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嘴唇上面的鬍子要剃嗎
刮鬍子是成年男人的功課,就像化妝是年輕女人的功課一樣。男人一近中年,頭發如秋風中的樹葉,有了凋零的感覺;而鬍子卻如雨後春韭,割而復生,又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了起來。大約中年男人患得患失太多,用腦過頻,肥料被心機爭去了,頭發就爭不到肥料,只有萎縮;而鬍子呢,因了與嘴的親戚關系,近水樓台先得月,早早把肥料劫了下來,先肥了自己再說,這也太沒有全局觀念了。
男人的鬍子一天不刮,有粗糙之感;兩天不刮,臉就變得舊了,三天不刮,連自己也感到蒼老了一截。男人的面子通常不是指臉龐,而是指對頭發和鬍子的處理問題。失節事小,面子事大,所以先前的剃頭匠把自己的營生說成是「頭等事業」、「頂上功夫」,除了少許的自吹成分,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刮鬍子的最佳方式當然是去傳統的剃頭鋪子,剃頭匠最好是上個世紀70年代就操此業的。那裡有滾水快刀侍候著。刀當然不是刀片,也不是嗡嗡作響的電動刮鬍刀,而是背厚刃利的剃頭刀,足足有300克重,拿在手裡就像拿了一件武器。等醮著肥皂沫的刷子先在臉上除了眼睛、鼻子和嘴的部分細細地塗了一遍,毛孔膨脹起來,這時刀子就開始了工作。刀子在臉上游刃有餘地掃盪,連細枝末節也不放過,心裡就有了一種除惡務盡的快感。臉龐和嘴唇周邊的鬍子消滅了,剃頭匠接著打掃耳根和後脖子上一群散兵游勇,末了連隱蔽在鼻洞里的小股殘敵也不放過。事畢,腦袋就像輕了分量,靈活起來;不照鏡子,就覺得自己比進理發鋪前光鮮了許多。渾身也舒泰得可以。
刮鬍子的次好方式是自己解決,條件和程序如前,只不過刀子換成了刀片,最好選擇在陽光明媚的晴好天氣。自己刮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否則傷了臉無法索賠。
第一種方式現在太難覓,第二種方式又太麻煩,於是再次的方式只好求助於電子刮鬍刀這種舶來品。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刮,說得准確點不是刮,是在剃。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剃得不幹凈,用手摸上去,茬茬還在,只不過比先前短了一些,粗糙的感覺還在,心裡總有些別扭,就好像打了勝仗卻讓一小股敵人逃脫了一樣。
最後一種方式是進靚女出沒的發廊之類的地方去刮鬍子,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對修面有體會的人是不進去的。因為她們的專長是洗頭或者幹些別的什麼,就好像大商場不做針頭線腦的生意一樣。那不是刮鬍子,也不是剃,較為確切地說法是在扯,扯得生疼。那地方的特點是把你的幾根頭發搓揉的更加形影單調,把你的口袋掏得更加徹底。
鬍子的問題事關男人面子,瘦臉的人滿臉鬍子,就顯得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肥臉的人生滿鬍子就無形中多了一點匪氣,與文明的形象隔了一層。現代人不喜歡如此,於是男人們紛紛去刮鬍子。
Ⅱ 為什麼街上的流浪漢會長滿臉的鬍子丫,跟神經刀一樣!是不是受打擊,抑鬱,才會這樣呀
有可能,大部分是沒有有生活來源,落魄至此
Ⅲ 《大胃王》里有個流浪漢,長著滿臉鬍子,是特型演員嗎叫什麼名字很出名嗎謝謝!
那是潘長江。。。
Ⅳ 美國流浪漢鬍子怎麼留
去美國一趟,在路上流浪個半年,穩穩地
Ⅳ 救助流浪漢的麗莎是誰
救助流浪漢的是以「麗薩」為名字的團隊,麗薩是視頻中的女生。他們幫助流浪漢送了一些吃的,讓他重新生活,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好好堅持的活下去,帶他理發,讓流浪漢變成了年輕小夥子,還帶他刮鬍子,麗薩團隊給流浪漢洗澡,,給他身體噴香,擦乾之後給他了一件新衣服,一直都讓他找回信心,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繼續很好的生活,送了一頂帽子,成功成為一個年輕的小夥子。
麗薩的團隊為流浪漢找回了信心,找到了活著的理由,他們要為自己而活。麗薩團隊幫助每一個人,是一個優秀的團隊。
Ⅵ 我15歲(鬍子不是很長 但是影響外觀)第一次刮鬍子 保證20歲之前不再颳了 鬍子會長得比原來還長嗎
少刮鬍子,越刮越硬,別熬夜,也別去拔,拔了毛孔變大,最好就是別去理鬍子,不然你現在刮,到20歲你要天天刮,一天不刮就像流浪漢一樣的長,現在我20歲都是1個月刮一次!
Ⅶ 有那麼一部電影。裡面有一個流浪漢。瘦瘦的。個子不高。鼻子下面有一撮鬍子。走路是外八字。走路時左右搖
卓別林的流浪漢
希望我的回復對你有所幫助,好用就給個好評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