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nsys中實體建模,如何局部網格加密
可以選中要加密區域的單元,再設定網格尺寸,重新劃分一次
❷ ansys怎麼加密一個面的一部分網格
您好,首先您需要將模型進行切分處理,處理成您所需要的3部分,然後各自設定網格尺寸及劃分方法,將您重點關注的區域網格設置的細密,達到你的要求即可,有限元是需要一定的前處理技巧的,謝謝。。。
❸ Gambit劃分網格求助!本人剛剛接觸該軟體,請問圖中的平面應該怎樣劃分網格。。中間陰影區域需要加密
一個方法是,選擇網格劃分中的面網格劃分,一般可保持默認值,在size那個地方的輸入框中設置你所想要的節距,或者把size那個選項換為count,在相應的輸入框中設置你所想要的網格節點數量;
另一種方法,先畫線網格節點,再畫面網格,畫線網格的時候,設置項目同上一種方法
希望能幫到你
❹ Fluent加密網格具體步驟,看到很多人說Fluent可以自適應加密網格,在adpat中可以實現,哪位高手告訴下具體
1、首先啟動FLUENT Meshing軟體。
❺ 大家好!請教一下大家,ansys怎樣對三維模型的某一部分進行網格加密,如下圖:
如果是兩個體,分網的時候用不同大小的單元尺寸就行了,何必分完後再加密。esize
❻ ICEM中近壁面網格怎麼加密
具體方法如下:
1、我們打開ICEM軟體,然後依次點擊File>Geometry>Open Geometry按鈕,打開我們的幾何體文件。
❼ 在workbench里怎麼對二維平面網格局部加密。如圖所示,請大神指教,最好有詳細步驟。謝謝
對面進行切分,然後再放1個part下,通過面來細化。
❽ 推進波前法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推進波前法(Advancing Front Technique,AFT)已經成為通用的全自動非結構化有限元網格生成方法之一。該方法最初由Lo提出並用於平面區域三角形網格自動生成(Lo,1985)。AFT方法具有生成的邊界網格質量高、易於自適應加密等優點,但不同於Delaunay三角剖分演算法,它沒有後者那樣成熟的理論依據,在很多情形下靠經驗解決問題,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的成功應用。
推進波前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剖分規模將邊界離散成有序線段,然後從邊界出發,依次以邊界線段為三角形的一條邊,在邊界點與內部點中尋找合適點,組成三角形,選取組成三角形頂角最大的點為最終三角形頂點;將已形成三角形的邊界線段從邊界鏈表中刪除,形成新邊界;重復上述過程直到除邊界外的三角形的邊兩側均有三角形為止。為了更好地說明該演算法,下面先介紹幾個術語。
3.3.1.1 二維AFT方法術語定義
(1)剖分域:即需要剖分的區域。正確地定義剖分域(區域的幾何描述)是網格能夠正常生成的必要條件。剖分域是由一系列有向邊界曲線圍成的連通域,並且每條邊界曲線必須是簡單封閉曲線。通常情況下,剖分域的外邊界按照逆時針排列,而內邊界則按照順時針排列。
(2)前沿Ω:所有未剖分區域的邊界線段以及端點的集合構成Ω,前沿包括活躍前沿(記為Ω1)和非活躍前沿(記為Ω2),其中活躍前沿為當前正在推進的前沿,非活躍前沿為暫時不推進的前沿。
(3)選定前沿S:選定前沿S是Ω中的一個元素。S的選取取決於網格的生成策略,如果為了保證生成網格的尺寸過渡以及保證小尺寸單元優先生成,一般選取Ω中的最小前沿作為S。如果為了程序實現上的便利,則從Ω中從前往後依次選定一個元素作為選定前沿S。
3.3.1.2 演算法要點
(1)選取合適的數據結構建立點、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並建立儲存點、邊與三角形的鏈表。
(2)選取合適的驅動方式。如以三角形的邊為基礎進行波陣式擴展,必須考慮邊的使用次數與方向:任何位於區域邊界上的邊應且只應使用1次,任何位於區域內部的邊應且只應使用2次(正、反方向各1次)。因此,在初始狀態,應將邊界邊的使用次數賦1,內部邊使用次數賦0。
(3)以邊為基礎進行波陣式擴展,是以某邊為三角形的一條邊,再從點集中尋找合適的頂點組成三角形的過程。所尋找到的點必須滿足以下要求:新形成邊與已生成的邊不能相交;所有邊必須滿足使用次數要求(邊界邊使用一次,其餘邊使用兩次);新頂點與該邊(有方向)組成的三角形面積必須大於零;保證頂角最大。
3.3.1.3 演算法與程序代碼
平面區域的AFT方法主要有三大步:向剖分域中布點、離散剖分域的邊界和推進前沿生成三角形。
3.3.1.3.1 布點
布點即是根據需要得到的三角形單元的各邊的大概長度,在剖分域內生成一系列的散亂點。最常用的方法是先根據剖分域邊界上端點的x和y坐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生成一個包含剖分域的矩形,該矩形也叫做剖分域的包圍盒;再在矩形中生成點,最簡單的是生成「棋盤狀」的一系列點,另外是生成「正三角形狀」的一系列點;生成一系列點之後,判斷這些點是否落在區域內,若是,則為需要布設的數據點,否則,刪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若某些點落在了區域內,但是又距離邊界太近,依舊刪除這些點。圖3.9中(a)為剖分域,(b)則是布設「正三角形狀」點的結果。
圖3.9 在平面區域中布點
3.3.1.3.2 離散邊界
離散邊界即是按照剖分規模或需要得到的三角形單元的各邊的大概長度將邊界離散成有序線段,如圖3.10所示,為布點之後進行離散邊界的結果。
圖3.10 離散邊界
3.3.1.3.3 生成三角形
以三角形的邊為基礎進行波陣式擴展生成三角形,即以三角形的邊為推進前沿,主要過程有如下4小步。
第一步:建立點集PS和邊集ES。初始點集PS包括所有布設的數據點和邊界離散後小線段的端點。初始邊集ES只包括邊界離散後的有向線段。此時,邊集ES就是前沿Ω。
第二步:以邊集ES中的邊Ei為基礎搜索頂點Pi,即選定Ei作為選定前沿S,以該點為頂點、該邊為一邊形成三角形。設Ei的端點為A與B,所有待選點Pi與Ei組成的頂角為∠APiB,將頂角從大到小排序,從最大頂角開始,依次選擇對應的頂點Pi與Ei組成三角形。如果形成的三角形滿足以下要求,則為新三角形,Pi為合適的頂點:①新形成三角形的邊與已生成的邊不能相交;②所有邊必須滿足使用次數要求;③新頂點與該邊(有方向)組成的三角形面積必須大於零。如果不滿足則選下一個頂點。
第三步:找到合適頂點後,將新頂點與選定前沿S(即邊Ei)的端點連成的邊加入到邊集中,生成新的前沿Ω的元素,並將新形成的三角形加入到三角形集中,刪除原選定前沿S,選定邊集ES中的下一條邊作為選定前沿S。
第四步:重復第二、三步,當所有邊滿足使用次數要求時循環結束。圖3.11中,(a)、(b)和(c)依次為循環一步、二步和多步之後形成的三角形,當循環結束時得到的三角剖分如圖3.12所示。
圖3.11 推進前沿過程
三維地質建模方法及程序實現
函數CreateTrgls()中調用的函數SearchID()搜索某一點在頂點集合surf->pNodes的ID;函數CountCos()用於計算當一條線段/邊搜索到一頂點並組成三角形時該頂點處角度的餘弦值;函數SameLine()用於判斷兩條線段/邊是否相同。
3.3.1.4 約束的處理
區域三角剖分中的約束是指待剖分區域中存在特定的點或線,稱為點約束或線約束,其中約束點必須是剖分後網格的頂點,而約束線必須是剖分後網格三角形的邊的集合,不存在某個三角形跨越約束線的狀況。
3.3.1.4.1 點約束的處理方法
點約束的處理非常簡單,直接將約束點加入到生成的點集中,再刪除與約束點距離非常近的點,然後就可以按無約束的方法進行三角剖分了。
3.3.1.4.2 線約束的處理方法
當待剖分區域存在線約束時,可以將所有線約束作為一種邊界。在剖分前,與外邊界及內邊界的處理方法一樣,先按照一定的規模將約束線離散成順序連接的線段,每條線段均作為三角網格的邊,然後設置約束線上的邊的使用次數為0,並加入到原始邊集中,再按照按無約束的方法進行三角剖分即可完成約束三角剖分。圖3.13(a)為含線約束的待剖分區域,圖3.13(b)為約束剖分網格。
圖3.13 約束三角剖分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