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
編譯程序必須分析源程序,然後綜合成目標程序。首先,檢查源程序的正確性,並把它分解成若干基本成分;其次,再根據這些基本成分建立相應等價的目標程序部分。為了完成這些工作,編譯程序要在分析階段建立一些表格,改造源程序為中間語言形式,以便在分析和綜合時易於引用和加工(圖1)。
數據結構分析和綜合時所用的主要數據結構,包括符號表、常數表和中間語言程序。符號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標識符連同它們的屬性組成,其中屬性包括種類(如變數、數組、結構、函數、過程等)、類型(如整型、實型、字元串、復型、標號等),以及目標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數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數組成,其中包括常數的機內表示,以及分配給它們的目標程序地址。中間語言程序是將源程序翻譯為目標程序前引入的一種中間形式的程序,其表示形式的選擇取決於編譯程序以後如何使用和加工它。常用的中間語言形式有波蘭表示、三元組、四元組以及間接三元組等。
分析部分源程序的分析是經過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三個步驟實現的。詞法分析由詞法分析程序(又稱為掃描程序)完成,其任務是識別單詞(即標識符、常數、保留字,以及各種運算符、標點符號等)、造符號表和常數表,以及將源程序換碼為編譯程序易於分析和加工的內部形式。語法分析程序是編譯程序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根據語言的語法規則,檢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語法。如不合乎語法,則輸出語法出錯信息;如合乎語法,則分解源程序的語法結構,構造中間語言形式的內部程序。語法分析的目的是掌握單詞是怎樣組成語句的,以及語句又是如何組成程序的。語義分析程序是進一步檢查合法程序結構的語義正確性,其目的是保證標識符和常數的正確使用,把必要的信息收集和保存到符號表或中間語言程序中,並進行相應的語義處理。
❷ 編譯程序的定義
編譯程序片語可以有兩種認識。
一、編譯程序是一種動作,是根據編譯原理技術,由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編譯器翻譯成機器語言二進制代碼行為。
二、編譯程序是動名詞,特指生成編譯器的軟體程序。
❸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一般可以劃分為哪5個基本階段,還自始至終伴隨進行哪兩項工作
1、編譯程序把一個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工作過程分為五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2、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一般自始至終伴隨進行信息表管理和出錯處理兩項工作。
主要是進行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又稱為源程序分析,分析過程中發現有語法錯誤,給出提示信息。
(3)從編譯程序的觀點擴展閱讀:
解釋程序是一種語言處理程序,在詞法、語法和語義分析方面與編譯程序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在運行用戶程序時,它直接執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內部形式(中間代碼)。因此,解釋程序並不產生目標程序,這是它和編譯程序的主要區別。解釋程序的工作過程如下:
1、由總控程序完成初始化工作。
2、依次從源程序中取出一條語句進行語法檢查,如有錯,輸出錯誤信息;如果通過了語法檢查,則根據語句翻澤成相應的指令並執行它。
3、檢查源程序是否已經全部解釋執行完畢,如果未完成則繼續解釋並執行下一條語句,直到全部語句都處理完畢。
❹ 什麼是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
編譯程序是變成語言在計算機上面運行的一種方式。
比如你現在編寫(編譯型語言)了你個程序文件並要運行它,但是計算機是不認識這個文件裡面的東西的(其實計算機只認識0和1這樣的數字),所以這里就需要把你自己寫的程序文件翻譯一遍,翻譯過後並生成一個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文件,把你原來的源文件翻譯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文件的過程就叫編譯,其實計算機運行的真正文件是編譯過後的編譯文件。
❺ 編譯程序有哪些主要構成成分它們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
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輯步驟的工作。
例如,可以把詞法分析作為第一遍;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作為第二遍;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作為第三遍;代碼生成作為第四遍。
反之,為了適應較小的存儲空間或提高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去執行。例如,代碼優化可劃分為代碼優化准備工作和實際代碼優化兩遍進行。
(5)從編譯程序的觀點擴展閱讀
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源程序中的單詞符號經掃描器分析,一般產生二元式:單詞種別;單詞自身的值。單詞種別通常用整數編碼,如果一個種別只含一個單詞符號,那麼對這個單詞符號,種別編碼就完全代表它自身的值了。若一個種別含有許多個單詞符號,那麼,對於它的每個單詞符號,除了給出種別編碼以外,還應給出自身的值。
詞法分析器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構造:手工構造和自動生成。手工構造可使用狀態圖進行工作,自動生成使用確定的有限自動機來實現。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編譯程序的語法規則可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刻畫。
❻ 編譯原理的其他問題
可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編譯器的結構,還有其他一些可能的觀點:編譯器的物理結構、操作的順序等等。由於編譯器的結構對其可靠性、有效性、可用性以及可維護性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編譯器的編寫者應熟悉盡可能多的有關編譯器結構的觀點。 程序設計語言的詞法和語法結構通常用形式的術語指定,並使用正則表達式和上下文無關文法。但是,程序設計語言的語義通常仍然是由英語(或其他的自然語言)描述的。這些描述(與形式的詞法及語法結構一起)一般是集中在一個語言參考手冊(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或語言定義(language definition)之中。因為編譯器的編寫者掌握的技術對於語言的定義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使用了一種新的語言之後,語言的定義和編譯器同時也能夠得到開發。類似地,一種語言的定義對於構造編譯器所需的技術也有很 大的關系。編譯器的編寫者更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正在實現的語言是眾所周知的並已有了語言定義。有時這個語言定義已達到了某個語言標准(language standard )的層次,語言標準是指得到諸如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或國際標准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的官方標准組織批準的標准。FORTRAN、 Pascal和C語言就具有ANSI標准,Ada有一個通過了美國政府批準的標准。在這種情況下,編譯器的編寫者必須解釋語言的定義並執行符合語言定義的編譯器。通常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但是有時由於有了標准測試程序集(測試組(test suite )),就能夠測試編譯器(Ada有這樣一個測試組),這又變得簡單起來了。有時候,一種語言可從數學術語的形式定義(formal definition )中得到它的語義。現在人們已經使用了許多方法,盡管一個稱作表示語義(denotational semantics )的方法已經成為較為常用的方法,在函數編程共同體中尤為如此,但現在仍然沒有一種可成為標準的方法。當語言有一個形式定義時,那麼在理論上就有可能給出編譯器與該定義一致的數學證明,但是由於這太難了,而幾乎從未有人做過。無論怎樣, 運行時環境的結構和行為是尤其受到語言定義影響的編譯器構造的一個方面。
❼ 編譯程序是系統軟體嗎
系統軟體是指操作系統運行需要的軟體。是windows文件夾裡面裝的那些東西。
編譯程序又不是系統必須的,當然不是系統軟體。
❽ 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有何區別
編譯程序能生成目標程序,而解釋程序不能。
❾ gcc編譯程序問題。最簡單的hello.c編譯都無法生成a.out文件
看看你的雙引號和括弧有沒有打錯,是不是打成全形的了。
❿ 為什麼要對C源程序進行編譯、鏈接
C++程序從編譯到鏈接然後再到調用的整個過程如下。
只是個人最近觀點,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討論。
註:這里只是研究C++的主流編譯過程,與Java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使用的技術完全不一樣(Java是編譯和解釋結合的語言)。並且由於不同的編譯器廠商對於程序的編譯過程不盡相同,但是主要流程還是一樣的。
其實長久以來我就一直很不清楚obj文件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匯編,有人說是機器語言。如果是機器語言的話,那編譯的過程是怎樣加入操作系統信息的呢?因為這個問題的不斷擴展和困擾,便決定徹底研究一下,網上幾乎找不到相關資料,作者參照了基本系統編程的書籍後自行整理而來,數目見底,僅供參考,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