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信息安全中圖像加密技術畢業論文

信息安全中圖像加密技術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2025-07-01 08:02:16

⑴ 信息安全技術論文

密碼學與密匙管理

一 摘要:
密碼系統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加密演算法和密鑰管理。加密演算法是一些公式和法則,它規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間的變換方法。由於密碼系統的反復使用,僅靠加密演算法已難以保證信息的安全了。事實上,加密信息的安全可靠依賴於密鑰系統,密鑰是控制加密演算法和解密演算法的關鍵信息,它的產生、傳輸、存儲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 關鍵詞:密碼學 安全 網路 密匙 管理
三 正文: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研究密碼變化的客觀規律,應用於編制密碼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稱為編碼學;應用於破譯密碼以獲取通信情報的,稱為破譯學,總稱密碼學。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密碼學包括密碼編碼學和密碼分析學。密碼體制設計是密碼編碼學的主要內容,密碼體制的破譯是密碼分析學的主要內容,密碼編碼技術和密碼分析技術是相互依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密碼體制有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和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對稱密鑰密碼體制要求加密解密雙方擁有相同的密鑰。而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是加密解密雙方擁有不相同的密鑰,在不知道陷門信息的情況下,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是不能相互算出的。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中,加密運算與解密運算使用同樣的密鑰。這種體制所使用的加密演算法比較簡單,而且高效快速、密鑰簡短、破譯困難,但是存在著密鑰傳送和保管的問題。例如:甲方與乙方通訊,用同一個密鑰加密與解密。首先,將密鑰分發出去是一個難題,在不安全的網路上分發密鑰顯然是不合適的;另外,如果甲方和乙方之間任何一人將密鑰泄露,那麼大家都要重新啟用新的密鑰。通常,使用的加密演算法 比較簡便高效,密鑰簡短,破譯極其困難。但是,在公開的計算機網路上安全地傳送和保管密鑰是一個嚴峻的問題。1976年,Diffie和Hellman為解決密鑰管理問題,在他們的奠基性的工作"密碼學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一種密鑰交換協議,允許在不安全的媒體上通訊雙方 交換信息,安全地達成一致的密鑰,它是基於離散指數加密演算法的新方案:交易雙方仍然需要協商密鑰,但離散指數演算法的妙處在於:雙方可以公開提交某些用於運算的數據,而密鑰卻在各自計算機上產生,並不在網上傳遞。在此新思想的基礎上,很快出現了"不對稱密鑰密碼體 制",即"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其中加密密鑰不同於解密密鑰,加密密鑰公之於眾,誰都可以用,解密密鑰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分別稱為"公開密鑰"和"秘密密鑰", 由於公開密鑰演算法不需要聯機密鑰伺服器,密鑰分配協議簡單,所以極大地簡化了密鑰管理。除加密功能外,公鑰系統還可以提供數字簽名。目前,公開密鑰加密演算法主要有RSA、Fertezza、EIGama等。我們說區分古典密碼和現代密碼的標志,也就是從76年開始,迪非,赫爾曼發表了一篇叫做《密碼學的新方向》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劃時代的;同時1977年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准(DES)公布,這兩件事情導緻密碼學空前研究。以前都認為密碼是政府、軍事、外交、安全等部門專用,從這時候起,人們看到密碼已由公用到民用研究,這種轉變也導致了密碼學的空前發展。迄今為止的所有公鑰密碼體系中,RSA系統是最著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RSA公開密鑰密碼系統是由R.Rivest、A.Shamir和L.Adleman三位教授於1977年提出的,RSA的取名就是來自於這三位發明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RSA演算法研製的最初目標是解決利用公開信道傳輸分發 DES 演算法的秘密密鑰的難題。而實際結果不但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還可利用 RSA 來完成對電文的數字簽名,以防止對電文的否認與抵賴,同時還可以利用數字簽名較容易地發現攻擊者對電文的非法篡改,從而保護數據信息的完整性。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從E-mail信箱到用戶Administrator,統一都使用了一個8位密碼。他想:8位密碼,怎麼可能說破就破,固若金湯。所以從來不改。用了幾年,沒有任何問題,洋洋自得,自以為安全性一流。恰恰在他最得意的時候,該抽他嘴巴的人就出現了。他的一個同事竟然用最低級也是最有效的窮舉法吧他的8位密碼給破了。還好都比較熟,否則公司數據丟失,他就要卷著被子回家了。事後他問同事,怎麼破解的他的密碼,答曰:只因為每次看他敲密碼時手的動作完全相同,於是便知道他的密碼都是一樣的,而且從不改變。這件事情被他引以為戒,以後密碼分開設置,採用10位密碼,並且半年一更換。我從中得出的教訓是,密碼安全要放在網路安全的第一位。因為密碼就是鑰匙,如果別人有了你家的鑰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進你家偷東西,並且左鄰右舍不會懷疑什麼。我的建議,對於重要用戶,密碼要求最少要8位,並且應該有英文字母大小寫以及數字和其他符號。千萬不要嫌麻煩,密碼被破後更麻煩。
密碼設的越難以窮舉,並不是帶來更加良好的安全性。相反帶來的是更加難以記憶,甚至在最初更改的幾天因為輸人緩慢而被別人記住,或者自己忘記。這都是非常糟糕的,但是密碼難於窮舉是保證安全性的前提。矛盾著的雙方時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如何使系統密碼既難以窮舉又容易記憶呢,這就是門科學了。當然,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密碼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1、採用10位以上密碼。
對於一般情況下,8位密碼是足夠了,如一般的網路社區的密碼、E-mail的密碼。但是對於系統管理的密碼,尤其是超級用戶的密碼最好要在10位以上,12位最佳。首先,8位密碼居多,一般窮舉工作的起始字典都使用6位字典或8位字典,10位或12位的字典不予考慮。其次,一個全碼8位字典需要佔去4G左右空間,10位或12位的全碼字典更是天文數字,要是用一般台式機破解可能要到下個千年了,運用中型機破解還有有點希望的。再次,哪怕是一個12個字母的英文單詞,也足以讓黑客望而卻步。
2、使用不規則密碼。
對於有規律的密碼,如:alb2c3d4e5f6,盡管是12位的,但是也是非常好破解的。因為現在這種密碼很流行,字典更是多的滿天飛,使用這種密碼等於自殺。
3,不要選取顯而易見的信息作為口令。
單詞、生日、紀念日、名字都不要作為密碼的內容。以上就是密碼設置的基本注意事項。密碼設置好了,並不代表萬事大吉,密碼的正確使用和保存才是關鍵。要熟練輸入密碼,保證密碼輸人的速度要快。輸人的很慢等於給別人看,還是熟練點好。不要將密碼寫下來。密碼應當記在腦子里,千萬別寫出來。不要將密碼存人計算機的文件中。不要讓別人知道。不要在不同系統上使用同一密碼。在輸人密碼時最好保證沒有任何人和監視系統的窺視。定期改變密碼,最少半年一次。這點尤為重要,是密碼安全問題的關鍵。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密碼過於自信,也許無意中就泄漏了密碼。定期改變密碼,會使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降到很低的程度。4、多方密鑰協商問題
當前已有的密鑰協商協議包括雙方密鑰協商協議、雙方非互動式的靜態密鑰協商協議、雙方一輪密鑰協商協議、雙方可驗證身份的密鑰協商協議以及三方相對應類型的協議。如何設計多方密鑰協商協議?存在多元線性函數(雙線性對的推廣)嗎?如果存在,我們能夠構造基於多元線性函數的一輪多方密鑰協商協議。而且,這種函數如果存在的話,一定會有更多的密碼學應用。然而,直到現在,在密碼學中,這個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網路信息安全新技術與標准規范實用手冊[M].第1版.北京:電子信息出版社.2004
[2]周學廣、劉藝.信息安全學[M].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陳月波.網路信息安全[M].第1版.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4]寧蒙.網路信息安全與防範技術[M].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⑵ 求畢業論文的論點(網路安全與數據加密技術)

網路安全分析及對策
摘 要:網路安全問題已成為信息時代面臨的挑戰和威脅,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具體表現為:網路系統受病毒感染和破壞的情況相當嚴重;黑客活動已形成重要威脅;信息基礎設施面臨網路安全的挑戰。分析了網路安全防範能力的主要因素,就如何提高網路的安全性提出幾點建議:建立一個功能齊備、全局協調的安全技術平台,與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相互支撐和配合。
關鍵詞:網路安全;現狀分析;防範策略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時,網路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也產生了私有信息和數據被破壞或侵犯的可能性,網路信息的安全性變得日益重要起來,已被信息社會的各個領域所重視。今天我們對計算機網路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並探討了針對計算機安全隱患的防範策略。
目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網路,社會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達到了空前的記錄。由於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這種高度的依賴性是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安全變得十分脆弱,一旦計算機網路受到攻擊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癱瘓,整個社會就會陷入危機。
1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現狀及分析。
2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策略。
2.1防火牆技術。
2.2數據加密與用戶授權訪問控制技術。與防火牆相比,數據加密與用戶授權訪問控制技術比較靈活,更加適用於開放的網路。用戶授權訪問控制主要用於對靜態信息的保護,需要系統級別的支持,一般在操作系統中實現。數據加密主要用於對動態信息的保護。對動態數據的攻擊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對於主動攻擊,雖無法避免,但卻可以有效地檢測;而對於被動攻擊,雖無法檢測,但卻可以避免,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就是數據加密。數據加密實質上是對以符號為基礎的數據進行移位和置換的變換演算法,這種變換是受「密鑰」控制的。在傳統的加密演算法中,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是相同的,或者可以由其中一個推知另一個,稱為「對稱密鑰演算法」。這樣的密鑰必須秘密保管,只能為授權用戶所知,授權用戶既可以用該密鑰加密信急,也可以用該密鑰解密信息,DES是對稱加密演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演算法。如果加密/解密過程各有不相乾的密鑰,構成加密/解密的密鑰對,則稱這種加密演算法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或稱為「公鑰加密演算法」,相應的加密/解密密鑰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在公鑰加密演算法中,公鑰是公開的,任何人可以用公鑰加密信息,再將密文發送給私鑰擁有者。私鑰是保密的,用於解密其接收的公鑰加密過的信息。典型的公鑰加密演算法如RSA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加密演算法。
2.3入侵檢測技術。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簡稱IDS)是從多種計算機系統及網路系統中收集信息,再通過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徵的網路安全系統。IDS被認為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它能使在入侵攻擊對系統發生危害前,檢測到入侵攻擊,並利用報警與防護系統驅逐入侵攻擊;在入侵攻擊過程中,能減少入侵攻擊所造成的損失;在被入侵攻擊後,收集入侵攻擊的相關信息,作為防範系統的知識,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強系統的防範能力,避免系統再次受到同類型的入侵。入侵檢測的作用包括威懾、檢測、響應、損失情況評估、攻擊預測和起訴支持。入侵檢測技術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並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常現象的技術,是一種用於檢測計算機網路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技術。入侵檢測技術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監視分析用戶及系統活動,查找非法用戶和合法用戶的越權操作。檢測系統配置的正確性和安全漏洞,並提示管理員修補漏洞;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並向相關人士報警;對異常行為模式的統計分析;能夠實時地對檢測到的入侵行為進行反應;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可以發現新的攻擊模式。
2.4防病毒技術。
2.5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
3 結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逐漸成為一個潛在的巨大問題。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總的來說,網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管理問題。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標、技術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法規等。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路系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也必然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中心2007年上半年網路分析報告.
[2]王達.網管員必讀——網路安全第二版.

閱讀全文

與信息安全中圖像加密技術畢業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pp被處罰了怎麼辦 瀏覽:1
plc編譯後錯誤18 瀏覽:612
python數組分片 瀏覽:251
linux圖形化編程 瀏覽:176
阿里國際站app端怎麼裝修 瀏覽:528
微信小程序雲開發簡單搭建源碼 瀏覽:851
以後缺程序員嗎 瀏覽:294
jsp源碼不能運行 瀏覽:364
淘客助手源碼下載 瀏覽:733
如何使用app記賬報稅 瀏覽:562
python線程捕捉鍵盤 瀏覽:25
地推統計圖app怎麼做 瀏覽:162
android文件夾不能用了 瀏覽:857
加密軟體的日誌 瀏覽:892
腎病pdf 瀏覽:230
網站怎麼用本地伺服器 瀏覽:120
javadoc導入android 瀏覽:517
文件掃描成pdf 瀏覽:696
涼山火災救援命令 瀏覽:54
壓縮機三相檢測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