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java低代碼開發平台有哪些
原生低代碼廠商
這部分是指專門為低代碼行業而生的廠商,這部分廠商雖然創立時間不長,但憑借著融資能力,正在快速發展。這一類別中,投資方性質和關注點的差異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發展方向,如國外的Outsystems投資方為KKR(大型私募),更關注成本和現金流,所以產品發展上更突出產品力,推廣也是以大型、超大型企業集團為主;而國內的氚雲主要投資方是阿里系(互聯網基金),更關注流量和市佔率,所以產品發展上傾向於在降低門檻、與釘釘等流量平台整合,走的是互聯網的路線。樓上的APICloud也是這類玩家。
開發工具廠商
這部分是指以前專門做軟體開發工具的廠商,整合自身的開發工具資源後推出了低代碼產品。這部分廠商的產品技術能力很強,編程擴展性、可維護性等方面的競爭力也有保障。考慮到開發工具市場的頭部效應較明顯,推出低代碼產品的開發工具廠商不多,但是都是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廠。典型產品有Progress(Telerik、KendoUI的廠商)的Kinvey和GrapeCity(Spread、ActiveReport的廠商)的Forguncy活字格。產品發展方向上以產品力提升為主,在技術門檻和擴展性中間會更傾向於後者。用戶集中在初創型軟體開發團隊、行業軟體代理商、系統集成商和中大企業IT中心,而不是一線業務人員。運營模式為傳統的toB,給企業客戶更多信心,而不是爭取更多普通用戶使用。
雲平台廠商
做雲平台的廠商,希望藉助低代碼吸引更多用戶購買其雲服務。低代碼在產品線中並不在核心位置上,大多專注於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代表性產品有Google的App Maker、微軟Power Apps(綁定Windows Azure)和阿里雲的宜搭。依託於雲平台廠商的研發能力,這些產品的易用性有較強的競爭力。考慮到其定位於「引流」,發展方向上以深度整合自家雲資源,降低門檻為主,互聯網路線是這些廠商的共同選擇。
行業軟體廠商
行業軟體廠商,希望利用低代碼技術降低實施、特別是實施中客戶化開發環節的工作量,提升行業軟體自身的競爭力。典型產品有Salesforce的Lightning和用友的iUAP。這些產品嚴格意義上屬於行業軟體的一個模塊,與主幹產品同步,不會單獨銷售和運營。
BPM廠商
專注於流程和表單的BPM廠商在自身軟體的基礎上增加可視化設計器,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後,就實現了向低代碼的轉型。典型代表有國外的K2和國內的炎黃盈動AWS PaaS。這部分產品的核心優勢是強大的工作流引擎,目前主要的發展方向集中在提升頁面定製程度。但是,這種基於表單而不是數據模型的架構,在應對復雜應用場景時會遇到諸多障礙,這也是限制這類廠商發展的主要原因。
數據處理軟體廠商
與BPM廠商類似,數據處理軟體本身可以歸入零代碼,廠商為產品追加編程介面、增強界面控制能力後即轉型為低代碼。這類軟體在國內比較多,如魔方網表、雲表等。這些產品大多處在零代碼向低代碼轉型的過程中,暫時還沒有辦法給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