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級建造師報名條件
一、報考條件
(一)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紀守法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參加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
1、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6年(截止至2007年12月31日,下同),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4年;
2、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3年;
3、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4、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碩士學位,工作滿2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
建工資源實時更新
鏈接:https://pan..com/s/1OjaPxNeHu7jjonIj6AAUwQ
資源包含:2022一建 教材 建設工程經濟.pdf 、一建【電子版教材】VIP 、2022年一建鐵路-建工社-近五年真題解析課-王碩男、一建文檔總結、電子教材、歷年真題、-一建【市政實務】《22版教材變化5%》.pdf、2021年一建《民航機場》真題及答案解析.pdf 、2022年一建礦業-學天網校-強化精講班-黃海剛 、一建【工程經濟】《22版教材變化5%》.pdf等相關一建資源!
❷ 物聯網工程導論課本pdf吳功宜版,速求
熱能與動力工程是以工程熱物理學科為主要理論基礎,以內燃機和正在發展中的其它新型動力機械及系統為研究對象,運用工程力學、機械工程學、自動控制、計算機、環境科學、微電子技術等學科的知識和內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學能和液體的動能安全、高效、低(或無)污染地轉換成動力的基本規律和過程,研究轉換過程中的系統和設備的自動控制技術。隨著常規能源的日漸短缺,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節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發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為本學科的重要任務,在能源、交通運輸、汽車、船舶、電力、航空宇航工程、農業工程和環境科學等諸多領域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方面人才在加強學生基礎理論和綜合素質教育的同時,加強計算機及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注重全能訓練,全面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潛力. 我國能源動力類專業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以交通大學為例,1952年院系調整時,當時設在機械繫中的動力組就單獨成立了動力機械繫。由於受當時蘇聯教育體制的影響,在該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專業面曾一度越分越細。50年代初期只有鍋爐、氣輪機、內燃機等專業,以後又先後辦起製冷專業與風機專業,製冷專業又細分出壓縮機,製冷及低溫專業。在50年代末又創辦了核能專業,在60~70年代有些學校先後設立了工程熱物理專業。這樣能源動力學科中的專業就先後包括有鍋爐、渦輪機、電廠熱能、風機、壓縮機、製冷、低溫、內燃機、工程熱物理,水力機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個專業,形成了明顯的以產品帶教學的基本格局。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中包含的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的前身為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該專業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家對水患的治理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家設立了華東水利學院、武漢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一些專門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學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的前身)設立了水電站動力裝置專業,以滿足國家對水電建設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後,該專業更名為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1984年該專業更名為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涵蓋了原水能動力工程、水電站動力裝置、水電站動力設備、水能動力及其自動化、機電排灌工程、水能動力與提水工程等專業,昆明工業學院、成都科技大學等一些院校都設置了該專業。1998年,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的專業目錄,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專業並入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新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包含了原來的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熱能工程、製冷與低溫技術、能源工程、工程熱物理、水利水電動力、工程冷凍冷藏工程等9個專業。 客觀上說,這種專業劃分與當時我國計劃經濟的體制以及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適應的。過窄的專業面,但卻培養了專業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因此,在當時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體系的重建,曾經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向現代化方向的發展和高新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國外先進科技、管理體系的大量引進,學科的交叉融合不斷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當時實際存在的過細過窄的工科專業設置,總體上已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必須進行專業調整。因此,在1993年原國家教委進行的專業目錄調整中,將能源動力學科的上述前10個專業壓縮為4個專業,即熱能工程,熱力發動機,製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與流體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保留。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將上述前4個專業進一步合並為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單獨設立,而在引導性的專業目錄中,則建議將熱能工程與核能工程合並。但當時我國大多數學校還是採用了熱能工程與核能工程單獨設專業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設立的新一輪教學指導委員中,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下分設了三個委員會:熱能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以及熱工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能源動力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型產業,同時也是涉及多個領域高新技術的集成產業,在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一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個方面改革的深化發展,包括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國有大中型企業機制的轉換,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以及能源動力領域技術的發展,並考慮到我國核科技工業「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發展所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我國能源動力類以及核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能源動力及環境是目前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頭等重大的社會問題,我國能源工業面臨著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壓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的76%,已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已經探明的常規能源剩餘儲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及可開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化石能源剩餘可儲采比煤炭為92年,石油20.5年,僅為世界儲采比的一半;天然氣為63年,優質能源十分匱乏。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臨挑戰,存在著十分危險的潛在危機,比世界總的能源形勢更加嚴峻。現在,能源資源的國際間競爭愈演愈烈,從伊拉克戰爭及戰後重建,到中日雙方在俄羅斯輸油管線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國際問題,無不是國家間能源戰略利益沖突、斗爭的具體反映。因此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應該說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義。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能源資源是有限的,我國現有能源開發利用程度與效率很低,在清潔能源開發、能源綜合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內,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未包括台灣省)為6.76億KW,可開發容量3.78億KW,相應年發電量19200億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電裝機容量達到9139萬KW,年電量2710億KWh,開發率按電量算只有14%,按裝機容量算只有24.2%,遠遠落後於美國、加拿大、西歐等發達國家,也落後於巴西、埃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高耗能產品能源單耗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使能源發展與保護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未來能源發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氣、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加快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推廣應用潔凈煤技術,逐步降低用於終端消費煤炭的比重,實現能源、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十五"以及中長期能源發展面臨的重要選擇。特別地,我國核科技工業是國家的戰略行業。完善的核科技工業體系是確立一個國家核大國地位的基本條件。它既是國家戰略威懾力量和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政治、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時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核軍工、核能、核燃料和核應用技術產業,是我國核科技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如何培養適應上述21世紀社會需要的能源動力類以及核相關專業人才,是每個大學相關專業以及每位從事能源動力類專業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常規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動力學科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而常規化石能源的使用與環境問題密切相關。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仍在整個能源構成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估計在今後幾十年地時間內這一局面還不會改變。這些常規化石能源主要直接應用於火力發電,這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水污染和熱污染等。據最近的報載,當前我國每年火力發電的煤炭耗量超過8億噸,電廠的煙塵排放量約為350萬噸,佔全國煙塵排放量的35%。其中微細粒子(小於10微米)排放量超過250萬噸,是影響大城市大氣質量和能見度的主要因數,並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對能源動力生產過程中的這些環境問題必須進行妥善處理和控制,實現其環境友好化,才能保證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能源動力技術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有相應的體現。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浙江大學已經將原來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改名為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核能發電雖然沒有上述火力發電那樣的問題,但有其獨特的問題,如輻射防護與保健、核廢料的處置與處理等均與環境保護有關。迫於環境方面對能源開發與利用的巨大壓力,作為常規能源的水能由於具有清潔與可再生的特點,其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在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❸ 西安交大能源與動力專業考研需要的科目有哪些啊~!急!!!!!!
西安交大能源與動力專業考研需要的科目有: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04)材料科學基礎或(805)工程熱力學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環境學或(808)核工程技術基礎或(812)固體物理或(813)傳熱學或(816)工程力學或(821)有機化學或(843)流體力學或(849)半導體物理。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是西安交通大學創建最早的二級學院之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鍋爐專業、第一個汽車製造專業、第一個製冷與低溫專業、第一個壓縮機專業等,創立了中國熱能動力學科和內燃機學科等。
學院前身為交通大學創建於1921年的機械工程科動力組,1956年隨學校主體遷往西安,是當時交通大學整體西遷的系之一。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院系調整,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和動力機械工程系合並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3)流體機械pdf擴展閱讀: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系部專業:截至2017年3月,學院設有11個系(中心),4個本科專業。
1、系(中心)的專業:熱能工程系、熱動力工程系、熱能動力與控制工程系、熱流科學與工程系、汽車工程系、流體機械及工程系、壓縮機工程系、製冷與低溫工程系、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實驗教學中心。
2、本科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❹ 流體機械原理張克危pdf
流體機械原理張克危pdf如下:
流體機械所用的能源,最多的是燃料(煤、石油和純羨天然氣等)的化學能,它們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然後再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如燃氣輪機和汽輪機)。此外,風力機、水輪機和膨脹機可以直接或將能量轉換為電能後帶動從動機。
還有一種噴射器也屬於動力式,其工作原理是高速噴射的流體與被抽吸流體相混合而交換能量,並以此傳遞能量。另外,根據結構,流體機械可分為旋轉式和往復式。動力式流體機械通常是旋轉式,容積式流體猛褲陵機械既有旋轉式的也有往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