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宴飲詩PDF

宴飲詩PDF

發布時間:2022-05-22 04:08:28

❶ 《詩經》中宴饗詩代表作是哪一篇

《詩經》中宴饗詩代表作有:《小雅·鹿鳴》、《伐木》、《魚麗》、《南有嘉魚》、《蓼蕭》、《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魚藻》、《賓之初筵》、《瓠葉》、以及《大雅·行葦》等

《詩經》中的宴飲詩又稱為燕饗詩,一般是指那些專寫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的詩歌。《小雅·鹿鳴》、《伐木》、《魚麗》、《南有嘉魚》、《蓼蕭》、《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魚藻》、《賓之初筵》、《瓠葉》、以及《大雅·行葦》等均屬這一類。在數量上少於《詩經》中的情詩、怨刺詩,與祭祀詩相近,而多於史詩、農事詩、歌戰爭詩。若從性質上看,它與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義,完全可以與上述諸詩並列,成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類。

所謂禮樂文化是萌芽於原始社會,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至西周而成熟的一種系統性的文化形態,它包括建立在奴隸制等級制基礎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學、政治、法律)和文化價值系統(包括倫理道德、藝術、行為方式)這樣相互聯系的兩個層面,其核心則是禮樂,尤其是禮。禮最初只是氏族社會成員在生產、生活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行為習慣和規范。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極端低下和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范圍的極端狹隘,以及由此而決定的人們認識能力的局限,使得原始宗教得以產生並成為主宰人們內心世界的唯一的精神力量,因而宗教祭祀中的種種節儀和習慣對於禮的形成也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說文》雲:「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行禮之器。」據王國維解釋:「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觀堂集林卷六·釋禮》)這說明最初事神的節儀和規范是禮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奴隸制的國家產生以後,奴隸主貴族在統治國家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政治經驗。西周初年,處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奴隸主貴族運用這些經驗對於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宗教節儀、行為習慣和規范加以改造和發展,使之制度化、條理化,成為維護奴隸制的重要制度和思想准則。這就是所謂的「周禮」。具體說來,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奴隸制度的等級制和分封世襲制度。二、以奴隸主的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奴隸主貴族階級根據這種制度調節其內部關系,維護內部團結,並根據宗族的親疏關系進行權力和財產的再分配。三、體現上述兩種制度的各種節儀和行為規范,如冠、婚、喪、祭、燕、射、朝、聘等,通過這些節文以明「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史記·禮書》),可以看出,禮的節文范圍很廣,社會和個人中的一切無不囊括。
宴飲與禮樂之間的特殊關系從本質上決定了宴飲詩的性質及其與禮樂之間的內在聯系,因而也決定了宴飲詩比起《詩經》中的婚禮詩、喪禮詩和風俗詩等,更能全面而突出地反映出禮樂文化精神風貌。

❷ 《詩經》中的宴飲詩有什麼思想內涵有什麼作用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宴飲詩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正確認識《詩經》宴飲詩,對其中禮俗及其蘊意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從世界范圍上古文學看,大量地以宴飲為題材的詩歌的出現,中國的《詩經》是一個特例。酒席上的美味佳餚,賓主之間的相互頌美,使人對宴飲詩的評價有所誤解。我們知道,宴飲詩主要是直接反映嘉禮中饗禮、燕禮等禮儀活動的詩,而嘉禮是用於融合人際關系、溝通感情、聯絡友誼的禮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大致了解了《詩經》中宴飲詩的思想內涵和功能作用。在宴飲交錯中強化宗國情感,維護周政權的穩定,它一方面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作為治國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以文學的形式體現了周代禮樂文化的某些方面,並具有道德規范的教化作用。然而,它的思想價值更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發掘。

❸ 描寫飲酒的詩句

1、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2、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3、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碧雲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4、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

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叫門也不應。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5、金陵酒肆留別

唐代: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譯文:

春風吹起柳絮,酒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美酒,勸我細細品嘗。

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

請你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長遠?

❹ 描寫宴飲的古詩詞

《新酒客來方宴飲》
水齋歲久漸荒蕪,自愧甘棠無一株。
新酒客來方宴飲,舊堂主在重歡娛。
莫言楊柳枝空老,直至櫻桃樹已枯.

《罾浦坊》陳植
疑是分開混沌初,奔奇走秀兩相於。
等閑開圃多栽竹,行到人家盡讀書。
宴飲直嘗千戶酒,盤飧惟候兩潮魚。
九華峰頂真仙宅,罾浦坊中出輔車。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❺ 《詩經》中史詩、婚戀詩、宴飲詩、戰爭詩的特點及其代表作

有兩種解答,可以互參一下
祭祀詩與史詩
在《大雅》和《頌》中保存了許多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興盛、贊頌祖先的豐功偉業的詩歌。這些詩雖以歌功頌德為主,但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大雅》中五篇周人的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系統記述了周人從始祖後稷誕生到武王伐紂的歷史過程。
《婚戀詩
婚戀詩在《詩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而且也是《詩經》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它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自由戀愛的歌唱。這類作品有的大膽而直率,如《鄭風·溱洧》寫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邊,相約遊玩的快樂場景;《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歌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召南·野有死麕》寫男女幽會嬉戲,更是十分大膽放盪。另一類作品則比較含溫文典雅,如《周南·關雎》寫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愛慕之情;《邶風·靜女》以饋贈信物抒寫純真的愛情,嫻靜美好;《陳風·月出》描寫月下美人的綽約風姿,明麗而純潔。
2、表現相思和愛情受阻的詩。如《鄭風·狡童》里頭姑娘因為相思而寢食難安;《秦風·蒹葭》通過描繪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境界,刻畫了詩人徘徊追思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伊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悵與失落。
《詩經》中的一些詩在歌唱戀愛的同時也反映了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寫女子與心上人傾心相愛,但是又懼怕父兄的反對和旁人的風言風語,婉曲之中不乏怨尤。《鄘風·柏舟》表現了同樣的遭遇,她的戀愛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只有呼天喚地以示抗爭。這類詩歌反映的社會問題,是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的矛盾。她們愛情的障礙不是戀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是外來的社會壓力。
3、描寫美滿婚姻生活的詩。如《周南·桃夭》以艷麗的桃花起興,祝福新娘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鄭風·女曰雞鳴》以夫婦對話的形式,寫清晨起床的一個片段,饒有風趣,表現了夫婦纏綿恩愛的情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4、棄婦詩。《詩經》還有幾篇作品是被丈夫遺棄的婦女的詠唱。其中以《邶風·谷風》和《衛風·氓》最有名。這兩首詩都敘述了女主人公對丈夫忠貞不二、辛勞持家卻被無情遺棄的悲慘遭遇,但是又風格各異。《谷風》傷怨丈夫喜新厭舊,悲悲切切,哀怨纏綿;《氓》則通過自己與丈夫在行止、情義等方面的對照,控訴丈夫始亂終棄的行徑,表現出清醒果決的態度。
《燕饗詩
《詩經》中有一類作品專門描寫貴族宴飲的場面,是為燕饗詩。這類詩歌是穩固的宗法社會的產物。貴族的宴會往往是出於維系禮法、敦親睦義的需要,而宴飲儀式則是禮的一種體現,因此這類詩歌總是贊美和樂融洽的氛圍,井井有條的秩序;而對放縱失儀之舉則加以諷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鳴》和《小雅·賓之初筵》。
征役詩
征役詩是指那些以戰爭、徭役為題材的作品。這些詩歌抒寫征役之困頓,勞逸之不公,如《小雅·北山》《召南·小星》;傾訴骨肉離散、夫妻暌違的痛苦,以及征夫、思婦的兩地相思和對安樂生活的嚮往,如《小雅·採薇》、《豳風·東山》、《衛風·伯兮》、《王風·君子於役》。當然也有慷慨赴敵的作品,如《秦風·無衣》表現的就是秦人同仇敵愾,抗禦外侮的精神。
http://..com/question/14929397.html?si=3
祭祖頌歌:

上古祭祀活動盛行,許多民族都產生了贊頌神靈、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災的祭歌。我國古代也特別重視祭祀,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頌」中的祭祀詩,大多是以祭祀、歌頌祖先為主,或敘述部族發生、發展的歷史,或贊頌先公先王的德業,總之是歌功頌德之作。但這些作品也有其歷史和文學價值。周族史詩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贊頌了後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業績,反映了西周開國的歷史。從《生民》到《大明》,周人由產生到逐步強大,最後滅商,建立統一王朝的歷史過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現。五篇史詩,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業績,社會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隸制國家的轉化,以及推翻商人統治的斗爭,是他們壯大發展的歷史寫照。因此,它們與後世的廟堂文學有明顯的區別。
《詩經》中還有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的燕饗詩,更多地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周代是農業宗法制社會,宗族間相親相愛的關系是維系社會的重要紐帶。周之國君、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親,周統治者十分重視血緣親族關系,利用這種宗法關系來加強統治。燕饗不是單純為了享樂,而有政治目的。在這些宴飲中,發揮的是親親之道,宗法之義。《詩經》中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也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法觀念和親族間的脈脈溫情。《小雅·鹿鳴》。
戰爭徭役詩:

戰爭與徭役為主要題材的敘事和抒情詩稱為戰爭徭役詩,這類詩大概有30首。戰爭與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稱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小雅·採薇》)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唐風·鴇羽》)王事靡盬,憂我父母。(《小雅·北山》)

參加戰爭和徭役,是周人必須履行的義務。戰爭徭役詩的主旋律:由於周人重農尊親,所以從總體上看,戰爭和徭役詩,大多表現為對戰爭、徭役的厭倦,含有較為濃郁的感傷思鄉戀親的意識。從而凸現了較強的周民族農業文化的心理特點。《詩經》反映戰爭徭役有兩種情況:

其一、對周邊民族的抵禦與進攻(積極防禦)。自西周建國,不斷受到外來侵擾,北方的玁狁(戎狄),東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荊楚。這些部族尚處於游牧階段,未進入文明的門口,文化水準的差異及對子女財帛的垂涎(xian),使他們對農業為主體的較為富庶的周民族發動進攻。於是就有了戰爭詩。《小雅·採薇》《秦風·無衣》(與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漢》(與荊楚)周族創造的是農業文明,周人熱愛和平穩定的農業生活環境。因此,更多的戰爭詩表現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如《小雅·採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歸途中所賦。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為保家衛國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說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犯者充滿了憤怒,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又對久戌不歸,久戰不休充滿厭倦,對自身遭際無限哀傷。

其二、對內鎮壓叛亂的。武王滅殷之後,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國,並讓管叔、蔡叔、霍叔監督武庚。武王死後,周公當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國、奄國相繼背叛,周公率兵東征。經歷了三年的激戰,最後平定了叛亂。如《豳風·東山》。《豳風·東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厭戰情緒了。出征三年後的士兵,在歸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像著家鄉的景況和回家後的心情。「我」久征不歸,現在終於脫下戎裝,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軍打仗了。歸家途中,觸目所見,是戰後蕭索破敗的景象,田園荒蕪,土鱉、蜘蛛滿屋盤旋,麋鹿游盪,螢火蟲閃爍飛動,但這樣的景象並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獨守空房,盼望著「我」的歸來。遙想當年新婚時,喜氣洋洋,熱鬧美好的情景,久別後的重逢,也許比新婚更加美好?這里既有對歸家後與親人團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對前途未卜的擔憂,整首詩把現實和詩人的想像、回憶結合在一起,極為細膩地抒寫了「我」的興奮、傷感、歡欣、憂慮等心理活動。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婚戀詩。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詩經》中佔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

《詩經》中的情詩,廣泛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歡樂和挫折痛苦,充滿坦誠、真摯的情感。有單相思的詩:《周南·關睢》;男女相互愛慕的詩:《邶風·靜女》;女子對男子的思念:《鄭風·子衿》、《鄭風·出其東門》;爭取婚姻自由的詩:《鄘風·柏舟》;棄婦詩:《衛風·氓》和《邶風·谷風》。
http://..com/question/13452759.html?si=2

❻ 詩經宴飲詩的定義(具體)

燕饗詩,又稱燕飲詩或宴飲詩。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是周人重禮樂、尚親情、篤友誼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產物。如《小雅·鹿鳴》、《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賓之初筵》、《大雅·行葦》等。

❼ 先秦時期宴飲宴樂詩有哪些

詩經》中的宴飲詩,一般是指那些專寫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的詩歌。
《小雅·鹿鳴》、《伐木》、《魚麗》、《南有嘉魚》、《蓼蕭》、《湛露》、《彤
弓》、《菁菁者莪》、《頍弁》、《魚藻》、《賓之初筵》、《瓠葉》、以及《大雅·行葦》等均屬這一類。

❽ 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宴飲時產生的歷史背景是a,在古代的時候,那麼一些文人墨客喜歡互相嗯走走,然後在吃飯的過程中一邊喝酒一邊飲食,這樣的話就纏上了宴飲詩。

❾ 《詩經》裡面的宴飲詩具體劃分的時間是以西周或東周劃分,那些宴飲詩屬於西周,那些屬於東周

《詩經》中所謂「燕饗詩」是一個大大的誤會,最主要的篇章在一個人的兩件大事,即宣幽太師尹吉甫的「北伐慶功宴」和「婚宴」。作為宴會主人,自然是要先發請柬。比如「北伐慶功宴」他就給五位同僚、一位嘉賓發了請柬,而他所發的請柬有繁有簡,給召穆太保的請柬極為小心謹慎,即譜曲後題名為《彤弓》之樂歌,因為全體同僚中只有召氏珍藏有王授彤弓。給嘉賓張侯仲的請柬則熱情洋溢,即著名的《鹿鳴》。而給其他四位同僚的請柬,只有時間地點,不能譜曲作樂。太師請宴,誰敢不來?!眾同僚一是必回柬,二是受寵若驚。所以有《南有…

❿ 詩經中有哪些宴飲詩

《鹿鳴》、《伐木》、《魚麗》、《南有嘉魚》、《蓼蕭》、《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魚藻》、《賓之初筵》、《瓠葉》,以及《大雅·行葦》等均屬這一類

閱讀全文

與宴飲詩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8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43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802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35
dospdf 瀏覽:430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7
pdftoeps 瀏覽:492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5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5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23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80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32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8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82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11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74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34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13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5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