數第七位為出廠年份,倒數第六位為月份,倒數第五位為日。

3、從1-9代表1-9的日期,從10開始用A代表,11用B代表,英文字母O從中去掉,以此類推。

2. 惠普電腦出廠日期查詢
外殼上貼的標簽,上面有SN或S/N或序列號字樣標簽,上面有CN開頭的10位數字(中間不帶任何符號),打官方400或800電話,進行查保修。保修截至日期=出廠日期+3個月+保修年限(有一年,有三年的)。這意味著,機器出廠後給銷售商最長3個月的保修。如果你的機子在經銷商那裡積壓了3個月以前才買給你的,那麼依據你購機的發票日期,延長該機的保修期限就是你的機器保修日期。



3. 如何查看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
1、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查詢電腦主機的序列號,打開電腦,然後按按鍵盤上的Windows+R鍵,打開「命令提示符」頁面。

2、然後在命令提示符頁面中輸入「systeminfo」,按回車鍵確認。

3、然後會出現信息,其中就有產品ID,此為主機的序列號。

序列號就是SN碼,是Serial Number的縮寫,一般是用來驗證真偽或產品是否合法的一組序列號。

4. 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怎麼查
筆記本後面有兩個條形碼,兩個序列號,第一個PN是出廠日期,第二個EB是主機編號 第一個可以直接看出來出場日期的,比如,PN EB161215Y7他的出場日期是,06年1月21 或者用他的主機編號到惠普官方網站服務於支持中輸入後查詢,可查詢包括服務期限,機器配置,驅動安裝

5. 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查詢網站
這個編號一般是在列印機後面或者底部的標簽上,通常和更多出廠信息列印在一張標簽上。不過也有貼在列印機前蓋內部的,例如惠普701。這個編號在保修卡上也能看見,且保修卡編號一定與列印機編號一致,否則肯定不是原裝列印機。

6. 怎麼查詢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
筆記本背面有個白色小條(大約2*5厘米)大小,上面有序列號,保修卡上也有假設序列號是:CNU9292K2Z前三位:代工廠,後四位:隨機碼,這七位不用管第四位:生產年份,9:代表2009年,8代表08年,0代表2010年,依次類推(2011年怎樣目前不清楚)第五、六位:生產年份的第幾周生產:

29:即第29周生產。

7. 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查詢方法
外殼上貼的標簽,上面有SN或S/N或序列號字樣標簽,上面有CN開頭的10位數字(中間不帶任何符號),打官方400或800電話,進行查保修。保修截至日期=出廠日期+3個月+保修年限(有一年,有三年的)。這意味著,機器出廠後給銷售商最長3個月的保修。如果你的機子在經銷商那裡積壓了3個月以前才買給你的,那麼依據你購機的發票日期,延長該機的保修期限就是你的機器保修日期。

8. 惠普筆記本出廠日期查詢官網
可以登陸官方網站或到正規的售後服務中心,提供機器本身的序列號來查找保修期,是從出廠日期開始算起,正常情形下,本本電腦(PC)整機保修一年,主要部件保修兩年

9. 惠普筆記本生產日期怎麼看
1.點擊開始,找到運行之後點擊運行2.之後在運行裡面輸入cmd3.點擊確定之後會出現dos界面,出現界面之後輸入debug,確定4.之後回車確定後,進入debug編譯器模式下,輸入d ffff:00指令查看這個空間的數據,就是電腦的生產日期了。5.在FFFF:00這一行後面的數據就是電腦的生產日期了。

『捌』 什麼是linux發行版

Linux發行版與Windows或Mac
OS(操作系統)一樣,Linux由多種類型組成,稱為分發,每個發行版似乎都很相似,但是完全不太一樣。一般情況下,Linux發行版是各種應用程序(軟體)的集合,從而來適應使用目的,除了在伺服器上安裝之外,其他還要提前設置,以便可以立即進行實際使用。
Linux發行版本包括:Ubuntu、Fedora、Opensuse、Red hat Linux、Debian、centos等。

『玖』 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的目錄

1.1網路參考模型
1.2網路互連設備
1.3區域網技術
傳輸介質是網路中信息傳輸的媒體,是網路通信的物質基礎之一。傳輸介質的性能特點對傳輸速率、通信的距離、可連接的網路結點數目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等均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的通信要求,合理地選擇傳輸介質。目前在區域網中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等。
1.4廣域網技術
廣域網是一種跨地區的數據通訊網路,使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設備作為信息傳輸平台。對照OSI參考模型,廣域網技術主要位於底層的3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下圖列出了一些經常使用的廣域網技術同OSI參考模型之間的對應關系。
點對點鏈路提供的是一條預先建立的從客戶端經過運營商網路到達遠端目標網路的廣域網通信路徑。一條點對點鏈路就是一條租用的專線,可以在數據收發雙方之間建立起永久性的固定連接。網路運營商負責點對點鏈路的維護和管理。點對點鏈路可以提供兩種數據傳送方式。一種是數據報傳送方式,該方式主要是將數據分割成一個個小的數據幀進行傳送,其中每一個數據幀都帶有自己的地址信息,都需要進行地址校驗。另外一種是數據流傳送方式,該方式與數據報傳送方式不同,用數據流取代一個個的數據幀作為數據發送單位,整個流數據具有1個地址信息,只需要進行一次地址驗證即可。下圖所顯示的就是一個典型的跨越廣域網的點對點鏈路。
1.5TCP/IP基礎
1.6網際網路提供的主要服務
1.7小結
習題 2.1UNIX操作系統簡介
UNIX操作系統,是美國AT&T公司於1971年在PDP-11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具有多用戶、多任務的特點,支持多種處理器架構,最早由肯·湯普遜(Kenneth Lane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
目前它的商標權由國際開放標准組織(The Open Group)所擁有。
1965年時,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加入一項由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的計劃;該計劃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務、多層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統。直到1969年,因MULTICS計劃的工作進度太慢,該計劃被停了下來。當時,Ken Thompson(後被稱為UNIX之父)已經有一個稱為星際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機器上跑,但是反應非常慢,正巧被他發現了一部被閑置的PDP-7(Digital的主機),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將星際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這部PDP-7(如圖1-1所示)就此在整個計算機歷史上留下了芳名
2.2Linux操作系統簡介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存在著許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們都使用了Linux內核。Linux可安裝在各種計算機硬體設備中,比如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視頻游戲控制台、台式計算機、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Linux是一個領先的操作系統,世界上運算最快的10台超級計算機運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統。嚴格來講,Linux這個詞本身只表示Linux內核,但實際上人們已經習慣了用Linux來形容整個基於Linux內核,並且使用GNU 工程各種工具和資料庫的操作系統。Linux得名於天才程序員林納斯·托瓦茲。
Linux操作系統是UNIX操作系統的一種克隆系統,它誕生於1991 年的10 月5 日(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時間)。以後藉助於Internet網路,並通過全世界各地計算機愛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種UNIX 類操作系統,並且使用人數還在迅猛增長。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體、應用程序和網路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體。Linux繼承了Unix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路操作系統。它主要用於基於Intel x86系列CPU的計算機上。這個系統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程序員設計和實現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軟體的版權制約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產品。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靈活性著稱,Linux模塊化的設計結構,使得它既能在價格昂貴的工作站上運行,也能夠在廉價的PC機上實現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務、多用戶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許可許可權下免費獲得的,是一個符合POSIX標準的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軟體包不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統,而且還包括了文本編輯器、高級語言編譯器等應用軟體。它還包括帶有多個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如同我們使用Windows NT一樣,允許我們使用窗口、圖標和菜單對系統進行操作。
Linux 操作系統的誕生、發展和成長過程始終依賴著五個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統、MINIX 操作系統、GNU 計劃、POSIX 標准和Internet 網路。
1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計算機IBM PC。
1991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了許多工具軟體,最受期盼的GNU C編譯器已經出現,GNU的操作系統核心HURD一直處於實驗階段,沒有任何可用性,實質上也沒能開發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統,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戶基礎和開發環境。當時的MINIX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源代碼,局限於校園用作教育使用,閉源專利註定Minix錯失推廣時機,以至於Minix長期處於測試而無人問津。
1991年初,林納斯·托瓦茲開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機上學習minix操作系統。1991年4月,林納斯·托瓦茲開始醞釀並著手編制自己的操作系統。剛開始,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學習Intel386 體系結構保護模式運行方式下的編程技術。通過學習,他逐漸不能滿足於minix系統的現有性能,並開始醞釀開發一個新的免費操作系統。林納斯·托瓦茲幾乎花了全部時間研究i386-minix系統(hackthe kernel),並且嘗試著移植GNU的軟體到該系統上(GCC、BASH、GDB等)。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發布說自己已經成功地將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經愛不釋手、不能離開這個shell 軟體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個與Linux有關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發布的(當然此時還不存在Linux這個名稱,當時林納斯·托瓦茲的腦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義是怪誕的、怪物、異想天開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進行Linux系統的開發,並且在Linux最初的時候已經想到要實現與POSIX兼容。
1991年的10月5日,林納斯·托瓦茲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內核的誕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約有100餘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有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後正式採用GPL協議。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並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幹分子終於認識到C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並非是什麼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裡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多用於支持 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於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變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器。
2.3Windows操作系統簡介
Windows操作系統是一款由美國微軟公司開發的窗口化操作系統。採用了GUI圖形化操作模式,比起從前的指令操作系統如DOS更為人性化。Windows操作系統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 8。Microsoft公司從1983年開始研製Windows系統,最初的研製目標是在MS-DOS的基礎上提供一個多任務的圖形用戶界面。第一個版本的Windows 1.0於1985年問世,它是一個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系統軟體。1987年推出了Windows 2.0版,最明顯的變化是採用了相互疊蓋的多窗口界面形式。但這一切都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 3.0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以壓倒性的商業成功確定了Windows系統在PC領域的壟斷地位。現今流行的 Windows 窗口界面的基本形式也是從Windows 3.0開始基本確定的。1992年主要針對Windows 3.0的缺點推出了Windows 3.1,為程序開發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窗口控制能力,使Windows和在其環境下運行的應用程序具有了風格統一、操縱靈活、使用簡便的用戶界面。Windows3.1 在內存管理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它使應用程序可以超過常規內存空間限制 ,不僅支持16MB內存定址,而且在80386及以上的硬體配置上通過虛擬存儲方式可以支持幾倍於實際物理存儲器大小的地址空間。Windows 3.1還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網路支持、多媒體管理 、超文本形式的聯機幫助設施等,對應用程序的開發有很大影響
2.4UNIX網路配置
2.5Windows網路配置
2.6小結
習題 3.1網路安全基礎知識
3.2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
3.3網路安全分類
3.4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3.5小結
習題 4.1什麼是計算機安全
4.2安全級別
4.3系統訪問控制
4.4選擇性訪問控制
4.5小結
習題 5.1資料庫安全概述
5.2資料庫安全的威脅
5.3資料庫的數據保護
5.4資料庫備份與恢復
5.5小結
習題 6.1計算機病毒及其分類
6.2計算機病毒的傳播
6.3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破壞行為
6.4宏病毒及網路病毒
6.5病毒的預防、檢測和清除
6.6病毒防治軟體
6.7小結
習題 7.1數據加密概述
7.2傳統密碼技術
7.3對稱密鑰密碼技術
7.4公鑰密碼體制
7.5數字簽名技術
7.6驗證技術
7.7加密軟體PGP
7.8小結
習題 8.1網路安全協議
8.2網路加密技術
8.3防火牆技術
8.4入侵檢測技術
8.5虛擬專用網技術
8.6小結
習題 9.1網際網路的安全
9.2Web站點安全
9.3黑客與網路攻擊
9.4口令安全
9.5網路監聽
9.6掃描器
9.7E-mail的安全
9.8IP電子欺騙
9.9DNS的安全性
9.10小結
習題 10.1數據完整性簡介
10.2容錯與網路冗餘
10.3網路備份系統
10.4小結
習題 11.1網路安全實驗指導書
11.2綜合練習題
附錄
附錄一優秀網路安全站點
附錄二英文縮寫詞
參考文獻
……

『拾』 求救LDPC解碼器的達人們,在FPGA中實現時,VNU和CNU的存儲器應該怎麼設計個數大小讀寫訪問機制

每個非零節點分配一塊雙口RAM……網上好多論文自己看啊……也不給分,沒動力啊!!!

閱讀全文

與cnu編譯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消失的眼角膜未刪減版 瀏覽:196
目前安卓平板什麼處理器最好 瀏覽:528
中考幫pdf 瀏覽:678
愛搞影視網站 瀏覽:566
我要片子的網站 瀏覽:501
androidx軸y軸 瀏覽:556
簡愛演員表英國1970 瀏覽:698
我在電影院給他了會不會被拍到 瀏覽:480
校園兩個女生同性戀電影 瀏覽:17
三菱應用基礎與編程入門 瀏覽:68
java路徑創建文件夾 瀏覽:656
captureone預設文件夾 瀏覽:684
exe類型的解壓到哪裡去了 瀏覽:188
拆下來的硬碟怎麼加密 瀏覽:167
好看的小說百度雲網盤 瀏覽:704
法國電影love 瀏覽:40
泰國電影女拳 瀏覽:386
風月by狸貓免費閱讀 瀏覽:697
msp430編程教程 瀏覽:856
神鼠全集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