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樊學鴻)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
作者:樊學鴻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4
頁數:214
內容簡介:
《復雜中醫的極簡思考》是一本用現代人看得懂的語言解讀中醫經典理論的書。
1.假定「氣是水分子」,並以此假設為核心,重新從物理學角度詮釋氣和陰陽、五行、經絡臟腑、情志內傷、五運六氣的關系。
2.論述營氣、衛氣在毛細血管層次相伴而行的解剖結構,從熱力學角度解析疾病症狀在經絡營衛層次的表現,並落實到中醫診斷和治療。
3.將疾病症狀分為三個類別,「氣量的多少」「氣溫的高低」「氣壓的大小」,將中醫八綱辨證,表達為可感知的物理維度,並解析針灸、用葯在這三個類別症狀上的作用原理。
4.將方書之祖《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解析為六經氣化的診斷治療方法,落實到六氣和人體解剖的六經模塊,使普通人可判斷、可設計葯物和針灸的治療路線。
作者簡介:
樊學鴻:獨立中醫研究機構負責人,北京市源本中醫研究院院長。畢業於中國葯科大學中葯專業,歷經制葯企業、醫學互聯網、醫學市場服務創業等十幾年營銷、管理工作以後,師法清黃元御及上古醫學,潛心鑽研多年,致力於振興中醫,為現代人的健康做出貢獻。
金蘚:畢業於黑龍江省中醫葯科學院,研究生學歷。經過多年的中醫科研和臨床實踐後,加入源本中醫研究院,潛心研究黃元御及上古醫學,共同致力於推動中國原創醫學的傳承和發展,為現代人提供更加有效、低廉、安全的治療方案。
『貳』 使用Pdf 證書簽名的文檔都有哪些類呢
通過互聯網發布的PDF文檔可以使用PDF文檔簽名證書進行身份簽名或確認簽名,簽名後的文檔則可以向用戶證實PDF文檔簽署人的真實身份,簽署人的真實身份是通過權威的第三方進行審核並確認,同時也保護了PDF文檔在傳輸的過程中沒有被非法篡改,從而使得簽名後的PDF文檔可以安全可靠的用於企業之間電子文檔交換和電子合同簽署。
GlobalSign數字證書認證中心–提供全球可信的SSL、SSL證書、SSL數字證書、 域名型DVSSL證書、企業型OVSSL證書、增強型EVSSL證書、防範釣魚網站、防黑客攻擊、代碼簽名證書、伺服器證書、微軟代碼簽名認證、Symbian代碼簽名證書、數字簽名證書、中文數字證書、PDF簽名證書等服務
『叄』 求本草綱目,電子版,求百度雲資源
我有本草綱目pdf書籍,要紅包才給。具體網路#私R信你了。
『肆』 《科技之巔3》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科技之巔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B_dI1dHWwptfvOR6AaIrQ
書名:科技之巔3
作者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豆瓣評分:6.3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內容介紹: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並預測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 這些技術代表了當前世界科技的發展前沿和未來發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引領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其中許多技術已經走向市場,主導著產業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 本書梳理了2009 ~2018年的100項突破性技術,按照技術特點劃分為人工智慧、人機交互、硬體與演算法、模式創新、雲與數據、機器人、能源、材料、生物醫療、基因等領域,邀請國內外權威技術專家、投資人對一些領域技術的特點、產業應用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投資潛力進行點評,給出前瞻性的投資、科研指導意見與建議。與此同時,本書還分析了那些曾經輝煌、後來沒落並逐漸消失的技術背後的原因和問題,通過對技術及產業發展的剖析,開拓讀者視野,並對讀者預判新技術、新產業的未來走勢提供指導建議。
作者介紹: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於1899 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影響力廣泛的技術商業類雜志,其內容覆蓋廣泛,涉及互聯網、通信、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
『伍』 合作醫療電子版怎麼弄
醫保電子憑證是由國家醫保信息平台統一簽發,是基於醫保基礎信息庫為全體參保人員生成的醫保身份識別電子介質。其通過實名、實人認證技術,採用加密演算法形成電子標識,具備安全可靠、認證唯一等特點。參保人可通過電子憑證享受各類在線醫療保障服務,包括醫保業務辦理、醫保就診等。一是方便快捷。醫保電子憑證不依託實體卡,參保人可通過國家醫保APP,或者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經由國家醫保局認證授權的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十分方便。
二是應用豐富。醫保電子憑證廣泛應用於醫保查詢、參保登記、報銷支付等醫保各業務場景,一張電子憑證,可以辦理所有的醫保業務。
三是全國通用。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台統一生成,標准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以憑證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可以說「一碼在手,醫保無憂」。
四是安全可靠。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和實人認證,採用國產加密演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展示,確保了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
在安全性上,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實人認證,採用國產加密演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展示,確保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它由國家醫保信息平台統一生成,標准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依此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堪稱「一碼在手,醫保無憂」。[1]219年11月24日,全國醫保電子憑證發布式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醫保電子憑證是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7個省(市)的部分城市將陸續開通使用。這意味著今後全國參保人可以「看病不帶卡,只用醫保碼」。[1]
219年12月起,廣州試點推行醫保電子憑證。
截至22年1月中旬,已有12萬參保人使用,累計完成醫保個賬支付1萬余筆。1月21日,從廣州市醫保局獲悉,目前廣州已有4餘家定點醫院、2多家定點葯店實現醫保電子憑證掃碼支付服務。
22年3月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連夜指導武漢市醫療保障局,在微醫互聯網總醫院火速上線國家醫保電子憑證。武漢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台統一簽發,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成為湖北省首個應用醫保電子憑證的互聯網醫院。[3]
22年3月,濟南醫保電子憑證「掃碼付」定點葯店可視地圖上線,參保人可直觀看到自己周邊有哪些葯店可以使用醫保電子憑證。濟南市可使用醫保電子憑證結算的葯店達到13餘家,全市有113萬人次激活了醫保電子憑證,累計支付超過19萬筆。[4]
『陸』 誰知道在哪裡能下載到《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pdf
這本趙老師的《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對互聯網的理解還是比較透徹的,我分享個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的最高心法:
互聯網思維(2007-05-07 23:55:26)轉載▼作者:張榮寰
從全生態存在學的角度看:互聯網思維是民主、開放、平等、全生態的思維模式。
1、全生態世界觀
全生態是一原的存在。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能關聯的統一整體;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全生態是各部分生態之間全邏輯關聯的統一整體,統稱全生態世界觀,也稱為全生態宇宙觀、全生態人格觀。全生態是時空的網路延伸;全生態是物質的能量延伸;全生態是生命的精神延伸。宇宙是一家、世界是一家、人類是一家;所有宗教是一家、所有民族是一家、所有文化是一家。
2、全生原理
數即本原,大是多樣,網出價值,自在即時;
易有大象,天人合一,甦生得道,愛智成全。
3、範式(成全範式)
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
以此成全科學範式思想引發出自然觀、科學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變革,因此是科學範式的更替和革命,依據全生全生精神和全生態互聯網思維孕育出的大數據技術及其大數據在線模式將徹底擊潰混雜學的誤區,因為大數據確認的不是簡單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即全體數據的消息關系。
4、名稱
互聯網是激發全生態大數據價值的信息載體。
5、互聯網總論
互聯網以設備通信存在,
互聯網以協議控制信息,
互聯網以網路地址轉換,
互、聯、網與全、生、態為合一的信息載體;
互、聯、網與全、生、態為對稱的對象。
6、認識論
全是本原,全是始基,真理即全。
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
網狀思維是全生態思維的肖像,
網狀思維是全生態思維的樣本。
網狀思維的實踐使互聯網成為一種公用的信息載體,
而互聯網的產生,
則讓互、聯、網思維得以集中爆發。
7、大數據在線模式
全是本原,全是始基,真理即全。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人學真理化、人格德行化、網路數據化所引領的復雜性科學將興起,逐步向全科學邁進,因為全生態世界觀不斷重塑人類世界的全意識,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表徵為數據,或者說,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全體數據即全消息,樣本是全體的肖像。網狀思維,直接成為全思維的樣本。互聯網可以聯接全生態各部分生態之間全能關聯;互聯網可以聯接全生態各部分生態之間全息關聯;互聯網可以聯接全生態部分生態之間全邏輯關聯,統稱互聯網大數據在線模式。
8、定義
互聯網是激發全生態中大數據價值的信息載體。
9、階段
有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無限互聯網),全生態互聯網。
10、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民主、開放、平等,全生態。
說明互聯網是激發全生態大數據價值的信息載體。
互聯網具有契約精神,
可以分四個部分描述:
互聯網思維是互動思維:「互」即「互動」,互動的本質是民主;
互聯網思維是聯接思維:「聯」即「聯接」,聯接的本質是開放。
互聯網思維是網路思維:「網」即「網路」,網路的本質是平等。
互聯網思維是全生態思維的樣本,「全」即「全生」,全生的本質是全生態;
11、互動思維
互動思維:「互」即「互動」,互動的本質是民主。首先是人與信息的互動。以新浪為首的門戶網站,讓人們更方便的獲得信息;而以網路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則讓人們更精準的獲得信息這是有線互聯網。隨著人與人的手機端互動功能的提升,以QQ為代表的即時通訊,讓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有趨勢出現的大微博服務、大微信的社交網路,則讓人們的交流變得隨時隨地,這是移動互聯網。
12、聯接思維
聯接思維:「聯」即「聯接」,聯接的本質是開放。最早的互聯網,以桌上的個人電腦為主要媒介,通過有線網路進行聯接,這叫有線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已經以人們手上的智能手機為主要媒介,通過無線網路進行聯接,這叫移動互聯網。就像今天到處是各種各樣的電器一樣,未來遍布我們周圍的將是各種各樣的網器。以它們為媒介,人們通過極其發達的無線網路進行聯接,這叫大數據互聯網;未來網上生態的系統建立,倍增地集合資源,人網合一叫全生態互聯網。
13、網路思維:「網」即「網路」,網路的本質是平等。信息如同電力,我們需要用電腦硬碟或者自備伺服器,來存儲「信息」再形成集合資源的「信息中心」,這些信息存儲在「雲端」,通過網路傳輸,而被人們自由使用。這就叫「雲計算」。遍布的「網器」結合強大的「雲端「,人們就可以更容易掌握更充分的信息,並根據需要進行分析。這叫「大數據」。人類社會方方面面,如生活、生態、產業、政治、經濟、科技、金融等信息集合在不同的互聯網生態中,如產生互聯網生活、互聯網金融等,這叫信息生態互聯網。人和「網器」,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雲產業」、「信息生態」就構成了全生態互聯網。
14、全生態思維:「全」即「全生態」,全生態的本質是價值。全大數據是全生態世界觀的數據化描述,大數據在線模式是在全消、全息中所蘊含的復雜性中全面反映對象的當下狀況。在從「太位元組」(2120)開始定義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為時尚早,4年後數據量到達「太位元組」(240)基本可以探入大數據的門檻,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1TB=1012bt,1PB=1015bt),現實版的大數據將有四個特點:即「4V」:[6] 第一,Volume(大量),即數據數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1TB=1012bt,1PB=1015bt);第二,Variety(多樣),即數據類型繁多。除了標准化的結構化編碼數據之外,還包括網路日誌、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非結構化或無結構數據。第三,Value(價值),即商業價值高,但價值密度低。在數據的海洋中不斷尋找,才能掏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被形象地稱為「沙裡淘金」。第四,Velocity(高速),即處理速度快,實時在線。各種數據基本上實時、在線,並能夠進行快速的處理、傳送和存儲,以便全面反映對象的當下狀況。大數據在線模式也將會從雲存在向人雲合一發展,成為創性和服務的泉源和活水。基於人全生精神、全生態思維、全網路思維、全數據模式的蘇醒,未來4到10年互聯網思維逐步成為前沿的思維理念和工具;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生活;互聯網政治;全生態世界觀逐步被眾人所接受;女性的領導力將得到新的的提升;出現聯接大數據的人埠;諸如生活類、政治類、商務類應用將會被重建;移動端即時溝通社區出現;移動端的按需服務將會變得流行;智能傢具網路化;部分產業網路化;攻擊家庭的黑客逐漸增多;逐步進入數據醫療時代;信用卡走向唯一化並成為新的應用平台,人體生命科學產生突破性成果,雲產業幫助人獲得爆發式知識和生活情趣,保險業迎來顛覆點。全生態是互聯網思維的第四大本質。
15、全生精神,時不我待。
民主、開放、平等,全生態價值就是互聯網思維的四大本質。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尋找完全價值範式就是: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
『柒』 《跨界2十大行業互聯網+轉型紅利》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跨界2》(騰訊科技頻道)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w9ZiYZ9CmCrw-Ztg0EUipg
書名:跨界2
作者:騰訊科技頻道
豆瓣評分:5.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9-1
頁數:216
內容簡介:
歷時半年調研,針對不同行業的消費者反饋,呈現真實客觀的消費痛點和用戶畫像。邀請多位行業內專家參與眾創,覆蓋農業、工業、民生政務、教育、醫療、餐飲、生活服務、房地產、交通、金融等十大領域,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互聯網+行動指南,幫助大家找到行業的痛點和機會窗口,為你開啟「轉型紅利時代」。
沒有顛覆、沒有焦慮,不需要恐慌。很多行業規律不是那麼輕易可以被顛覆的,互聯網企業不可能將所有傳統企業打敗,而一個武裝了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可能更勝於武裝了傳統行業某些元素的互聯網企業。你需要的只是快速學習,看「企鵝智酷」叢書吧。
作者簡介:
騰訊科技頻道
中國門戶網站騰訊網旗下專注報道TMT的頻道,在科技領域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其聚攏了Link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前《連線》主編Chris Anderson、蘋果聯合創始人Stephen Wozniak等一批國際知名科技行業人士,在第一時間關注一線創業者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騰訊科技依靠優秀的采編團隊,致力於以大財經視野解讀IT產業資訊,並成為國內首批進入「解釋性報道」領域的新聞媒體。騰訊科技傾力打造的《企鵝智酷》《TMT解碼》《科技不怕問》《戰略檔案》等原創欄目,無縫作用於用戶決策的各個階段,充分滿足用戶需求。通過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騰訊視頻、官方微信和微博矩陣、RSS訂閱等渠道,騰訊科技頻道7×24小時面向數千萬用戶提供新鮮的科技資訊,在互聯網、IT、通信及科學探索行業新聞領域中占盡先機。
企鵝智酷是騰訊科技旗下從事互聯網產業趨勢研究、案例與數據分析的專業機構。擁有《智酷調查》、《智酷分析》和《智酷檔案》三檔原創子欄目,以及「企鵝智酷開放平台」這一中國科技商業領域的智慧匯聚平台。企鵝智酷依託騰訊公司海量用戶基礎和大數據優勢,不斷優化分析模型和判斷力,緊扣熱點趨勢,提供具備大數據支撐和專業洞察力的行業研究報告產品。目前累計發布30份重磅商業研究報告,數百篇深度分析調研,報告影響力觸達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多個層面,在政府和企業管理者中享有優質的口碑和公信力。
『捌』 《互聯網醫療大變局》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互聯網醫療大變局》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tYMN3ALKsjeP2C_9t0H1NQ
簡介:一本中美互聯網醫療領域背後不同推動力的比較書籍,為讀者解讀中國互聯網醫療的內在困境,分析互聯網醫療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玖』 《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時間·互聯網+時代順勢騰飛的關鍵》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精力管理》([美] 吉姆·洛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Qh-X44MFzcp7LqPjlbu-Q
書名:精力管理
作者:[美] 吉姆·洛爾
譯者:高向文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8-1
頁數:240
內容簡介:
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精力沒管好!傳統的時間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社會節奏,實現個人質的提升,關鍵是精力管理。
每一天的時間量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我們可用的精力的儲備和質量卻可以改變。認識到這一事實就會讓你擁有顛覆生活方式的力量。
遵循書中的理念和步驟,你的生活會出現如下變化:輕松調動四種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意志;駕馭勞逸結合的生命脈動節奏;和精英運動員一樣系統發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高度精確、積極的精力管理習慣。
作者簡介:
吉姆·洛爾(Jim Loehr)
全球著名心理學家,其革命性的精力管理訓練系統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認可。在洛爾博士30多年的研究中,他始終相信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並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精力管理訓練塑造的。
洛爾博士曾同來自體育、醫療、法律、商業等領域的頂尖人物合作,幫助他們突破瓶頸,獲得更持久的高效表現,個人與組織客戶包括寶潔公司、雅詩蘭黛、FBI人質營救小組、網球冠軍吉姆•考瑞爾以及奧運會速滑冠軍丹•詹森等。他還是美國心理協會、美國體能協會、應用運動心理學協會等專業組織的正式會員。
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精力項目機構(Energy Project)的CEO和總裁,該機構致力於幫助組織取得持續的最佳表現,滿足員工的需求,點燃組織和領導者的激情。他曾經是《紐約時報》記者,《新聞周刊》的編輯,《時尚先生》簽約作者及《快公司》的專欄作家,出版過多部暢銷書。
基於對高效表現的跨學科研究,施瓦茨一直積極致力於改變這個世界的工作方式。與托尼合作過的公司和組織包括谷歌、可口可樂、安永、美銀乃至全球經濟論壇等。
2013年,施瓦茨在《紐約時報》上開設了雙周專欄「Life @ Work」,他還常常在《赫芬頓郵報》《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也參加CBS的This Morning節目。
『拾』 《基因傳(精裝版)眾生之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基因傳(精裝版)》([美]悉達多·穆克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基因傳(精裝版)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
譯者:馬向濤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頁數:62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整個20世紀,有三項顛覆性的科學概念和技術應用讓人類社會發展到了新的歷史階段:「原子」的發現帶來物理學的革命,「位元組」的發現帶來互聯網的革命,「基因」的發現帶來生物學的革命。
基因既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礎,破解了基因的運行機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奧秘,人類的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測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也完成了全部人類基因的比對與測序工作,人類征服基因的時代已經到來。
《基因傳》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
《基因傳》也是一部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像偵探小說一樣,以科學家們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論的脈絡,又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斗爭、成功與失敗。《基因傳》也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政治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的沖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糾葛,有歷史進退,《基因傳》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
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造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也許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基因傳》所講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2010年,穆克吉的《眾病之王:癌症傳》詳盡記述了癌症的起源與發展以及人類對抗癌症、預防癌症的歷史,出版後獲得普利策文學獎,但是這本書不反映癌症病變之前生命的常態。如果癌症是人類身體發生病變之後的魔鬼,那麼是何種力量在此之前維系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呢?作者在癌症研究過程中意識到,只有了解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深刻領悟其內在機制,於是,在探究常態與遺傳奧秘的過程中,作者創作了另一部更加深入人類命運源頭和顛覆生命認知的著作——《基因傳》。《癌症傳》講的是生命的病態,《基因傳》講的是生命的常態,因此《基因傳》可以被視為《癌症傳》的前傳。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基因傳》出版者)
《基因傳》不僅是一部翔實記述(基因)科學發展的歷史,更是人類在21世紀面向未來的宣言。
——馬向濤(《基因傳》譯者)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見識叢書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見識叢書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 [美]約翰•R. 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見識叢書07:守夜人的鍾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見識叢書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見識叢書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見識叢書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見識叢書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見識叢書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見識叢書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見識叢書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見識叢書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見識叢書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見識叢書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精裝)[美]戴維•伍頓
《見識叢書19:內戰,一部觀念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見識叢書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見識叢書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精裝)[以]赫拉利•尤瓦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讀《基因傳》的N個理由:】
1. 不是所有寫基因的書你都能讀得懂。
2. 這本書所講的故事,和每個活生生的人都息息相關,你所有關於病理、行為、性格、疾病、種族、身份、命運的問題,都會在書中找到新的答案。
3. 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基因的發現,讓我們終於無限接近這些大問題的真實答案。
4. 這本書寫了3000年來人類對生命遺傳迭代奧秘的探索。
5. 為什麼人人相似卻又千差萬別?生命的演化過程里,是什麼在背後決定著這一切?這個問題困擾人類幾千年,從亞里士多德到達爾文,人類始終探索。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找到了基因,終於找到了破解生命奧秘的鑰匙。
6. 整本書寫了240位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
a. DNA雙螺旋的發現過程,驚心動魄,如大片一樣精彩。
b. 納粹德國利用「優生學」理論,讓集中營成了世人心中永恆的傷疤。
c. 你以為科學家之間都應該是「我好崇拜你啊」,但其實,他們可能即使合作也不忘記斗爭。
d. 一個在學校里表現「良好」的美國小女孩,卻和媽媽以及媽媽的媽媽一起被認定為「智障人士」。
e. 你以為你是女人,我以為我是男人,但基因說,我們可能都錯了。
7. 基因是沒有情感的,《基因傳》是有溫度的。
8. 如果非找一本類似的作品,就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吧,《人類簡史》用嶄新的大歷史視角和高超的寫作手法,重述了人類從起源到今天的故事,《基因傳》也從宏大的視野和人類終極問題的關懷,用極講究的敘事手段,把基因的故事講了個通透。
9. 之前寫基因的書也不少,但都零零散散的,從來沒有像穆克吉這樣完整系統地梳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基因傳》是一部知識密度極高的佳作。
10. 這不是生硬的科普書,作者同時把政治、歷史、人性、倫理、道德等議題穿插在里邊,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
11. 好看,真的好看,一個問題連著一個問題,科學家們抓住片段的線索和證據,一個一個攻破基因難題,像偵探小說一樣好看。
12.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完整地了解基因的全部知識,關於基因,看這本就夠了。
13. 印度裔美國醫生,這樣的身份,讓作者的寫作別具一格。
14. 穆克吉的前一部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獲得普利策獎,他是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
15. 未來,這本書關系所有人的未來!基因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基因測序、基因克隆、基因檢測、基因診斷、基因編輯……這些技術可以為我們帶來巨大好處,可以治癒疾病、預測未來、更新我們對性別、身份、選擇的認知,基因時代正在到來。但是,基因也涉及智力差異、種族歧視、倫理、道德,20世紀40年代納粹德國就歪曲利用了基因理論,製造了種族屠殺的災難。人類已經掌握了定向改造基因的技術,影響基因的功能,從而使身體狀態、生理機能甚至人類本身發生改變,那麼誰有權力支配它們並且確保安全呢?誰將成為此類技術的主導者,而誰又會成為它的犧牲品?當我們具備理解與掌握人類基因組的能力時,傳統意義上的「人類」概念也許將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
16. 穆克吉很帥,嗯!
究其根本,人類不過是攜帶基因的載體與表達功能的通路。基因是自然界萬物生長的源泉,而我們就像是風馳電掣的賽馬,在轉瞬間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它們的組成與世間的善惡無關。同時也不會受到人情冷暖的影響。我們只是這些遺傳物質最終的表現形式。
——村上春樹《1Q84》
【名家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2016年度精英閱讀書單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經濟學人》2016年度書單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編輯部2016年度值得一讀的科技、科學類圖書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
郝景芳 (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劉蘇里(北京萬聖書園創始人、知名學者)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創始人)
瑪麗亞•拉莫斯(Maria Ramos,英國巴萊克銀行南非子公司CEO)
聯袂推薦!
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帶領我們穿越基因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穆克吉還是一個優雅的、會講故事的人。
——比爾•蓋茨
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人工智慧,另一個是基因科技。基因的發現、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類有機會無限接近生命秘密的真相。穆克吉醫生的《基因傳》來得正是時候,完整梳理了基因理論和技術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講述了科學家們攻堅克難的故事,以及基因技術對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的邊界的觸碰,和他的前一部作品《癌症傳》一樣,豐滿而富有啟發性。我們對基因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正在到來的基因時代,有更多的可能讓人類克服疾病掌控自己的命運,不再聽天由命。
——李開復(創新工場CEO、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
基因的發現和發展揭開了生命的奧秘,將深刻影響我們人類社會的走向。穆克吉是集醫生、學者、科普作家於一身的印度裔美國人,他一方面掌握關於基因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又能以科普作家的身份,把深奧難懂的知識以文學筆法呈現出來,有故事,有情節,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
——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神經生物學博士)
我推薦這本書,不僅在於它的確好,而且在於它的意義。尤瓦爾•赫拉利在紅遍全球的《未來簡史》中指出,人類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門科學,一是人工智慧,二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被稱為基因工程。這門科學現在已用於制葯、基因檢測和基因重組。運用基因科學,我們能挽救人的生命,消除祖上遺傳而來的缺陷,這不是使人類未來更美好嗎?要了解基因科學的未來,一定要了解它的過去與今天,讀《基因傳》的意義就在於此。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作者在遠古的遐思、技術的進步與科學家個人命運的沉浮之間來回切換,收放自如,大開大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廣袤幽深的歷史長卷,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科普佳作。
——李清晨(醫生、科普作家、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心外傳奇》作者)
穆克吉是一位寶貴的既能做研究又能寫作的醫生,他讓深奧的醫學概念不再晦澀難懂,讓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基因和遺傳學的美妙。希望《基因傳》的出版能讓更多人了解基因技術,這是現代醫學史上了不起的一筆。
——張羽(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只有醫生知道》作者)
所有人都知道,基因科技對人類很重要,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只看到神奇的結果,看不到發生的過程。讀這本《基因傳》是非常有意思的過程,如曲徑通幽,不僅能看到新發現帶來的曙光,也能看到曙光被幽暗的密林遮蔽,而最後重新見到突破密林的光芒,讓人更理解科學探索的興奮。
——郝景芳(童行計劃創始人,《北京折疊》作者)
從第一個站起來的類人猿,到科技加身的現代人,我們從未停止對自身的好奇,對祖源的探究。基因是塑造人類的根本,我們對它的了解卻不足百年。《基因傳》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對基因科學發展史展開描述,故事性強,情感豐富,鮮活地展現遺傳規律與基因的發現過程,啟發人類思考未來之路。真正威脅人類未來安危的不是科技脫韁的可能性,而是掌握科技的人如何選擇。康德說過兩樣讓人驚奇和敬畏的事,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科學無止境的探索終將令驚奇不再,惟願人類對道德的敬畏之心永不改變。
——尹燁(華大基因CEO,生命科學科普節目《天方燁談》主創)
這不是一本僅介紹生物技術和常識的讀物,它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宏觀框架下,從基因這個獨特視角,重新闡釋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之間的碰撞和博弈。
——大象公會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大多數醫生,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生,都把治病看作處理好症狀,有平穩的生命體征即可。了解基因,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認識生命、拓展自己的職業邊界。《基因傳》的作者悉達多 • 穆克吉博士,因為有著腫瘤臨床與研究的「雙重」經歷,他的文字,讓臨床醫生可以從親切的角度,了解這個領域的內容。
——丁香園
如果你熱愛散文,這本書剛好合你胃口,如果你想明白關於基因編碼的事情——不是達到一個基因學博士的水平,但是足夠在飯桌上就這個話題掌控全局——那這本書適合你。這本書能讓你思考,但同時又能讓你迴避思考的重負。
——Saurabh Jha(醫學科普作家,皇家外科醫生)
這部作品也許可以被視為數千年來罕見的驚心動魄的偵探小說,而包括亞里士多德、孟德爾以及弗朗西斯•柯林斯在內的各位學者均為探究生命的奧秘做出了貢獻。作為《眾症之王:癌症傳》的姊妹篇,《基因傳》不僅繼承了氣勢磅礴的敘事風格,同時也成為超越前者的經典。如果你期望了解人類的現在與未來,那麼這本書就是不可或缺的佳作。
——安東尼•多爾(普利策獎得主,《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作者)
2010年,悉達多•穆克吉醫生曾經以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眾病之王:癌症傳》讓讀者為之陶醉,而現在看起來這不過是《基因傳》正式登場之前的熱身,他將本書打造成為集科學、歷史以及自傳為一身的史詩般作品,其廣度與深度堪比文學名著《失樂園》。
——《紐約時報》
(基因的)故事曾被人們用諸多不同的方式細致地描述過,但這次,穆克吉以一種罕見的宏偉視野講述了這部(基因的)新歷史。
——《紐約時報書評》
穆克吉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娓娓道來……同時還在秉承醫學嚴謹的前提下以詩歌般的語言彰顯了人性中的柔情、脆弱以及光芒。
——《華盛頓郵報》
在穆克吉浪漫的敘事語境里,他雙眼犀利地指向那些矛盾的細節和尚未定論的諷刺之事。這位天才犀利地鎖定了化學抽象物中隱埋的情感真理,讓你感覺好像成功考過了一門你曾懼怕報名的大學課程,並且,你享受了這過程的每一分鍾。
——安德魯•所羅門(《正午惡魔》作者),《華盛頓郵報》
《基因傳》是一部承前啟後的生命科學思想史,作者以縝密的邏輯詮釋了當代廣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今日美國》
《基因傳》不僅描繪了生命科學發展的壯美藍圖,同時也對傳統人類概念提出了道德與哲學挑戰。
——保羅•伯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這部在現代格局下激進而又具有爭議性且有親和力的著作,是如此的扣人心弦。閱讀它,裝備好自己,來迎接未來的到來。
——布萊恩•艾波雅(《如何長生不老》作者),《周日泰晤士報》
他(穆克吉)對(基因的)歷史脈絡的釐清、引人入勝的講述,是他雄心壯志的彰顯,也是其不容磨滅的成就的見證。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書中沒有落下任何一個可信的、生動的調查。
——《衛報》
這是一部囊括了復雜思想的巨作……中文寫作細致,可讀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可以說是所有科學革命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註定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觀察者》
《基因傳》探討了一個永恆而復雜的主題。實際上,它與我們每天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作者讓它與我們更加接近,更加扣人心弦。
——馬克•海登(《深夜小狗的神秘習題》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悉達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國醫生、腫瘤專家、知名科普作家。
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並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療和與血細胞有關的基因功能上。2010年,他出版著作《眾病之王:癌症傳》,並於次年榮獲普利策文學獎,《時代》雜志稱其為「1923年以來有影響力的100本英語書之一」。2016年,《基因傳》出版後,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譯者簡介】
馬向濤,研究員/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科腫瘤學臨床與基礎研究,翻譯了《基因傳》《腫瘤臨床試驗》等專著,曾經榮獲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獎章。馬向濤博士是北京市海淀區醫療資源統籌服務中心主任,同時還兼任《腫瘤防治研究》與《腫瘤研究與臨床》雜志編委,曾在《中華醫學雜志》《癌症》《醫學與哲學》等數十種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文章100餘篇。馬向濤博士致力於醫學人文傳播與健康知識科普,現在與家人生活在北京。(微信號:DRXIANGTAO,歡迎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