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adams實例pdf

adams實例pdf

發布時間:2025-07-02 16:50:21

① 亞里士多德 詩學 pdf [從《俄狄浦斯王》看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

摘 要:通過對古希臘三大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透析,亞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了西方悲劇理論。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對後世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家,小說家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而古希臘的《俄狄浦斯王》也完美詮釋了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通過對《俄狄浦斯王》的悲劇因素進行全面的剖析從而讓讀者對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有更完整的理解。
關鍵詞:悲劇;俄狄浦斯;情節;憐憫;恐懼
1. 悲劇的定義
亞里士多德曾定義,「悲劇是對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為的摹仿,在語言上它必須是藝術語言的修飾,由不同獨立的部分組成的情節,最終能夠引起憐憫和恐懼以引起情感的凈化。」(詩學:34)
《俄狄浦斯王》講述了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父娶母的故事。得知實情後,在驚恐中備受打擊的俄狄浦斯刺瞎了雙眼。很諷刺的是當俄狄浦斯雙眼明亮時卻無法認清自己真實的身份;相反雙目失明時卻真切地認識了自己的命運。故事的悲劇也恰恰體現於此,俄狄浦斯王越想逃離預言,卻越是陷入命運的泥沼不可自拔。面對命運的捉弄,他無力反抗,他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2. 悲劇情節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情節是悲劇的核心部分。情節是一部悲劇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之一。「正是悲劇人物的行為導致了他們最終的幸福亦或悲慘結局。(詩學:34)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沒有情節的悲劇不是真正的悲劇。 一部優秀的悲劇必須有著構思精巧的完整的情節。精妙的開端,層層迭起的高潮,和完美的結局則能巧妙的吸引觀眾的眼球。
《俄狄浦斯王》一開始講述了俄狄浦斯因受預言的影響,不得已離開養父母背井離鄉。隨著情節的發展,他面對路人挑釁,最終出於自衛,在格鬥中殺死了路人的首領,即自己不曾謀面的生父,娶了生母。故事情節在此達到了高潮。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真實身份之後,他戳瞎了雙眼,看到這樣的結局,觀眾也無不替俄狄浦斯不可阻擋的悲劇命運深深地嘆惋。
從《俄狄浦斯王》的發展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緊湊性。而其中一系列的情節起伏也足以有效地調動觀眾們的感覺神經。
亞里士多德指出最好的情節有其完整性的同時又能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因此,他總結了悲劇應該避免的三種情節。第一,好人從幸福到悲慘的結局,因為這種情節會引起觀眾的憎惡心理而不是憐憫和恐懼。第二,壞人從卑鄙轉向可敬的過程,因為這種情節絕不會引起觀眾的半絲憐憫恐懼抑或任何一種情感。第三,壞人從幸福轉向更悲慘的境地,因為這也不足以調動觀眾的憐憫和恐懼。
基於以上三種情節,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他認為的最好的悲劇情節。悲劇展現的不應該是一個純粹的好人或壞人,而主人公最終的悲劇結尾也不是由於自身的墮落造成的,而是源於悲劇主人公的自身判斷錯誤。當我們看到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殺父娶母後,不僅會深深的同情他,更多的會是從心底產生恐懼感。人生最不幸的莫過於殘殺至親,骨肉相殘。俄狄浦斯的殘酷行為並非源於自身的兇殘,而是錯誤判斷造成的,並能在心底引起深深的憐憫與恐懼。
3. 悲劇人物
亞里士多德認為最能產生悲劇效果的不是有著豐功偉績的英雄抑或卑劣粗俗的小人,而是那種不好不壞的人,他的墮落結局並不是因為自身的缺點,而是判斷失誤造成的。那種完全意義上的道德高尚的好人的悲劇是難以產生憐憫和恐懼的情感。典型的悲劇英雄應該是被社會普遍接受的階層代表,俄狄浦斯是底比斯的王子,他高貴的身份也贏合了亞里士多德對悲劇主人公的定義。
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由於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點造成的。他不僅是悲劇的始作俑者更是悲劇的受害者。」(羅,1985:35)一方面,俄狄浦斯聰明勇敢,愛戴臣民。在斯芬克斯的詛咒下,他果敢機智的答出謎底將城市解救於水火。而得知真相後為了保護自己的臣民不受牽連遭受諸神詛咒,毅然離開了自己的家鄉。總的來說,俄狄浦斯是個備受尊敬的好國王。然而,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激進好鬥,自大急躁。當路人擋路挑釁時,他不能忍住脾氣,和平處理,而是選擇了格鬥並殺死了自己的生父。俄狄浦斯的悲劇正是自身的好鬥暴躁,心胸狹窄釀成的苦果。
4. 凈化
亞里士多德強調「悲劇應該喚醒觀眾的憐憫和恐懼以凈化心靈。「凈化」是指觀眾心靈的洗禮、升華。《俄狄浦斯王》的悲劇結尾微妙地向觀眾傳達了這一「凈化」的情感。俄狄浦斯的魯莽輕信釀成了他的悲劇,他也近乎陷入崩潰的邊緣。觀眾難免會情不自禁被主人公的無辜和面對命運的無奈與無助而痛惜不已。俄狄浦斯承受的極端懲罰,反而會引起我們內心深深的憐憫。同時,我們會被他心裡的痛苦震撼到,讀者設身處地來想,引起強烈恐懼也在所難免。
5. 「發現」和「突轉」
亞里士多德在情節中融合了「發現「和「突轉」的效果。「發現」是無處不在的。發現是指悲劇主人公從不清楚某個事實,到最終獲得真相,主人公重新發現自我,審視自我的過程。「突轉」是指命運的突變,無論是從好運轉壞還是從壞轉好。「突轉」與「發現」相伴相生,通常發生在故事的高潮階段。它是故事情節的轉折點,也正是「突轉」構成了故事的高潮,形成了悲劇最精華的組成部分。
「發現」和「突轉」有助於我們清楚的認識悲劇的精髓。很多時候,生活並不是簡單的從A到B的直線過程,很多時候要經歷各種起起落落,伴隨著各種「發現」和「突轉」。悲劇包含的「發現」、「突轉」充分說明命運的多變,有時無論怎樣逃避也擺脫不了命運的枷鎖。《俄狄浦斯王》充滿了各種的「發現」事實,俄狄浦斯認識到自己殺父,娶母,觀眾也會感到極為震驚,極大地渲染了悲劇效果。
6. 結語
通過對《俄狄浦斯王》的分析,我們對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巨著《詩學》,我們不難發現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對後世西方悲劇理論及其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俄狄浦斯王》則巧妙地呈現了亞里士多德悲劇觀的崇高悲劇美。
參考文獻:
[1]Aristotle, Poetic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by Hazard Adams, New York:1971.
[2]Sophocles. Oedipus the Kin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005.
[3]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
[4]朱光潛主編,羅念生譯《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
[5]羅念生,論古希臘戲劇[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年.

閱讀全文

與adams實例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蘇州公積金app一直維護 瀏覽:802
有ip地址但是dhcp伺服器 瀏覽:443
三星手機加密中斷怎麼回事 瀏覽:535
訓練模型init源碼 瀏覽:837
程序編譯是誰的功能 瀏覽:502
qq收藏怎樣設置加密 瀏覽:288
伺服器的視頻怎麼保存 瀏覽:346
下載暗黑2壓縮包解壓後無法啟動 瀏覽:743
安卓手機刪除了的照片怎麼找回來 瀏覽:347
安卓文件夾顯示多圖 瀏覽:884
文件夾內變目錄 瀏覽:859
歐盟程序員培訓 瀏覽:183
linux登錄ftp命令 瀏覽:741
群暉如何給一個用戶建個文件夾 瀏覽:248
手機版我的世界空島戰爭伺服器地址 瀏覽:556
m4a如何上傳到釘釘群文件夾 瀏覽:605
為什麼安卓app更新比蘋果快 瀏覽:960
松下gr7軟體怎麼編譯程序 瀏覽:473
壓縮空氣能不能呼吸用 瀏覽:478
java調用遠程介面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