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夫茶怎麼樣才算是一道
首先要洗茶具,用熱水澆在茶具上洗去灰塵。之後要適量的拿出茶葉,然後要洗茶也就是第一壺茶水是不能和也不能品的。因為第一壺無味,沒有茶葉的味道,只是為了洗去茶葉本身的污濁。從第二壺茶開始就可以喝了。我只是略知皮毛,不過根據茶葉本身的不同,所用的水源、火候也均有不同。若樓主真想學習茶道,可去網上翻閱茶經,那裡有詳細的記載!
2. 「功夫茶」是什麼意思急!急!急!急!
工夫茶盛行於廣東潮汕地區。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為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里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
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為「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嘗。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工夫。
(2)功夫茶是解壓的嗎擴展閱讀:
明末清初福建閩南的一些明代遺臣不服清廷統治,入武夷山為僧,種茶、制茶、品茶、銷茶。清代才子、浙江錢塘文人袁枚於雍正四年到武夷賞茶,記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此法與俞蛟所記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為講究,程序更為繁復而已。
俞蛟出生於乾隆十六年,明顯比袁枚游武夷山遲了25年,其文章問世肯定更遲了,說明武夷茶品飲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雛形。且武夷山由於是正山小種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當時制茶者又多為閩南人,因此對「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為茶葉,後者為沖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飲技藝經發展、完善,程序雖繁復,卻富涵文化,因而為飲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台灣功夫茶茶藝等都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深化而來的,已成了閩、粵、台的飲茶藝術。近幾年來功夫茶藝已向中國北方傳播,為北國飲者賞識。
3. 功夫茶是什麼茶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 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具體請看http://ke..com/view/21064.html?wtp=tt
4. 功夫茶指的是什麼
功夫茶是指一種喝茶的方法。主要在廣東潮州和汕頭一帶盛行工夫茶。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為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
5. 功夫茶是指什麼茶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
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首先綠茶的泡茶工序簡單,要求也沒那麼多講究,所以一般功夫茶表演都不用綠茶。
綠茶可以用功夫茶,比如龍井來說的話,一般綠茶(不是頂級)可以用蓋碗,高檔綠茶(牙葉完整比較漂亮的)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
步驟跟一般功夫茶一樣:溫杯潔具,洗茶,沖水,奉茶。
6. 功夫茶是什麼
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為「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引自網路
工夫茶是一種喝茶方式,廣泛流傳於廣東潮州地區,在這里喝功夫茶已經成為了當地人們一種生活習慣,具有獨特的本地特色和民族特點,外地人來到潮汕地區一定要品嘗。這里的功夫茶喝功夫茶也成為當地人接待客人,一種基本禮儀。
無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居民家裡,都可以看到功夫茶的身影,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從功夫茶中可以體會到潮汕地區人們的熱情和激情,功夫茶也成為潮汕地區的文化符號,人們提起工夫茶就會想到潮汕地區。
功夫茶現在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夫茶至今為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是中華茶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時期,人們已經有了飲用功夫茶的習俗,宋朝時期更是開發出多種多樣的飲用方式,在功夫茶的泡製過程當中極具觀賞性,可以說是在欣賞一部斥巨資打造的影視作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7. 什麼是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
「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7)功夫茶是解壓的嗎擴展閱讀:
功夫茶的用具
一、蓋碗的茶具,蓋碗茶具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
二、茶海:(也叫「公道杯」),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後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澱茶渣、茶末。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
三、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壺前的量具)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一套買的,擱在一筆筒似的東西里,整套叫茶道。
四、爐及水壺: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為它們設置的恆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會受影響。
五、茶杯: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六、儲茶罐: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濕。
8. 什麼是功夫茶,語音解答
1. 亦作「工夫茶」。閩粵一帶的一種飲茶風尚。
2. 指飲功夫茶所用的茶葉。
詳細解釋
1. 亦作「 工夫茶 」。 閩 粵 一帶的一種飲茶風尚。
清 施鴻保 《閩雜記·功夫茶》:「 漳 泉 各屬,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盂公壺,杯極小者,名若深杯。茶以 武夷 小種為尚……飲必細啜久咀,否則相為嗤笑。」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
2. 指飲功夫茶所用的茶葉。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工夫》:「今採茶者不用日曬,於懷中熨乾,名工夫茶。」
9. 功夫茶一般是用什麼茶葉
功夫茶用的茶葉有:
1、烏龍茶:
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2、水仙:
水仙條索肥壯緊結勻整,葉端褶皺扭曲,好似蜻蜓頭,葉片色澤青翠黃綠,油潤而有光澤;內質香氣濃郁清長。沖泡後,湯色橙黃,深而鮮艷,滋味濃厚而醇,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徵,葉底肥嫩明凈,綠葉紅邊,十分美觀。鮮葉採摘標准及管理。
3、嶺頭單叢:
嶺頭單叢茶品質穩定,其外形條索緊結壯碩,色澤黃褐油潤,花蜜香高銳持久,滋味濃醇甘爽、回甘力強、有特獨的微花濃蜜香味,湯色橙黃明亮,葉底黃綠腹朱邊,耐沖泡、貯藏的品質特點。
4、鳳凰單叢:
成品茶外形條索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油潤有光,並有硃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具獨特的山韻。鳳凰單叢茶形美、色翠、香郁、味甘。
5、鐵觀音:
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