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社區為什麼要加密基石

社區為什麼要加密基石

發布時間:2022-06-01 14:34:58

❶ 社區作用

請看以下
社區是國家與社會的介面。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城市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機關,但它與政府的關系是血肉相連、魚水不可分的。從1954年12月26日在毛澤東主席主持下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組織條例》起,政府就是通過居民委員會這個管道把國家的公權力傳達給居民群眾的,政府支持和指導居民委員會工作,保障居民委員會依法實行自治,而居民委員會則協助政府把國家的政策法規落實到群眾中,雙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盡管我們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國家還是把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社會管理的主渠道,作為國家政權的基石,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直堅持把居民委員會放在第三章《國家機構》中「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的第五節。現在,基層的各種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越來越多,這是社會有活力的表現。但是,居民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都取代不了的,國家離不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離不開國家。

社區已形成城市基層的社會共同體。在計劃體制下的居民委員會,沒有什麼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對象除了居住在社區的老年人外,就是沒有單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單薄。而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後的現代社區則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對象外,單位人逐漸演變成了社會人、社區人,流動人口已開始進入社區,總量大大增加。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再加上大量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的功能從政府和單位中不斷剝離出來,讓社區來承接,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區的功能,豐富了它的內容,拓寬了它的工作面,使它從微觀的層面擔當起了造就大社會的重任,成了能協調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較齊全的「小社會」。

社區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我國現在既是經濟的黃金發展期,又是各類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凸顯期。社會轉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變化和社會階層的變化。地位的下降會引起人們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懸殊會使人們暴露出不滿的情緒,工作的緊張會增加人們精神的壓力,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會給人們帶來許多的不適應,人口流動頻率的加快會使城市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社會上消極的東西會給人造成負面的影響,再加上突發的天災人禍,這些影響社會穩定的所有因素雖然都反映在社會,但卻都發生在社區,所以社區處在所有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風口浪尖,社區只有防範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種問題消化在基層,才能夠防患於未然。

社區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演兵場。居民自治,是在基層實行直接民主的一種最好形式。社區居民通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參與對社區事務的直接管理,這是國家法律賦予居民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也是社區事業興旺發達的表現。參與是社區建設的第一原則,也是它的生命線。參與標志著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和關愛,參與標志著居民既可以對社區內的利益分享,又能對社區內的責任承擔。一個有活力、有創造力、有效率的社區,都是居民參與率相對比較高的社區。當然,我們這里指的參與是居民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居民能夠主動參與社區的事務,說明他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區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把社區當成了自己的家,這是社區建設的活力,社區建設的基礎,社區建設的源泉。這些年,通過社區建設工作的推進,社區也成為基層民主自治的一個堅實的平台,社區也成為居民從參與管理社區事務走向參與管理社會事務和國家事務的起點。

總之,中央領導同志指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在社區,既是對社區工作這些年在城市基層所發揮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對今後如何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重大舉措。社區工作的前景是無限的,社區工作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作為所有關心、支持和從事社區工作的人們來說,應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來認識和把握社區工作的機遇,自覺地擔當起構建和諧社區這項重要的歷史任務。

從社區建設開展十多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基層建立和諧社區的條件也是完全具備的。首先,社區地位提升了,社區工作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其次,社區的對象增多了,功能擴展了,組織加強了,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了,在基層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單位和居民對社區事務越來越關心了,在群眾中有了認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區內外關系在不斷理順,社區的制度建設在不斷健全,社區工作出現了良性運行的好勢頭;第五,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結構有了很大改善,而且還在不斷向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方面發展;第六,社區的硬體設施不斷達標,軟體也在不斷提升,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能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來越多;第七,加強了黨對社區工作的核心領導,鞏固了黨在城市的這個執政基礎;第八,特別是黨和國家對社區工作的關心和重視,為社區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為社區事業插上了騰飛的雙翅。這些都是我們落實中央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有力條件。

什麼是和諧社區?對這個問題表述有多種版本,經過比較,我認為較好的是三種:一是福州的「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發展社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促進各構成要素自身的發展及相互之間關系的和諧,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統一的社區」;二是青島的「以人為本,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使全體社區成員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社區各要素健康發展、充滿活力而又穩定有序的社區」;三是無錫的「組織和諧、文化和諧、利益和諧、人際和諧、環境和諧的新型社區」。三種表述,各有千秋,基本都把握住了和諧社區的內涵,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但我們認為,作為一種定義,除了把握住總的精神外,還要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色。把宏觀的變成微觀的,把理論的變成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根據這樣一個思路,我們對和諧社區的定義是,「一個健康的、成熟的和諧社區,應該是社區與政府、社區與企業、社區與社會、社區與生態、社區與群眾處於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的社區」。這當然是我們的一家之言,但我們認為對和諧社區這樣解讀是可以的:一、突出了「社區」這個主體;二、以社區為圓點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社區是以政府、企業、社會、生態、群眾存在為前提的,沒有這互為依存的前提,也就沒有了社區,所以社區與它們的關系至關重要;三、這既涉及到社會結構的三大板塊——政府、社會與企業,又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諸多方面。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個界定還是基本可行的。

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為依據,認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居民自治程度較高、社會秩序穩定、社會保障充分、生活環境舒適、公共服務完善、各種社會群體和諧相處的現代城市社會生活共同體 ,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明確地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我們在完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後,還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長期奮斗。因此,我們的和諧社區建設也不是三年兩載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構建和諧社會一樣,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和諧社區建設是今後社區建設的中心和主題」是非常恰當的。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既要立足目前,又要著眼長遠。近期可從社區環境入手,從老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從困難群體需要提供幫助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消化社會矛盾,創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生活便利的生活環境,促進人居環境和諧,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和認同感,這需要三五年的時間;第二階段的目標。通過和諧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機制和社區民主自治機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區建成服務完善、文化繁榮、公平有序、安全穩定、和諧融洽的現代新型的和諧社區,這也需要有三五年的時間;第三階段的目標。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公共利益為紐帶,以各種社會組織為載體,以資源整合為保障,構建起政府組織與社會組織及公民個體通體合作的社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以促進政府、社區、居民、社會、企業、生態各方面關系的和諧,從而營造良好的社區自治環境,提升社區民主自治能力,激發基層社會活力,進而提高構建整體和諧社會的能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從時間跨度講,這個目標將貫徹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過程。

和諧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一、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原則。社區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導向,以社區居民的參與為動力,為社區居民的滿意程度為准則,為社區居民在社區發展中得到實惠,在參與和諧社區的建設中實現自身的發展;二、圍繞大局,著眼發展的原則。和諧社區建設要有利於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社區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有利於激發基層社會的創造活力,為我國的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有序改革,逐步推進的原則。和諧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目標堅實,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分類指導,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基礎,鞏固成果,然後再扎扎實實地向前推進;四、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調動社區內機關、學校、部隊、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營造出共駐社區、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顧的原則。只有公平,社會才能和諧,這說明差距、特別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過大,超過了警戒線就可能使社會走向失衡。但是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適當有些差距,這是社會有活力、有創造力、有效率的表現。所以要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差距,正確看待公平,學會互助互愛,學會同舟共濟;六、發揚民主,健全法制的原則。民主的第一個目標是要獲得權力,第二個目標是能夠防止權力的濫用,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但中國的民主不同於西方式的民主,要在黨的領導下和法制的范圍逐步向前推進,任何把民主同政府、同法治、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民主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

和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對於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從全國層面看,也有幾種模式:一是大連市西崗區模式,他們今年1月就把和諧社區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就以曾慶紅同志在視察江蘇和天津社區工作時的講話為依據,把「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作為建設和諧社區的主要內容。這以後,北京市的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和河南省安陽市的殷都區也大體都是按這個思路推行的。但也不盡相同,不少地方都根據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實際的和諧社區建設內容。有代表性的,一是青島市文明辦,他們把社區建設的六個方面,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內容,這就是社區環境、社區安全、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風尚、社區管理,而且還擬定了量化了的、具有操作性的「和諧社區示範點標准」;西安市碑林區把「基礎設備完備,居住環境優美,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狀況良好,社區服務一流,社區管理規范,文體生活豐富,居民行為文明,人際關系融洽,廣大群眾滿意」10個方面作為和諧社區建設內容;成都市成華區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是:「建設自治型社區、促進自我管理的和諧,建設服務型社區、促進居民各類需求的和諧,建設學習型社區、促進創新發展的和諧,建設生態型社區、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建設平安型社區、促進社會秩序的和諧,建設充分就業型社區、促進就業結構的和諧,建設共同富裕型的社區、促進社會群體關系的和諧,建設文明型社區、促進居民素質與時代要求的和諧,建設誠信型社區、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建設先鋒型社區、促進黨群關系的和諧」,要求非常詳盡,措施也很嚴密;中共沈陽市委張行湘書記提出的和諧社區建設標準是:「安寧穩定、環境優美、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特別要指出的是,南京市玄武區的城區和街道,為了構建和諧社區,還和南京市技術質量監督局的同志們一起,用行業的專門術語和專門標准,編寫了專供和諧社區建設使用的《質量手冊》。在這個手冊里,他們把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和諧社區特徵的表述,作為了和諧社區建設的內容,為了便於操作,還詳細進行了分解,字數有好幾萬,相當於寫了一本書,這完全算得上是和諧社區建設模式的一種創新。

上述這些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在構建初期,大家快速響應,百花齊放,這是值得贊揚的;而且直到現在因全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地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和諧社區的思路有何不可;更何況這些模式特色鮮明,符合大方向,因而總的看都應該說是不錯的,這種開拓創新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要在全國面上推開和諧社區建設這項偉大工程,就必須設定一個統一的標准,作為大家共同的依據,有了統一標准,各地再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是可以的,但主要的是內容不能變,主要的標准不能變。否則就難於進行操作和測評。全國性標准應一要有共性;二要有權威性;三要便於操作;四要能夠測評。根據這樣一個精神,我們認為大連市西崗區,北京市宣武區、石景山區、朝陽區,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確定的建設和諧社區的內容是比較准確的,但大連市西崗區的內容過於簡單,而北京市宣武區的內容又過於繁細,現在我們取眾家之所長綜合了一個全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標准,這就是:

一、社區服務。街道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有社區服務設施,能基本滿足社區居民需要,便民服務熱線實現了街道、居委會聯網,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70%以上,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做到了應保盡保,殘疾人保障覆蓋率大於90%,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80%以上,制定有地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案,無違法生育現象,無違法建設和私搭亂建,社區有清掃保潔隊伍,門前「三包」簽約率達90%以上,垃圾分類收集達到50%,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0%,95%以上的居民對社區提供的服務感到滿意。

二、社區文化。有社區圖書室,藏書量達到1000冊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動站和社區體育活動場所,社區參加全民健身運動的人口達到50%以上,參加市民文明學校、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人數達到本居住區居民的10%以上,「文明樓院」、「文明家庭」、「衛生之家」分別占轄區總戶數的40%、50%和60%。

三、社區穩定。社區有警務室,治保組織健全,社區內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社區矯正人員檔案,對刑釋和解教人員的幫教率達90%,社區內無「黃、賭、毒」現象,無邪教組織,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應急預案,無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有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機制,社區無重、特大火災,無重大交通安全責任事故,家庭和睦,沒有虐待和不贍養老人的行為,無家庭暴力。

四、居民自治。居民委員會組織健全,能主動接受社區黨委領導,及時受理居民的意見和要求,有《居民公約》和《社區自治章程》,居民對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參與率在60%以上,社區有志願者組織、居民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參與率在8%以上。建立了社區事務聽證會制度和社區事務通報制度,堅持居務公開並有公開欄,與轄區80%以上單位簽有共建協議、並建立了共建機制,社區內單位公益性設備、場地向社區開放率達50%以上,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不得少於60平方米,並配備了電腦、列印機、電話等辦公設施,居民委員會辦公經費有保障。

五、黨的領導。社區黨的領導班子健全,有樓棟黨組織並能認真開展活動,建立健全了黨對社區工作的協調委員會,社區內離退休黨員組織關系轉入社區黨組織達到70%以上,有社區流動黨員管理制度、黨支部組織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好,能在和諧社區的建設中為居民群眾作表率。

建設和諧社區的保障措施。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和諧社區建設是城市基層一項關繫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務,要按照中央關於「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要求,認認真真抓好落實。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區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切實發揮領導核心和龍頭帶動作用。民政部門是各級政府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具體規劃、部署和落實好這項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把自己的工作納入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社區這個大局,立足自己實際,找准進入這項工作的切入點。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基層的各種社會組織,要同社區廣大群眾一起,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組織者與執行者,當好和諧社區建設的排頭兵,站在和諧社區建設的前列,為和諧社區建設乃至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二、要抓好規劃。制定好和諧社區建設的發展規劃,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對此應當予以高度重視。要服從全黨的大局,按照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和在明年通過的「十一?五」計劃綱要的要求,結合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認真制定好本地區和諧社區建設的五年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只有這樣,和諧社區建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與當地的經濟與社會同步發展。三、要抓好分類指導。對不同情況的社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具體的、明確而且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工作目標,扎實有序地推動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經常抓典型,通過典型以點帶面。要根據各自的條件,發揮現有優勢,努力在和諧社區建設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創造和總結具有方向性、指導性的經驗。西部地區的社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群眾急需要辦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地把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落到實處,一步一步地實現和諧社區建設的目標;東部地區的社區,開展和諧社區建設起點一定要高,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全國的和諧社區建設當典型、作示範。

❷ 為什麼要建設智慧社區

因為現在社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資源浪費、信息孤島、系統開發難度增加、運行成本高、新技術的應用受限,所以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在雲平台之上為社區居民和管理方實現面向應用的協同共享、運用雲技術形成適應智慧社區多種服務功能的整合資源的軟體平台,提供全過程的集成和綜合化服務,讓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邁進一大步。

與此同時,對於項目建設的甲方。在房地產業嚴重同質化的今天,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房地產商如何構建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增強地產企業的規模化、集團化優勢、全面提升地產項目的綜合競爭力?如何在產品同質化、價格同質化、推廣方式同質化的環境中優勢突圍?「秒控生活」智慧社區提供創造性的服務模式,將傳統的賣房子上升到賣服務、賣生活模式;「秒控生活」智慧社區可以實現增值溢價,能夠通過技術集成充分與智能家居、智能社區、生活消費等各類資源對接,在居住者的生活品質服務上作加法,既彌補了地產項目區位環境的不足,也開辟了全新的盈利模式和盈利點,給地產帶來額外收益。

❸ 為什麼元宇宙里會有DAO這個做基石

DAO最近在加密領域取得了很大進展,根本原因是DeFi的爆發。DeFi 協議一直是 DAO 完美驗證者。DeFi 協議通過智能合同消除用戶之間的中介機構。其次,加密貨幣允許成員之間的全球互動。DAO通常是DeFi協議的自然擴展是由於構建者的協議尋求分散治理,並從團隊領導轉向社區領導,並且仍然有內置的激勵機制來獎勵協議的核心貢獻者和用戶。從幫助開發到宣傳項目,團隊分發治理代幣,鼓勵早期參與,促進協議的發展。這是確保現有協議與新協議之間創新和公平競爭的重要途徑。

在他的約束下,所有人的角色都必須符合組織的行為准則,否則程序會自動停止,這就是所謂的代碼,即法律。DAO每個成員都有平等的角色管理權,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需要通過成員的投票才能正式實施,避免了傳統組織形式的一些固有風險,DAO元宇宙非常重要。他維護了元宇宙的公平,確保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參與各種數字經濟活動。現在,隨著元宇宙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東西DAO組織也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比如最近非常受歡迎People和SOS。

❹ 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

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包括:
一、有一定數量的社區人口(數量沒有特別的限定)。
二、有一定范圍的地域空間。
三、有一定類型的社區活動。
四、有一定規模的社區設施。
五、有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

❺ 社區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社區構成要素包括人群、地域、社會生活設施、生活制度及管理機構等。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社會學家給社區下出的定義有140多種。社區是具有某種互動關系的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在一定領域內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區域。


(5)社區為什麼要加密基石擴展閱讀:

社區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區的人群的社會生活事務。

2、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護社區內弱勢群體。

4、教育功能:提高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

5、安全穩定功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區

❻ 網路中有什麼地方需要用到數據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是網路安全技術的基石。 數據加密技術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戶或網路下,才能解除密碼而獲得原來的數據,這就需要給數據發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於加解密,這就是所謂的密鑰。其密鑰的值是從大量的隨機數中選取的。按加密演算法分為專用密鑰和公開密鑰兩種。 專用密鑰,又稱為對稱密鑰或單密鑰,加密和解密時使用同一個密鑰,即同一個演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演算法。單密鑰是最簡單方式,通信雙方必須交換彼此密鑰,當需給對方發信息時,用自己的加密密鑰進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數據後,用對方所給的密鑰進行解密。當一個文本要加密傳送時,該文本用密鑰加密構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傳送,收到密文後用同一個密鑰將密文解出來,形成普通文體供閱讀。在對稱密鑰中,密鑰的管理極為重要,一旦密鑰丟失,密文將無密可保。這種方式在與多方通信時因為需要保存很多密鑰而變得很復雜,而且密鑰本身的安全就是一個問題。 對稱密鑰是最古老的,一般說「密電碼」採用的就是對稱密鑰。由於對稱密鑰運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強度高,因而目前仍廣泛被採用。 DES是一種數據分組的加密演算法,它將數據分成長度為64位的數據塊,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驗,剩餘的56位作為密碼的長度。第一步將原文進行置換,得到64位的雜亂無章的數據組;第二步將其分成均等兩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數進行變換,並在給定的密鑰參數條件下,進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公開密鑰,又稱非對稱密鑰,加密和解密時使用不同的密鑰,即不同的演算法,雖然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不可能輕易地從一個推導出另一個。有一把公用的加密密鑰,有多把解密密鑰,如RSA演算法。 非對稱密鑰由於兩個密鑰(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將一個密鑰公開,而將另一個密鑰保密,同樣可以起到加密的作用。 在這種編碼過程中,一個密碼用來加密消息,而另一個密碼用來解密消息。在兩個密鑰中有一種關系,通常是數學關系。公鑰和私鑰都是一組十分長的、數字上相關的素數(是另一個大數字的因數)。有一個密鑰不足以翻譯出消息,因為用一個密鑰加密的消息只能用另一個密鑰才能解密。每個用戶可以得到唯一的一對密鑰,一個是公開的,另一個是保密的。公共密鑰保存在公共區域,可在用戶中傳遞,甚至可印在報紙上面。而私鑰必須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有你的公鑰,但是只有你一個人能有你的私鑰。它的工作過程是:「你要我聽你的嗎?除非你用我的公鑰加密該消息,我就可以聽你的,因為我知道沒有別人在偷聽。只有我的私鑰(其他人沒有)才能解密該消息,所以我知道沒有人能讀到這個消息。我不必擔心大家都有我的公鑰,因為它不能用來解密該消息。」 公開密鑰的加密機制雖提供了良好的保密性,但難以鑒別發送者,即任何得到公開密鑰的人都可以生成和發送報文。數字簽名機制提供了一種鑒別方法,以解決偽造、抵賴、冒充和篡改等問題。 數字簽名一般採用非對稱加密技術(如RSA),通過對整個明文進行某種變換,得到一個值,作為核實簽名。接收者使用發送者的公開密鑰對簽名進行解密運算,如其結果為明文,則簽名有效,證明對方的身份是真實的。當然,簽名也可以採用多種方式,例如,將簽名附在明文之後。數字簽名普遍用於銀行、電子貿易等。 數字簽名不同於手寫簽字:數字簽名隨文本的變化而變化,手寫簽字反映某個人個性特徵,是不變的;數字簽名與文本信息是不可分割的,而手寫簽字是附加在文本之後的,與文本信息是分離的。 值得注意的是,能否切實有效地發揮加密機制的作用,關鍵的問題在於密鑰的管理,包括密鑰的生存、分發、安裝、保管、使用以及作廢全過程。

❼ 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社區的基本構成要素應包括:
1.人群一定數量的人群是社區的主體,也是構成社區的第一要素。
2.地域地域是社區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構成社區的重要條件。
3.生活服務設施基本的生活服務設施不僅是社區人群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聯系社區人群的紐帶。
4.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相對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是社區人群相互關聯的基礎。
5.生活制度及管理機構相應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機構是維持社區秩序的基本保障,是構成「大集體」的必要條件。
人群和地域是構成社區的最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之上,生活服務設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生活制度及管理機構是社區人群相互聯系的紐帶。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建設

國家治理的方針是社區治理,盡量社會矛盾要在社區內部化解,這樣的話很多壓力就都湧向社區,傳統的街道和居委會能力不足,需要社區社會組織的柔性力量來潤滑

❾ 社區存在和發展的要素

D:技術不是社區存在和發展的四個基本要素之一。
形成社區的四個要素包括: 1.人民:社區由人所組成。不論何種類型之社區,因人聚集與互動,方能滿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數多少才能形成一個社區,目前並無定論。社區太大、人數過多,將使彼此互動困難;但人數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與生活維持的團體。 2.地方或地理疆界:以地理的范圍來界定社區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對社區的定義。但是,並非所有的社區都有明確的地理劃分。如果界的區域不合適,將會對社區資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難。 3.社會互動:社區內居民由於生活所需彼此產生互動,特別是互賴與競爭關系。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皆需與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關的經濟、交通、娛樂等系統即因此而形成。社區經由不同的社會系統發揮功能,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區規范。 4.社區認同:社區居民習慣以社區的名義與其他社區的居民溝通,並在自己的社區內互動。同時社區居民形成一種社區防衛系統,居民產生明確"歸屬感"及"社區情結"。

社區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徵: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並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例如,村莊、小城鎮、街道鄰里、城市的市區或郊區、大都市等等,都是規模不等的社區。社區就是地方社會或地域群體。社區與一般的社會群體不同,一般的社會群體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為特徵的。

❿ (1)為什麼說社區根基要素具有持續性,而衍生要素沒有持續性

因為社會根基的持續性和衍生要素沒有持續性的原則是整個根基它是按照社會的人口含量以及人口容量來計算的。

閱讀全文

與社區為什麼要加密基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隱私加密怎麼設置密碼 瀏覽:940
馬丁靴補色解壓 瀏覽:565
在設置app上怎麼找到個人熱點 瀏覽:754
按照檔案號生成文件夾 瀏覽:1000
程序員轉方向 瀏覽:111
lol敏捷加密 瀏覽:882
傳統公司眼中的加密貨幣 瀏覽:430
電腦圖標又出現文件夾怎麼去掉 瀏覽:964
排序演算法c和a 瀏覽:418
手機拍照上傳android 瀏覽:343
linux壓縮率 瀏覽:614
電腦瀏覽器加密埠 瀏覽:536
單片機線性電源 瀏覽:268
韓國雲伺服器評測 瀏覽:740
python輸出hello 瀏覽:594
如何在最左側添加文件夾 瀏覽:500
python實現https請求 瀏覽:472
一端無支座端梁要加密嗎 瀏覽:247
雲伺服器能做什麼兼職 瀏覽:972
大疆程序員姜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