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app違規去哪裡投訴
投訴APP軟體可以向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進行實名投訴,投訴網址:www.12377.cn。如果APP軟體涉及違規或者違法,可以向工信部進行投訴。《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工作細則》規定,對不予立案或不復查的控告申訴案,應將不立案、不復查的原因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通知控告申訴人。控告申訴人如果不服,可予以復議。?對決定轉出的應將轉往單位和轉出時間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通知控告申訴人。
廣大網民可向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等平台舉報和反映不法行為。
步驟:
1、網路搜索「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進入;
2、在被舉報的類型的下拉列表中選擇舉報的類型;
3、填寫舉報的內容,這方面越詳細越好;
4、舉報的是有害信息的話,則要選擇有害信息的類型;
5、上傳能證明你舉報的是事實的附件;
6、提交舉報後會給你一個舉報信息的查詢碼,可以根據查詢碼查詢舉報進度。
侵害個人隱私權處罰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的相關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實施: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行為都屬於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侵犯個人隱私屬於民事侵權,當事人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若是侵權人不停止侵權行為的,對被侵權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
第七十四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未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從事經營活動,或者銷售、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服務,或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信息提供義務,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採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或者進行標准化合約交易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⑵ app被封號報警會受理嗎
不會。
如果你是app上面的賬號被封了的話,那麼就只能找對應的客服申訴解決。
在一款APP上,如果顯示改用戶已封禁,證明是這款APP對這名用戶進行了封禁的處罰,有可能是這名用戶在這款APP上不正當使用或者違規使用發布不良信息或者散步。不良消息的就會導致這樣的結局。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出現了這種消息,那就證明他有可能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被封了。
⑶ APP被監管查處了怎麼辦
建議盡快按要求進行整改,以免其他處罰,如果不明白怎麼改的話,與專門輔助整改的公司,比如啟天安全。
⑷ 怎麼舉報app存在違法行為
手機端應用可以前往·中央網信辦·進行舉報。
進入中央網信辦選擇「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勾選「已閱讀舉報須知內容」並點擊「同意」進入到「在線舉報」頁面,根據舉報的內容選擇不同類別。
也可以撥打電話·12377·進行電話舉報。
app違法行為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APP運營過程中違反了《網路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例如APP在收集個人信息過程中,沒有遵守「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的規定,未經客戶同意直接收集客戶個人信息,此類行為構成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網路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應按照《網路安全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違反本法第第四十一條規定,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此次公安部公開的100款違法違規APP中,責令限期整改的有27款,處以警告處罰的有63款,處以罰款處罰的有10款,另有2款被立為刑事案件開展偵查。因此APP運營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時,除了會被監管部門要求下架整改,逾期不改的,將會被公開曝光;情節嚴重的,將會被依法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類違法行為是指APP運營過程中,違反了《刑法》的規定,但並沒有構成相應犯罪的情形。例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規定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從法條的條款中能夠看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若APP運營者的行為違法向他人提供了公民信息,提供的數量或違法後果未達到情節嚴重標準的,不構成犯罪行為,只構成了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七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