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處理 > 粘土蘑菇製作方法解壓

粘土蘑菇製作方法解壓

發布時間:2022-06-17 21:21:29

⑴ 種植蘑菇最簡單的方法平蘑菇

1)、 原料及其配方
一、原料。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是農作物的秸桿(如稻草、麥草、玉米桿、油菜桿等)、農產品加工的副產品、野草和家禽、家畜的糞便等。另外,添加一定量的礦物質元素。
二、配方。(以0.25畝種植面積,凈播1000平方尺為計量單位)。
原 材 料 單位 數 量 原 材 料 單位 數 量
菌 種 瓶 100 農家肥 擔 40-50
干稻(麥草) 斤 3000-3500 尿 素 斤 20-25
蘑菇專用肥 斤 200 石 灰 斤 50-80
油 枯 斤 200-250 菌 膜 斤 18
其中無尿素,可用n、p、k為15-15-15的復合60斤,或n、p、k為13-5-7的復合肥120斤替代。

(2)、 堆料發酵
1、堆料時間:最遲應在9月10日前。水稻收獲後,及時搶晴天曬干稻草,盡快、盡早堆料。
2、堆料的方法:在決定宜種菇的稻田內建堆。料堆寬2m,高1.5m,長度不限。一般100瓶菌種的料可堆長約8-9m。技術要求:稻草要干,不宜用霉爛稻草堆制。堆料頭一天,稻草要充分預濕,建堆前,蘑菇專用肥、油枯、尿素等混和均勻。千萬注意:不能將尿素與石灰混和。在建堆時,先鋪稻草,並將草棚改散,再潑糞水,後撒配料(輔料)。每層稻草厚度15-20㎝,共堆10-12層。料堆頂部建成屋脊形,防雨水進入。料邊四周要堆直,不能下大上小或大肚細腰,必須堆制規范,以利發酵。
3、翻堆:堆漚時間22-25天,翻堆要求:必須將培養料上下、生熟翻勻,做到內往外翻,四周往中間翻,上部往下部翻,下部往上部翻,翻勻堆直。第一次翻堆時,邊翻堆邊撒石灰。料如果偏干,可將石灰化入水中,潑在料上。建堆規格:第1-2次翻堆,料堆寬應每次縮窄10㎝;第3-4次時,每次放寬10㎝,其高度不變,長度縮短。培養料含水量要求:以成人用手捏緊一把稻草指縫間滴水滴數計算,建堆時約15-20滴,第一次翻堆時10-15滴,第二次翻堆時5-7滴,第三次翻堆時4-5滴,第四次翻堆時3-4滴。設置排氣孔要求:從翻堆第三次開始,在料堆的正中應設兩排間距為1m×0.8m,直徑10㎝的排氣孔,以改善通氣狀況,利於發酵和排除氨氣。料堆好後含水量在60-65%左右,用手緊握,指縫間滴水2-4滴;⑤ph值在7.5-7.8之間。

(3)播種
1、種菇稻田土壤要求。一般壤土、泥土或壤沙土為宜,不宜用沙土。
2、搭棚架、開廂。搭建棚架的標准:以100瓶菌種為例,可建一個棚。棚寬10m,長15m,可開7-8廂,或建兩個棚,棚寬8m,長10m,可開6-7廂。每廂之間留走道,兩邊的邊廂寬50-60㎝,廂埂寬10㎝,除掉廂埂,凈廂面寬40-50㎝,中間廂面,凈廂面寬110-120㎝,走道寬40㎝。棚架頂端高度為1.7-1.8m,凈播面68-70%。如只建一個棚的,應在棚中間頂端開排氣孔(天窗),不少於兩個,每個排氣孔直徑30-40㎝,排氣囪高1.1-1.2m。大棚用專用黑膜覆蓋。兩頭留可進出及通氣的門,並掛上草扇遮光。
3、料上床。將發酵好的培養料,於播種前一天採用干凈的籮篼挑運到已開好的廂面上,將料堆成紅苕埂。播種時,將料抖松、拌勻、抖平,按廂規定寬度,使培養料在正常松緊情況下,厚度為15-18㎝,一般厚度不低於12㎝,不超過20㎝。培養料越薄,產量越低。培養料太厚,又造成浪費。
4、播種
①播種前菌種處理:掏種前一天晚上,要用75%敵敵畏,按葯:水=1:1的比例,進行菌種熏蒸,以防止菌種瓶口及棉塞的污染。掏種前要用高錳酸鉀水溶液,對瓶口、瓶身擦洗消毒,掏菌種所用工具和盛裝容器要清洗消毒。菌種掏出後,分成黃豆大小顆料,不可揉搓。
②播種方法。根據每廂面積,分廂定量播種,先掏一半播種後,再掏另一半播種封面。具體方法:象撒穀粒一樣,將菌種按廂均勻地撒在料床上。菌種要撒播均勻,第一次播種後,用草扒勾勾輕輕打料床,讓部份菌種抖落在二層培養料中,同時再將另一半菌種均勻撒播在料床表面封床,並用草扒背面輕拍床面,保證床面平整。
③加蓋清潔的報紙。播種後最好在料床表面覆蓋報紙,播一廂蓋一廂,以利發菌。
5、播種後管理。播種後的管理重點:通風、降溫、保濕、防雜菌和補種。

(4)、 覆土
1、覆土時間。掌握覆土時間的原則:「料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料」。即播種後,菌絲往下吃料2/3時,不論播種時間長短即可覆土;播種後10天左右,最遲不超過15天,不論菌絲吃料深淺與否也即可覆土。
2、覆土的方法。將走道上的表土鏟掉,用二層土挖翻扦細,邊挖邊覆土。
3、覆土的要求。泥土要求下粗上細,粗土小如胡豆,大如鴿蛋。覆土厚度4-5㎝。土壤干濕度以含水量50-55%為宜,即「捏得扁,搓得圓,不粘手或略粘手」為宜,土料偏干偏濕覆土效果都不好。土料一定要覆平,不能太薄或太厚。覆土料採用壤土、沙壤土、粘土、粘壤土均可,切記不能用沙土。
4、覆土前床面處理。覆土前料床要鋪平,覆蓋報紙的應揭掉報紙,用克霉靈2兩、敵敵畏2兩,兌水30斤(一背水),在料床均勻噴霧滅除雜菌,一般100瓶菌種的菌床面積噴施一背水即可。
5、覆土後管理。管理的重點是通風,保溫,保濕,防雜菌。白天揭開兩頭薄膜通風,晚間關上。如遇氣溫偏高,晚上可不關;如遇氣溫低,白天也可不揭膜。如果土層偏干,可少通風,多保濕,確實遇乾旱天太乾的,可用清水噴霧床面,保持覆土層濕潤。如果土層偏濕,又遇澇災,則要多通風,少保濕。如土層出現雜菌,可用克霧靈兌水噴施中心病團。

(5)出菇、采菇
出菇期管理:出菇時,在菌絲扭結,菇床普遍出現豌豆大小菇蕾時,可少量噴施清水,到1-2天後,菇蕾有胡豆大小時,應增加噴水量。一般采菇後,除雨天外,均可噴水,特別是晴天,采後更應噴水。噴水的技術很重要,不能多噴,也不能少噴。具體標准要看天、看菇、看土干濕噴水。
采菇:采菇不以大小為標准,而以菇齡為標准。一般可見豌豆大小幼菇到採收時間:前3潮,2-3天可採收,4潮後,氣溫較低,3-5天採收,元月後,5-7天採收。但11月份高溫時節,一天要采兩次以上。總之,堅持「采嫩不採老,采早不採遲的」原則。
采菇方法:前3潮採用左右旋轉扭菇法,第4潮後採用扯菇法。
采菇處理:採的菇要輕拿輕放輕運。邊采菇邊用刀將泥腳切掉,並一刀切平,不得留有泥腳。

⑵ 有哪些適合帶娃的粘土手工教程

我現在做的就是粘土教程,材料有超輕粘土、紙粘土、樹脂粘土、軟陶等等。其實粘土類的手工有很多,比如萌物系列,美食蔬果,動漫人物,卡通角色,微景觀,模擬食玩,動植物,各種飾品等等。我的教程里涉獵的品種就很廣泛,因為我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有時會根據社會熱點進行自由創作。我自己覺得自己的作品還算是精緻好看。

⑶ 粘土的製作圖片或是教程

您好,一直以來都想做一個小房子,那天看到一張蘑菇房子的圖片,就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剛好發現我存的泡沫塑料材料中有一個圓筒形的比較合適,就用刀削出蘑菇頭的形狀來。再把紅色和淺黃色的紙粘土包在外面,房子的外形就做好了

⑷ 想種蘑菇,但沒經驗,如何是好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准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 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准。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後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溫度和料內溫度,料內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棚內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後報紙取掉。
3、三天後菌種正常萌發即可微通風,七天後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准備覆土。
八、覆土
1、准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後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節成濕潤的狀態。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採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後前5—7天關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後,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於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採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過道不積水。
2、棚內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牆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牆有通風口,東西牆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准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靠牆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後牆,前牆高30cm,後牆高1.2m。
十一、採收
播種後,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採摘。採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柄長在0.5cm 。間隔7—10天,第二潮菇現蕾。

⑸ 蘑菇及菌種問題

一、生長發育條件
1、營養: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發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必須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絲分泌的酶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後,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銨鹽、蛋白腖、氨基酸等,蘑菇生長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配製培養基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滿足蘑菇生長發育的需要。
2、溫度:菌絲生長的溫度在5—33℃之間,其最適溫度為23—25℃,低於5℃生長緩慢,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於停止生長。
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在此溫度范圍內,出菇期僅維持3個月左右。在13—18℃范圍內,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在較低溫度下所形成的子實體潔白、粗壯、菇形園整、肉厚、產量高。在子實體形成期間,尤其是從幼蕾到幼菇階段,溫度只能維持原溫,不可使之回升,否則會造成大批薄皮硬開傘菇或大量菇蕾萎縮死亡。因為菌絲實質上象相互連通的「管子」,在較低溫時菌絲相互扭結,形成菇蕾,養分藉助菌絲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集中運往菇蕾供生長發育,若溫度回升,尤其是較高溫度時間偏長,菌絲又把菇蕾中的養分輸送給周圍的菌絲,供菌絲蔓延生長,結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發的溫度以18—20℃為最好,若超過27℃,就是相當成熟的子實體,也不會發出孢子。孢子萌發的溫度以24—26℃為最佳,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萌發時間或不萌發。
3、水分和濕度:蘑菇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分來源於培養料覆土和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濕度。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絨毛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濕度應保持在18—20%左右,過干會影響菌絲體和幼菇發育,並使蘑菇品質下降。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90%之間。若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若低於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氣:蘑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CO2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內。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CO2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5、光照: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乾燥變黃,品質下降。
6、酸鹼度(PH值):蘑菇菌絲在PH值5.8—8.0之間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值是7左右。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里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8—8.0之間;土粒的PH值調至8.0左右,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二、要點
流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2)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3)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准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 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准。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後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溫度和料內溫度,料內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棚內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後報紙取掉。
3、三天後菌種正常萌發即可微通風,七天後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准備覆土。
(八)覆土
1、准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後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節成濕潤的狀態。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採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後前5—7天關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後,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於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採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過道不積水。
2、棚內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牆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牆有通風口,東西牆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准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靠牆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後牆,前牆高30cm,後牆高1.2m。
(十一)採收
播種後,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採摘。採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柄長在0.5cm 。間隔7—10天,第二潮菇現蕾。

⑹ 牛糞養蘑菇是怎樣做的

使用牛糞必須要搭配稻草或者麥秸之類的原材料。可以種植雙孢菇,草菇,姬松茸等等菌類。

閱讀全文

與粘土蘑菇製作方法解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b2t伺服器怎麼獲得許可權 瀏覽:815
c語言javaphp 瀏覽:804
程序員技術不分高低嗎 瀏覽:619
dos不是內部或外部命令 瀏覽:708
PC機與單片機通訊 瀏覽:675
二級加密圖 瀏覽:113
壓縮機異音影響製冷嗎 瀏覽:711
德斯蘭壓縮機 瀏覽:490
程序員太極拳視頻 瀏覽:531
網上購買加密鎖 瀏覽:825
安卓為什麼軟體要隱私 瀏覽:83
虛擬主機管理源碼 瀏覽:811
java圖形圖像 瀏覽:230
單片機輸出口電平 瀏覽:486
java配置資料庫連接 瀏覽:479
java多態的體現 瀏覽:554
java的split分隔符 瀏覽:128
跪著敲代碼的程序員 瀏覽:239
web和php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
加密的電梯卡怎麼復制蘋果手機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