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初中經典題目演算法

初中經典題目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5-09-23 03:16:02

❶ 雞兔同籠演算法

雞兔同籠問題五種基本公式和例題講解
【雞兔問題公式】
(1)已知總頭數和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
(總腳數-每隻雞的腳數×總頭數)÷(每隻兔的腳數-每隻雞的腳數)=兔數;
總頭數-兔數=雞數。
或者是(每隻兔腳數×總頭數-總腳數)÷(每隻兔腳數-每隻雞腳數)=雞數;
總頭數-雞數=兔數。
例如,「有雞、兔共36隻,它們共有腳100隻,雞、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雞。
解二 (4×36-100)÷(4-2)=22(只)………雞;
36-22=14(只)…………………………兔。
(答 略)
(2)已知總頭數和雞兔腳數的差數,當雞的總腳數比兔的總腳數多時,可用公式
(每隻雞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隻雞的腳數+每隻兔的腳數)=兔數;
總頭數-兔數=雞數
或(每隻兔腳數×總頭數+雞兔腳數之差)÷(每隻雞的腳數+每隻免的腳數)=雞數;
總頭數-雞數=兔數。(例略)
(3)已知總數與雞兔腳數的差數,當兔的總腳數比雞的總腳數多時,可用公式。
(每隻雞的腳數×總頭數+雞兔腳數之差)÷(每隻雞的腳數+每隻兔的腳數)=兔數;
總頭數-兔數=雞數。
或(每隻兔的腳數×總頭數-雞兔腳數之差)÷(每隻雞的腳數+每隻兔的腳數)=雞數;
總頭數-雞數=兔數。(例略)
(4)得失問題(雞兔問題的推廣題)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隻合格品得分數×產品總數-實得總分數)÷(每隻合格品得分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或者是總產品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總產品數+實得總分數)÷(每隻合格品得分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
例如,「燈泡廠生產燈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給工資。每生產一個合格品記4分,每生產一個不合格品不僅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產了1000隻燈泡,共得3525分,問其中有多少個燈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個)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個)(答略)
(「得失問題」也稱「運玻璃器皿問題」,運到完好無損者每隻給運費××元,破損者不僅不給運費,還需要賠成本××元……。它的解法顯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雞兔互換問題(已知總腳數及雞兔互換後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的問題),可用下面的公式: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隻雞兔腳數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隻雞兔腳數之差)〕÷2=雞數;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隻雞兔腳數之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隻雞兔腳數之差)〕÷2=兔數。
例如,「有一些雞和兔,共有腳44隻,若將雞數與兔數互換,則共有腳52隻。雞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雞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雞兔同籠

目錄 1總述 2假設法 3方程法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4抬腿法 5列表法 6詳解 7詳細解法
基本問題特殊演算法習題
8雞兔同籠公式
1總述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算這個有個最簡單的演算法。
(總腳數-總頭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94-35×2)÷2=12(兔子數) 總頭數(35)-兔子數(12)=雞數(23)
解釋: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只腳,這樣籠子里的腳就減少了頭數×2隻,由於雞只有2隻腳,所以籠子里只剩下兔子的兩只腳,再除以2就是兔子數。雖然現實中沒人雞兔同籠。
2假設法
假設全是雞:2×35=70(只)
雞腳比總腳數少:94-70=24 (只)
兔:24÷(4-2)=12 (只)
雞:35-12=23(只)
假設法(通俗)
假設雞和兔子都抬起一隻腳,籠中站立的腳:
94-35=59(只)
然後再抬起一隻腳,這時候雞兩只腳都抬起來就摔倒了,只剩下用兩只腳站立的兔子,站立腳:59-35=24(只) 兔:24÷2=12(只) 雞:35-12=23(只)
3方程法
一元一次方程
解:設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94-70
2x=24
x=24÷2
x=12
35-12=23(只)
或解:設雞有x只,則兔有(35-x)只。
2x+4(35-x)=94
2x+140-4x=94
2x=46
x=23
35-23=12(只)
答:兔子有12隻,雞有23隻。
註:通常設方程時,選擇腿的只數多的動物,會在套用到其他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上,好算一些。
二元一次方程
解:設雞有x只,兔有y只。
x+y=35
2x+4y=94
(x+y=35)×2=2x+2y=70
(2x+2y=70)-(2x+4y=94)=(2y=24)
y=12
把y=12代入(x+y=35)
x+12=35
x=35-12(只)
x=23(只)。
答:兔子有12隻,雞有23隻
4抬腿法 法一
假如讓雞抬起一隻腳,兔子抬起2隻腳,還有94除以2=47隻腳。籠子里的兔就比雞的頭數多1,這時,腳與頭的總數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數。
法二
假如雞與兔子都抬起兩只腳,還剩下94-35×2=24隻腳,這時雞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腳,而且每隻兔子有兩只腳在地上,所以有24÷2=12隻兔子,就有35-12=23隻雞
5列表法
腿數
雞(只數)
兔(只數)
6詳解
中國古代《孫子算經》共三卷,成書大約在公元5世紀。這本書淺顯易懂,有許多有趣的算術題,比如「雞兔同籠」問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題目中給出雉兔共有35隻,如果把兔子的兩只前腳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隻腳,兩只後腳也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隻腳,那麼,兔子就成了2隻腳,即把兔子都先當作兩只腳的雞。雞兔總的腳數是35×2=70(只),比題中所說的94隻要少94-70=24(只)。
現在,我們松開一隻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就會增加2隻,即70+2=72(只),再松開一隻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又增加2,2,2,2……,一直繼續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數:24÷2=12(只),從而雞有35-12=23(只)。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如果先假設它們全是雞,於是根據雞兔的總數就可以算出在假設下共有幾只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與題中給出的腳數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隻腳就說明有1隻兔,將所差的腳數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來,解雞兔同籠題的基本關系式是:兔數=(實際腳數-每隻雞腳數×雞兔總數)÷(每隻兔子腳數-每隻雞腳數)。類似地,也可以假設全是兔子。
我們也可以採用列方程的辦法:設兔子的數量為x,雞的數量為y
那麼:x+y=35那麼4x+2y=94 這個算方程解出後得出:兔子有12隻,雞有23隻。
7詳細解法
基本問題
"雞兔同籠"是一類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許多小學算術應用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設法"來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學會它的解法和思路.
例1 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它們共有88個頭,244隻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我們設想,每隻雞都是"金雞獨立",一隻腳站著;而每隻兔子都用兩條後腿,像人一樣用兩只腳站著。現在,地面上出現腳的總數的一半,·也就是
244÷2=122(只).
在122這個數里,雞的頭數算了一次,兔子的頭數相當於算了兩次。因此從122減去總頭數88,剩下的就是兔子頭數
122-88=34(只),

有34隻兔子.當然雞就有54隻。
答:有兔子34隻,雞54隻。
上面的計算,可以歸結為下面算式:
總腳數÷2-總頭數=兔子數. 總頭數-兔子數=雞數
特殊演算法
上面的解法是《孫子算經》中記載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減法,馬上能求出兔子數,多簡單!能夠這樣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雞的腳數分別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當其他問題轉化成這類問題時,"腳數"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計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們對這類問題給出一種一般解法.
還說例1.
如果設想88隻都是兔子,那麼就有4×88隻腳,比244隻腳多了
88×4-244=108(只).
每隻雞比兔子少(4-2)只腳,所以共有雞

(88×4-244)÷(4-2)= 54(只).
說明我們設想的88隻"兔子"中,有54隻不是兔子。而是雞.因此可以列出公式
雞數=(兔腳數×總頭數-總腳數)÷(兔腳數-雞腳數).
當然,我們也可以設想88隻都是"雞",那麼共有腳2×88=176(只),比244隻腳少了
244-176=68(只).
每隻雞比每隻兔子少(4-2)只腳,
68÷2=34(只).
說明設想中的"雞",有34隻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
兔數=(總腳數-雞腳數×總頭數)÷(兔腳數-雞腳數).
上面兩個公式不必都用,用其中一個算出兔數或雞數,再用總頭數去減,就知道另一個數。
假設全是雞,或者全是兔,通常用這樣的思路求解,有人稱為"假設法".
現在,拿一個具體問題來試試上面的公式。
例2 紅鉛筆每支0.19元,藍鉛筆每支0.11元,兩種鉛筆共買了16支,花了2.80元。問紅,藍鉛筆各買幾支?
解:以"分"作為錢的單位.我們設想,一種"雞"有11隻腳,一種"兔子"有19隻腳,它們共有16個頭,280隻腳。
現在已經把買鉛筆問題,轉化成"雞兔同籠"問題了.利用上面算兔數公式,就有
藍筆數=(19×16-280)÷(19-11)
=24÷8
=3(支).
紅筆數=16-3=13(支).
答:買了13支紅鉛筆和3支藍鉛筆。
對於這類問題的計算,常常可以利用已知腳數的特殊性.例2中的"腳數"19與11之和是30.我們也可以設想16隻中,8隻是"兔子",8隻是"雞",根據這一設想,腳數是
8×(11+19)=240(支)。
比280少40.
40÷(19-11)=5(支)。
就知道設想中的8隻"雞"應少5隻,也就是"雞"(藍鉛筆)數是3.
30×8比19×16或11×16要容易計算些。利用已知數的特殊性,靠心算來完成計算.
實際上,可以任意設想一個方便的兔數或雞數。例如,設想16隻中,"兔數"為10,"雞數"為6,就有腳數
19×10+11×6=256.
比280少24.
24÷(19-11)=3,
就知道設想6隻"雞",要少3隻。
要使設想的數,能給計算帶來方便,常常取決於你的心算本領.
下面再舉四個稍有難度的例子。
例3 一份稿件,甲單獨打字需6小時完成.乙單獨打字需10小時完成,現在甲單獨打若干小時後,因有事由乙接著打完,共用了7小時。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時?
解:我們把這份稿件平均分成30份(30是6和10的最小公倍數),甲每小時打30÷6=5(份),乙每小時打30÷10=3(份).
現在把甲打字的時間看成"兔"頭數,乙打字的時間看成"雞"頭數,總頭數是7."兔"的腳數是5,"雞"的腳數是3,總腳數是30,就把問題轉化成"雞兔同籠"問題了。
根據前面的公式
"兔"數=(30-3×7)÷(5-3)
=4.5,
"雞"數=7-4.5
=2.5,

也就是甲打字用了4.5小時,乙打字用了2.5小時。
答:甲打字用了4小時30分.
例4 今年是1998年,父母年齡(整數)和是78歲,兄弟的年齡和是17歲。四年後(2002年)父的年齡是弟的年齡的4倍,母的年齡是兄的年齡的3倍.那麼當父的年齡是兄的年齡的3倍時,是公元哪一年?
解:4年後,兩人年齡和都要加8.此時兄弟年齡之和是17+8=25,父母年齡之和是78+8=86.我們可以把兄的年齡看作"雞"頭數,弟的年齡看作"兔"頭數。25是"總頭數".86是"總腳數".根據公式,兄的年齡是
(25×4-86)÷(4-3)=14(歲).
1998年,兄年齡是
14-4=10(歲).
父年齡是
(25-14)×4-4=40(歲).
因此,當父的年齡是兄的年齡的3倍時,兄的年齡是
(40-10)÷(3-1)=15(歲).
這是2003年。
答:公元2003年時,父年齡是兄年齡的3倍.
例5蜘蛛有8條腿,蜻蜓有6條腿和2對翅膀,蟬有6條腿和1對翅膀。現在這三種小蟲共18隻,有118條腿和20對翅膀.每種小蟲各幾只?
解:因為蜻蜓和蟬都有6條腿,所以從腿的數目來考慮,可以把小蟲分成"8條腿"與"6條腿"兩種。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8條腿的
蜘蛛數=(118-6×18)÷(8-6)
=5(只).
因此就知道6條腿的小蟲共
18-5=13(只).
也就是蜻蜓和蟬共有13隻,它們共有20對翅膀。再利用一次公式
蟬數=(13×2-20)÷(2-1)=6(只).
因此蜻蜓數是13-6=7(只).
答:有5隻蜘蛛,7隻蜻蜓,6隻蟬。
例6 某次數學考試考五道題,全班52人參加,共做對181道題,已知每人至少做對1道題,做對1道的有7人,5道全對的有6人,做對2道和3道的人數一樣多,那麼做對4道的人數有多少人?
解:對2道,3道,4道題的人共有
52-7-6=39(人).
他們共做對
181-1×7-5×6=144(道).
由於對2道和3道題的人數一樣多,我們就可以把他們看作是對2.5道題的人((2+3)÷2=2.5).這樣
兔腳數=4,雞腳數=2.5,
總腳數=144,總頭數=39.
對4道題的有
(144-2.5×39)÷(4-2.5)=31(人).
答:做對4道題的有31人。
以例1為例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它們共有88個頭,244隻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以簡單的X方程計算的話,我們一般用設大數為X,那麼也就是設兔為X,那麼雞的只數就是總數減去雞的只數,即(88-X)只。
解:設兔為X只。則雞為(88-X)只。
4X+2×(88-X)=244
上列的方程解釋為:兔子的腳數加上雞的腳數,就是共有的腳數。4X就是兔子的腳數,2×(88-X)就是雞的腳數。
4X+2×88-2X=244
2X+176=244
2X+176-176=244-176
2X=68
2X÷2=68÷2
X=34
即兔子為34隻,總數是88隻,則雞:88-34=54隻。
答:兔子有34隻,雞有54隻。
習題一
1.龜鶴共有100個頭,350隻腳.龜,鶴各多少只?
2.學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恰好可供120個學生同時進行活動。象棋2人下一副棋,跳棋6人下一副.象棋和跳棋各有幾副?
3.一些2分和5分的硬幣,共值2.99元,其中2分硬幣個數是5分硬幣個數的4倍,問5分硬幣有多少個?
4.某人領得工資240元,有2元,5元,10元三種人民幣,共50張,其中2元與5元的張數一樣多。那麼2元,5元,10元各有多少張?
5.一件工程,甲單獨做12天完成,乙單獨做18天完成,現在甲做了若干天後,再由乙接著單獨做完餘下的部分,這樣前後共用了16天.甲先做了多少天?

6.摩托車賽全程長281千米,全程被劃分成若干個階段,每一階段中,有的是由一段上坡路(3千米),一段平路(4千米),一段下坡路(2千米)和一段平路(4千米)組成的;有的是由一段上坡路(3千米),一段下坡路(2千米)和一段平路(4千米)組成的。已知摩托車跑完全程後,共跑了25段上坡路.全程中包含這兩種階段各幾段?
7.用1元錢買4分,8分,1角的郵票共15張,問最多可以買1角的郵票多少張?
二、"兩數之差"的問題
雞兔同籠中的總頭數是"兩數之和",如果把條件換成"兩數之差",又應該怎樣去解呢
例7 買一些4分和8分的郵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郵票比4分的郵票多40張,那麼兩種郵票各買了多少張?
解一:如果拿出40張8分的郵票,餘下的郵票中8分與4分的張數就一樣多.
(680-8×40)÷(8+4)=30(張),
這就知道,餘下的郵票中,8分和4分的各有30張。
因此8分郵票有
40+30=70(張).
答:買了8分的郵票70張,4分的郵票30張。
也可以用任意假設一個數的辦法.
解二:譬如,假設有20張4分,根據條件"8分比4分多40張",那麼應有60張8分。以"分"作為計算單位,此時郵票總值是
4×20+8×60=560.
比680少,因此還要增加郵票。為了保持"差"是40,每增加1張4分,就要增加1張8分,每種要增加的張數是
(680-4×20-8×60)÷(4+8)=10(張).
因此4分有20+10=30(張),8分有60+10=70(張).
例8 一項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比晴天多3天,
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解:類似於例3,我們設工程的全部工作量是150份,晴天每天完成10份,雨天每天完成8份.用上一例題解一的方法,晴天有
(150-8×3)÷(10+8)= 7(天).
雨天是7+3=10天,總共
7+10=17(天).
答:這項工程17天完成。
請注意,如果把"雨天比晴天多3天"去掉,而換成已知工程是17天完成,由此又回到上一節的問題.差是3,與和是17,知道其一,就能推算出另一個。這說明了例7,例8與上一節基本問題之間的關系.

總腳數是"兩數之和",如果把條件換成"兩數之差",又應該怎樣去解呢
例9 雞與兔共100隻,雞的腳數比兔的腳數少28.問雞與兔各幾只?
解一:假如再補上28隻雞腳,也就是再有雞28÷2=14(只),雞與兔腳數就相等,兔的腳是雞的腳4÷2=2(倍),於是雞的只數是兔的只數的2倍。兔的只數是
(100+28÷2)÷(2+1)=38(只).
雞是 100-38=62(只).
答:雞62隻,兔38隻。
當然也可以去掉兔28÷4=7(只).兔的只數是
(100-28÷4)÷(2+1)+7=38(只).
也可以用任意假設一個數的辦法。
解二:假設有50隻雞,就有兔100-50=50(只).此時腳數之差是
4×50-2×50=100,
比28多了72.就說明假設的兔數多了(雞數少了).為了保持總數是100,一隻兔換成一隻雞,少了4隻兔腳,多了2隻雞腳,相差為6隻(千萬注意,不是2).因此要減少的兔數是 (100-28)÷(4+2)=12(只).
兔只數是50-12=38(只).
另外,還存在下面這樣的問題:總頭數換成"兩數之差",總腳數也換成"兩數之差".
例10 古詩中,五言絕句是四句詩,每句都是五個字;七言絕句是四句詩,每句都是七個字。有一詩選集,其中五言絕句比七言絕句多13首,總字數卻反而少了20個字.問兩種詩各多少首?
解一:如果去掉13首五言絕句,兩種詩首數就相等,此時字數相差
13×5×4+20=280(字).
每首字數相差 7×4-5×4=8(字).
因此,七言絕句有 280÷(28-20)=35(首).

五言絕句有35+13=48(首).
答:五言絕句48首,七言絕句35首。
解二:假設五言絕句是23首,那麼根據相差13首,七言絕句是10首.字數分別是20×23=460(字),28×10=280(字),五言絕句的字數,反而多了
460-280=180(字).與題目中"少20字"相差180+20=200(字).
說明假設詩的首數少了。為了保持相差13首,增加一首五言絕句,也要增一首七言絕句,而字數相差增加8.因此五言絕句的首數要比假設增加 200÷8=25(首).五言絕句有23+25=48(首).
七言絕句有 10+25=35(首).
在寫出"雞兔同籠"公式的時候,我們假設都是兔,或者都是雞,對於例7,例9和例10三個問題,當然也可以這樣假設。現在來具體做一下,把列出的計算式子與"雞兔同籠"公式對照一下,就會發現非常有趣的事.
例7,假設都是8分郵票,4分郵票張數是
(680-8×40)÷(8+4)=30(張).
例9,假設都是兔,雞的只數是
(100×4-28)÷(4+2)=62(只).
10,假設都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的首數是
(20×13+20)÷(28-20)=35(首).
首先,請讀者先弄明白上面三個算式的由來,然後與"雞兔同籠"公式比較,這三個算式只是有一處"-"成了"+".其奧妙何在呢
當你進入初中,有了負數的概念,並會列二元一次方程組,就會明白,從數學上說,這一講前兩節列舉的所有例子都是同一件事。
例11 有一輛貨車運輸2000隻玻璃瓶,運費按到達時完好的瓶子數目計算,每隻2角,如有破損,破損瓶子不給運費,還要每隻賠償1元.結果得到運費379.6元,問這次搬運中玻璃瓶破損了幾只?
解:如果沒有破損,運費應是400元。但破損一隻要減少1+0.2=1.2(元).因此破損只數是 (400-379.6)÷(1+0.2)=17(只).
答:這次搬運中破損了17隻玻璃瓶。
請你想一想,這是"雞兔同籠"同一類型的問題嗎
例12 有兩次自然測驗,第一次24道題,答對1題得5分,答錯(包含不答)1題倒扣1分;第二次15道題,答對1題8分,答錯或不答1題倒扣2分,小明兩次測驗共答對30道題,但第一次測驗得分比第二次測驗得分多10分,問小明兩次測驗各得多少分?
解一:如果小明第一次測驗24題全對,得5×24=120(分).那麼第二次只做對30-24=6(題)得分是 8×6-2×(15-6)=30(分).
兩次相差 120-30=90(分).
比題目中條件相差10分,多了80分。說明假設的第一次答對題數多了,要減少.第一次答對減少一題,少得5+1=6(分),而第二次答對增加一題不但不倒扣2分,還可得8分,因此增加8+2=10分。兩者兩差數就可減少6+10=16(分).
(90-10)÷(6+10)=5(題).

因此第一次答對題數要比假設(全對)減少5題,也就是第一次答對19題,第二次答對30-19=11(題).
第一次得分5×19-1×(24- 19)=90.
第二次得分8×11-2×(15-11)=80.
答:第一次得90分,第二次得80分。
解二:答對30題,也就是兩次共答錯
24+15-30=9(題).
第一次答錯一題,要從滿分中扣去5+1=6(分),第二次答錯一題,要從滿分中扣去8+2=10(分).答錯題互換一下,兩次得分要相差6+10=16(分).
如果答錯9題都是第一次,要從滿分中扣去6×9.但兩次滿分都是120分。比題目中條件"第一次得分多10分",要少了6×9+10.因此,第二次答錯題數是
(6×9+10)÷(6+10)=4(題)·
第一次答錯9-4=5(題).
第一次得分5×(24-5)-1×5=90(分).
第二次得分8×(15-4)-2×4=80(分).

8雞兔同籠公式

公式1:(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

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

公式2:(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公式3: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

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

公式4:雞的只數=(4×雞兔總只數-雞兔總腳數)÷2 兔的只數=雞兔總只數-雞的只數

公式5:兔總只數=(雞兔總腳數-2×雞兔總只數)÷2 雞的只數=雞兔總只數-兔總只數

公式6:(頭數x4-實際腳數)÷2=雞

公式7 :4×+2(總數-x)=總腳數(x=兔,總數-x=雞數,用於方程)

公式8:雞的只數:兔子的只數=兔子的腳數-(總腳數÷總只數):(總腳數÷總只數)-雞的腳數

閱讀全文

與初中經典題目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奇伺服器怎麼加裝備 瀏覽:105
安卓手機怎麼玩rpg游戲龍之刃 瀏覽:889
技術好的加密程序生產 瀏覽:611
數學速度演算法大全 瀏覽:374
javados窗口 瀏覽:584
主圖箭頭買指標公式源碼 瀏覽:126
安卓如何下載推特ins 瀏覽:441
門禁卡加密了該如何錄入 瀏覽:926
釣魚人app神戟魚竿怎麼樣 瀏覽:997
android廣告sdk源碼 瀏覽:252
java多線程的調度 瀏覽:759
初中經典題目演算法 瀏覽:634
根號的數學演算法 瀏覽:306
一個電腦多個用戶文件加密 瀏覽:250
java調用c指針 瀏覽:852
桌面APP怎麼轉移 瀏覽:838
易語言的源碼有密碼打不開怎麼解 瀏覽:813
c演算法第一卷 瀏覽:985
為什麼有的軟體直接解壓就能用 瀏覽:155
加密音卡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